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反對浪費演講稿【精品多篇】

反對浪費演講稿【精品多篇】

反對浪費演講稿 篇一

同學們:

我們是幸福的一代,不愁吃穿,無憂無慮,能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開心地讀書。但是,如果你留心觀察,將會發現浪費現象也日益嚴重。

在陽光燦爛的大白天,教室裏燈火通明;在水池邊,水龍頭嘩嘩地流着眼淚,無人理睬;新鮮的水果只咬了一口,就像孫猴子吃蟠桃似的扔了;午餐後,那花花的米飯和新鮮的菜餚,被無情地倒掉,這一幕幕,讓人觸目驚心,讓人心疼不已!

同學們請聽一位非洲兒童的心聲:飢餓吞噬着我的生命,我瘦弱的軀體就像個乾癟的樹枝。我是靠着數自己的骨頭來熬過一天又一天的。我僅有的一點感覺,就是飢餓穿過骨頭的那種鑽心疼。就連在炙烤的太陽底下,我還是覺得冷。唉,老天爺呀,我們爲什麼要受這樣的折磨?我餓啊,我餓……其實,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像這位非洲小孩一樣,生命被飢餓威脅着,就連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仍有二千萬人處於飢餓狀態,我國還有廣大貧困地區糧食不足,我們怎麼能忍心浪費呢?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有利於培養艱苦奮鬥的高尚品德。同學們,爲了我們的民族,爲了我們的國家,也爲了我們自己,讓我們反對浪費,厲行節約,並且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謝謝大家!

反對浪費演講稿 篇二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浪費可恥》

我們剛剛結束了八天中秋國慶長假,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裏,到處是親人團聚,朋友聚餐,。因此,此時提出“珍惜糧食,浪費可恥”有着特別重要的意義!

《珍惜糧食,浪費可恥》倡導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在餐館裏就看到有些人請客吃飯,點了許多許多菜,實際上吃的少,剩的多,還因爲愛面子,不好意思打包,因此浪費了許多糧食。據說全國一年裏浪費的糧食夠2500萬人吃一年的口糧,由此可見,這個浪費是多麼驚人吶。現在全國都在流行節約,如“光盤行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倡議。

《珍惜糧食,浪費可恥》體現的是一顆感恩的心。暑假期間,我回到湖南外婆老家,體驗了外婆她們耕種糧食的辛苦。夏天烈日炎炎,陽光把她們的皮膚曬黑;泥水把她們的手腳浸泡成黃色;各種螞蟥和蟲子爬在手腳上,又癢又疼。外婆說:“稻穀的耕種需要四五個月的週期,前期天冷的耕田、育秧苗,中期的除草、除蟲、打農藥,都需要付出艱辛地勞動,許多老人因此還患上了關節炎。”如此來之不易的糧食,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珍惜啊!

《珍惜糧食,浪費可恥》宣講的是一種憂患意識。我從電視上聽袁隆平爺爺說:“我們國家的糧食是不夠吃的,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一部分,如果別人卡你,那麼就會有很多人要餓肚子了。”爲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90歲的袁隆平爺爺還奮戰在科研一線。我們要向他老人家學習,居安思危。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從我們做起,謝謝大家。

反對浪費演講稿 篇三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糧食,甚至有的人把節約叫做吝嗇、小氣。而許多人卻不知道每一粒糧食背後有多少令人心酸的故事。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農民伯伯用黝黑的手,撒出一株株帶着泥土芬芳的麥苗,不知不覺中,汗早已打溼了他的衣服,從臉上滴下來的汗水滋潤着在泥土裏的麥苗。在寒風凜冽的冬風中,在鵝毛般的大雪中,農民伯伯毅然出了門,來到麥田裏,伸出早已凍出裂口的黝黑的大手,撫摸着一棵棵麥苗。在收穫的季節,麥稈被飽滿的麥穗壓彎了腰,農民伯伯滿懷喜悅的心情收割麥子。就這樣一粒粒小小的糧食,隱藏了多少農民伯伯的汗水。

現在祖國繁榮昌盛,可有的山區卻很貧困,跟繁榮昌盛的祖國截然不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常對我說:“你看你碗裏還剩這麼多飯,以後臉上要長好多麻子的,要節約糧食噢。”那時候我還小,聽了爺爺奶奶的恐嚇就被嚇着了,哪還顧得上解釋,連忙把碗裏的飯吃得乾乾淨淨,這時爺爺奶奶就會用滿意的眼神看着我。後來,每次吃飯我都把飯吃乾淨,這算是因爲害怕而節約糧食了。

漸漸的,我有了自己的想法,爺爺奶奶嚇唬人的那一套逐漸不靈了。於是爸爸媽媽便開始給我講一些大道理,什麼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什麼“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什麼我們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我想了想,覺得有道理,便聽從了爸爸媽媽的苦口婆心。

現在主席呼籲人民“光盤行動”,節約糧食、拒絕浪費。可還是有很多人浪費糧食。有的人不僅浪費糧食,還用公款吃喝。想想我自己,也是常常浪費糧食,吃飯的時候都是撒了一些白花花、晶瑩剔透的大米,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我,要我改正錯誤,可我卻常常狡辯。吃飯的時候,總有人爲了炫耀自己富有,常常點很多的菜,都吃不了,有的人明明自己已經吃飽了,卻還要拿吃的。如果世界上少這麼多浪費糧食的人,那我們可以救活餓死的人。

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們以節約爲榮,讓節約成爲一種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謝謝大家!

反對浪費演講稿 篇四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我們上了一上午的課,又到了午餐時間。大家秩序井然的排着隊伍,來到食堂用餐。我打開飯盒,一股菜香味撲鼻而來,飯堂裏瀰漫着飯菜的香味。嘈雜的吵鬧聲也影響不了我們吃飯的愉快心情。正當我嚼着嘴裏的飯菜時,有許多同學往桶裏倒剩飯,剩菜。

有些同學還故意拿着盆子往別人身上撞。這都是不好的行爲習慣。想着想着,我突然想到幾句節約糧食的名言: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靖江雖然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可是大家也不要過分浪費糧食。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大家想想,爲我們做飯的這些阿姨,奶奶,在我們還在熟睡時,就已經到批發市廠去買菜,當我們做早操回教室時,他們就開始做飯,在我們上第三節課時,就可一以聞到香噴噴的飯菜味。這就是食堂阿姨和奶奶們忙活了一上午的傑作呀!雖然有些同學嘴邊天天說着,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可他的行爲真的這樣做了嗎?

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米,把自己盤子裏的飯菜吃光,儘量不要有剩菜,剩湯,剩飯。在飯店裏吃不完的打包帶回家,能吃完的儘量吃完,是先少點幾個菜,不夠可以再點。有些地方的孩子們還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學習環境,但是他們懂得節約,相信同學們還記得汶川大地震吧!在那裏救出來的人只能喝米粥,那個時候根本吃不到大米飯,吃不到菜。

請同學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每人節約一點點,成千上萬的人就是非常多的,節約糧食是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來吧!

謝謝大家!

反對浪費演講稿 篇五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來自--國小,我叫---,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裏演講。古人曾雲: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勤儉永無窮,坐食山也空。這些古語意在告訴我們一個永恆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的傳家寶。這些金玉良言指引着數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勤儉節約,並代代相傳。

儘管我國糧食繼續增產,產量已達近--億噸,實現了糧食產量九連增,但糧食進口數量同時創出新高,中國糧食對外依存度逐步上升,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在另一方面,我們糧食浪費卻非常驚人:據統計,每年糧食產後,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總量達--億斤以上,而餐桌浪費的糧食保守估計約--億斤,兩項加起來達到--億斤的浪費。浪費的糧食足可以養活--億人口!儘管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並告知節約要從小處着手,從節約一張紙、一粒飯、一滴水、一度電做起。可是,就在不經意間,浪費卻成了“家常便飯”,隨處可見:不知諸位是否看過央視最近一段公益廣告:因爲公款消費、因爲好面子、因爲寵孩子等,國人外出就餐,浪費菜品和糧食達--%以上,價值高達上--元!面對這些我們的內心深處是否有一絲的觸動、有一絲的自責呢?

也許有人會說,節約等同於吝嗇、等同於貧窮,其實不然。節約並不是吝嗇的化身更不是貧窮的表現。它應該是對家庭幸福生活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履行。“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試想一下,一個沒有勤儉節約作支撐的國家,如何繁榮昌盛;一個沒有勤儉節約作支撐的社會,如何長治久安;一個沒有勤儉節約作支撐的民族,如何自立自強?

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爲習慣”、“讓節約成爲生活方式”;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努力打造一個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家園。

謝謝大家!

反對浪費演講稿 篇六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們都會背誦,也都理解詩的意思,但能在現實生活真正體現它的又有幾個人呢?每天在學校用餐,你是否看到那一桶桶被浪費的飯菜在“哭泣”?你是否瞭解這是多少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你是否知道還有很多人在爲家人的溫飽而奔波勞累?你是否知道還有很多人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

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我國人口衆多,因而每個人的平均量就很低,這就要求我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張紙,只要是能夠節約的,我們都不應該去浪費。有些同學雖然嘴上說着節約,但行動卻恰恰相反:饅頭吃了幾口,扔了;飯菜吃了幾口,倒了;一張紙寫了幾個字,撕了,難道他們丟掉僅僅是饅頭、飯菜、紙張嗎?不!他們丟掉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品質。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生主張勤儉節約,從不浪費一飯一菜,周總理吃飯時,總把碗裏的飯吃的一粒不剩,散落在桌上的飯粒也把它夾起放在嘴裏,一個國家總理尚且這般節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浪費呢?同學們,請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吧!這樣,我們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就會多一份成功的可能性。但願所有的同學都能領會“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謝謝大家!

反對浪費演講稿 篇七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家好!

勤儉就是勤勞節儉,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爲修身治家的美德。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想要生存、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墨子》有:“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之論。可見,勤儉節約對於生活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關於勤儉節約的故事數不勝數。他們不僅在事業上非常勤勞,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節儉。在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着一首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着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准備了紅蘿蔔、韭菜、青菜、豆腐湯,宴請衆官員。並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朱元璋是一代君王,他以身作則,勤儉節約,是一個爲人民、爲國家着想的皇帝。

有這麼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有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的無憂無慮,十分美滿。在他臨終前,他曾把一塊寫着“勤儉”的牌匾交給兩個兒子,並告誡他們:“你們要想衣食無憂,就照着這兩個字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的時候將牌匾一鋸爲二。老大拿了“勤”,老二拿了“儉”。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地掛在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穀豐登。但他的妻子卻大手大腳,兩個孩子經常把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了,久而久之家裏沒有一點餘糧。老二把“儉”放在中堂,卻把勤字拋到了腦後,他每天疏於農事,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日子仍是不好過。這一年遇上乾旱,老大老二家都沒有了存糧,情急之下他們把牌匾踩碎在地上。這是,窗外飄來一張紙,兄弟倆連忙撿起來:“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捱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相輔相成,不可缺一。兄弟倆吸取了教訓,把“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的門上時刻提醒自己。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讓勤儉成爲時尚,讓勤儉成爲習慣,讓勤儉成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