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精品形勢與政策結課論文3000字【精品多篇】

精品形勢與政策結課論文3000字【精品多篇】

形勢與政策結課論文2900字 篇一

《中國外交新理念和新佈局的探討》

摘要:黨的之後,尤其是今年“兩會”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外交領域有許多亮點,這表明着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正在向世界傳達中國外交的一種新理念,同時也體現出中國外交的新佈局。本文從這兩個方面闡述了筆者的理解。

關鍵詞:中國夢 合作共贏 新型大國關係 全方位 寬領域 多形式

一、中國外交的新理念

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應環境變化和歷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鮮明時代特徵、既契合中國利益又符合世界發展利益、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世界影響的外交新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中國夢”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中國人的夢想,但隨着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一系列外事活動,“中國夢”的世界含義、“中國夢”作爲中國外交新理念的特色越來越凸顯。正如主席明確告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那樣:“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作爲中國外交的新理念、新品牌。“中國夢”與“世界夢”的關係格外引人關注。簡而言之,中國夢”與“世界夢”是互爲前提、互爲依託、互爲機遇的關係。一方面,實現“中國夢”必須有和平發展的國際和周邊環境。另一方面,“中國夢”同樣給世界的和平發展注入活力、帶來機遇。

中國夢的提出和發展,有力地促進着中國外交理論及實踐的發展。中國夢是非政治性話語,體現了我們一種新的話語體系和思維方式。中國夢是黨的執政理念新境界,也是黨指導發展對外關係的新要求:它拓展了外交的目標,深化了中國的發展對世界貢獻的宗旨,完善了外交佈局,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論。成爲中國外交新理念中最爲耀眼的明珠。

2、中國對外交往的旗幟。

黨的報告提出,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還提出,我們主張,在國際關係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鑑、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爲中國對外交往的旗幟。

我認爲,在這面旗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贏”的理念。合作共贏是國與國之間更好的、更和諧的共處方式,追求的是一種1+1>2的和諧發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競爭;既相互促進,又相互激勵;既不是逃避現實,也不是拒絕競爭,是以理性的態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30多年來,中國本着互利共贏的精神,全方位推進對外友好合作,中國同世界的相互依存度不斷加深,同世界的利益交融也在日益加深。中國的和平發展,得益於和平發展這一時代主旋律,又爲世界的和平發展與日益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可以預見,在以後的日子裏,中國還會秉承“合作共贏“的理念,積極與世界各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以促進本國和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

3、新型大國關係。

在國際關係中,大國關係是國際局勢的導向性因素,也是國際格局的重要塑造性因素。尤其是最近兩年來,中國倡導的新型大國關係成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2012年2月,訪美期間,就如何落實兩國元首共識,進一步提出要構建“前無古人,但後啓來者”的新型大國關係倡議。2013年6月,主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雙方同意共同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可見,在很短的時間裏,新型大國關係從理念變成了推動現實的巨大力量。

在我看來,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衝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夥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衝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鑑,共同進步。三是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相信在中國的倡導和推動下,新型大國關係必將會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爲維持國際關係的重要紐帶。

二、中國外交的新佈局

新的歷史起點呼喚新的外交佈局,新的外交佈局必然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全方位。

領導人的外交活動最能體現一國外交的宏觀佈局。最近一段時間,主席的出訪已經充分展現了中國外交的全方位佈局特色。主席的首訪“路線圖”跨越亞洲、歐洲、非洲三個大陸,涵蓋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多邊等多重因素、多個領域,這反映了中國全方位的外交佈局。我的具體分析如下:

俄羅斯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世界大國,又是中國最大的鄰國,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典型的代表,金磚國家本身就是一個多邊外交的機制。中國領導人外交活動的每一個“點”都是有考究、有思量的,這些點串起來,就是中國外交的恢宏佈局。

中國外交的全方位佈局兼顧了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兼顧了周邊國家、相同或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兼顧了雙邊合作與多邊舞臺,也兼顧了公共外交與熱點問題。有利於爲中國在世界上營造更爲有力的國際地位,爭取到更爲良好的發展環境。

2、寬領域。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外交活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人文等各個領域。首腦外交既談政治,也談經濟,既推動經貿合作,也推動人文交流,同樣也會探討人類共同挑戰的應對之方和國際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之道。

例如,主席第一次出訪是到俄羅斯。在俄羅斯,雙方共簽訂32項合作文件,數額大,期限長,被稱爲“世紀合同”。僅能源領域的合作就涵蓋油氣、核能、電力、煤炭、新能源等多個行業,貫通上下游備領域產業。雙方還就兩國地方合作形成重要共識,開闢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領域。和普京總統共同出席俄羅斯中國旅遊年開幕式。雙方商定明後年互辦青年友好交流年,大幅增加互派留學生名額。

可見,中俄外交不再僅限於政治和軍事方面,其他如經濟、文化、科教方面的交流也在穩步推進中。這有利於雙方的共同發展與繁榮。

3、多形式。

多形式、甚至不拘泥於形式的外交活動往往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外交事務成竹在胸、駕輕就熟,僅僅幾個月時間,就通過多種外交形式,譜寫了外交的開篇之作。

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到,特使外交在中國外交中承擔重要使命。比如劉延東同志作爲中國領導人的特別代表於今年2月赴韓國,出席了韓國新任總統朴槿惠就職儀式。今年5月,中國接待了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特使,在朝核問題山重水複的時刻,給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帶來了新的轉機。

其次,我們欣喜地發現,中國領導人正積極參與到‘莊園外交“這一新形式的外交活動中去。6月7日至8日,主席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會晤。中美兩國元首圍繞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主題,就雙邊關係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取得了重要積極成果。

以上就是我對中國外交新理念和新佈局的一點看法,未來中國必然會變得更加強大,和世界各國之間的關係處理將變得更加重要,中國外交事業上的發展也將變得越來越好,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聯繫愈來愈緊密。相信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指引下,中國外交必將迎來大好局面,爲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和平發展謀求福祉。

形勢與政策結課論文3000字

2010級形勢與政策結課論文 篇二

河南工業大學

形勢與政策課程論文

論文題目: 對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學習感悟 院系班級: 電氣工程學院數控1103班 姓 名: 王東峯 學 號: 201123040332 輔導老師: 許文 完成日期: 2013-04-21

[摘要]隨着世界的不斷變化,社會的不斷髮展,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着各種各樣的事情,形勢與政策也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變化着。而這些形勢與政策的變化也對我們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響。繼而形勢與政策課便成爲我們大學生了解實事與形勢的最好途徑。在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兩年中,我們既學會了分析實事與形勢的能力,又掌握了對當前形勢的感悟與執行力。形勢與政策陪伴了我懵懂的兩年。

作爲一名大學生,對社會的瞭解是必須的。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發展,形勢與政策的變化也決定着我們的未來發展。大發展決定小發展,形勢與政策的變化應該是必須去關注的。我們未來的發展離不開這個社會的大環境,周圍的各種變化都會影響着我們的發展之路,特別是形勢與政策的變化,這是一個社會的制度和約束的體現,這是對我們所選擇的道路與發展方向的一個約束和限制,所以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深入瞭解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運用政策幫助我們發展,懂得變通,更應該在此基礎上來進行創新。同時,我們應順應形勢和政策的發展和變化去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爲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

兩年來,通過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學習,首先樹立了正確的形勢觀與政策觀,隨後對汶川特大地震及其他自然災難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比,以鮮活的事實凸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繼而又通過對十二五規劃的系統解讀,全面把握和領悟國家經濟社會的總體走向,感受到我國社會發展的最新成就和美好前景,對祖國新藍圖,新夢想的期望。緊接着對建黨90週年、辛亥革命100週年進行回顧分析,深刻領會社會主義制度的選擇是歷史必然,是人心所向,鼓足幹勁,力爭發展,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使命。之後又對當前國際與國內經濟與政策形勢進行分析,更多的瞭解當前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政策的當前及未來形勢。不覺間迎來了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成爲作爲當代大學生必須任務。綜合考慮我們國家的經濟與政策形勢,貫徹十八大精神,學習與感悟習總書記的中國夢展望未來,學習形勢與政策將成爲我們今後不可或缺的任務。

而且,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每個國家,每個地方的都互相影響着,都有着各種聯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作爲這個時代的大學生,不應該只是對書本上的知識瞭解精通,而應該是對這個社會和這個世界有着充分的瞭解,應該走出去,去擁抱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這樣纔不會被這個世界,這個時代所拋棄。對周圍的形勢與政策有一定的瞭解纔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學生應該做的。

通過大學這兩年的形勢政策課程的學習,使我對近幾年來的國內外形勢和政策有了一定的認識瞭解。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幫助我們大學生正確的認識了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勢,以及國家改革與發展所處的國際環境、時代背景,更加正確的理解了黨的基本路線、重大方針

和政策,以及正確的分析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把握未來,勤奮學習,成才報國的心態。引導和幫助我們掌握認識形勢與政策問題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形勢與政策觀、科學分析形勢與政策的方法論、形勢發展變化的規律、政策的產生和發展、政策的本質和特徵等基礎知識。引導和幫助我們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內容,瞭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不斷完善的政策體系。培養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別是對國內外重大事件、敏感問題、社會熱點、難點、疑點問題的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分析形勢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別是對國內外重大事件、敏感問題、社會熱點、難點、疑點問題的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

通過社會實踐讓我們感知國情民意,體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把對形勢與政策的認識統一到黨和國家的科學判斷上和正確決策上,把握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形勢與政策這門課是根據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情況而開展的,他能更好地結合大學教育爲社會培養一個全面的人才,從大一到現在,學習了兩年的形勢政策。首先讓我對國家的總體形勢和採用的基本政策有了充分得了解,明白了我國這種形勢和政策的根本原因。同時我們也學習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明白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有創新的技術,這使我們能夠更明確的培養自己的發展方向。我們還學習了全球化時代的安全問題,讓我們明白了全球化時代,不僅給我們帶了許多的機遇,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挑戰,如何在這個全球化時代抓住自己的機遇,同時勇敢面對我們所遇到的各種挑戰,這就需要我們能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取得輝煌的成績,才能夠爲祖國做出更多的貢獻。在學習08年抗災重建的過程中,我對國家的關於抗災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深入的瞭解。

在學習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時候讓我對中國目前的文化狀況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也對我國的文化發展結合資料做了分析,讓我更加的明白我國未來的發展需要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在這幾年的學習中,我不在是一個一無所知的人,而是對國家的形勢和政策有了很深的瞭解,讓我對未來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目標。中國和諧世界的理念已經形成,使世界各國對中國威脅的看法和擔憂有所減弱,對中國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強。我國在不斷提升國際地位的同時也面臨着障礙與挑戰。這些障礙和挑戰是我們今後20年中影響我們地位變化,甚至會導致我們上升過程中斷。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全球經濟衰退,中國外部發展環境空前嚴峻,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周邊亂象從生,中國外部安全環境風險和隱患增多,意識形態因素對國際關係的影響上升,中國外部輿論環境中仍存在壓力和挑戰,中國發展面臨諸多內部困難。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是單一的,靜態的,而是複合的,動態的。一方面,中國的國際地位內在蘊含着大和小、強和弱的對立統一,具有明顯的矛盾、複雜性;另一方面,中國的國際地位還具有快速多變的特性,正處在從大而弱的國家走向大而強、從地區大國走向世界大國的歷史進程之中。

作爲當代青年,我們要培養一種理性、平和的心態,冷靜的面對現實,爲中國和平崛起創造一個比較有利的國內、國際輿論環境。同時學習形勢與政策除了是對自己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也是對我們知識的一種豐富,所以在學習形勢政策時,應能做到與時俱進,能更好地收集資料,瞭解我國的形勢政策,同時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形勢政策,就是關於就業方面的形勢政策,所以我們在學習形勢政策課的過程中應該加入這方面的學習,這樣更能讓學生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有一個更深刻的瞭解,能更好的抓住機遇,能更好地迎接挑戰,這是我們形勢政策課所應該具備的。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生在當代,作爲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纔是我們應該做的。大學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也爲我們走出學校進入社會提前上了一課。形勢政策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學習形勢政策是很有必要的,這是我們在這幾年的形勢政策的學習中最深刻的心得體會

形勢與政策結課論文3000字 篇三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年來,中國由貧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閉走向全面開放,由求溫飽初步走向小康,發展迅速,大大超出國際上多數人的預想。30年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中國正運用他獨特的魅力與激情實現着世界的和諧進步之路,實現着中國的自強發展之路。

30年過去了,中國某個鄉村發生的事情成爲世界媒體的報道焦點,地球某地的中國人成爲全球新聞中的主角,似乎已經顯得平常。當我們將目光回溯到中國融入世界現代化潮流的起點,並用心去觸摸這30年的變遷時,我們尤爲深切地體會到,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更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一個偉大的轉折已經完成,中國與世界彼此相互影響的時代已經開啓。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深刻歷史感的民族,對於“歷史性的變化”有着同樣深沉的感悟。整整200年前,拿破崙率領下的法軍大舉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狼煙四起。貝多芬於1808年完成了《命運》交響曲的創作,然而叩響中國命運之門的卻是又一個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韌性的抗爭書寫着崢嶸歲月,當光陰又過百年之後,2008年發生的一切告訴世界,已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已經、正在並將繼續主動積極地在國際社會中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這一作用已在全球範圍內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一。中國經濟已經成爲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國進出口總額佔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約8%。中國的發展爲國際資本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780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也在大幅增長。

二。中國發展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

1978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增速達到16.7%,已成爲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進口市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對國際貿易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2%。2001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額近5600億美元,爲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約1000萬個就業機會。

三。中國已經成爲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

中國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300多個國際公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認真履行相應的國際責任。迄今,中國共參與22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上萬人次,現正在執行維和任務的有1900多人,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中國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在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的世界大勢之下,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

四。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戰略抉擇。這個戰略抉擇,立足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體現了中國對內政策與對外政策的統一、中國人民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致力於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國開始學會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發展,並以一系列合作共贏的實際舉動逐漸打消了各方的猜疑與憂慮,創造了對自身發展更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國用自己的真誠,塑造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和平形象。30年來,中國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了世界和平,促進了共同發展。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五。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中國致力於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堅持按照通行的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市場準入,在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對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正當關切,支持國際社會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制、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國共同防範金融風險、維護能源安全,堅持通過磋商協作妥善處理經貿摩擦,推動各國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六。中國將始終不渝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作爲一個大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經濟、安全等諸多領域,中國真正融入國際社會,卻始於改革開放。走過30年的歷程,中國已經在當今國際事務中發揮着重要建設性作用。中國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在國際關係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繼續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積極參與反恐、防擴散、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領域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成功舉辦奧運會,從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到推進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從加強東盟與中日韓(10+3)的合作到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從減免發展中國家債務到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從中俄、中越邊界談判的進展到提出睦鄰、安鄰、富鄰的合作政策,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到與全球攜手應對眼前的金融危機,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表現得越來越積極,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躍然而起。

自強方能自立,自立凝結自信,自信轉而推動自強。“自助者天助”,中國與外部世界關係的積極變化得益於30年來鍥而不捨的改革開放進程,其要義在於排除一切干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自覺。歷經難以數計、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責、臆斷及誤讀,中國沒有停下自強不息的前進步伐,也因而變得更爲自信。

30年來,中國在適應世界對自己的心態變化的同時,也在學會如何與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國家主權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敢於鬥爭、善於應對,打破了西方國家的種種制裁,遏制了反華浪潮,贏得了尊重。摩擦與碰撞歷練了中國人,中國不斷加深着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個接一個的“威脅論”、“崩潰論”相繼破產後,世界也越來越多地體會到了中國發展的不同。從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世界看到了13億中國人民的凝聚力;從北京奧運會,世界體會到了13億中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的不懈追求;從中國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應對,世界感受到了13億中國人民的責任感和這種責任感給全球經濟走出危機帶來的信心。不止一個西方學者說過,我們無法再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中國的發展,必須重新認識中國的發展道路對世界的意義。

各國關注中國的變化,也是在關注世界的未來。歷史表明,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會對現有格局帶來重大影響,極少有西方大國不靠殖民掠奪,不靠戰爭而崛起。西方對中國的擔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產生的對中國發展道路的不確定感。

以往的歷史表明,中國更多的是被動地承受着來自外部世界的撞擊,並在撞擊中覺醒,在撞擊中探索強國之路。21世紀的到來是個偉大的轉折點,中國的發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響,而是在積極借鑑、學習人類文明先進成果的同時,也爲世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寶庫不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與財富。

走過30年開放路程的中國人深深懂得,世界對中國發展道路的理解和認同將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過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問題、新摩擦甚至新衝突。這將是21世紀幾代中國人所面臨的嚴峻考驗。同和諧,共發展已經成爲了中國在歷史新階段的一面旗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們堅信,只要堅持和平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夠贏得更多的理解與信任,爲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榮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