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總結

眉縣營頭鎮初級中學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半山區初級中學,佔地面積爲13447㎡,建築面積9582㎡。現有教學班11個,學生451人,教師43人。由於是一所半山區鄉村學校。迫於生存壓力有些家長不得不進城去打工,由於條件限制無法帶孩子去城裏,只能把孩子交給老人去照顧,這也就有了三分之一的留守兒童,三分之一的離異重組家庭。由於家長監管不到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點:

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總結

1.情感教育問題。留守兒童由於親情和心理關懷的缺少,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所以感情比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較孤闢、偏激,並且又無人約束,因此時常與人打架鬥毆。

2.學習教育問題。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各種娛樂場所也逐漸增多,特別是手機的應用在農村的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兒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3.道德教育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父母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就會模仿父母,父母的行爲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標。留守兒童由於長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決定,由於小孩子是非觀念不強,一些錯誤行爲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和不良的品行。

4、生理教育問題。在國中,生理教育一直是個難題。現在的孩子成熟早,性成熟時間一般是14歲左右,這個年紀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都想試,但是又不知道性行爲可能帶來的後果,所以現在留守兒童生理教育也成爲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面對日益嚴重的留守兒童問題,我校從以下方面做出了精準幫扶的探索。

一、扶困

爲了確保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順利高效進行,我校按照省、市、縣相關要求,成立了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和資格對象評審小組,校長任組長,其他校級領導任組員,另外還特邀學生家長代表參與其中,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營頭中學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留守兒童檔案,使該項工作得以有條不紊的持續深入推進。開學初,印發《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假期和週末開展大家訪活動,全校教師深入留守家庭,開展“一對一、面對面”政策宣傳,確保家長都能知曉相關資助政策內容,保證家庭留守貧困學生應助盡助、應享盡享,從而能安心學習、健康成長,建立困難家庭學生學習檔案,讓老師對困難家庭學生的學習進行跟蹤管理,讓受助學生學習成績穩步提高。

二、扶智

“扶貧先扶智”,週四關愛幫扶日,獨特靚麗一景,青山爲證,師生情濃,每週的星期四午後,營頭中學操場上就會上演一場盛會:七八名同學和一位老師圍成一圈,或站着,或席地而坐,有嚴肅認真的批評,有耐心細緻的說教,有輕鬆愉快的歡笑,有仔仔細細的記錄……無論驕陽似火,無論寒風凜冽一如既往,成爲營頭中學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慢慢地,這一天成爲營頭中學廣大師生期盼的日子。

胡**,原我校九年級三班的學生,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但父母離異,他跟着外婆生活,家境困難。爲了不因經濟貧困而耽擱學業,學校想盡一切辦法給予他生活方面的幫助,爲其減免一部分學習費用,讓他享受到國家的各項資助政策。後來,這名學生以658分的優異成績被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錄取,然而三年高中的生活費對他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菲的花銷,在他犯難之際,學校積極爲他想辦法,當時正在我校調研的寶雞教育學院的專家聽聞此事,積極與學校接洽,其中一位專家慷慨解囊,答應資助胡**5000元,並願意資助他一直完成高中學業,直到他考上大學。學校其他教師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其化解生活困難,胡佳偉的家人爲了表示感謝,特地給學校送來了錦旗。

三、扶心

學生是家庭和學校的紐帶,作爲老師,除了在學校認真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外,還要了解學生家庭真實情況,幫助一些家長糾正偏差的教育理念。爲了將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每學期放假後或收假前由學校政教處、黨支部牽頭統一組織一次集體大家訪活動,學期內再組織三次。

精準幫扶導師制,實行導師任命,每一學年任命一次,開學後,9月份完成;以任課年級、班級爲主,每位導師承擔指導的留守學生;儘量兼顧學生家庭住址的村組劃分;導師實行終身制。這樣一來實現了一對一、點對點、面對面的關愛行動,建立以生帶戶的這種教育扶貧策略,確保每一位留守學生人人能讀書,人人能讀好書、人人能出彩,人人具備一定的“造血”能力,阻斷貧困的代繼傳遞,實現關愛學生、促其長遠發展、帶動家庭奔小康目標。在幫扶中爲學生送去溫暖、送去愛心,進一步密切了家校關係,提升了教師形象,增強了學校黨組織的創造力和戰鬥力。

四、扶德

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他們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甚至誘發心理障礙。因此,在解決他們的經濟困難的同時,也要特別關注他們的心理道德健康,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經濟幫困只是解決學習費用的問題,而精神解困纔是最終的目標。學校重視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自尊、自強、自信、自立的意識,自覺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耐挫力;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教育他們樹立誠實守信思想,加強關愛教育,感恩教育。

爲了讓更多的孩子在學校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老師的關愛,我校爲留守學生指定“臨時爸爸”、“臨時媽媽”。學校領導率先垂範,擔當學校“明星”學生的臨時父母,帶頭去啃最頑固的幾個硬骨頭。黨員、班主任、科任老師、後勤老師紛紛深入學生中,這樣一來校園裏到處都有同學們的“心靈驛站”。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思想動態,即使發現了也鞭長莫及,而作爲臨時“爸爸”、臨時“媽媽”的老師則很方便地承擔起兩種角色的責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與這些學生隨時作心靈溝通,幫助他們端正思想、樹立信心、確立自己的崇高理想。另外引導學生克服貧困家境帶來的自卑心理、引導他們更快融入集體生活、正確規劃自己的未來發展。對貧困學生這些需求的滿足,有時比提供物質幫困更重要,它關係到貧困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關係到一個個貧困家庭的未來。

營頭中學大手與小手牽起來,助學與助困動起來,成長與成人合起來,留守兒童精準教育扶貧,全員育人導師制爲每個孩子畫下成長的同心圓,隨着我們這一工作的紮實推進,這個圓的半徑一定會越來越長。

今後,我校將繼續力求在各級部門的領導下,懷着拳拳之心,帶着留守兒童,渴望有更多像田家炳基金會這樣能關注到弱勢羣體的慈善機構,探索農村留守兒童精準幫扶的理論與實踐,將這項工作做得更完善,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感受集體的溫暖,社會的關愛,爲建設和諧社會盡到學校最大的一份力量。

春風化雨,我們一起靜待花開,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