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2021年5月20日,普安縣檔案館全體幹部赴樓下鎮泥堡村重走長征路,開展紅色之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路走來,彷彿把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遙遠的年代。

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1935年4月20日13時左右,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三軍團(簡稱“紅三軍團”)作爲中央紅軍的右路縱隊,在軍團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的率領下,擊潰了國民黨黔軍八十二師師長吳劍平留守興仁縣的幾個連,佔領了興仁縣城。

當天晚上9點多鐘,紅三軍團兵分三路,向普安縣泥堡方向進發。一路從興仁縣往西南方向走長耳營至龍場,一路從興仁往西北方向經觀音洞至龍場,兩路部隊會合後,一同從三道溝進入樓下的堵嘎、水箐;另一路從興仁往西南方向經雨樟、魯礎營、大海子,於4月21日中午12時左右,與之前會合的紅軍分別進入普安縣屬泥堡,當晚宿營泥堡。22日,紅三軍團一路從紅巖寨子沿山脊順泥堡河至興義屬車郎,另一路經趙屯、坡腳、擺佈塘到達舊營(今樓下)後,分別由泥堡國立國小校長朱子精、布依族農民賀玉蘭、黃維新、王立佳帶路,分成兩支隊伍前進:一支隊伍從鐵索橋過河,進入盤縣屬抹火營到保田堡;一路從對頭巖過河,直入興義屬車榔,經品甸轉走盤縣屬保田堡,兩路紅軍合而爲一,向雲南進發。

1935年4月21日,紅軍到達泥堡後,見老百姓四處躲避,於是展開了一系列的革命工作,獲得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一是廣泛開展政治宣傳。因爲老百姓不知道紅軍是幹什麼的,也不知道紅軍是什麼部隊,受當時土豪們的煽動,說紅軍是“共匪”。所以當紅軍到達泥堡時,老百姓聞風膽怯,紛紛躲避到山洞裏和山坡上,整個寨子亂成一片。紅軍便在寨子裏刷寫了“紅軍幹人是一家”、“打土豪、分田地”、“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是打富濟貧的軍隊”、“王家烈不打倒,貴州人民不得了”等宣傳標語,同時還把老百姓被驚跑的牛馬牽回圈裏。接着上山向老百姓做宣傳思想工作,經過一系列的宣傳和實際行動的感化,使老百姓認識到紅軍是貧苦百姓的隊伍,從而相信了紅軍並支持紅軍,紅軍和老百姓很快建立起了魚水情。二是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中央軍委在向紅軍下達西進雲南的作戰任務時,專門對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的民族政策提出過要求,特別強調必須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泥堡是一個居住有幾十戶回族、布依族和漢族的寨子,在當地,回民修建有清真寺,是回民信仰伊斯蘭教的聖地,紅軍瞭解這一習俗後,沒有冒然地在清真寺的院牆上刷寫標語,也沒有出入清真寺,而是嚴格執行黨和紅軍的民族政策,這些老百姓都看在眼裏,從而深受感化,深受少數民族老百姓的歡迎和愛戴。三是嚴明的紅軍紀律。紅軍在泥堡與在其他地區一樣,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他們到達後,能住老百姓家就住,如果老百姓不在家,或人多住不下,就露天宿營,隊伍出發前把駐地打掃得乾乾淨淨,還清借用老百姓的東西,給老百姓買糧、買菜公平付錢。

紅軍在泥堡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他們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是一支什麼樣的隊伍,迎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播下了革命火種。

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我深知此次紅色之旅對於我們思想上的幫助非常巨大,於是我如同海綿吮吸水分一樣吸取着這塊神奇的土地所能帶給我的啓示。細細品來,這一路的參觀考察學習,竟如同一次黨性教育的心路歷程,讓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通過4小時的行程,到達泥堡紅色教育基地,我們參觀了當年紅軍在泥堡居住的住址,重溫了入黨誓詞;我們重溫革命歷史,緬懷死難先烈,讓我們更加了解當時紅軍是多麼的辛苦啊,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領悟了一種精神——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不但是革命勝利的根源,同樣也是實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一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