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工作總結

近年來,我校在黨的指導下,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教育教學爲中心,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端正辦學方向,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黨的教育方針是黨領導教育工作的總綱領、總路線和總要求,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將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爲國家法律規範,中國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我校積極響應縣教體局組織開展的“學習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專項行爲”,深入學習領會黨的教育方針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育人爲根本,積極穩妥的改革學校內部的管理機制,堅持抓安全工作爲第一要務,不斷提升辦學治校、教書育人的質量和水平。現將前一階段的工作總結如下: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工作總結

一、學習教育理論,加強思想指導

1、組織教師學習黨的教育方針,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

2、組織黨員教師開展民主生活會,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對上一階段的工作進行總結,更好地開展下一階段的工作。

二、檢視辦學理念,促進教師成長

1、爲教師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1)借“課內比教學”東風,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每學期組織教師聽評課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2)積極開展青年教師業務技能展評活動,爲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寬鬆積極向上的環境,爲他們的成長搭建好舞臺。

2、開展教學研討會,對照黨的教育方針檢視辦學理念,有針對性形成學校教育教學方針政策,不斷堅定正確辦學方向、規範辦學行爲、提高辦學質量。

三、堅持“五育並舉”,落實“雙減”政策

1、常抓行爲規範養成教育。

⑴以行爲規範教育爲主題,建好校園宣傳櫥窗、班級板報、學習園地等宣傳基地,組利用好全校的晨會,組織好週一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活動。

(2)強化未成年人的行爲養成教育。背《行爲規範》《小學生守則》。

(3)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和誠信教育。利用各種傳統節日加強學生禮儀、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2、加強法制、安全教育。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組織全校學生收看法制教育專題片。每學期組織至少一次師生開展防震、消防應急疏散演練。充分利用班會、隊會、板報、手抄報等形式,加強安全教育,進行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的培訓,增強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以防盜竊、防火災、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爲重點,廣泛開展了安全教育活動。

3、加強環境教育。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師生環保意識,舉辦環保知識競賽,開展環保主題活動。

4、落實雙減政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明確作業量,教師認真批改作業,進行有效輔導。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建設學校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形成制度性文件,積極貫徹落實;

2、組織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對照檢查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爲“十項準則”落實情況;

3、定期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活動,積極組織教師撰寫學校、個人課題,豐富完善教師教育理念;

4、請優秀教師代表進行專題講座,幫助教師成長。

五、召開全體教師大會,深入研討交流,認真查找與黨的教育方針不符合的觀念和行爲,全面盤點各類文件和各項章程制度,對照“十不得、一嚴禁”負面清單要求,切實清理規範並修訂完善。

六、發揮校園文化的生思想浸潤作用

1、廣闢校內教育陣地主渠道。學校公衆號、國旗下講話、班級晨會、班隊活動、道法課、板報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各學科、各崗位滲透德育教育,每一位成員都是德育工作者;

2、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開展以少先隊爲主渠道的班級衛生評優活動,開展以少先隊爲主導的衛生督察活動,以節日爲契機對學生進行相關主題教育,還以少先隊爲平臺開展“文明學生”評選等;

3、建立學校、家長、家庭三結合的聯繫網絡。發揮家長的積極性,及時與家長溝通,利用網絡通訊平臺,協同教育,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通過網絡通訊平臺,家長會 、告家長書等形式對家庭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進行指導,及時向家長通報學校各方面的情況,宣傳當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積極詳細解釋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通過以班級爲單元的暑假家校溝通制度,學校主動面向全體家長推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宣傳資料;

4、開學前籌劃與安排。完成開學典禮的籌備工作;積極營造濃郁的開學氛圍。

三、存在的不足與改進措施

上一階段,我校積極貫徹落實“專項行動”要求,取得了一些成績。在檢視過程中,我們仍發現了一些工作短板:辦學特色不夠彰顯;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力度不夠。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校將不斷改進措施:

1、落實特色教學,構建高效快樂的課堂。

2、發展特色教研,成就幸福優秀的教育。

3、加大“雙減”政策的落實力度。

4、加強教師培訓,成立專職思政教師隊伍。

5、創新課堂模式,豐富課堂內容,增加時效性。努力推進**小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