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農村國小生調查報告多篇

農村國小生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爲了解我鎮農村國小生的家庭教育情況,我對大崗鎮的部分農村家庭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以此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形式與內容

(二)調查的結果

1.家庭教育弱化。調查分析發現,我鎮有相當部分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模糊,他們片面地認爲:孩子上學了,其思想、學業等方面的責任已轉移到學校老師,老師是孩子的成長責任人,從而忽略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學了,子女的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在家中度過,況且,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結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3.家長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據調查瞭解,一些家長無視自己對子女的榜樣作用,在家中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 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導致家庭氣氛、家庭環境、家庭習慣差,對子女的成長十分不利。

4.教育內容與方式、方法有待改進。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家庭中,家長只注重給予子女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認識水平的教育,忽視對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採用反詰、譏諷、用別家孩子優點與自家孩子缺點進行比較,甚至實施粗暴教育辦法來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對子女教育投入比較重視。調查發現,不少農村學生家長爲了子女教育捨得投資,對子女學習需求儘量給予滿足,他們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爲了孩子,一切爲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爲了孩子日後能夠出人頭地。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當前,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正在轉型,農村學生家庭經濟、結構等狀況有了較大變化,一些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仍較落後、教育方式方法不當、經濟環境較差,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還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觀念比較落後。一些家長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家庭教育觀念未轉變,他們受新讀書無用論和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所影響,對大、中專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政策不瞭解,特別是對部分普通高中、職校學生,畢業後外出打工與國中畢業外出打工,所得回報與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導致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關心。

(二)苦於教子無方。雖然一些學生家長也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學習方面,更感到無計可施,教子無方已使他們爲之煩惱。

(三)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較差。一些學生家長由於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爲對子女的影響,他們在教育方式上帶有很強的隨意性,並且個人言行不一致,失信於子女,難以在家庭教育中樹立威信。尤其是,當前獨生子女較普遍,大多數處於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和庇護,物質的滿足和行爲的自由放縱,使家庭教育形同虛設。

三、強化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對家庭教育意義的宣傳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長的港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爲此,各級政府及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教育的宣傳,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使廣大羣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會營造重教善育的社會氛圍。

(二)創設和諧的家庭環境。良好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家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爲學生家長,除了加倍地對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關愛外,還必須加強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構建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並重視個人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創設一個有利於子女生存發展的家庭空間,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要學習一些較淺顯的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瞭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正確應對,採用比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學習,當孩子的表現未能達到家長的期望值時,作爲家長,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罵孩子。同時,家長可恰當地運用獎勵和懲罰的手段,寬嚴有度,獎罰分明。

(四)家庭與學校緊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爲了子女的成長,家長要加強家校聯繫,齊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長要經常與教師取得聯繫,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與教師教育始終保持一致。當孩子有了進步,就要熱情地鼓勵、肯定,當孩子學習成績等方面強差人意時,就要配合教師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長。

【第2篇】關於農村國小生厭學原因的調查報告

由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學校佈局重組,農民的經濟觀、教育觀逐步發生變化,另外,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就業不容樂觀,致使厭學情緒在不少學生中滋長、蔓延,即便是國小,也是如此。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的收入不斷增多,生活水平也明顯提高,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經濟觀、教育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考上大學和考不上大學都一樣能到城裏掙錢的思想給農村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學習無用”的思想,家長觀念的影響以及社會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致使國小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嚴重的甚至曠課逃學。“愛學是萬善之源,厭學是萬惡之源”,厭學現象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筆者近日走訪了**市武**區部分鄉鎮學校,重點了解了農村國小生嚴學的表現,並針對國小生厭學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針對國小生厭學現象提出如何統籌解決的方法供參考。

一、農村國小生厭學的表現

(一)在學校裏的表現

當前,在許多國小裏經常聽到老師說某某學生不是笨,不是學習能力差,而是懶,不學,其實這就是厭學的表現。通過調查,我們認爲國小生的厭學現象在學校裏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

1、到校比較遲。要麼經常踩着鈴聲進教室,要麼常常遲到,這些同學起牀後,刷牙、洗臉、收書包、吃早點動作都很慢,出門後在上學路上也是東張西望,邊走邊玩。

2、到了學校也不會馬上拿出書來讀。而是和周圍同學說幾句話,即使拿出書來,也是慢吞吞地翻,邊翻邊看同桌讀哪裏,他也跟着讀那裏。

3、課堂上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夠集中,思想易開小差。上一會就左顧右盼,幾乎不會主動回答問題,小組合作學習也很少參同桌討論他一般只聽不發表意見、觀點。老師佈置了課堂作業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課後抄同學的,要不就課堂上抄同學的,抄不到就亂做,測驗各科幾乎不及格。

(二)在家裏的表現

國小生的厭學現象在家裏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據觀察,有厭學情緒的國小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這逗留會,那逗留會,回到家都比較晚。

2、到家後經常書包一扔就打開電視看,極少部分學生會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3、等家長問作業做完沒有時,他纔會拿出來做或是去問同學做哪裏,甚至有時候他就說沒作業。

4、做家庭作業時如果父母在旁邊監督的話,作業還基本認真,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監督的話,就一塌糊塗。

5、老師佈置的非書面作業從來不做,對父母就說沒有作業。當然,在有厭學情緒的學生當中也有少部分同學在家比較聽話,是個乖孩子。

二、國小生厭學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學與教師行爲的失範導致學生厭學。

通過調查,我們認爲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國小生厭學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枯燥無味。教育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偏愛成績較好、配合自己的學生。討厭叛逆性、經常違反紀律、不聽話、成績較差的學生。處理學生的矛盾時難以做到一視同仁,喜歡的學生網開一面,而“問題學生”則不問青紅皁白就進行懲罰。學生產生反感,就不會認真對待教師所教的課程。

(二)學生困難、成績不良與人際關係障礙導致自信心缺失。

國小生感到學習困難的比例很高。近日,筆者調查走訪了**市武**區六所鄉鎮學校(國小),國小生普遍感到學習困難的比例爲一年級28.13%,三年級30%,六年級47.89%。一部分學生因爲學習時遇到困難多沒有及時克服導致基礎不牢,課堂上不容易聽懂,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效果愈來愈差。在學習中感覺困難,舉步維艱,讓他們懼怕學習,自信降低。一部分國小生從國小習就失敗很少成功過,他們已放棄學習,雖然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認定自己反正學不好而變得沮喪。也就是說,學生最初只是不會學習,沒有掌握基本學習技能而已,並非教師眼中徹頭徹尾的懶漢。

師生關係也影響國小生的學習情緒。有些學生因爲長相、穿戴不好、學習不突出、沒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師的歧視、拒絕。也有一些學生很安靜,比較聽話,不惹是非,在生活與學習中暴露的問題不明顯,不易引起老師的注意,成爲長期被教師忽視的羣體。缺乏與教師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對教師反應冷漠,對班級活動和同學交往也失去興趣,喪失自信,對一切都感到索然無味。而經常受到教師批評、處罰的學生與教師關係更堅張對立,他們反感或害怕教師,這種消極的情緒也會蔓延到學習上。

(三)繁重的課業負擔與過度學習使學生產生厭倦。

在調查中學生認爲老師佈置作業太多的佔26.76%,反映因家長佈置作業和班造成作業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會上一些家教機構、特長班、補習班、提高班火爆,學生經常是出了這校門,進了那“校門”。負擔過重抹殺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特別好的對學習有興趣,不覺得負擔重,少量不學習的也不覺得重。感覺負擔重的是中間一大部分,他們特別想考好,卻難度太大,導致被動負擔多,而主動學習少。

(四)師長高度熱情與背後的冷漠造成國小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長與教師把學習看得高於一切,賦予高度的熱情,爲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將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辦代替,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不顧孩子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能力。要求過高,不容許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無法在學習成績上達到自己要求時,家長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對待或悲觀失望,這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恐懼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倦。有些同學在遭遇困難時不僅得不到幫助,如遭家長的責罵、教師的批評,因此感覺非常無助,對自己產生懷疑。對於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講,家長和教師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覆對其倭化和貶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會被像刀一般鋒利的諉化語言斫削,慢慢成爲教師所說的那種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當老師諉化一些學生時,其行爲和態度也會影響其他學生對這些被貶者的看法。在中國小階段,同伴生活在兒童成長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超過老師和家長的作用的趨勢,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將是“天塌地陷”的感覺,造成國小生心理落差變大,進而產生懼怕學習、害怕失敗的心理。

(五)班額過大使大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參與學習互動,學習處於觀望狀態。

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學生向優質學校涌進,而薄弱或農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班級規模較小的班級裏,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容易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相反,班級規模較大,無論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顧及到所有學生,無論老師多有愛心也不可能關注到每個同學,更不用說要幫助學生解決個人的學習困難了。絕大多數的同學不能參與到學習互動中去,漸漸地部分同學逐漸習慣了觀望的態度,成爲學習的旁觀者,不再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六)國小生的自身因素爲國小生厭學提供了可能。

發生認識論認爲,學生認知水平影響了學習興趣。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隨着年級的增長逐漸增大,學生成長過程,既有所有學生不斷髮展的過程,也是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不斷分化的過程。學生自我評價方式從他評走向自評。他們開始置疑老師評價,教師評價不再是唯一權威,這使他們不再僅僅爲追求教師評價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三年級開始,兒童道德判斷進入可逆階段,學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信任教師了,對老師的要求隨年級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聽老師的話,當然也意味着對老師的要求有時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綜上所述:學生的厭學心理產生是內外共同作用的結果,除此之外還有不良的學習環境、方法、習慣和興趣的缺乏使得國小生迷失學習方向,失去學習興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現了“厭學”現象。

三、國小生厭學現象的對策研究

針對上述現象,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如何幫學生清除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迴歸正道,從而健康自信地學習、成長呢?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教學方法,把研究性學習引進課堂,讓學生全過程參與教學,在參與中獲得成功。

農村國小的教師需要轉變觀念,需要把以學生爲本的觀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這樣,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裏,就可以給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個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實踐證明,依據學生的智力高低範圍,在學生的生活近區選擇探究專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構建知識網絡,而且更爲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激勵自己,獲得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對成功的認同,首先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只要承認自己成功了,就會得到一種愉悅;如果教師也認爲他們成功了,這種愉悅感就加強了;如果同伴也認爲他成功了,這種成功感就更加強烈了。所以,我們改革教育教學的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極爲明顯。學生的樂學情緒明顯增加。

(二)教師、家長要有正確的評價觀,爲孩子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

學校、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家長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對分數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師對分數的態度影響,教師、家長對學生分數不客觀、不正確的態度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其正確的學習態度的形成。因此教師、家長首先要形成正確的評價觀,認識評分的意義,對學生獲得的分數持積極的態度,切不能對於一些不能達到老師、家長所謂高分的學生,以挖苦、諷刺、打擊的消極態度對待他們。特別是教師,應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做人的引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作爲家長也應正確看待學生的學習,學習成績的差異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的成功,應從長遠看,而不是一日一時的分數,應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總之,要使孩子能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學校、家庭要給他們創設一個適宜他們個性、智力發展的民主、寬鬆、愉悅、和諧的外部學習環境。

(三)老師儘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過高的學習要求、過重的作業常常使學生精神緊張,身心俱疲。只有減輕學生負擔,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才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習不是機器,他們也需要休息。這也是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社會、學校及家庭要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乾的事,參加各種有益於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

(四)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厭學的學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只能從思想根源上下手,徹底轉變對學習的觀念,客觀的認識自己的生存意義。首先,賞識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視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教師和家長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樣的”之類的話多激勵孩子,使孩子樹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進的勇氣,大膽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要用放大鏡來看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不要總是抓住缺點不放,讓孩子在不斷的鼓勵和肯定中增強自信心,對學習產生興趣。其次,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成功。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而筆者要說:“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敗,會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因此,我們應該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嘗試成功,獲得成功,“跳起來就能摘到桃子”。教師可運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講新課的頭一天,先給後進生講一遍,着重指出重難點,第二天上課時,讓孩子能積極舉手,成功回答出問題,他們的信心就足了。這樣學生在成功的基礎上不斷獲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後獲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興趣越濃;興趣越濃,自信心越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就樂學、愛學、會學,這爲孩子一生的學習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五)社會各界齊抓共管,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會是一所大學校,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無處不在,各種場所應加強學習的宣傳,爲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人們早掙錢早成家的觀念要轉變,讓他們明確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對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監察力度,嚴懲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單位和個人,加強說服教育,讓未成年人從返校園。第三,當今是網絡時代,網絡無處不在,青少年是網絡應用的一個大羣體,社會各個行業和部門都要切實負責,加大監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網絡,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矯正國小生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複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社會大環境,深化改革,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注重心理輔導,纔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第3篇】農村國小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瞭解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

二、調查方法及時間: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抽樣調查。調查時間是2022年7月。

三、調查對象及範圍:

我校四.五.六年級學生,收回有效問卷30份。

四、調查情況:

問卷共設置了十五個問題,從調查可以看出:

1、從問題2.3看出,80﹪的學生對數學興趣很高,80﹪學生偶爾有自主學習的習慣。

2、從問題4看出,55﹪的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理想。

3、從問題5可以看出,30﹪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能自發地對所要學的內容思考並提出問題,70﹪的學生偶爾能提出問題。 由此可見自主思考學習的同學很少。

4、從問題6可以看出,20﹪的學生預習方法是弄懂新知,劃出不懂得問題,70﹪的學生是掌握有關的知識,10﹪的學生知識看一看書。

5、從問題8和9可以看出,80﹪的學生在學完新知識後習慣性的總結,有80﹪學生在上課時習慣於記錄筆記。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6、從問題10可以看出,60﹪能積極主動地找同學、老師加以解決。40﹪的學生是有時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識能主動詢問老師及同學,給人的感覺是學生多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要靠自己認真思考,多動腦筋,積極嘗試,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7、從問題11可以看出,有70﹪的學生對完成數學作業積極性很高,一般佔30﹪。

8、從問題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業都是在完成任務草草了事,自覺完成作業的只佔30﹪,由此可見學生的自覺學習很不理想。

9、從問題14可以看出,極少的一部分學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大部分同學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依靠於老師的講授。

調查結論

從問卷可以看出通過調查認識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還需進一步培養,要充分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的讓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研究,循序漸進地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第4篇】關於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 我們於xx年3月份對我市農村國小開展了調查訪問,關於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調查組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範圍主要在兩所國小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後三次召開座談會。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國小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爲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座談法和家訪談話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 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對家長專項調查的要點是: 你覺得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嗎?你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 通過回收調查表,研讀家訪、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關於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佔57.5%;幹部和工人佔38.8%;個體戶佔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築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佔6.3%;中專文化佔12.1%;國中佔66%;國小文化佔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國小和國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國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佔83.8%;收入較好的只佔2.5%;經濟困難的佔12.5%;特別困難的佔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佔91.2%;再婚的佔2.5%;單親家庭佔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佔17.5%;畏導孩子學習的約佔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並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佔25%左右。這些並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 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爲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爲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農村責任田的承包、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農村很多家庭的條件明顯改善,他們有能力爲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又使農村獨生子女劇增,從情感上他們願意爲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於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並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絝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麪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第5篇】新形勢下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發問卷等形式。調查範圍主要在國小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學生問卷195份,家長問卷176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國小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爲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

1、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

2、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

3、你覺得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嗎?

4、你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

通過回收調查表,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佔57.5%;幹部和工人佔38.8%;個體戶佔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從事臨時建築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佔6.3%;中專文化佔12.1%;國中佔66%;國小文化佔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國小和國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國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佔83.8%;收入較好的只佔2.5%;經濟困難的佔12.5%;特別困難的佔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佔91.2%;再婚的佔2.5%;單親家庭佔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時看書看報的佔17.5%;指導孩子學習的約佔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並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佔25%左右。

這些並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 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爲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爲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們爲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從情感上他們願意爲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於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並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絝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麪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二是粗暴 。很多父母都將自己擺在家庭的絕對權威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壞了家裏的一件小東西,家長會大發雷霆;一次考試失誤,家長會毫不留情,痛罵斥責;如果在外闖了禍,那可更不得了,一頓臭罵自然少不了,拳腳相加也會接踵而至。從調查中顯示,有30%的家長都會憑藉自己的家長“權威”,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不準到同學家去玩等。在許多家長眼中,孩子永遠都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不願意或不善於讓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許多孩子由於家長的粗暴無知,有的放棄了心愛的體育活動而埋頭於書山題海,被迫“一心只讀聖賢書”;有的很愛好畫畫,卻被家長逼着告別了自己的興趣……這些家長把嚴格要求理解爲不斷地批評、訓斥和逼迫孩子。這不能不說是家長的過錯。爲此,國家總督學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爲了觀察蚯蚓而換來家長一巴掌,我覺得這一巴掌可能就打掉了一個未來的科學家。

三是放任。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學生自主發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長片面地認爲:自主發展就是讓孩子自己發展、隨意發展,他們認爲“樹大自然直”,往往對孩子的品行、愛好、興趣以及社會交流不聞不問,缺乏必要的輔導和教育。有的是因爲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從而喪失了對孩子的信心,於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隨他去了。

四是望子成龍 。這種類型的家長往往對孩子期望度過高,要求過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做人中人,就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體驗人生的價值,成爲一個真正的人。如果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只想當科學家、董事長、總經理、博士……那麼,可以想像,他們美好的夢想在現實面前將會形成怎樣的一種落差。

五是嚴他寬己。 從調查中顯示,有80%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放鬆,不能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從來做不到。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後地擠車搶座;一邊教孩子尊重父母,一邊自己卻不盡贍養父母的職責和義務;一邊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邊自己卻從不摸書本,經常沉溺於撲克麻將桌上;一邊告誡孩子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一邊卻又背後對老師評頭論足,甚至破口漫罵……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學習、生活懶散,多半沒有上進心和求知慾望。

六是重智輕能。 作爲一個社會人,既要懂得知識,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魚,僅夠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得益。從本次調查中得知,至少有80%的家長認爲:孩子只要搞好學習就行了。他們往往忽視了對孩子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學習技能、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交際能力等少得可憐。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後,很難有大的發展。

六、對策

要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會的事,其中與教育部門聯繫尤爲密切。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書育人,還要承擔起協調校內外教育力量的重任。當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開辦家長學校,定時定人辦好家長培訓班,讓家長接受當前的先進教育意識、教育動態,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開設家長接待日,每月定時專門接待來訪家長,與家長們在某些教育問題上進行交流、溝通,達成共識。 三是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家訪,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以及在家的表現,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達成一致,從而因材施教。 四是設“家長聯繫卡”,定期或不定期地送到家長手中,並請家長反饋信息,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爲祖國培養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第6篇】2022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正確地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一、二年級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四年級階段的要求是“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五、六年級階段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閱讀在國小的語文教學中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發展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課標》在“教學建議”中還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然而,由於國小生的課外閱讀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問題也很多,距離《課標》的要求還很遠。尤其是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更突出,爲了更好的瞭解農村陔子的閱讀情況,我對本校中高年級隨機選取100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的目的:

一是瞭解我校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

二是通過調查,瞭解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以利於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提高教學質量。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我校課外閱讀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

1、學生課外閱讀量少。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讀過的課外書很少,其中沒有讀過課外書的佔27%,讀過2—5本的佔68.3%,讀過10本的佔4.7%。

2、學生閱讀興趣不高、能力低下。通過調查發現,喜歡課外閱讀的佔23%,絕大多數學生讀課外書只看情節,走馬觀花,能夠“查字典或問別人弄清意思”的佔10%,“作讀書筆記”的佔5%。

3、學生課外閱讀資源貧乏。調查發現,部分有閱讀的興趣的同學家中藏書5本以上的佔10%,2本以上佔53%,沒有藏書的佔37%。有44%的同學父母認爲課外閱讀用處不大。

(二)出現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

一直以來,“課外書”被認爲是“閒書”,對提高學習成績沒有多大作用,沒有閱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的課外閱讀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是在教學活動中,大多數語文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漠然視之,讀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學生不會讀。久而久之,學生對閱讀漸漸失去了興趣,更談不上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2、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書籍匱乏。首先是學校藏書數量少,內容陳舊,而且大多數學校圖書室未向學生開放,學生想讀書卻無處借閱.其次多數學生家中沒有圖書,學生放學回家想看書卻無書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長認爲課外書是“閒書”。

3、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各級學校教師不能給學生提供閱讀的條件和機會,一味地應付抽考、會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語文和數學兩科的課業學習上,課外作業擠佔了學生的課餘時間,就連節假日也要對付大量的家庭作業,學生想讀書哪裏有時間和精力?同時,許多家長也認爲讀課外書籍影響學習,因此,不讓學生看課外書,一旦發現,輕則沒收,重則毀掉,學生在家裏想看書也不敢看。

四、調查總結

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可能改變的辦法有以下幾點:

1、培養興趣:不同的學生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所以教師不僅要熟知圖書的內容,更要加深自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圖書時才能遊刃有餘。在國外,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人們不會認爲是孩子的問題,而把原因歸結爲家長和老師沒有爲他創設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沒有發現他喜歡和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那我們,要使學生的閱讀成爲“悅讀”,該怎麼做呢?有愛看書的父母,纔有愛看書的孩子。”家長讀書、看報、上網無疑是孩子無聲的榜樣,在家長的潛移默化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就更愛看書,寫作能力也強。如果家庭中缺乏讀書的氛圍,怎麼指望孩子喜歡看書呢?這種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家長自己放棄學習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並不鮮見。

2、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建設,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改善辦學條件,爲農村中國小配套足量的圖書,建好圖書室、閱覽室,使學生有足夠的課外閱讀資源.

3、各級學校領導、教師應轉變觀念,努力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形勢,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豐富學生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而這些都有賴於學生的課外閱讀,因爲課內學習畢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師要重視對國小生課外閱讀的指導.首先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纔會有閱讀的內部動力。其次要進行閱讀指導。一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課內、課外閱讀的關係;二要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鼓勵他們多讀好書;三要讓學生每天花一定時間讀書,養成習慣;四要做好讀書筆記;五要定期舉行讀書會,讓學生交流讀書體會。

5、學校應積極與家長聯手,從改善家庭環境、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入手,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氣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例如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的閱讀現狀,同時瞭解孩子在家中的閱讀情況。教師也應經常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家訪,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生活和課外閱讀等情況,教師與家長應該多溝通,共同爲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第7篇】農村國小生自主閱讀問卷調查報告分析

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自主閱讀能力成爲每一個人必備的能力,而國小生正是培養自主閱讀能力的合適年齡,爲了紮實做好“農村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的小課題研究,瞭解學生的閱讀現狀,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做好小課題,我們將調查的對象確定在三、四年級,三、四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剛剛增多,他們對文字充滿了興趣,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而自主閱讀的能力又幾乎爲零,因此是培養自主閱讀能力的最佳年齡,爲此,我們設計了詳細具體的問卷表,從學生的閱讀態度、閱讀時間、閱讀對象、閱讀方法等多方面進行問卷瞭解,專門針對三、四年級學生髮放了100份問卷表,又將100份問卷表進行了詳細的彙總,現將調查分析呈現如下:

一、閱讀興趣與習慣

閱讀的興趣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前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終生受益!

從數據彙總來看,絕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看書,對書感興趣,這一數據的出現給我們的課題研究增加了很多的信心!

從數據彙總圖表顯示,學生對動漫類和繪本類的書籍更感興趣,因爲這兩類書籍圖畫豐富,色彩鮮明,吸引他們的眼球,同時文字較少,閱讀障礙少,讀起來更輕鬆。

從數據彙總圖表顯示,絕大部分學生每天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在半小時以內,每天的讀書時間較少,而還有11%的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量是0,這需要我們深思!

以上數據圖表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自己的讀書方式,基本上都是隨便翻翻看,隨意性更強一些,這需要我們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側重閱讀方法的指導!

二、自主閱讀能力

掌握閱讀的方法,具備自主閱讀的能力決定閱讀的效率!

從問卷數據彙總顯示:

1、56%的人最喜歡的讀書方式是隨便翻翻

2、97%的人沒有圈點、勾畫、批註的習慣

3、17%的人讀到精彩的地方會多讀幾遍,細細品味

4、12%的人會摘抄積累書中的語句

5、90%的人遇到不懂的問題跳過,忽略不計

6、98%的人不會主動的寫讀書筆記

7、85%的人讀完書後不會和他人交流

8、84%的人讀完書後不會清晰的表述大概內容

通過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問卷調查,我們驚奇的發現學生沒有自己的閱讀方法!讀書時沒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對於讀不懂的地方沒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好習慣,而是忽略不計,對於讀過的書籍沒有太多的回憶和交流,而是拋於九霄雲外,更談不上寫讀書筆記,做摘抄,由此可見,學生沒有正確的自主閱讀的方法,於是也就沒有了閱讀效率!

三、策略和方法

此次問卷調查的數據給了我們做課題的方向,通過調查分析,小課題的研究要在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上做大量的功課,讓學生通過課題的研究開啓他們自主閱讀的大門!

1、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對閱讀活動來說,爲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是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的有利途徑,因此,此時,教師應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良好閱讀環境的創設者。

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不只是對事物的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於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

3、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對習慣的經典註釋:“種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行爲;種下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同樣,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閱讀習慣的引導者。

4、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教師應以《國小生心理學》和《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爲依據,根據國小生的認知、情感特點激發國小生閱讀的興趣和主動閱讀的願望,通過自主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有效引導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在讀中悟義、悟情、悟境,用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去感受美,創造美。

提高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是教師的職責,因此,我們要努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滲透科學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第8篇】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正確地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一、二年級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四年級階段的要求是“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五、六年級階段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閱讀在國小的語文教學中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發展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課標》在“教學建議”中還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然而,由於國小生的課外閱讀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問題也很多,距離《課標》的要求還很遠。尤其是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更突出,爲了更好的瞭解農村陔子的閱讀情況,我對本校中高年級隨機選取100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的目的:

一是瞭解我校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

二是通過調查,瞭解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以利於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提高教學質量。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我校課外閱讀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

1、學生課外閱讀量少。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讀過的課外書很少,其中沒有讀過課外書的佔27%,讀過2—5本的佔68.3%,讀過10本的佔4.7%。

2、學生閱讀興趣不高、能力低下。通過調查發現,喜歡課外閱讀的佔23%,絕大多數學生讀課外書只看情節,走馬觀花,能夠“本站或問別人弄清意思”的佔10%,“作讀書筆記”的佔5%。

3、學生課外閱讀資源貧乏。調查發現,部分有閱讀的興趣的同學家中藏書5本以上的佔10%,2本以上佔53%,沒有藏書的佔37%。有44%的同學父母認爲課外閱讀用處不大。

【第9篇】關於農村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原因

1.進行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問卷調查,是學生學習現狀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需要。首先了解他們的學習、閱讀狀況的,熟悉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以便更好地進行引導,做好教學工作。

2.進行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問卷調查,爲小課題農村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獲取第一手資料,使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根據以上原因,我們認真的設計問卷調查內容,及時對三年級、五年級國小生進行問卷調查,

二、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問卷調查整理、歸納、分析:

1.國小生喜歡進行自主閱讀。

在問卷調查中,可見大多數孩子們雖然年齡比較小,還是喜歡自己閱讀的。但差異大,有個別學生興趣不太濃厚,,家庭的氛圍不夠。

2.國小生大多喜歡進行課外閱讀。

在問卷調查中,對於你課外閱讀的時間多嗎?這一問題,學生有一半的選擇多和一般,只有少數的學生選擇沒有。三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文章分別是詩歌、散文和記敘文,感興趣的學生分別佔了一半。學生最喜歡的閱讀方式是複述故事和摘錄法。

3.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師指導的。

學生因爲年齡比較小,他們的閱讀一般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很多地方體會不到,他們還是需要教師的分析和指導的。國小生如論是上課聽教師講、還是自己閱讀都是需要教師及時點撥、啓發、提升的。

4.國小生自主閱讀的方法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強化。

問卷調查中,對你讀書時喜歡:邊讀邊聯想,讀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來再讀、對哪些閱讀策略在閱讀中加以運用選閱讀中能夠藉助上下文推測、理解詞句的、能抓文中的關鍵句、中心句、能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的各都佔一半。可見學生中總有一部分學生對其他閱讀方法掌握的不熟練,需要教師的幫助,強化。

三、對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現狀的思考與對策。

1.教師首先應該保護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無論課內課外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自主閱讀,及時寫出自己的感悟、體會。

2.教師要努力尋找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結合點,根據主題單元的內容,及時給學生推薦相關的、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

3.教師要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空。

4.教師要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自主閱讀不是對學生的放任自流,而是教師在學生自主讀書、學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啓發、引導、提升,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5.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讀書交流的平臺。如開展推薦好書活動,開故事會、讀書心得交流會等,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習、提高。

總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要及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要給學生提供讀書的時空和平臺,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達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目的。

【第10篇】農村國小生習作調查的問卷分析報告

農村國小生習作調查的問卷分析報告

一、調查的目的

國小習作教學一直是困擾語文老師的一個老大難,但習作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中之重,國小以字、詞、句、篇循序漸進的進行語文教學,其最終目標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會篇,如何自己撰寫篇,而大多數國小生,尤其是農村的國小生就在這個重中之重的關節被卡住難以前進。針對此種情況,我校的幾位資深教師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

二、調查的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分成中年段、高年段兩部分進行。問卷內容共21道小題。分別從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留心觀察的品質,勤於動筆和收集資料的習慣三方面着手設計,全面地、有層次地對學生目前作文學習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三、調查的方法及對象

1、調查方法:調查採用集體開卷式問卷的方法。共發下中年段25份,高年段25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所有數據全部採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2、調查對象:五里國小四、六年級部分學生參加。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關於閱讀

本次問卷的前五道題都是有關閱讀的,通過問卷體現出學生還是有讀書的習慣,只是讀的片面性太強,而且在讀的時候只是單純的讀,沒有動腦、動手的`習慣,所以閱讀就沒有起到爲習作打基礎的作用。另外,農村學生的閱讀氛圍也欠缺,很少有喜歡閱讀的家長,陪孩子一起讀書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數學生只是選擇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書籍閱讀,或是在家長老師的要求下走馬觀花的通讀全書。

(二)關於對習作所持的態度

通過問卷調查,大多數學生在家長與老師的教誨下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因此很少有學生說自己討厭習作,甚至大多數學生還說自己很喜歡習作,其實,這是與現實不符的。大多數學生提到習作就開始發愁,要不就是敷衍了事,根部談不上喜歡習作,而在問卷中學生填的虛假信息卻能體現出他們知道習作雖然難,但還是要學好。

(三)關於習作內容和習作習慣

本次問卷的大部分內容是圍繞這兩點來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喜歡的習作內容大都是不收約束的,喜歡自由發揮,想寫什麼就是什麼,可以是自己的心情,可以是感興趣的事,甚至喜歡以自己想象的內容爲題材。

而習作習慣卻並不好,許多學生誠實的說了自己時常會摘抄別人的文章,其原因是自己沒有題材,或是有話說不出來,但現實中有自己感興趣或是驚奇的事情發生時,又不能按時記錄下來,以至於等到要寫習作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沒有題材可寫。

五、針對情況採取的應對措施

調查表明,我校中段學生對於課外閱讀都有興趣,但在閱讀時不能及時積累,將知識技能進行遷移,雖能關注周圍發生的事情,但還未能做到細緻;而高段的學生普遍能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有較濃的課外閱讀興趣,但不能較好的積累身邊的寫作素材,開發利用生活中生成性的資源,積累身邊的寫作素材,蒐集素材的能力也欠缺。這種種分析結果,都反映了現今學生習作內容枯燥、虛假,脫離生活、了無生氣的根本原因。爲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有效地提高我校習作教學水平,我們思考對策如下:

1.鼓勵學生多讀書,與家長多聯繫,讓學生在家儘量有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2.在學校讓學生積極去圖書室借閱,開始由班幹部督促,逐漸演變成一種習慣。

3.在班級建立一個讀書一角,讓孩子把自己的圖書放到讀書一角處,可供孩子互相交換閱讀,力爭培養出孩子的閱讀興趣。

4.每天輪流讓幾個孩子說一說,可以說說自己想說的話,也可以說說書中所寫的內容,還可以說說自己所見所聞的事,或者是新奇的事,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說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孩子對材料的積累。

5.利用學校活動、假日活動、社會活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

6.每天讓學生堅持摘抄、並記憶一部分的好詞佳句,隔一段時間進行評比,真正做到日積月累。

7.每週進行日記、週記的評比,促使學生養成勤練筆的習慣。

8.學期末進行作文展評,讓學生展現自己一學期中最好的或幾篇文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9.每一學期進行一次現場作文比賽,讓愛習作的學生再一次發出自己的光芒。

【第11篇】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報告

2016年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報告

2016年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正確地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一、二年級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四年級階段的要求是“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五、六年級階段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閱讀在國小的語文教學中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發展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課標》在“教學建議”中還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然而,由於國小生的課外閱讀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問題也很多,距離《課標》的要求還很遠。尤其是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更突出,爲了更好的瞭解農村陔子的閱讀情況,我對本校中高年級隨機選取100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的目的:

一是瞭解我校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

二是通過調查,瞭解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以利於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提高教學質量。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我校課外閱讀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

1、學生課外閱讀量少。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讀過的課外書很少,其中沒有讀過課外書的佔27%,讀過2—5本的佔68.3%,讀過10本的佔4.7%。

2、學生閱讀興趣不高、能力低下。通過調查發現,喜歡課外閱讀的佔23%,絕大多數學生讀課外書只看情節,走馬觀花,能夠“或問別人弄清意思”的佔10%,“作讀書筆記”的佔5%。

3、學生課外閱讀資源貧乏。調查發現,部分有閱讀的興趣的同學家中藏書5本以上的佔10%,2本以上佔53%,沒有藏書的佔37%。有44%的同學父母認爲課外閱讀用處不大。

(二)出現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

一直以來,“課外書”被認爲是“閒書”,對提高學習成績沒有多大作用,沒有閱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的課外閱讀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是在教學活動中,大多數語文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漠然視之,讀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學生不會讀。久而久之,學生對閱讀漸漸失去了興趣,更談不上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2、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書籍來源匱乏。首先是學校藏書數量少,內容陳舊,而且大多數學校圖書室未向學生開放,學生想讀書卻無處借閱.其次多數學生家中沒有圖書,學生放學回家想看書卻無書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長認爲課外書是“閒書”。

3、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各級學校教師不能給學生提供閱讀的條件和機會,一味地應付抽考、會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語文和數學兩科的課業學習上,課外作業擠佔了學生的課餘時間,就連節假日也要對付大量的家庭作業,學生想讀書哪裏有時間和精力?同時,許多家長也認爲讀課外書籍影響學習,因此,不讓學生看課外書,一旦發現,輕則沒收,重則毀掉,學生在家裏想看書也不敢看。

四、調查總結

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可能改變的辦法有以下幾點:

1、培養興趣:不同的.學生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所以教師不僅要熟知圖書的內容,更要加深自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圖書時才能遊刃有餘。在國外,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人們不會認爲是孩子的問題,而把原因歸結爲家長和老師沒有爲他創設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沒有發現他喜歡和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那我們,要使學生的閱讀成爲“悅讀”,該怎麼做呢?有愛看書的父母,纔有愛看書的孩子。”家長讀書、看報、上網無疑是孩子無聲的榜樣,在家長的潛移默化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就更愛看書,寫作能力也強。如果家庭中缺乏讀書的氛圍,怎麼指望孩子喜歡看書呢?這種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家長自己放棄學習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並不鮮見。

2、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建設,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改善辦學條件,爲農村中國小配套足量的圖書,建好圖書室、閱覽室,使學生有足夠的課外閱讀資源.

3、各級學校領導、教師應轉變觀念,努力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形勢,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豐富學生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而這些都有賴於學生的課外閱讀,因爲課內學習畢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師要重視對國小生課外閱讀的指導.首先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纔會有閱讀的內部動力。其次要進行閱讀指導。一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課內、課外閱讀的關係;二要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鼓勵他們多讀好書;三要讓學生每天花一定時間讀書,養成習慣;四要做好讀書筆記;五要定期舉行讀書會,讓學生交流讀書體會。

5、學校應積極與家長聯手,從改善家庭環境、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入手,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氣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例如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的閱讀現狀,同時瞭解孩子在家中的閱讀情況。教師也應經常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家訪,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生活和課外閱讀等情況,教師與家長應該多溝通,共同爲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第12篇】農村國小生習作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農村國小生習作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一、調查的目的

國小習作教學一直是困擾語文老師的一個老大難,但習作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中之重,國小以字、詞、句、篇循序漸進的進行語文教學,其最終目標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會篇,如何自己撰寫篇,而大多數國小生,尤其是農村的國小生就在這個重中之重的關節被卡住難以前進。針對此種情況,我校的幾位資深教師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

二、調查的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分成中年段、高年段兩部分進行。問卷內容共21道小題。分別從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留心觀察的品質,勤於動筆和收集資料的習慣三方面着手設計,全面地、有層次地對學生目前作文學習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三、調查的方法及對象

1、調查方法:調查採用集體開卷式問卷的方法。共發下中年段25份,高年段25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所有數據全部採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2、調查對象:五里國小四、六年級部分學生參加。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關於閱讀

本次問卷的前五道題都是有關閱讀的,通過問卷體現出學生還是有讀書的習慣,只是讀的片面性太強,而且在讀的時候只是單純的讀,沒有動腦、動手的習慣,所以閱讀就沒有起到爲習作打基礎的作用。另外,農村學生的閱讀氛圍也欠缺,很少有喜歡閱讀的家長,陪孩子一起讀書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數學生只是選擇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書籍閱讀,或是在家長老師的要求下走馬觀花的'通讀全書。

(二)關於對習作所持的態度

通過問卷調查,大多數學生在家長與老師的教誨下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因此很少有學生說自己討厭習作,甚至大多數學生還說自己很喜歡習作,其實,這是與現實不符的。大多數學生提到習作就開始發愁,要不就是敷衍了事,根部談不上喜歡習作,而在問卷中學生填的虛假信息卻能體現出他們知道習作雖然難,但還是要學好。

(三)關於習作內容和習作習慣

本次問卷的大部分內容是圍繞這兩點來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喜歡的習作內容大都是不收約束的,喜歡自由發揮,想寫什麼就是什麼,可以是自己的心情,可以是感興趣的事,甚至喜歡以自己想象的內容爲題材。

而習作習慣卻並不好,許多學生誠實的說了自己時常會摘抄別人的文章,其原因是自己沒有題材,或是有話說不出來,但現實中有自己感興趣或是驚奇的事情發生時,又不能按時記錄下來,以至於等到要寫習作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沒有題材可寫。

五、針對情況採取的應對措施

調查表明,我校中段學生對於課外閱讀都有興趣,但在閱讀時不能及時積累,將知識技能進行遷移,雖能關注周圍發生的事情,但還未能做到細緻;而高段的學生普遍能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有較濃的課外閱讀興趣,但不能較好的積累身邊的寫作素材,開發利用生活中生成性的資源,積累身邊的寫作素材,蒐集素材的能力也欠缺。這種種分析結果,都反映了現今學生習作內容枯燥、虛假,脫離生活、了無生氣的根本原因。爲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有效地提高我校習作教學水平,我們思考對策如下:

1.鼓勵學生多讀書,與家長多聯繫,讓學生在家儘量有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2.在學校讓學生積極去圖書室借閱,開始由班幹部督促,逐漸演變成一種習慣。

3.在班級建立一個讀書一角,讓孩子把自己的圖書放到讀書一角處,可供孩子互相交換閱讀,力爭培養出孩子的閱讀興趣。

4.每天輪流讓幾個孩子說一說,可以說說自己想說的話,也可以說說書中所寫的內容,還可以說說自己所見所聞的事,或者是新奇的事,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說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孩子對材料的積累。

5.利用學校活動、假日活動、社會活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

6.每天讓學生堅持摘抄、並記憶一部分的好詞佳句,隔一段時間進行評比,真正做到日積月累。

7.每週進行日記、週記的評比,促使學生養成勤練筆的習慣。

8.學期末進行作文展評,讓學生展現自己一學期中最好的或幾篇文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9.每一學期進行一次現場作文比賽,讓愛習作的學生再一次發出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