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研培訓計劃總結多篇

教研培訓計劃總結多篇

【第1篇】中國小教師教研培訓中心工作總結

莫旗教研培訓中心依據《內蒙古自治區自治區2022—2022年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文件精神,根據培訓工作計劃的安排,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暑假期間順利完成了本年度上半年的培訓任務。本次培訓共計十七個班級,培訓了人,是我中心歷年來假期培訓班級和人數最多的一次。我中心統籌安排,各部門團結協作,使得各類培訓有條不紊地進行,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各類培訓有序開展

1.繼續教育培訓

在本期繼續教育培訓之前我中心本着分科編班、按需設置課程的原則,在總結前兩期繼續教育培訓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培訓調研,廣泛徵求一線教師的意見,設計了本期各學科培訓的課程菜單,依據廣大一線教師的需要,確定了培訓主題。

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安排,我中心於2022年7月22日至26日分別舉辦了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各學科共計十三個班級的培訓。本次暑期培訓是我中心同時開設培訓班級最多的一次,由於參訓人員較多,本次培訓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以及我中心各部門的協助支持下,進行了精心策劃和有效的組織,大家都認爲這次培訓內容切合需要,培訓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在培訓模式上我們首次採用通過“專家引領、課例觀摩、交流研討”的研訓一體的培訓形式,由南京和莫旗教研員一起引領學科教師進行深入的探討交流。每個班級不僅有專職班主任管理,而且有我中心教研員組織培訓,還有南京教研員全程參與指導以及我旗優秀的骨幹教師做課示範。本次培訓教學模式的亮點是“杜郎口”培訓模式,爲了調動參培教師已有的經驗,我們高度重視他們在培訓活動中的參與,針對每一個專題均有供學員思考、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培訓中不僅有理論提升和講座,而且有互動交流和實踐,既有課堂觀摩和學習,又有互動評課和專家引領。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很受學員歡迎。

培訓過程中學員們專心致志地聽課、記錄、積極思考並參與討論交流,他們刻苦學習和勤於探索的精神給我們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培訓中我們充分關注一線教師的實際需要,不僅在很大的程度上幫助教師構建理論體系,同時更關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深層問題。整個培訓活動從實踐到理論,循序漸進,打破了過去從理論到實踐的傳統,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習的實效。本期繼續教育培訓我們從培訓的理念、課程設置、培訓模式以及授課老師的選擇,都經過了精心設計和安排,可以說開創了我中心繼續教育培訓的新篇章。

2.班主任培訓

按照旗教育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在我培訓中心的詳細安排、精心組織以及南京專家的引領指導和全旗中國小班主任教師的積極參與配合下,爲期兩天的全旗首屆中國小班主任培訓於2022年7月22日在政府一號會議室和民族中學多媒體教室圓滿落下帷幕,共有591人蔘加了本次的培訓,此次培訓以專家講座爲主要形式,可以說是兢兢業業創氛圍,紮紮實實搞培訓,踏踏實實求提高,真真切切謀發展。通過這次班主任培訓,爲我旗班主任培訓工作指明瞭方向。

培訓前期,我中心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召開會議,細化任務,合理分工,靠實責任,從培訓內容的確定到講座專家的安排,我們都立足實際,放眼發展;從方案的.選擇到過程的實施,從座位的編排到課上紀律的維持我們都從小處着手,細處入手,這些精心的考慮爲培訓工作的秩序化開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如在一號會議室學習的人數達400人,我們在座位的安排除特殊情況請假外,儘管後排座位比較悶熱,但也決無中途退場的)。

7月21日早上,在政府一號會議室(主會場)舉行了開班儀式,王軍局長做了講話:要大家明確培訓目的,抓住機會,善於學習,我中心的許校長在會上對本次培訓的目的、形式、要求做了具體的安排,同時希望參訓者主動配合,積極參與。開班儀式結束後開始我們的培訓工作。在這兩天的培訓中,我們共邀請了四位專家,從班主任的基本程序、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心理健康這三方面分兩個會場進行巡迴講座。其中黑龍江省寶泉嶺高級中學王升江主任的講座給班主任很大的震動,他的育人方法實踐起來將大有成效,南京的孫曉光老師不僅對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方法與大家進行了交流,同時也講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成長過程,老師們深受啓發,在心理健康知識方面,我們這裏可以說一片空白,因此老師們對南京楊靜平老師的有關心理健康的講座十分感興趣,楊老師的講座也確實讓大家耳目一新。通過這次學習,我們不但有機會感受到名師的風采,而且每位班主任老師的育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當然,一些教師也存在厭訓的心理,學習的積極性不夠,主動性不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除了在健全培訓制度和加強過程管理做文章之外,也要從心理的角度去衡量。教師的陣地在課堂,學習的目的也同樣在課堂,可培訓是一種長效行爲,短期內大的提高是不現實的,效益不是那樣的明顯,或許這也是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認,好的培訓一定能產生潛在性的效益。總之,只有從多層面加強對教師培訓的研究,讓培訓學習所得與教學實踐改觀基本對等起來,培訓工作也就踏上了有效的步點。

3.校長崗位培訓

2022年7月20至23日,在莫旗教育培訓中心五樓微格教室我旗各中國小校長38人,參加了爲期4天的校長崗位集中培訓,本次培訓的目的是加強民族地區校長培訓,重視城市薄弱學校校長培訓。根據規定新任中國小校長應做到持證上崗,任職資格培訓時間累計不少於300學時;在任中國小校長5年內累計參加脫產培訓時間不得少於240學時。“十二五”期間,要求我們中國小校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知識、新的教育技能。在實踐中鞏固和豐富學()到的新的知識和技能。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在學校的工作方面校長必須走在工作的前面,校長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校長在教師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在培訓中參訓校長們認真學習,更新觀念,通過本次培訓,提高校長們的教育理論水平及教育教學管理能力,從而提高莫旗的教育質量。

本次培訓模式爲:(1)集中培訓(2)崗位自修(自學教育理論學校管理研究)(3)集會考試(4)實踐研討活動(5)先進地區考察(6)校長論壇。

“集中培訓”的課程設置有了新的改進、注重實用、實效性。針對校中國小長們的工作實際開設了課程。很受學員們的喜歡。這次培訓的成功之處在於“集中培訓”的時間段,課程設計實用,有指導性,對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主導作用。

4.普通話培訓

說好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普通話對學生又有着直接的影響。因此爲進一步提高我旗個體幼兒園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保證幼兒教學質量,我中心於2022年8月4日——8月6日爲45位個體幼兒園教師開展了普通話培訓活動。由培訓部陳豔傑老師(自治區級測試員)擔任主講老師。

培訓包括四大部分,分別是學習普通話聲母、普通話韻母、普通話聲調、朗讀和口語交際。爲了有效地幫助老師們糾正錯誤的讀音,陳老師先進行示範性拼讀,然後讓老師們逐個發音,李老師再針對老師們的讀音進行糾正,並詳細地講解發音的部位和發音的技巧。在培訓中發現,我們老師普遍存在的發音問題是舌尖音“z、c、s”與翹舌音“zh、ch、sh”有所混淆;“n、l”發音不明顯;部分音節的發音不準確。主要是由於老師們不瞭解發音部位和發音技巧。通過這次培訓,老師們不僅學到了語言方面的專業知識,找到了語言學習的技巧,瞭解自己發音存在的不足,而且領悟到學好普通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經歷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

在問卷中,學員普遍反映陳老師和藹可親,語言優美,工作態度認真,條理清晰。通過學習收穫很大,不僅認識了很多生字,還把平時容易讀錯的字詞糾正過來,同時閱讀能力和個人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對普通話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培訓結束後,45名學員全部測試合格。

這次培訓開闊了老師們的視野,使教師們重視普通話發音和表達,增強了教師責任意識和愛崗敬業精神,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我們將以此爲契機,進一步加強對語言文字和教學技能的學習,爲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做出不懈的努力。

5.幼兒教師培訓

2022年7月16日至7月18日,莫旗教研培訓中心進行了暑期繼續教育幼兒教師的培訓,本次培訓不僅課程設置合理,而且形式新穎,可操作性強,得到了學員的一致好評。

在本次培訓中,我們請到了齊齊哈爾師專的汪豔秋老師爲學員進行舞蹈課的教學和幼兒手指操的培訓。汪老師從事多年幼兒教師的培訓工作,專業技術過硬,在自己的教學領域極有建樹,在課堂上一絲不苟,把舞蹈的每一個動作要領都教給學生,每一個動作都親自示範,在炎炎夏日,揮汗如雨,她的這種敬業精神和嚴謹的教學態度不僅得到了學員的一致好評,而且也感染了每一位學員,我們的學員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舞蹈課中共學習了十一個富有童趣的舞蹈。在汪老師的手指操的教學中,學員們學習了適合幼兒的手指操,收穫頗豐,並在課下積極和汪老師交流探討,學習熱情高漲。

培訓第三天齊齊哈爾市的管雪萍老師帶領學員們走進了神奇的彩泥世界。管老師不僅帶給了我們新的培訓理念,讓我們領會了小泥巴中的大智慧,讓智慧在孩子的指尖飛揚,而且寓教於樂,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員制作彩泥的方法,並做了很多生動有趣的小東西,學員們都積極參與,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通過管老師的教學使學員們懂得了“手是人的能力的核心”,對於孩子來說,不斷地讓他運用手的各種活動能力,可以不斷地刺激和促進大腦的認知作用,這如同給他一筆財富。爲了使學員們在平時繼續學習,把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教學中去,我們建立了公共郵箱(),把課堂的舞蹈音樂和視頻以及教師的課件全部上傳,做到資源共享。

授課教師的講座和示範課展示不僅專業、實用,語言表達也很精煉、生動。通過這次學習,可以說給我旗從事幼教的老師們提供了一次較快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的機會。老師們紛紛表示:參加這樣的培訓真不錯,不論形式還是內容,不僅專業對口還非常實用,學習後能立刻運用到教學中去,因此都覺得受益良多。

二、管理規範,公平公正

培訓管理嚴格,服務熱情周到。爲了讓參加本期培訓的學員在已有基礎上都有進一步的提高,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嚴格堅持培訓管理制度和學員學習守則,整個培訓過程班主任自始至終和學員們一起,及時瞭解學員的學習、生活動態和要求,學員的整體參培率比較高,從而保證了培訓質量。在嚴格管理的同時,我們力求服務熱情周到,給學員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當學員遇到工作與學習時間衝突時,主動和基層學校領導溝通,力求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本次培訓在原有班級管理的基礎上做了安排部署,嚴格遵守《莫旗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管理規定》,班級管理仍然採取對號入座的方式,在出勤上嚴格遵守請假制度,並及時公佈出勤情況,做到班級管理透明化、公開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使我中心的培訓工作在各方面都日趨完美,把繼續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同時本輪培訓爲每位參訓者發放培訓手冊,對每年參訓情況如實記載,並建立電子檔案,納入全區統一檔案管理,從而使全旗教師培訓管理日趨科學化、規範化。

三、及時反饋促發展

爲了使我們的培訓工作更有成效,在培訓結束之前進行了問卷調查。學員們非常認可這種培訓模式,管理規範,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學員調查問卷對這次培訓給予高度肯定,認爲培訓既有針對性,又有實用性,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希望以後這樣的培訓能多辦一些,但最好能減免學費。一位來自基層國小的老師在課下交流時是這樣說:對本次培訓本來沒抱多大希望,殊不知經過短短三天的學習,經過老師專題講座的洗腦和特聘一線教師精湛的課堂教學示例,讓我來不及停歇,來不及在‘井底”沾沾自喜,緊張有序的培訓學習又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透過這扇窗開闢了一片新視野。通過這次繼教學習,對我來說會提升一個臺階,我也會把我所學,我的感悟帶給我的同事,運用到我的教學活動中去,我會加倍努力,在以後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本次培訓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得到廣大參訓教師的一直好評。但還存在一些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問題。比如說在培訓中我們注重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但供大家參與交流的時間還不夠充分。個別學校領導仍然以老眼光看待繼教培訓,總是找一些藉口幫學員請假。教學環境需要改善等。總之在今後的培訓中我們會揚長避短,再接再厲,使我們的培訓工作越辦越好!

莫旗教研培訓中心培訓部

2022年9月1日

【第2篇】幼兒園教研培訓總結

幼兒園教研培訓總結

幼兒園教研培訓總結

幼兒園教研總結

時代進步的潮流和社會變革的趨勢,不斷向我們提出改革和發展的新課題,在改革與競爭中探尋,在學習與反思中實踐。一學期以來,積極營造自我追求,不懈努力,全園上下積極地投身於教研活動的實踐工作,推進幼兒園自主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新《綱要》的教育理念與精神的貫徹實施,關鍵在教師。本學期我們根據本園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列的研討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一、以專題研討爲切入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教師評課能力

本學期我園結合旗教研室“優質課、創新課”的評選活動,以及園內觀摩活動,針對教師的聽、評課能力進行了專項研討。

在邊學習、邊實踐、邊思考中,我們對教研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與想法。於是利用學前教育網教研組創建了與“評課”相關的專題論壇內容,藉助這一平臺使教師能在網絡上暢所欲言,積極發表個人的教育觀點,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們認爲評課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展開:評教學目標評教材處理、評教學過程、評教學方法和手段、評教師基本功、評師生關係、評教學效果等。

新《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作爲幼兒園,提高教育質量的途徑主要是通過教研,教研的主要成員是教師。爲此我們努力營造寬鬆、愉悅的教研氛圍,廣開言路,鼓勵每個教師成爲教研的“講座者”。教研組本學期先後爲多名教師提供了展示個人工作能力的平臺。

二、以教研組主題活動爲契機,創造自主空間,提高教師的組織能力。

本學期我們以年齡段年級組爲教研小組,結合本組實際情況開展了不同形式的主題性教研活動。小班組結合秋季運動會開展了親子游戲活動,爲家長提供了一個瞭解幼兒園的機會;學前組利用秋季主題活動開展了一次別開面的演出《豐收的喜悅》,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讚譽;大班組開展了語言能力競賽活動,中班組則結合新年活動,開展了與家長聯誼的演/出活動。在合作互助的氛圍中教師們越來越感到團隊意識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教研主題活動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師充分發揮了指導作用,在組織實施活動中,各教研組長髮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這種活動形式下,每名教師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充分了揮主觀能動性,得到了鍛鍊,獲得了成長。

三、全面拓展家長工作的思路,大力開展家長培訓及互動活動,嘗試家園共育的有效途徑,不斷提高辦園質量

現代教育越來越注重家園一致的教育,家長應該是幼兒園教育的參與者、合作者,因此本學起我們不斷的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家長積極投入、共同參與幼兒的教育。如小班組的親子游戲活動,各班教師進行了初步方案的制定,根據家長參與要點,指導教師從教育的內涵出發思考問題幫助教師重新審視活動方案,拓展了教師組織親子活動的思路,通過教師的再次修訂使得方案的目標、內容、形式更爲完善,使活動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家長的參與度達到了100%。在活動後的家長來稿交流中,教師們也真切地體會到家長對教師辛勤付出的肯定和鼓勵,使教師更加明確家園互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此,我們更加深切的感到:幼兒園的工作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們要想方設法的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生活,使他們能積極投入育兒工作,讓我們的教育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使我們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更上一層樓。

一學期緊張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實中,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每項活動的開展,成功都離不開我們每位教師的辛勤付出,同時我們也看到自身的不足:音樂活動開展是我園的一個薄弱環節,因爲圍繞我園科學特色以往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幼兒操作探索的能力,所以幼兒對音樂的敏感度不夠,教師教授歌曲的能力應有所提高,幼兒表現的能力有待提高,這促使我們要對課程平衡問題,幼兒表現表達能力的培養有全面整體的思考。這些均有待通過我們日後的園本教研不斷調整、改進、完善。

【第3篇】2022年縣教研室教研培訓總結範文

縣教研室教研培訓總結

爲了進一步提高我縣研培人員的整體素質,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質良好,職業道德高尚,業務水平精湛,高素質、專業化,工作作風過硬的研培隊伍,穩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我們開展以研培工作爲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爲目標研培建設活動。結合本縣師資隊伍狀況,採取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構建研培網絡體系的有效措施,積極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縣研培工作登上新的臺階。

一,走進基層,實現工作重心下移,構建研培網絡體系。

今天的課程改革正催生着課堂教學的種種變化,在課堂上,教師每天面臨着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困惑,教師每天在尋求解決問題,擺脫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員雖然是由各校的優秀教師選拔而來,而踏上研培之路,受傳統教研方式束縛,就漸漸地無望了講臺,脫離課堂,越脫越遠,而今早已不上課,卻對教師大談如何上課,收效甚微,而新課改以其“新”的特點決定不論是研培人員,還是實驗教師參與起點相同,面對的是全新的形勢,時代特點也決定了不會有現成的前置理論可以拿來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種“摸着石頭過河”的狀態躍入課改的洪流,這就意昧着研培人員不能站在岸上“光說不練”,必須在三尺講臺的親身試教中,親自體驗課改的溫熱冷暖。

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對一線老師教研活動具有引領、示範積極的指導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員“只研不教”,研培人員不上講臺,不講課,致使指導脫離了教學實際,構建了理想課堂理論性太強,研究對象太空,不貼近學校、教師、學生和教學實際,導致教研活動脫離了教研需要,偏離了教研本身的出發點,對基層教師往往口頭指導,優點談一點,問題指一堆,理論來一條,教研員與教師距離越來越遠,對課改的進展指導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我縣校際之間教師素質發展不均衡,參差不齊,城鄉強弱差距大,鄉與鄉之間,城鎮與城鎮之間也有差距,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們採取了“蹲點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課堂,“內需式”儲存理論等措施。堅持工作重點下移,努力構建聯姻結對子,學科研培網絡以基地校爲龍頭的區域聯合體等研培網絡體系。

二、充分發揮研培網絡體系作用,解決基層學校中教學的實際問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們對全縣中國小進行了研培體系的重建。採取“強強聯合、強弱合作、重點扶弱、整體提高”的原則,組織構建了新的研培網絡,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組織落實。具體做法:一是對全縣城鄉國中和國小領導班子工作業績、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課程改革的推進情況、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估,摸清基層學校的實際。我們把全縣城鎮三所國中和14個鄉鎮的22所國中以及城鄉國小,按照區域優勢互補原則,構建了以基地校爲龍頭的5個區域聯合體。二是採取城鎮學校和鄉鎮學校、鄉鎮學校和鄉鎮學校聯姻結對子的辦法,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強弱合作重點幫扶、整體提高帶動中間的目標。三是建立學科研培網絡,每個學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員牽頭成立組織成立研培學科組,構建“教師—教研組—學校—教研員—教師進修學校”的整體研培體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點面結合,做到整體覆蓋,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員分工包校,保證整體調控。五是加強基地校建設,建立骨幹教師檔案,積極培養骨幹教師,充分發揮基地校和骨幹教師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六是構建信息網絡平臺,通過慶安教研網開展研培活動。七是加強領導,制定各級研培機構的工作方案和細則,確保研培工作不流於形式。

研培網絡的構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層學校的支持和歡迎。我們通過研培網絡,利用多極平臺積極開展研培活動,極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蹲點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課堂、“內需式”儲存理論等實施“深水作業”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員整體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確保研培質量,增進研培實效。

爲了提升研培工作質量,根據我縣研培人員的實際,我們制定了研培人員整體素質提高方案。學校領導班子根據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和全縣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確立了技術先進學者型、專家型研培人員隊伍的工作目標。緊緊圍繞研培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教學理論、專業化水平、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評價、爲基層學校服務等方面的提升和發展,開展了多種形式和內容的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活動。開展了以“樹形象、練硬功、做人梯、當先鋒”爲主題的崗位練兵活動,其中,以“蹲點式”參與學校培訓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課堂教學,“內需式”儲存理論的業務練兵活動爲重點,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業”使崗位練兵落到了實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極大地提升了全體教研員的素質。

“蹲點式”參與學校培訓和教研,就是讓研培人員在工作實踐中打造鍛鍊,提升自身素質。我們制定了研培人員蹲點工作制定,明確了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爲了推進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開展學校常態教學研究,有效指導基層學校工作。規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員到農村和城區各一所學校蹲點工作。要求研培人員從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教學常規落實等方面着眼,以學校每位教師爲主體,以教研組爲依託,構建起從“教師、教研組、學校、教研員到教科研部門”的教育教研網絡。教研員以“參與者、合作者、指導者、服務者、研究者”的角色,開展學校教學和教研改進的實踐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點過程中,要求研培人員結合所在蹲點單位的實際,制定具體、詳實、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的蹲點工作計劃。規定每學期研培人員在學校進行集中蹲點時間不少於一個月。教研員要以蹲點學校爲基地,組織開展本學科的教學研討活動,至少確定一項學科教研課題或教研專題,制定實施方案,進行實驗研究。集中“蹲點包校”結束之後,至少寫應用研究隨筆或應用研究論文。每學期上研討課不少於兩節,聽課不少於40節,評課不少於10節,參與本學校教研組活動不少於4次。要在一線總結經驗,在一線培養典型,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體現成果。積極撰寫蹲點日記,促進對教育教學的深入思考,廣泛徵求蹲點學校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改進自己的工作內容和方法。蹲點中,教研員要把原先的“聽課—評課”拓展爲“預設—上課—評課—改進”不斷的循環的過程,促進了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改進;蹲點中,研培人員和教研組一起,把原先的“參與—評價”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劃—研究—實施—評價”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和能力,推動了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課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員自身的素質,加大了指導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課堂教學,就是要研培人員在課堂教學中鍛鍊提高自己的素質。研培人員“下水”執教,使教學研究活起來,研培人員根據研究需要選擇適當課題現場執教,把先進的理念在課堂中體現。上課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集體備課後,上“研討課”,體現研究性。二是按課程標準要求,有準備地上“達標課”,主要體現實驗性。三是基於某研究課題或某種教學實驗而上“演示課”,體現示範性。研培人員上課體現了現場培訓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訓更貼近教學實際,推進校本研修的開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導能力和服務意識。

“內需式”儲蓄理論,就是在實際工作中,研培人員按照自己工作內在需要選擇理論學習內容,這樣才能從心底裏願意學習,教師也願意接受,充分調動研培人員和教師學習理論的積極性,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結合這一實際情況,我校開展了每學期研究一個專題、舉行兩次講座、寫好文章的業務提高活動。研究一個專題:我校根據研培人員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研究專題:一方面從工作重點中確定。另一方面從教學診斷中確定.。舉行兩場講座:研培人員的事業在基層,研究成果在迴歸學校,迴歸教師。而且爲了在更大層面上發揮研培人員指導作用,必須打破“一對一”的指導模式。因此,我校每學期爲基層學校舉辦兩場教學講座。通過講座,傳播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動廣大教師專業成長,同時,也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舉行講座時我們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問題從實際中來,研培人員爲基層講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我縣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要求研培人員應當重點關注基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並以此爲教學講座的主要選題。另一方面,案例從課堂中選。我們要求研培人員要根據一線教師的教學特點,教學講座不能停留在理論的闡釋,要選取具體的案例進行剖析,讓教師從形象鮮活的教學事件中獲得啓迪。這些案例除了從書面閱讀和影象收視中獲取,更重要的是來源基層教師的課堂教學。這些案例真實、有針對性、更有說服力。因此,我們要求研培人員在深入課堂聽課輔導的過程中應注意發現和整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對策要切實有效。發現問題是爲了解決問題,研培人員在講座中不能只是查擺問題,更重要的是指明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和方法,策略與方法應符合教學實際,能解決實際問題。

撰寫文章。經常動筆撰寫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維,促使研培人員更理性地思考教育問題,並使問題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員素質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我們爲讓研培人員養成勤於動筆的習慣,開展了每年撰寫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動。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樣式多一點。教研文章形式多樣,理論文章,經驗總結,課題總結,調查報告,教學設計,案例反思,教學敘事,教學隨筆等。研培人員撰寫文章不能僅限於一種樣式,而應多涉及以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需要。要藉助寫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隨筆等方式,以寫促思,並使反思成爲專業生活的自覺狀態。另一方面,討論深一點。研培人員撰寫文章不能僅滿足於有所得,而應對自己提出較高的要求,做到理論探討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創意。

四.鞏固研培成果,拓寬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創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幾年來的研培建設活動,使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基礎在學校,主渠道是課堂。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的專業發展概無例外,作爲縣級進修學校,各項工作必須落實在基礎的實踐層面上,這就決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須堅持重心下移。“蹲點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課堂,“內需式”儲存理論等“深水作業”。使我們研培人員走進學校,深入調查研究,傾聽教師的呼聲,增進彼此的瞭解;走近教師,進行心靈的溝通,縮短彼此的距離。發現問題,確定研培主題,指導實踐,總結經驗,樹立典型。變指令性安排爲參與式服務。通過聽課、評課、親自做課、參與和指導教研活動,構建以基地校爲龍頭的五個區域聯合體、校與校聯姻結對子、學科研培網絡等教研方式。達到了指導、幫助的目的,促進教師的教學反思,努力成爲新課程理念的創生者和實踐者、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者和促進者、教師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廣者。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教研員與教師的共同成長。這一策略,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有利於發揮骨幹教師的探路輻射作用;有利於交流和推廣教學經驗;有利於加強實驗監控與調控;有利於推動校本教研,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擴大教研活動教師的參與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實效性。在工作中我們還將根據研培工作實際需要,不斷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廣本地成果,借鑑外地經驗,拓寬研培渠道。充分發揮區校教研融合互補,實踐反思,多向互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以此構成多元開放的“有效研培”共同體的優勢。搭建專業引領下的服務合作與研培一體的格局。再創我縣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第4篇】縣教研室教研培訓總結

爲了進一步提高我縣研培人員的整體素質,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質良好,職業道德高尚,業務水平精湛,高素質、專業化,工作作風過硬的研培隊伍,穩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我們開展以研培工作爲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爲目標研培建設活動。結合本縣師資隊伍狀況,採取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構建研培網絡體系的有效措施,積極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縣研培工作登上新的臺階。

一,走進基層,實現工作重心下移,構建研培網絡體系。

今天的課程改革正催生着課堂教學的種種變化,在課堂上,教師每天面臨着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困惑,教師每天在尋求解決問題,擺脫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員雖然是由各校的優秀教師選拔而來,而踏上研培之路,受傳統教研方式束縛,就漸漸地無望了講臺,脫離課堂,越脫越遠,而今早已不上課,卻對教師大談如何上課,收效甚微,而新課改以其“新”的特點決定不論是研培人員,還是實驗教師參與起點相同,面對的是全新的形勢,時代特點也決定了不會有現成的前置理論可以拿來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種“摸着石頭過河”的狀態躍入課改的洪流,這就意昧着研培人員不能站在岸上“光說不練”,必須在三尺講臺的親身試教中,親自體驗課改的溫熱冷暖。

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對一線老師教研活動具有引領、示範積極的指導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員“只研不教”,研培人員不上講臺,不講課,致使指導脫離了教學實際,構建了理想課堂理論性太強,研究對象太空,不貼近學校、教師、學生和教學實際,導致教研活動脫離了教研需要,偏離了教研本身的出發點,對基層教師往往口頭指導,優點談一點,問題指一堆,理論來一條,教研員與教師距離越來越遠,對課改的進展指導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我縣校際之間教師素質發展不均衡,參差不齊,城鄉強弱差距大,鄉與鄉之間,城鎮與城鎮之間也有差距,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們採取了“蹲點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課堂,“內需式”儲存理論等措施。堅持工作重點下移,努力構建聯姻結對子,學科研培網絡以基地校爲龍頭的區域聯合體等研培網絡體系。

二、充分發揮研培網絡體系作用,解決基層學校中教學的實際問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們對全縣中國小進行了研培體系的重建。採取“強強聯合、強弱合作、重點扶弱、整體提高”的原則,組織構建了新的研培網絡,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組織落實。具體做法:一是對全縣城鄉國中和國小領導班子工作業績、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課程改革的推進情況、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估,摸清基層學校的實際。我們把全縣城鎮三所國中和14個鄉鎮的22所國中以及城鄉國小,按照區域優勢互補原則,構建了以基地校爲龍頭的5個區域聯合體。二是採取城鎮學校和鄉鎮學校、鄉鎮學校和鄉鎮學校聯姻結對子的辦法,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強弱合作重點幫扶、整體提高帶動中間的目標。三是建立學科研培網絡,每個學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員牽頭成立組織成立研培學科組,構建“教師—教研組—學校—教研員—教師進修學校”的整體研培體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點面結合,做到整體覆蓋,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員分工包校,保證整體調控。五是加強基地校建設,建立骨幹教師檔案,積極培養骨幹教師,充分發揮基地校和骨幹教師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六是構建信息網絡平臺,通過慶安教研網開展研培活動。七是加強領導,制定各級研培機構的工作方案和細則,確保研培工作不流於形式。

研培網絡的構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層學校的支持和歡迎。我們通過研培網絡,利用多極平臺積極開展研培活動,極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蹲點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課堂、“內需式”儲存理論等實施“深水作業”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員整體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確保研培質量,增進研培實效。

爲了提升研培工作質量,根據我縣研培人員的實際,我們制定了研培人員整體素質提高方案。學校領導班子根據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和全縣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確立了技術先進學者型、專家型研培人員隊伍的工作目標。緊緊圍繞研培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教學理論、專業化水平、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評價、爲基層學校服務等方面的提升和發展,開展了多種形式和內容的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活動。開展了以“樹形象、練硬功、做人梯、當先鋒”爲主題的崗位練兵活動,其中,以“蹲點式”參與學校培訓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課堂教學,“內需式”儲存理論的業務練兵活動爲重點,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業”使崗位練兵落到了實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極大地提升了全體教研員的素質。

“蹲點式”參與學校培訓和教研,就是讓研培人員在工作實踐中打造鍛鍊,提升自身素質。我們制定了研培人員蹲點工作制定,明確了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爲了推進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開展學校常態教學研究,有效指導基層學校工作。規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員到農村和城區各一所學校蹲點工作。要求研培人員從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教學常規落實等方面着眼,以學校每位教師爲主體,以教研組爲依託,構建起從“教師、教研組、學校、教研員到教科研部門”的教育教研網絡。教研員以“參與者、合作者、指導者、服務者、研究者”的角色,開展學校教學和教研改進的實踐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點過程中,要求研培人員結合所在蹲點單位的實際,制定具體、詳實、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的蹲點工作計劃。規定每學期研培人員在學校進行集中蹲點時間不少於一個月。教研員要以蹲點學校爲基地,組織開展本學科的教學研討活動,至少確定一項學科教研課題或教研專題,制定實施方案,進行實驗研究。集中“蹲點包校”結束之後,至少寫應用研究隨筆或應用研究論文。每學期上研討課不少於兩節,聽課不少於40節,評課不少於10節,參與本學校教研組活動不少於4次。要在一線總結經驗,在一線培養典型,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體現成果。積極撰寫蹲點日記,促進對教育教學的深入思考,廣泛徵求蹲點學校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改進自己的工作內容和方法。蹲點中,教研員要把原先的“聽課—評課”拓展爲“預設—上課—評課—改進”不斷的循環的過程,促進了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改進;蹲點中,研培人員和教研組一起,把原先的“參與—評價”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劃—研究—實施—評價”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和能力,推動了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課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員自身的素質,加大了指導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課堂教學,就是要研培人員在課堂教學中鍛鍊提高自己的素質。研培人員“下水”執教,使教學研究活起來,研培人員根據研究需要選擇適當課題現場執教,把先進的理念在課堂中體現。上課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集體備課後,上“研討課”,體現研究性。二是按課程標準要求,有準備地上“達標課”,主要體現實驗性。三是基於某研究課題或某種教學實驗而上“演示課”,體現示範性。研培人員上課體現了現場培訓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訓更貼近教學實際,推進校本研修的開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導能力和服務意識。

“內需式”儲蓄理論,就是在實際工作中,研培人員按照自己工作內在需要選擇理論學習內容,這樣才能從心底裏願意學習,教師也願意接受,充分調動研培人員和教師學習理論的積極性,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結合這一實際情況,我校開展了每學期研究一個專題、舉行兩次講座、寫好文章的業務提高活動。研究一個專題:我校根據研培人員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研究專題:一方面從工作重點中確定。另一方面從教學診斷中確定.。舉行兩場講座:研培人員的事業在基層,研究成果在迴歸學校,迴歸教師。而且爲了在更大層面上發揮研培人員指導作用,必須打破“一對一”的指導模式。因此,我校每學期爲基層學校舉辦兩場教學講座。通過講座,傳播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動廣大教師專業成長,同時,也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舉行講座時我們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問題從實際中來,研培人員爲基層講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我縣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要求研培人員應當重點關注基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並以此爲教學講座的主要選題。另一方面,案例從課堂中選。我們要求研培人員要根據一線教師的教學特點,教學講座不能停留在理論的闡釋,要選取具體的案例進行剖析,讓教師從形象鮮活的教學事件中獲得啓迪。這些案例除了從書面閱讀和影象收視中獲取,更重要的是來源基層教師的課堂教學。這些案例真實、有針對性、更有說服力。因此,我們要求研培人員在深入課堂聽課輔導的過程中應注意發現和整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對策要切實有效。發現問題是爲了解決問題,研培人員在講座中不能只是查擺問題,更重要的是指明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和方法,策略與方法應符合教學實際,能解決實際問題。

撰寫文章。經常動筆撰寫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維,促使研培人員更理性地思考教育問題,並使問題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員素質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我們爲讓研培人員養成勤於動筆的習慣,開展了每年撰寫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動。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樣式多一點。教研文章形式多樣,理論文章,經驗總結,課題總結,調查報告,教學設計,案例反思,教學敘事,教學隨筆等。研培人員撰寫文章不能僅限於一種樣式,而應多涉及以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需要。要藉助寫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隨筆等方式,以寫促思,並使反思成爲專業生活的自覺狀態。另一方面,討論深一點。研培人員撰寫文章不能僅滿足於有所得,而應對自己提出較高的要求,做到理論探討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創意。

四.鞏固研培成果,拓寬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創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幾年來的研培建設活動,使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基礎在學校,主渠道是課堂。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的專業發展概無例外,作爲縣級進修學校,各項工作必須落實在基礎的實踐層面上,這就決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須堅持重心下移。“蹲點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課堂,“內需式”儲存理論等“深水作業”。使我們研培人員走進學校,深入調查研究,傾聽教師的呼聲,增進彼此的瞭解;走近教師,進行心靈的溝通,縮短彼此的距離。發現問題,確定研培主題,指導實踐,總結經驗,樹立典型。變指令性安排爲參與式服務。通過聽課、評課、親自做課、參與和指導教研活動,構建以基地校爲龍頭的五個區域聯合體、校與校聯姻結對子、學科研培網絡等教研方式。達到了指導、幫助的目的,促進教師的教學反思,努力成爲新課程理念的創生者和實踐者、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者和促進者、教師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廣者。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教研員與教師的共同成長。這一策略,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有利於發揮骨幹教師的探路輻射作用;有利於交流和推廣教學經驗;有利於加強實驗監控與調控;有利於推動校本教研,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擴大教研活動教師的參與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實效性。在工作中我們還將根據研培工作實際需要,不斷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廣本地成果,借鑑外地經驗,拓寬研培渠道。充分發揮區校教研融合互補,實踐反思,多向互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以此構成多元開放的“有效研培”共同體的優勢。搭建專業引領下的服務合作與研培一體的格局。再創我縣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第5篇】2022年縣教研室教研培訓總結

爲了進一步提高我縣研培人員的整體素質,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質良好,職業道德高尚,業務水平精湛,高素質、專業化,工作作風過硬的研培隊伍,穩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我們開展以研培工作爲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爲目標研培建設活動。結合本縣師資隊伍狀況,採取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構建研培網絡體系的有效措施,積極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縣研培工作登上新的臺階。

一,走進基層,實現工作重心下移,構建研培網絡體系。

今天的課程改革正催生着課堂教學的種種變化,在課堂上,教師每天面臨着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困惑,教師每天在尋求解決問題,擺脫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員雖然是由各校的優秀教師選拔而來,而踏上研培之路,受傳統教研方式束縛,就漸漸地無望了講臺,脫離課堂,越脫越遠,而今早已不上課,卻對教師大談如何上課,收效甚微,而新課改以其“新”的特點決定不論是研培人員,還是實驗教師參與起點相同,面對的是全新的形勢,時代特點也決定了不會有現成的前置理論可以拿來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種“摸着石頭過河”的狀態躍入課改的洪流,這就意昧着研培人員不能站在岸上“光說不練”,必須在三尺講臺的親身試教中,親自體驗課改的溫熱冷暖。

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對一線老師教研活動具有引領、示範積極的指導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員“只研不教”,研培人員不上講臺,不講課,致使指導脫離了教學實際,構建了理想課堂理論性太強,研究對象太空,不貼近學校、教師、學生和教學實際,導致教研活動脫離了教研需要,偏離了教研本身的出發點,對基層教師往往口頭指導,優點談一點,問題指一堆,理論來一條,教研員與教師距離越來越遠,對課改的進展指導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我縣校際之間教師素質發展不均衡,參差不齊,城鄉強弱差距大,鄉與鄉之間,城鎮與城鎮之間也有差距,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們採取了“蹲點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課堂,“內需式”儲存理論等措施。堅持工作重點下移,努力構建聯姻結對子,學科研培網絡以基地校爲龍頭的區域聯合體等研培網絡體系。

二、充分發揮研培網絡體系作用,解決基層學校中教學的實際問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們對全縣中國小進行了研培體系的重建。採取“強強聯合、強弱合作、重點扶弱、整體提高”的原則,組織構建了新的研培網絡,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組織落實。具體做法:一是對全縣城鄉國中和國小領導班子工作業績、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課程改革的推進情況、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估,摸清基層學校的實際。我們把全縣城鎮三所國中和14個鄉鎮的22所國中以及城鄉國小,按照區域優勢互補原則,構建了以基地校爲龍頭的5個區域聯合體。二是採取城鎮學校和鄉鎮學校、鄉鎮學校和鄉鎮學校聯姻結對子的辦法,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強弱合作重點幫扶、整體提高帶動中間的目標。三是建立學科研培網絡,每個學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員牽頭成立組織成立研培學科組,構建“教師—教研組—學校—教研員—教師進修學校”的整體研培體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點面結合,做到整體覆蓋,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員分工包校,保證整體調控。五是加強基地校建設,建立骨幹教師檔案,積極培養骨幹教師,充分發揮基地校和骨幹教師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六是構建信息網絡平臺,通過慶安教研網開展研培活動。七是加強領導,制定各級研培機構的工作方案和細則,確保研培工作不流於形式。

研培網絡的構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層學校的支持和歡迎。我們通過研培網絡,利用多極平臺積極開展研培活動,極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蹲點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課堂、“內需式”儲存理論等實施“深水作業”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員整體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確保研培質量,增進研培實效。

爲了提升研培工作質量,根據我縣研培人員的實際,我們制定了研培人員整體素質提高方案。學校領導班子根據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和全縣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確立了技術先進學者型、專家型研培人員隊伍的工作目標。緊緊圍繞研培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教學理論、專業化水平、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評價、爲基層學校服務等方面的提升和發展,開展了多種形式和內容的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活動。開展了以“樹形象、練硬功、做人梯、當先鋒”爲主題的崗位練兵活動,其中,以“蹲點式”參與學校培訓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課堂教學,“內需式”儲存理論的業務練兵活動爲重點,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業”使崗位練兵落到了實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極大地提升了全體教研員的素質。

“蹲點式”參與學校培訓和教研,就是讓研培人員在工作實踐中打造鍛鍊,提升自身素質。我們制定了研培人員蹲點工作制定,明確了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爲了推進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開展學校常態教學研究,有效指導基層學校工作。規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員到農村和城區各一所學校蹲點工作。要求研培人員從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教學常規落實等方面着眼,以學校每位教師爲主體,以教研組爲依託,構建起從“教師、教研組、學校、教研員到教科研部門”的教育教研網絡。教研員以“參與者、合作者、指導者、服務者、研究者”的角色,開展學校教學和教研改進的實踐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點過程中,要求研培人員結合所在蹲點單位的實際,制定具體、詳實、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的蹲點工作計劃。規定每學期研培人員在學校進行集中蹲點時間不少於一個月。教研員要以蹲點學校爲基地,組織開展本學科的教學研討活動,至少確定一項學科教研課題或教研專題,制定實施方案,進行實驗研究。集中“蹲點包校”結束之後,至少寫應用研究隨筆或應用研究論文。每學期上研討課不少於兩節,聽課不少於40節,評課不少於10節,參與本學校教研組活動不少於4次。要在一線總結經驗,在一線培養典型,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體現成果。積極撰寫蹲點日記,促進對教育教學的深入思考,廣泛徵求蹲點學校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改進自己的工作內容和方法。蹲點中,教研員要把原先的“聽課—評課”拓展爲“預設—上課—評課—改進”不斷的循環的過程,促進了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改進;蹲點中,研培人員和教研組一起,把原先的“參與—評價”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劃—研究—實施—評價”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和能力,推動了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課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員自身的素質,加大了指導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課堂教學,就是要研培人員在課堂教學中鍛鍊提高自己的素質。研培人員“下水”執教,使教學研究活起來,研培人員根據研究需要選擇適當課題現場執教,把先進的理念在課堂中體現。上課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集體備課後,上“研討課”,體現研究性。二是按課程標準要求,有準備地上“達標課”,主要體現實驗性。三是基於某研究課題或某種教學實驗而上“演示課”,體現示範性。研培人員上課體現了現場培訓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訓更貼近教學實際,推進校本研修的開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導能力和服務意識。

“內需式”儲蓄理論,就是在實際工作中,研培人員按照自己工作內在需要選擇理論學習內容,這樣才能從心底裏願意學習,教師也願意接受,充分調動研培人員和教師學習理論的積極性,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結合這一實際情況,我校開展了每學期研究一個專題、舉行兩次講座、寫好文章的業務提高活動。研究一個專題:我校根據研培人員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研究專題:一方面從工作重點中確定。另一方面從教學診斷中確定.。舉行兩場講座:研培人員的事業在基層,研究成果在迴歸學校,迴歸教師。而且爲了在更大層面上發揮研培人員指導作用,必須打破“一對一”的指導模式。因此,我校每學期爲基層學校舉辦兩場教學講座。通過講座,傳播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動廣大教師專業成長,同時,也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舉行講座時我們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問題從實際中來,研培人員爲基層講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我縣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要求研培人員應當重點關注基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並以此爲教學講座的主要選題。另一方面,案例從課堂中選。我們要求研培人員要根據一線教師的教學特點,教學講座不能停留在理論的闡釋,要選取具體的案例進行剖析,讓教師從形象鮮活的教學事件中獲得啓迪。這些案例除了從書面閱讀和影象收視中獲取,更重要的是來源基層教師的課堂教學。這些案例真實、有針對性、更有說服力。因此,我們要求研培人員在深入課堂聽課輔導的過程中應注意發現和整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對策要切實有效。發現問題是爲了解決問題,研培人員在講座中不能只是查擺問題,更重要的是指明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和方法,策略與方法應符合教學實際,能解決實際問題。

撰寫文章。經常動筆撰寫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維,促使研培人員更理性地思考教育問題,並使問題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員素質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我們爲讓研培人員養成勤於動筆的習慣,開展了每年撰寫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動。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樣式多一點。教研文章形式多樣,理論文章,經驗總結,課題總結,調查報告,教學設計,案例反思,教學敘事,教學隨筆等。研培人員撰寫文章不能僅限於一種樣式,而應多涉及以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需要。要藉助寫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隨筆等方式,以寫促思,並使反思成爲專業生活的自覺狀態。另一方面,討論深一點。研培人員撰寫文章不能僅滿足於有所得,而應對自己提出較高的要求,做到理論探討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創意。

四.鞏固研培成果,拓寬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創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幾年來的研培建設活動,使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基礎在學校,主渠道是課堂。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的專業發展概無例外,作爲縣級進修學校,各項工作必須落實在基礎的實踐層面上,這就決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須堅持重心下移。“蹲點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課堂,“內需式”儲存理論等“深水作業”。使我們研培人員走進學校,深入調查研究,傾聽教師的呼聲,增進彼此的瞭解;走近教師,進行心靈的溝通,縮短彼此的距離。發現問題,確定研培主題,指導實踐,總結經驗,樹立典型。變指令性安排爲參與式服務。通過聽課、評課、親自做課、參與和指導教研活動,構建以基地校爲龍頭的五個區域聯合體、校與校聯姻結對子、學科研培網絡等教研方式。達到了指導、幫助的目的,促進教師的教學反思,努力成爲新課程理念的創生者和實踐者、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者和促進者、教師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廣者。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教研員與教師的共同成長。這一策略,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有利於發揮骨幹教師的探路輻射作用;有利於交流和推廣教學經驗;有利於加強實驗監控與調控;有利於推動校本教研,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擴大教研活動教師的參與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實效性。在工作中我們還將根據研培工作實際需要,不斷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廣本地成果,借鑑外地經驗,拓寬研培渠道。充分發揮區校教研融合互補,實踐反思,多向互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以此構成多元開放的“有效研培”共同體的優勢。搭建專業引領下的服務合作與研培一體的格局。再創我縣研培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