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中國企業調查報告多篇

中國企業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1000家中國民營企業調查報告

2022年,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超過60%;吸納就業人口超過1億;民營工業企業完成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以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一半以上;各類民營企業已經實現了我國70%以上的對外出口;在全社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各類民營企業的投資比重也超過了40%。

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近兩年我國經濟連續保持9.5%的高速增長髮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由於經濟增長方式的粗放,以及經濟增長對投資、出口的過分依賴,經濟運行中資源、環境的制約日漸突出,中外貿易磨擦不斷加劇。爲此,今年以來中央在繼續加強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要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本次調查的民營企業經營者96.3%爲男性;平均年齡爲48歲,其中45-54歲比重佔四成,44歲及以下佔1/3,55歲及以上佔1/4;文化程度爲大專及以上的超過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1/3;所學專業爲管理類的接近一半,爲經濟類的接近1/3;職務爲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廠長、黨委書記的佔94.5%,其他職務的佔5.5%。

一、經營現狀及發展趨勢

1、總體經營狀況趨於好轉、未來走勢謹慎樂觀。

與去年類似,不同類型的企業景氣狀況呈現明顯的差異,且今年的差異更爲明顯,主要表現爲東部地區好於中西部地區;大中型企業好於小型企業。

從不同地區看,調查結果顯示,東部地區經營者認爲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爲“不佳”的多37個百分點,而中、西部地區分別爲22和26個百分點左右,前者比後者多11~15個百分點。與去年相比,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企業在發展上的差距仍呈擴大趨勢。

從不同規模看,規模越大,經營狀況越好。調查結果顯示,大型企業經營者認爲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爲“不佳”的多49個百分點,中型企業多38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多25個百分點。

從不同行業看,今年企業經營狀況的差異明顯,與2022年相比也有一些新的變化。近年來的能源緊張造成的油、煤漲價使採掘業一直保持良好的經營狀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促進了住宿、餐飲、租賃、商務服務等服務業的發展。出口的增長給服裝、電子等行業的企業帶來了更多機會。

調查結果顯示,採掘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製造業中服裝、化工、有色、金屬製品、電氣機械、電子及通信設備等行業經營狀況良好,認爲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爲“不佳”的多40個百分點以上。

2、產銷形勢較好,但產品價格下跌,成本上升,盈利略受影響。

關於企業目前的產銷形勢,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的經營者認爲企業的生產(服務)量增加,比認爲減少的多近30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的調查結果大體相同,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

從產品銷售價格情況看,超過四成的經營者認爲價格下跌,比價格上升的比重高20個百分點,明顯高於去年5個百分點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場競爭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市場的需求並不太樂觀。

分行業看,反映今年產品銷售價格上升的主要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而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等服務行業、製造業銷售價格則普遍下滑。

與此同時,由於受能源漲價等因素影響,超過3/4的企業經營者認爲企業成本上升,比認爲成本下降的多71個百分點。

在成本上升、價格下跌的擠壓下,民營企業今年的盈利情況受到一定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52.2%的企業經營者認爲企業盈利情況“好”(包括“非常好”、“比較好”、“有些好”),比認爲“差”(包括“非常差”、“比較差”、“有些差”)的多4.4個百分點,比去年減少3.4個百分點;其中認爲“非常好”、“比較好”的比去年減少7.8個百分點。

3、預期比較樂觀,未來投資信心依然較強。

儘管面臨成本上升、價格下跌的不利因素,民營企業經營者仍對未來表現出樂觀的預期。調查結果顯示,35.4%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爲四季度企業經營狀況將“好轉”,57.0%認爲“不變”,7.6%認爲會“惡化”,認爲“好轉”的比認爲“惡化”的多27.8個百分點,與去年大體相當,比國有企業高13個百分點。

從投資計劃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61%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表示未來計劃投資額將“增長”,13%表示會“減少”,表示“增長”的比表示“減少”的多48個百分點,這一結果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高11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區的民營企業的投資熱情顯得比東部地區高,表示未來投資額會“增長”的比表示會“減少”的分別多

5

4、50和45個百分點。

二、產品出口情況

1、民營企業出口比重上升。

調查結果顯示,47%的民營企業有產品出口;有產品出口的企業中出口額佔銷售收入一半以上的民營企業超過三成;與去年同期相比,37%的民營企業產品出口量“增加”,比“減少”的多14個百分點。

2、中外貿易摩擦對部分行業的民營企業有較大影響。

隨着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以及貿易總量的迅速擴大,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

中外貿易摩擦對民營企業的出口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爲今年以來歐美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對企業產品出口有影響,其中認爲影響“很大”和“影響較大”的分別爲3.5%和11.9%,認爲“略有影響”的爲35.4%。

分行業看,認爲影響“很大”或“影響較大”的企業的比重較高的主要包括化纖(50%)、紡織(42.5%)、服裝(26.7%)、橡膠(25%)、鋼鐵(20%)等行業。貿易摩擦對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電子及通訊產品的出口廠家影響不太明顯,7成經營者認爲“沒有影響”。

三、發展中的問題與障礙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轉型從兩方面促進了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同時,由於目前經濟體制尚處於轉型期,傳統體制的束縛尚未得到徹底清除,民營企業發展基礎的薄弱也決定了其發展過程中會遭遇各種困難、問題和障礙。此次調查顯示,目前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融資困難、人才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管理水平落後是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主要障礙。

關於什麼是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礙,調查結果顯示,3/4的民營企業經營者選擇了“融資困難”,是所有選項中選擇比重最高的,中西部地區選擇“融資困難”的比重更是高達八成。

除了融資難外,民營企業當前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高發展水平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關於當前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礙,66.8%的民營企業經營者選擇了“人才短缺”,55.6%選擇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52.2%選擇了“管理水平落後”,47.5%選擇了“民營企業經營者素質有待提高”(見表

10)。

2、民營企業外部信用環境、經營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國民待遇方面亟待進一步改善。

儘管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有了比較大的改善,但與民營企業經營者的期望還存在一定距離,尤其在外部信用環境、經營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國民待遇方面需加強改善的力度。

關於外部信用環境,調查結果顯示,29.2%的經營者認爲比去年“好轉”,53.4%認爲“未變”,17.4%認爲“惡化”,認爲“好轉”的比認爲“惡化”的多11.7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8個百分點。

關於民營企業經營者人身安全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7.2%的經營者認爲比去年“好轉”,50.6%認爲“未變”,22.2%認爲“惡化”,認爲“好轉”的比認爲“惡化”的僅多5個百分點。調查表明,在目前社會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情況下,如何保護好民營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避免其在人身安全方面受到侵害,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民營企業對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真正實現公平國民待遇的期望越來越高。關於公平國民待遇,調查結果顯示,21.7%的企業經營者認爲比去年“好轉”,63.7%認爲“未變”,14.6%認爲“惡化”,認爲“好轉”的比認爲“惡化”的多7.1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15個百分點。

關於市場準入限制,調查結果顯示,34.5%的企業經營者認爲比去年“好轉”,57.5%認爲“未變”,8%認爲“惡化”,認爲“好轉”的比認爲“惡化”的多26.5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10個百分點。調查表明,在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實現公平國民待遇方面,民營企業經營者還抱有更大的期望。

3、資源瓶頸制約尤其是能源緊張狀況依然比較嚴重,民營企業發展方式亟待向集約型轉變。

中國是一個人均資源十分貧乏的國家。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資源瓶頸約束也越來越顯著。始於2022年的宏觀調控旨在控制經濟呈現的過熱的趨勢,併力圖通過轉變增長方式來緩解資源壓力。從一年多以前鋼材市場及“煤、電、油、運”普遍緊張的情況看,目前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

調查表明,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爲經過宏觀調控,鋼材市場緊張狀況明顯趨於緩和,電力有趨於緩和的跡象,鐵路運輸與去年情況相比變化不大,而能源緊張尤其是成品油緊張狀況有增無減

四、對宏觀經濟政策和改革的意見建議

1、多數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爲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鬆緊度比較合適或略顯偏緊。

經過一年多的宏觀調控,部分行業投資過熱的現象明顯得到緩解,經濟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形勢。與此同時,由於消費品價格漲幅的持續下滑,企業利潤增長速度的連續放慢,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應做適當調整以防出現可能的通貨緊縮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調查表明,總體來看,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爲目前的宏觀經濟政策比較合適,略顯偏緊,希望在繼續保持目前穩定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礎上,適時適度放鬆政策操作的力度。

2、房地產調控初見成效,預期房地產價格穩中趨升。

今年以來,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採取多項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區不斷飆升的房地產價格引發的房地產熱。民營企業經營者對房地產調控的成效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爲了進一步瞭解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現實需求,本次調查還了解了民營企業經營者“所熟悉的人當中最近一年內購買住房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八成民營企業經營者反映其熟悉的人當中最近一年內購買了住房,其中76.8%的被購房屋目前用於“自住”,13.5%用於“出租”,9.6%處於“閒置”狀態。調查表明,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有着比較旺盛的現實需求,買房投資或投機的比重並不高。房地產業仍將是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

3、經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對政府轉變職能期望較高,希望金融、財稅體制改革取得突破。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圍繞着市場化、法治化的各項改革逐步進入關鍵時期。本次調查請民營企業經營者對目前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改革進行評價。

當問及當前最緊迫的改革是什麼時,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職能轉變,選擇比重爲65.3%,表明企業經營者對政府職能轉變在當前改革中的關鍵作用寄予很大期望。另外,企業經營者認爲其他幾項緊迫的改革依次是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和壟斷性行業改革,以上選擇比重均超過三成,分別爲39.9%、37.6%、34.1%、33.3%和31.5%。與去年調查結果相比,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爲,壟斷性行業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緊迫性明顯上升,應引起政府及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第2篇】2022中國私營企業調查報告

最關心的話題是“稅制改革” 最理想的定位是“社會賢達”

主要指標

私營企業:344萬戶

註冊資本:42146億元

從業人員:4714萬人

產值:20223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603億元

出口創匯企業:74443戶

出口創匯:人民幣1749.68億元

主要問題

政企關係不夠協調

企業之間的拖欠日益嚴重

企業糾紛解決機制不完善

由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組織的“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在2022年對全國的私營企業進行了第六次抽樣調查(此前在1993、1995、1997、2000、2002年已進行了五次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共發出問卷3670份,回收有效問卷3012份,有效回收率爲82.1%,有效問卷數約佔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總數的1.0‰。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參加了本次調查,並分擔了一半的抽樣任務。

現將調查數據分析的主要意見簡報如下。

關於私營企業的情況分析

(一)兩年來私營企業總量上持續快速增長

本次調查顯示,2001年以來,私營企業數量有了明顯增長。2003年底,私營企業達到300.55萬戶,比2001年增加97.7萬戶,增長48.16%。

198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同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1989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據憲法和《私營企業暫行條例》,開始對私營企業的登記註冊工作,當年共登記私營企業90581戶。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迎來了私營企業發展的春天。從1993年到2003年的十年間,私營企業增長了33倍多,年均增長28.87%(截至2022年上半年,私營企業累計登記已達到334萬戶);註冊資本由1993年底的681億元增加到2003年底的35305億元,增長了52倍,年均增長48.41%(截至2022年上半年,註冊資本已達42146億元);從業人員由1993年底的372萬人增加到2003年底的4299萬人,增長了近12倍,年均增長27.72%(截至2022年上半年,從業人員已達4714萬人);私營企業產值由1989年的422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0223億元,增長了48倍,年均增長47.15%;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由1989年的190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10603億元,增長了近56倍,年均增長49.51%。2003年出口創匯的私營企業74443戶,出口創匯摺合人民幣1749.68億元,分別比2001年增長了355%和91.68%。

私營企業發展的地區差異很大,10萬戶以上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數超過10萬戶的地區有八個,分別爲:江蘇(343680戶)、廣東(323077戶)、浙江(302136戶)、上海(291711戶)、山東(228554戶)、北京(186805戶)、遼寧(114415戶)和四川(110359戶)。以上八個地區私營企業共有1900737戶,佔私營企業總戶數的63.24%。

私營企業經營規模繼續擴大,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到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均僱工11.73人,戶均從業人員爲14.3人,分別比2001年增長5.68%和6.88%。僱工人數100-500人的有34617戶,僱工500-1000人的有3334戶,僱工1000人以上的有1130戶;2003年私營企業戶均註冊資本達117.47萬元,比2001年增長24.16%,註冊資本500萬-1000萬元的有84620戶,1000萬元以上的51830戶。註冊資本億元以上的有1156戶,比2002年同期增加498戶。

(二)兩年來私營企業規模穩步擴大

一是資本規模穩步擴大,銷售額有所增長。本次調查發現,企業資本規模中位數比2002年調查時上升了20%,銷售額的中位數上升了近10%。本次調查收回的問卷分兩部分顯示:工商局調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的中位數爲92萬元,而它們在開辦時的實收資本總額中位數爲50萬元,資本增值了0.84倍。工商聯調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的中位數爲300萬元,而它們在開辦時的實收資本總額中位數爲100萬元,資本增值了2倍。這說明,無論是一般性私營企業(工商局調查的對象)還是代表性私營企業(工商聯調查的對象),它們在開辦企業後,資本都有增值,區別僅僅在於增值快慢而已。在2003年底,在工商局調查企業中,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的佔15.2%;超過5000萬元的佔3.6%;超過1億元的佔1.2%。也就是說,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約佔2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相應的比例更大,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的佔26.0%;超過5000萬元的佔6.9%;超過1億元的佔3.5%。也就是說,工商聯繫統的私營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超過千萬元的戶數佔到36.4%。

企業的銷售額也有增長。2003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銷售額中位數爲200萬元。工商聯調查企業的銷售額中位數爲640萬元。

至2003年底,企業的開業年數爲5年及以下的佔32.9%;6至10年的佔42.3%;10年以上的佔24.8%。也就是說,被調查企業開業6年以上的佔了67.1%。開業年數的中位值爲7年。2002年調查時,這個數值是7.04年。考慮到這次調查有一半是通過工商局向一般私企問卷的,不同於上次僅僅調查代表性企業,所以不能得出私營企業存活年數下降的結論。

根據企業的開業年數、企業開業時的實收資本、企業2003年底所有者權益三個數據得出企業的資本年增長率,其中位值爲8.8%。

二是企業利潤略有回升,銷售利潤率趨於平穩。上次調查發現,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私營企業的銷售利潤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此次調查發現,銷售利潤率已經逐漸趨於平穩。

2003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稅後淨利潤的中位數爲7萬元,與前面的銷售額中位數相比,可得出銷售利潤率約爲3.5%。工商聯調查企業的稅後淨利潤的中位數爲25萬元,與前面的銷售額中位數相比,可得出銷售利潤率約爲3.9%。兩者數據相差不大。

【第3篇】中國餐飲企業調查報告

中國餐飲企業調查報告

一、品牌表現

本報告借鑑美國restaurants & institutions對美國餐飲企業排序的通用方式(見報告附件),對國內民族餐飲品牌和單體餐館兩個序列進行了排名,依據各企業營業額從高至低分別排出了前30強和前20強,希望對這些品牌的真實發展情況做出客觀評判,爲行業樹立標杆。爲保證數據的可參照性,中國餐飲品牌排在前十位的分別是杭州飲服、杏花樓、小肥羊、全聚德、俏江南、廣州酒家、小南國、迪歐咖啡、向陽漁港、梅隴鎮。中國餐飲單店前十位分別是全聚德(北京和平門店)、白天鵝賓館、金錢豹(上海延安西路店)、金悅(北京航天橋店總店)、亢龍太子酒軒(武漢金融店)、中國大酒店、淨雅(北京五棵松店)、知味觀(總店)、石浦(寧波天一店)、樓外樓(總店)、如果算上單店食品加工營業額,則杏花樓(總店)、知味觀(總店)、新雅粵菜館(總店)排位中國餐飲單店前三名。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餐飲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排名入前三十強品牌營業額總額超過150個億,而前20強餐飲單店年營業額則平均在一億元以上。

二、企業業績

20xx年,全國餐飲企業平均利潤率、人均勞效、每平方米營收、每餐位營收四項指標均取得較好業績,全國餐飲品牌30強平均利潤率爲8.2%,利潤率排在前三位的企業分別是上海老城隍廟、上海小南國、廈門舒友海鮮;前30強品牌年人均勞效平均爲18.2萬元,排在前三位是上海老城隍廟、上海杏花樓、廣州酒家。

從單店來看,前20 強品牌人均勞效爲23.4萬元,排在前三位的是全聚德和平門店、北京金悅航天橋店、寧波石浦天一廣場店。每天每平方米營收平均爲44.2元,排在前三位的企業是廣州白天鵝賓館、廣州酒家、北京金悅;每天每餐位營收平均爲255.2元,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金悅、四川銀杏、北京全聚德。每餐位員工數平均爲0.43。一般認爲,每餐位面積達到5平米,每餐位員工數達到0.5以上的餐飲企業,是一個設施條件比較好的企業。

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餐飲發達地區三大指標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就利潤率而言,分別爲北京11%、上海11.55%、廣東10%、浙江10%;年人均勞效分別爲北京22.3萬元、上海22.8萬元、廣東21.2萬元、浙江18.3萬元;企業每天每平方米營收分別爲北京39元、上海28.5元、廣東59元、浙江32.8元。

按特色餐飲、快餐、小吃、火鍋四種業態測算,三大指標分別是:就利潤率而言,特色餐飲8.76%、快餐5.2%、小吃10.4%、火鍋9.6%;就年人均勞效而言,特色餐飲202000元、快餐35985元、小吃59940元、火鍋49100元;就企業每平方米營收而言,特色餐飲14437元、快餐13960元、小吃4683元、火鍋3743元。

全國餐飲品牌前30強企業中年利潤超億元的企業有四家,分別爲杭州飲服、上海杏花樓、北京全聚德、上海小南國。

三、資本運作

在30強品牌中,企業對上市融資擴張充滿信心,其中有一半品牌企業在籌劃上市,在調查的營收中數據清晰。但目前資本擴張依然以自籌資金爲主,資金籌集的市場化程度不高。

在接受調查的餐飲企業中,80%的企業開業年限超過3年,50%以上則是具有十年以上的歷史,74%的企業爲民營。特別是老字號企業經過這些年的市場錘鍊,重現發展生機,在30強品牌中佔10席,老字號跨區域連鎖擴張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的餐飲企業中,已有62%開展了特許經營,並把其視爲品牌擴張和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這是餐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各地物業價格高企的影響,數據顯示,全國各地適合用做餐飲經營的物業價格均比上年有所增長,而北京上海等地,中高檔餐飲的目標物業平均租金已經高於5元/平米/天,成爲企業不堪之負。

四、管理能力

從財務能力來看,企業對人力成本不斷上升表示擔憂。餐飲企業中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佔據了企業成本費用的最大部分,分別爲37%和12%,且均比上一年度有所上漲。平均利潤率逐年下降。企業對盈利能力成長信心不足。

從人力資源狀況來看,企業對一線人員緊張和高層次管理人員缺乏表示擔憂。企業員工流動率依然較高,平均達到了56%,影響了企業服務品質和持續發展的能力。而員工結構以40歲以下、高中學歷以下爲主,但大專以上學歷員工比例有所增加。企業對員工培訓的重視程度也有所增強,有42%的企業年度培訓經費佔薪資總額的比例超過3%,平均達到3.6%。

從集團化發展來看,餐飲企業越發重視集中採購、統一配送,並注重中央廚房、種養殖基地和餐飲食品加工方面的多元化發展。但是在計算機聯網管理和餐飲信息化技術應用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要求餐飲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企業和單店的核心競爭力要素依據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時,最被重視的核心競爭力要素分別爲:企業層面依次是品牌、人才、管理與服務三項;單店層面依次是品牌、出品質量和特色。顯示了企業已經對品牌在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知。

五、營銷與消費者認知

調查顯示,餐飲企業把在本地媒體尤其是平面媒體上投放廣告作爲最爲主要的營銷和推廣方式,在渠道建設中,實現與大中型預訂網絡合作的比例並不高,70%的企業僅爲10-15%的預定量。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忠誠客戶建設和客戶關係管理,主要通過會員卡、優惠卡方式實現,但是在客戶關係管理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調查顯示,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消費的人羣比例達39%,有預定習慣的消費者比例並不高,平均僅爲37%,傳統上籤單消費的消費者比例已經下降至很低。

六、未來景氣預測

展望未來,企業對餐飲市場長期向好趨勢不變,餐飲業將繼續快速健康發展,對大衆餐飲、中心廚房、名菜名點成品半成品加工、原輔材料基地建設充滿信心;對會所餐飲、健康餐飲、精細化管理、六t管理走勢樂觀;對企業上市、融資擴張、連鎖經營熱情很高;對品牌提升、餐飲文化發展趨勢表示樂觀。餐飲市場將進入品牌消費時代,餐飲業將以16%的增速繼續對擴大消費、促進就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