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多篇

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多篇

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在國旗下的講話的題目是:談讀書。

同學們每天辛勤在教室學習,在家中習作,在晨曦下背書,在課堂上朗讀,無時無刻不跟書打交道,這是爲何?

其實,自古以來,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愛讀書。才高八斗的曹植因爲讀書“七步”內便做出千古傳誦的佳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代帝王的趙匡胤因爲讀書,認爲開卷必有益,即使政務繁忙,也要抽空讀書,鞏固了宋代江山。華人首富李嘉誠因爲讀書,每晚入睡前也要讀上幾段書,創立了他的商業王國。愛讀書的例子並不少,匡衡鑿壁偷光,蘇秦頭懸樑、錐刺股……,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讀書故事。爲了成功,我們必須要讀書。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而我認爲: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讀書,就是在經歷一個社會,更是在社會中接受精神的洗禮。

有人說,讀書是精神的散步和漫遊。我亦有同感,讀書是一種精神享受。就象我們一日三餐中的鹽和佐料,它們不是生活的主旋律,但它們會使我們的生活更有滋有味,更豐富多彩。

書,將我們帶入一個比現實更爲深邃的精神空間,讓思緒任意馳騁。讀書,將靈魂昇華至一個純真的高度,審視自己,思考人生。讀書,讓我們有力量抵禦世俗的種種誘惑,使浮躁的心靈得到撫慰,變得寧靜而平和。而只有擁有一顆平靜的心,我們才能細細品味書中的內涵,書中的知識才能給予我們發展、進步的空間。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提高文化品位,提高生活質量。讀書有如我們的一日三餐,它是根據我們的口味、嗜好有所選擇的。好書似春風化雨,愉悅性情,營養身心;壞書如飲鴆止渴,蹉跎歲月,消磨意志,頹廢人生。無論是好書還是壞書,都可以從中折射出讀書人的影子。

林語堂說過,世間確有一些人的心靈是類似的。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文字裏找到自己的影子。讀書也可從他人的觀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難怪中國就有聖賢感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最忠實的朋友。讀書是一種心靈的活動。

讀書,不但陶治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滋潤人的精神,更能開闊人的視野,促使人的思想成熟。

讀書,可以通曉古今,可以提高水平,更可以激起人的各式各樣的感情,最終獲得美的感受。

同學們,老師們,書是知識的源泉,是人精神的營養品,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徜徉在書的世界裏,不斷汲取力量。最後,我要大聲說:讓我們熱愛讀書吧!

謝謝!

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篇2

彈指一揮間,五年的歲月就在繪聲繪色的講課聲中,就在埋頭批改作業的筆尖,就在上課鈴與下課鈴的交替聲中滑過。

還記得,小的時候,“老師與學生”的遊戲是我的最愛。

還記得,上學以後,能歌善舞的老師就是我心目中的天使。

還記得,中學畢業時,志願欄裏毫不猶豫地寫下“師範”。

往事一幕一幕。

15歲,我揹着行囊走進師範。在那裏,嚴謹的校風,嚴格的基本功訓練,讓我明白了教師這兩個字眼的深刻含義:“學高爲師,身正爲範”。

18歲,我帶着一臉稚氣走進這所學校,滿腔熱情地融入到與我年齡相仿的學生當中。望着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嘔心瀝血幾十年的老教師仍孜孜不倦,看着他們青絲變白髮仍兩袖清風,我突然個性深刻地理解人們爲什麼總是這樣描述教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我深深地明白:作爲教師,光有奉獻是不夠的,振興民族的期望是教育,振興教育的期望在教師,個性是世紀之交的青年教師,我們要有一種緊迫感、使命感,務必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以適應社會對我們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從1999年至今,我走過了我人生不平凡的五年。

曾先後兩次參加縣英語彙教獲二等獎。並取得了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大專文憑。20-年5月我被評爲“全縣模範青年團員”。去年,參加全國成人大學聯考,被三峽大學成教院英語系本科錄取。最重要的是去年8月,我以全縣第四名的成績被錄用爲正式編制教師。

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是那一段黑色的日子:20-年10月,第一次參加進編考試的我因一分半之差被拒之門外。我失望,彷徨,一度想,要離開,想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但最終我選擇留下來了,我離不開我心愛的講臺,我離不開我心愛的學生,那裏有我兒時的夢,那裏有我一生的追求。

“一腔熱血溫故土,四季甘霖潤嘉禾”,我無悔我的選擇。

“撐一支長篇,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將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終有一天,我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篇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爲教師的我在今年寒假讀了鄭傑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一百條建議使人讀起來很非常親切,他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的論談,他用平實樸素的文把他的建議說到了我們心裏。《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鄭傑校長如是說——“教師真的越來越難當了,特別是遇到一些差的學生,教師變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打學生早已歸入一條罪狀叫體罰,被明令禁止了;現在連批評也不敢了,批評重了孩子可能想不通,到頭來是教師吃不了兜着走;爲了少惹麻煩,一些老師可能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取不作爲的消極態度。說實話:我也在教學過程中常遇到學生個體差異大,個別學生厭學等情況,對他們進行教育時,也常常覺得黔驢技窮。鄭傑校長指出——新型的師生關係建立在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礎之上,意味着教師不必再扮演“一日師終身父”的角色,而應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係,這種關係首先不是以血緣,其次不是以感情來維繫的。教師對學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鐵不成鋼”,只要對每一名學生盡心盡職,就算是對這份職業有所交待了。當然教師的不作爲不應被寬容,積極的態度應該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範的行爲施於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法行爲的產生與鞏固。懲,即懲處、懲罰,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在教師的懲戒活動中,手段與目的應緊密相連。教師完全擁有對學生進行懲戒的權力。但是,世界上得人和一種權力都是一種強制力,都會對權力對象產生一定的傷害,因此,任何一種權力都需要限制的,教師的懲戒也需要限制。他說:“當你從你的工作中發現了價值,將工作與自己的生命建立了意義連接,再苦再累也會無怨無悔”“在學校和孩子們在一起,欣賞他們人性中最純美的一面,這些風景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的”……

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

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篇4

新課程編寫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改變和提升師生的生活方式。這種改變,將使我們的教師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這是因爲,教育不僅僅傳授知識,更孕育着一種源源不絕的人文資源。所以說,人文修養、人文情懷是一個智慧型教師的必備素質。一句話,時代呼喚“有智慧的教師。”

最近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我不禁爲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肅然起敬。再聯繫他在前文中談到的“素質教育”,我們可以清晰地觸摸到一位有膽識的知識分子對於當前中國教育現狀的思考與憂慮:“爲什麼應試教育早已成爲衆矢之的卻能大行其道,素質教育雖然千呼萬喚卻難覓蹤跡?”“一個民族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培養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學家和藝術家、在某一領域引起結構性變革的大師,那麼,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嚴重的問題。”捫心自問,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這其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許有人會說,一個普通的國小教師能改變什麼?是的,我們的力量太微小,改變不了應試教育“滾滾洪流”,但我也可以說,我們的力量很大,足以對自己的學生的養成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式、確立人生目標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舉一動會深深地、長久地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文中還提到“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方向對了,怎麼走就得看每個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鴨式”,“應試型”的教育方式,已經成爲遏制孩子們個性化發展的枷鎖。作者有一句話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們沒有教孩子們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的活着,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如何面對衝突和挫折,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而單純教給她如何讀、寫、算,那又有多少意義?”如今的許多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很大部分是隻會讀、寫、算,的學習機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狀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狀元的出現,很有可能埋沒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可塑之人才,因爲大家的目光都被狀元所吸引了。這是在現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實。人人呼籲改革,但是又沒有人知道該由誰來改革。其實能改變這些現狀的,只有我們這些教師——基層的教育工作者。

“教學中的交往使學生間的合作與競爭成爲可能,而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均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個體之間面對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時反饋成爲可能;交往使師生間的視界融合成爲可能,使課堂生活生動活潑、多姿多彩成爲可能——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課堂生活是學生的學校生活之所以值得過的重要原因。”帶着智慧與真情和學生交流,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必需途徑。作爲國小教師,我們是學生人生的啓蒙者;我們肩負着的不僅僅是要他們學會說話、寫字更重要的是要將他們引導成爲一個高級趣味的人。人生來就是具有自己個性的獨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於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來感悟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只有真正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纔可能正確而合理的引導他們。交流便是進入他們內心世界的最佳途徑。怎樣才能使每個孩子都認爲“學校生活值得過”?其實誰都知道,那就是讓孩子們覺得上學很有趣。與孩子溝通可以知道孩子們的興趣,也可以瞭解他們的性格,當對每個學生都瞭如指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找到孩子們都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了。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帶着興趣來學習的話,那麼我們的課堂就真正成了孩子們的課堂了。也只有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學生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求知慾。對於小孩子來說動力和求知慾就是新鮮感。這樣的新鮮感,恰是形成“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課堂”的必要條件。

作爲學生內心世界的窺探者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者,老師又該如何修煉?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爲教師,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纔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教師本身就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自身的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學生需要學習,老師也需要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只有多讀,多想,多交流,多實踐才能豐富自身底蘊。這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恆的學習之道,因爲豐厚的底蘊是靠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個人素養。大量的閱讀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閱讀中不斷思考才能將知識化爲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別人交流探討,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後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傳播給我們的學生。這便是真正意義上教學!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其實,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條件。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作者對教育這門學科的感悟與探索,記錄了他的精神之旅,他給我們讀者留下的不僅僅是經驗,更多的是思考。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現在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現在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閱讀。

二、愛在自由裏。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爲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國小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應該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爲人父母的最大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

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聽了幾位老師的演講,我真想說“讀書的感覺真好!”

在這個書香飄逸,享受閱讀的冬日,我演講的題目是《享受閱讀的人生》。

我讀過一些書,感受不同,收穫更不同。〈〈老人與海〉〉中那位不屈服於風暴,勇於抗擊的老者讓我肅然起敬;〈〈細節決定成敗〉〉告訴我: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從〈〈平凡的世界〉〉中,我領悟到:人,無論處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無論多麼艱難,只要有一顆火熱的心,只要能熱愛生活,生活對你就是平等的。

回首十一個春秋的從教之路,讀書,使我單調孤寂的生活變得豐富生動,在書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書的底氣,讀書,更讓我走出了工作初的失落和迷茫。讀着霍懋徵老師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恍惚間我看到霍老師那慈愛的面容,聽到那有力的聲音,感受到那份濃濃的愛。“請不要在冬天裏砍倒一棵樹”,“對待孩子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細心呵護”。這些充滿愛意的句子,讓我幡然醒悟:一個教師不正應該具備這樣的寬容和愛心嗎?每個人都是一輪月亮,都有着自己的陰晴圓缺,更何況他們只是一羣不諳世事的孩子呢?

回想以前的教學生活,無數小事都清晰的印在腦海中,讓自己的回憶充滿甜蜜的氣息。某某同學成績一直不理想。他母親談到孩子時,也顯得非常無奈,說着說着眼淚就流下來了。其實十個指頭都不會一般齊,更何況人呢?於是,我經常找他談心,告訴他老師看重的是你的學習過程,我主動幫他補習功課,啓發他“勤能補拙”,只要自己決心努力多付出,一定能有進步。也許是對他不離不棄的愛心感染了他,他的作業認真了,成績進步了,從單元測試的16分到百字競賽64分,期會考試60分,我真想說“孩子,你真棒”。

用我們雪亮的慧眼去賞識孩子每一點進步;用我們真摯的愛心和真誠的信任善待每一個孩子;那時我們收穫的會更多。

我慶幸自己讀了一本好書!讀書,令我快樂。感悟,讓我成長。寒來暑往,歲月如歌!我願與書爲伴,讀出幸福人生!我更願引領孩子,走進書籍,共享童年閱讀的好時光!

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9號選手,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讀書養才氣,勤奮養運氣,寬厚養大氣

看到這個題目,我腦子首先裏蹦出的是另外三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天道酬勤”“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腹有詩書氣自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多讀書是有好處的。讀書讓人更有智慧,讀書讓人更有才氣。我平時也喜歡看書,也買了些書,放在書架上,閒時翻一翻。只是我天生愚鈍、資質較差、人也懶惰。所以至今也沒也沒什麼才氣。這使我感到很慚愧!但我喜歡看一些跟讀書相關的節目,比如《曉說》、《圓桌派》、《中國詩詞大會》。每次看到各領域的成功人士、學者大師在那裏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聊着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真的很羨慕。我甚至一度認爲讀書也是需要要天賦的:所謂的“老天爺賞飯吃”。後來看到高曉鬆的一期節目,他說他讀那麼多書也是“被逼的”。他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又幾乎在清華園長大,周圍的鄰居不是大師就是教授,還在讀國小,就被人嘲笑:連《左傳》都還沒讀?後來他只有發奮,強迫自己讀了很多書,纔有了現在的成就。所以說無論平民與貴族,不管智商高與低,才氣都是靠後天勤奮修煉來的,讀書就是方法之一。多讀書可以增長人的見識,可以提高人的氣質,可以提升人的格局,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在書中可以與智者交流學習,可以受高尚的思想薰陶。總之,讀書養才氣。

想要有才氣,就得下功夫。所謂勤能補拙,天道酬勤。我在考編的路上走了不少彎路,四年時間輾轉於四所學校,終於在去年如願考迴天長。有人說我很厲害。我說:“我是‘半路出家’,靠的是運氣。”這是事實,運氣確實佔了很大成分,不可否認,男生在考編尤其是面試環節,是很有優勢的。但我也明白運氣不真的是運氣。--年我在楊村代課,那是我畢業三年後決定考教師而選擇的“破釜沉舟”。我知道我已經比別人落後了,所以我必須下更多的功夫,付出更多的汗水。 “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後來我的運氣就來了。可能我這點勤奮跟許多人比起來不值一提,但是我相信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運氣是要靠勤奮養來的。

教師是一份陽光的事業、一份溫柔的事業,一份需要寬厚胸懷的事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面對學生,我們需要寬容,寬容他們的無心之過,寬容他們的後知後覺。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好的園丁不會讓他們提前開放。面對同事,我們需要包容,包容對方就是成全自己,包容對方就是寬恕自己。給事留一個機會,給人留一個空間,給自己留一份尊嚴。對於自己更要從容,失意時坦然、得意時淡然。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是一種修養、一種氣度。寬厚養大氣,大氣助寬厚。

讀書養才氣,勤奮養運氣,寬厚養大氣,在這樣一個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時間裏,我想借此機會與各位青年教師共勉:珍惜時間,把握機遇,多讀書、多修煉,勤奮努力,寬厚待人,做一個有才氣、有運氣、有大氣的人民教師。

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篇7

大家好,我是澇坡國小的馮加風,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育人》。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中國老百姓信奉的至理名言;“讀書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這應該是知識經濟時代一種不可爭議的共識。作爲一名老師,要想能夠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就必須不斷的讀書。況且,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沒有一個淵博的知識是不行的。讀書讓我們能夠很好的乘上時代的風帆,能夠讓自己的職業生輝。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以禮儀大邦聞名於世,我們的民族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爲傳誦,就深刻反映了這一點。讀書才能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爲重,以社會爲重。能真誠待人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是內在優秀品質的外化。讀書是提高個人修養的必然途徑,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們大家都知道,教師做着教書育人的工作,可謂“桃李滿天下”。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關係到一代又一代學生的成長。學生的知識增長和我們的知識構成密不可分,那麼主要影響我們知識構成的是什麼呢?是讀書。博斯威爾有這樣的一句話:“每天讀上五小時書,人很快就會淵博起來。”我們的教師每天很多時間都用在教育教學中,或許不可能這樣的投入,但是隻要書籍在我的心中,我每天抽出一點點的時間,我就可以補足自己的不夠,因爲知識是來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是道聽途說。

所以今天我在這裏主要談談讀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曾有人這樣形容讀書:“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我相信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在新課改的今天,教師更應該多讀書,讓讀書成爲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曾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爲文化底蘊的傳承者,人格力量的塑造者,自身素質不是很重要嗎?而教育,天然需要教師有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一種充實而聖潔的靈魂,一種虔誠而溫馨的情懷、一種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古人云:學高爲師,德高爲範。由此可見,學識與品德是做教師的基本標準。

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地增長智慧,讓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讀書,能使教師充滿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語,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讀書,能改變教師的人生,使教師思考人生,把教學變成一種過程、一種動態、一種求索;讀書,是教師可貴的生活品質,一種詩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此外,我們除了自己要不斷讀書,還要培養學生對書的感覺,對書的興趣,以及讀書的正確方法。讓他們在書的海洋裏學會如何捕撈對自己有益的東西,也只有這樣,纔不枉我們教書、育人的根本宗旨。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書籍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我要用這種力量,去改造學生的世界和未來,讓我們就在這書的海洋裏,勇敢的、執着的、義無反顧的揚帆起航!實現我們共同的理想!

我的演講講完了,謝謝大家!

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號選手,我彙報的題目是《向着明亮那方》。

6年前,我懷揣教育的夢想,踏上神聖的講臺,循着常規教書,捧着熱心育人。我如一葉扁舟,身在溪流,心在遠洋。我鼓足風帆,向着大海奮力划槳。

教育應該是幸福的,我們教師應該“享受着教育的幸福”。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同時還包括自己的充實與成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顧不上欣賞沿途的風景,來不及品味遠航的甘苦。雖力倦神疲,卻總也找不到理想的彼岸。我迷茫、困惑:遠航的燈塔在哪?我人生的航向又在哪?

古語有云:“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教師的成長需要經驗+反思,獲得成長的途徑只有不斷學習。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礪;可以是借鑑他人;更有效的是讀書。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說,多讀書,讀好書,更是我們成長的重要途徑。我開始以自己的實際教學爲基點讀書,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學的底氣,走出了工作的失落和迷茫。

曾有人這樣形容讀書:“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我相信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

今天站在這裏,我不想用那些華麗的詞藻去描述讀書的美好和意義,只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成長故事。

燒焦了翅膀,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教育,天然需要教師有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一種充實而聖潔的靈魂,一種虔誠而溫馨的情懷,一種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和所有的青年教師一樣,教學中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通過反思,我終於明白:幹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它時刻需要心靈的介入,需要長期的學習與積累。

好書,就是遠航的燈塔。每一本書,都別有天地,與一本好書相對,就是與智者相對。著名詩人狄金森在他的詩中這樣說道:“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讀書,讓我深悟了爲師之道,知曉了由合格到優秀,由優秀到卓越的成長途徑。在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我從一個剛走上講臺、縮手縮腳的新教師成長爲一個有教學自信、樂於與學生一起分享成長快樂的教師。雖然不能說,讀書學習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樂,但我可以說,讀書改變了我的生活,帶給了我成長的喜悅!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學更需要激情。惟有對教學、對學生滿懷熱愛,才能保持一以貫之的激情,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