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報告大學生多篇

社會調查報告大學生多篇

社會調查報告學生篇1

一、前言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爲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爲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二、心理健康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爲、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三、報告摘要

此報告主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主要圍繞學習、情感、就業、人際交往四方面展開,本調查報告寫於到20xx年12月18日。調查範圍爲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

四、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我們選擇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進行調查,男女生比例爲1:1。採取抽樣調查的方法,調查方式爲問卷調查。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小組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走訪式調查,在調查訪問中,我們對調查人員進行了具體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負責50份問卷,女生負責50份問卷,回收率爲98,問卷回收後,將問卷整編編號,1-49份是女生問卷,50-98爲男生問卷。由組長召開小組分析會議,並將會議討論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

五、調查結果

1、學習方面

大學生在經歷了高中的煉獄後,如釋重負,沒有了以往堆積如山的作業,獲得了自由身。而問題是,在高中時期,生活學習的唯一使命是大學聯考,而本身對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學在沒有了大學聯考這一目標後,忽然不知該何去何從。又由於在大學聯考結束後到大學開始的長達三個月的假期裏,昔日緊張忙碌的心逐漸鬆散。在泡沫偶像劇、網絡遊戲中逐漸消磨了曾經飽滿的心。到了大學,由於教學方式的改變,新生們不僅無心學,“60分萬歲”的消極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學。又加上高中老師灌輸的“大學不用學習”引得新生們不以學業爲重。我們發現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學中會覺得學習壓力大,而男生沒有感到學習壓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覺得無壓力。對在本校就讀,有56.5的同學表示對自己喜歡,有37.1的同學不喜歡,有1.7的同學認爲無關緊要。在對大學生當前的壓力來源調查中顯示,有49.6的同學將學習壓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當今大學生在入學時,還是有部分同學能較快適應新生活,並確立明確的目標。其中也不乏存在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裏才找到什麼是自己要的。在對自身的專業選擇上,很多同學都表示滿意當前專業,並都能認真鑽研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真對待。而對自身專業不滿的同學亦坦言在瞭解了自身的專業特點後,也能發現箇中樂趣,現在能認真學習。對於已轉專業的同學,情況不容樂觀。這些同學坦言轉專業後並沒有增加學習積極性。由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同學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學習搞好,而不在於專業是否喜歡。因此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對於學習壓力重,也從另一方面表明現在同學們已經把學習當回事,認真對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學生這個年齡層,其情感正處於成熟和不成熟的過度階段,而愛情至於現今大學生究竟爲何物,且看調查數據。在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時,有30是爲了滿足心理需要,30是爲了調節緊張的學習壓力,30是爲了打發無聊的時光,僅僅只有10的學生是情到深處才談戀愛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當問到曾爲戀愛與其他關係產生不快情緒嗎?20的男生會,而女生爲40。可見兩極分化很嚴重。 3、人際交?

統計表明,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總檢出率爲53.57,其中輕度人際關係困擾者佔38.51,嚴重困擾者佔15.06,只有明顯障礙者佔1.43。在同別人鬧彆扭時能主動道歉的佔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時能找到主動找到話題的同學佔34.6,能找到話題但要一段時間的同學佔17.9。爲了和大家和睦相處不會固持己見,偶爾放棄自己的觀點以迎合大家的同學佔71.3。女生之間鬧彆扭率達到70,男生僅僅爲20。當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出現裂縫時,小部分女生會選擇立即斷交,而小部分男生會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遇到困難時,女生有45.7會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會向知心朋友求救,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業方面在大學中,就業壓力比較大。90的人都認爲就業競爭太激烈,僅10的人認爲無所謂。

六、調查中反映的大學生容易出現的不良心理

1、緊張與焦慮

①、生活環境的改變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學習適應不良產生的心理困擾

③、人際交往不適引發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規劃的不確定性產生的焦慮心理

2、浮躁與急功近利

3、失落與沮喪

4、自卑與退縮

5、空虛與倦怠

七、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客觀方面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爲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爲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要複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國小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啓齒。這對年齡僅有十八十九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裏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5、未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爲應該對未來進行及早的規劃,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可是自己是規劃在哪裏呢?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沒有目標,找不到方向,缺乏動力,自己的長處短處何在?要怎樣發展?該走那條路等問題是他們甚爲苦惱。主觀方面對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着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爲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遊哉,認爲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裏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2、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祕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3、鬆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爲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鬥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4、畏首畏尾。因爲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上課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是應付了事,做事懶散,湊合着打發時光。

5、有些大學生不知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係,對男女交往過分敏感,從而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能自然進行;有的大學生則過快地將同學關係發展成戀愛關係,過早地沉溺於“兩人世界”。也有的大學生陷入單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產生情感衝突。

6、部分學生把兼職賺錢看得過重,常常爲了兼職賺錢而遠離自己的專業學習,無法靜下心來鑽研學問,耽誤了過多的學習時間。

八、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爲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6、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7、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九、結束語: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爲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係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爲嚴峻的考驗。爲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社會調查報告大學生篇2

關於前言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關鍵階段,任務艱鉅,而且要求很高,常常感到“壓抑”,“煩躁”,學習不能進入狀態,這樣的學生是很難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的。與此同時,市場經濟要求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又很高,不僅是對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素質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差的學生只會無所適從。所以,從xx日到xx日,我們公共管理系開始了社會調查實習。此次我們小組所選的課題是“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使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的對象是:淮工,師專,職大,最後以調查報告的方式總結和彙報這次的調查活動。實習目的通過社會調查實習,將本學期所學習的《社會調查課程》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深入大學之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能爲當今大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習內容此次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主要分以下三步驟進行:

1、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調查課題並且確定課題,然後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

2、發放與回收調查問卷,並對問卷進行統計與分析。

3、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研究並整理統計分析,撰寫調查報告並做好本次調查實習的總結工作。

實習總結

大學階段面臨着目標的選擇,社會角色與個性意志,理想與現實,自我成熟感與自控能力之間的矛盾,加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日益激烈的競爭,許多大學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如果應對得不好,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工作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成爲能力發揮和身心健康的障礙。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全面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學習能力、思想素質的提高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們在選擇問卷調查的對象上都是在附近三所大學生裏的學生隨機調查的。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達100%。問卷回收後,經過我們組成員統計,總結,做成了科學的調查報告。其中男生45人,女生55人,比例基本符合我校實際情況,保證了數據的真實客觀。

分析過此份問卷後,我們可以清晰地瞭解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的心理培養,就不能培養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爲“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但是就此問卷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城鎮學生與農村學生,他們心理基本都各不相同。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解決途徑等幾方面作深刻的分析和闡述。

社會調查報告大學生篇3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依然嚴峻,爲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關於延期開學的通知要求,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學校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教導處根據上級“停課不停學”的文件精神,精心規劃,細緻分工,有序地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活動,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欣賞、美術創作、體育鍛煉等常規課程,還增設了家務勞動、手工製作、書法、閱讀等特色課程,確保學生在家也能做到“停課不停學,成長不停歇”。

一、統籌規劃,科學安排。

爲了確保學生在特殊時期學習不被耽誤,我校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部署“停課不停學 成長不停歇”工作,制定《“停課不停學 成長不停歇”橋山國小疫情防控期間教育教學管理方案》、《橋山國小“停課不停學、成長不停歇“電話諮詢及工作指引》、《橋山國小”停課不停學 成長不停歇“線上教學的基本流程(教師版)》等,組織全體教師審閱初稿,採納可行性建議,對方案和指引進行二次修改,使統籌安排更科學合理,更符合學生實際,更便於教師操作。教導處要求教師結合本學科實際,有序地安排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提前備課,做好家校溝通,爲線上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二、在線教學,有條不紊。

在線學習第一天,老師們早早地出現在各自的班級學習羣中,給學生推送學科資源,佈置專題自學任務,有防疫知識、古詩朗讀背誦、書法、數學微課、單詞自習、課外閱讀等等。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們協助家長解決操作平臺的困難,對家長的困惑耐心解釋,回答學生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給學生們點贊、送去鼓勵,幫學生檢查作業,及時反饋。這個特殊的日子,雖然不能在學校相聚見面,但家校線上共育,幫助學生成長的心是在一起的。

三、學習交流,樂在其中。

這一天,對農村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隔着屏幕,跟着老師的文字指令,大多數學生能夠有序進行“在線學習”,參與網上升旗儀式,觀看教學視頻,閱讀有趣的圖書,聆聽美妙的音樂,動手製作手工藝品,跟着節奏跳繩做操……積極參與,樂於分享,經歷了一段美好的學習時光。

四、家務勞動,學有所長。

家庭生活能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勞動觀念和習慣,還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責任心。學校給每個年段的學生布置了家務勞動的任務,在家長的配合和指導下,許多學生積極主動並出色地完成了這項特殊的“作業”。

五、居家鍛鍊,科學防疫。

爲做好疫情防控,幫助學生增強自身抵抗力,激活免疫力,做好健康第一防護人,體育科設計了《停課不停“練”橋山國小居家體育鍛煉指引》,拍攝了便於同學們練習的示範帶操視頻、跳繩視頻、體能練習視頻、靜態拉伸視頻等,科學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學生們紛紛把客廳、走廊、小庭院等場所變成運動場,做起了室內體育活動,鍛鍊成爲學生學習休息之餘的另一樂趣。

六、客觀制約,迎難而上。

在線教育教學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第一天居家學習遇到一些困難:

1.學校學生多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電腦和平板的家庭不多,多數學生利用手機進行線上學習,家長白天上班帶走手機,學生無法進行學習;家長晚上回家後,學生才能完成不同學科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如果家裏有兩個學生,需要輪流看,很不方便。如果家長要用手機做事,學習就得中斷;如果家長需要晚上加班,學生就無法參與線上學習。

2.線上學習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覺性,缺乏自律的學生需要家長督促和提醒,但有的家長不太重視,所以這部分學生在線學習的效果不理想。

3.受疫情影響,有的學生仍在家鄉,未能返回居住地,老家網絡信號不好,無法完成學習。

4.受白天無手機學習的影響,老師白天要指導能在線學習的學生,晚上也要指導只能在晚上學習的學生,導致從早到晚都有學生在線上諮詢老師學習問題,老師要回復答疑,還要逐一檢查作業,反饋情況,跨班教學的老師就顯得有些忙不過來,導致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

5.線上學習使用不同的平臺,給家長帶來一些操作上的不便。

2020年2月居家學習第一天,師生用行動對抗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役,雖然有困難,但我們堅信一定能找到化解的辦法,春天會來,花兒會開,我們會繼續組織好居家自主學習,用成長迎接戰勝疫情的花開日。

社會調查報告大學生篇4

隨着大學生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以及學習、生活方面的種種原因,大學生兼職已經成爲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了“學習兼職”的生活方式。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爲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爲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瞭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後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不論是迫於生活,還是自願體驗,大學期間的兼職對於我們而言都是很有幫助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僅僅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即將面臨社會上真槍實戰的我們而言是遠遠不夠的,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兼職恰好給我們提供了接觸社會、鍛鍊自我的機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社會,積累工作經驗、社會經歷以及人際關係,培養實踐能力,增強競爭實力,提高個人素質,同時有利於我們更好的適應社會。但是,兼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在如何協調兼職與學習之間的關係,如何有效地分配時間和精力這方面,有些同學很盲目,爲了兼職而選擇逃課。另外,在兼職過程中,還存在兼職效果不佳、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弱等問題,這將影響大學生健康有序的成長。

針對大學生兼職的現狀,我們小組選擇了這個實踐課題,對在校大學生的兼職擇取及其兼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調查,並依據調查結果進行數據分析,總結出大學生的兼職現狀,針對大學生應該如何對待兼職以及兼職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出我們組的觀點及意見。

一、工作思路

這次的調查問卷我們實行羣策羣力、集體討論、分工合作、專人撰寫。

首先,我們小組討論分析調查問卷的設計,並由專人負責整理出完整的調查問卷和發放與收回問卷。其次,我們集體討論採訪方式,並派專人分別針對教師態度、學生行爲、企業看法等方面去採訪他們。最後,我們共同整理信息,並由專人錄入整理後的信息。

二、調查工作流程及時間安排

2014年4月12日—2012年4月26日 具體工作時間安排:

1) 4月11-15日問卷的前期準備階段,集體討論問卷設計並編寫完整的調查問卷。

2) 4月15-17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3) 4月18-22對調查問卷取得的數據整理、調查訪問教師與企業人員。 4) 4月22-23資料整理、撰寫調查。 5) 4月24-25設計報告封面,打印成冊。

三、成員分工

1) 組織與實施

2) 調查問卷的設計和執行

3) 採訪與數據整理

4) 調查報告撰寫

根據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再進行工作細分,並根據人員的能力與性格進行分工。

四、注意事項

集體討論在方案實施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與需要做到的禮節: 比如:

1) 在問卷發放過程中有些同學可能不夠配合,我們要給予理解不可與其發生爭吵。

2) 採訪他人時我們要注意禮貌,我們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他們能夠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來幫助並輔導我們。

3) 整理數據與報告撰寫遇到問題後,要向負責人或其他隊員反應。不可脫離組織。

五、討論問題並提出方案

1、我們組成員根據同學企業人員對大學生兼職態度做出分析並認真討論其中利與弊。

2、最後我們根據個人經驗給大家提出一些方案,以供大家參考。

六、內容摘要

本次調研報告就我校大學生兼職現狀的調查研究。我們主要針對學生兼職情況和對於兼職的看法進行數據分析。另外,我們參照教師與企業一些相關人士對大學生的兼職態度總結出大學生兼職現狀。提出一些關於大學生兼職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並給出一些意見與措施。我們主要採用網上和校園內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數據與現狀,並運用採訪教師與企業人員的方式獲得較爲準確的思想與建議。對於大學生兼職的利與弊做出全面的分析與總計。

社會調查報告大學生篇5

通過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實踐,數據統計,我順利完成了“大學生社會公德”的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未來接班人的主幹羣體,80%左右的被調查的同學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意識;僅有10%公德意識薄弱。在文明禮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愛幼。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標準,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相關,也是樹立中國人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爲樂方面,大學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爲樂。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但40%的同學在愛護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態度,要不要愛護公物還要看情況而定。僅有50%會明確如何對待公共財物。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根本上說保護環境是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利益的維護。作爲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大學生要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但僅僅有15%的同學纔會自覺地保護環境,主動撿起乾淨教室中的碎紙屑。20%的同學會視而不見;其餘被調查的同學會考慮去撿,但不一定會付諸行動。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侷限,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透明性,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更爲直接和廣泛的生活空間。而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準則。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是每個大學生的義務。作爲有較高素養的大學生,我們應當自覺培養公德意識,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行爲習慣。

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公德的修養和實踐水平有更高的期望與要求。同學們一定要把這些期望化爲提高自身強大修養的強大動力,努力培養社會公德意識,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形象,爭做鹼性社會公德的模範,以實際行動推動我國社會公德建設。

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培養社會公德意識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參加志願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展實際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強社會責任感有極大的幫助。大學生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的實際活動有很多具體方式,既可以參加社會公德的宣傳活動,普及社會公德規範。傳播文明新風,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既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各種社會公益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公德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可以從實踐中體會到什麼是符合社會公德規範的言行,什麼是不符合社會公德規範的言行,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公德素養,並帶動他人,影響社會。

從小事做起,從小節做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範。社會公德所規範的行爲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爲細節,這些細節極容易被人們忽略,而它一旦被社會羣體中的大多數人所忽視,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因此,社會公德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其實,踐行社會公德並不難,提升敬人禮讓的境界同樣不難,比如,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候是講社會公德;乘坐公交車主動爲老幼病殘孕乘客讓座是講社會公德;在銀行。郵局等公共場所排隊時自覺站在“一米線”外是講社會公德;最後離開教室時隨手關燈是講社會公德;外出旅遊時不在景點設施上隨意刻畫是講社會公德,等等。社會公德的境界,就是在這些不起眼的一舉手一投足間慢慢昇華的。

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有着社會輿論的監督,我們大學生或多或少會因此更講社會公德。但在缺少監督的網絡空間裏,遵守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意義。

隨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成爲重要的信息平臺與交流工具。網絡生活中已成爲大學生課餘生活的重要內容,成爲大學生學習。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網絡活動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遵守網絡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義:對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積極作用;保證大學生的業餘學習和生活健康。豐富發展;有利於大學生活拓展視野,增強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避免個別大學生誤入歧途。

大學生應當積極倡導網絡文明,堅持文明上網,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上網習慣,在網絡生活中加強社會公德自律,做到: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大學生應當學會利用網絡這一先進工具獲取知識和信息,使之成爲提高自己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網絡上存在不少虛假、低級庸俗甚至反動、浮穢和色情的內容,同學們要提高鑑別善惡美醜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網站,不瀏覽不良的內容。健康進行網絡交往。網絡已成爲一種人際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收發郵件、實時聊天、視頻會議、網上留言、網上交友等。網絡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侮辱、誹謗他人,更不能參與網絡色情遊戲、賭博等活動。同學們應通過網絡開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動,在網絡交往中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自覺避免沉迷網絡。適度的上網對學習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長時間沉迷於網絡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現實中存在着一些同學上網成癮,沉迷於網絡而不能自拔,進而導致耽誤學業、甚至放棄學業的現象。值得同學們警惕的是,沉迷於網絡尤其是遊戲已成爲近年來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學生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學會理性對待網絡。養成網絡自律精神。網絡的慮擬性以及行爲主體的匿名隱蔽特點,不利於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使得道德規範所具有的外在約束的效用明顯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道德自律成了維護網絡道德規範的基本保障。大學生應當在網絡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監督的網絡空間裏,自覺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道德是分領域和層次的。不論在哪一領域哪一層次,大學生都應當自覺培養公德意識。《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社會公德作爲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我們大學生理應養成遵守社會公德良好行爲習慣,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

社會調查報告大學生篇6

面對學業與就業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逐漸的增加。爲了進一步瞭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更早的對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了調查與分析。此次活動以人文學院學生爲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調查爲形式,以青島農業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爲調查目的,共發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爲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爲90%.。報告從有效問卷採取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作爲樣本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公佈如下: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爲關心、也是反應最爲突出的問題。例如,問題中“考試前後您會有心情緊張嗎?”,其中有44%的同學認爲,考試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說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大學聯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鬆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於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

二、業餘生活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業餘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學網玩遊戲或談戀愛。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同學心理上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

三、經濟生活

如今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困難,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中,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剩餘,與此同時,在第12題中“你的生活費用最大支出在哪兩個方面?”有60%的同學用在飲食和娛樂。以上都說明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於經濟生活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情況明顯下降。

四、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爲突出的問題。對於“與一羣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範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於是羞於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於是形成隔閡。與此同時,在第12題“你覺得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嗎?”有78%的同學認爲“是”或“偶爾是”。這更反映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通過這次調查,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還是有欠缺的。針對這一問題,我校與院也都設立了心理諮詢辦公室,希望能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早日心向陽光!調查數據也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豐富的資料和鮮活的事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活動較爲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參加此次調查的同學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