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養成教育演講稿(多篇)

養成教育演講稿(多篇)

養成教育演講稿 篇一

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學生社會公德與養成教育方面的知識。提起中學生社會公德和養成教育這個概念,有好多同學還不清楚,下面我就首先對這個概念給同學們解釋一下。

所謂社會公德就是指人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衆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與“私德”相對。公德指與組織、集體、民族、社會有關的道德,私德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會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根據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誠實守信、救死扶傷等。

養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通過訓練、嚴格管理等種種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質,最終養成自覺遵守社會道德和行爲規範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的一種教育。養成教育雖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卻是德育中最“實”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人要是各種好習慣都養成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如學習上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勞動上有良好的勞動習慣,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習慣,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作爲道德素養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時期沒有成爲習慣,那麼,所造成的損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中國小 時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

下面是廣大同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

1、習慣影響。不少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上學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習慣,如順口說粗話、大聲喊叫、見人愛動手動腳等,雖然經過老師提出要求,知道必須遵守行爲規範,但是由於舊習慣的影響,對新的要求還不適應,在一定情境下,舊習慣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來。生活上,睡懶覺、不疊被子、抽菸喝酒、攀木折花、隨地亂扔垃圾;物質上,搞攀比、高消費等,思想空虛,意志脆弱。

2、觀念模糊。例如有些同學把遵守紀律看成是軟弱怯懦,把尊敬老師看成是溜鬚拍馬,把損壞公共財物看成是英雄行爲,把幫助同學打架看作是“行俠仗義”,對同伴好友的違紀行爲不加勸阻而提供方便。這些都是是非觀念不明,愛憎情感不強的具體表現。

3、任性執拗。有些同學在家長的過分溺愛下,嬌生慣養,一不順心便用大聲哭叫、摔打東西、耍小脾氣等手段對家長要挾,而家長對此不加批評教育,反而遷就屈從。長此以往,滋長了孩子任意妄爲的脾氣。也有的家長生怕孩子外出吃虧,唆使孩子罵人打人,殊不知這種教育正是自己使孩子變得野蠻。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很難接受各項規章制度的約束。加上對羣體生活的規矩理解不夠,以爲跟家裏一樣,遇事有父母撐腰,所以就敢於大膽違反紀律。相反,在家經常受父母批評和打罵的學生得不到關愛,就會灰心失望,自暴自棄,這就更容易形成執拗的性格。

4、明知故犯。這種情況在低年級學生較爲少見,而在高年級學生身上卻表現明顯。這類學生熟悉紀律要求,也知道這些要求合理正確,但他們拒絕接受紀律的約束,對老師提出的紀律要求很反感,認爲老師小題大做,吹毛求癡,從而抱着對抗的情緒,有意不遵守紀律。這樣的學生大錯雖然不犯,小錯卻接連不斷。例如:亂扔垃圾、自習課交頭接耳、校內騎車等。

5、品質不良。少數學生是非觀念模糊,黑白顛倒,感情冷漠,經不起利誘而發生盜竊、吸菸、喝酒等行爲,這已不是一般學生違紀的問題,而是臨近刑事犯罪的邊緣,這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如不及時接受教育和悔改,其發展前途很可能會走向犯罪。目前,違法犯罪趨於低齡化,這不能不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上面這些情況就是我們同學們中間所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的現象,那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克服和改正這些不良的行爲習慣呢?我認爲同學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已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的《中學生日常行爲規劃》中,一些公共場所裏,也經常可以看見這類標語,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如何做呢?

文明行爲要求:

1、與人交往講普通話要使用禮貌用語(“請”“您好”,“老師好”,“同學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不用謝”),面帶微笑打招呼。笑臉待人,是親切、敬重的表現。

2、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每日初次見面宜相互問候,學生見教師應鞠躬問好,同學之間應互相問候。

3、有領導、教師來校指導、聽課,見面要立正鞠躬問好,遇到來者找不到地方要主動帶路,在別人說“謝謝”時,應說“不用謝”。

4、有教師聽課,要提前到指定教室坐好,安靜等候上課;下課時,要讓聽課教師先走。

5、自覺維護公共場所安靜及正常秩序,不追逐打鬧、起鬨。

6、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物,不攀折花木,踐踏草地,不浪費水電,污損課桌椅、圖書、門窗、牆面、扶欄等。

7、文明用餐,不亂倒飯菜,不吸菸,不喝酒,不邊走邊吃。

8、講究清潔衛生,不亂丟雜物、果皮、紙屑,遇有垃圾雜物,主動拾起放進垃圾桶,保持校園整潔美觀。

9、男女同學交往舉止要得體,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談戀愛,不拉幫結派。

10、遵守校內外交通秩序,自覺遵守門衛制度,出入校門要下車,校園不準騎車,不翻越圍牆欄杆,不亂停放車輛。

二、助人爲樂

助人爲樂,見義勇爲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係的最一般的行爲規範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時時快樂、事事順心,難免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人幫助、救濟的時候。這就需要人們之間互相幫助,扶危濟困,樂善好施,以助人爲樂。對不法行爲,每個公民都應當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鬥勇鬥,見義勇爲,都有責任和義務自覺維擴社會治安。

三、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

愛護我們的校園、愛護校園裏的一切公共財物,是一個人自身道德修養的體現,也是社會公德在校園裏的體現。作爲中學生來講,我們應以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來要求自己,做一個好學生、好公民。但是在我們中間,還是有一部分同學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學校的紀律,損壞學校公物,比如:有在嶄新的課桌上亂貼廣告紙張、用筆亂寫、小刀亂刻的;有拳打腳踢、開門不用鑰匙而將教室門窗損壞的;有把教室黑板、開關插座蓋板砸碎的;有對準潔白的牆壁亂打籃球的;有把易拉罐、方便麪袋故意堵塞下水道的;有開電燈,人走後不關的;更有吊扣籃筐、拉拽籃網使得籃筐折斷的,等等,雖然這些現象只是少數,但都是令人深惡痛絕的行爲。況且,這些行爲是危險的,輕則擦傷皮肉,重則傷筋動骨,甚至會有生命危險。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要立即停止、制止、禁止。

同學們,學校是我家,人人都愛她。美麗和諧的校園,要我們大家共同來營造,爲了使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我們必須愛護校園裏的一草一木。

四、保護環境

爲了保持美麗校園的環境整潔、舒適和乾淨,保障每一位同學的身體健康,每個同學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學校生活中同學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爲規範。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那麼作爲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應該怎麼樣去保護好自己校園的環境呢?

1、積極向自己好朋友和同學宣傳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2、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把廢紙、廢鐵等可利用的廢物分類集中,送往廢品收購站,以便回收利用。

3、注意保護和美化自己生活學習的環境。

中學生還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力所能及的行動來保護環境:

1、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樹立愛自然、愛環境、講衛生的良好環境道德,並處處去影響他人,帶動他人共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2、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努力促進環境改善。一種是直接參與的。方式,另一種則是以間接接的方式來推動環境保護。

3、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在我國,有許多中國小生積極主動地承擔起了監督污染、保護環境的責任。

4、做好宣傳工作,喚起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作爲中學生,既要做保護環境的衛士,又要做宣傳環保的使者。

五、遵紀守法

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們要能順利地進行社會活動,就必須要有規矩可循,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爲規範。每個社會成員既要遵守國家頒佈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人們只有依照法律、法規及紀律的有關規定行事,纔不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保障自己所要從事的某項活動;纔不會紿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相對穩定巧和諧,並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遵紀守法反映了人們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人們共同的利益。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自覺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紀觀念,自覺用法紀來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爲,自覺履行法紀規定的義務,敢於並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同各種違法亂紀現象作鬥爭,並能正確運用法紀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紀懂法,遵紀守法。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學生社會公德與養成教育,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懂得什麼是社會公德教育和養成教育,並且知道以後應該怎樣遵守社會公德,怎樣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爲習慣,力爭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養成教育演講稿 篇二

各位老師們,大家晚上好。在這裏與大家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我感到非常榮幸。因爲在將近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沒有轟轟烈烈的先進事蹟,也沒有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我只是一名平凡、普通的班主任。所以,接下來我就講一講在班主任工作的這些日子的一些小小感受,小小心得吧!

在《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中,開篇就有一位母親寫的信,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我不曾遷移戶口,我們不要越區就讀,我們讓孩子讀本區的國民國小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國小,我努力去信任教育當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兒女爲賭注來信任的但是,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段話,我曾經反覆讀了很多次,誠然,一個孩子的成才與否責任不全在學校,不全在教師,也不全在班主任,但一天之中每個學生在校時間平均長達6個小時,這不得不讓我們這些班主任老師引起重視啊!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也許,你,已經是有子女的人了,你可能還沒有,不過不用着急,不久的將來你肯定會有自己的子女。那麼,試問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碰到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好的班主任呢?

換個角度,換種身份,我倍感班主任這個職責重大的責任。責任,在詞典中的解釋是指分內應做的事,而我們分內應做的事又是什麼呢?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的家長也給我們這樣一封信時,我們又該如何回覆呢?也許,我們的學生無法成爲豪傑、義士或者偉人,但是我們應該要大聲地告訴所有把孩子交給我們的家長:請您放心,我會還您一個健康、快樂、自信的孩子!我想這就是我們分內應做的事,讓你的學生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

曾經在網上看過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的演講,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位教育大師說起自己學生的故事,信手拈來,如數家珍,親切自然,就像說自己的家裏人、家裏事兒。我知道,這是他教育功夫用在平時每一個細節之處的體現。

曾經也聽過一位教育專家說過這樣的話: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對於班主任工作而言,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一個班主任不在於他當了多少年班主任,而在於他用心當了多少年班主任。

要說在這近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什麼可以拿出來和大家聊聊的,我覺得可以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把握細節,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

學生是涌動着活力的生命體,也是學校永久的教育主體,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校健康教育的開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 有一次,我去家訪,家訪的學生是一個讓所有任課老師都傷透腦筋的男孩子,他聰明卻非常懶惰,他思維敏捷,那點兒小機靈從不用在對的地方。這天下午放學後,我跟着他一路走到了他家,在路上他跟我說媽媽這個時間一定在在家的,結果,一進門後沒有看見他媽媽,於是這個孩子首先跟我道了歉:老師,對不起,我媽媽不在家,不知道去哪兒了?然後他就從裏屋拿出了一張小板凳說道:老師,您先坐,要不,你給我媽媽打個電話吧!這是個多麼有禮貌、多麼懂事的孩子啊!我有些呆,他在家跟在學校裏簡直判若兩人。說着,他就到旁邊的桌子上寫起了作業,我也坐在他旁邊,靜靜地陪着他家訪過後呢,我給家長髮了一條短信,是這樣寫的:您的兒子非常有禮貌,也很懂事,我在您家裏受到了最好的接待。請您幫助他慢慢改正一些不良的行爲習慣,不久的將來,我相信他一定會是名優秀的少先隊員!這件事給我的感觸實在是太大了,孩子的`一些成長經歷、環境對其性格造成的影響,其實我們知之甚少。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調皮、叛逆、懶惰都是有原因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加細心、耐心地進行引導。而不是一味地責罵,那樣只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響,而這個影響可能會是永久性的!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到:

找學生談話時,先請他們坐下;

學生說話時,要認真傾聽;

不要對學生說你真笨,要經常說你真棒;

學生無意過失時,要寬容地原諒他;

學生失意難過時,要真誠地安慰他; 學生犯錯誤時,要相信他有改正的願望;

學生出現問題時,先要調查原因,再做處理;

可以批評學生不夠努力,但不能說你能力太差

二、注重細節,關注班級日常制度的管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匹馬的馬掌上由於少了一顆鐵釘而失去了馬掌;這匹馬由於失去了馬掌而在奔跑中摔倒;由於這匹馬的摔倒而使得騎在馬上的將軍被摔死;由於將軍的陣亡,這個兵團打了敗仗;由於這場敗仗而失去了一座城池;由於一座城池的失陷而亡掉了一個國家。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它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班級管理也是如此,一個細節出了問題,班級的管理可能會因此看不到成效。

還是拿一件小事來說:我注意到每個學校啊都有開展三項競賽活動,這個活動好,對班級的管理起到了監督和反饋的作用。在我們班,早自習、眼保健操、廣播體操、午自習、紅領巾校徽、值日衛生甚至到遲到早退每天都有一名班幹部負責一項任務,我稱之爲專人、專項、專管。可,日子長了,我發現班幹部工作的熱情並不高,來來回回做的都一個樣。這樣下去可不想啊,班級的管理肯定會鬆懈的。於是,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我們學校的大部隊每天會派輔助員到各班檢查打分,我每天都到大隊部門口班級三項競賽打分表上抄下我們班各項的分數,比如眼保健操10分,早自習讀書情況10分,紅領巾校徽佩戴情況10分,值日情況20分。這些分數就是每個班幹部工作的分數,並且把每天的打分表都張貼在教室裏,一個星期再根據任務完成情況評選最負責任的班幹部若干名。這樣一來,大家有了一個共識:分配到的任務並非完成的好壞都一個樣,只有認真完成任務的人才配當班幹部,配當同學們的榜樣。

果然,這樣的方法很奏效,至今爲止,我們班級三項競賽總星得數是全校第一。

我說這件事,就是想說:在班級管理當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問題,而我們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善於觀察細節,及時發現問題,多動腦筋思考,找準方法解決。

三、着手細節,關注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

俗話說:播種思想,收穫行爲;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可見,行爲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響。良好的行爲習慣會使人受益匪淺,相反,惡劣的行爲習慣則會讓人受害終生。

前段時間經常下雨,有時,一連下一個星期。下雨天,教室裏就顯得特別的髒亂,我注意到學生的雨傘擺放得十分凌亂,教室裏到處都是花花綠綠的雨傘,有的平放在桌上,有的扔在地上,甚至在講臺上都掛着好幾把雨傘。我想抓住這個細節,對學生進行一番教育。於是,我找到了一把擺放整齊的雨傘說道:孩子們,你們看,在這麼多的雨傘中,這把傘最漂亮!因爲,它知道要在合適的位置擺放整齊,我想這把傘的主人肯定也是位整潔、懂事的孩子。在生活中也好,學習上也好,一定要把自己的東西擺放整齊,這是個好習慣。願意向他學習的孩子,請下課後也行動起來吧!果然,當我再走到教室裏時,雨傘已經擺放得整整齊齊的了,並且他們還統一地掛在了教室的一個角落裏。之後的每個下雨天,孩子們都能做到這點,並且,我驚喜地發現,他們的書包、文具、上課用到的書本,衛生角的衛生器具都能擺放得整整齊齊,我從心底感到高興。

見到地上有紙屑、垃圾時,主動撿起;見到老師有禮貌地問好;平時穿戴整潔,講文明話;團結友愛,關心同學;誠實勇敢,知錯能改。

良好的行爲習慣需要我們班主任老師在平日裏耐心的引導,也許好的行爲習慣總不能持續很久,但我們還是要時常督促、經常提醒,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持之以恆!

今天這個社會和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的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教育呢?我想,就是有着快樂心態的班主任老師引領着學生奔向快樂幸福的終點。希望每一個老師能夠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創造出快樂和諧的教育來,讓我們每一個學生真正在他的學生時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演講稿 篇三

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教育。學校重視抓好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養成,並把它作爲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來抓。實踐證明,效果明顯。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恆

學生的行爲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須經常性地進行誘導、訓練;一種不良行爲的糾正,也須反覆地進行指導、教育。所以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因爲“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同時要注重師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養成教育要師表垂範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老師的某一行爲習慣,可能會出現在學生的身上。所以作爲一名教師,要注意爲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教師的以身作則、爲人師表至關重要。教師首先應該注意在學生面前樹立文明禮儀的榜樣,對於學生的問好,老師應該微笑點頭,碰到內向的學生,要儘量先跟他們打招呼。對於學生的幫助,我們應該親切地跟他們道聲“謝謝!”如果老師有時說錯了或做錯了,也要敢於向學生道歉。

這樣,教師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以深厚的思想情感、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示範,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對學生的教育誘導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簡單地批語指責。通過情感的交流,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更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可能使其心靈受到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

許多同學熟讀“文明規則”、“中學生守則”,甚至倒背如流,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雷鋒做好事、幫助同學,回到家裏,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

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右行,見到班裏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願修好,上學穿校服,衣帽整齊,佩戴校牌,排好隊、走好路、吃好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爲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的行爲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4.養成教育要形成共識

學生的。養成教育不是個別老師的工作,是每位教師的職責;養成教育也不單是學校的事,是每個家長的事,是需要社會各界支持關心的事。祖國未來的成長,需要一個相對純淨健康的環境。

我們相信,只要加強領導,形成共識,充分認識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齊抓共管,人人蔘與,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壯、豔麗的花苗。

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從一定意義上講,習慣是素質的體現,素質是習慣的綜合。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德育呼喚的今天,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尤其重要,且刻不容緩。加強學生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礎的一項工作,也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質的最重要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