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畜牧獸醫畢業論文範文(整理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篇《畜牧獸醫畢業論文範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畜牧獸醫畢業論文範文》相關的範文。

畜牧獸醫畢業論文範文(整理4篇)

篇1:畜牧獸醫畢業論文

摘要:

奶牛皺胃變位是奶牛最常見的皺胃疾病,是危害集約化養牛尤其是高產奶牛的多發性腹腔疾病之一,隨着奶牛養殖業的發展,該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死亡率較高,成爲威脅奶牛養殖業發展的一種嚴重疾病。現就該病的發病規律和防治方法簡單介紹如下:

關鍵詞:

奶牛 真胃變位 防治措施

1病因

高精料日糧在奶牛瘤胃中產生的大量揮發性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均可明顯的抑制真胃運動,導致真胃遲緩,在真胃弛緩的基礎上,由於分娩、體位突變等繼發真胃變位。

分娩是該病發生的真正病因。由於奶牛在懷孕後期,妊娠子宮使瘤胃從腹低被擡高,真胃可轉入瘤胃下部甚至左側。分娩後瘤胃由於重力下沉,使真胃被壓在左側,形成左方變位。

真胃黏膜損傷、黏膜下神經組織破壞繼發真胃弛緩,在此基礎上形成奶牛真胃變位。

年齡、體重、高產以及胎衣滯留、子宮炎、乳房炎、消化不良等都與本病有一定的關係。

2發病規律

奶牛真胃變位的發病率爲2.5%--5%左右,其中85%--88%的病例爲左方變位,右方變位的病例較少。病程一般4--5天,病牛有腹痛、脫水、體溫降低、代謝性鹼中毒等臨牀症狀。

2.1奶牛真胃變位與奶牛年齡的關係

育成牛、成乳牛均可發病,其中產2--4胎的奶牛最易發病,佔發病總數的81%,犢牛和公牛偶爾也有發病現象,犢牛的真胃變位大多數爲右方變胃。

2.2奶牛真胃變位與營養的關係

飼餵大量精料容易引起奶牛真胃變位,過多飼餵精料時瘤胃和真胃的蠕動減慢,而且精料很快在瘤胃中發酵,產生大量的揮發性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引起胃腸道弛緩,特別是真胃弛緩。高精料的日糧瘤胃發酵過程中產生氣體增多,使瘤胃充氣上浮,使瘤胃和腹壁底部的空隙增大,弛緩、擴張的真胃很容易向左方遊走,移行到左側腹腔,形成真胃變位。

2.3奶牛真胃變位與分娩的關係

奶牛真胃變位在分娩前後都有發病,其中在分娩後發病佔96%,特別是在分娩後一個月內的發病率較高,產雙胎、胎兒過大的奶牛最易發病。奶牛在懷孕後期,妊娠子宮使瘤胃從腹底被擡高,真胃可以移到瘤胃底部,甚至左側造成生理性變位,分娩後子宮內壓力突然減小,瘤胃將真胃推回右側。另一方面懷孕後期出現代謝紊亂,如代謝性鹼中毒、低氯血癥、低血鉀、酮病等造成真胃弛緩,蠕動減慢,真胃不能及時收縮回位造成真胃變位。特別是飼餵高精料日糧的奶牛,真胃內氣體、液體增多時真胃很難復位。

2.4粗飼料過短過細的牛羣真胃變位的發病率高

一般玉米青貯的長度8--10cm,苜蓿乾草、禾本科乾草最好喂長草。一方面這些長草,長的青貯有利於促進咀嚼、反芻,促進唾液分泌,防止出現瘤胃酸中毒和促進瘤胃、真胃蠕動。另一方面粗飼料過短過細不利於在網瓣口形成一道粗飼料屏障,未充分咀嚼的飼草進入瓣胃、真胃造成真胃黏膜損傷,真胃弛緩,從而引發真胃變位。

3臨牀症狀

一般在分娩後幾天食慾不振,或無食慾,產奶下降,有不同程度的酮病,但治療後常不能見效。體溫、心跳呼吸一般正常,排便少,比正常的軟,但可發生週期性腹瀉,瘤胃因被真胃擠壓隔絕蠕動音,次數減少,或聽不到,真胃的聽診可在左側第10-11肋間隙(肋弓後緣處)進行,可聽到一種高朗的叮零聲的拍水音,蠕動音可頻繁發生,如在瘤胃背囊壓診同時作真胃聽診時更清楚。

叩診可和聽診結合檢查,用手指或叩診垂板在左腹壁中1/3部9—12肋間叩擊氣性的真胃,還常出現“鋼管音”(金屬性迴響音),以叩診與聽診結合的方法,可在其左側倒數第二和第三肋間聽到金屬性迴響音(鋼管音)。急性病例少見,亞急性病例食慾呈間隙性,有時可能選擇性吃點乾草。直腸檢查:右上腹部空虛,瘤胃變小,左上腹部內壓降低,偶爾瘤胃呈現臌氣,如爲前方變位,聽診瘤胃音似乎正常,在心臟後上方或兩側胸部可聽到因真胃膨脹而出現的潺潺流水音。

4診斷要點

(1)主要發生於產後,左方變位多在分娩後數日或3周以內發病。 (2)慢性消化紊亂:食慾時好時壞,喜食粗料拒食精料,產奶量急劇下降 (3)將聽診器放於左側倒數第一、二肋間上部,同時,用手彈擊左腹肋弓區,可以聽到一種類似叩擊金屬管所發出的共鳴音—“鋼管音”。

(4)在左下腹肋弓區聽診,常常可聽到皺胃運動發出的流水音。

5治療

5.1保守療法

真胃變位的早期病例可以通過藥物促進瘤胃、瓣胃、真胃蠕動,促進真胃內的食物流動,及時緩解低鉀血癥、低氯血癥和代謝性鹼中毒。爲促進胃腸蠕動可肌肉注射維生素B1 20-30毫升,氨甲酰膽鹼類藥物如新斯的明10-15毫升或強力胃腸舒10-20毫升。

5.2翻滾法

翻滾法和手術方法相比,翻滾法操作簡單、易行,不需切開腹腔,對奶牛損傷小,缺點是療效不確實容易復發,在治療左方變位時成功率在20-30%左右。右方變位和孕牛患真胃變位時不能採用翻滾法。使用翻滾法前先禁食、禁水兩天,使腹腔體積縮小,結合腹腔注射溫生理鹽水2000-2500毫升,翻滾後每天3-4小時的逍遙運動。對一次翻滾無效的病例可以重複使用一次。

5.3手術療法

5.3.1麻醉及消毒

用速眠新1 ml、阿托品1 ml混合肌肉注射進行全身輕度麻醉。用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手術器械及術者消毒:手術器械、創巾、止血紗布、縫合線用新潔爾滅溶液浸泡消毒,術者及助手,第一助手用新潔爾滅溶液清洗、浸泡手及手臂消毒。術部用溫肥皂水充分清洗術部及四周被毛,用手術刀剃去術部被毛,用碘酒棉球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脫碘。

5.3.2手術

鋪好創巾、巾鉗固定。一次切開皮膚,切口長度約20 cm。平頭剪刀一次剪開肌腱及腹膜。術者手沿腹壁伸入腹腔,牽拉皺胃並向腹腔右側推送,常常可以聽到胃內氣體移動的“咕嚕”聲,表明復位成功。如果皺胃和腹腔粘連,須用手小心地分離粘連組織再復位。

5.3.3皺胃固定

用12號或18號縫合線雙線將靠近皺胃幽門部的皺胃與網膜連接部固定在創口右側的腹壁上(既可在皺胃小彎一側固定,也可以在皺胃大彎一側固定)。

5.3.4縫合及術後消毒

腹腔內撒佈青黴素粉後,用18#絲線雙線和彎三棱針“8”字一次縫合腹膜和肌腱層,再用生理鹽水沖洗,撒佈青黴素粉,然後結節縫合皮膚,最後,創口碘酒消毒,做結系繃帶保護創口。術後創口每天用碘酒塗抹消毒一次,每天靜脈注射青黴素、葡萄糖等藥物抗菌消炎、強心補液等措施,連續5~7天。術後1~2天禁食,待反芻基本正常後逐漸轉爲正常飼養。

5.3.5術後護理

術後奶牛加強護理。對術後孕牛每週注射兩次黃體酮。術後奶牛放置在乾燥的土製地面的牛舍,以免滑倒。每天飼餵優質長苜蓿乾草和長禾本科乾草。飲水清潔充足。

切口和真胃固定線處每天用碘酊塗擦2-3次,每隔3-5天右側肷窩處腹腔注射油劑普魯卡因青黴素50毫升。連用2次。

手術後的奶牛每天輸液一次,連用5天。慶大黴素80-100毫克,xx20毫克,5%葡萄糖生理鹽水3 000-3 500毫升,25%葡萄糖500-1 000毫升,鈣磷鎂合劑500-700毫升,複方氯化鈉500毫升,10%氯化鈉500毫升,氯化鉀1-1.5克,維生素B1 3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氯化鉀輸液時要稀釋成0.3%以下的濃度,速度要緩慢。體質虛弱的奶牛可在液體中加三磷酸腺苷20毫升輔酶A10支。

6預防

6.1產後奶牛加強護理

奶牛產後1個月是真胃變位的高發時期,產後奶牛身體虛弱容易發生前胃遲緩、低血鈣、生產癱瘓、酮病、胎衣不下、重症乳房炎等疾病,而引發真胃變位。產後奶牛要加強護理,犢牛出生後給母牛飲麩皮糖鹽水2-3桶,灌服磷酸氫鈣20g,健胃散250-300g,肌肉注射催產素100單位,以恢復體力,促進血鈣恢復,促進子宮收縮,排除子宮內的液體,加速子宮復舊。

6.2日糧中的粗飼料避免切的過短過細

奶牛日糧中的青貯玉米應切成3-6cm的長度,避免切的過短過細,苜蓿乾草和禾本科乾草最好喂長草,長纖維的乾草能促進牛反芻時咀嚼,增加唾液分泌,有利於胃腸蠕動和食物排空,防止出現前胃遲緩、真胃積食、變位等疾病。

6.3奶牛每天要有一定的運動量

奶牛運動場最好採用土質地面,儘量開闊,地勢平坦。積糞、積尿及時清除,有條件的奶牛場最好建兩個運動場,每月更換一次,交替使用。水槽和料槽距離儘量遠,保證奶牛有一定的逍遙運動,以增強體質,促進胃腸蠕動。特別是新產牛每天最好定時驅趕運動。

6.4奶牛飼料粗精搭配合理

奶牛日糧應粗精搭配合理,營養全面,混合均勻。特別是高產奶牛應該適當控制精料喂量,最高每天不能超過10-12kg,配製日糧時注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飼槽內準備鹽、舔磚、碳酸氫鈉供奶牛自由舔食。

切實保證供足奶牛日糧總幹物質量,粗飼料的比重不低於40%,並保證粗飼料的“粗糙度”,防止粉碎過細,更不宜製成顆粒;從幹奶期到分娩,精料的增加和日糧變換不宜過快,一般要有7~10天的過渡期;夏天,要做好奶牛的防暑降溫工作,預防熱應激對奶牛的不良影響:經常觀察牛體健康和採食、反芻狀況,測量牛的體溫、呼吸、脈搏;察看排糞、排尿,一旦發現傳染性疾病,及時治療;保證奶牛有充足的採食、飲水空間,防止牛羣過於擁擠。同時,經常保持牛槽、牛牀、水槽和運動場的衛生,保證奶牛有良好的採食、飲水和反芻條件。

7小結與體會

在左腹部聽叩診結合聽到類似叩擊金屬管所發出的“鋼管音”是本病的一個主要示病症狀,但事實上,許多疾病過程中(如皺胃積食、胃腸臌氣等)均可以在左腹部聽到“鋼管音”,而許多獸醫卻把這一症狀作爲確診本病的標誌,一旦聽到“鋼管音”就確診爲本病造成許多誤診誤治,一般單純皺胃左方變位病例,“鋼管音”一般僅侷限於左腹部肋弓區較小的範圍內,如果出現大面積“鋼管音”往往不是本病。

大量實踐證明,手術整復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手術後12~24 h食慾、反芻恢復正常。對保守療法無效的病例和病程較長的病例可以採用手術療法。手術療法的優點是將真胃固定,療效確實是根治的方法。缺點是操作複雜,手術和術後護理花費較高。對左側變位,常左右側腹肷部同時開口,兩邊協力將皺胃由左側拉向腹底,再牽到右側,將胃壁與右腹壁縫合固定之。手術療法效果

確實是根治的方法,但是對於病程較長產生腹膜炎,腹腔積水的病例效果較差。 手術治療奶牛皺胃左方變位有多處手術通路,常用的有左肷部切口、右肷部切口、左右肷部同時切口、腹中線切口、腹中線旁切口、右側乳靜脈與肋弓下緣之間切口等,通過大量實踐,我們認爲以腹中線旁切口(腹中線與乳靜脈之間切口)爲最佳部位,其優點是:

(1)切口小:在肷部切口時,由於有腹部肌肉限制,一般其切口長度均在30 cm左右,而腹中線旁切口僅需18~20 cm即可。

(2)離皺胃近,易於觀察、整復、固定皺胃。

(3)易於檢查皺胃、肝膽、腸道等腹腔器官,及時發現其他疾病,如發現疾病,易於治療。

(4)不易復發:由於整復、固定均在眼睛直視下進行,因而整復確實、固定牢靠,因而不易復發。在腹中線旁切口時,縫合後張力相對較大,因此我們在縫合時,採用雙線“8”字縫合,可以大大提高切口縫合後的抗拉能力,在許多例手術中,全部一次成功,創口癒合、恢復良好。

篇2:畜牧獸醫畢業論文

摘要:

文章主要根據在基層中對於畜牧獸醫的動物相關預防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出主要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基層工作;畜牧獸醫;動物預防;解決措施

基層的防疫體系在我國對於動物防疫工作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基層防疫也會隨着持續發展的狀況不斷增長着。由於基層防疫站的建立,讓相關工作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重點病情的治療上,完善管理和優化機制是保證防疫工作的順利展開的關鍵點,其中體現的防疫價值尤爲明顯。文章主要結合瓜拉、白崖溝、包哈圖等村莊的畜牧工作進行主要分析。

1工作重要性

所謂基層畜牧工作體系,其實就是在防疫工作的基礎上實現與市場需求的相互連接,並以此處理好兩者間的樞紐帶。而相對於公共衛生而言,基層畜牧防疫工作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必須高度重視,這主要是因爲獨立的基層經營者在一般程度上無法滿足社會產量的需求,並且獨立的經營戶存在的風險較大,也沒有絕對的預防措施,這就使得基層畜牧的生產結構在總體產業上出現極不協調的比例。現階段,由於我國在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讓動物的相關產品在質量上出現了很多問題,與此同時,世界性的重大疫病出現讓我國的防疫工作存在着巨大的挑戰性。爲此,專業性獸醫隊伍的建設很有必要,良好的管理秩序能夠分析市場需求來進行規範管理,相關部門需要積極的'拓展市場,以保證畜牧業的良好發展。最後,完善相關部門的職能和專業人員的素質是保證防疫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只有防疫工作的順利才能促進我國畜牧行業的發展和當地居民的人身健康。

2工作重點

2.1定期檢查

管理基層畜牧的工作,需要有着極其認真的工作態度,對該區域的動物進行詳細的檢查並記錄,瞭解不同動物的身體狀況。除此外,還需要對動物進行疫苗的定期注射,防止有些病毒的突然侵入。

2.2疾病控制

在基層畜牧的防疫工作中疫病的控制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在實際的工作進展中,必須對相關方面予以高度重視。並對所有動物進行身體狀況的檢查,對於不同疫病要採取相關措施的治療,對於突發的疫病預防,要採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行解決,保證動物的身體健康。

2.3完善設施

在基層防疫站中的設備機構中,對於各類設備都要進行合理科學的分配,這樣對防疫工作開展所需要的場地提供必要條件。

2.4專業人才

基層防疫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因此技術人員的工作合理分配很有必要。基層的畜牧防疫工作在我國也是近些年才重視起來,所以,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引進很重要,並加強在職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需求的全面發展,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此外,專業隊伍的組建也對工作的順利進展有着很好的幫助。

3解決措施

3.1改善環境

現階段很多基層機構的相關職能一直被淡化,這就讓很多防疫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較爲差勁。特別是基層防疫的工作人員,工作量很大,從注射疫苗到建檔登記,有限的時間規定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壓力,從瓜拉、白崖溝、包哈圖等村莊的畜牧動物數量變化來看,我們就能很明確的瞭解環境對動物的生長有多麼重要。所以,在基層工作中,協調好組織職能和防疫職能的相關工作很重要,並且加強工作環境的改善,能夠讓工作人員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中進行工作。

3.2建立制度

針對防疫相關隊伍的老齡化現象,基層的相關單位需要制定相關機制,促進着基層隊伍的專業化、年輕化發展。此外,爲減少防疫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應當適當的增加防疫人員的數量,以此能有效的環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過度勞動等。同時,在資金上也要有較爲良好的待遇,增大該地區的資金使用,在使用藥物的採購、運送和保護工作上需要嚴格的篩選,爲避免相關工作的疏忽而造成動物傷亡。

3.3提高素質

隨着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國已經開始進入了信息時代,但在動物的防疫工作上也不能掉以輕心,順應時代的需求來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工作開展,信息化技術的引進能夠從疫病的源頭出發,從根本上徹底防止疫病的出現,從而提高國家的防疫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但因爲客觀方面的因素,懂得信息化技術的相關人員並不多,而且綜合素質也較爲低下,這對於高新技術的防疫工作開展是極爲不利的。爲此,需要從全方位吸引人才,擴大相關防疫工作的專業隊伍。此外,工作制度的完善推動着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優化,較高素質的專業性人才隊伍對基層畜牧防疫工作的進展有着很好的幫助作用。

4結束語

關於基層畜牧動物在防疫工作上的開展目前還存在着一定的影響因素,而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也是來源於對畜牧動物在防疫工作上的控制和管理,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畜牧動物的防疫工作效果。這樣才能保證我國在基層畜牧動物的防疫工作中的工作水平提高和服務水平提升,從本質上促進國家畜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篇3:畜牧獸醫大專畢業論文

談“無名高熱病”的研究及防治

摘要:我國一些地區陸續暴發一種以高熱爲典型症狀的綜合症,此疫病傳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積之廣、死亡率之高都是養豬史上罕見,曾掀起了一場談“高熱”色變的風暴,給集約化養豬生產帶來巨大浩劫。

關鍵詞:無名高熱病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 免疫預防 飼養管理

2006年春秋之季,我國一些地區陸續暴發一種以高熱爲典型症狀的綜合症,此疫病傳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積之廣、死亡率之高都是養豬史上罕見,曾掀起了一場談“高熱”色變的風暴,給集約化養豬生產帶來巨大浩劫。

通過相關部門及專家近一年的探索與研究,已證實該疫病是由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變異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變異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1.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研究

1.1 疫病的流行性

本病自2006年5月份首發於江西省的高安、撫州地區後,迅速在我國養豬相對密集的中東部地區傳播蔓延,主要以南方地區、華中地區受害最爲嚴重,至9月中下旬告一段落。

接着於10月中旬死灰復燃,而且至當年的11月底疫情已擴大到華南、華中、華北甚至東北地區的一些省份。

近期又在廣東雲浮市出現疫情,呈現明顯的跨區域流行和傳播特徵。

一般來說,一旦豬場感染此病,整個豬羣在3~5天內感染,隨後波及鄰近地區。

各年齡段豬羣都可以感染,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50%以上,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成年豬也可發病致死。

高致病性藍耳病疫病多發生於春末、夏初之高溫季節,特別是在飼養環境惡劣,豬舍通風降溫不良,炎熱潮溼,飼養密度過大的散養戶和小型豬場多發。

被感染的豬呈現出的臨牀症狀包括:高熱(41℃-42℃),精神沉鬱,食慾減退,臥地不起,皮膚髮紅,眼結膜炎、眼瞼水腫;氣喘、流鼻涕、咳嗽等呼吸症狀;便祕、腹瀉等消化系統紊亂;部分豬後軀無力,不能站立或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

1.2 疫病的影響

據官方統計,至今年5月爲止,全國有22個省份先後發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

發病豬45858頭,死亡18597頭,撲殺5778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與1996年所發生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PRRS)和2002年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症(PMWS)

所造成的損失相比,這次疫情所帶來的損失要大得多。

因此受到了政府部門、專家學者、養殖界的高度重視。

通過衆多科研單位和政府專職機構對疫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病原分離、鑑定等方面的研究, 2007年3月28日,農業部正式公佈該疫病是由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變異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變異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病性疫病,並開展以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爲主的豬病防控工作,促進豬業持續健康發展。

2.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制誤區及教訓

2006年夏秋發生的生豬高熱病給全國的養豬業造成了重大危害,許多養豬大戶至今一提起高熱病仍心人餘悸。

最初對於該病的防治都比較的迷茫,在沒有確診,弄清病原的情況下,採用盲目的常規治療,未達到理想的效果,有時甚至加重病情,導致死亡,因此盛傳“越打越死”之傳說。

甚至有些獸醫在疫情初期,搞不清病因誤診,按照弓形體病、附紅細胞體、藍耳病、流感、豬瘟、圓環病毒等病來進行鍼對性治療,不但用藥成本增加,而且提高豬羣死亡率,造成嚴重後果。

因防制存在種種誤區,致使養殖戶們對高熱病產生的恐慌感。

2.1 2006年疫病的防控上存在的誤區

①疫情暴發之初,部分養殖戶將發病豬亂扔或者賣到市場,疏忽了疫病撲殺封鎖的工作,導致疫情擴散,疫源氾濫。

②沒有嚴格的引種、防疫制度,生豬流動性大,跨區域販買,加速了疫病的暴發和流行,“惟有源頭活水來”。

③疾病認識不夠,未進行病原測定下就盲目下診斷結論,採取不正確的措施,引起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

④飢不擇食,病急亂求醫,缺乏綜合的防預措施。

大量使用退燒藥、廣譜抗菌性藥物,加重疾病的複雜性。

甚至發生一夜之間注射豬瘟,僞狂犬,藍耳病三種弱毒疫苗的荒唐舉措,結果造成健康豬的大量死亡。

⑤飼養管理粗放,尤其是農村散養戶,豬舍設計不合理、通風不良,空氣中氨氣濃度高。

大部分採用潲水養豬,營養不良。

⑥免疫保健意識淡泊,不重監測,盲目注謝疫苗,有時爲了降低成本,減少了應有的免疫。

2.2應加強疫病緊急防控

應加強疫病緊急防控,封殺病死豬、消毒工作是減少發病的至關重要的環節。

通過封鎖疫區,降低疫病的發生與擴散。

加強消毒,殺滅病原體,切斷疫病的'傳播,從根本上清除了傳染源。

3.高致病性豬藍耳病2007防控措施

目前在氣溫嚴熱、豬病高發季節,養殖場須要高度重視豬病防控工作,把防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作爲重點,確保發生疫情時,能夠及時診斷,及時處置,防止疫情擴散蔓延,做好防控豬病各項應對準備工作。

防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關鍵是抓好免疫工作,免疫是落實“預防爲主”防控方針的首要選擇,是防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有效措施。

其主要措施如下:

3.1 做好豬場免疫預防

3.1.1 制定嚴格免疫程序

疫苗接種並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據當地的疫情情況,制定適宜免疫程序,嚴格按程序接種,尤其要做好高致病性藍耳病、豬瘟、氣喘病、僞狂犬等病的預防工作。

免疫程序可參照農業部發布的(《豬病免疫推薦方案》)。

3.1.2免疫接種時應嚴格按照操作

免疫接種時應嚴格按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技術規範》操作,並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必須選用經國家批准生產或已註冊的疫苗,以減少免疫接種產生的應激與免疫失敗的干擾。

3.1.3定期進行免疫抗體監測

定期進行免疫抗體監測,抗體水平不合格時,應儘快實施一次加強免疫。

3.1.4 配合使用免疫增強劑

免疫接種時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強劑或在接種疫苗前三天後四天添加抗應激藥物,增強免疫效果,防止疫苗免疫失敗。

同時要求做到“一豬一針頭”,防止交叉感染。

3.1.5緊急免疫。

當發生動物疫情時,應對受威脅的豬進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緊急免疫。

3.2 全方位的落實生物安全措施,加強消毒工作

3.2.1防止疫情擴散

發生疫病時,要立即封殺疫區,隔離病豬,對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做到“不宰殺、不食用、不出售、不轉運”,防止疫情擴散。

3.2.2防止疫情擴散

堅持自繁自養原則,把好檢疫關。

人們常說:抓好種豬檢疫工作,禁止引進病源豬,從根本上減少傳染源。

3.2.3做好消毒工作

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是切斷疾病傳播和殺滅病原體的有效方法。

由於有些病毒對普通消毒劑不敏感,消毒時應選擇新型、廣譜、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如用複方戊二醛溶液1:800倍稀釋進行環境、器具和空氣消毒,同時防止人員串欄。

飲水消毒按1:3000倍稀釋。

疫病暴發時,應提高消毒藥液的濃度,降低稀釋倍數,對疫區及疫區附近外部環境每天進行2次嚴格消毒,以防止本病擴散蔓延,對控制疫病的傳播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或選用最新研製的過硫酸氫鉀複合粉1:400倍稀釋,利用強氧化性及高酸性,對病原微生物,特別是病毒產生強大的破壞作用。

3.3 加強飼養管理,做好藥物保健,減少易感動物

3.3.1 改善飼養環境

豬場在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溫,冬天應注意保溫,並保持豬舍乾燥,合理的飼養密度,降低氨氣濃度,建立良好的飼養環境,減少各種應激反應。

3.3.2 保證飼料質量

營養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豬的免疫功能、成活率、產仔率及生長速度。

因此要積極推進規範化、標準化飼養方式,保持較高的營養水平,嚴禁飼餵黴變和劣質飼料,保證充足營養,增強豬羣抗病能力。

3.3.3 進行合理的藥物保健預防

定期做好豬場殺蟲滅鼠工作

衆所周知,體內外寄生蟲能夠吸收豬體營養,傳播疾病,降低豬羣的抵抗力,成爲威脅畜禽養殖業最嚴重的病害之一。

因此日常生產管理中要定期進行豬場殺蟲滅鼠工作,加強豬羣免疫功能,提高飼料報酬,減少經濟損失。

目前規模養殖場一般採用“四加一” 驅蟲模式,可選用 伊維菌素、芬苯達唑、莫西菌素等驅蟲藥進行定期驅蟲。

提高豬羣健康水平和免疫抵抗力

根據豬場情況採用聯合用藥的方法,從母豬到生長豬進行系統的藥物保健。

①懷孕和哺乳母豬。

在母豬分娩前後各1周,切斷母豬到仔豬的垂直感染。

可選的用藥方案,氟苯尼考500ppm加支原淨150ppm或金黴素300ppm。

②保育仔豬和小豬羣。

仔豬斷乳前後1-2周,保育出欄前後的各1周(8周齡),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提高機體免疫力的輔助性藥物,有利於切斷小豬羣中個體之間疾病的水平傳播。

也可選用氟苯尼考500ppm加利高黴素來增強仔豬的抵抗力,促進生長。

③生長育肥豬羣。

在呼吸道疾病多發12-13周齡和17-18周齡,可選用氟苯尼考400ppm和泰樂菌素1000ppm交替使用。

④同時在飼料中可添加抗應激藥物和免疫增強劑 ,如黃芪多糖、鹽酸左旋咪唑可溶性粉,儘量減少應激導致豬羣抵抗力下降而發病的機會。

⑤飲水及飼料中添加葡萄糖、電解多維等,防止繼發感染。

4.小結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並沒有想象及傳說中那麼可怕,養殖業者完全可以通過積極的防控措施,來避免疫情再次暴發,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工作,不僅是保障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 農業部畜牧獸醫司編. 中國動物疫病志[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P49~61

[2] 邵國青,金星方,陳建民等. 南方夏季豬高熱性疾病調查與回顧[J].養豬, 2007(1):21~22

[3] 農業部獸醫局、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滅活疫苗安全使用手冊[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6):35~36

[4] 唐曉玲,豐豔平,張石蕊,等. 糖萜素對早期斷奶仔豬免疫機能的影響.飼料研究,2007(2):71~74

[5] 李國江,馮玉敏,付連軍,等.糖萜素對雛雞免疫器官影響的研究.養禽和禽病防治.2006(7):29~30

[6] 許振華,張石蕊,等. 糖萜素對三黃雞腸道微生物影響的研究.湖南飼料.2003(6):29~30

篇4:畜牧獸醫大專畢業論文

淺析豬場消毒管理方案

豬場疫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擴散或場內病原微生物擴散所造成的,當豬場本身成爲病菌理想場所時,疫病的發生也就在所難免。

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擴散是保護豬羣健康的關鍵。

生產中,良好的消毒滅源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傳播,切斷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傳播之路。

所以好的豬場必須制定嚴謹的消毒管理方案,爲豬羣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保證。

1消毒藥物的選擇方案

1.1藥物選擇注意事項:

1.1.1依據豬場的常見疫病種類、流行情況和消毒對象、消毒設備、豬場條件等,選擇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消毒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