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生紀念抗戰勝利國旗下講話稿

國小生紀念抗戰勝利國旗下講話稿

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爲基礎的全民族抗戰。中國的抗日戰爭不僅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也是中國由衰敗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學生紀念抗戰勝利國旗下講話稿,僅供參考。

國小生紀念抗戰勝利國旗下講話稿(一):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今天是9月3日,是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日,就在84年前的9月18日,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短短4 個多月的時間,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128萬平方公里的東北三省全部淪陷。這僅僅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不能忘記的國恥。

面對着侵略者的槍炮,我們的先烈們,進行了英勇的抗戰,這一戰,就是14年。在這14年間,我們已無從得知有多少人背井離鄉;有多少人妻離子散;又有多少孤魂暗自嗟嘆。不止是“南京大屠殺”,不止是“平頂山慘案”,也不止是“旅順大屠殺”,不知還有多少地方堆疊着同胞的白骨,不知還有多少土地浸透過親人的鮮血。

每當這個時候,曾經淪陷的瀋陽城內汽笛長鳴,警鐘長響。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華民族付出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代價,用3500萬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個大國的尊嚴,鋪就了民族復興之路。那是一場慘烈的、悲壯的戰爭,中國人,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天南海北,第一次進行了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國難當頭,全民奮起。在那段血與火的歲月中,中華民族覺醒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鼓舞着中國人民誓死抗爭,直至奪取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據不完全統計,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日戰爭全面勝利的14年間,中國的經濟損失高達6000多億美元,這是怎樣的悲哀、怎樣的恥辱啊!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九一八”不能忘!我們紀念“九一八”是爲了不忘國恥,是爲了不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是爲了牢記“發展纔是硬道理”,是要繼承中華民族敢於擔負責任的勇氣,更是爲了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

今天,我們紀念這段歷史,就是要讓我們不要做胸無大志、庸庸碌碌的人。我們要深深地明白:真正的愛國行動不是單純的恥辱記憶,也不是簡單的紀念儀式,更不是偏激的仇恨,而是要居安思危,把我們濃濃的愛國熱情融入到建設國家、發展經濟、強盛民族的實際行動中去,因爲只有經濟不斷髮展、國力不斷增強,國家的安全與和平才能得以保障,才能夠避免“九一八”那樣的歷史重演。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日本對美國唯命是從60多年,是因爲美國人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對韓國非常小心,是因爲大韓民族空前的團結,中國人受到的戰爭迫害最爲嚴重,我們用最大的胸襟去包容歷史,換來的卻是日本至今還在與中國爭奪釣魚島等領土,全然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公然購買釣魚島企圖收歸國有,當然,他們的陰謀絕不會得逞。

同學們,你們生在陽光中,長在紅旗下,不要認爲只有生在亂世才能爲國分憂。現在的你們,肩負着跨世紀的歷史使命,你們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你們的戰場便是這腳下的土地。同學們,行動起來,竭盡全力,發奮讀書,學會做人,立志成才,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梁啓超曾說道: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同學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讓我們行動起來!

謝謝大家!

國小生紀念抗戰勝利國旗下講話稿(二):

老師們,同學們:

四天前,是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日。這個節日並不是今年才設立的。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國民政府於第二天下令舉國慶祝3天,並從1946年開始以每年9月3日爲抗戰勝利紀念日。1949年頒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日本宣佈投降的8月15日作爲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進行了修改,重新將“抗戰勝利紀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

抗戰勝利是我國走向現代中國的轉折點之一。抗日戰爭取得了反侵略鬥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更重要的是,抗戰所激發出來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成爲了中華民族前行的精神動力。我們很多同學背過課本上的這句話,但不一定認真思考過這句話。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民族與種族的不同。種族是生理基因上的區分,民族是文化基因上的區分。因此任何民族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都需要有共同的精神認同。中國不同於其他民族,自古以來世俗的皇權凌駕於神權之上,宗教信仰並不能作爲我們民族的精神認同,因此儒家的忠君思想就承擔了這一任務。在近代啓蒙運動洗禮下,君與國的概念終於分道揚鑣。於是很自然的,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帝制後,愛國主義就取代了忠君思想成爲中華民族的精神認同。抗日戰爭正是對愛國主義的一次史無前例的鍛鑄和檢驗!當一個輝煌了兩千年的民族破落後重新找回自信的時候,這種力量是可怕的。抗戰勝利4年之後,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再4年,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但是真相往往是跟偏見同行的。近年來,有一種聲音在貶低抗日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中的地位——日本敗於美國而不是中國。沒有美國的原子彈,中國不可能戰勝日本。我記得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西方人的標準是:要想成爲強國,你必須擊敗過另一個強國的軍隊。”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了中國,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了俄國,在一戰中擊敗了德國,於是坐上了宰割世界的宴席。在那個強權即爲公理的時代,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崛起沒有僥倖,也不可能有僥倖。學過歷史,你應該知道,即使不從1931年九一八算起,從1937年七七事變算起至美國參戰的1942年初,八年抗戰中有整整五個年頭中國是一個孤獨的鬥士。這五年是日軍最爲精銳的五年,這五年裏日本從美國獲得了極大的戰略資源補給,這五年裏法國倒在德國的閃電戰之下,這五年英國皇家海軍的遠東艦隊被日本海軍全殲在馬來西亞的洋麪上,這五年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幾乎全軍覆沒。請問,戰爭有僥倖嗎?理直氣壯地爲抗戰勝利自豪吧,真的假不了。

勝利的代價是巨大的。八年抗戰中,關於中日軍隊傷亡的比例有很多種說法,我採取比較主流的,大約爲1:5至1:6。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數據。1942年中國組建遠征軍入緬甸救援困守的英軍,由於兵源不足,國民政府發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號召青年學生入伍。遠征軍第一次遠征失利,其中一部退入印度組成新一軍。經過一年多的休整,全軍採用美式訓練和美械裝備。1944年反攻緬甸時,這支知識青年爲主力的部隊與日軍甲種師團第18師團展開叢林戰,戰果爲3:1。即我軍平均犧牲1人,可以擊斃日軍3人。可見在對等條件下,中國軍人毫不輸於日軍。但是當年就必須用這樣優秀的中華青年的血肉來填補國力的差距。

那麼問題來了,今年閱兵式上的抗戰老兵方隊將不可能出現在下一個十週年的紀念日。今天我們該怎樣愛國?

我想紀念的意義就在於找尋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時代在變,紀念的內涵也在變。在閱兵典禮的講話上向世界宣佈,中國將裁軍30萬。爲什麼又要閱兵又要裁軍?因爲,歷史的仇恨可以放下,國家的尊嚴必須守住。愛國,就是守住國家的尊嚴。

在當年的戰場上,震撼我們的場面是彈盡糧絕後投身懸崖的狼牙山五壯士;是走上刑場前臉上露出輕蔑微笑的抗戰女英雄成本華;是日軍解剖他的屍體時發現胃裏只有樹皮和棉花的楊靖宇將軍。今天震撼我們的場面是什麼呢?是面對自然災害日本災民有序地撤退;是演唱會結束後幾萬日本人排1、2小時的隊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是日本的國小生每年冬季2000米至4000米的耐力跑。今天是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時代是標籤化的時代。因爲國家的每一個毛細血管都被髮達的媒體放大,好的東西被放大,不好的東西也被放大,然後貼上標籤。羣體性的行爲非常容易被貼上所謂的“中國式……”的標籤。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怎樣愛國?拍抗日神劇還是抵制日貨?如果把中日兩國比作兩個學生,拍抗日神劇就是你考試考不過別人,就在自己的試卷上把分數改成100分。上街砸日本車就是你考不過別人就把別人的試卷撕掉。要我說,我們不要去砸別人的東西,我們什麼時候有勇氣把自己不如別人的東西砸掉,國貨就有希望了。那麼到底是買日貨的人不愛國還是生產不出有競爭力的商品的人不愛國?在標籤時代,國家的形象更具象化了。外交部發言人代表着國家,商場裏的商品代表着國家,運動場上的運動員代表着國家,街上過馬路的行人代表着國家,站在這裏的你和我也代表着國家。守住國家的尊嚴,就是要守住自己的尊嚴,尊重別人的尊嚴。尊嚴源自什麼?源自於對責任的擔當,源自於對共同價值的堅守,源自於強大的實力。什麼是實力?——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堅守什麼價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怎麼擔當責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所以,在今天,愛國就是做好你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自愛者人必愛之,自賤者人必賤之!國家這樣,個人也是這樣。

在這個暑假裏,我看到男生在這裏的單雙槓上做引體向上,女生在這裏的跑道上長跑,晚霞映照着他們臉上的汗水,我心裏的希望便增加一分;在開學第一天中午,我看到高一新生在食堂排着長隊傾倒垃圾,我心裏的希望便增加一分;在期始考試的間隔,我看到同學們坐在走廊裏埋首苦讀,我心裏的希望便增加一分……

記住,我們都是“中國製造”,我們也都在“製造中國”。

國小生紀念抗戰勝利國旗下講話稿(三):

老師們,同學們:

還記得第一次知道抗日戰爭是在媽媽的故事裏,《雞毛信》裏聰明機智不怕犧牲的海娃,“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歌中頌揚的王二小,還有那調皮機靈幫助敵後武工隊狠狠教訓敵人的嘎子伴隨我長大。從此,他們那不怕犧牲、敢於爲國家獻身的精神便在我心裏紮下了根。後來,隨着對歷史的深入學習,纔讀懂抗日戰爭這一具有歷史偉大意義的神聖的戰爭。

盧溝橋的槍聲,揭開了中國人民反擊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戰的序幕。歷時八年的崢嶸歲月,中國人民終於熄滅了日寇在華夏大地燃起的戰火硝煙。七十年了,七十年彈指一揮間,中華民族自此扭轉百年衰敗沉淪的歷史,古老的中國從此走向民族的獨立與自強。

遙想當年,祖國那積貧積弱的時代,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大好河山,置我同胞於苦難,喪心病狂的殺戮掠奪,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令人髮指的滔天大罪。一邊是戰爭狂人冷氣陰森的獰笑,一邊是國土淪喪、滿目瘡痍、血流成河。處處燃燒着戰火,人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在南京大屠殺時,敵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進行屠殺,使三十萬中國同胞含冤而死……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中華民族存亡的非常時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熱血兒女毅然奔赴抗日前線,加入救亡圖存的行列,他們爲趕走日本鬼子,求得民族的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在槍林彈雨中寫就了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的人生篇章。

今天,我們紀念這場偉大的勝利,就是要永遠銘記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無辜死難同胞;永遠銘記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戰鬥、爲國捐軀的烈士;永遠銘記參加抗日戰爭的老戰士、愛國人士、抗日將領;永遠銘記爲抗戰勝利建立了功勳的海內外中華兒女;永遠銘記支援和幫助了中國抗戰的外國政府和國際友人。銘記他們的浴血奮戰,銘記他們的聰明與智慧,銘記他們的大公無私,銘記他們的深深愛國情。

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筆觸,走過時間的滄桑,空間的遼闊。我想令人們回憶起70年前那場悲壯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鬥爭;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個國家和民族所迸發出的神奇力量。我們紀念這場戰爭,不是爲了仇恨,而是着眼於未來。歷史是不能忘記的,忘記意味着背叛。這段歷史,本應滲入我們的血脈,合成在我們的DNA中,成爲子孫後代與生俱來的記憶。就像一個永遠醒着的傷口,以一種永遠無法迴避的痛楚,時時提醒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中華當自強!

回顧中國人民抗戰史實和整個中國近現代歷史,放眼當今世界現實,我們更深切地認識到,只有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中國人才會有尊嚴,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才能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做出貢獻。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弘揚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實現我們發展目標的可靠保障,也是我們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根本意義之所在。“知恥而後勇。”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才能高奏愛國主義的時代主旋律,不斷激發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

70個春夏秋冬,由此而激發出的愛國主義熱情在神州大地上激盪,在華夏兒女心中涌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當前,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應爲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這個大局,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爲發憤學習之動力,熱忱報國之行動。

今天的我,作爲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在深深地爲那些英靈們所觸動的同時,更是要居安思危,飲水思源,牢記歷史,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用我們的肩膀撐起中華不朽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