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殘疾人聯合會工作總結

殘疾人聯合會工作總結

殘疾人聯合會工作總結

一、案例簡介

我市總人口45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4萬人,農村人口167萬人。全市有殘疾人32.3萬人,持證殘疾人10.3萬人,其中,智力殘疾1.4萬人,精神殘疾1萬人,肢體殘疾5.8萬人,聽力言語殘疾0.7萬人,其它殘疾1.4萬人,按照中**《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體殘疾人託養服務規範》,託養的對象爲就業年齡段的智力、精神及重度肢體殘疾人,按照這個標準,我市共有重度肢體殘疾人有1.2萬人,智力殘疾人0.8萬人、精神殘疾人0.5萬人,這部分人員是託養服務的主要對象。2015年特別是2017年以來,連雲港市**圍繞構建以“居家託養爲基礎,日間照料爲主體,寄宿制託養爲骨幹”的殘疾人託養體系爲目標,按照“託養誰、託養什麼、誰託養、怎麼託養”爲建設重點,積極探索托養模式、規範託養標準、完善託養政策,試點先行、由點到面、逐步推開,三年多來,累計爲3000餘人(次)重度肢體殘疾、輕度、中度智力、精神殘疾人提供不同類型的託養服務,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二、主要做法

1.全覆蓋紮實開展殘疾人居家託養服務。總結2017年以來居家託養試點工作並全面推廣至各縣區,通過進一步優化程序、明確標準、豐富內涵、加強監管,推動殘疾人居家託養服務高質量、專業化,截至目前,全市各縣區均實現服務全覆蓋,全年爲1700餘名重度殘疾人提供了“線上+線下”的服務預約、生活護理、康復按摩、心理慰藉等服務。

2.多層次試點開展殘疾人寄宿制託養服務。市及各縣積極推動建設專業性強、運行規範、具有示範效應和輻射作用的寄宿制託養服務機構,爲重度殘疾人、智力殘疾人、精神殘疾了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技能培養、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綜合性服務項目。同時,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形式多樣的寄宿制託養機構,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開展了輕度殘疾人託養、中度殘疾人託養及失能殘疾人託養服務,通過摸索經驗,健全制度,2020年全市已形成各類寄宿制託養機構10個,爲300餘名殘疾人提供了服務。

3.規範化開展殘疾人日間照料服務。出臺《連雲港市“殘疾人之家”建設和運行補貼經費管理辦法》、《連雲港市市區“殘疾人之家”績效考覈辦法(試行)》,充分利用 “殘疾人之家”這個主陣地,爲殘疾人提供飲食保障、午間休息、文化娛樂、休閒健身、輔助性就業等服務,通過探索殘疾人日間照料的方式、方法,不斷規範了日間照料的服務項目、服務範圍、服務對象、服務質量等,通過讓殘疾人在白天能接受到良好的照顧,提升綜合能力,讓殘疾人家庭能夠解放勞動力,緩解精神壓力,全年爲1000餘名殘疾人提供了服務。

三、成效及特色亮點

1.託養服務網絡全面架構。在機構建設上縱向到底,在服務內容上橫向道邊,形成了經辦主體多元化、服務形式多樣化、管理方式智能化的殘疾人託養服務網絡,初步構建了以“居家託養爲基礎,日間照料爲主體,寄宿制託養爲骨幹”的殘疾人託養體系,殘疾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全程的託養方式進行託養。

2.殘疾人幸福感全面攀升。滿足了殘疾人基本生活照料和護理需求,提升了殘疾人的生活自理、社會適應和價值創造能力,推動了殘疾人能夠更好地康復、就業,促進了殘疾人平等參與和融入社會。案例1:李樂樂,不會說話,不知飢飽,經常尿褲子,晚上不睡覺亂走動,吃喝拉撒睡都離不開父母24小時的照顧,她的媽媽說,出生不久,她就被診斷爲智障。從此,她便踏上了漫漫求醫路,求醫之難和生活之困,讓她們在艱辛和煎熬中度過每一個白天和夜晚。如今,她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在市殘疾人託養中心服務人員的愛心呵護下,如今樂樂已經能小聲地和人交談了,不僅學會了生活自理,還可以從事簡單的輔助性勞動,她的進步令家人欣喜,父母也終於可以安心騰出更多的精力去改善生活了。案例2:徐生,全身癱瘓,他一個人被鎖在房間裏,吃喝拉撒都在這整個房間裏解決,臭味撲鼻,家裏的餅已經發黴,可母親還不知道這餅已經不能再吃,還保留着做下一頓的餐食。居家託養團隊來到徐生家,護理員不僅給徐生理髮、洗腳、剪指甲、洗衣服、收拾房間,而且每次都挑午飯時間上門,只爲了能夠做一頓新鮮的飯菜給這對母子兩。通過居家託養,幾年沒穿過褲子的徐生穿上了褲子,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案例3:殷悅,唐氏綜合徵患者,父母離異,奶奶撫養他長大。因爲生理障礙,他找不到工作,生活只能靠低保維持,每天除了在小區附近閒逛,無所事事,奶奶很着急,爲孫子的未來擔憂。2018年,殷悅在**的幫助下走進了新潮社區殘疾人之家。在這裏,他學會了魚鉤製作、疊對聯、糊鳳鵝包裝盒等手藝,通過參與輔助性就業殷悅每個月可以拿到500塊錢的工資。他說:“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用我掙的錢給奶奶買甜甜的三刀酥”。爲了表達對**的感激之情,音樂先後寫了四封感謝信,稚氣的話語晨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3.社會合力逐步形成。通過整合黨建、社會助殘組織、愛心企業、志願者隊伍等力量,與社會各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資源整合”的格局初步形成,傳遞了社會關愛。如首創“以殘助殘”模式,讓輕度的殘疾人服務重度殘疾人,既服務了重度殘疾人又解決了部分輕度殘疾人的就業問題,獲省志交會銅獎。

四、經驗啓示

1.服務理念要突出因地制宜、以人爲本。開展殘疾人託養服務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要求和部署,落實省政府、市政府關於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措施,能夠推進殘疾人同步奔小康目標早日實現。要真正將殘疾人的幸福感作爲第一準則,建立“服務一個人,滿意一家人,影響一羣人,帶動一批人”的服務理念,減輕重度殘疾人痛苦,解放家庭勞動力,提高殘疾人家庭幸福指數。

2.服務模式要突出量體裁衣、精準分層。加快發展殘疾人託養服務,既是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本質要求,也是做好重度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殘疾人託養服務體系是殘疾人事業全面均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廣大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及其親屬的迫切願望。要進一步推進“以居家託養爲基礎、日間照料爲主體、機構託養爲骨幹”的託養體系,豐富集中託養、日間照料、居家託養三種形式的內涵,確保每一位城鎮或家村的有需求的殘疾人都能選擇到合適的託養方式。

3.服務標準要突出精準規範、優質高效。開展殘疾人託養服務,一方面能爲有需求的貧困殘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務,解放貧困殘疾人家庭勞動力,從事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增加家庭收入;另一方面能爲有需求的貧困殘疾人提供勞動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殘疾人勞動能力,促進殘疾人創業就業增收。要實現這一目標,一定要結合不同地區實際情況和託養內涵,依託信息化管理平臺,引進第三方專業團隊開展專業服務,以此確保服務的專業性和標準化。

標籤:殘疾人 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