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地方調研報告多篇

地方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地方人大如何關注和維護羣衆合法權益的調研報告

地方人大如何關注和維護羣衆合法權益的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縣人大常委會在縣委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緊緊圍繞關係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緊緊圍繞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依法履職,與時俱進,人大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爲維護羣衆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關注職業教育發展

就業難、招工難、招生難是影響百姓安居樂業和企業及職教學校發展的難題,人大常委會給予高度關注,將職業教育作爲破解“三難”的關鍵環節,納入人大常委會重要議題,組成調研考察組到外地考察,組織代表對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情況進行視察,形成了關於發展我縣職業教育的調研報告。在此基礎上,聽取審議了縣政府關於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施積極的支持政策、加大投入,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整合培訓資源,調整優化職教專業,打造職教品牌,建立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意見建議,縣政府對此給予高度重視,成立了以縣長爲組長的職業教育工作領導組,及時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縣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縣職業教育建設規劃(20xx-2022)》以及《縣職業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確立了“”的教學目標,爲進一步推動我縣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組織和制度的保障。

【第2篇】地方誌宣傳報道問題調研報告範文

地方誌宣傳報道問題調研報告範文

現實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方誌宣傳報道問題調研報告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全縣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按照縣委開展“六個一”活動要求和本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地方誌事業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安排,本人在認真學習、強化認識的基礎上,爲切實達到學習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目的,結合工作實際,對全縣各級各部門近年來在地方誌宣傳報道這一問題進行調查瞭解,並就當前如何擴大地方誌宣傳報道,進一步提高公衆對地方誌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營造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讀志、用志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好志書“存史、資治、教化”的積極作用,更好地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和建議。

一、地方誌宣傳報道的現狀

**縣自19xx年開展首輪地方誌編修工作以來,經過26年的努力,共編纂出版發行了第一部《**縣誌》等17部志書,以及《**年鑑》等11部地情資料,全縣地方誌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開展修志工作中,廣大修志工作人員通過撰寫詩、詞、調研理論文章、信息簡報等形式,大力謳歌修志工作的艱辛,宣傳報道修志工作的目的和重大意義,推廣修志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及先進典型,全縣撰寫的修志理論、調研文章在國家、省州方誌刊物上發表4。這些資料不僅加深了公衆對地方誌工作的瞭解和認識,逐步學會讀志、用志,而且也爲全縣正在開展的第二輪修志積累了全面、翔實的史料。同時,在年5月18日國務院頒佈實施《地方誌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後,縣地方誌辦公室以貫徹落實《條例》爲契機,通過採取現場諮詢、張貼宣傳標語、出宣傳欄、編髮信息簡報等形式,積極認真宣傳《條例》的重要意義及相關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也結合實際地做好宣傳工作,在全縣上先掀起了學習貫徹《條例》的熱潮,促進了《條例》的貫徹落實,逐步營造全社會認識、關注地方誌工作的氛圍,爲推動全縣地方誌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通過宣傳報道,地方誌書得到了一定的開發利用,在編制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交通、電力、能源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地方誌宣傳報道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宣傳報道,全社會認識、關注地方誌工作的氛圍正在逐步形成,地方誌事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地方誌書也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但從新形勢對地方誌工作的要求來看,當前我們對地方誌工作的宣傳尚顯薄弱膚淺,還不夠全面,仍然存在着許多困難和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地方誌事業的更好更快發展。

1、思想認識和重視程度還不夠。少數鄉鎮、部門對修志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領導重視還不夠,特別是對地方誌工作的性質沒有根本的瞭解,甚至存在地方誌辦僅是編編幾本書,沒有什麼事情可幹,是個很清閒的部門的模糊認識,對地方誌辦公室安排的工作不太引起重視,認爲只要能上交材料,交差了事就行。以及對《條例》和地方誌法規的認識不夠,不僅社會公衆絕大部分不能認識瞭解,且在我們修志隊伍中也有許多人還不熟悉相關內容,在工作中也就不能很好的貫徹落實。並且在平時的宣傳報道中也只是注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面,而沒有注重對修志工作的宣傳,從年7月啓動全縣第二輪修志工作以來,鄉鎮、部門在宣傳報道上做得很不夠,幾乎沒有對修志工作進行宣傳報道,社會公衆知曉率很低,造成修志工作仍處於停滯不前的階段。

2、修志人員隊伍極不穩定。部分鄉鎮和部門聯動機制不夠健全,協同配合意識不強,隨意變動修志人員。由於修志是一項連續性比較強的工作,時間跨度大,如沒有穩定的隊伍,就難以修出比較客觀實際的志書。部分鄉鎮和部門就忽視了這個問題,沒有把握好隊伍的穩定,隨意變動修志人員,造成了工作上的斷層,部分修志人員業務不熟悉,對志書資料的收集、整理、撰寫無從下手,也沒有及時做好信息反饋。目前,各鄉鎮和部門參加第二輪修志工作啓動培訓會的人員已基本上全部變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工作的脫節。

3、宣傳報道方式方法上有待進一步改進。首先是形式比較單一。在貫徹落實《條例》、地方誌法規和修志工作中,宣傳報道的形式還比較單一,也僅限於張貼標語、編髮簡報的手段,沒有采取如廣播、電視等讓公衆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公衆能夠容易接受,致使宣傳的層面不廣、效果不明顯。其次是宣傳對象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分層次對象進行宣傳,出現“眉毛鬍子一把抓”的現象。再次是宣傳主體不明確,地方誌工作宣傳的主體毫無疑問就是廣大地方誌工作者,因爲他們處在地方誌工作的`第一線,最熟悉地方誌工作的意義、任務和作用等,由他們進行宣傳,既方便又有說服力。目前,大部分修志工作人員往往只注意埋頭苦幹,而忽視了宣傳,使地方誌工作在電視上無影、廣播裏無聲、報刊上無字。

4、讀志、用志的氛圍還不夠濃厚。針對領導幹部而言,不僅只限於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等大衆媒體的宣傳,讀志、用志更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手段,因爲通過讀志、用志,讓各級領導幹部深刻認識到地方誌工作的重大意義,從而在思想上就能引起高度的重視。目前,由於部分領導幹部在平時忽視了讀志、用志的重要性,志書似乎只是當作一種擺設,到用時纔拿出來翻翻,未能很好地發揮其作用。

三、擴大地方誌宣傳報道的對策建議

當前,正值第二輪修志工作的開展,各級各部門要以此爲契機,要利用一切時機,動用一切途徑做好宣傳報道工作,進一步加強地方誌工作的宣傳報道,促使社會公衆,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對方誌工作有更加全面、正確、深刻的瞭解,提高人們對地方誌工作的認識,從而得到全社會的更廣泛地理解、重視和支持,促進地方誌事業健康發展,更好地爲全縣“三個文明”建設服務。

(一)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第二輪修志工作正值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做好這一時期的修志工作,不單單是編一部書,更重要的是通過認真回顧、總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與實踐經驗,爲新時期更好地推進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借鑑,真正做到用偉大的成就激勵人,用成功經驗教育人,用歷史教訓警示人。要看到它是代表、宣傳和建設先進文化的載體,是爲黨立言、爲人民立言和爲改革開放立言的政治任務,是爲人民服務的一項事業。能在人員、經費等方面給予保證,採取多種形式和途徑,認真做好宣傳工作,讓全社會對地方誌工作有一個更深的認識和了解,確保能編出一部高質量的志書。

(二)明確宣傳報道內容。地方誌工作宣傳的內容直接影響宣傳的效果,在宣傳中應根據不同情況和每一個時期地方誌工作的重點選擇合適的內容。從總體上說,宣傳內容大致圍繞地方誌工作的意義、基本任務、法規和地方誌的作用四個方面去開展。首先,地方誌工作的意義是宣傳的首要內容。通過編史修志、讀志用志,推動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以史爲鑑,認識過去、服務現在、開創未來,爲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體現。做好地方誌工作,不僅是當前工作的需要,也是維護歷史真實面貌的重大事業。對於方誌工作的這些重要意義,我們必須積極認真地做好宣傳教育。其次,地方誌工作的基本任務宣傳。通過對地方誌工作基本任務的宣傳,讓社會公衆瞭解地方誌部門所做的工作,社會上每個人都應爲地方誌工作做些什麼事情,從而在社會角色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自覺地配合地方誌部門做好工作。再次,地方誌工作法規的宣傳。當前,主要是宣傳《地方誌條例》和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頒發的《關於地方誌編纂工作的規定》以及在修志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和典型,確保依法依規修志。第四,地方誌的作用也是宣傳的重點內容之一。只有讓人們瞭解地方誌“資治、教化、存史”的作用,讓人們通過讀志用志獲得益處,才能真正提高人們對地方誌工作的認識,也才能取得人們對地方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對地方誌作用的宣傳,要注意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宏觀宣傳就是向社會公衆宣傳地方誌的“資治、教化”作用。微觀宣傳就是方誌館要向社會公衆介紹館藏內容,讓社會公衆瞭解該館收藏了那些地情資料,如何查閱。通過宏觀和微觀宣傳,使社會公衆對地方誌的作用既有宏觀的把握,又有微觀的瞭解,有利於地方誌工作的開展,便於擴大地方誌工作的影響力。

(三)準確把握宣傳對象和主體。地方誌工作宣傳的對象是社會公衆,但是在宣傳中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情況和宣傳的內容,確定每個時期宣傳對象的範圍。首先,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是地方誌工作宣傳的主要對象,因爲地方誌是“官書”,它對政府機關和領導的科學決策有着重要的資治作用,地方誌的“官書”性,決定了它的讀者對象首先是各級領導幹部,只有各機關單位的幹部職工都認識了地方誌的作用,重視了地方誌工作,地方誌工作就容易開展。其次是社會其他階層的人士。地方誌具有教化作用,而其教化作用的發揮,首先要讓社會公衆瞭解地方誌,讀地方誌,這就必須面向社會公衆做好地方誌的宣傳,宣傳既要有點、更要有面。只有抓住重點,找準“難點”,擴大層面,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並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地方誌工作宣傳的主體是廣大地方誌工作者,要真正把地方誌工作宣傳搞好,必須發動全體地方誌工作者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去影響、擴大宣傳主體,並逐步吸納社會上一些領導、知名人士以及一些科技、文化工作者參與地方誌工作的宣傳,使地方誌工作宣傳隊伍不斷壯大,並呈現層次性、多維性和廣泛性。

(四)改進宣傳報道的形式。地方誌工作宣傳的形式,決定着宣傳的效果。地方誌工作宣傳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簡單化,必須採取多種形式,反覆進行。一是充分發揮各級文件與領導講話的推動力。利用期刊、工作動態或簡報等形式,編髮各級領導的講話、談話和各級政府頒發的有關地方誌的方針、政策,獲得社會的尊重和理解;二是結合各種會議、專題彙報等去呼籲。在召開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會、志書首發式、表彰會、展覽會、評比會、評議會、培訓會和專門彙報會上,向上呼籲領導重視和支持,向下宣傳修志工作的形象;三是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宣傳成就,宣傳形象,宣傳作用,宣傳社會地位,擴大知名度;四是結合縣域經濟、文化建設主題,開展課題研究,靠作爲來加深人們對其價值乃至整個地方誌工作的認識;五是配合各種各樣的活動,推出有地方誌特色的配套工程,充分發揮優勢。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反覆宣傳,讓聽者“不厭其煩”,使他們慢慢接受,從而增強人們對地方誌工作和地方誌作用的認識。

(五)部門聯動搞好宣傳報道。地方誌宣傳報道不僅只是地方誌辦和修志工作人員的職責,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配合來完成。因此,各鄉鎮、各部門必須共同協調配合,形成上下聯動抓宣傳報道的格局。通過廣播電視和在《八角飄香》、《**政務網》上開闢專欄,大力宣傳報道地方誌工作的重要意義及修志工作中的典型亮點,做到電視上有影、廣播裏有聲、報刊上有字,進一步擴大宣傳層面,提高公衆對地方誌工作的知曉率。爲切實做好宣傳報道工作,縣地方誌辦專門制發了《**地方誌通信》,既爲廣大修志工作人員交流經驗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也創造了宣傳報道工作的載體。

地方誌宣傳報道是整個方誌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做好宣傳報道,提高社會公衆對地方誌工作的認識,地方誌事業才能健康順利的發展。

【第3篇】全國地方律協建設調研報告

以下提供調研報告給大家參考!

狂年2月份,全國律協地方律協建設指導委員會和全國律協祕書處會員部向各省徑律協發出調研函件,瞭解、掌握地方律協建設的最新情況。截止到2022年6月底,北京、上海、重慶、河北、山西、黑龍江、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廣東、雲南、寧夏18家律師協會提交了調研報告。全國律協地方律師協會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各地律師協會的調研報告和開展的調研工作基礎上,形成《地方律師協會建設調研報告》。本報告從律協建設基本概況、經驗做法總結、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加強協會建設建議等四個方面,對本次調研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並希望其內容能夠對地方律協建設工作發揮指導作用。

一、地方律師協會建設的基本概況

1、組織機構建設基本情況

控至2022年底,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個人會員共195,170人,律師事務所團體會員共17,230家。全國共有26家省徑律協設立了常務理事會,佔省徑律協總數的84%,其中北京、廣西、黑龍江、海南、廣東5家律協未設常務理事會(注:2022年3月上海律師代表大會決定不再設立常務理事會);共有11家省徑律協設立了監事會,佔省徑律協總數的35%。

2、黨組織建設基本情況

控至2022年底,除西藏律協尚未成立黨組織外,其餘30家省徑律協中,廣東、天津2家律協成立了黨工委,23家律協設立了黨委,另有5家設立了黨組,全國律師事務所共設立了8,270個黨支部。

3、律協會長任職基本情況

控至2022年底,除貴州、雲南、青海、西藏、河北5家省徑律協會長仍由司法行政機關領導兼任外,其餘26家律協會長均由執業律師擔任。會長任期每屆爲3年的律協共19家,每屆爲4年的9家,每屆爲5年的3家;會長可連續任期兩屆的律協共26家,任期爲一屆的爲上海、吉林2家,廣西、河南、河北3家律協未規定連任期限。

4、三級律協建設基本情況

控至2022年底,我國設區的市及直轄市下轄區(以下簡稱“地市級”)共443個,地市級律師協會357家,其中由司法行政機關代管的律協共247家,佔全部地市級律協比例爲71%;實現“兩分開”的律協共110家,佔全部地市級律協比例爲29%。

二、地方律師協會建設的經驗做法總結

1、深化黨建工作,始終堅持黨對律師工作的領導。

各地各級律協始終堅持黨對律師協會和律師工作的領導,並積極推進黨組織的全面覆蓋建設。黑龍江省律師協會黨委結合律師行業黨組織工作的實際特點,制訂了《黑龍江省律師協會黨委議事規則》,對全省律師行業黨建工作統一進行指導,負責對全省律師行業的重大問題進行討論、決定,發揮其在律師行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在處理律師黨委和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相互關係上,一是黨委對律師協會工作爲導向管理,黨委應瞭解和掌握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長辦公會決定的重大事件;黨委對這些重要事務的意見和建議要貫徹於理事會中,以體現黨在行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二是黨委負責律師協會祕書處的重要人事安排。三是黨委對律師行業黨的組織建設進行具體管理。

2、夯實發展基礎,加強協會內部基本規則和基礎制度建設。

各地律協在《律師法》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章程》的指導下,結合地方工作特點,積極完善規則與制度建設工作,爲律協建設的系統化、規範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些制度建設可分爲幾個方面:

(1)行業規則體系建設。湖北省律協先後出臺了《湖北省律師服務收費管理實施辦法(暫行)》、《湖北省律師協會會費收繳辦法》、《湖北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信用等級評選辦法》、《湖北省律師執業規範》等規章制度。通過建章立制,規範律師行業管理工作,督促律師規範執業、誠信執業,引導律師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2)律協組織機構及制度建設。上海市律協確立了協會“議、審、決、監、行”治理結構,明確了各個組織機構的職能定位,理順了各個環節的關係和工作程序。

(3)地市級律協組織建設。重慶市結合直轄市行政層級設置和律師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嘗試依託區縣司法局律師管理部門設立區縣分會。分會作爲協會在各區縣的工作聯絡和辦事機構,主要承擔區縣律師行業管理與服務工作,是協會職能在區縣的延伸。分會負責人由各區縣司法局有關負責人兼任,日常工作由各區縣司法局管理部門負責,不設專職工作人員。與設立區縣律協相比,設立區縣分會減少了協會管理層級,更有利於統籌利用行業管理與服務資源,提高行業管理與服務的效率。

3、抓牢工作重點,積極維護律師權益並提升律師福利水平。

律師工作特別是律協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切實維護律師的執業權益,提升律師行業的福利水平。山東省律協配合省司法廳、省地方稅務局於2022年11月出臺了《關於加強律師行業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工作的通知》,爲律師爭取行業稅收政策;配合省司法廳、省物價局於2022年3月聯合下發《山東省律師服務收費管理實施辦法》、《山東省律師服務收費標準》,使律師服務收費更加規範。爲解決律師會見難、調查取證難、閱卷難的“三難”問題,受省司法廳委託,組織起草了《關於在刑事訴訟中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和規範律師執業行爲的若干規定》。爲解決律師執業的後顧之憂,在省律協的監督指導下,各市律協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做了大量的工作,濟南等11個市已爲全體律師投保了執業責任險,煙臺等10個市組織律師定期查體。

4、體現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協會專業與專門委員會職能。

各地律協在工作中充分體現律師的主體作用,發揮“兩委”的職責功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安徽省律協以政府重大活動爲平臺,多個專業委員會以“抱團”形式,共同參與政府搭臺的重大活動。並制定了《專業委員會組織和活動規則》,建立專業委員會主任聯席會議制度,調整充實各專業委員會人員,爲擴大交流、規範活動奠定了重要基礎。2022年開展專業委員會主任競選工作,充分調動廣大律師參與協會工作的積極性。

5、注重實際效果,創新協會律師培訓方式。

各地各級律協開展了針對性、專業化、即時性的培訓工作,得到了廣大律師的認可與歡迎。浙江省律協與北京大學法學院合作開通“浙江律師培訓網”,爲全省律師免費提供在線網絡培訓,是全國律協系統首家開通律師培訓網的省徑律協。制定了《律師調解業務操作指引》等12個業務規範,同時出版了《浙江省經典刑事辯護案例選》等出版物。

6、重視社會責任,着力提升律師行業社會公信力。

凱蘇省律師協會引導全省律師幫助企業進行風險調查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爲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省律協祕書處組織13個省轄市律師協會和省直分會在各地市民廣場統一開展了“全省千名律師大型廣場義務法律諮詢活動”,並在新聞媒體以“凝神聚力共謀發展,同舟共濟化危爲機”爲題,大力宣傳律師在服務企業發展“雙千百日”活動中的作用,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7、加強誠信建設,致力律師懲戒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

北京市律協專設執業紀律與執業調處委員會(紀處委),紀處委設調查委員會及裁判委員會,投訴案件的調查和處理分別由調查委員會和裁判委員會負責。北京市律協已初步制定了《紀處委規則》、《立案規則》、《調解規則》、《聽證程序》等相關規則。

8、重視失衡現象,加強欠發達地區律協建設。

廣東省律協及福建省律協在調研報告中均強調了因經濟發展差異導致的省內律師行業發展的不平衡現象。

對欠發達地區律師協會的扶持幫助方面,福建省律協2022年設立了“行業發展扶持基金”,對發展滯後的市級律師協會開展行業管理工作給予經費支持,同時在全省9個設區市律師協會和省直分會之間開展“結對子”活動,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並建立相對穩定的幫扶制度。

9、實踐兩個結合,加強與司法行政機關溝通聯繫。

各地律協在踐行“兩結合”方面,做出了不少有關的探索。河南省律協在兩方面強調律師協會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監督指導的有利效果:一是司法行政機關對律師協會的重要人事安排提供政治保障,在審查主要候選人資格及推薦祕書長人選方面發揮作用;二是司法行政機關指導、監督律師協會制定會費收繳標準以及會費收支管理辦法,支持會費收繳工作。

三、地方律師協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三級架構職責劃分不夠清晰,影響了地方律協工作職能的發揮。湖北、湖南、河北3省律協的調研報告中均指出,由於目前省徑律協與基層律協的職能分工還不夠明確,影響了基層律協工作的開展。

2、基層律協與同級律管機構重合,造成協會比較缺乏獨立活動能力。根據統計數據,目前地市級律協實現“兩分開”的僅110家,佔全部地市級律協總數的29%,絕大多數地市級律協存在與司法行政機關過度依賴的關係。如黑龍江省共有13個市(地),加上農墾總局和森工總局,除森工總局外都成立了律師協會,全部與當地司法局律管科合署辦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3、基層律協基本建設仍顯薄弱,自身規範化運作壓力很大。由於存在上述第1、2項問題,各地在基層律協建設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難。如湖北省律協指出,全省符合條件的市州都建立了律師協會,但能按照《律師法》和《律師協會章程》健全組織機構,配備專職人員,按時換屆,全面履行職能的協會不多。河北省、山西省、雲南省律協也認爲,基層律師協會建設薄弱,主要體現在律師協會辦事機構人力不足、流動較大上。多數州市級律協祕書處沒有專職人員,由市司法局律師工作人員兼任,工作任務異常繁重,往往疲於應付。

4、律師協會規則制度不夠健全,自身組織建設水平仍然欠缺。各地律協均指出,在完善自身制度建設和管理水平上仍有不足之處,值得進一步改進。如河北、寧夏律協尚未制定自己的章程,河北省、市級律協均未設置監事會,影響了律協管理的規範化建設;寧夏律協也沒有自己的辦公場所,祕書處借住在司法廳,也沒有專門的編制。雲南省律協指出,目前各級律師協會的工作人員服務律師的意識還不強,服務能力仍需提高。

5、祕書機構建設尚待加強改進,專門與專業委員會作用有待發揮。湖北、寧夏、山東、黑龍江律協均在報告中指出,目前專業委員會、專門委員會的行業引導、業務指導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6、地方律協社會地位需要提高,在維權和改善執業環境方面作用有限。由於體制因素和自身社會地位難以被公權力機關認同等原因,多年來地方律協在律師維權工作中雖竭盡全力卻難有作爲,在爲律師爭取庫決“三難”問題、改善執業環境方面雖不懈努力卻收效甚微。

7、地方律協建設差異現象普遍,區域協調發展問題比較突出。廣東、福建、寧夏及雲南律協在調研報告中均提及,當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律師地域分佈不平衡,業務發展不平衡,會費收入不平衡,進而導致律協協調建設的障礙。

8、律協行業管理規律把握不足,對律師及行業發展理論研究不夠。廣東省律協認爲,目前律協開展深層次的理論研究較爲欠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律師業的綜合競爭力。不少律師爲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現實的生存壓力,其對於業務理論研究的熱情和積極性遜於開拓案源和辦理業務。

四、對加強地方律師協會建設的若干建議

1、科學設置“三級架構”,明確各級律協職能。要把完善“三級架構”建設的改革力度更多地側重於基層,全心全意夯實基層。要科學劃分三級律協的各自管理職能,特別應當釐清省徑律協與地方律協職能上的分工。同時,要解決“兩結合”如何落實到基層縣(區、市)的問題。

山西省律協也建議,全國律師協會或授權省徑律協制定地方律協(尤其是設區的市級律協)的“標準要求”,如對人員、機構設置等內容提出一些量化指標要求,以促進、指導地方律協建設。

2、細化落實兩個結合,協調行業管理與行政管理體制。山東省律協指出,要處理好律師協會與司法行政機關的關係,建立健全重大決策會商、信息溝通、工作協調機制。律師協會對行業發展和管理工作的重大問題作出決議,應當向司法行政機關事前彙報、事後報備。加強信息溝通,努力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3、夯實律協管理基礎,加強律協自身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各地律協都在報告中指出了進一步加強律協自身組織、制度建設對提高行業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湖北省律協認爲,要建立全國統一的律協內部組織規則,應根據章程分類細化,包括律協組織法、程序法,包括代表大會、理事會的組成、職權、產生程序、條件、議事規則;各專委會的性質、產生程序、條件、任期等,使各級律協有章可循,運行統一。

4、注重律協機構建設,強化祕書機構及專門、專業委員會作用。各地律協均十分強調祕書處和專門(業)委員會的作用,並就進一步加強該機構組織建設提出了建議。

5、完善權益保障機制,進一步改善律師執業環境。江蘇、浙江、寧夏、重慶律協都強調,律師協會應高度重視維權工作,逐步改善律師執業環境,使律師的執業權利能夠得到充分保障。

6、加大行業宣傳力度,着力提升律協和律師的社會地位。各級律師協會應加強與各級各類主要新聞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律師宣傳網絡,形成律師宣傳上下互動、左右聯動的良好氛圍。

7、加強律協調查研究,打造學習型協會和行業。廣東省律協建議,應着力建設學習型和研究型的地方律協。地方律協除開展日常行業管理工作以外,要充分發揮凝聚人才、集中智慧的優勢和作用,打造學習型和研究型的“律師之家”。

8、健全人才培養機制,促進整個律師行業更大發展。寧夏律協提出,實施律師行業優秀人才和青年律師培養計劃,集中優勢資源,有意識地在本協會範圍內引導和培育一批精英律師和領袖型律師,建立律師人才庫,爲地區內律師的整合與發展奠定必要的人力資源基礎。

9、重視地區發展差異,加強對欠發達地區律協組織的扶持力度。雲南省律協建議全國律師協會加強協調,爭取出臺切實可行的支持基層律師協會建設的措施,對邊疆民族地區律師協會工作經費給予一定的傾斜扶持,對律師事業發展落後的民族地區,適當降低律師准入門檻。

10、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對基層律協在財政方面給予扶持。湖北律協認爲,按照責、權、利相一致的原則,建議利用司法體制改革和落實中辦發[2022]30號文件精神的機遇,爭取揩省徑地方律協納入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增加編制和經費,保障律協工作正常開展。

【第4篇】全市縣級地方誌書編纂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全市縣級地方誌書編纂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全市縣級地方誌書編纂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在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市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積極實施“兩區”互動、強工興城發展戰略,努力實現“三年財政收入翻番,五年實現全面進位”奮鬥目標的熱潮中,爲了更好地發揮地方誌書“存史、資政、教化”的功能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作用,按照市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關於在全市黨員幹部中開展以“科學發展、奮起趕超”爲主題的調研活動的通知》(九學組字〔〕5號)的部署與要求,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精幹力量,採取實地考察、聽取彙報、座談討論等多種形式,對全市第二輪縣級地方誌書的編纂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與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績

1.續修志書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由於全市各縣(含縣級市、區,以下統稱爲“縣”)首輪新編地方誌書任務完成時間的先後不一,導致第二輪續修工作的啓動時間、起止年限和完成情況各不相同。最早啓動續修並出版縣級地方誌書的爲永修縣,最遲的尚未啓動,還有個別縣的首輪新編志書尚未出版。具體情況見下表:

名稱

啓動時間

起止年限

完成情況

永修縣

.4

1985~

已於11月由方誌出版社出版發行。

彭澤縣

.4

1986~

已通過審查驗收,擬於7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4

重修,下限爲

已通過審查驗收,將於6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10

1986~

已基本完成資料收集任務。

都昌縣

.1,盡在酷貓寫作範文網。

【第5篇】地方人大代表視察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地方人大代表視察工作,必須正視當前地方人大代表視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注重實效。

一、地方人大代表視察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先備後察的多,明察暗訪的少。被視察單位根椐代表視察組織單位視察前通知要求,精心組織彙報材料,準備現場,代表視察時只能是被視察單位彙報什麼就聽什麼;按照準備的樣板、路線叫看什麼就看什麼。代表明察無路,暗訪無門,掌握不了真實情況。

二是上面定題的多,羣衆點題的少。代表視察的選題基本上都由地方人大常委會或鄉鎮人大根據年初工作計劃和黨委的中心任務來確定。充分聽取人大代表、人民羣衆的意見,對人民羣衆所關注、政府所關心、代表曾提出的問題選題視察的少。

三是集中視察的多,分散視察的少。因爲人大代表集中視察有聲勢、便宣傳、易掌控,所以代表自己持證分散視察意識就差,就不會主動。縣級以上人大常委會和鄉鎮人大都以安排人大代表集中視察,很少安排、要求和鼓勵代表自己持證分散視察。

四是領導陪同的多,接觸羣衆的少。因爲地方人大常委會安排的人大代表視察活動往往都由地方人大常委會領導帶隊,同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分管領導出於對人大常委會領導的尊重和對人大代表視察活動的支持,全程陪同視察,所以代表無法接觸羣衆開展視察。

五是走馬觀花的多,深入實際的少。往往由於集中視察日程安排較滿、時間安排較短、參加代表較多,組織人員包攬的多,視察中代表主體作用發揮的少。代表們大多隻能座着車子轉,隔着玻璃看,即使下了車,也只能是先聽彙報,後看現場,沒有時間、沒有辦法深入實際瞭解實際情況。

六是泛泛而談的多,提出建議的少。代表們在參加視察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只是一個初淺的感性認識,視察一結束,代表們忙着各奔東西,無暇顧及對視察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研究,人代會及常委會會議審議時泛泛而談,只有原則性建議,無實質性建議,有的甚至無建議可提。

七是考慮形式的多,注重實效的少。有些地方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視察,過於講究排場,過於考慮形式,車多人多,看似有聲有色,氛圍濃厚。但很少有代表在視察中邊視邊察,察找存在的問題,視察一陣風,視後無影蹤。

八是有始無終的多,建議落實的少。有些地方人大代表視察活動結束後,無視察報告,無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即使有建議、批評和意見,有些單位對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交辦、辦理、督辦程序過程重視不夠,甚至敷衍了事,不了了之。

二、增強地方人大代表視察工作實效的對策

第一,必須掌握人大代表視察的概念、類型及形式。根據憲法和代表法的有關規定,人大代表視察的概念,應包括兩個含義:

一是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和人大代表的一項法定職權;

二是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對本級和下級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實地視察,這是人大代表執行代表職務的一種重要方式。地方人大代表視察的幾種主要類型:

一是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召開前進行的代表集中視察;

二是對一個時期地方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的重點目標、重要項目的視察;三是針對某個行業的突出問題或羣衆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的專項視察;四是由各代表團(組)組織的對區域工作進行的視察;五是部分代表聯合或代表個人持證進行的視察;六是組織代表進行的知情知政視察。地方人大代表視察,應根據視察的目的、內容和要求,選擇不同的形式。

一是集中視察。即由各級地方人大常委會統一安排和鄉鎮人大統一組織本級人大代表集中一段時間進行視察。這一視察形式一般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召開之前採用,所視察的內容比較全面、廣泛;這種視察有助於代表直接瞭解選舉單位和選民的意見、要求,爲參加人代會審議大會的議題,提出較高質量的議案和建議、批評和意見,爲代表在人代會期間代表行使各項職權作準備。

二是專題視察。即代表就某一方面的情況或特定的問題進行視察。這種視察,內容專一,針對性強,便於摸準弄清情況,是開展調查研究、決定重大事項的一種有效方法。這種視察形式在地方人大常委會會議召開之前採取較多,以便爲地方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決定這方面的問題提供依據。

三是持證視察。即代表持本人代表證或地方人大常委會爲代表辦發的視察證可在選區內就地進行視察。可以代表個人單獨進行視察,也可以幾個代表約定一起進行視察。視察的單位、內容、時間,由代表自行確定。代表可以事先將視察的意願、要求告訴本級人大常委會或鄉鎮人大,由其聯繫安排,也可以不打招呼,持證進行臨場視察。這種視察方式具有小型、靈活、便利等特點,有利於隨時瞭解情況,反映羣衆的意見和要求,協助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第二,必須掌握人大代表視察的目的和作用。地方人大代表視察,是地方人大代表執行職務、瞭解社情民意、密切聯繫選民、傾聽選民意見和要求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爲了開好人代會所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地方人大代表視察的目的就是爲了使國家的法律、法規能夠在本地區得到認真貫徹執行,使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通過的決議、決定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符合人民羣衆的意志和利益,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瞭解本地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真實情況和羣衆的思想、情緒、願望,使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準確地審議各項議題,作出的決議決定更加符合實際,符合人民羣衆的要求;

二是瞭解一府兩院對憲法、法律的實施情況和對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的貫徹執行情況,並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反饋意見。人大代表根據視察中瞭解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

三是及時將廣大人民羣衆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經過進一步分析、歸納、整理成建議,轉給一府兩院及其有關部門研究辦理,保證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能夠有效地發揮對一府兩院監督的正能量。地方人大代表視察的目的,決定了視察活動必須注重質量,講求實效,這是組織代表視察工作所必須堅持的原則。地方人大常委會、鄉鎮人大在組織代表視察工作中,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做到精心組織,周到服務,按照深入實際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制定視察計劃,突出視察重點,認真做好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的督辦落實工作。

第三,必須結合本地實際確定視察內容和重點。要提高地方人大代表視察工作的質量和實效,就必須選擇好視察內容,要結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職能和本地區實際,科學確定視察重點,把三個服務作爲視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是抓好會前準備視察,爲開好人代會服務。主要應圍繞本選區實施憲法、法律、法規的情況,執行本級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決定的情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預算的執行情況等開展視察。爲撰寫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作準備。

二是抓住重點問題視察,爲促進地方發展服務。這主要是圍繞地方黨委的中心工作確定視察專題,圍繞重大改革舉措以及關係地方經濟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確定視察內容,通過調查研究,瞭解實際情況,運用地方人大工作的特點和法定特權,爲本地區的改革和發展出謀獻策、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三是圍繞熱點問題視察,爲促進社會和諧服務。這主要是圍繞廣大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熱點問題。確定視察專題內容,如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徵地拆遷、環境保護、新農村建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醫療改革、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工作進行視察。通過視察,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促進問題的解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爲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使本地區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四,必須做好視察前的準備工作,科學確定視察計劃。做好視察前的準備工作,是提高地方人大代表視察工作質量和實效的重要保證。

一要注重視察內容的選擇。每年年初要科學確定視察計劃,提前做好視察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在計劃安排上,要長短結合。如在制定年度視察計劃時,對本地區改革、發展中的某些重要工作,計劃中作爲長年安排,但各個階段在內容上又有所側重,做到長計劃、短安排,長短結合,這樣有利於視察工作的系統性、連續性。在單位的選擇上,要好、中、差相結合。克服視察中存在的參觀式、考察式。聽到好的、看到好的就贊滿口,看到差的就繞道走。不能光看好的或比較好的單位,而不看一般化的和差的單位,好、中、差單位都要看,方方面面羣衆意見都要聽,這樣有利於代表全面瞭解和掌握情況,避免看問題的片面性。

二要科學組織代表視察。每次視察,都要根據視察的內容來確定代表視察組的構成。同時,還要徵求代表個人的意願參加哪個視察組的視察,也就是儘可能地把那些熟悉視察內容,專業對口的代表編在同一個視察小組,以利於瞭解實情,發現問題,並提出有分量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在組織形式上,要大組和小組相結合。如每年爲開好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做必要的準備工作,既要由本級人大常委會和閉會期間的鄉鎮人大集中統一的視察,又要由各代表團、代表組織一些小規模的視察,這樣既有利於廣泛地聽取、收集、研究和反映人民羣衆的意見和要求,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能。在視察方式上,要明察與暗訪相結合。明察的方式,適宜規模較大的視察,它可以造成較大的聲勢,對面上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動促進作用。暗訪的方式,適宜組織較少的代表視察,便於走街串巷、進村入戶,體察民情、瞭解民意、集中民智,有利於促進一些具體問題情況的掌握。明察與暗訪各有長處,只要相互有機結合,就能取得較好互補效果。三要搞好視察前的學習和培訓。代表視察前,組織代表認真學習與視察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彙報材料及視察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視察的目的、內容、時間及方法,讓代表提前介入前期工作,以便於在視察時能夠及時進入角色。

第五,必須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做好建議跟蹤督辦落實工作。地方人大代表視察的目的,是爲了發現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督促問題的解決,促進工作的開展。因此,每次地方人大代表視察活動結束後,代表要站在全局高度,進行綜合分析,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形成自己的看法,並充分體現在視察報告上,體現在建議、批評和意見以及審議發言中。各級負責地方人大代表視察的組織者及有關辦事機構要認真抓好視察中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的跟蹤督辦工作。對那些需要解決且在現實條件下,經過本級一府兩院或部門的努力,能夠解決的問題,一定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總之,只要地方人大代表在視察中敢於碰硬,善於叫真,地方人大各專委或常委會各辦事機構的人員爲民務實清廉,認真做好代表在視察中建議的跟蹤督辦落實工作,人民羣衆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就一定會得到解決,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穩定繁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會更加深入人心。

【第6篇】做好地方人大代表工作的調研報告

做好地方人大代表工作的調研報告

做好地方人大代表工作的調研報告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是黨和國家聯繫羣衆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進一步增強代表工作實效,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維護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重要途徑。

爲做好我市人大代表工作,促進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代表工作中從根本上支持、規範和保證代表依法履行職責和行使權利,進一步增強代表同人民羣衆的密切聯繫,現就_____市開展代表工作,提高代表素質,發揮代表作用,拓展代表活動,激發代表熱情,保障代表行使職權方面有以下幾點思考及對策。

一、_____市代表工作的經驗和成績做好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礎。人大代表在我市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發揮着主要的決策作用和監督作用,在履行人大新的歷史使命中,擔任着自己特殊而平凡的角色。

近年來,_____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做好人大代表工作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抓培訓,強化人大代表職務意識。市人大常委會在堅持年度培訓制度的基礎上,始終把創造代表條件、強化代表素質、拓寬代表視野作爲重點,把掌握必備的法律知識和執行代表職務的相關業務知識結合起來,極大地豐富了代表學習的內容|使新當選的人民代表能及時瞭解掌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深刻認識所擔任的法定職務,明確人大代表有位必須有爲,增強了代表的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

(二)抓組織,健全人大代表活動網絡。爲進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活動制度,方便組織經常性的代表活動,按照“有利組織,方便活動”的原則,將本屆220名市級人大代表編成19個代表小組,並推選工作認真負責,熱心代表工作的同志擔任代表小組長|圍繞市委中心工作,通過組織視察、檢查、調查、座談、走訪等形式,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從而拓寬了活動渠道,提升了活動水平,保證了代表活動的正常開展。

(三)抓陣地,構建人大代表工作平臺。市人大常委會和各鄉(鎮)人大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包括人大常委會領導分片聯繫鄉(鎮)制度、人大常委會委員聯繫代表小組制度、鄉(鎮)人大主席團例會制度、人大代表聯繫選民制度和代表活動經費保障制度等,做到代表工作有制度,年初有計劃、月月有重點,季末有檢查|堅持邀請人大代表列序常委會會議,參加常委會及其工作委員會組織的“三察(查)”活動,幫助人大代表研究和解決履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及時瞭解和準確掌握代表的意見和要求,爲人大代表搭建了履職平臺,增強了代表敢言意識和善言藝術。

(四)抓典型,營造人大代表履職氛圍。市人大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大局,鼓勵創先爭優,對在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中涌現出的50名優秀人大代表,2件優秀議案和20件優秀建議案予以表彰獎勵,並推廣了部分代表小組的活動典型事例,燃起了代表的履職激情|創辦人大工作通訊、人大調研,並藉助媒體,營造輿論,大力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深刻闡述人大代表的法定職責和義務,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努力營造了全社會尊重和支持人大代表履行職責的輿論環境。

(五)抓創新,拓展聯繫代表工作渠道。爲使“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爲人民”的精神得以落實,市人大建立健全了常委會聯繫代表工作機構,配備了鄉鎮人大辦主任,同時擔任代表工作聯絡員,加大爲代表服務力度,全面構建了聯繫代表工作途徑|認真落實代表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促進了七屆一次人代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由六屆五次會議的163件上升到330件,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提高了代表參與管理國家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積極性|定期向代表通報本市重大事項,督促有關部門對開展聯繫代表工作提供物質保障,爲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加強代表與代表、代表與“一府兩院”及有關部門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_____市代表工作存在的問題近年來,_____市人大代表立足自身實際,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傾聽人民羣衆的呼聲,反映人民羣衆的意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具體分析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代表工作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憲法和法律對人大代表的性質、地位、權力、義務作了原則性規定,但代表職權如何行使,卻未作出具體明確,對代表履職沒有約束機制|個別代表忙於生計,照管家庭,外出務工,成了實際上的“掛名代表”,履行代表職務缺少必要的措施,代表工作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

(二)代表整體素質與履職能力亟待提高。少數代表文化素

質偏低,執行職務能力弱,平時又不注重學習,對相關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知之甚少,履職中難以發現和提出問題|有的代表對自身的地位、作用認識不夠,主人意識不強,不善於爲民代言,缺乏獨立見解,政治理論水平不高,現代知識淺薄,敢於建言的膽識不夠。

(三)代表學習培訓工作需進一步加強。市鄉(鎮)兩級人大對代表的學習培訓工作較爲重視,一般都有組織代表進行集中或分組學習培訓,但屆中的學習培訓沒有長遠規劃,培訓的形式和內容存在簡單化|代表集中視察、考察受到範圍限制,不能做到所有的代表參加,制約了代表學習深造的機會和學習時間的保證。

(四)代表活動形式和內容顯得單一。代表開展各種活動、列席常委會會議、參加特定問題調查,都因各種條件的約束,使代表參加活動受到侷限|部分代表在開展活動之前,缺乏充分的組織準備,活動“匆匆上陣,粗粗瞭解,說說了事”,活動內容簡單化|少數代表活動重形式,輕效果,重過程,輕落實,缺乏針對性,活動效果“表面化”。

(五)代表執行職務的保障措施還不健全。市鄉(鎮)兩級人大代表都屬兼職代表,代表以本職工作爲主,從事代表工作爲輔,加之工作目標多、任務重、考覈嚴格,導致聯繫選民不夠|執行代表職務中,不可避免會觸及個人利益,而且複雜的人際關係難於得到公正的評判,代表執行職務的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代表活動經費由於各鄉(鎮)財政狀況不同,經費落實難於按標準兌現或兌現不及時,制約了代表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做好我市人大代表工作的對策

(一)健全完善制度,強化代表意識。健全和完善代表工作制度,對於代表履行職責和開展活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完善人大代表履職責任制度、代表聯繫選民制度、代表向選民述職制度、開展“三察(查)”活動制度、代表學習培訓制度、代表評優獎勵制度、代表履職備案制度、代表列席常委會或主席團會議制度、代表旁聽法院庭審制度和向代表通報重大事項制度等,使代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規範工作。

把人大代表的鬆散活動規範化、盲目履職具體化、盡責程序數字化,促使人大代表積極主動履行職責,從而把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動進一步規範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不斷強化人大代表的職務意識,激發人大代表敢於和善於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代表權力。

(二)優化代表結構,着力提高素質。代表素質的高低,不僅關係到代表作用的發揮,而且關係到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決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一是嚴把代表“入口”關。市鄉(鎮)黨委、人大和組織部門要高度重視,嚴格按照代表法的要求,將政治素質好、履職能力強、遵紀守法,能代表人民意志的公民選爲人大代表|二是注重代表素質與代表結構的有機統一。

堅持人大代表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把握好代表結構比例,擴大基層黨員、婦女、專職人大工作者和連選連任的人大代表比例,控制黨內機關領導比例,堅持結構要求服從素質要求,力求二者有機統一|三是體現競爭性。讓代表候選人發表競選演說,由選民“面試”,展現代表才華,突出代表的時代性、先進性、合理性,把代表選舉引入競爭機制,好中選優,儘量避免或防止有人帶“病”當選代表,不斷提高代表的整體素質和個體素質。

(三)抓好代表培訓,增強履職能力。抓好代表培訓,是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需要,是人大代表更好地發揮代表作用的內在要求。

一是注重屆中代表培訓。培訓內容要以代表法、監督法、行政許可法、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爲重點,採取全面培訓與重點講解、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典型引導與經驗交流相結合形式,全面系統、深入細緻、及時有效地抓好屆中培訓和長遠培訓規劃|二是強化代表履職意識。

要把創造條件、強化素質、拓寬視野、掌握必備知識結合起來,使人大代表深刻認識擔任的法定職務,增強履職能力,強化有位必須有爲,從而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履行法定職責,敢於和善於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代表權力,做到立足崗位幹事業,務求有爲作奉獻,真正成爲人民的“代言人”。

(四)拓展代表活動,提高活動質量。人大代表發揮作用的關鍵在於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代表活動。

一是選準活動主題。代表活動必須堅持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和人大工作等重大問題開展活動|二是搭建活動平臺。

完善人大代表活動制度,方便組織經常性的代表活動,使代表能及時掌握政策、法律、法規和其他知識,確保人大代表活動的正常開展|三是保證活動質量。代表活動年初要精心策劃,提前有安排,代表守紀律,工作有準備,活動纔能有作爲、有地位、有影響、出成效|四是講求活動效果。

代表活動要深入實際、瞭解民情、反映實況、求得實效,做到心中有數、言之有理、議之有據,提出意見要“實”,發表意見要“準”,調查研究要“深”,辦理落實要“早”,敢於仗義執言,主動維護憲法、法律和法規,爲發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作出積極努力。

(五)完善保障機制,搭建服務平臺。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發揮作用需要通過一定的形式來實現。

一是提供展示平臺。市鄉(鎮)人大要本着親民、貼民、爲民的原則,爲代表履職出題目、指路子,保證代表工作有內容,活動有主題,盡責不生疏,工作有勁頭|二是創造溝通平臺。

掌握瞭解代表意見和要求,密切與代表的聯繫,研究解決代表履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使人大代表無後顧之憂|三是營造履職氛圍。堅持邀請人大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參加常委會及鄉(鎮)人大主席團組織的“三察(查)”活動,開展經驗交流、撰寫議案、提出建議等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代表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和銳意進取心|四是提供服務保障。

將代表活動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給予支持,農民代表參加活動的誤工補貼,應依法享受到應有的待遇,積極爲代表開展工作提供服務和方便,從而保障和促進代表工作的開展,使人大代表真正找到當家作主的感覺。總之,做好人大代表工作,職責光榮神聖而責任重大,我們要用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特有的觸角,不斷創新代表工作思路,不斷研究代表工作方法,不斷挖掘代表聰明才智,不斷強化人民代表作爲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的地位,不斷調動代表履行職務的積極性,真正爲維護民主團結,推動民主法制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第7篇】市地方稅收徵收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爲進一步加強我市地方稅務系統稅收的徵收管理,增強財政保障能力,促進我市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市人大常委會xx年調研工作安排,今年5月,財經委員會組成人員針對我市地方稅務系統稅收徵收管理情況深入到南崗區、尚志市、巴彥縣三個地稅分局進行了調研,召開了有電力、交通運輸、房地產、建築、餐飲等不 同行業,包括國有、股份制、集體等不同經濟形式的代表參加的納稅人座談會,聽取了市地稅局的綜合情況彙報,着重對地稅系統近年來在依法治稅、徵收管理、稅收服務、落實優惠政策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我市地稅系統爲全市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做出了突出貢獻

地稅部門是地方政府組織財政收入的重要職能部門,擔負着組織地方稅收、調節地方經濟、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職能。我市地稅系統現有幹部職工2894人,負責徵收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12個稅種、5項規費以及政府委託代徵的“兩稅兩金”,管理着18.3萬餘戶企業和個體工商業戶納稅人。近年來,全市地稅系統認真貫徹“聚財爲國,執法爲民”的工作宗旨,大力推進依法治稅,搞好規範化管理,不斷優化服務,地稅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特別是組織收入工作連年超額完成任務,全市地稅系統組織稅費收入:xx年95億元,xx年110.2億元,收入規模跨越百億大關,xx年131.6億元,稅費收入規模和增幅均創建局以來最高水平,其中各年組織的地方稅收佔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均達到50%以上,爲我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三個適宜”現代文明城市的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堅持依法治稅,努力營造良好的地方稅收法治環境。市地稅系統以依法行政、依法治稅爲目標,全方位、多渠道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地方稅收的法律法規、政策規定,淨化稅收環境,維護稅法嚴肅性。一是加強對幹部的培養和教育。通過每年舉辦《稅收徵管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稅收專業知識的考覈競賽等辦法,不斷增強稅收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意識,提高幹部的執法水平和業務能力。二是加強稅收法制宣傳。通過開展稅收宣傳月、建立納稅服務熱線、舉辦座談會、深入企業調研、發放政策資料等,不斷擴展稅收宣傳形式,增強稅法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極大地提高了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和誠信納稅的遵從度。三是健全規章制度。制定出臺了房地產和建築業稅收屬地管理、減免稅管理實施辦法及減免稅審批工作規程等一系列制度辦法,使稅收徵管工作有章可循,保證依法治稅工作落到實處。四是落實執法責任制。研究制定了符合新的徵管體制的崗位職責、徵管工作規程、稅收執法責任制考覈評議工作規程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工作規程等規章制度,形成了職責明晰、考覈規範、監督有力、追究嚴格的稅收執法崗責體系,爲依法履行職責、規範執法行爲提供了制度保證。 xx、xx連續兩年被評爲全市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優秀示範單位。五是強化執法監督。通過成立執法監督組、設立內部監督員、實施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制度等措施,強化內部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察、政府法制、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聘請特邀監察員強化外部監督;拓寬監督渠道,在市地稅局外部網站建立哈市地稅系統稅收執法監督評議專欄,公示行政執法責任制,廣泛接受社會各界、新聞媒體及廣大納稅人的監督。通過依法治稅,營造了良好的稅收秩序,保證了地方稅收職能得到充分發揮,組織收入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xx年被評爲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進單位。

(二)完善稅收徵管體制,不斷提高稅收徵管質量和效率。xx年以來,市地稅系統按照省地稅局的統一部署,進一步完善徵收、管理、稽查的稅收徵管體制,合理設置相應的工作機構,明確崗位職責,加強稅源監控管理,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調整充實稅收管理員隊伍,管理人員達到徵管一線人員的71%,有效地解決了疏於管理、淡化責任及徵收越位、管理缺位、稽查不到位的問題,努力實現徵管體制“三個最大限度”的目標。實行稅收徵管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徵管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一是夯實稅收徵管基礎建設。通過加強部門協作、建立與工商、國稅、發改委、建委等部門的信息傳遞機制和傳遞通道,最大限度地獲取納稅人的涉稅信息;健全完善納稅人檔案管理;大力推行先申報後繳稅的申報徵收方式,廣泛實行機打稅票;加強發票管理,切實發揮以票控稅作用等等,爲加強稅收徵管,規範稅收執法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以數據市局集中處理爲主線,積極推廣和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數據整合和深度利用,推進稅收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精細化。三是加強薄弱環節的管理。強化對房地產、建築、飲食、洗浴、娛樂、車輛運輸等行業,車船使用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的監控和管理,針對各行業、各稅種的情況特點採取不同的辦法,挖掘稅源潛力,堵塞稅源漏洞,實現各稅種全面增收,拉動稅收大幅度增長。四是加強對偷逃騙稅的打擊。通過稅收專項檢查、納稅評估、欠稅覈查及加強與司法部門配合等手段,嚴厲打擊偷逃騙稅等違法行爲,壓縮陳欠,杜絕新欠,確保地方稅收徵管到位,應收盡收。

(三)優化稅收服務,努力構建和諧的徵納關係。市地稅系統堅持執法爲民,樹立以納稅人爲本、與納稅人爲善的服務與治稅理念,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能,密切徵納關係,營造優良的地方稅收服務環境,得到了納稅人的廣泛好評。一是爲納稅人提供公平、公開的規範服務。加強辦稅服務廳的建設與管理,健全完善服務功能,爲納稅人提供方便溫馨的辦稅環境;堅持文明辦稅“八公開”及出臺“局長服務日”等制度,增強依法行政透明度,保障了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二是爲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切實的政策服務。不折不扣地落實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稅收優惠政策,特事特辦,妥善解決國家法律政策允許範圍內的、地方財政能夠承受的企業急需解決的涉稅問題,把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在前。三是爲納稅人提供暢通的信息服務。通過地稅網站、納稅服務熱線、開展稅收諮詢宣傳等多種途徑,加強了徵納雙方的溝通互動,廣泛徵求納稅人的意見;開展納稅評估,送服務上門,送政策到戶,切實解決納稅人的實際困難。四是爲納稅人提供高效便捷的辦稅服務。實行了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減少辦稅環節,推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等措施,推廣網上申報、網上納稅等多種方式,簡化了辦稅程序,方便了納稅人。五是爲納稅人及廣大消費者提供網上查詢發票真僞的鑑別服務。及時開發了發票查詢軟件,在xx市地稅局門戶網站及內部網站同時開通了地稅普通發票查詢窗口,可以及時發現串用發票及使用假髮票的不法行爲,防止國家稅款流失,更好地維護納稅人和消費者權益。

(四)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市地稅系統在依法大力組織收入的同時,從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牢固樹立經濟稅收發展觀,充分發揮稅收調節地方經濟的職能作用,準確把握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內涵和作用,正確處理好依法治稅與服務經濟、加強稅源管理與落實政策、組織收入與稅收減免之間的關係,積極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納稅人用活用足各項政策,不僅受到了納稅人的一致好評,同時,有效地培植了稅源,促進了地方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稅收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xx年以來,市地稅系統不折不扣地落實國家、省、市有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老工業基地振興、國有企業改制、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各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認真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關心關注弱勢羣體生產生活,截至xx年1季度,減免再就業環節各項稅收6373萬元,政策惠及14730名下崗失業人員,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清醒地認識阻礙我市地方稅收增長的矛盾和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調研中也發現我市地方稅收工作中,在主觀上或客觀上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影響着地稅工作職能的充分發揮。主要是:

(一)與工商等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間的信息共享系統尚未有效運行。近年來,隨着我市經濟的發展、政府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新增企業、個體辦證戶數逐年增加,而工商部門登記信息與稅務登記信息間存在着較大的差異或脫節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由於工商登記與稅務登記所依據的政策不同、統計口徑等不一致,使雙方的統計數字客觀上存在差別;另一方面,一部分納稅人在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後沒按照《稅收徵管法》的規定到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同時,工商部門與稅務機關由於缺乏必要的信息銜接與交換,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機制,在登記環節形成脫節,造成稅務管理中出現漏徵漏管戶。針對這種情況,xx年,市地稅局與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技術監督局、市信息產業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企業基礎信息交換工作的通知》,由市信息產業局牽頭,組織開發了各部門間的基礎信息共享系統,但由於各部門輸入信息時未按照統一標準錄入,加之輸入中錯別字等失誤因素,致使該系統建設後至今一直無法正常使用。調研中還發現一些縣(市)在車輛營運稅徵收中,由於缺乏與交通等部門的銜接,對客運及貨運車輛信息監控難,導致徵收困難。因此加強部門間的協作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共享系統是加強源頭控管、堵塞稅收漏洞的當務之急。

【第8篇】街道工會向地方過渡後職能幹部資源問題調研報告

街道工會向地方過渡後職能幹部資源問題調研報告

近幾年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工會的工作思路有了較大的戰略性調整,工作重點向縣區和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傾斜,有力推動了縣區工會標準化、基層工會規範化、非公企業“六有”化、鄉鎮街道總工會幹部專職化、非公企業工會主席職業化等工會組織體系建設。截至20xx年3月,_____省_____市84個鄉鎮(51個)街道(33個)分別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全部組建了總工會,順利完成了鄉鎮街道工會向地方工會的歷史性平穩過渡。在這裏應該強調的是,雖然多數鄉鎮街道成立總工會已有數年,但其工作思路、工作機制、活動方式等還處於初創階段。

一、履行地方工會職能是鄉鎮街道總工會的本質定位

計劃經濟年代和改革開放初期,鄉鎮街道除了管理個別集體企業外,沒有其他企業,當時的鄉鎮街道工會只是起到基層工會組織的職能作用。90年代,鄉鎮街道的民營經濟開始有了較大發展。這時鄉鎮街道工會的職能擴展爲雙重性,對所屬企事業單位、機關工會都得兼顧,有其基層工會的一面,又有其地方工會的職能。20xx年之後,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其經濟總量和從業人員急劇增長。尤其是近幾年,非公企業和進城務工人員成倍增長,工會組建工作和發展會員任務以及大量的維權工作都在縣區和鄉鎮街道工會。20xx年,全總下發《關於開展建立鄉鎮(街道)總工會試點工作的意見》,這個《意見》順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工會的組織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向更符合工會工作規律發展。鄉鎮街道總工會是我國經濟改革深入發展的必然產物,伴隨着非公企業和進城務工人員成倍增長應運而生,是應對市場經濟、勞動關係發展變化的有效組織形式。從目前的實踐看,鄉鎮街道總工會既不是以前意義上的基層工會組織,也不是縣區工會的派出機構,它的職能定位應該鎖定爲縣區總工會領導的下級地方工會。鄉鎮街道總工會是在同級黨委和上級地方工會的領導下,代表和維護職工羣衆合法權益,履行地方工會領導職責,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一級地方工會組織,是本地區所屬的企業、事業、機關單位工會組織的領導機關。

爲了更好地體現地方工會的職能,在建立健全鄉鎮街道總工會過程中,應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嚴格按照地方工會的組建要求,建立健全領導機構。一是不能採取自然過渡的形式,應召開鄉鎮街道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兩委,並在兩委第一屆一次全委會上分別產生各自的領導班子;二是在本地區註冊並正常生產經營的部分規模企業工會主席應吸收到本級工會委員會,擔任委員、常委或者副主席等職。從組織上明確和體現地方工會的職能。

2、全委(擴大)會議作爲制度長年堅持下去。每年年初,鄉鎮街道總工會應召開屆次規範的全委(擴大)會議,工會主席代表本屆常委會做年度工作報告,分管書記到會並講話。同時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及時替補、增補、補選委員、常委、副主席等。從制度上規範和體現鄉鎮街道總工會的地方工會職能。

3、健全內部組織機構。根據其地方工會的職能,應設兩部一室。組織部具體負責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工作和基層工會規範化建設,維權部具體負責職工的維權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素質工程和協調工作。本着精幹、高效和堅持會員羣衆辦工會的原則,部門領導可由副主席以及擔任委員、常委職務的規模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直接出任,以解決專幹少的突出矛盾。從組織機構上確定和體現地方工會的職能。

4、理順與基層工會聯合會、聯合基層工會的隸屬關係。基層工會聯合會和聯合基層工會均屬於基層工會組織的範疇,它無權替代鄉鎮街道總工會。行業性質或地理位置相近的兩個以上獨立的非公企業工會,可根據需要建立基層工會聯合會,可掛靠在鄉鎮街道總工會或某一骨幹企業,隸屬於鄉鎮街道總工會;不足25人的若干個企業工會分會或工會小組按地域、行業聯合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其應視爲一個獨立的基層工會統計和管理,可掛靠在某一骨幹企業,隸屬於鄉鎮街道總工會。從隸屬關係上明確和理順地方工會的職能。

二、實現幹部專職化是組建鄉鎮街道總工會的重要標誌

鄉鎮街道工會過渡到鄉鎮街道總工會,不是量的概念,而是實質性的職能變化。實踐告訴我們,鄉鎮街道總工會作爲地方工會,在幹部問題上必須有實質性突破,即幹部專職化勢在必行。如果說,鄉鎮街道成立總工會之後,幹部專職化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或者得不到同級黨委和上級工會的應有重視,這就等於前功盡棄,意味着我們組建的鄉鎮街道總工會不過是形式上的地方工會,而實質、標誌性的問題遠沒有得到解決。當然,現階段增加幹部編制職數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尤其是當前鄉鎮街道嚴格控制行政編的形勢下更是如此。我們深信,隨着時間的推移,增加鄉鎮街道總工會幹部編制職數將成爲現實。但我們不能只是觀望 和等待,而應積極採取過渡性的補救措施,以便正常履行地方工會的職能。_____市的做法是,通過社會招聘、啓用二線幹部、機關內部調劑、聘用學校轉崗老師等途徑對全市84個鄉鎮街道總工會全部配齊了專職幹部。j頃城區總工會在區委及鄉鎮街道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積極爭取,對所屬9家鄉鎮街道總工會主席均按正科級進行了高配,並全部配備了年富力強的專職工會副主席,極大地推動了工會工作的開展,在全市引起了強烈反響。

鄉鎮街道總工會幹部實現專職化的基本依據是:首先,鄉鎮街道總工會與鄉鎮街道工會有質的區別,是一級基層工會組織的領導機關,實現幹部專職化是其特有的職能和工會領導機關性質決定的。其次,鄉鎮街道總工會承擔着本地區職工穩定和職工維權的艱鉅任務,同時對非公企業的建會、建制、建家工作擔當着組織者和推動者,實現幹部專職化是其目標任務決定的。第三,縣區工會專職工作人員原則上按職工人數的萬分之四配備。當前,隨着市場化、城鎮化的不斷深入,鄉鎮街道職工人數急劇增長,普遍都在20xx—3000人以上。因此,鄉鎮街道總工會作爲地方工會配備專職幹部1—2名是正當的。第四,在沒有幹部編制職數的情況下,通常由市、縣區工會共同商議決定幹部的使用,其工資等費用也由市、縣區工會共同承擔。因此,現階段的幹部使用,主要取決於市、縣區兩級工會的經費承擔實際能力。

三、配置應有的資源是構建鄉鎮街道總工會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

近幾年來,市、縣區工會在同級黨委的高度重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級工會的精心關懷下,其工作環境和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爲履行地方工會的社會職能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知道,作爲地方工會,在資源問題上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和手段,以工作活躍、作用明顯的實際行動把黨組織和職工羣衆的厚望、期望值變爲現實;二是繼續向黨和政府以及上級工會爭取更多的資源和手段,包括人力資源和無形資源,以適應工會更好地履行社會職能;三是舉全會之力進行整合,深入挖掘和創造自身潛在資源,以不斷強化和完善維權機制和手段。目前,鄉鎮街道總工會雖然履行地方工會職能,但作爲新生事物,缺乏起碼的資源和手段,也不具備自身強化資源的能力。在這種條件下,解決鄉鎮街道總工會的資源和手段必須得到同級黨委、政府以及上級工會的鼎力支持。比如,把非公企業包括規模以上企業工會進行屬地化管理,並把建會審批、評優、經費劃撥等全部下放到鄉鎮街道總工會,由他們直接處置,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鄉鎮街道總工會的積極性,爲全面提升全區鄉鎮街道總工會的整體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前,市、縣區工會對鄉鎮街道總工會的資源配置方面應做好以下工作:

1、要進一步重視基層工作。鄉鎮街道總工會是縣區工會的下級工會,是貫徹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的主戰場。當前,黨組織和上級工會對鄉鎮街道總工會寄予厚望,本地區非公企業員工包括農民工對其期望值也在急劇上升。新形勢要求鄉鎮街道總工會必須在黨政所需、職工所急、工會所能方面發揮其他組織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那麼,作爲上級工會和同級黨政,應關心到位、保護到位、傾斜到位,做到扶一把、送一程,爲其切實履行地方工會的社會職能營造良好氛圍。也就是說,同級黨政和上級工會應以資源傾斜的形式,支持其履行職責,支持其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2、賦予其獨立的經費管理和支配權。_____省各市、縣區工會對鄉鎮街道總工會的經費來源、留成比例、活動補貼等問題已經研究探索了許多年。目前,各市對鄉鎮街道總工會的活動費用普遍採用由市、縣兩級工會共同承擔的辦法。這種補貼的辦法近幾年確實起了很大作用.但畢竟是過渡性的應急措施,遠未形成長效、規範的運行機制。當前,鄉鎮街道總工會作爲一級地方工會,必須配置應有資源,必須在經費方面擁有獨立的管理支配權,這是夯實其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_____省工會經費收繳工作採用地稅代收的方法已有數年。從長遠看,這種收繳工會經費的模式,爲鄉鎮街道總工會擁有經費獨立管理權創造了條件。應該強調的是,首先,以注重解決其經費獨立管理權爲前提,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式,即根據鄉鎮和街道的不同情況,分別賦予適合自己的模式;其次,對已明確屬地到縣區管理的企業,必須全部下放到縣區實行地稅代繳,爲進一步加大鄉鎮街道總工會的經費留成比例創造有利條件;第三,註冊經營在鄉鎮街道的企業,應責成所在地稅部門代徵代繳工會經費,以便擴大鄉鎮街道總工會的經費來源。

3、重要活動下移到鄉鎮街道進行。靈活的工作方式是工會組織的一大優勢,但其活動方式作爲工作內容的表現形式,必須符合或適應發展着的新形勢。市級工會根據工作重心要下移的原則精神,除重大活動外,大部分活動都要下移到縣區委局、產業工會,尤其是下移到鄉鎮街道總工會進行,以此擴大其在社會上的重要影響。市級以上工會主要應加強理論政策研究、搞好源頭參與,加強工作指導,搞好高層次、高質量的幹部培訓,爲推進基層工會建設提供理論、法律、政策和信息等方面的服務。

4、使其擁有更多的手段。非公企業包括規模以上的非公企業應實行屬地化管理,同樣,原市屬地方改制企業,原則上也應實行屬地化管理。根據黨羣組織歸口統一管理的原則,黨組織歸哪個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同樣歸到哪個鄉鎮街道總工會管理。有關組織審批、評優等應由所在鄉鎮街道總工會直接辦理。

【第9篇】街道工會向地方過渡後職能幹部資源問題調研報告範文

近幾年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工會的工作思路有了較大的戰略性調整,工作重點向縣區和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傾斜,有力推動了縣區工會標準化、基層工會規範化、非公企業“六有”化、鄉鎮街道總工會幹部專職化、非公企業工會主席職業化等工會組織體系建設。截至20xx年3月,**省**市84個鄉鎮(51個)街道(33個)分別召

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全部組建了總工會,順利完成了鄉鎮街道工會向地方工會的歷史性平穩過渡。在這裏應該強調的是,雖然多數鄉鎮街道成立總工會已有數年,但其工作思路、工作機制、活動方式等還處於初創階段。

一、履行地方工會職能是鄉鎮街道總工會的本質定位

計劃經濟年代和改革開放初期,鄉鎮街道除了管理個別集體企業外,沒有其他企業,當時的鄉鎮街道工會只是起到基層工會組織的職能作用。90年代,鄉鎮街道的民營經濟開始有了較大發展。這時鄉鎮街道工會的職能擴展爲雙重性,對所屬企事業單位、機關工會都得兼顧,有其基層工會的一面,又有其地方工會的職能。2000年之後,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其經濟總量和從業人員急劇增長。尤其是近幾年,非公企業和進城務工人員成倍增長,工會組建工作和發展會員任務以及大量的維權工作都在縣區和鄉鎮街道工會。20xx年,全總下發《關於開展建立鄉鎮(街道)總工會試點工作的意見》,這個《意見》順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工會的組織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向更符合工會工作規律發展。鄉鎮街道總工會是我國經濟改革深入發展的必然產物,伴隨着非公企業和進城務工人員成倍增長應運而生,是應對市場經濟、勞動關係發展變化的有效組織形式。從目前的實踐看,鄉鎮街道總工會既不是以前意義上的基層工會組織,也不是縣區工會的派出機構,它的職能定位應該鎖定爲縣區總工會領導的下級地方工會。鄉鎮街道總工會是在同級黨委和上級地方工會的領導下,代表和維護職工羣衆合法權益,履行地方工會領導職責,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一級地方工會組織,是本地區所屬的企業、事業、機關單位工會組織的領導機關。

爲了更好地體現地方工會的職能,在建立健全鄉鎮街道總工會過程中,應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嚴格按照地方工會的組建要求,建立健全領導機構。一是不能採取自然過渡的形式,應召開鄉鎮街道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兩委,並在兩委第一屆一次全委會上分別產生各自的領導班子;二是在本地區註冊並正常生產經營的部分規模企業工會主席應吸收到本級工會委員會,擔任委員、常委或者副主席等職。從組織上明確和體現地方工會的職能。

2、全委(擴大)會議作爲制度長年堅持下去。每年年初,鄉鎮街道總工會應召開屆次規範的全委(擴大)會議,工會主席代表本屆常委會做年度工作報告,分管書記到會並講話。同時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及時替補、增補、補選委員、常委、副主席等。從制度上規範和體現鄉鎮街道總工會的地方工會職能。

3、健全內部組織機構。根據其地方工會的職能,應設兩部一室。組織部具體負責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工作和基層工會規範化建設,維權部具體負責職工的維權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素質工程和協調工作。本着精幹、高效和堅持會員羣衆辦工會的原則,部門領導可由副主席以及擔任委員、常委職務的規模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直接出任,以解決專幹少的突出矛盾。從組織機構上確定和體現地方工會的職能。

4、理順與基層工會聯合會、聯合基層工會的隸屬關係。基層工會聯合會和聯合基層工會均屬於基層工會組織的範疇,它無權替代鄉鎮街道總工會。行業性質或地理位置相近的兩個以上獨立的非公企業工會,可根據需要建立基層工會聯合會,可掛靠在鄉鎮街道總工會或某一骨幹企業,隸屬於鄉鎮街道總工會;不足25人的若干個企業工會分會或工會小組按地域、行業聯合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其應視爲一個獨立的基層工會統計和管理,可掛靠在某一骨幹企業,隸屬於鄉鎮街道總工會。從隸屬關係上明確和理順地方工會的職能。

二、實現幹部專職化是組建鄉鎮街道總工會的重要標誌

鄉鎮街道工會過渡到鄉鎮街道總工會,不是量的概念,而是實質性的職能變化。實踐告訴我們,鄉鎮街道總工會作爲地方工會,在幹部問題上必須有實質性突破,即幹部專職化勢在必行。如果說,鄉鎮街道成立總工會之後,幹部專職化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或者得不到同級黨委和上級工會的應有重視,這就等於前功盡棄,意味着我們組建的鄉鎮街道總工會不過是形式上的地方工會,而實質、標誌性的問題遠沒有得到解決。當然,現階段增加幹部編制職數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尤其是當前鄉鎮街道嚴格控制行政編的形勢下更是如此。我們深信,隨着時間的推移,增加鄉鎮街道總工會幹部編制職數將成爲現實。但我們不能只是觀望和等待,而應積極採取過渡性的補救措施,以便正常履行地方工會的職能。**市的做法是,通過社會招聘、啓用二線幹部、機關內部調劑、聘用學校轉崗老師等途徑對全市84個鄉鎮街道總工會全部配齊了專職幹部。j頃城區總工會在區委及鄉鎮街道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積極爭取,對所屬9家鄉鎮街道總工會主席均按正科級進行了高配,並全部配備了年富力強的專職工

會副主席,極大地推動了工會工作的開展,在全市引起了強烈反響。

鄉鎮街道總工會幹部實現專職化的基本依據是:首先,鄉鎮街道總工會與鄉鎮街道工會有質的區別,是一級基層工會組織的領導機關,實現幹部專職化是其特有的職能和工會領導機關性質決定的。其次,鄉鎮街道總工會承擔着本地區職工穩定和職工維權的艱鉅任務,同時對非公企業的建會、建制、建家工作擔當着組織者和推動者,實現幹部專職化是其目標任務決定的。第三,縣區工會專職工作人員原則上按職工人數的萬分之四配備。當前,隨着市場化、城鎮化的不斷深入,鄉鎮街道職工人數急劇增長,普遍都在2000—3000人以上。因此,鄉鎮街道總工會作爲地方工會配備專職幹部1—2名是正當的。第四,在沒有幹部編制職數的情況下,通常由市、縣區工會共同商議決定幹部的使用,其工資等費用也由市、縣區工會共同承擔。因此,現階段的幹部使用,主要取決於市、縣區兩級工會的經費承擔實際能力。

三、配置應有的資源是構建鄉鎮街道總工會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

近幾年來,市、縣區工會在同級黨委的高度重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級工會的精心關懷下,其工作環境和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爲履行地方工會的社會職能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知道,作爲地方工會,在資源問題上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和手段,以工作活躍、作用明顯的實際行動把黨組織和職工羣衆的厚望、期望值變爲現實;二是繼續向黨和政府以及上級工會爭取更多的資源和手段,包括人力資源和無形資源,以適應工會更好地履行社會職能;三是舉全會之力進行整合,深入挖掘和創造自身潛在資源,以不斷強化和完善維權機制和手段。目前,鄉鎮街道總工會雖然履行地方工會職能,但作爲新生事物,缺乏起碼的資源和手段,也不具備自身強化資源的能力。在這種條件下,解決鄉鎮街道總工會的資源和手段必須得到同級黨委、政府以及上級工會的鼎力支持。比如,把非公企業包括規模以上企業工會進行屬地化管理,並把建會審批、評優、經費劃撥等全部下放到鄉鎮街道總工會,由他們直接處置,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鄉鎮街道總工會的積極性,爲全面提升全區鄉鎮街道總工會的整體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前,市、縣區工會對鄉鎮街道總工會的資源配置方面應做好以下工作:

1、要進一步重視基層工作。鄉鎮街道總工會是縣區工會的下級工會,是貫徹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的主戰場。當前,黨組織和上級工會對鄉鎮街道總工會寄予厚望,本地區非公企業員工包括農民工對其期望值也在急劇上升。新形勢要求鄉鎮街道總工會必須在黨政所需、職工所急、工會所能方面發揮其他組織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那麼,作爲上級工會和同級黨政,應關心到位、保護到位、傾斜到位,做到扶一把、送一程,爲其切實履行地方工會的社會職能營造良好氛圍。也就是說,同級黨政和上級工會應以資源傾斜的形式,支持其履行職責,支持其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2、賦予其獨立的經費管理和支配權。**省各市、縣區工會對鄉鎮街道總工會的經費來源、留成比例、活動補貼等問題已經研究探索了許多年。目前,各市對鄉鎮街道總工會的活動費用普遍採用由市、縣兩級工會共同承擔的辦法。這種補貼的辦法近幾年確實起了很大作用.但畢竟是過渡性的應急措施,遠未形成長效、規範的運行機制。當前,鄉鎮街道總工會作爲一級地方工會,必須配置應有資源,必須在經費方面擁有獨立的管理支配權,這是夯實其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省工會經費收繳工作採用地稅代收的方法已有數年。從長遠看,這種收繳工會經費的模式,爲鄉鎮街道總工會擁有經費獨立管理權創造了條件。應該強調的是,首先,以注重解決其經費獨立管理權爲前提,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式,即根據鄉鎮和街道的不同情況,分別賦予適合自己的模式;其次,對已明確屬地到縣區管理的企業,必須全部下放到縣區實行地稅代繳,爲進一步加大鄉鎮街道總工會的經費留成比例創造有利條件;第三,註冊經營在鄉鎮街道的企業,應責成所在地稅部門代徵代繳工會經費,以便擴大鄉鎮街道總工會的經費來源。

3、重要活動下移到鄉鎮街道進行。靈活的工作方式是工會組織的一大優勢,但其活動方式作爲工作內容的表現形式,必須符合或適應發展着的新形勢。市級工會根據工作重心要下移的原則精神,除重大活動外,大部分活動都要下移到縣區委局、產業工會,尤其是下移到鄉鎮街道總工會進行,以此擴大其在社會上的重要影響。市級以上工會主要應加強理論政策研究、搞好源頭參與,加強工作指導,搞好高層次、高質量的幹部培訓,爲推進基層工會建設提供理論、法律、政策和信息等方面的服務。

4、使其擁有更多的手段。非公企業包括規模以上的非公企業應實行屬地化管理,同樣,原市屬地方改制企業,原則上也應實行屬地化管理。根據黨羣組織歸口統一管理的原則,黨組織歸哪個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同樣歸到哪個鄉鎮街道總工會管理。有關組織審批、評優等應由所在鄉鎮街道總工會直接辦理。

【第10篇】地方審計質量調研報告

新形勢下,作爲地方審計機關,如何緊密圍繞科學發展主題,緊密圍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緊密圍繞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緊密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中心。發揮審計職能,營造和諧氛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個值得共同探討的課題。在此,本人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影響地方審計質量的原因

所謂審計質量就是指審計工作過程及其結果的優劣程度。雖然,地方審計發揮了審計的職能作用,近年來取得了明顯的成果;但是,毋庸諱言,質量還有待於進一步改進與提高。從主客意識和客觀環境兩方面來分析,影響地方審計質量的原因主要有:

1、法制法規體系的健全滯後

目前,我們國家的審計法規體系尚不夠健全,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的需求。綜觀審計工作外部環境,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和不規範的行爲依然存在,無形之中這就增加了社會經濟生活的複雜性。而從從某種意義上講,經濟法律法規不可能涵蓋經濟生活的全部,即使有所涵蓋,也有部分法律法規存在着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的缺陷。這種法制體系在不斷健全的過程中,其來及彌補的疏漏一定程度影響了地方審計的質量。

2、審計管理體制的人爲牽制

審計機關,其性質所決定必須獨立於被審單位及受權人等。可以說,獨立性是審計結果客觀公正的前提條件。《審計法》規定,我國審計機關實行在總理和地方主要負責人領導下的行政管理體制,接受地方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雙重領導。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地方審計機關是地方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其經費和人事關係隸屬於地方政府,必須接受地方政府的領導。但與此同時,法律又要求審計機關對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財政、財務收支進行監督。這種監督從體制上有所欠缺,審計機關也不具備完成任務所必須的職能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從而產生審計風險,影響審計質量。如在辦案中,上級領導打招呼說情。辦案人員左右爲難,不知道如何處理爲好。

3、審計質量管理的意識淡薄

近年來,隨着審計監督領域的不斷拓展,審計項目和任務逐漸增多。部分審計機關由於人員少,任務重,把完成審計任務和查處大案作爲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影響了審計質量。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往往出現完成審計項目數量多,打造精品項目少的現象。有的審計人員以查處大案要案爲審計工作的唯一目標,以偏概全,掛一漏萬,不能全方位反映被審計對象的真實情況,造成審計監督的死角。

4、審計質量管理的實施不力

管理制度的執行不力,具體表現在:對重大審計項目質量管理和上級審計機關檢查驗收的審計項目較爲注意,對一般審計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做得不夠深入、細緻;對審計結論和作出審計決定的質量管理上較爲注意,對審計程序的全面質量管理不到位;注重對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審計目標的實現,而相對忽視應當遵循的審計項目質量管理操作規程,在審計項目質量管理制度執行的深度和廣度上存在差距,執行的不夠位。

5、審計工作隊伍的素質不高

從審計人員知識結構來看,具有一定綜合分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比較少,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單一,應對複雜審計工作和提出宏觀監督建議的能力比較弱,以單純的財務會計知識來查錯糾弊,就賬論賬的傳統財務審計觀念比較濃,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深度得不到提高;多層次、多視角地透視問題不夠,對政策的分析判斷能力和宏觀綜合分析能力比較差,審計建議往往得不到被審計對象的有效採納,審計綜合報告得不到上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信息化的環境下,傳統的審計方式已經受到挑戰,增加審計的科技含量,推進審計技術進步已顯得尤爲重要。而現實情況是,懂電腦審計的人員較少,缺乏這方面的人才。

二、進一步提升地方審計工作的思路與建議

(一)、煉內功,提升隊伍綜合素養

社會在不斷髮展進步,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在不斷改進和提高,經濟領域裏的很多問題僅靠傳統的審計手段已經很難解決,國民經濟信息化發展的新形勢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1、構建學習型審計機關。我們要以培養和提高全體審計人員綜合業務素質和能力爲本,構建學習型審計機關。學習型組織理論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組織各項能力、實現工作目標的前提。借鑑學習型組織理論,審計機關應該根據完成審計任務的需要和審計人員素質能力的現狀,確定建立學習型審計機關的目標、戰略規劃,明確不同時期學習教育的重點內容,採取多種方式和渠道,爲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學習教育條件和環境。全體審計人員應該樹立接受終身學習教育的意識,自覺地查找自身在依法審計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有針對性地通過學習和實踐,彌補不足。

2、構建清廉型審計隊伍。審計機關作爲經濟監督部門,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要把廉政建設放在首位。地方審計機關要按照抓班子、帶隊伍、講工作、樹正氣、辦實事的總體思路,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保持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抓大事、議大事、努力提高駕馭新時期審計工作的能力。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教育審計人員,嚴守審計八不準紀律,多想工作、多講奉獻,樹立依法審計、客觀公正的職業道德,弘揚依法、求實、嚴謹、奮進、奉獻的審計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溼鞋。

3、構建文明型審計形象。要大力倡導對人知感恩、對物知珍惜、對事知盡心、對己知剋制的道德行爲理念,實施以執業道德、政務美德、社會公德爲主要內容的三德建設工程。教育幹部職工樹立良好的思想作風,實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虛作假、陽奉陰違那一套,堅決反對官僚主義、教條主義;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紮紮實實、不懈進取,講求實效,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義;樹立良好的生活作風,求真務實,表裏如一,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當老實人,艱苦奮鬥,做文明審計的表率。

(二)、重監督,切實履行審計職能

緊扣縣委、縣政府經濟工作中心,安排佈置各項工作,突出加強對各項經濟改革和宏觀調控政策措施落實。以預算執行審計爲抓手,促進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科學管理,爲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服務;以維護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爲切入點,加大專項資金包括一些公共資金的審計力度,打造羣衆滿意工程。

1、強化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在內容選擇上關注四個重點:即緊密圍繞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加強對部門預算編制中存在的收支編制不夠完整、不夠科學等問題的審計,促進建立科學的支出標準和預算定額;緊密圍繞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推行和實施情況的審計,推進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全面建立並規範運作;緊密圍繞推進預算分配公開、透明、科學、規範,加強對預算分配行爲的審計;緊密圍繞推進縣級預算管理不斷規範,加強對預算調整、追加支出的審計。在審計方式方法上,搞好四個結合:即手工審計與計算機審計相結合,審計與專項審計調查相結合,揭露問題與分析原因推進整改相結合,會議通報審計情況與對外公告審計結果相結合。既客觀反映成績,又如實揭露問題,體現出鮮明的特色。

2、強化涉農資金審計。民以食爲天。地方審計機關,要一切以維護羣衆的利益爲出發點,以羣衆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爲着力點,開展審計監督,在審計方向和審計內容的確定上,必須堅持以資金爲紐帶,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資金的分配、撥付、使用的各個環節,重點關注資金的流向、流量、流速及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看涉農資金是否姓農,有沒有變小、變向、變質。一是監督農民負擔卡內的農民應負擔的各項負擔內容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有無超標現象;二是監督國家的各項補貼政策和優惠政策是否落實到農民頭上;三是監督有沒有負擔卡外的收費現象;四是監督有無變向收費現象,及時向農民宣傳有關政策,抵制不法行爲。要對那些違紀違規部門進行處理處罰,並向縣政府和有關部門通報反映;四是資金使用的專一性,資金分配是否用於三農建設,錢是不是發在農民羣衆身上,有無擠佔、挪用、截留資金問題,有無虛報冒領現象,有無偷工減料行爲,有無偷樑換柱之事。

3、強化涉農部門監督。一是注重對行政執法、管錢管物部門的審計監督。爲了減少和避免不作爲和亂作爲行爲,促進其依法行政,正確行使職權,應定期對涉農部門進行審計監督,及時查處農村工程建設中存在的錢物不到位、弄虛作假問題,杜絕損失浪費現象的發生,提高支農資金的效益;二是注重對涉農幹部的審計監督。村幹部本應是村民的主心骨,本應是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可有的村幹部卻利用村級財務不健全的缺陷,採取票據久拖不報、收入不做賬或做假賬、虛報支出等手段謀利;在土地轉讓、工程建設中收受賄賂、貪污挪用徵地補償款、扶貧救濟款等款項;擠佔集體資產或利用村集體資產爲個人謀私。長此日積月累,導致矛盾升級,有的甚至形成了一些羣衆性事件。因此,審計機關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定期組織專項檢查,對查出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通過審計,規範了村級財務管理,通過幹羣之間的零距離對話,一些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解決,促進解決了農村存在的上學難和看病貴的問題。

(三)、勤服務,力推縣域經濟發展

工作成效是校驗一個機關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尺,作爲審計機關,要以服務改革和經濟發展爲根本,圍繞經濟工作中心,紮實履行審計監督與審計服務的雙重職責,當好經濟秩序的維護者、經濟運行的監控者、經濟決策的參謀者和政治文明的促進者。

1、搞好協調配合。審計部門的工作需要上級審計機關的重視、縣委政府的支持和相關單位的配合,因此,一是要處理好審計部門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主動、自覺地接受上級部門的業務領導,積極、熱誠地爲上級機關服務。二是要處理好與地方縣委政府的關係,服務、服從於地方經濟建設中心和縣委、政府工作重心,爲規範財政財務管理、服務黨風廉政建設和幹部監管工作出謀劃策,竭力維護地方經濟秩序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三是要處理好與其他執法執紀部門的關係,加強溝通和交流,注重協調配合。四是要處理好與被審計單位的關係,審計機關在查處問題時,要做到客觀公正,文明執法,要與被審計單位在高層面上溝通,共同打造高水平的溝通平臺,要通過審計監督,客觀分析產生問題的根源,從建章立制和規範管理上幫助被審計單位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成爲被審計單位規範財務管理的良師益友。

2、當好政府參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起到系統監控作用。經濟責任審計,作爲從源頭上遏止腐敗的有效手段,是審計部門爲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的做法一是合理安排領導幹部的任中審計。強化對領導幹部的經常性審計監督,對於人民羣衆特別關心的行業,領導任期較長的單位,都應安排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做到問題早發現、早預防,早糾正,把審計關口前移,實現對單位領導人的事中監督、同步監督,爲先審後離創造條件,既保證審計工作的連續性,也起到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雙重作用。二是全面開展領導幹部離任審計。所有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的一把手凡離必審。在審計過程中,不僅要審查賬目,而且要檢查履行各項經濟責任、完成各項經濟目標任務情況,針對羣衆反映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深入基層,深入羣衆,採取可行性調查研究方式,不斷加大審計的查處力度,有效的發揮審計監督職能。

3、全力搞好服務。地方審計機關,既是經濟衛士,又是政府的眼睛,也是人民的勤務兵。要樹立全面、系統、整體的審計理念。正確處理監督與服務的關係,堅持以前好的做法,把工作側重點放在一審二幫三促進上。審計報告既要客觀反映和分析查出的問題,又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爲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同時幫助被審計單位提高管理水平。

【第11篇】地方國有企業審計現狀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着國有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入,地方國有企業審計國有企業審計對象大幅度減少,企業審計逐漸呈現出淡化趨勢。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當前企業審計正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強化企業審計職能既是審計機關的法定責任,也是審計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實現自身職能轉型的現實需要。在此我擬就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的現狀作些初步分析,並對如何加強企業審計作些理性思考。

一、當前企業審計面臨的現狀與難點

(一)企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市爲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而相繼組建了一些國有控股公司,這些公司的經營業務包括:負責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兩基一支”等社會經濟發展瓶頸領域項目的融資、投資、建設監管、運營監管、投資回收和相關債務清償;負責城市可經營性資產的經營和資本運作;它們在全市國有資本中所佔比重較大,且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運行所依託的法律環境較爲複雜,且要求的計算機業務水平較高,如果審計人員沒有一定的專業水準,不懂電算化和業務系統審計,審計工作將難以有效開展。在評價其經濟行爲的目標性和效率性時,也有諸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因素需要綜合考量。這對於審計人員的專業水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企業審計力量大幅削弱。一方面,隨着審計工作重點逐步由企業審計向財政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轉移,審計機關投入企業審計的力量已逐步減少。業務量的大幅減少導致平時缺少練兵,而方方面面的工作考覈又更多傾向信息化和宏觀性,導致新進局人員往往對企業審計技能的積累重視不夠,業務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由於企業的成本費用覈算相對要複雜些,願意認真學習、鑽研企業審計知識的人員也較少。企業審計業務人員少,不利於今後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深化企業審計的幾點思考

當前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面臨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發展的原因也有體制機制因素,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還是要調整思路、主動出擊。我們認爲現階段企業審計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索:

(一)把握全局,突出重點

李金華同志指出,企業審計應堅持“把握全局、突出重點、重在整改、提高效益”的要求。爲此,我們首先要全面瞭解掌握審計機關管轄範圍內國有企業的總體情況,瞭解管轄範圍有哪些國有企業,它們的規模特點、效益等情況,建立起審計對象信息庫,收集有關的報表資料,並對這些審計對象進行動態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哪些企業屬於審計監督的重點對象。其次,在對一個具體的企業進行審計時,先必須對這個企業的總體情況有一個基本的把握,要詳細瞭解被審計企業總體的機構設置、資產構成、工作流程、資金的主要流向、內部控制等情況,不僅審覈財務數據,更注重對非財務資料的審計,向管理、制度、決策等領域延伸審計觸角加強綜合分析,挖掘審計深度。在全面掌握企業總體情況的基礎上,確定審計的重點、關鍵點,對佔比較大的資產、負債和損益項目作重點分析,弄清楚以下幾點:1、企業至審計日淨資產狀況及其構成,即企業有多少“家底”;2.企業資本結構是否合理,並對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長短期償債能力作出評價;3.企業收入構成及比重,重點是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4.企業基本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查明是否存在重大違規事項或不規範的財務處理。並且對重大的經營事項追根究底,做到有放矢,切中要害。

(二)積極探索,提升效益

在新時期,企業審計應注意將財務收支審計與績效審計有機結合起來,站在更高層次上,重點關注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戰略,從經營機制、管理方式、治理結構、投資狀況、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等方面,全面、系統地檢查和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的效率及效益性。企業創造效益包括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在考覈經濟效益方面,一是確定已實現的經營成果水平,主要是確定所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上繳利稅總額、資金利潤率等各項經濟指標水平;二是審查計劃目標的完成情況,主要是將被審計單位實際數與計劃數、目標數相比較,確定完成程度;三是與相關指標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其成績並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過與被審計單位不同歷史時期經濟指標的比較,或者與其它單位、同行業先進水平等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存在的差距與不足,爲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明確方向。社會效益可通過以下幾方面綜合考量:一是是否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是否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或者有效地幫助人民就業、創業;三是是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並執行地方政策條例,在承擔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國家和地方實力或影響方面有哪些貢獻。也可參照國資部門確定的指標,與企業達成情況做對比。並且在審計中重點查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隱患,以及由此導致的國有資產流失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問題,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議。

(三)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新形勢的發展對企業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效益審計、財務收支審計還是計算機輔助審計,最終都是由人來實現的。現在的國有企業,經營規模、範圍更大,管理理念更加先進,企業管理人員也比以前層次更高,有關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變化很大。企業審計人員如果不與之相適應,不熟悉國家的宏觀政策法規,不掌握新的會計準則制度,不瞭解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是很難發現問題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與以前的企業審計相比,現在的企業審計更應當側重於爲宏觀管理服務。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會查賬,還要會綜合分析、總結,增強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已不再是審計人員的特長,而是審計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懂計算機就會失去審計人員的資格”正慢慢地由危機變成現實。面對新的形勢,審計機關應該重視對審計人員的培訓,提高企業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優化企業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的同時,企業審計人員自身也要有緊迫感,自覺加強學習,不斷進取,瞭解和掌握現代審計的技術和方法,熟悉相關的業務和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四)結合內審,促進發展。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在關注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時,更應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建立科學管理制度,強化內部免疫系統功能,幫助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所以必須與加強企業內審指導工作相結合。地方審計機關應加大對內審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不斷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素養,幫助企業建章立制、規範財務管理,引導企業將內部審計工作重點從財務收支層面延伸到業務管理層面上,爲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國有資本的運行效率。

【第12篇】提高地方幹部思想政治道德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

隨着換屆、領導班子配備改革的進行、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綜合考覈評價辦法的運用以及任期制、幹部交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實施,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狀況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科學分析和把握當前地方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思想政治建設,對於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夠擔當重任、善於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地方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狀況

從安順市來看,換屆後,我們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理論武裝和民主集中制建設爲重點,以幹部作風建設爲切入點,及時把領導班子建設的重點轉到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上來,取得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

思想認識進一步統一,精神進一步振奮。首先,堅持擴大換屆工作中的民主,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配備順利實現了組織與羣衆意志的統一,大批政治堅定、實績突出、羣衆公認的優秀幹部特別是優秀年輕幹部走上了領導崗位,進入了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對個別能力弱、羣衆公認度低的幹部堅決進行了調整,幹部服氣、羣衆滿意。其次,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與解決幹部實際困難結合起來,多渠道、多形式妥善安排好因職數和年齡因素不再提名、改任非領導職務的幹部,同時嚴肅換屆工作紀律,做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斷”。第三,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充分考慮了領導幹部的能力、氣質、性格特徵等,進一步實現了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爲幹部施展才能提供了良好平臺,激發了領導幹部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進一步確立。換屆考察注重實績分析,確立正確考覈導向。綜合考覈評價辦法,注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協調發展,注重質量和速度、當前和長遠、顯績和潛績的辯證統一,大量引入民生指標、可持續發展指標,改變了過去“唯gdp論英雄”的考覈導向,這一辦法還適用到縣級以上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屆會考覈、年度考覈中,促使領導幹部樹立和落實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正確政績觀。換屆考察中擴大了參加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的範圍,差額提名、差額考察,增加了民意調查環節,擴大羣衆的“四權”,促使領導幹部正確處理“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關係,密切同人民羣衆的聯繫。

民主集中制意識進一步增強。換屆後,黨委內部權力架構由換屆前的“書記—副書記—常委”三級架構向“書記—副書記或常委”兩級架構運作機制轉變,克服了過去有的地方書記辦公會成爲事實上的決策層問題,常委會決策主體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強化,集體領導下的常委分工負責製爲貫徹民主集中制提供了有效工作平臺;通過探索實行常委專題會等方式,開展會前醞釀溝通,使常委既能在會前表達個人意願,又自覺服從集體領導,有利於提高決策效率和科學性。

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高。首先,換屆後,常委直接對書記和常委會負責,黨政班子成員分工統籌考慮,常委之間、黨政之間分工不重複、權限不交叉,實現了權責對等,克服了過去常委和政府班子成員履行工作職責時存在的依賴思想、畏難心態、盲從思想,同時,常委作爲議題發起主體與決策執行主體的一致性,增強了常委把握對負責或分管工作的主動權,兩級架構的領導體制,對那些能力強、實績突出的幹部,更能發揮作用,普遍感到信心更大、熱情更高、幹勁更足。其次,常委專題會擴大到人大、政協黨員主要領導,從過去書記辦公會上的“列席”變爲專題會上的“參加”,從過去對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項“不便發言”變爲共同參與醞釀、討論,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再次,黨委委員和紀委委員組成數量增加,組成結構進一步優化,新的體制下,全委會在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決策和重要幹部任免中的作用發揮更充分,提高了領導幹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二、地方領導幹部思想上出現的新問題

一定程度上的分工不明確、思想迷茫。首先,換屆後,專職副書記職責分工無明確定位,各地規定不一,有的地方專職副書記無實質性分工,出現了所謂的“實職虛設”、“專職不專”等現象,有的副書記感到角色尷尬、工作迷茫,產生了失落感。其次,黨委“減副”、班子“減員”後,一些幹部特別是一些任職時間較長的常委感到向上流動的渠道堵塞,對前途產生了憂慮。第三,換屆後,由於受領導職數的限制,一些年富力強的優秀幹部沒能得到提拔,有的還改任非領導職務,從而產生思想情緒。

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壓力、心理恐慌。首先,換屆後,書記的協調和管理幅度增大,沒有了副書記和書記辦公會這個減壓層,對書記的統籌、駕馭和溝通、協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疲於應付。加之決策時的“一人一票、同票同權”,如缺乏科學的責任追究制度,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履行職責時會產生思想包袱,工作的壓力增大。其次,換屆後,黨委內部管理向扁平化的組織形式過渡,一些領導幹部還不適應新的領導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觀念一時難以轉變,產生心理壓力。第三,換屆後,黨委和紀委委員組成擴大,全委會對重大問題作出決定的事項範圍在拓寬,對常委會、全委會如何駕馭全局、對重大事項的研究和決策提出了新的考驗。

一定程度上的大局意識、團結協作意識欠缺。首先,在常委分工負責的體制下,書記權力增大,又缺少副書記層次的監督,處理不好,容易出現“一言堂”,引發新的家長制作風。常委分工負責工作相對獨立,客觀上可能使班子成員間相互監督與制約減弱,處理不好,就可能出現各行其是,產生本位主義和部門利益思想。其次,在一些需要幾個常委共同配合完成的工作上,副書記不好協調,處理不好,會出現多人負責又都不負責,相互依賴、相互推諉的現象。第三,在分工負責制下,哪些事情需要提交常委會集體討論,哪些事情不需要提交常委會討論,如果規定不是很明確具體,就會造成常委超越權限“亂拍板”、或者敷衍塞責,把責任全部推給書記,把矛盾交給常委會的不負責任行爲。

一定程度上的忽視鍛鍊、放鬆修養。換屆後,一大批中青年幹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客觀地看,這些新進班子的同志是比較過硬的,但也有一些同志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論根基不夠紮實,缺乏嚴格的黨內生活和艱苦環境鍛鍊等問題。如果不重視學習鍛鍊,就會作風飄浮,不能面對羣衆,不敢正視矛盾。還有一些幹部在學習上偏重眼前的需要,忽視長遠的修養,忽視理論基礎,產生功利化和實用主義思想。同時,隨着書記和常委權力的強化,如果對他們缺乏有效的監督,有的會放鬆對自身廉潔自律的要求。

三、加強地方領導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對策建議

進一步明確思想政治建設的重點,提高換屆後領導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針對性。一要強化黨性教育,不斷提高講政治的堅定性。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幹部頭腦,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深入開展黨紀和國家法律法規教育、廉潔自律教育,把思想政治建設作爲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經常性工作,特別要進一步加強民主集中制教育,把民主集中制貫徹執行情況作爲領導班子建設和領導幹部考覈的重要內容。二要強化發展意識,不斷提高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換屆後,上級組織要求高、羣衆期望高,改革發展的任務重,必須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努力營造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濃厚氛圍。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內在激勵機制,使各級領導幹部自覺堅定理想信念,保持旺盛的創業熱情和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幹事、創業、爲民、盡責。三要強化羣衆觀念,不斷提高勤政爲民的自覺性。教育和引導領導幹部牢記根本宗旨,始終把爲民造福作爲第一責任,以羣衆的情緒爲第一信號,以羣衆的需要爲第一選擇,以羣衆滿意爲第一標準,以富民安民爲己任,把領導權力作爲服務手段,心無旁騖地把全部心智傾注於本職工作。四要強化集體意識,不斷提高團結協作的主動性。樹立全局意識、民主意識和協作意識,正確處理正職與副職的關係、黨與政之間的關係、副職之間的關係。

進一步明確能力建設的重點,提高換屆後領導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實效性。一要提高學習創新的能力。把加強理論、業務學習作爲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理論素養和履行職責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培養和保持一種不斷開拓、積極創新的精神和銳氣,不斷拿出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二要提高適應新體制新機制的能力。要認真研究總結新體制新機制運行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在工作中運用、推廣和完善。三要提高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要教育引導領導幹部把正確政績觀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起來,教育引導領導幹部自覺胸懷全局,想大事、議大事、抓大事,善於總攬全局,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四要提高依法辦事和科學履職的能力。教育引導領導幹部帶頭遵守法律法規和政策,自覺規範從政行爲,樹立誠信務實的形象,提高辦事效率和公信力。

進一步明確制度建設的重點,爲換屆後地方領導幹部思想政治建設提供製度保障。本着“務實、管用”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一套科學規範的制度體系。一要圍繞運行機制完善制度。健全完善分工負責機制,積極探索、逐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常委分工負責。制定領導幹部崗位職責規範,探索實行常委原則上不再兼任部門領導職務的制度,使常委從部門具體工作中走出來。健全完善溝通協調機制,通過常委工作簡報、集中辦公、重大工作通氣等方式加強常委之間的日常溝通交流。明確劃定全委會、常委會、常委的職責範圍,確保常委在職責範圍內獨立開展工作和重大問題集體決策。進一步界定和規範一把手的職權,推行重大事項票決制、會議討論書記“末位發言”等做法。健全完善體現權力與責任相統一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二要圍繞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完善制度。探索新機制運行中領導幹部權力制約機制,加強常委會、全委會對常委的監督,加強對班子成員行使權力過程的監督。疏通和拓寬黨內民主渠道,完善領導幹部雙重民主生活會制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重大決策徵求意見制度,擴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健全完善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有關制度,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述職述廉、民主評議、誡勉談話和函詢、巡視和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加大對各種違反制度和規定行爲的查處力度。三要圍繞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滿活力的選拔任用機制,進一步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領導幹部考覈評價機制,加大公開選拔、幹部交流工作力度,完善辭職辭退制度,積極穩妥推進黨政領導職務聘任制改革。加大對不勝任現職領導幹部的調整力度,樹立有爲纔有位、能上能下的正確導向。嚴格執行職務任期制,形成正常的新老交替,嚴格控制幹部在任期內的職務變動,保證領導班子屆期內的穩定,切實解決領導幹部中存在的心浮氣躁、不安心工作的問題。要加強對職務與職級相結合的制度研究,根據地方領導班子領導職數設置,按照一定比例設置與領導職務相對應的非領導職務。

【第13篇】地方人大代表視察工作調研報告

xx鎮人大組織鎮人大代表和部分縣人大代表對全鎮xxxx年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的目的和方法

加強“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舉措;是總結成績、尋找問題、研究探討鎮社會事務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爲鎮黨委、政府乃至縣相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是落實鎮人大年初工作計劃安排的一項重要的調研任務,以豐富基層人大活動的內容,開展這項活動意義重大。

開展這次調研首先得到了鎮黨委的高度重視,爲調研活動提供了支持。鄉黨委書記在聽取調研安排時作出批示:“開展這項調研活動非常必要,很有意義。”黨委會也作出了安排、建議。其次是形式多樣,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以人大主席團發文通知,明確了調研內容和安排。於 x月xx日 召開了由xx名不同崗位的縣鄉人大代表參加的調研座談會,代表們集思廣益,暢所欲言,暢談和肯定了xx鎮xxxx年工作的重要成果,指出了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xxxx年政府工作的建設性建議,鄉人大會同相關部門整理梳理、撰寫調研報告。最後是各村、相關部門以及全體代表們高度負責,按要求完成各項調研任務,整個調研過程體現了深入、細緻、全面、真實。

二、調研的結果

(一)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1、狠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一年來鎮政府始終把水、林、田、路的綜合整治作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圍繞道路建設、水利整治,基礎產業各個方面,大力爭取項目資金投入,利用“一事一議”,引導羣衆籌勞集資,建成人飲水利設施(xx)處,安裝管道(xxxx)米,有效改善全鎮農民的飲水條件;實施公路建設項目兩個,整治村道路x條(xx)公里。規劃新修村道公路x條(xx)公里,新修和改擴建村級活動室x個,全面改善了村級組織辦公條件;全鎮已經實現村村通,使農民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二)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幹部羣衆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爲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爲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兩委成員交叉任職,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把羣衆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也一致認爲還有不盡如人意和不夠完善的地方,有的需要縣及縣以上部門統籌考慮,有的屬鎮村應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有的需要部門相互配合改善工作,才能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羣衆更加滿意,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盲目效仿和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爲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徵農業稅後,我鎮農村的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大,加之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很大。縣下撥的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調查顯示,由於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根本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我鎮總體上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xxxx年,自大多數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後,生病問題相對來說有了保障。但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四)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村幹部、黨員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衆致富本領不高。目前,農村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衆“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工作作風不紮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羣衆的感情,做“撞鐘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因此村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同時由於包產到戶後以家庭爲單位的農村經濟發展,也致使了無人關心集體事業的現象的產生,村委會雖實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規劃在本村因無力參與支持而無法實施。五是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發展不平衡。村務公開不及時,財務公開內容不全面,當地羣衆有意見。六是農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後,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村社會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三、幾點建議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各種限制,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要抓好統籌規劃、城鄉市場的統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建設、城鄉教育、衛生、社會事業的統籌發展和城鄉社保制度的統籌,讓農村和農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業化的建設成果。

地方人大代表視察工作調研報告

【第14篇】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爲全面瞭解我縣金融部門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情況,破解融資難題,加快推進“強工興城”戰略,根據縣委安排,5月7日—9日,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對我縣提高銀行存貸比、破解融資難,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聽取了縣人民政府及縣發改委、工信委、財政局、工業園管委會和駐縣各金融機構有關情況彙報,到民輝化工、山谷泉酒業、凱達服裝、森源電子等園區企業進行了走訪座談。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促進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的基本情況

㈠全縣金融運行總體情況

xx年、xx年、xx年,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分別爲553896萬元、718423萬元、849356萬元,分別增長26.49%、26.67%、18.24%;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分別爲270080萬元、377253萬元、456952萬元,分別增長33.75%、34.45%、22.97%,其中xx年貸款餘額比xx年淨增186872萬元;三年存貸比分別爲48.76%、52.51%、53.80%,呈逐年增長趨勢,但均低於全省、全市平均存貸比水平。xx年3月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922732萬元,增幅爲7.95%;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474988萬元,比年初增加18036萬元,增幅爲3.80%,貸款增加額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縣低39300萬元,增長率全市排名第10位,比第1位湖口縣低8.51個百分點;存貸比爲51.48%,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縣低12.87個百分點,低於全市10.01個百分點,低於全省12.56個百分點;增量存貸比爲24.58%,全市排名第10位,低於去年同期18.91個百分點,低於全市24.21百分點,低於全省25.87個百分點(見附表1、附表2)。

㈡各金融機構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情況

多年來,我縣各金融機構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的有關政策,積極服務我縣“強工興城”戰略,不斷加大對“三農”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動了我縣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xx年以來,全縣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各類貸款 78億元,其中,xx—xx年分別累放貸款21.8億元、27.9億元、28.3億元。從增量看,“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增長較快。

從存貸比情況看,除農發行屬政策性銀行,存款業務少、存貸比高,沒有可比性外,其他8家金融機構xx—xx年三年平均存貸比較高的是建設銀行、信用聯社、九銀村鎮銀行和九江銀行,建設銀行三年平均貸存比爲62.57%,信用聯社爲60.27%,九銀村鎮銀行爲60.12%;存貸比逐年增加的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信用聯社和郵政儲蓄銀行;信貸規模較大的是信用聯社、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xx年貸款餘額均突破5億元。從貸款規模增量上看,信用聯社的增量最大,從xx年的6.36億元增長到xx年的10.59億元,增加4.23億元;其次是農業發展銀行,從xx年的2.5億元增長到xx年的5.75億元,增加3.25億元(見附表5)。

從貸款投向結構看,截止xx年3月末,全縣各金融機構貸款餘額474988萬元,其中:公共投資(重點項目)類貸款98959萬元,佔投資總額的20.83%,主要分佈在農業發展銀行33300萬元、九江銀行22965萬元、農業銀行19000萬元、建設銀行11024萬元;企業類貸款70574萬元,佔投資總額的14.86%,主要分佈在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房地產類貸款64202萬元,佔投資總額的13.52%,主要分佈在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全部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支農惠農類貸款154960萬元,佔投資總額的32.62%,分佈在信用聯社和農業銀行;其他類貸款86293萬元,佔投資總額的18.17%,主要分佈在信用聯社、九江銀行、九銀村鎮銀行(具體見附表3)。

㈢企業及個人授信檔案建立情況

近年來,爲打造我縣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各金融機構按照人民銀行、銀監會的有關要求,全面開展了中小企業和農戶評級

授信工作,並建立信用檔案。目前,縣信用聯社共建立農戶信用檔案36800戶和小微企業信用檔案94戶,已建立信貸檔案並已核發貸款證的農戶和個體工商戶可憑本人身份證和貸款證到信用社櫃檯直接辦理貸款手續;九江銀行和九銀村鎮銀行充分發揮靈活、快捷的優勢,在風險可控、合規經營的前提下,新增授信客戶3天內可將貸款發放到客戶手中;縣農行主動貼近“三農”、服務“三農”建立客戶信用檔案,實行“一次授信,循環使用”的信貸原則。

㈣我縣促進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所出臺的政策措施

爲更好地發揮我縣金融機構在全縣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調動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增加信貸投放,促進全縣經濟趕超發展,縣政府出臺了《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評獎勵辦法》,對金融機構存貸款增長、存貸比例、新增貸款用於當地投放比例等制定獎勵措施,在每年的“三幹會”上,對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有突出貢獻的金融單位進行表彰獎勵。

爲加強信貸融資平臺和信貸中介組織建設,xx年1月,根據省財政廳和縣政府的協議,我縣在江西省信用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中投資認股500萬元,省公司在我縣設立分公司,即:江西省信用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修水縣分公司。目前,該擔保公司累計上報項目26個,上報金額9600萬元,實際爲我縣企業擔保貸款15筆,擔保金額達6270萬元。xx年5月,由縣財政出資又組建了縣創業擔保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爲1000萬元。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累計對125戶企業進行了貸款擔保調查,審批通過了59戶企業貸款擔保請求,發放了擔保貸款2680萬元。此外,由縣工信委、縣人民銀行、縣中小企業局、縣工業園管委會等單位聯合搭建信貸融資平臺,每半年組織一次銀企對接座談會,加強銀企對接。今年4月,在多方共同推動下,我縣啓動了中小企業融資暨“銀園保”項目,對於缺少抵押物、缺少可供質押應收賬款的優質中小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爲搭建政府融資平臺,先後成立了修水縣南城新區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和修水縣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爲四類平臺公司。截止xx年4月30日,政府平臺公司向本縣銀行貸款本金96200萬元,餘額83700萬元。

二、制約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問題和不足

我縣各金融機構在服務“強工興城”戰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取得了較好成效,但我縣金融機構信貸投入不足、投向結構不優、存貸比低、企業融資難的矛盾依然突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有:

㈠政府引導、協調和服務機制不健全。一是政府對金融機構的評估、考覈和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縣政府雖然出臺了《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評獎勵辦法》,但是沒有完全按照辦法規定兌現獎勵政策。二是缺乏有效的政銀企對接協調機制。尚未建立起政府及其部門、銀行和企業之間長期、科學、誠信的信息傳遞渠道。雖然每年都召開銀企對接會,但後期的跟進服務不到位,一些好的優勢項目或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由於不瞭解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貸款品種和貸款條件,加上金融機構不能獲得企業的準確信息,貸款支持時效性不強,導致無法及時取得金融機構的有效信貸支持。三是財政資金槓桿撬動作用還需進一步增強。一方面是財政在擔保基金、專項財政貼息、信貸風險補償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財政性資金存款配置不平衡。縣城行政事業單位個人工資代發業務多年集中在中國銀行和九江銀行,不利於各銀行之間的競爭和放貸;社保基金雖然按照要求在四大國有銀行和信用聯社開設了帳戶,但是否根據各行對縣域經濟的貢獻大小進行分配沒有明確規定。至xx年3月末,全縣財政性存款餘額82863萬元,主要分佈在工行10969萬元、農行9000萬元、中行25000萬元、建行18000萬元、農發行2999萬元、九江銀行6300萬元、信用聯社5351萬元、郵政儲蓄2132萬元、村鎮銀行3112元(各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情況見附表4)。

㈡誠信體系建設薄弱。一是少數企業、個人信用觀念淡薄、償債意識較差、還款意願不強,甚至存在惡意懸空和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爲,嚴重損害了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一定程度上挫傷了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的積極性。還有極少數國家公職人員故意拖欠銀行貸款,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如:縣農行反映,惠農貸款本息違期三個月以上的不良貸款已突破1.3%,且有600多萬元違期三個月以下即將進入不良的貸款,如不良貸款率超過2%,省農行就會停止縣農行新辦惠農貸款發放業務;二是有的企業經營者依法守信意識較差,個人的不良誠信記錄導致企業總體信用下降,無形中增加了企業貸款的難度;三是社會失信懲戒機制不健全,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爲的力度不夠,金融司法環境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㈢企業自身條件不足。一是經營管理粗放。多數企業都沒有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機制和現代企業制度,專業管理人員缺乏,以粗放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居多,發展方向和目標不明確,抵禦風險能力弱。二是財務管理不規範。不少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會計報表資料殘缺不全,資產、銷售等基本財務數據真實性和準確度不高,有的企業根本無法取得財務數據,看不到良好的連續經營記錄,銀行難以準確、完整地把握企業的資信狀況、償債能力和經營動態。三是資信等級低。不少中小企業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或成長階段,資產規模小、盈利水平低,往往難以達到信用評定等級要求,而被銀行拒之門外。四是有效抵押物不足。有的企業前期手續不完備,產權不明晰;有的企業租賃廠房生產,缺乏足夠的固定資產和抵押物,難以滿足銀行信貸抵押要求。

㈣金融服務效率不高。一是貸款審批的環節多、鏈條長。國有商業銀行實行集權制、集中制的信貸管理模式,縣級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權限低,即便有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也必須嚴格執行上級行的相關要求,逐級上報,層層審批,手續繁雜,不能及時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二是信貸服務和信貸產品創新跟不上。部分金融機構信貸政策僵硬,信貸產品單一,認可的抵押物少,多數銀行貸款對企業機械設備抵押不認可。三是貸款成本較高。據企業反映,有的銀行預收的貸款保證金比例過高,1000萬元貸款要扣除100多萬元保證金。在貸款審查過程中,金融機構指定的中介機構評估、審計收費不合理,幾百萬元貸款,中介機構評估、審計收費叫價達七、八萬元,大大增加了貸款成本。四是金融機構對自己的信貸產品宣傳不夠,與企業溝通對接少,不少企業對銀行的信貸政策、貸款品種和貸款條件瞭解不清,不知如何才能獲得銀行貸款支持。五是少數銀行爲企業服務有差距。有的銀行考慮到工作負荷重、放貸成本較高、風險大,對中小企業放貸的積極性不高;有的銀行爲吸引企業開戶存款提出了諸多優惠條件,但當企業有貸款需求時,卻不能得到銀行的幫助和支持。

㈤擔保公司發展滯後。目前我縣已註冊的擔保公司有3家,但真正能爲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的只有2家。受註冊資金的限制,擔保公司的擔保能力不足。縣創業擔保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僅1000萬元,由於註冊資本少、擔保能力低,影響了金融機構與擔保公司的合作程度,縣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均不認可該公司的擔保資格,目前只同九江銀行修水支行建立融資擔保業務關係,而且銀行給予的放大倍數小。擔保公司的單體規模小,不僅運行成本高,而且不能享受國家對擔保公司的各項優惠政策,增加擔保公司的註冊資金已成當務之急。

㈥貸款投向不合理。對重點項目和有潛力的中小企業貸款少,大多數銀行熱衷於商貿性的流動資金信貸,對工業企業和重點工程項目信貸支持隔岸觀火、無關痛癢,只強調重風險控制,不注重支持幫扶,從xx年3月末貸款餘額看,企業類貸款只佔貸款總額的14.86%。

三、促進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存貸比的建議

爲提高銀行的存貸比,激勵銀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㈠完善對金融工作的引導、激勵和協調機制。一是建議成立縣金融工作辦公室,爲縣政府下屬事業單位。明確縣金融辦對全縣金融工作的服務、協調職能,配備或聘請專業人員,研究分析國家金融政策、全縣金融運行情況,及時提出改善金融發展環境、促進金融業發展的建議,爲縣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二是健全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考覈評估機制。進一步修訂完善我縣《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評獎勵辦法》,由縣金融辦牽頭對金融部門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考覈評估,並將考覈評估結果予以通報;通過有效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對重點項目、中小企業尤其是仍有發展潛力和前景的危困企業增加貸款投放,並將其作爲對金融部門考覈評估的重要內容;設立專門獎項,落實獎勵基金,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有突出貢獻的銀行及行長進行重獎;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貢獻少、效率低、反映較差的銀行給予通報批評,並將考覈結果報送其上級主管部門,並對行政事業單位在該行帳戶進行清理;也可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羣衆代表等對金融單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專項測評,測評不滿意的限期整改,鼓勵和調動各金融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建立財政性存款與銀行信貸投放數量及結構、存貸比掛鉤機制。制定政府性金融資源在各金融機構中的分配管理辦法,在不違反上級有關規定的前提下,政府性金融資源要儘可能向爲縣域經濟發展服務好、支持大的金融機構傾斜,加大支農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的財政貼息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有效信貸投放。四是建立暢通的協調溝通機制。政府要加強與駐縣銀行上級行的溝通聯繫,爭取更多的傾斜政策,擴大對我縣的信貸規模。有關部門要及時瞭解各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信貸產品以及放貸條件和企業的貸款需求,通過召開經濟金融聯席會議、政銀企座談會、項目推介會、貸款營銷洽談會,暢通信息溝通渠道,搭建交流融資平臺,促進銀企合作共贏。

㈡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縣政府要出臺關於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實施方案,開展信用企業、信用村鎮、信用農戶創建活動,對守信企業和個人實行信貸傾斜政策,倡導誠信經營的社會風氣,增強全民誠信意識。全縣各級政府、行政事業單位及公職人員要帶頭按期償還銀行貸款,做打造誠信金融環境的表率,建議在全縣開展一次拖欠銀行貸款專項清理活動,各有關單位要積極配合銀行做好本單位及幹部職工個人拖欠銀行貸款或擔保貸款的清欠工作。建立金融機構和司法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爲,提高金融案件審判和執行效率,優化金融司法環境。縣人民銀行和有關單位要繼續加強徵信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檔案,擴展徵信系統的信息覆蓋面,建立信用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企業及其經營管理人員要樹立“誠信就是企業生命”的觀念,自覺接受銀行的信貸監督,按時歸還貸款本息,提高自身信用等級。

㈢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夯實信貸准入基礎。一是要規範企業的財務管理。縣工信委、縣中小企業局要協調金融機構加強對企業管理人員、財務人員進行信貸知識和相關業務培訓,幫助建立健全的企業財務制度,提高企業財務數據的透明度和財務報表的真實性,使企業財務管理更符合銀行信貸要求。二是要建立企業動態監管機制。企業主管部門和有關金融機構要定期深入貸款企業抽查財務報表情況,檢查貸款效益與安全狀況,引導企業依法經營、規範經營、誠信經營,與銀行建立真實的信息互動機制,杜絕資金體外循環、抽逃資產和逃廢債務等行爲,增強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心。三是要加大力度培育中小企業發展。積極引導企業制訂符合國家產業發展導向和市場需求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重視產品研發,提升產品檔次,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㈣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提高金融服務質量。金融部門要結合我縣實際,因地制宜創新信貸產品,突破以不動產爲抵押物的限制,推出“知識產權融資、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倉單質押貸款”以及“小企業簡式快速貸款、小企業多戶聯保貸款、抵質押循環貸款、速貸通”等多種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品牌,降低企業信貸門檻。對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可通過推行企業主個人經營授信貸款來滿足企業需求。在還款方式上,可以推出企業按月等額還本付息方式,減輕企業還貸壓力。要繼續向上級主管行爭取信貸額度和項目,努力擴大信貸規模。切實解決不合理收費和附加貸款條件等問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短、小、頻、急的特點,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要進一步簡化銀行信貸業務流程,並對信貸事項實行限時辦結,要加快銀行電子網絡建設,實行貸款網上審批,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

㈤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拓寬融資渠道。縣政府要研究出臺關於盤活國有資產、做大擔保公司、搭建融資平臺的意見,加強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要完善融資擔保體系。縣財政要繼續加大投入,擴充擔保公司資本金,力爭將縣創業擔保公司的註冊資本擴大至5000萬元以上,使公司的擔保資格能夠得到更多金融機構的認可,幫助擔保公司爭取國家、省、市的政策性扶持資金和代償損失彌補資金,增強擔保公司的發展後勁和應對風險的能力。要通過增資擴投、吸引外來資本以及分保、共保等方式整合資源,擴大或組建商業性擔保公司,提升擔保能力。進一步將縣直單位閒置國有資產通過有效整合形成可上市抵押資產注入城投集團,夯實融資平臺,利用園區土地、房產抵押等方式爲企業提供連帶責任擔保,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二是要引進國內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到我縣開設網點,促進金融機構的合理有序競爭。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在工業園區、城市開發區和鄉鎮增設服務網點,優化金融網點佈局,滿足羣衆金融服務需求。三是要探索信貸融資新渠道。充分發揮信用聯社、九江銀行、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信貸審批流程短、放貸時效快等優勢,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快發展,提高其風險防範能力;大力宣傳民間融資的有關政策,激活民間資金投入,探索組建新型民間融資機構,規範民間借貸行爲,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第15篇】關於地方人大工作方面若干問題的調研報告

關於地方人大工作方面若干問題的調研報告

一、對政府組成人員和“兩院”有關人員述職評議,各地在這項工作中,對述職的對象、內容、形式、做法等方面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根據《憲法》、《地方組織法》和《省實施〈代表法〉辦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和多年來的實踐,我們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關於組織人大代表評議政府、“兩院”工作和開展述職評議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於1998年11月20日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上通過。該辦法對述職對象、內容、形式、做法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

(1)述職對象和形式。《辦法》規定述職評議一般每年組織一次。

對象是本級政府組成部門的局長、主任;“兩院”的正職和副職領導。對其他被任命幹部的述職,由所任機關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述職方式可以在常委會主任會議上進行,也可以委託所在機關組織實施,市人大常委會派員參加。

一般我們都在常委會上進行。

(2)述職的重點內容和做法。述職報告主要突出述職幹部本人在德、能、勤、績等方面的思想、工作情況和本人在領導班子中所發揮的領導作用,敘述任職以來在政治思想方面,即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勤政廉政情況;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方面,即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法、依法辦事的情況;在領導能力方面,即落實崗位責任制,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情況;在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方面,即貫徹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發揚民主,聯繫羣衆的情況;在接受人大監督方面,即貫徹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辦理代表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情況。

述職報告一般由述職幹部起草,先在本部門聽取意見,形成述職報告。述職評議具體操作大體上分爲八個步驟:

(一)召開主任會議,決定述職人員;

(二)召開述職幹部交辦會,進行思想發動,提出具體要求;

(三)由常委會組成人員組成若干調查組,深入被述職幹部所在部門廣泛聽取意見;

(四)召開主任會議,聽取調查組情況彙報,研究確定評議意見;

(五)舉行常委會全體會議,聽取述職報告,提出評議意見。述職評議後,被評議後的幹部,都要根據人大代表和常委會提出的評議意見,認真制定整改措施,逐條落實評議意見。

述職評議的整改情況,在向市委、人大常委會書面彙報外,還應逐條答覆有關代表。述職評議作爲本級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領導幹部依法履行監督權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對於不斷督促行政、司法機關和被任命幹部增強公僕觀念、國家觀念和法制觀念,促進行政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賦予的職權更好地履行職責,嚴格執法,不斷改進工作,保障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組織代表進行述職,各地對組織人大代表向選民述職進行了試點。在試點工作中有些什麼好的經驗做法,存在什麼問題有何建議爲了切實搞好人大代表向選民述職這項工作,我們於去年3月下旬至4月初赴張家港市、蘇州平江區人大進行了學習取經,5月上旬我們出臺了《關於開展市人大代表述職試點工作的意見》,6月下旬,我們先後在沙溪、城廂兩鎮開展代表向選民述職試點工作,並組織各鎮人大主席、副主席、祕書到現場進行觀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們試點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1、充分做好代表述職試點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1)述職代表人選確定和述職報告的形成。在述職代表的人選上,我們主要選擇有一定代表工作經驗的連選連任的老代表;同時具有一定文化基礎,語言表達能力好,在單位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代表。

人選確定後,我們就到述職代表所在鎮,會同言該鎮人大與述職代表碰頭,面對面地指導述職代表如何起草好述職報告,要求報告內容實事求是,並在述職會議前7天送鎮人大主席團,由鎮人大按照我們述職試點工作意見上規定的代表述職內容做好初稿修改工作。形成送審稿後送我們人事代表聯絡工委再作第2次修改。

(2)確定述職範圍和選民代表廣泛聽取選民意見。各鎮人大主席團根據常委會的統一部署,在會議前半個月,分別通知述職代表及其單位選區,並確定述職範圍和選民代表。

明確代表述職範圍,一般在選區內以會議形式進行,以所在村、街道爲主。在選民代表人選上,注重選擇對述職代表的工作、生活比較熟悉,有一定羣衆基礎,爲人公道,具備一定文化知識和表達能力的人作爲選民代表。

人數一般在40-50人左右,並邀請有關方面負責人列席會議,如選區範圍內的村、街道的領導。其次,在會前要組織部分選民對代表依法履行職責情況,進行了廣泛聽取選民對述職代表的意見,爲選民代表發言作準備。

(3)明確述職組織領導和述職會議的基本程序。首先,代表述職試點工作由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聯絡工委負責指導,鎮大主席團組織實施,所在單位積極配合。

有關部門、單位要分工協作,加強協調;其次,明確述職評議會議基本程序:即一由鎮人大主席主持會議;二代表述職;三選民代表評議發言;四述職代表表態發方;五黨委領導講話;六市人大領導講話。

(4)搞好試點鎮的模擬述職演練。爲了確保試點鎮代表述職工作質量,我們在正式開始前二天分別組織兩個鎮進行述職模 擬演練。

通過模擬演練,一方面聽取各選民代表意見,對述職報告作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找出不足之處,進一步規範了述職工作的操作程序。

2、切實開好兩個鎮的代表述職觀摩現場會。市人大常委會對整個代表述職試點工作十分重視,切實加強了組織領導工作。

市人大常委會朱亦芳主任和有關副主任均出席了兩個觀摩會,在觀摩會結束之前,朱亦芳主任發表重要講話。我們人事代表聯絡工委除了事先做好有關業務指導外,還配合試點鎮人大對觀摩會召開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

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確保了兩個試點鎮代表述職觀摩會的順利召開。以上是我們代表述職試點鎮的一些具本做法。

今年我們在去年試點基礎上在全市範圍全面推開,到目前爲止已有不少鎮進行代表述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座談中大家也反映出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引起重視。

(一)市鎮兩級人大代表述職人選問題。從我們幾個鎮的述職工作實踐來看,由於鎮級代表文化層次低,工作範圍以及知情面都比較有限,選來選去各地都把村、街道辦的主任作爲述職對象。

而選擇村、街道辦主任去述職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這些述職主任談自己本職工作多一些,談如何依法履行代表職務,充分發揮代表作用方面幾乎談不出什麼來。二是這些人在平時管理工作中,難免與羣衆有摩擦,每次組織評議鎮人大總是將有關工作做得慎而慎之,惟恐將述職評議會開成批鬥會。

(二)代表述職工作的經費問題。代表述職評議會與一般代表小組活動相比,前者獨立性強,工作量大,要求高,參與人員多,相應費用支出大一點。

同時也存在着代表和選民代表的誤工補助問題,爲此要求落實代表述職評議會的經費問題。

三、代表閉會期間的活動。圍繞進一步提高代表閉會期間活動的質量,各地有什麼好的做法,存在哪些問題,有何改進意見近幾年來,我們在不斷總結以往代表活動經驗的基礎上,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做到集思廣益,不斷創新,使代表在閉會期間的活動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們主要做法是:

(一)在活動內容上與時俱進,緊貼實際。主要做到“三個圍繞”,一是圍繞憲法、法律和法規貫徹實施情況;二是圍繞我市人代會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的貫徹落實情況;三是圍繞人民羣衆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在年初,我們對各市、鎮兩級代表小組活動計劃按照“三圍繞”在活動內容上作適當修改調整後使其更加符合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當地人民羣衆的願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