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旗下演講稿(通用多篇)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旗下演講稿(通用多篇)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旗下演講稿 篇1

同學們,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也許在我們的幻想中。所有的學生都不用上學,天天都可以出去玩。今天在比薩斜塔前歪着身子照張像,明天在夏威夷海上撒泡尿。而大人們每天要去上學,也要讓他們嚐嚐在學校裏的滋味。但是我們所幻想的一切都不能發生呢?因爲這些太離譜了,沒有一點規矩,世界還不被我們鬧翻了?

說到沒規矩,令我想到了在我們生活中的一件事。

因爲二、三兩排靠窗的同學共用一個窗戶嘛,所以到底是把窗戶讓給第二排,還是第三排,這就成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爲什麼說這是個嚴肅的問題呢?因爲如果把窗戶讓給第二排,第三排就會提建議,反之,第二排就會抗議。而且,不是明爭就是暗搶,總之分歧很大很大。

下課時,第二排會和第三排把窗戶推地嘎吱嘎吱響,爲了爭奪窗戶擁有權而搞得兩敗俱傷。因爲活動了筋骨,所以變得很熱,效果非常地不好,於是就有了暗搶。上課的時候,第二排會趁第三排不注意時,悄悄地把窗戶拉過去,結果因爲思想開小差而不知道老師剛纔講的題目怎麼做,所以就在第二排苦思冥想的時候,第三排又把窗戶拉了回去……

像這樣的拉鋸戰,一點也不利人利己,所以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偉大的英雄——規矩。有了規矩,一切都好辦。比如說今天一天窗戶全歸第二排,明天一天窗戶全歸第三排,這樣一來所有的麻煩都迎刃而解,所以我越發越覺得規矩在我們的生活變得重要起來。

吃喝拉撒,這是我們身體基本的規矩;按時完成作業,這是做作業的規矩;排隊打飯,這是關於紀律的規矩。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旗下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有一則寓言故事,名爲《河水和河岸》,河水認爲河岸限制了自由,一氣之下衝出河岸,涌上原野,吞沒了房舍與莊稼,於是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它自己也由於蒸發和大地吸收而乾涸。爲什麼尋求自由的河水最終又失去自由呢?那是因爲他尋求的那種無拘無束的、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希臘哲學家說:“過分的自由,便是殘忍。”過度的自由只會給他人帶來傷害。人人都不遵守交通規則,別人無法正常通行,自己也會陷入困境。只有人人遵守規則,保護規則,纔會讓我們共同擁有的一片藍天更加蔚藍,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習更有序。

美國西點軍校,正是以一整套詳細的規章制度和懲罰措施來約束學員,以紀律嚴明而聞名於世,一直是政治、軍事人才輩出,她曾有一句名言:“報告長官,沒有任何藉口”。“沒有任何藉口”是這一美國人才搖籃二百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爲準則和言行規範,在它的支撐下,無數人工作沒借口,人生沒借口,失敗沒借口,學習沒借口,從而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規矩是牽制風箏的細線,風箏雖有一定的高度限制,但可以自由的飛翔,安全的降落。如果細線斷了,即使它穿過雲層,最終也會摔得遍體鱗傷甚至粉身碎骨。學習需要規矩,成長也需要規矩,但是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出現這樣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例如,早晨總有同學姍姍來遲;個別教室中垃圾灰塵隨處可見;上課不時悅耳的手機鈴聲響起;教室走廊上總有人起鬨打鬧;眼保健操總有個別同學睜隻眼閉隻眼;大課間也有同學在隊伍中東倒西歪、該唱的不唱、不該講卻講;有的同學課堂內外零食不斷;更有甚者不要校服要他裝,一心沉迷去上網,到處發泄損公物等等。也許有的同學會辯護:“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上課遲到的一聲報告,使沉浸在思考中的思想中斷;課堂上隨意的插話,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隨手一扔的一片廢紙,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污染;本是無足輕重的小小衝突,卻大打出手,兩敗俱傷。顯而易見這些違反規矩的行爲輕則會使同學們文明素質低下,成績下降,重則會使人誤入歧途,影響一生,其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並不意味着我們墨守成規,不求創新,相反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勇於創新。只有用“規”和“矩”做出的圖形,纔算得上世間最新最美的圖案。

昨日的規矩,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規矩決定明天的我們。當把外在的規矩漸漸的內化爲自己良好習慣時,我們就會自覺的用良好的習慣去對待生活和學習。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十一中人的規矩;讓我們以嶄新的姿態,和着青春的節拍,邁着矯健的步伐,面對生活,面對學習!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旗下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荀子在《天問》中講:“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太陽東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無一不是按照自然的法則運行。古人從大地的千姿百態,五顏六色中,得出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真理。古人尚且知道順天而行,我們又豈能逆性而爲?

紀律就是爲維護集體利益並保證工作進行而要求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條文。紀律永遠是一個團隊精神的基礎。對一個組織而言,沒有了紀律,便沒有了一切,只有當一個組織和他的成員都具有了強烈的紀律意識,組織纔會朝健康的方向發展,組織成員的素質纔會得到相應的提升。一所學校如果有嚴格的紀律作保證,那麼就產生良好的校風,爲師生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一個企業只有紀律嚴明,管理嚴格,才能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紀律是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基本前提。

培養無數人才的美國西點軍校,素來以紀律嚴格着稱。西點軍校非常注重對學員進行紀律鍛鍊。爲保障紀律鍛鍊的實施,西點有一整套詳細的規章制度和懲罰措施。比如,如果學員違反軍紀軍容,校方通常懲罰他們身着軍裝,肩扛步槍,在校園內的一個院子內正步繞圈走,少則幾個小時,多則幾十個小時。這樣的訓練整整持續一年,紀律觀念由此深深地根植於每個人的大腦中。同時,與之而來的,卻是每個人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這是一些讓人受益終身的精神和品質。

我們選擇來到學校學習,就是選擇了一個冶煉自己的熔爐。我們在這座知識的殿堂裏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知識的學習有考試來驗證,我們的做人標準用什麼來衡量呢?看看我們的《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對照一下我們的行爲,遲到、罵人、抽菸、應付作業、考試作弊、破壞公物、手機氾濫等等,難道我們就是來學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的嗎?誰能指望在烏煙瘴氣的環境裏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呢?解決頭髮的問題尚且需要校長親自出馬,解決大腦的問題豈不是要由國家總理出面了?

這並非是紀律出了問題,而是我們的自覺遵守意識出了問題,我們的執行出了問題,我們的思想意識出了問題。脫了軌的火車,早已失去了行駛的意義。紀律似乎是教育最不可愛的一環,卻是所有教育的基礎。紀律所體現的幾乎都是大家不太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情:強迫、服從、制止、壓抑慾望和意志。紀律將“效率原則”置於“享樂原則”之上,爲達目標,應當接受各種節制,甚至必須接受節制。紀律總是始於他人的決定,而且應該終於自我的決定,從外部的“紀律”轉爲“自律”。

做一個遵守紀律的中學生,是學習的基礎,是效率提高的保證。如果頭髮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還奢談什麼大腦的問題?

謝謝!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旗下演講稿 篇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序常易,華章日新。大自然生生不息,用季節的更替演繹着生命規則的軌跡。火車之所以能奔馳千里,是因爲它始終不離開軌道;風箏之所以能飛翔天際,是因爲它總是情繫主人手中的絲線;宇宙間無數顆恆星璀璨奪目,亙古不變,是因爲它們始終嚴格按自己的軌道運行。人類社會同樣如此,軍隊的戰鬥力來自鐵的紀律,企業的競爭力源於精細的規章制度,學校的生命力則來自嚴格的校紀校規。我們學生的成長需要嚴格的管理。

但現實中卻有不少同學往往忽略甚至反感規章制度的約束,認爲這些規矩約束了自己的自由。這樣的同學只關注到了眼前的自在,卻沒有想到失去了控制的人就如斷了線的風箏,在暫時的“自由翱翔”之後,一定會搖搖晃晃墜落到地面;就像脫離軌道的列車,結局也一定是在自由的一瞬間之後,走向車毀人亡。所以世間完全無拘無束的、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規矩的制約正是爲了更好的自由。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早就告誡我們:小到個人的立身處世,大到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遵守一定的法度和準則。作爲擷秀的學子,我們理應嚴格遵守校紀班規,從一進學校的止步鞠躬問師好,到進入教室的入室即靜、入座即學,再到課間文明休息——不大聲喧譁;自習課的安靜自學;就餐時知道節約不浪費;與他人相處言語、舉止得體;關注社會變革,以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爲己任。做到這些,我們的品行修養纔會日趨合格、完善。

但在我們中間還有極少數同學,對自己要求不高:在餐廳就餐時,有人隨意浪費飯菜;在校園內仍然有隨手亂扔垃圾的現象;在教室自習時,有人旁若無人地講話。這些不文明的行爲,與我們學校的要求不符,與擷秀的形象相悖,必須徹底杜絕,否則一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麻煩。

遵規守紀,做文明學生,還要求我們誠實守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爲人之本也!”做人誠信,指言行一致,說到做到,當面和背後一個樣;學習誠信,指完成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捍衛誠信,就是在捍衛一種責任、一種尊嚴!踏進校門,我們都肩負父母的期望和師長的重託。這裏有經驗豐富、學識淵博、認真負責的老師,有勤奮好學、求實創新的同學。能融入到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是我們每一名學子的幸運。同學們,遵規守紀,文明守信,並非一紙空談,它需要我們真真切切地落實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一個有修養、有道德內涵的人,一個嚴格自律、自尊、自愛、自強的人。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旗下演講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六年級的李欣娜,我演講的題目是《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媽媽說過,爸爸說過,老師也說過,可我總是有種似懂非懂的感覺。自從我們學校開展了誦讀《弟子規》活動,我對這句話漸漸地有了真正的理解。我終於深深地懂得了什麼是規矩,什麼是方圓,什麼纔是真正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形的東西可以媲美的喲。《弟子規》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慈……《弟子規》給我們規範了做人的道理,如果我們做到了,我想我們會是一個文明高尚的小朋友。

就說我吧,我以前學習習慣很不好,又不講衛生,媽媽經常說我,我很不高興。學習弟子規後,我慢慢地改掉了以前的一些壞習慣,媽媽也開心地笑了,誇我懂得了不少規矩。

弟子規裏有一段叫有餘力,則學文,這一段中有一個故事。

內容大致是: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爲生活奔波,但只要一有時間就坐下來學習,所以知識淵博,人們都佩服他,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學習要得用三種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得用這“三餘”學習。董遇生活很貧苦,但他專心學習,我們現在生活富裕了,就更應該努力學習。董遇面對重重生活上的困難,他沒有回頭、放棄,我們並沒有遇到困難,如果不專心讀書學習,就辜負了爸爸、媽媽、老師,和親人對我們的期望,所以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按照董遇說的那樣——利用“三餘”學習。

沒有規矩,真的不成方圓,我們將來的路還長着,我們從小就應該人人守規矩,盡責任。行爲上守規矩,學習上守規矩,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向上的好孩子。

相信我們一定能用規和矩畫出真正的方和圓。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