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工匠精神演講稿(精彩多篇)

工匠精神演講稿(精彩多篇)

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一

同志們:

走進沙灣何世良工作室,記者目光立馬被一幅磚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現了香蕉、荔枝、龍眼、洋桃等嶺南佳果,構圖疏密有致,密處葉果層疊,疏處超多留白,頗富中國畫意蘊。最誘人處當屬細節,香蕉的飽滿、荔枝的粗糙、小鳥的顧盼,甚至蕉葉上的蟲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磚上表現如此精妙細節需要何等功力。感嘆之餘,不禁好奇,是什麼讓他對磚雕藝術如此癡迷。

何世良說,生於斯長於斯,自己從小就“流竄”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見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滿神祕感的磚雕、木雕、灰雕,長期浸淫在嶺南建築藝術中,讓他從小涵養了一種古典情懷、雕刻情結。從16歲國中畢業到這天,從木雕到磚雕,從傢俱到大型磚雕作品,從個人到團隊協作,從默默無聞到行業翹楚,他一向在堅持,未離開過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之”“樂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貫之。那些傑出工匠一輩子,甚至一個家族幾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負責宮殿、皇陵修繕的“樣式雷”家族,在2000年的時間裏,傳承8代,爲大清帝國營造了數不清的經典建築——正是有這着這樣一種信仰,一種耕耘不輟的愚公精神。

創新,一種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並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說,“如果師傅教會我雕荷花,我一輩子只會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麼用呢一輩子都不能超越師傅,機械式傳承好處不大。師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創新,這纔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這種觀念深深融進他的磚雕創新實踐中,譬如磚雕工具改良創新,採用電動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創新,在長50米、高9米的大型磚雕作品《百福暉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積甚大,爲增強立體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計讓雕刻物“凸”出來,成爲磚雕技術上的一大突破。由於青磚質地鬆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磚雕鏤空較淺,此壁鏤空度極大,深厚而面廣,景物內部結構通空如蟻穴,把鏤空技術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舊、因陋就簡,不是不能超越前輩,否則技藝就不會進步。當傳統工藝遇上新工藝、新技術,傳承與創新有機融合便成爲一種必然,這或許能夠稱爲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國製造20xx”中,創新是勾勒藍圖的一條主線。其戰略任務和重點,第一項就要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潛力。這證明,創新是提升中國製造的基礎,沒有創新帶來的活力和動力,中國製造只能原地踏步。

傳承,一份職責。傳統工匠講究師徒之間口授心傳,隨着老一輩工匠離去,後輩一旦跟不上,這門手藝就有失傳的危險。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嶺南磚雕作爲嶺南建築文化的一朵奇葩,不僅僅面臨着製作材料的枯竭,還有人才斷層之虞,能夠掌握在磚上進行雕刻技藝的人已經很少了。如再不重視,和許多老手藝一樣,磚雕這種嶺南所獨有的民間藝術面臨着消亡的危險。爲了讓傳統工藝薪火相傳,不讓磚雕後繼無人,何世良成立磚雕工作組。由於磚雕市場日益萎縮,願意學藝傳承者並不多,很少人能堅持下去。

不但磚雕,包括嶺南風格特色建築,也因受到現代建築衝擊,人才不足而日漸式微。何世良舉了一個例子,某單位需要設計一個傳統嶺南戲臺,但許多設計院都無法勝任此項任務,這個側面足以窺見嶺南風格特色建築的尷尬現狀。

讓“工匠精神”滲透進各個行業中,培養出更多的大國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觀念的更新,更需要國家戰略、國家意志,如提升職業教育地位、重視技能型人才培養、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點扶持某些行業,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領域裏追求極致、精益求精,並將技術與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舉個例子說明。坐過廣州地鐵的人都聽過“車門即將關掉,謹防夾傷”這句提醒,可誰又明白,廣州地鐵二號線首次引進國外屏蔽門時,單維修一扇屏蔽門就得花8萬元。9年後,經過廣州工匠努力,維修價格已降至不足1萬元。20xx年起,廣州地鐵工程師成功促使屏蔽門國產化。

一個優秀工匠能夠帶動一羣人,一羣工匠能夠帶動一個明星企業,一羣明星企業能夠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工匠精神重要性可見一斑。“十三五”期間,廣州將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將由的54.2%提升到20xx年的70%。從這個戰略高度,廣州不僅僅需要討論工匠精神,對工匠精神的再度詮釋,還要進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全新實踐,爲廣州打造先進製造業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不久前,廣州市委、市政府正式發佈《關於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計劃5年投入約35億元,在重點產業領域內支持50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含團隊成員),每年支持1000名產業高端人才、20xx名產業急需緊缺人才。政策先行、資金到位,廣州將成爲人才窪地。超多工匠注入,亦將爲廣州經濟騰飛奠定堅實基礎。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感想 篇二

工匠者,乃精雕細琢之人,一顆細膩心,兩隻勤勞手。很多人認爲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意味着把有價值的事堅持做下去,尤其是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用心做一件事的人才能體會。

製造精神”“工匠精神”這些鮮活的字眼,頻繁出現在我們的報紙和微信上。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種精神又有何種強大的力量?帶着這一串串的疑問我如飢似渴的翻開了《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一書。

作者付守永先生所闡述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把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本書從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術等方面,告訴我們“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着、對所做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告訴我們“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讀到這,我陷入了一陣沉思。

臘月28,回到老家,路過大伯堂屋前,我熱情的喊着大伯,走進他的屋子,大伯在做木凳子,我不懈的說“大伯,您直接去市場上買幾個塑料的小凳子,不就得了,幹嘛還費這事,都過年了”。他笑了笑“孩子,我幹了半輩子的木匠了,家裏的桌椅板凳都是自己做的,都用半輩子了,多耐用,多結實”說完只見他拿着魯班刨一遍又一遍刨着初成型的板凳面,凳腳;拿着剛尺和碳筆在凳面上比劃着凳腳的開眼位置。

“孩子,就說這魯班刨,左右用力要均勻,速度要快,還要一推到頭,否則刨出來的面就不平。”在我看來,真的沒有必要費這麼大工夫去做幾個凳子。而對於做了半輩子木匠的伯伯來說,從他臉上流露出來的是他對手裏木工活的熱愛,還有對自己產品質量的胸有成竹的滿足。他笑起來眼角隆起的皺紋告訴我,他內心是踏實的,是執着的,他是在用心打造手中的工藝品—“木凳”。

這一情景就如一束陽光,它照進了我的內心。記得,13年3——4月在底盤廠工作時,面臨着人員的大量變動,複雜的底盤和輕卡的混線生產,導致我班組裏的骨幹們連續近1個月加班至11點過後。那時感覺,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那段時間每天回家都是筋疲力盡,但是思想上一直很執着的相信:明天會更好,明天要好好幹。14年3月,我應聘進入了營銷公司,剛開始不適應這種寬鬆和自主,感覺再也沒領導爲了拉動生產節拍而逼你開線催你生產,雖時常加班再也不用熬到晚上11點了……這一切,就如來到了天堂。

慢慢的,被關在內心深處的的魔鬼“另一個自己”出現了。在空閒的時候我會去想“自己的工資和職位也沒什麼大展進,年復一年的這樣幹着,究竟爲什麼啊?同學介紹的某某公司那崗位,月薪多吸引人?”在工作中,會去想“怎樣選擇捷徑去更快的成長啊?怎樣做事會又快又省,儘快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啊?這事做了,領導會滿意嗎?”整個人總是無意中想到了九霄雲外,又無意中被現實拉回了生活。前段時間部長讓我給總經理送個報告,我送完迅速回來答覆部長“領導出差了,報告放他祕書那。”真想欣喜自己辦事真利索,可隨後部長又問“你問過領導什麼時候回來啊?報告大概什麼時候簽好?你打算什麼時候取?”就是送文件這麼一件小事,都有許多值得關注的細節,我不禁臉紅的發燙。

這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我相信有那麼多年輕人在的路上有過和我一樣的幻想和惆悵。因爲我們內心是功利的,是浮躁的,我們喜歡去做一些投入一點就能立刻看到回報的事情。或者領着公司一年發的數萬元薪水不愁吃不愁穿的混着,對照書中描述的打工心態,這種心態太可怕了。

都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在閱讀完本書後,我對書中提及到的“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這一觀念如飲醍醐。所以,我呼籲:

年輕的小夥伴們,請戒除內心的功利心,浮躁心,腳踏實地的去做一件事;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成長捷徑了,立足崗位,把自己當下的做好了捷徑可能就來了;

請那些如我這樣在混日子或打算混日子的小夥伴們,趕快清醒過來。不要覺得自己在給別人打工,如果你混十年就算公司損失百萬,那這點錢對公司來說又算什麼呢?而這十年對我們來說,那就是生命!

年輕的朋友,我們對美好前景要敢大膽的去憧憬,我們也要按捺住內心的焦躁、憂鬱、惶恐;我們要用一種執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工作,將工作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相信工作、生活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充實和美麗。

工匠精神演講稿 篇三

同志們:

當下,“中國製造”正在向“中國智造”強力邁進,我們要補上“工匠精神”這一課,讓它爲中國騰飛,做出用心擔當。

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欲速則不達”、“蘿蔔快了不洗泥”告訴我們,無論是企業發展、人的發展,太強調“快”和“立竿見影”,註定會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記作文。無法讓人永久記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實實方面下功夫:不貪多求快,不好高騖遠,不眼花繚亂,不惜力,不怕費事。甚至費盡周折沒有收穫也無怨無悔,不輕言放棄,用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艱苦磨練,產品和技能才能不斷攀越,走向精緻。比如“大國工匠”胡雙錢,在自己的行業幹了35年,“在車間裏,他從不挑活,什麼活都幹,透過完成各種各樣的急件、難件,他的技術潛力也在慢慢積累和提高”。

摒棄浮躁、寧靜致遠。也就是所謂的職業心境的從容淡泊:外邊的世界很熱鬧,自己卻不輕易盲從;燈紅酒綠中的誘惑很多,自己卻堅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樣安靜,像詩歌一樣平和。“靜能生慧”,“靜能生樂”,所以,工匠們才能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枯燥的專業發展中,擁有不知疲倦的技術性快樂。讓技術發展,離淺入深,不斷飛躍。比如“大國工匠”毛臘生,是給導彈鑄造衣服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卻“很無趣,甚至連個愛好都沒有,有時甚至連表達都成問題”。“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讀懂砂子,鑄好導彈”。他將“木《本站·》訥”當做淡定,將“無趣”當做安靜,浮躁少了,當然就能造就技術的輝煌。

精緻精細,執着專一。《尚書?大禹謨》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技術競爭、人才競爭白熱化的當下,要想謀求更輝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維”要不得,它會讓自己流於庸俗,止於輕薄、膚淺和粗糙。發展思想不精細,產品就上不了檔次。所以,我們要有“人有我優”的技術追求,選定一個目標,努力用一生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棄,不遺餘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強迫一樣的思維,讓技術和產品“從99%到99、99%”的過程中,迂迴推進,不厭其煩,努力堅守,把每一個生產產品,當作工藝品一樣精雕細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創造出與衆不同的發展奇蹟、震撼效應。比如“大國工匠”胡雙錢,“在35年裏加工過數十萬個飛機零件,在那裏面沒有出現過一個次品。”精細到了何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國智造”、中國品質,自然就能更上一層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感想 篇四

在這個二十一世紀的年代,到處都是高樓林立,大廈入雲,我們住在高大的居民樓裏,站在陽臺,便可以俯瞰整個小區。

紅頂白磚的高樓隨處可見,再也沒有低矮的平房和冒着黑煙的煙囪,我們看到的是一株株碧綠可愛的青草,還有振翅高飛的鳥兒。

我們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真的要感謝建築工人,是他們的不懈努力爲我們蓋起了一座座高樓,是他們的不懈努力,讓我們住進了一間間漂亮的樓房。曾經的高樓只有五層,如今的高樓少則七層,多則十九層,建築工人們不惜汗水和艱辛,日日夜夜的用一磚一瓦蓋起了這些高樓,不畏嚴寒酷暑,風霜雨雪,在多少個太陽升起,又落下的時刻不停的用自己的雙手蓋着我們現在居住的高樓?

試想,假如你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你會堅持下去嗎?也許有的人會說,我能;也許,有的人會說那麼高的樓,要蓋到猴年馬月啊?但是,假如你是一個建築工人,你不想去蓋高樓,那別人怎麼住的上高樓,你又怎麼養家餬口,並不是想做的事就可以去做,而不想做的事就可以不做,如果你是建築工人,那蓋高樓就是你一生的責任和任務,你必須去完成它,不管樓有多高,不管是怎樣惡劣的天氣,都要堅持下去。

我以前對建築工人從來都是感到不屑的,他們灰頭土臉,整天在磚瓦和泥土裏摸爬滾打,有什麼可以讓人正眼相看的?但事實證明,我錯了。他們雖然生在社會的最底層,雖然沒有身份和地位,但他們的心靈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卻是高貴的,這樣的精神無人可以比擬,如果沒有他們,即使你有再多的錢,你又怎能住得上寬敞的高樓?古代有一種職業叫做琢玉師,在現代這種職業叫做雕刻師,琢玉師就是把一塊上等的美玉雕琢成各種各樣的飾物,像宮廷裏玲瓏的如意,千金小姐和富家少爺脖子上佩戴的長命鎖,都是出自琢玉師之手。

歷史上最著名的琢玉師陸子岡,一生雕琢了許多完美的玉器,但後來因爲一個落款被朝廷判了死刑。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再上等珍貴的美玉如果沒有高超的琢玉師也等於一塊沒有用的石頭。

琢玉師用他們的雙手雕琢出了一個個完美到無可挑剔的飾物,在他們的骨子裏,有着一種超於常人的毅力。一刀刀刻下去,哪裏不好還需要修改,他們必須十分謹慎細心,一不小心弄錯,一整塊玉便會毀掉,所以,琢玉師這一職業一般很少有人能勝任。正是因爲有了這種精益求精,改了又改,直至做到完美的精神,那一個個精緻的玉器纔會問世,他們的名字纔會名垂青史。

我們不也像建築工人和琢玉師嗎,學業就是蓋高樓,我們的每一次考試就是蓋上去的見證,每一次升一年級,就是蓋到了更高的一層,如果我們不認真對待這座高摟,那我們就得掛科,復讀,永遠也別想蓋完這座樓,永遠也別想考上心儀的大學,所以,我們所學的東西正是那穩固基礎的一磚一瓦,少一塊,樓就會倒塌。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是艱苦的,就像建築工人,一年四季不停的蓋着,直至把高樓蓋起來,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不畏艱辛,堅持不懈,把屬於我們的那棟高樓蓋好,有朝一日,我們的高樓也會華麗的直聳雲霄。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光是有建築工人的毅力還不夠,還要有琢玉師的細心和耐心。要想做成一件事,不可急於求成,能一舉成功的事不叫大事,大事不能一蹶而就。

把一件事學會很容易,但想學精實則很難,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要學習建築工人的堅持不懈,不要一遇到逆境和困難就自暴自棄,而是迎難而上,不可放棄;學習琢玉師的細心和堅持以及他們的精益求精,即使學會了一樣本領也不要沾沾自喜,而是要把它學到精煉,學到爐火純青,要知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建築工人和琢玉師,這兩個職業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都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但就是這樣的“小角色”,就因爲他們的堅持不懈,精益求精,憑着一雙手製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歎的奇蹟,他們的名字流芳百世,他們的名譽名垂青史。

要想把一件事真正的堅持做下去,那裏面的辛酸苦辣也許只有自己才知道,而旁人,是不會理解的。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只有努力過,付出過,堅持過,纔會收穫甜美的果實,只有認真細心,追求完美,纔會創造奇蹟,實現夢想。

啊,那高貴的工匠精神,是你激勵了我在成長的路上奮力奔跑,是你教會了我遇到困難和逆境不要輕易退縮,鐵杵可以磨成針,水可以滴穿石頭,只要我們堅持,這世上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因爲,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