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鎮域經濟調研報告多篇

鎮域經濟調研報告多篇

鎮域經濟調研報告篇1

發展好農村集體經濟不僅是農民最直接、最關心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是關乎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能否提前實現的根本所在。

一、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意義

在物質文明建設中,村級集體經濟發揮着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增加農民的收入,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持續發展。

(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是壯大村級財力的根本途徑。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壯大集體經濟實力,關鍵要靠兩條:一條是要有人辦事,一條是要有錢辦事。村幹部的工資要支付,村裏一些必要的建設要搞,村裏的公益事業要發展,僅僅靠“街道統籌、村級提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發展好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級財力,才能保證村級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二)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搞社會主義的目的不是走兩極分化道路,而是走全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事實證明,村集體經濟發展得好,村統一支配的財力就雄厚,就可以有能力爲全村人辦大事、辦好事,才能更好地體現共同致富原則。只有大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村裏的各項公益和福利纔能有持續可靠的保障。

(三)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鞏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根本保證。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的最基層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好,就有錢爲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村興民富,村黨支部就會得到村民由衷的擁護,黨的形象和威信也會不斷得到提高和鞏固。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窮民貧,不但不能爲村民謀利,而且還要爲完成上級下達的各種指標不斷向農民伸手要錢,增加農民負擔,嚴重影響幹羣和黨羣關係。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和動搖基層黨組織的基礎。

(四)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堅強支柱。從農村的調查數據分析看,現已超過或達到小康標準的村,無疑是村集體經濟搞得比較好的村。這些村通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培植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提高農業效益,形成區域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當前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呈下降趨勢。據調查,慈溪市約20%的村級集體收入在下降,集體資產也逐年減少。譬如,20xx年以來新華村集體收入分別是:335萬元;292萬元;110萬元;20xx年以來村集體資產分別是:2736萬元;2579萬元。

(二)村級集體經濟來源結構不盡合理。作爲村集體經濟中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即土地生產資料所有權和經營權發生了變化,所剩無幾的村集體土地也已規劃,無法爲村集體統一經營帶來收入,加上村集體企業改制轉制、電力管理部門實行同網同價直接管理和農村稅費改革實行統籌後,使村集體經濟渠道愈來愈窄,集體收入越來越少,失去原有的優勢。

(三)村級集體經濟收不抵支。現在的村級集體經濟呈現出兩升一降的趨勢:各類應收欠款逐年上升和各類非生產性支出(工資和各種福利)逐步上升,而村級集體年度可支配收入逐年減少。據統計顯示,目前由於村級用於生產服務和管理開支等費用,佔可支配資金的三分之二還多,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就難以保障。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認識上的誤區。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普遍實行的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爲主、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由於在政策上強調家庭承包經營三十年不變,因此家庭承包經營在多數人的頭腦裏烙印很深,忽視集體統一經營在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般人認爲,發展個體私營才符合時代要求,宣傳和倡導發展集體經濟非但沒有意義,也不合時宜。實際上,以家庭承包經營爲主,是由當地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來決定的。當前,還是要大力倡導和扶植村集體經濟爲主,形成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多元化經濟格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對改革的理解不深。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獲得了初步成功,也得到了農民的廣泛擁護和支持。深化改革,應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以農民羣衆意願爲出發點和落腳點。可一些地方在具體工作中忽視或者是放棄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不考慮實際情況和農村廣大幹部和農民羣衆的意願,採取簡單的方式推行改革,於是就造就出一些“數字”幹部。改革是一個永恆的主題,當前在農村搞改革,必須要因村制宜,把握好時機,穩步推進,不能搞“一刀切”,採取強推強改。

(三)村級集體經濟趨弱化。一是村級集體經濟固定的財源逐漸減少;二是村辦集體企業大量轉制、改制,導致村級集體經濟從原先集體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領域逐步退出,村級集體經濟的經營模式從直接生產經營轉爲資本經營;三是村級經濟賴以發展的基礎和優勢正漸漸失去,如企業在向園區集中,人口在向城鎮化發展,土地在向種田大戶集中等。

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幾點措施

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集體經濟可以體現致富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要支持鼓勵和幫助城鄉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發展。”爲此,村級經濟要本着有利於本地經濟發展,有利於資源的合理作用,有利於爲村民多辦實事、好事的基本原則,去探索和尋找促進經濟發展的公有制形式,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一)強化村級領導班子。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村級經濟組織,應增強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深刻領會和把握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深化農村改革改制工作的精神實質,認真研究,不斷總結經驗,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村班子工作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要把有理想、會經營、懂管理,市場意識強和樂意爲村民服務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村級班子中來,成爲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棟樑之才。

(二)開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一是實行股份制合作化。將原村經濟合作社改造成村股份制經濟合作社,把村屬經營性資產經評估量化折股,同時村屬社員應分別按農齡股、人口股測算到戶,進一步明晰產權關係。在此基礎之上,村集體經濟以股份制形式進行經營,也可以吸收社會其他資金加以組合,村集體在其中有一定的股份或控股,形成符合現代企業要求的經營管理機制,從而使集體資本增大並獲利增值。二是興辦各類市場。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選定鄉鎮政府所在地、本村居民集中居住地、外來務工人員集居地興辦農副產品、小商品市場、小菜場等各類不同規模的專業市場,以此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三是充分利用閒置設施設備。利用閒置的企業廠房、倉庫、大會堂等設施,租賃給農戶發展專業飼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既促進效益農業的發展,又盤活了集體資產,增加集體收入。四是實施資本經營,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利用經濟區間優勢,集中建造個私企業開發經營用房,做好房地產文章,拓展比較穩固的集體增收途徑。採取及時有效的手段加大應收欠款的清欠力度,防止呆帳資金。五是開展創建活動。以創建活動爲平臺,以新農村建設爲目標,緊緊圍繞農村四個文明建設內容,加大投入,提升檔次,爭取政策性補貼或獎勵資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六是開展多種經營形式。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組建一些專業合作的服務性經營實體,爲農戶有償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系列化全程化服務,既帶動了農民致富,又促進了集體增收;在發展農業基地的過程中,村集體經濟組織一定要選好項目,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完善生產條件和環保設施,爲農民承包經營提供方便。村集體通過招標承租的形式向承包商或種養大戶發包經營資源,村級集體可在穩定承包權的前提下和在農戶自願的基礎上,合理流轉土地資源使用權,通過向農戶支付一定的租金,把農戶承包的土地再度集中起來,由集體轉包他人經營,村集體可以增加承包收入。堅持和完善集體經濟內部的積累制度,按規定足額提取農業發展基金。

(三)節約村級集體經濟開資。首先,要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在鄉鎮(街道)農辦指導下,統一設置規範的村財務登記制度;建立規範統一的報賬和帳目公佈制度,公佈帳目要清楚、詳細、內容完善;實行資金所有權、使用權、盈利權三不變原則,堅持三個“不準”:即不準挪用,不準坐支,不準私設小金庫財經制度。其次,實行村級財務公開。定期把財務收支過程和財務結果向羣衆張榜公佈,收入按項目,開支按次序公佈,給羣衆一個明白。對羣衆關心的熱點問題,要逐一把細目公佈於衆,不得“捆綁”列支。再次,強化監督機制,嚴格非生產性開支。村要建立民主理財小組,應推薦辦事公道、威望較高和責任心強的人員擔任。對村主管財務領導審批簽字的收、支票據,由民主理財小組逐一審覈,嚴格審覈把關程序,增加審覈透明度。對不合理的開支,堅持誰花錢,誰負責退出的原則。堅決杜絕用公款吃喝、請客送禮等非生產性開支,自覺接受上級主管部門、村民的監督,以保證集體經濟安全、有序運轉。

鎮域經濟調研報告篇2

如何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格局,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改變“空殼村”現狀,成爲加強基層政權、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這些年來,省州黨委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們也看到,受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影響,當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有差距。有的認爲國家公共財政將覆蓋農村,不需要發展;有的認爲村級集體經濟在農村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經濟體系中比重小,無礙大局,尤其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集體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戶,沒有預留髮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資源和空間,現在想發展也發展不起來;有的顧慮重重,村級組織三年一換,到時候怎麼處理等等。

二是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人才隊伍。以村級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爲主體的集體經濟發展和管理者,缺知識、缺經驗、缺抓手,如何培育、引進和打造一批人才成爲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

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工作指導。大多數村缺乏總體規劃,而且有關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數據也模糊不清,給政策制定帶來相當大的難度,集體經濟發展也還缺乏規範指導等問題。

四是集體資產管理混亂。農村集體資產形成時間長,構成複雜,絕大部分沒有進行確權登記,產權不明,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容易造成資產流失等問題。

五是發展模式單一。大多數村一村一個發展項目,風險大且資源初級開發、產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務創收居多,經濟效益低下,發展質量不高。這些問題給我們造成了很大困惑,集體經濟到底要怎麼做?

前段時間我們在xx、xx兩縣的農村隨機調研,基層的一些做法給了我們一些啓示和鼓舞。

一是理清思路做規劃。集中時間抓調研,對集體資產進行確權登記,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調研市場導向,確保科學規劃有力推動。

二是盤活現有人才。發揮村幹部、本地經濟大戶優勢,送出去學、到兄弟縣市看,接回來思考論證,不搞竭澤而漁、不舉新債、不搞一錘子買賣,堅持村級主體,突出市場主導,慎重選定發展項目,確保可持續發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資金項目整合力度大,村幹部積極性高,幹勁十足。xx縣西山村發揮村幹部大多是菜農的優勢,在明年春節節令培植葡萄產業的時差內,在基地培育馬鈴薯,2噸薯種已到位,村幹部和指導員準備打一個時間差,要把抓集體經濟的信心和效益首先體現出來。

四是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抓手。xx縣碧溪鄉採取“專業合作社+支部+農戶”等模式發展集體經濟,探索制定《股份構成(村幹部、經濟大戶、村民),股權配置(村集體30%),股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操作層面的配套文件,保證規範運作。

xx村幹部組建金和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吸收會員x名,投入資金xx萬元,建成三七連片示範基地70畝,建成金銀花示範基地50畝,帶動農戶種植xx畝。xx縣普渡村整合項目資金xx萬元,建成街廠x個,攤位xx個,預計集體經濟年收入在xxx元左右。博南鎮七屯村清理集體資產,利用特色資源大葉種茶園,規劃論證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和生態觀光農業,延伸產業鏈,拓寬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五是發揮黨建考覈的指揮棒作用。把村級集體經濟納入黨建目標考覈,明確比例要求,對完不成任務的進行大幅扣分。有的鄉鎮對掛鉤領導(xx元)、村幹部(xx元)實行風險抵押,績效考覈,促使集體經濟有人抓、有人管、發展好。

應該說從調研中看來,各級在抓領導責任、組織保障、資金扶持、資源整合、工作落實、激勵考覈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爲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積累了有益的實踐經驗。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縣應繼續強化項目支撐、落實政策扶持、鼓勵結對幫扶、支持存量盤活,着力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鎮域經濟調研報告篇3

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基本情況。鄉地處華鎣山中段,位於區東部,距離城區16公里。川陝公路、襄渝鐵路縱貫全鄉。本鄉東接達州市大竹縣,南與區龍灘鄉相鄰;西與區觀閣鎮、廣興鎮接壤,北靠渠縣。全鄉面積46.2平方公里,人口13575人。20xx年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僅村、村兩個村存在集體經濟收入,共計25500元,平均每村1961元。有收入的村3個,佔總村數的23%;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2個,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村0個,收入1000元至5000的村1個。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全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資源承包、從企業收取公路維修費取得集體經濟收入。

村:出租10畝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體經濟收入2000元。

村:出租閒置空地900畝,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500元。

村:收取煤礦村村級公路損壞維護費用10000元。

(三)村級集體資產現狀。截止20xx年,全鄉各村集體資產總額約爲5萬元,主要爲村級活動室、遠程教育設備、電腦、電視等固定資產,貨幣資產因維修辦公室、辦公經費開支、墊支保險費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級集體債務狀況。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有2個村負債,總計負債36000元。村因墊付社長工資負債21000元;村集體資金2000元因日常辦公經費開支目前已沒有剩餘;村集體資金10000元因維修公路目前沒有剩餘;村集體資金13500元因業主搞開發佔用農民土地,已全部撥付羣衆,此外,因維修村級公路滑坡負債15000元。

二、村級集體經濟狀況分析

(一)集體收入開支入不敷出。全鄉13個行政村除極個別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外,絕大部分村都沒有集體收入,全靠上級撥款維持日常開支,部分村只能依靠上級財政投入辦公經費維持日常運轉,無力興辦公益事業,也無力增加村民福利,更無力發展創收實體,全鄉收不抵支的村佔絕大多數。

(二)主要收入增量不足。土地收益成爲村集體的主要收入。20xx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靠土地取得的收入爲15500元,佔全鄉集體經濟收入的60.8%,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乏力。

(三)收入來源途徑單一。村級產業發展嚴重滯後,村辦企業破產,集體資源開發力度小是目前全鄉各村存在的普遍狀況。僅有的集體經濟收入也只是靠出租土地資源的方式取得,收入來源單一且集體收入低。

三、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集體經濟始終處於低落狀態,主要是受思想觀念、創業意識和生產資源的影響,使集體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嚴重地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積累。

一是村級領導班子素質不高,年齡結構、文化結構不合理。有的長期處於軟弱渙散狀態,有的村幹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很好地帶領羣衆發展集體經濟。

二是集體資金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積累爲負數,集體全部收入幾乎僅來源於少數的機動地。除利用土地資源爲集體增收外,沒有其他更好的增收渠道。

三是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閒置、浪費現象嚴重。如、五星、內槽、等村地處華鎣山區,林地資源異常豐富,村幹部未能充分把握資源優勢引領羣衆致富。

四是非生產性支出過大,財務管理不嚴。部分村幹部亂支濫用,管理上有漏洞,導致集體積累流失的現象較爲嚴重。個別村集體賬目混亂,常年未向羣衆公開賬目,在工作中甚至存在挪用集體資金支付黨報黨刊的情況。

五是產業帶動無助集體經濟發展。部分村除傳統的種養殖業外,大力發展了特色產業,如五星村萬畝油牡丹種植、村千畝茶葉基地、內槽村百頭山羊養殖,發展勢頭良好,爲業主和羣衆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集體經濟從中受益甚微,甚至沒有受益。有的村雖然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如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但沒有規範化運作,沒有形成集約化經營,村集體也沒有參與其中,更沒有任何受益。

鎮域經濟調研報告篇4

新津縣地處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層,全縣轄12個鎮鄉,86個村、15個涉農社區、1256個組。近年來,隨着推進城鄉一體化,“三個集中”進程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特別是組級集體經濟有較大發展,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仍然較慢。長期以來,由於農村實行的是三級所有、組爲基礎的體制,村級只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絕大多數村(社區)沒有經濟實體。20xx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扶持村級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正在積極穩步發展。

一、現狀

1、經濟現狀。全縣村級現有資產6602.75萬元,其中:貨幣資產1219.67萬元;應收款1198.71萬元,其中50%以上是農戶三金尾欠;庫存物資4.73萬元;林木資產417.41萬元;長期投資53.23萬元,短期投資1.6萬元;固定資產3658.38萬元;在建工程49.02萬元;負債總額963.94萬元;所有者權益(積累)5638.81萬元,主要是固定資產積累,大部分資產是非經營性資產。

2、收益情況。20xx年,全縣村級總收入3387.04萬元,其中:發包收入520.89萬元,補助收入73.61萬元,投資收益14萬元,其他收入300.04萬元(大部分是農戶土地流轉收入,要分配給農戶)。支出總額3016.16萬元,其中:經營支出2480.78萬元,管理費用299.96萬元,其他支出235.42萬元。收益370.88萬元。在全縣101個村(社區)中,無收益的村13個,佔13%;有收益的村88個,佔87%。當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64個,5-10萬元以上的村9個,10萬元以上的村15個。

由此可見,我縣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大多數村組的收入只能維持日常工作開支,部分村組基本無集體經濟收入,因此全縣村組基本無集體經濟收益分配,農村村組集體經濟分配主要是資產性的分配(土地徵佔費)。

二、主要做法

1、落實責任,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自覺性。爲提高村幹部工作質量,增強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自覺性,各鎮鄉建立了黨支部崗位目標責任制,把黨建和經濟工作任務下到支部,責任落實到支部書記,按照表現評優樹先,按照能力選拔幹部。調動了村級班子和村幹部的積極性,增強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突出抓了村級財務的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將村級財務全部收歸鎮鄉農村經濟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實行“社有鄉管”。取消了村級招待費,每年可節省開支20多萬元,減少了集體資產浪費,增加了農村積累。同時針對各村債權債務嚴重製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通過對帳目進行認真地清理、公開,給羣衆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爲村集體經濟發展減了負,鬆了綁。

3、更新村幹部思想觀念,解決發展集體經濟信心不足的問題。爲增強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羣衆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各鎮鄉經常組織村幹部加強對市場經濟知識的學習,走出去參觀學習,從而解放了思想,增強了競爭意識、超前意識和開放意識。

4、幫助貧困村理清發展路子。貧困村由於家底子薄,村幹部對發展集體經濟往往缺乏信心。縣上相關部門針對貧困村致富無門路,發展無思路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重新制定發展目標,結合各村實際,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因地制宜,各打各的優勢仗,各唱各的拿手戲,尋求自己適宜發展集體經濟的路子。

二、存在的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臨近城鎮、集鎮的村,集體經濟較爲雄厚,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二、三產業發展較好。而邊遠的村,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集體經濟一般比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鄧雙、永商四個鎮外,其他鎮鄉集體經濟都很薄弱。

2、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發展的資金和資本。從目前村級經濟現狀看,全縣村級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64個,佔63%。在5638.81萬元積累中,主要是固定資產積累,而固定資產大部分是非經營性資產,如村委會大樓、提灌站、學校等,難以形成資本。

3、地域條件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在丘區,雖然土地資源較豐富,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投資環境差的影響,集體經濟發展的難度也較大。在全縣20個薄弱村中,丘區就有9個,佔45%。

4、個別村幹部開拓創新精神不夠,發展集體經濟思路狹窄。當前村幹部抓集體經濟發展有兩怕:一怕擔責任,創辦經濟實體失敗後,給集體造成重大損失,遭羣衆譴責;二怕困難,由於村級經濟薄弱,發展集體經濟面臨諸多問題,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

三、案例情況

1、主動出擊抓機遇。20xx年以來,隨着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社區幹部一方面做好宣傳教育羣衆工作,積極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開展土地整理,鼓勵農民集中居住。通過格田整理、廢溝處理、完善水利設施、撤院並院等,將新增土地中的360畝由社區經營,爲發展社區集體經濟打下了堅實基礎。

2、依託專合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社區依託川浙花碑蔬菜瓜果專業合作社、方興鎮創新合作社、方興鎮食用菌合作社規模種植蔬菜瓜果,社區不僅實現了土地流轉收益28.8萬元,同時也帶動當地600戶農戶增收。

我縣經濟狀況最差的村是金華鎮五星村。金華鎮五星村有9個村民小組,農戶678戶,農業人口2028人,耕地面積1116畝,人均土地0.55畝。村集體資產總額3.41萬元(均是非經營性資產),負債總額49.73萬元,村級無集體經濟收入。多年來,村級開支主要是村民小組、農戶集資和鎮鄉的支持,其原因是:上世紀80年代,村辦企業(磚廠)虧損倒閉,使村上背上了40多萬元的沉重債務,嚴重製約了集體經濟發展。企業虧損倒閉,給幹部、羣衆留下深刻教訓,重新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和信心不足。爲此,我們建議:

1、該村要發展集體經濟,首先要解決債務問題,單靠村級經濟償還十分困難,擺脫了債務,纔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起點。

2、該村地處金華鎮政府所在地,與津華路、金普路、火車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較好的投資環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條件,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爲契機,積極爭取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項目,鼓勵農民到新型社區集中居住。農民集中居住後,可以發展第二、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土地整理、撤院並院後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體統一經營或通過招商引資聯營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體收入。

3、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扶持,同時在信貸、稅收等方面給於支持和優惠,使該村集體經濟儘快發展壯大起來。

四、對策和建議

1、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民專合組織。以專合組織爲紐帶組建經濟實體,發展集體經濟。各村(社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結合本地的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地理環境優勢,以村委會爲主體,村社合一組建相應的專業合作社或創辦經濟實體。通過開展產、供、銷服務和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壯大集體經濟。

2、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發展模式,結合本村的地理條件、產業優勢確定發展項目,制定發展規劃。由於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環境、資源狀況、幹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況不同,發展集體經濟的模式也應該從實際出發,採取多種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優勢,選準路子,引導各村立足資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資源引進業主投資,盤活非耕地資源,加快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的轉化,增加集體收入;可以依靠村級成立服務組織,開展有償服務,增加集體收入;可以集體興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或收購公司,使農副產品在加工、儲藏、運銷等環節中實現多次增值,使集體收入與農民收入同步增長;可以依託地理優勢,開發飲食服務、商業流通、運輸等產業,增加集體收入。

3、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鼓勵農民集中居住,修建農民集中居住區,通過撤院並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通過調整,集中成片統一經營,其收益在保證組級和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參與收益分成,增加村級收入。

4、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一是要認真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從能人、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幹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二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幹部的培養教育。通過市場經濟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的水平,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恆心和本領。

5、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一是制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辦法,盤活現有資產,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對集體原有的廠房、設備等資產及農村“四荒”資源,要通過採取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制等形式交付農民開發利用,以此盤活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二是加強村級債權債務清理。村級債權債務是當前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對各村債權債務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整頓,應回收的各種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進一步完善村社集體資金“社有鄉管”制度。嚴格規定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

6、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村級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改善投資環境,在交通、水利、生態環境方面加大投入,爲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鎮域經濟調研報告篇5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長順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爲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爲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爲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爲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爲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爲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爲1567人。根據2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爲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爲主。以20**年爲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爲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爲主,以林果業爲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爲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爲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纔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羣衆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國小、國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羣衆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衆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爲主體,充分調動羣衆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衆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羣衆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於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國小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薑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戶的養殖力度,爲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爲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幹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羣衆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爲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爲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爲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羣衆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鎮域經濟調研報告篇6

根據局領導在林承超代表提出的建立生態保護基金和生態補償制度的建議上的.批示要求,爲認真總結xx縣加強環境保護的做法和經驗,3月25日,規劃財務處林向東、污染控制處林順梅、自然生態處江梅珍等三位同志赴永泰進行調研。調研中,與當地縣政府、林業、建設、經貿、水利、國土、環保等部門的同志進行了座談,並現場察看了已經停產關閉的xx縣造紙廠和蜜餞廠。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xx縣域面積2241平方公里,約佔xx市轄區的五分之一。全縣轄21個鄉鎮,254個行政村、10個社區委員會,總人口35.4萬人。xx縣先後被授予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等稱號,被確定爲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水土保護生態修復試點縣、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和xx省林業生產重點縣、旅遊重點縣。

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39.54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產值16.88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實現產值9.39億元,增長18.3%;第三產業實現產值13.27億元,增長18.7%。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爲42.7:23.7:33.6。財政收入(不含基金)1.694億元,增長26.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不含基金)1.038億元,增長26.9%。稅性收入1.434億元,增長21.8%。(含建築業和房地產業實現稅收0.49億元,增長44.45%)。全部工業完成總產值21.22億元,增長26.0%,其中規模以上的工業完成產值15.01億元,增長34.0%。建築業是xx縣的重點產業,2016年在省內外完成產值42.03億元,增長26.6%。

近年來,xx縣以建設國家級生態示xx縣爲抓手,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全縣環境污染得到控制,生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環境質量保持良好,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公衆生態保護意識不斷提高。2016年,縣城城區空氣so2、no2指標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pm10指標達二級標準,縣域爲福州地區唯一未發生酸雨的縣份;縣城空氣污染指數爲40,優的天數佔76.7%。大樟溪地表水17項指標除糞大腸菌羣爲ⅲ類外,其餘均達到或優於ⅱ類水標準,符合水環境功能區要求。清涼溪飲用水源、南區水廠水源水質的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飲用水源達標率達100%。

二、xx縣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成功經驗

xx縣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堅持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並重,嚴格限制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嚴格限制工業發展,強化環境監管,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爲向省會中心城市提供健康的生態之肺作出了無私貢獻。

(一)找準發展定位是關鍵

xx縣有着良好的生態資源環境,在xx市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將永泰的發展定位確定爲省會中心城市後花園,在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中,要求xx縣側重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業,嚴格控制或不發展工業特別是污染型工業。永泰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加快發展特別是加快工業發展的願望十分強烈,而這種發展定位,對於xx縣來說,無疑是一個緊箍咒。是發展工業爲先,還是保護生態爲重?這在當時的縣領導以至於幹部羣衆中並非沒有爭議的。然而爲了下游地區人民能喝上乾淨的水,爲了省會城市能有一個健康的生態之肺,他們選擇了後者,這種選擇意味着奉獻,意味着犧牲。爲此,該縣確立以生態農業爲基礎,以生態旅遊爲龍頭,以生態工業爲主導,以科技進步爲動力的生態建設思路,強化治山治水即治縣的意識,以創建國家級生態示xx縣爲載體,大力發展生態優勢產業,積極尋求一條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統一協調的,促進全縣生態良性循環、社會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以生態經濟振興永xx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他們先後編制出臺了《永泰國家級生態示xx縣建設總體規劃》及其《實施意見》,《xx縣生態功能區劃》、《全縣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總體規劃》、《xx縣畜禽養殖禁建區劃》以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方案》,修編《xx縣城市環境規劃》及建制鎮的環境規劃,制定大樟溪梯級電站及24條支流流域規劃等。這些規劃性文件,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規範經濟開發行爲,指導全縣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推動xx縣生態經濟步進良性循環的軌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嚴格把住源頭是根本

一是嚴把開發關。xx縣有着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已發現或初步探明儲量的金屬礦和非金屬礦有金、銀、鉬、鋅、紫砂土、高嶺土等10多種,如果沒有采取限制措施,這些資源的開採、生產,將給該縣帶來30億元以上的產值,而正是由於沒有開門招商、放開生產,使該縣一年減少了財政收入5000萬元。二是嚴把審批關。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等環保法律法規,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規範項目開發管理,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中,均能首先徵求環保部門意見,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把搞好環評作爲項目審批的第一前置條件,不引進重污染、高能耗的工業企業。近幾年否決了18家高污染企業,僅被否決的福州味精廠搬遷項目,就涉及產值13億元;永鑫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由於採用的工藝較爲落後,該縣於去年12月關閉了該企業,待重新選址並進行技改後再重新生產,該企業涉及產值達7500萬。三是嚴把規劃關。在規劃佈局中堅持以人爲本,防止生產區與居住區混雜;對現有佈局不合理的工業企業,逐步搬遷進入馬洋工業集中區和城峯工業集中區園,目前已經入駐園區的企業有43家,涉及產值約1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