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關於時事的演講稿(精選多篇)

目錄

關於時事的演講稿(精選多篇)
第一篇:關於時事的演講稿第二篇:2014兩會時事演講稿第三篇:熱點時事演講稿第四篇:時事報演講稿競賽第五篇:時事評論演講稿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關於時事的演講稿

不知是醉酒駕車撞死人的事件真的越來越多,還是“後胡斌飆車案”語境下媒體對此類案件報道增多,讓人產生這類事故越來越多的感覺。新近,杭州又發生了一起酒後駕車撞死人的悲劇。8月4日晚,魏某酒後駕駛保時捷越野車,撞死橫穿馬路的女子馬芳芳。

跟同城的胡斌案一樣,駕車者身份再次成爲輿論關注焦點。媒體報道強調,今年29歲的魏某是杭州某公司的市場部經理,車主系其父,也是該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長——新聞這樣交代並沒有問題,但我不喜歡某些媒體刻意在大標題中強調“杭州保時捷撞死人案司機父親爲董事長”。像在胡斌案中刻意強調胡斌的富二代身份一樣,這是在迎合社會的某種情緒,渲染社會的斷裂,並營造一種對抗的氛圍,把一場酒後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描述成一場貧富對抗、強弱對立、社會斷裂的標誌事件。

這樣的渲染是很可怕的。在胡斌案中就表現得淋漓盡致,回想一下當初某些媒體的標題:富二代闊少飆車撞死大學生 ——這多麼讓人血脈賁張,多麼讓人憤怒,多麼強烈地刺激着公衆本就脆弱而敏感的貧富神經,在斑馬線上營造了一種多麼可怕的貧富對抗、強弱對立場景。可實際上,傷亡者譚卓早已畢業工作多年,而胡斌纔是杭州某大學的在讀大學生。如果根據實際身份把這樣的描述轉換爲“在讀大學生開車撞死公司白領”,輿論肯定又是另外一種反應和情緒,可見這種身份標籤的悖謬。

顯然,一些媒體之所以那樣描述,是迎合輿論中部分人對貧富差距的受害想象,在利用這種情緒進行炒作。“杭州保時捷撞死人案司機父親爲董事長”也是如此,看似在陳述一個事實,實際是在刻意強化那種“富二代沒幾個好東西”、“富人爲富不仁欺壓良民”的輿論偏見,傳播“醉酒駕車者都是富人”、“強者肆無忌憚欺凌弱者”的仇恨印象。

醉酒駕車的多是富家子弟,這其實是媒體對身份的選擇性強調營造出的一種幻覺。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高達10萬左右,其中相當部分是“酒精”所致。中國每年由於酒後駕車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多達數萬起,數以萬計的家庭因爲交通事故而支離破碎。另有數據統計,從1994年到xx年,全國因酒後駕車而導致的死亡人數平均每年以 7.3%的速度增長——不知有些媒體有沒有深思過,每年數萬起的酒後駕車案中有多少富人作的孽,多少是富二代飆車引致,多少是寶馬闖的禍?

不說遠的,就說近來各地發生的幾起酒後或醉酒駕車撞死人的事故吧。成都那起醉酒駕車釀成4死1重傷的驚天血案,司機孫偉銘只是成都某技術公司一名普通員工,開的也不是名車。廣州中山一路“5·15”造成3人死亡的特大車禍,醉酒駕車的司機樑某是一個普通人。嘉興中院近來審理了一起案件,從安徽老家到嘉興打工的高某,酒後駕車撞死了自己的妻子……在這樣的案件中,媒體從來不會強調肇事者的身份,因爲那樣的身份沒有“新聞性”。而一旦是個富人或富二代,身份就會在新聞標題中被強化,於是留下“富人名車草菅人命”的印象。毋庸諱言,公衆情感因爲這樣對貧富身份的刻意渲染而進一步被撕裂,正像在胡斌案中所顯現的那樣:既干擾了司法獨立,又撕裂了社會情感。

很明顯,醉酒駕車並不是哪個階層的原罪,不是專屬哪個羣體的罪惡標籤,而是一種普遍性、平均分佈的罪惡,人人都可能醉酒,人人都可能開車,人人醉酒開車都會危及交通安全。醉酒駕車只是一種醉酒者對法律的侵犯,對公共安全的危害,是醉酒駕車者與社會的矛盾,而不是富人與窮人的矛盾。公衆的敵人是肆意踐踏法律的醉酒駕車者,而不是富人,只不過有時碰巧是一個富二代而已。

確實,改革轉型期的中國,貧富差距拉大是一個現實,貧富對立導致的許多問題也客觀存在。但負責任的媒體應報道真相,以客觀的輿論監督消弭這種斷裂,理性地引導公衆情緒,而不是利用這種情緒進行炒作,惟恐對富人的仇視情緒還不夠,爲這種情緒推波助瀾火上澆油。評論者更要有一顆仁心,更要把尊重規則置於首位,獨立、客觀、理性地進行判斷,而不是被怒氣衝衝、情緒化的輿論所引導,迎合那種非理性的情緒。貧富差距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去解決,而不是人爲地渲染。

最後回到保時捷撞死人事件上來,需要輿論聚焦的是如何以嚴刑峻法遏制頻發的酒後駕車,嚴懲那些踐踏規則者,而不是在撞人者身份上炒作和起鬨。這是公衆與醉駕者的對立,而不是窮人與富人的對立。渲染那種與事件無關的情緒,只會轉移對真問題的關注。

假如火車丟鑰匙事件發生在烏魯木齊 盛大林 3日,載有526名乘客的d175次列車準備從天津站出發時,司乘人員發現鑰匙丟失了。這列動車是剛從瀋陽開到天津的,需要調頭再開回瀋陽,但在交接班後司機發現鑰匙不見了。列車通過廣播動員車上乘客幫忙尋找,司乘人員也拿着手電筒逐個車廂搜尋,但都一無所獲。在滿車尋找鑰匙無果的情況下,只好通過京津城際從北京調來了備用鑰匙,列車在晚點了2個小時後才重新啓動。(據8月4日《今晚報》) 剛剛交接完畢,鑰匙不翼而飛,竟然讓數百名乘客幫忙,最終不得不從北京送來備用鑰匙。想想當時那全員行動、地毯式搜尋鑰匙的場面,真讓人哭笑不得。慶幸的是,天津與北京遲尺之遙,鑰匙很快就送過來了——這不禁讓人聯想:要是“火車丟鑰匙”發生在距京數千裏之外的烏魯木齊,如何是好呢? 這是鐵路上近一個多月時間發生的至少第四起事故了。7月29日,一列火車在焦柳線上脫軌,造成5死50傷;7月27日,一列火車在蘭新線烏鞘嶺隧道內起火,1700多名乘員徒步摸黑逃生;6月29日,兩列火車在湖南郴州站相撞,造成3死63傷。如果把去年4月發生在膠濟鐵路上的列車相接事件,鐵路上的安全事故更加觸目驚心。 也許有人認爲,不能把“火車丟鑰匙”與上述幾起事故相提並論,因爲那幾起都導致了人員死傷等非常嚴重的後果,而丟鑰匙只是讓火車晚點了兩個小時而已。單從後果來看,情況確實如此;但就起因而論,卻是禍出一源。膠濟線的相撞主要是超速引起的,郴州站的相撞是“人爲疏忽”引起的,焦柳線“山體滑坡掩埋鐵路”導致脫軌的深層原因還是相關的應急機制不健全,而蘭新線起火事件至今無調查結果本身就能反應出一些問題……說到底,這些事故的發生都與“管理混亂”存在一定的關係——而交接中丟鑰匙不也是“管理混亂”的表現嗎? 每一次事故發生後,鐵道部門都表示,要查擺原因、總結教訓、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然而,人們看到的事實是,安全事故不斷沒有減少,甚至有不斷增多的趨勢;與此同時,以前因重大事故而被免職的幹部紛紛易地“復出”甚至得到提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因再次超速而被免職的原濟南鐵路局局長耿志修出任鐵道部安全總監之後,鐵路上的事故發生得更頻繁了,真不知道他這個“安全總監”是怎麼做的,更不知道鐵道部爲什麼讓他這個因安全事故而掛冠的人當“安全總監”。 “火車丟鑰匙”雖然只是小事故,但也反應出了大問題。鐵道部門應該像對待那幾起重大事故一樣對待它,並以這些事故爲教訓,狠抓內部管理,增強安全意識,從而避免類似事故的重演。

第二篇:2014兩會時事演講稿

2014年全國兩會熱點解讀

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我國勝利召開了關乎國國計民生的“兩會”, 那麼,什麼是兩會呢?兩會就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國家意志:行使最高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和全國政協會議(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參與決策: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今年的“兩會”,即: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第十二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一年一度“兩會”的召開,使得13億國人,加上幾千萬海外僑胞,以及多少億關心中國發展的人,都把視線聚焦於中國,聚焦於北京。今年“兩會”,尤爲引人注目。因爲這是在一個不尋常的年份召開的,五根主線上跳躍着老百姓關心的音符。它將奏響一部高音部與低音部和諧交織的民主曲。

這首民主曲的樂譜上的五條主線:一是黨的十八大,這次“兩會”是十八大後召開的第一次“兩會”,將把中國共產黨的決策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爲國家意志;二是換屆,這次“兩會”是一次國家政權機構和全國政協組織換屆的“兩會”,代表委員將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選舉權;三是廉政新風,這次“兩會”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規定倡導節儉之風背景下召開的“兩會”,代表委員將承擔起民主監督的責任;四是改革,這次“兩會”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兩會”,代表委員將行使職權審議討論改革方案;五是經濟形勢,這次“兩會”是在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召開的“兩會”,代表委員將審議討論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要求和各項政策。

2014全國兩會已經結束。此番跨度長達半個月的兩會,是決定中國未來改革發展的重要會議,黨的十八大精神化爲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將對國計民生產生深遠影響,而“新老交接”“中國夢”“機構改革”等10個代表委員熱議、百姓密切關注的“兩會熱詞”,讓人們聆聽到一次民主進程的足音。

【熱詞一】新老交接

中國國家領導人完成了又一次歷史性的新老交接。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國家軍委主席。根據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提名,會議決定李克強任國務院總理。兩會期間,還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常委會組成人員,國家副主席、國家軍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參加投票表決的代表們認爲,選舉和表決過程合法、透明,結果體現了承上啓下、面向未來的特點。

【熱詞二】中國夢

“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夢”成爲代表委員頻繁提及的熱詞。

在代表委員看來,“中國夢”是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事業不斷改善的“民生夢”,是強國富民、改善環境的“小康夢”,更是追求和平發展、睦鄰友好的大國和平崛起之夢。如何實現“中國夢”?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要讓羣衆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增加環保投入;科技強軍等等。

【熱詞三】7.5%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2014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再次定爲7.5%左右。代表委員認爲,7.5%的目標設置合理、客觀,符合科學發展觀,這個數字背後,突顯了我國轉型發展的緊迫和必要。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制定“7.5%”的目標,一方面要繼續抓住機遇、促進發展。必須優化配置和利用生產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要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熱詞四】機構改革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第七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改革的核心是“職能轉變”,旨在繼續簡政放權、完善制度機制、提高行政效能等。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實行鐵路政企分開;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等機構改革內容。與此同時,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等十項改革內容也獲得代表委員的支持和認可。

【熱詞五】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成爲今年兩會的重要關鍵詞,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之一。

習近平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代表委員普遍認爲,目前我國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仍存在不足,要實現從“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的轉變,必須徹底轉變思想、深化改革。

【熱詞六】城鎮化和“城市病”

到2014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已超過52%,但城鎮化也遭遇諸多困擾,對城市居民而言“堵車、污染、內澇、房貴”等“大城市病”困擾多多,對農民而言“被上樓”、“半城市化”等問題也仍待解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並強調“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要遵循城鎮化的客觀規律,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

代表委員們認爲,城鎮化的核心是“人”,消除“城市病”的關鍵是以人爲本經營城市。

【熱詞七】美麗中國

霧霾、水污染、垃圾圍城……伴隨經濟高速發展,一系列環境問題困擾13億中國人。一些地方“爲了金山銀山,毀了綠水青山”的情況屢見不鮮,着手解決問題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下決心解決好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改善環境質量,維護人民健康,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與此同時,pm2.5監測指標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代表委員提出,“美麗中國”不僅是指綠水青山,也指人們對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倡導“美麗中國”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結合起來。

【熱詞八】網絡反腐

網絡以其反應迅速、公衆參與等特點,一度被網民認爲是“反腐利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網絡反腐”再成熱詞。

在今年的“兩高”報告中,“積極參與反腐敗鬥爭”和“深入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均被明確提及。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堅持反對腐敗,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代表委員建言:儘管熱熱鬧鬧的“網絡反腐”引發“表哥”“房姐”等落網,但這種做法也不排除“信息有誤、惡意炒作以及侵犯隱私”等問題。有政協委員呼籲加強反腐立法,將網絡反腐納入法制化軌道。

【熱詞九】新會風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出臺“八項規定”,對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作出了嚴格要求。在中央領導率先垂範的帶動下,各級黨政幹部也紛紛行動起來,這股求真務實、厲行節約之風也吹進了2014年全國兩會現場。

兩會期間,會風樸實成爲百姓眼中的看點之一。會場沒有鮮花、沒有紅地毯、沒有歡迎橫幅……全國政協會議大幅減少會議簡報、大會發言報告等紙質印刷品,主要通過委員辦公系統平臺及官方網站發佈。

新會風不是“表面文章”,也實實在在體現於代表委員的口頭髮言。不少代表委員的建議更加簡潔精練,直陳問題要害。

【熱詞十】誠信

今年兩會“遇到”了3·15,“誠信”二字引發會內會外共鳴。

此次全國人大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提出,“加強政務誠信制度建設”,構築覆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加強政務誠信,力促社會誠信。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推動誠信體系建設,以政務誠信帶動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代表委員們建議,構建誠信社會,首先應從建立誠信政府做起,進而規範好國有和民營企業的誠信經營。

第三篇:熱點時事演講稿

《概論》(2014)作業說明:

一、 作業類型:小組作業

? ppt講演(10 —15分鐘) ? dv作品

二、 作業內容

? 時事熱點評論

? 中國夢

? 大學生活

? 環球人物評論

三、 作業內容要求:

? 原創正能量

四、 作業成績:

30分

五、 作業完成時間:

創新 4月(5月交作業)

第四篇:時事報演講稿競賽

時事報演講稿競賽

224n可讓足部平穩站立的場

利用午休時間打造極致美腿

核心提示:想要擁有一雙纖細迷人的美腿,不妨試試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輕易實行的幾款運動,利用午休或做家事的空檔都ok,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打造出修長美腿!

想要擁有一雙纖細迷人的美腿,不妨試試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輕易實行的幾款運動,利用午休或做家事的空檔都ok,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打造出修長美腿!

腳踝updown

工作中、上洗手間站着的時候,或是做家事時都可以輕易實行的運動,就是“踮腳尖”。可消除足部疲勞,又能讓腳踝&小腿變細,是一舉兩得、超easy的美腿運動!

屬於o型腿的人,請將施力點放在大姆趾根部,x腿型的人是小趾和無名趾根部,其他人就以一般踮腳的方式運動即可。

step1

此運動一定要選擇可讓足部平穩站立的場所進行,如:客廳。首先,兩腳稍微張開,身體放鬆,筆直站立。

step2

依上圖所標示的位置施力,腳跟擡起,以腳尖站立。要特別小心,別因爲重心不穩而跌倒。

將腳跟放下。腳跟和地板稍微保持距離,不要完全着地,可提高美腿效果!重複此動作後,再換另一腳。

腳踝繞圈運動

纖細緊實的腳踝能讓腿部看起來更性感。每天只要在工作空檔繞一繞腳踝,就能讓腿部代謝力提高!腳踝也會變柔軟,讓動作更優雅,走路的姿態自然充滿魅力。

運動方式

腳踝是容易浮腫的部位之一。只要轉繞一下,就能改善血液循環。以畫大圓的方式內轉&外轉。另一腳也以同方式運動。

大腿後側施力的走路方法

針對無暇做運動的你貼心設計!只要改變走路的方式,就能打造纖細美腿!通勤或逛街都ok,實現緊實大腿的願望。

運動方式

走路時,將力量放在大腿後側,大步跨走。每天持續這個方式走路,大腿肌肉就會慢慢變緊實。

第五篇:時事評論演講稿

尊敬的校長,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外邊下着大雪,天氣嚴寒,但是我的心是熱的。我早已盼望在劍橋同老師、同學們見面,互相交流。現在正是金融危機的嚴冬季節,但是我看到年輕人,彷彿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來。因爲我堅信,知識的力量,年輕人的勇氣,是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整個世界的命運。一篇好的演講應該是不加修飾的。用心說話,講真話,這就是演講的實質。我希望我的演講能夠給老師、同學們思想以啓迪。你們能夠記住其中一兩句話,那我也就滿足了。

到高等學府,我的心裏總是充滿敬意。這種心情是由於我對知識、對老師、對學校的尊敬。所以,我方纔深深地給校長、給老師們鞠個躬,那不是禮節,而是一個學生對待校長和老師應盡的禮貌。

來到嚮往已久的劍橋大學,非常高興。劍橋舉世聞名,培養出牛頓、達爾文、培根等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思想家,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是劍橋建校800週年,我謹致以熱烈祝賀!首先,我向劍橋大學贈送“中華數字書苑”,其中收錄了中國出版的20萬種電子圖書,涉及中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各個領域,大家可以從中更多地瞭解中國。

這是我第四次訪問英國。中英相距遙遠,但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斷增多。香港問題的圓滿解決,經貿、文教、科技等領域的有效合作,爲發展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我向長期致力於中英友好的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

我深深愛着的祖國——古老而又年輕。

說她古老,她是一個有着數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大國。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對人類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

說她年輕,新中國成立才60年,改革開放才30年。中國人民經過長期不懈的鬥爭建立了新中國,又經過艱苦的探索,終於找到了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文明古國煥發了青春活力。

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長遠意義的是體制創新。我們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我們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把發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結合起來,實行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堅持以人爲本,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條件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讓國家政通人和、興旺發達;就是維護人的尊嚴和自由,讓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發,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30年來,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2億多,人均壽命提高了5歲,8300萬殘疾人得到政府和社會的特殊關愛,這是中國保障人權的光輝業績。九年免費義務教育的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使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理想,正在變爲現實。

我願借用兩句唐詩形容中國的現狀:“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國人正在努力實現現代化,這是一個古而又新的發展中大國進行的一場偉大實踐。掌握了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民,對未來充滿信心!

我深深愛着的祖國——歷經磨難而又自強不息。

我年輕時曾長期工作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長着一種稀有的樹種,叫胡楊。它紮根地下50多米,抗乾旱、鬥風沙、耐鹽鹼,生命力極其頑強。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稱爲英雄樹。我非常喜歡胡楊,它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徵。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一次次戰勝了天災人禍,渡過了急流險灘,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災難,鑄就了她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品格。中華民族的歷史證明了一個真理: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將從民族的進步中得到補償。

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在汶川地震災區的親身經歷。去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震驚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學被夷爲平地,孩子(請你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傷亡慘重。可是,時隔10天,當我第二次來到這裏時,鄉親們已在廢墟上搭起了板房教室,校園裏又迴盪着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當時我在黑板上,給同學們寫下了“多難興邦”幾個字。地震發生以來,我7次到汶川災區,碰到這樣感人的事蹟不勝枚舉。我爲我們中華民族這種愈挫愈奮的精神深深感動。這種偉大的精神,正是我們的民族飽經憂患而愈益堅強、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中國有了比較大的發展,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但我們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這種基本國情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中國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後,僅爲英國的十八分之一。到過中國旅遊的朋友,你們所看到的城市是現代的,而我們的農村還比較落後。

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要基本實現現代化,面臨三大歷史任務:既要努力實現歐洲早已完成的工業化,又要追趕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又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既要實現國內的可持續發展,又要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中國要趕上發達國家水平,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還會遇到許多艱難險阻。但是,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住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中國現代化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我深深愛着的祖國——珍視傳統而又開放兼容。

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奉爲最高價值,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國古老的經典——《尚書》就提出“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的理想,主張人民和睦相處,國家友好往來。

“和爲貴”的文化傳統,哺育了中華民族寬廣博大的胸懷。我們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載萬物一樣,寬厚包容;又能像蒼天剛健運行一樣,彰顯正義。

15世紀,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到過三十幾個國家。他帶去了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還幫助沿途有的國家剿滅海盜,真正做到了播仁愛於友邦。

國強必霸,不適合中國。稱霸,既有悖於我們的文化傳統,也違背中國人民意志。中國的發展不損害任何人,也不威脅任何人。中國要做和平的大國、學習的大國、合作的大國,致力於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學習。今天的中國,有3億人在學英語,有100多萬青年人在國外留學。我們的電視、廣播、出版等新聞傳媒,天天都在介紹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正因爲我們善於在交流中學習,在借鑑中收穫,纔有今天中國的繁榮和進步。

向你推薦更多精彩內容:

時事評論演講稿

時事政治演講稿

時事政治演講稿

時事報演講稿學科

時事播報——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