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大綱

讀後感1.5W

【導語】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大綱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緣分天空5”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2: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3: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4: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5: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6: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7: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8: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9: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10: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11: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12: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13: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14: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15: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16: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17: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18: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19: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20: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正文】

篇1: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並不能覺出這本書的好,也只當做普通的散文在讀,但讀下來卻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文的第一篇是《窗》,不得不說,窗的定義讓我感觸很深,門與窗這對搭檔倒像是在定義我們的人生,先生在這篇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窗能夠算房屋的眼睛,以窗來窺心境,這樣的認知我實在是佩服不已。假使窗外的人聲物態太嘈雜,關了窗好讓靈魂自由地去探勝,安靜的默想。每一句話都讓我豁然開朗。

而在《說笑》中,先生彷彿就坐在我的面前和對我講訴幽默這個話題,從真假幽默到把幽默分人獸,對於笑,對於幽默,我都不可否認,我們平時將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看得太過簡單了,而現實中笑的本意,逐漸喪失;本來是幽默豐富的流露,慢慢變成了幽默貧乏的遮蓋。由此提到的幽默文學,也讓我倒吸一口涼氣,此刻的幽默文學,又有幾人是真的理解了幽默的定義呢?先生在文中這樣說到:幽默至多是一種脾氣,絕不能標爲主張,更不能當作職業,所以我想問那些譁衆取寵只爲博君一笑的人們,你們真的明白幽默的意義嗎?

伊索寓言想必陪我們大多數人度過了童年,但先生在《讀伊索寓言》中經過具體的例子告訴我們,《伊索寓言》是不適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是的,我也覺得如此,寓言本身沒有錯誤,可是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愈幼稚了,而這對小孩子日後的成長並不見得有多大的好處。這或許是我的偏見吧!

先生說偏見能夠說是思想的放假。先生講理會經過具體事例來講,先生在《一個偏見》中就用這種方法幫我正確定義了偏見這個詞。對於天籟,對於人籟,或許我們覺得這都是極完美的聲音,但先生眼中人籟是寂靜的致命傷,天籟卻是能和寂靜溶爲一片的。這怕是在許多人看來,只是文人矯揉造作的一些觀點罷了,但若細思下來,又是不能說否的。

說到文人,我們不妨來《論文人》,有人覺得文人迂腐,有人覺得文人柔弱,可是文人是真正可嘉獎的呀,夠謙虛,懂是非,也稱得上是“用人”了,文中有這樣兩句話:用人瞧不起文人,自古已然,並非今日朝報的新聞。第二句是文學必須毀滅,而文人卻不妨獎勵——獎勵他們不要作文人。其實在我眼中,這是對文人的偏見啊,雪萊說文人是“人類的立法者”,卡萊爾也說文人算得上“英雄”。先生在這一文中的論述實在讓我覺得困惑,須得再思考。

這樣的先生實在讓我困惑,許多地方實在剖析不來,哪怕是按自我的想法來,也解不開思緒的困惑。這也許是《魔鬼夜訪談錢鍾書先生》的原因吧,魔鬼的直率和他極其獨樹一幟的處事風格讓我忍不住撥開思緒的濃霧,漸漸靠近那個貌似的真相,但這樣的處事方法又好像是我厭棄的呀,我不願意在不一樣的人面前僞裝,爲了他人而改變自我,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處事方法,這並不是我所喜歡的,我只願意做那個歡樂的自我呀,心口一致的歡樂的自我。

可是歡樂卻是不能永恆的,先生在《論歡樂》中講到“永遠歡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每個人對歡樂的定義不一樣,但倘若有人將歡樂分爲肉體的和精神的,在先生看來這是最糊塗的分析。歡樂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裏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

先生在《吃飯》中寫到:吃飯有時候就像結婚,名義上是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我從未想過吃飯的作用竟那麼大,吃飯與政治,社交及人生,看上去似乎絲毫沒有關係,但在先生筆下,人生都因吃飯而複雜了,但我卻找不到語言來反駁。

這或許是給我自傲的一個教訓吧,先生《談教訓》時講到“潔身自好”那句成語,頗包含深刻的心理觀察。這是對所謂潔癖的一點看法。先生看來沒有道德也能以道德教人,這纔是真的本領,這或許也是給了所謂的有道德的人一個教訓,這與假道學能夠說是真道學的學習時期是一個道理。

先生說沒有學問而偏能教書,好比無本錢的生意,那就是藝術了。沒有學問的人是否能夠稱作文盲呢?先生在《釋文盲》中說偏是把文學當作職業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厲害。先生說文盲是價值盲的一種,而價值盲的一種象徵是欠缺美感,那裏我就甚覺疑惑,對於文藝作品,全無欣賞本事的價值盲患者們,在對待文學作品時,是如何將各種大名詞拼湊在一齊來表示所謂的作風的豪爽的?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麼,下頭這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先生在序中如是說。是的,人生是部大書,且讓我們慢慢讀來。

篇2: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先生的散文集,共收入《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論文人》《讀伊索寓言》《釋文盲》等十篇作品。看到這些題目就打動了我的心,我自我何嘗不是站在了人生的邊上,自我心裏的陰霾不能釋懷,生活永遠無法活的簡便自由,爲了解開心中的謎團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捧讀此書心中無限感慨,在人生邊上看人生的錢鍾書,把人生看得更真切、更清晰,給人的感覺----風趣、幽默、又富有哲理。

《寫在人生邊上》衆多資料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論歡樂》。錢先生的觀點透徹、達觀,讓我明白歡樂的本質。“永遠歡樂”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願望,但在先生眼中,這四個字是渺茫得不能實現,荒謬的不能成立的,就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自相矛盾。

歡樂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裏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我們往往爲短暫的歡樂,要忍受許多痛苦,甚至用一生的時間來盼望和等待。

我們期望它來,期望它留,期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人類禮貌的提高發現了歡樂是由精神來決定的,精神上的歡樂纔是真正的歡樂,在我們當今時代,物質生活基本得到了滿足,甚至有些人能夠說是吃穿不愁,還有大把的錢能夠揮霍,但他們就真的歡樂嗎?

物質上不夠富裕的人,卻往往能夠從普通的小事中體會到精神上的歡樂。真正的歡樂是內在的,它僅有在人類的心靈裏才能發現。我認爲,錢鍾書先生還有一句話說得異常地對,那就是“人生雖不歡樂,但仍能樂觀”。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我們能夠選擇樂觀地應對生活,對生活採取進取的態度,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歡樂,去享受歡樂----即使歡樂是轉瞬即逝的,樂觀地過一生人便會變得豁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合理與完美;悲觀地看世界,人生的苦痛就會變得越來越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就會被放大。即使人生註定是不歡樂的,可是我們仍然能夠憑藉自我的智慧樂觀地過一生。

書中許多章節像《說笑》《吃飯》《窗》《談教訓》我都反覆閱讀。異常是“寫在人生邊上”的註釋填補了我許多時間上和心靈上的空白。我能從文中細品出很多生活的哲理,給了我衆多的人生啓示。異常是錢先生的觀點是“人生雖不歡樂,但仍能樂觀”。

所以我不得不說,錢鍾書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真是在人生邊上看人生!

篇3: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幻想有一臺時間倒走的機器:人一出生便是老年,然後纔是中年、青年、少年、嬰兒期,這樣至少在人生的盡頭,還能在享受上一回放肆的歡樂。人總是太晚明白,明白後就沒有時間後悔,只剩下遺憾和痛惜。人生,本就是屬於自我的旅程,只能靠自我開拓,也只能由自我評論,酸甜苦辣,榮辱成敗,僅有自我的心明白答案,外人是無法插上一句的。

《寫在人生邊上》與其稱之爲書,倒不如說這是錢鍾書先生一生的感悟,寫出來喚回一些執着於身外之物的人,引他們去尋找自我的價值罷了。如先生所言,我目前所經歷的生活既不是異常歡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可是平平淡淡纔是真啊,誰的人生能輝煌一世呢?大起大落,只可是換來些浮名,何必苦了自我。倒不如抓點實在的,歡樂、童趣、健康……每個都能在死前換回一絲快慰,卻被主人早早放棄。人生,絕不是一段回憶,等着死後供後人憑弔,它就像一根蠟燭,燒盡了便沒了,不留一絲痕跡,僅有燃燒時的痛苦與滿足才能成爲它最本質的歡樂。也僅有蠟燭本身,才明白它照明瞭黑暗,又溫暖了多少空氣。

錢先生的文字有些晦澀,有時看得我雲裏霧裏迷迷糊糊摸不到頭腦,但一旦看懂了,那些文字便如同寶劍的鋒芒一般,出了鞘,明晃晃讓人膽寒,一下劃開雲霧,把我從裏面揪出來,眼前一片清明。靈魂像被針紮了一下,痛得我不禁直起背來。[由本站網友投稿]

這集子裏每一篇短文,都蘊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我一步一步靠近他的世界,走得艱難卻踏實。

將歡樂與黑暗應對立起來的《論歡樂》與《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實際上描述了他的一種思想,即歡樂是相對而短暫的,而那些失望苦悶虛僞纔是貫穿人生的真正主題,而這種頹廢美,正是錢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爲著名的兒童讀物,但作者卻認爲,寓言將孩子教得更簡單,灌輸完美社會的假象,可事實上成人的世界中,卻並非如此黑白分明,進而批評社會中的虛僞行爲。

《談教訓》中寫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表文章,教訓人類。”反映了先生對於假道學的一貫鄙視,也證明了他性格中確實看不起爲人師者,就如同當年在清華之狂語“清華園中,無人配做我錢某人的教師。”

一篇一篇,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融化了,如養料一般灌溉在我的心田,卻不急着與那裏的土壤融爲一體,一點點滲進去,滋潤中夾雜着痛苦,讓我慢慢的看清了眼前,看清了自我,有些被剖析的慌亂,卻是最真實的與心靈在對話。讀書的過程,有些迷茫,漸漸的清晰了,又有些膽怯,逐漸的變得勇敢起來,手捧着書頁就像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腳上越來越重,心卻漸漸充實起來,一點一點被從未見過的東西填滿,無限滿足。

作爲學生,我是還不夠資格在人生的邊上作批註的,我正行走在人生路上,漫長痛苦,卻不乏一些轉瞬即逝的歡樂。也許,我就這樣過完一生,平淡、膚淺。也許,我會經過許多的大風浪,都沒有關係。人生沒有幻想,僅有夢想,而夢想的價值在於過程,而非結果。我只期望,我的人生邊上不會只是空白,只要有些簡單歡樂的批註,能化作笑容一向陪伴我,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篇4: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如果讓我用幾個關鍵詞來描述錢鍾書,當是:帥;思辨;幽默;謙遜。

認識錢鍾書大概是在國中的時候。當時去一個同學家,她大概也是愛書之人,藏書不少。而在“浩繁卷帙”中我一眼相中的是那本包着白色封皮的《圍城》,恍若少女一見鍾情,對着它居然還有點臉紅心跳。也許“初戀”太過暴風驟雨,也許當時閱歷尚淺並未能體會書中旨趣,借來的《圍城》並沒有仔細地閱讀,興奮勁兒過後書就被擱置了,以致於此刻讓我回溯書中資料,除了主角“方鴻漸”和那句“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遊戲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外,我一概都不記得了。

喜愛上錢鍾書時已經是高中了。當時不明白在哪兒看見一張鍾書先生年輕時候的照片,英倫風,書卷氣息撲面而來,帥得簡直人神共憤。我想,大抵女生也是視覺性動物,看到完美的人或事,荷爾蒙、多巴胺都會胡亂分泌,至少彼時彼境的某高中女生的確如此。

如果沒記錯,《讀《伊索寓言》》一篇被當時的高中教材收錄,文章就兒童是否該讀寓言展開論述,而喜愛鍾書先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源於該文吧,其中的一些哲思至今我還在時常咀嚼。鍾書先生寫到“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麼一個世界、什麼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盧梭認爲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育得複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爲寓言要不得,以爲人事裏的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事有湊巧,大學時候,教師給我解讀《道德經》,他說,“因爲沒有標點,所以讀者有了更大的解讀空間,我們此刻普遍認爲老子開篇第一句是‘道可道,十分道’,而我認爲是‘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按照古人們“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樸素哲學觀來看,我倒覺得教師給我的解讀似乎更貼合當下現實社會的邏輯。人是社會性、情景性動物,沒有純粹的好壞之分。如今,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再不敢簡單地以“是非”“善惡”來妄斷了,沒有情境沒有證據,求知真相的過程會被太多內外在的主觀情緒干涉和影響(可能來自媒體刻意宣傳,可能基於自我日常生活經驗),正如胡適先生所說,我只敢“大膽假設,細心求證”。這或許就是錢鍾書先生給我種下的一枚思辨種子吧,當它再從外界環境和周邊人物中汲取陽光雨露時,便會生根發芽逐漸長成。

鍾書先生有三本大書——《圍城》、《談藝錄》、《管錐編》,可惜我由於心存敬意與怯意,一向沒敢翻閱,只斷斷續續地讀了一點錢鍾書的散文和關於他的生平趣事,期許自我能夠“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這其中,《寫在人生邊上》應當算是比較認真閱讀的了。所以,別的書籍我都不敢妄加評判,唯獨看過思考過的《寫在人生邊上》感覺自我還稍稍有些發言權。

篇5: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喜歡看錢鍾書先生的文字,因爲在他的風趣與幽默之間,能夠感受到生命的昂然,細品出生活的哲理。

就說這本書《寫在人生邊上》吧,單是這書名就起的既有詩意,又有深意。先看看錢先生寫的序吧:“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麼,下頭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於是,也會覺醒:是呀,人生這本大書我們每個人又能參透多少?能在它的邊上看到怎樣的風景,又能在它的邊上寫下怎樣的理解呢?

書中的許多章節我都愛不釋手,像《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說笑》、《吃飯》、《論歡樂》,都曾反覆閱讀,這些“寫在人生邊上”的註釋也填補了我許多時間上和心靈上的空白。

在《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一節中,錢先生的詼諧發揮的淋漓盡致,魔鬼先生也被塑造的彬彬有禮,像極了紳士。在你感悟道理的同時,又會忍俊不止。在《論歡樂》中,錢先生的觀點透徹、達觀,讓我明白歡樂的本質。“永遠歡樂”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願望,但在先生眼中,這四個字是渺茫得不能實現,荒謬的不能成立的,就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自相矛盾。“歡樂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我們往往爲短暫的歡樂,要忍受用一生的時間來盼望和等待。可是,好在人類禮貌的提高發現了歡樂是由精神來決定的,所以錢先生的觀點是“人生雖不歡樂,但仍能樂觀”。的確是這樣,不一樣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生,而我們應當像錢先生那樣,樂觀地對待人生,苦中作樂也好,把忍受變爲享受也好,那麼人生還有什麼威脅,還有什麼可畏懼的哪!

是啊,人生的痛苦正是由於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爲它的漫長,我們纔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歡樂,去享受歡樂——即使歡樂是轉瞬即逝的。樂觀地過一生,人便會變得豁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合理與完美;悲觀地看世界,人生的苦痛會就變得愈加冗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放大,所以,人生即使註定是不歡樂的,可是我們仍然能夠憑籍自我的智慧,樂觀地過一生。

清晨,當我輕揉雙眼,端詳雙手,觸摸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候,會問自我:今日會歡樂嗎?今生我幸福嗎?不一樣的時期,不一樣的人生狀態,或許答案不一樣,可是,嶄新的一天,總是能夠帶着樂觀去期望,當我把人生邊上的事做完,把人生邊上的事寫下,也許,那就是我幸福歡樂的一生吧。

篇6: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一向想讀錢鍾書的《寫在人上邊上》,起因是讀了他的《圍城》,被他詼諧幽默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所吸引;遂想多讀他的作品,首選就是這本《寫在人生邊上》了。事實證明,沒有選錯;裏面很多觀點讓我豁然。此刻寫着書評只是些許自我的見解,至於大師原意我就不多揣摩了,當然也不是我能夠輕易揣摩出來的。

書裏主要的文章有《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窗》、《論歡樂》、《說笑》、《吃飯》、《談伊索寓言》、《談教訓》、《一個偏見》、《釋文盲》、《論文人》等十篇。

《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中,作者天馬行空般將神話、中外名著糅合一齊,用一個想象出的魔鬼的口吻說出自我心中所想。而豐富的資料也體現出作者的博聞。《窗》一文,也是多引用。討論門與窗的關係更是妙,用趣味的例子舉出門窗的區別,讓人讀來不禁失笑。門進來的是客人,光明正大的進來;而窗進來的,卻是不顧及你的感受,並且會暫時成爲屋子的主人。現實生活也是如此,你表面上的工作不必須是你所喜歡的,可是你下班後卻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工作卻會是你的所愛。《吃飯》一文更是說出很多日常常見道理。如:“吃飯還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絡感情、談生意經等等,那就是“請吃飯”了。社交的吃飯種類雖然複雜,性質極爲簡單。把飯給自我有飯吃的人吃,那是請飯;自我有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那是賞面子。交際的微妙不外乎此。反過來說,把飯給予沒飯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我無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賞面子就一變而爲丟臉。這便是慈善救濟,算不上交際了。”把吃飯和交際這種國內常見的現象說得如此透徹。吃飯本是一件簡單的事,可是和交際混在一齊,就變得複雜了,種種微不可言的關係。可是作者用一個簡單例子就把這事說得清晰透徹。

一本《伊索寓言》,我們讀大多會說出和教科書上給的道理,可是作者卻從另一個角度說出了自我的見解,就如凡事都是兩面的,想多一步,或許好事就變成壞事了。如:“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麼?”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當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所以世界上沒有自認爲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爲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這是一個揚長避短的做法,但大多數卻總是忽略自我的長處,用自我的短處去和人比,結果只會是自我吃苦頭。當然還有很多有新穎的想法,篇幅所限就不多說。

我們總是說那些抨擊別人的人,說他們自我沒做好卻去抨擊別人,說他們這樣不好,可是錢先生卻給了我們另一個說法,應當讓這些人去抨擊其他人。“所以不配教訓人的人最宜教訓人;愈是假道學愈該攻擊假道學。假道學的特徵能夠說是不要臉而偏愛面子。依照莎士比亞戲裏王子漢姆雷德(Hamlet)罵他未婚妻的話,女子化妝打扮,也是愛面子而不要臉。假道學也就是美容的藝術。”就如最厲害的敵人應是最瞭解自我的人,這樣攻擊起來,招招致命。裏面也有關於道德的說法,聽起來讓人茅塞頓開。“沒有道德的人犯罪,自我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還覺得是道德應有的代價。”就如同懂法律的人犯起法來,總會覺得自我是在做正義的事一樣。

書中還有很多經典的例子,它們生動趣味,而又將深刻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這就是一本好書所該有的。

篇7: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讀完楊絳先生的大作《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感觸良多。此書是楊先生在96歲高齡寫完的,可見她是多麼的勤奮。此書雖然不算太厚,才四萬多字,可是凝結着一代學人在人生暮年對真理、對生與死、對命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和思考。

衆所周知,楊先生是大學者錢鍾書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前些年,楊先生創作的長篇小說《洗澡》和回憶錄《我們仨》爲廣大讀者所熟悉,去年商務印書館推出了這本《走在人生的邊上》後,立刻在讀者中引起閱讀旋風,我就此書印象最深的方面談談感受。

多年前,錢鍾書先生寫過一本《寫在人生邊上》,堪稱經典。若干年後,楊先生寫《走在人生的邊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讀性極強的書。兩本書像雙子座,在中國讀書界風光無限。錢鍾書楊絳夫婦在專業追求、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謂志同道合。他們從牽手結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風風雨雨走過,實爲不易。此書的副標題是“自問自答”,很謙虛,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勢,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楊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書中,註釋部分將近佔去全書一半的篇幅,這在當代出版的圖書中是不多見的。一般書(古籍除外)註釋部分都是書的附屬部分,而此書每篇註釋都一段塵封的往事,是對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鮮活例證。每篇註釋可單獨成篇。比如:阿菊闖禍、勞神父、三叔叔的戀愛等篇幅,本身可當作都好散文拿來讀。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對神鬼、人性、靈魂、天命、禮貌等問題進行深思,楊先生也不例外。對於這些問題,楊先生都有自我的見解。在書的前言部分,楊先生的開篇就直指“死”字,她寫道:我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中外一例,都用這種種詞兒軟化那個不受歡迎而無可避免的“死”字。楊先生在九十多歲的高齡,能灑脫地應對將來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種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從我們社會的思想意識全部被唯物論一統江湖後,關於神鬼問題討論就很少見到了。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我們的難題,已經成爲大家普遍的思維模式。人到了必須的年齡,不思考這些問題好像不太可能,何況像楊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她在“神和鬼的問題”一文中,談到了“唯心”和迷信並不能劃上等號。比如人們都講信念,信念是一個心中抽象的概念,人們看得着嗎?毫無疑問,信念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可是我們還是需要信念,不能沒有信念。還有,我們經常說大自然有規律,一代代的科學家都發現了許多規律。但之後證實一些規律是錯誤的,務必推翻。這樣看來,規律可能是不全面的,能夠突破,能夠補充。在文中,楊先生還回憶自我小時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經走在人生的邊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準確測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還記憶猶新。算命先生可能不明白什麼現代科學真理,就是根據《易經》《周易》能推算命運的起伏。這是爲什麼?這個問題到此刻她還想不通。

書中,楊先生談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體需要鍛鍊,人的品德需要修煉。她說: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可是人的靈性良心,愈煉愈強。孔子強調修身,並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靈性良心鍛鍊肉體,得有適宜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病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泄,人就會發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我的時候,的寬容,許可身心和諧。剋制自我,當恰如其分。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節、剋制、並疏導。這番話很有道理,要想成爲堂堂君子,務必經過磨練,同時要有很大的自制力。沒有這兩點,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個高的層次。

《走在人生的邊上》是楊絳先生晚年的人生諸多問題的集中思考,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人們務必思考和應對的問題,不可迴避。像這樣的智慧之書,也不是我一兩天就能夠全能讀懂,以後要常常翻閱,不斷尋找人生的祕密。

篇8: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錢鍾書寫的文章,給人的感覺總是很風趣、很幽默,可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說這個書名吧,初看上去還真有些讓人摸不着頭腦,這題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錢鍾書先生寫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頭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於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這本大書我們又能讀懂多少呢?能在它邊上寫上些什麼的,也算是不錯了。

我們學生們是還不夠資格在人生的邊上作批註的至少我還沒有這資格,所以只能在錢鍾書先生這本《寫在人生邊上》的大作中選上這麼一小段,叫做《論歡樂》的議論的邊上,寫上一小段隨感,也算是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吧。

畢竟是個孩子,我從不覺得人生太長或是太短,所以,依照錢鍾書先生的觀點來看,我目前所經歷的生活既不是異常歡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可是,平平淡淡的人生能夠是一種事實,但決不能夠是一種觀點。並且平平淡淡的過一生其實也是不歡樂的,因爲平平淡淡就是沉悶,就是長時間,就是痛苦。可是,人生雖不歡樂,但仍能樂觀確實是這樣的,雖然錢鍾書先生的一串論證,已證明人生不可能是永遠歡樂,甚至說永遠歡樂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但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是屬於物質範疇的,而意識是物質能動的反應,當然,不一樣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世,而我們理應樂觀地對待人生。

錢鍾書先生將人生是不歡樂的與我們應當樂觀的看待人生這對矛盾稱之爲這是人生對於人生觀開的玩笑,我還沒有這麼高的覺悟去理解這句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對矛盾是辯證統一的。既然人生註定是不歡樂的,那麼我們何不苦中作樂呢?至少精神上的歡樂能夠抵消一些物質上的痛苦,況且歡樂是由精神決定的。這樣一來,我們至少會感覺到什麼是歡樂。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於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爲它是漫長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歡樂,去感受歡樂即使歡樂是轉瞬即逝的,矛盾的雙方是辯證統一的。樂觀的過一生,人便會變得闊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完美;悲觀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會變得愈加冗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無限的放大。

所以,雖然人生註定是不歡樂的,我們仍能樂觀地過一生。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經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我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所以,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當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職責。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能夠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可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明白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我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篇9: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初識錢鍾書,自然是《圍城》,行文真是“彈眼落睛”,八寶樓臺,句句驚豔。又一年秋初,偶得錢老先生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全書文風睿智幽默,語言詼諧趣味,在字裏行間迴歸到一種樸素、自然、寧靜,舉重若輕間不乏深度。依稀間,彷彿望見一位智者,登臨如風凜冽的山頂,從容俯瞰着這個庸庸碌碌的世界。捧讀此書,心中無限感慨。

看過錢先生的生平,其父爲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銳氣,避其鋒芒。一如此書,幽默之中暗含諷刺,不僅僅作爲一種形式與技巧,更內化爲一種錢氏精神,如食芥末,清新過後伴隨的辛辣更讓人暢快與回味,體現出創作主體的超凡心境和博大胸懷,具有一種所向披靡的力量。

春華秋實敲開思想的大門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的第一本散文集,作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共收入《論文人》等十篇文章,全書可是三萬餘字,卻字字珠璣,行文一氣呵成,閃爍智慧光芒。我曾是一個看書很快的人,或是年輕,總是追隨故事的精彩、文字的華美與否,在快讀中忽略了作品背後的潛在深意和作者的獨特人格。錢鍾書的文章,須靜下心來認真閱讀、細細品嚐,才能讀的通透、看的深遠,這又何嘗不是閱讀的終極享受——在反覆咀嚼中領悟作品的思想,體會作品的價值,欣賞作者那獨一無二的精妙之處,滌盪心靈,彌散芬芳。我讀到了謙虛、嚴謹、幽默,亦看到了豁達、靈動、博學,《寫在人生邊上》的魅力,來自於錢老先生天才般的語言駕馭功底和宇宙般浩瀚無垠的學識基礎,引領我進入一個廣闊無垠的人生天地,給予我繽紛多彩的深刻啓迪。他侃侃而談,淡泊從容,奇思妙想與真知灼見俯拾皆是。如果說一本好書能閱見寫者的生命軌跡與生活底色,讓人驚歎,那《寫在人生邊上》正像一把開啓思想大門的鑰匙,傾瀉意識的洪流,一字一言彷彿水中投石,擊中心靈深處,泛出層層漣漪,久久迴盪不絕。

歲月沉澱心安即是歸處

你想當“痛苦的蘇格拉底”,還是“歡樂的豬”?這實在是個矛盾的命題。十分喜歡這篇《論歡樂》,作者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層面反覆闡說了對歡樂的種種理解,文無華彩之處,卻偏得人心,他在文中寫到,“人生雖不歡樂,但仍能樂觀”,在我看來這個“歡樂”更側重於物質的享受,“樂觀”則代表了精神意義上的大徹大悟,也是作者認爲真正的歡樂。向前的道路佈滿荊棘,但也不能阻擋我的腳步,哪怕行走的雙腿流血,也比不上抵達終點的問心無愧,我欣賞這曼妙的風景,而下一站,又將啓程……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進入央行,我走過夏日、秋月,看過春花、冬雪,心懷感激、收穫歡樂。進入中支這個溫馨而又催人奮進的家,在深切感召下逐步掌握工作技能,在蓄勢拼搏中敢於發現自身不足,在攜手共進裏學會應對成長煩惱,當年歲漸長、經歷漸多,才懂得這纔是世間幸福的深意,也是《論歡樂》所教給我的。心安即是歸處,奮鬥的艱辛無人能超脫,重要是堅守自我的一抹淡然、一席大度、一份心安。

致意未來人生邊上看人生

文字是亙古不變的東西,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過氣,《寫在人生邊上》歷經匆匆數十載,內涵絲毫未減,依舊耐人尋味。身爲作者,錢鍾書曾謙虛地表示,此書可是是如同中國舊書上的眉批,補的是人生這部大書的空白。而實際上,當悠然漫步在人生邊上的錢鍾書,瀟灑地步出了書頁邊緣之際,他的名字則永遠留在了人生這部大書的書底留白處。錢老先生對待生活的這份樂觀與豁達常人難以企及,使我備受感染,也讓我懂得,洞悉生活的細微之處,才能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致意未來,坦然理解與應對人生的起起伏伏,用心雕琢人生這本大書。送給未來的自我,漸漸學會欣賞,去欣賞前行的亢奮,也欣賞駐足的淡然,欣賞身邊的城市,欣賞真正的自我。人生邊上看人生,看得更真切,更清晰。

篇10: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不一樣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世,而我們理應樂觀地對待人生。

“人生是不歡樂的”與“我們應當樂觀的看待人生”這對矛盾是辯證統一的。既然人生註定是不歡樂的,那麼我們何不苦中作樂呢至少精神上的歡樂能夠抵消一些物質上的痛苦,況且“歡樂是由精神決定的”,這樣一來,我們至少會感覺到什麼是歡樂。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於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爲它是漫長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歡樂,去感受歡樂——即使歡樂是轉瞬即逝的。樂觀的過一生,人便會變得豁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完美;悲觀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會變得愈加冗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無限的放大。所以,雖然人生註定是不歡樂的,我們仍能樂觀地過一生。

篇11: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拜大語課所賜,有幸讀到了《一個偏見》這篇雜文,深深爲錢鍾書先生豐富淵博的學識與幽默含蓄的談吐所折服,於是去網上下載了《寫在人生邊上》的txt文檔。剛一讀,立刻“眼不釋卷”,花了三個多小時,總算是粗讀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就算是後輩對錢老先生的一種致敬吧。

“文如其人”,這句話用在錢先生身上實在適宜可是了,看過錢先生的生平,其父爲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銳氣,避其鋒芒。可是錢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寶劍的鋒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讓人膽寒。

讀錢先生的作品很費腦神經,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時候你很認真去閱讀,卻發現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我的天資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楊絳先生所說的,錢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澀,讀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可是仍然不是暢銷作品。乍一聽,覺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虛,實際上就是自我的水平不到家,看書如同牛聽琴一般無用。

私以爲,錢先生更多是爲了抒發才氣而進行創作,至於讀者是否能夠全盤理解,就要看自我的腦子是不是能夠跟上他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畫工的學識了。

知識是死的,是僵化的,可是到了錢先生筆下,就成了活靈活現的橋段,每一個引用都讓人覺得身臨其境,然後讚歎巧妙。可是這種對於細節的過度關注和描述,往往成爲後人詬病錢先生的一個理由,認爲他“掉書袋”,並且小題大做。可是這正是錢氏風格,即“於細微處見真章”,而這種風格,不是將知識變成積木般熟練的把玩,而是將它們化成了血與靈魂,融在了人生裏;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

這集子裏每一篇短文,都蘊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讀者透過思考來理解他的思想。《寫在人生邊上》,這個名字,確實也取得巧妙。作者將人生比喻爲一本書,將一部分人比喻作書評家或批評家,而另一些人則爲消遣者。這樣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貼切。

將歡樂與黑暗應對立起來的《論歡樂》與《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實際上描述了他的一種思想,即歡樂是相對而短暫的,而那些失望苦悶虛僞纔是貫穿人生的真正主題,而這種頹廢美,正是錢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爲著名的兒童讀物,但作者卻認爲,寓言將孩子教得更簡單,灌輸完美社會的假象,可事實上成人的世界中,卻並非如此黑白分明,進而批評社會中的虛僞行爲。

《談教訓》中寫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表文章,教訓人類。”反映了先生對於假道學的一貫鄙視,也證明了他性格中確實看不起爲人師者,就如同當年在清華之狂語“清華園中,無人配做我錢某人的教師。”

私以爲錢先生是個敏感而仔細觀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着智慧的火花,他卻很少從大處着手,反而願意在生活的細微之處,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有誰能說人生不是一本大書呢

篇12: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寒假抽出時間讀了錢鍾書寫的文章,給人的感覺總是很幽默,但卻富有哲理。

《寫在人生邊上》就說這個書名吧,初看上去還真有些讓人摸不着頭腦,這題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錢鍾書先生寫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頭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於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這本大書我們又能讀懂多少呢?能在它邊上寫上些什麼的,也算是不錯了。

我們學生們是還不夠資格在人生的邊上作批註的——至少我還沒有這資格,所以只能在錢鍾書先生這本《寫在人生邊上》的大作中選上這麼一小段,叫做《論歡樂》的議論的邊上,寫上一小段隨感,也算是“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吧。

畢竟是個孩子,我從不覺得人生太長或是太短,所以,依照錢鍾書先生的觀點來看,我目前所經歷的生活既不是異常歡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可是,平平淡淡的人生能夠是一種事實,但決不能夠是一種觀點。並且平平淡淡的過一生其實也是不歡樂的,因爲平平淡淡就是“沉悶”,就是“長時間”,就是“痛苦”。可是,“人生雖不歡樂,但仍能樂觀”確實是這樣的,雖然錢鍾書先生的一串論證,已證明人生不可能是永遠歡樂,甚至說“永遠歡樂”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但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是屬於物質範疇的,而意識是物質能動的反應,當然,不一樣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世界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世,而我們理應樂觀地對待人生。

錢鍾書先生將人生是不歡樂的與我們應當樂觀的看待人生這對矛盾稱之爲“這是人生對於人生觀開的玩笑”,我還沒有這麼高的覺悟去理解這句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對矛盾是辯證統一的。既然人生註定是不歡樂的,那麼我們何不苦中作樂呢?至少精神上的歡樂能夠抵消一些物質上的痛苦,況且“歡樂是由精神決定的”。這樣一來,我們至少會感覺到什麼是歡樂。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於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爲它是漫長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歡樂,去感受歡樂——即使歡樂是轉瞬即逝的,矛盾的雙方是辯證統一的。樂觀的過一生,人便會變得闊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完美;悲觀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會變得愈加冗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無限的放大。

所以,雖然人生註定是不歡樂的,我們仍能樂觀地過一生。

篇13: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買這本書,本來是因爲要看《寫在人生邊上》。書送到手裏才發現,原先六分之五的篇幅都是《人生邊上的邊上》,喧賓奪主了。但也只覺得算是收錄了一本錢先生的散文全集吧,並不覺得虧。其實《寫在人生邊上》中的大部分文章以前都讀過或瀏覽過,單純的想要收藏以便重溫而已。

三聯的錢鍾書全集系列大約真的賣得很好。我拿到的已經是2007年第十次印刷。也可能正是因爲這個緣故,封面配色和紙質都與手頭的一本2003年第二次印刷的《七綴集》不大一樣。更鮮亮而棱角分明,少了一些沉澱的味道。

注意到同一套書的精裝版封面上方寫的就不是“錢鍾書集”,而是大大的“默存”二字。彷彿學費交得夠多,便能夠直呼先生字號了,三聯真是頗得孔聖真傳。而出版說明裏又解釋說簡體字版《錢鍾書集》由於錢先生不一樣意將《談藝錄》與《管錐編》排簡體字版而名不副實。我崇拜錢先生。

篇14: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人生邊上的邊上》第七部分都是書評,所評的書涵蓋心理學,哲學,中國文學,傳記,遊記,散文,詩歌,考據甚至辭典,可見錢鍾書興趣之廣,知識之淵。來自西文的詞必會在後面括弧列出,方便理解,又可見作者極其咬文嚼字。資料極富文采,簡直像是在看散文。說起散文,其實《寫在人生邊上》裏還有一篇書評,聰明狡黠,那便是:《讀《伊索寓言》》。

若要寫一篇此書的書評,或許能夠引用原書書評裏的話“本書中名言雋語,絡繹不絕”《《不夠知己》》“感蕩了無量數讀者的心,跟隨作者的心一同顫動,跳躍!”(《《落日頌》》)然後引用完畢,全文結束。

何也?其一,若是真正仔細地看過了錢的書評,那麼再看書評的書評就會忍不住比較,最終興趣索然,然後把手裏的玩意兒挪到右上角,用手指去觸摸未知數X。其二,本書不僅僅資料雜,並且風格不一,《寫在人生邊上》幽默中浸潤着思索,而後面則愈加嚴肅(雖然作者一向會忍不住插上幾句俏皮話),若是從前後兩部分各抽出一篇文章,估計沒人會以爲是同一人所寫。其三,文章極有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別看《寫在人生邊上》看似在不停地掉書袋和賣笑,裏面的東西深的很。最富代表性也是最簡單的一篇就是上文所提的《讀《伊索寓言》》。在此摘引一段: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一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期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說,大胖子往往是細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我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說:“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狐狸,這句話他對自我說,因爲現實終“不夠夢想”。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爲訴苦經能夠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爲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所以嘆氣說:“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幾篇散文都是幽默首當其衝,然後諷刺大軍隨之而至。欲修煉吐槽功底,可日觀此書,夜觀此書,飲食觀此書,如廁觀此書,如此苦練,必有所成。

必須要說明的是,在觀看這些文章的時候,必須把做閱讀理解走火入魔的惡習戒除,千萬別妄想去找什麼中心思想,這太幽默了。如此,觀此書會有心境舒暢,神清氣爽之感覺。

至此只能停筆,只能寫這麼多。我只能發發對於《寫在人生邊上》的小小的議論,再寫下去恐怕不倫不類,難以闡盡。這並不是我的懶惰,而是“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

篇15: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假期有幸讀到了《一個偏見》這篇雜文,深深爲錢鍾書先生豐富淵博的學識與幽默含蓄的談吐所折服,於是又拜讀了《寫在人生邊上》這本書。剛一讀,立刻“眼不釋卷”,花了三四個個小時,總算是粗讀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錢鍾書寫的文章,給人的感覺總是很風趣、很幽默,可是又很富有哲理。

“文如其人”,這句話用在錢先生身上實在適宜可是了,錢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寶劍的鋒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讓人膽寒。

讀錢先生的作品很費腦神經,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時候你很認真去閱讀,卻發現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我的天資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楊絳先生所說的,錢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澀,讀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可是仍然不是暢銷作品。乍一聽,覺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虛,實際上就是自我的水平不到家,看書如同牛聽琴一般無用。本文由一齊去留學修改整理

我以爲,錢先生更多是爲了抒發才氣而進行創作,至於讀者是否能夠全盤理解,就要看自我的腦子是不是能夠跟上他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畫工的學識了。

知識是死的,是僵化的,可是到了錢先生筆下,就成了活靈活現的橋段,每一個引用都讓人覺得身臨其境,然後讚歎巧妙。可是這種對於細節的過度關注和描述,往往成爲後人詬病錢先生的一個理由,認爲他“掉書袋”,並且小題大做。可是這正是錢氏風格,即“於細微處見真章”,而這種風格,不是將知識變成積木般熟練的把玩,而是將它們化成了血與靈魂,融在了人生裏;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

這集子裏每一篇短文,都蘊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讀者透過思考來理解他的思想。《寫在人生邊上》,這個名字,確實也取得巧妙。作者將人生比喻爲一本書,將一部分人比喻作書評家或批評家,而另一些人則爲消遣者。這樣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貼切。

將歡樂與黑暗應對立起來的《論歡樂》與《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實際上描述了他的一種思想,即歡樂是相對而短暫的,而那些失望苦悶虛僞纔是貫穿人生的真正主題,而這種頹廢美,正是錢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爲著名的兒童讀物,但作者卻認爲,寓言將孩子教得更簡單,灌輸完美社會的假象,可事實上成人的世界中,卻並非如此黑白分明,進而批評社會中的虛僞行爲。

《談教訓》中寫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表文章,教訓人類。”反映了先生對於假道學的一貫鄙視,也證明了他性格中確實看不起爲人師者,就如同當年在清華之狂語“清華園中,無人配做我錢某人的教師。”

我認爲錢先生是個敏感而仔細觀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着智慧的火花,他卻很少從大處着手,反而願意在生活的細微之處,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有誰能說人生不是一本大書呢?

篇16: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最終,應當說幾句關於《寫在人生邊上》的話。

這是一本包括十篇散文的集子。前有小序,謂人生是一本大書,那裏的文字可是是寫在人生這本書旁邊的空白上而已。每一篇文章都濃烈地帶有西方小品的雋永風趣。主要的作法是將窄題寬作,或寬題窄說,或衍及旁義,或故作翻案。看去醒目,想來醒脾,卻又有至理在內,並非故作驚人之筆。至於缺點,則嫌於西洋文獻徵引過於繁富,對不懂西文的人來說則近於賣弄,而看過原文的人又難免認爲貽笑方家。然而大醇小疵,瑕不掩瑜。如《一個偏見》、《論歡樂》、《談教訓》三篇都極精闢。《談《伊索寓言》》及《魔鬼夜訪錢鍾書》則純系借題發揮。而《說笑》、《吃飯》等篇,又未免近於流俗。最好的一篇鄙意應推《窗》,明快清新,正如當窗小眺。而文鋒雖似偏激,卻含渾不露鋒芒,且綿密精緻。所謂風人之旨,殆近之焉。如以小品正格繩之,此其是矣。

最末兩篇曰《釋文盲》、《論文人》。因爲筆者自我即是個一無足取的文人,故異常對它們認真閱讀了一下。竊以爲此刻的文人“盲”者甚多,而“一爲文人便無足觀”的廢料又充斥社會。像這樣的文章真嫌作者不多,讀者無幾。作者最終的一句話:“我們應當毀滅文學而獎勵文人——獎勵他們不做文人,不幹文學。”看上去殆如態度虛矯偏激的人在大聲疾呼,其實說這話的背後卻正存在着多少無名的悲哀,和不知對誰傾吐纔好的難言之隱。

於是使我這樣忝列於文人之林的人,真要“掩卷而泣”了。

1946年五四節寫訖。

篇17: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頭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摘自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序》

20xx年3月21日,愛讀讀書會第十五期,讀錢鍾書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讀書會上討論先生生平,發現今年是先生逝世的20週年。在此緬懷先生,今時今日能讀到先生的著作,於我於讀書會的各位書友,都是一個不小的收穫。

少年的時候,《圍城》風靡一時,看了電視劇,自我也尋來《圍城》一知半解的看上了幾遍,至於看完悟出了什麼,至今回想起來,除了對幾位主角情感糾葛記得一些,對作者趣味的語言感興趣一些,年少不更事的我實在是沒有什麼其他的感覺,也是當作一本趣味的`故事書看完了罷了。

而二十多年後再讀錢鍾書先生的散文雜記《寫在人生邊上》,是抱着國小生謙卑、求知的心態,滿懷着驚歎和敬仰的心境讀着。讀完要寫後感,實不敢妄論,只敢說像國小生寫讀書後感一樣,記錄下自我的心得和感受。因在先生深廣的學問面前,說我是個蓬頭小兒,呀呀學語,也是毫不誇張的。

錢鍾書先生是20世紀中國學界的一代宗師,已經成爲一個巨大的文化象徵,他的學問稱之爲:錢學。錢學博大精深,浩如煙海,享譽海內外,爲中華民族禮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中國的寶貴財富。

所以有人說,錢老的書難懂,不容易讀。確實如此,沒有深厚功力的讀者和學者是讀不懂錢學的。可是難懂不代表着不能讀。從一隻貝殼裏能夠聽見大海的歌唱,一朵雪蓮也能夠折射雪山的丰姿,管中窺豹也可見一斑。

就像錢老在他的《寫在人生邊上》的序裏所說:世上有一種人,他們覺得看書的目的,並不是爲了寫批評或介紹。他們有一種業餘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余光中也說:感性的純讀者,主觀的喜歡,享受作品技巧的效果,知其然並不必須知其所以然,讀書是一種精神上得到的新鮮的愉快。

於是乎,我們就安然的享受着讀錢鍾書先生的大作而帶來的愉快感受,而不去強求自我必須要知其然,且又知其所以然了。

篇18: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不一樣的人對待任何事物總有不一樣的看法。所以,有人樂觀地看待人生;有人悲觀地應對人生,而我們應當樂觀地看待人生,應對人生的一切。

一看《寫在人生邊上》這個書名就讓人摸不着頭腦,可是你只要看看這本書的序就能懂一點,家事人生是一本大書,那末,下頭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我們每個人對待自我的人生又能讀懂多少?能在邊上寫上一些,算是不錯了。

人生不可能完全是歡樂的,也不可能完全是痛苦的。我們的人生都是有苦有樂,只是我們如何去看待?樂觀的人對待一切事物都會感覺是歡樂的,而悲觀的人對待一切事物都會覺得是痛苦的。即使我們不能完全樂觀地對待一切,但我們能夠在困難時苦中作樂。這樣我們就能夠感覺到自我的人生。

《寫在人生邊上》與其稱之爲書,倒不如說是錢鍾書先生一生的感悟。如先生所言,我目前所經歷的生活既不是異常歡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對,平平淡淡纔是真,有哪個人能夠輝煌一世?又有哪個人能夠暗淡一輩子?人生的大起大落,換來的只可是是若有若無的虛名罷了,何必讓自我受苦。

錢先生的文字有些晦澀,有時看得我雲裏霧裏迷迷糊糊摸不到頭腦,但一旦看懂了,就像太陽趕走陰天,一下劃開雲霧,把我從裏面揪出來,眼前一片清明。這集子裏每一篇短文,都蘊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我一步一步靠近他的世界。

一篇一篇,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融化了,如養料一般灌溉在我的心田,卻不急着與那裏的土壤融爲一體,一點點滲進去,滋潤中夾雜着痛苦,讓我慢慢的看清了眼前,看清了自我。讀書的過程,有些迷茫,漸漸的清晰了,又有些膽怯,逐漸的變得勇敢起來,手捧着書頁就像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腳上越來越重,心卻漸漸充實起來,一點一點被從未見過的東西填滿,無限滿足。

錢鍾書先生在生活的細微之處,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我只期望,我的人生邊上不會只是空白,只要有些簡單歡樂的批註就夠了。

篇19: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倚窗臨畫眉,既無人,又何必去爲誰復添畫上眉……

總習慣一個人獨處,什麼都能夠想,什麼都不能夠不想,我就是我的,外面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鏡花水月,早晚都成空。努力構織於詩意般的生活,總是那麼多愁善感,不知不覺的戀舊,禁不住別離。長久以來都在包裹着自我,甚至不願意破繭而出,去經歷風雨,於是就習慣了用外表的沉默去掩蓋內心的孤寂。“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或許就是最好的詮釋吧。冥冥中的火,奈何與水有着不解之緣,或許前世是水做的吧。那麼喜歡雨雪天,一個人撐着油紙傘漫步,喜歡那種意境美,就好像走進了戴望舒的雨巷。或許是詩讀的細膩的緣故吧,不知不覺的就陷入了感時傷春的境地。或許這又是我逃避的藉口吧。

我試着努力的衝出去,用表面的玩世不恭來掩蓋內心的自我。此時好像什麼都能夠不在乎,一些看似幽默詼諧的話語在我那裏脫口而出,那遊戲人生的態度越來越蓋過本來的自我。“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沉醉其中,不願停下,更不願醒來。我怕,怕自我再把自我鎖起來。今時才知,我只是從消極出世走向了更深的消極頹廢中,並沒有衝出來,反而陷入了泥潭中。心中被太多物慾所掩蓋,最終又失去了本我,看似入世,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我還是回去吧,所謂的由本我到超我,原先錯啦,我並沒能做到,反而失去了本我。我已經不認識此刻的自我啦。可是,雖如此,我也不知回去了,又能如何,只好一切隨緣了。

好久沒去梳理自我的生活,此刻似乎已經變的一團糟。轉念想想,又何必要再去苦苦地挽救黃昏,還是回身揮杖迎接東方新升的旭陽吧!望盡青山故園路,竟是走不盡長路,你也好,我也好,自尋道,向前找,自有人間道。佛道都倡導:以出世之情懷,行入世之事業。人生何時不修行,自渡……

篇20: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寫在人生的邊上,寫完這一生,回頭,我們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我始終不願意或是真的沒有這個本事去細細的評價一本書,拆開來賞析。那樣就不是它的本真。可是錢老先生深厚幽默的文字功底和旁徵博引橫跨古今中外各種文章的深刻閱歷,都是你不得不潛心讀完它的理由。

在他的文字裏,看到了自我的很多劣根性,這種藏在文章裏的棍子,突然的當頭一棒,讓自我清醒了許多。

錢老先生說“真有幽默感的人能笑,我們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臉可笑,我們對着他笑。”,而他就是一個真有幽默感的人,讀他的文章,就猶如他自我在娓娓道來,在睿智的文字裏和他一齊會心一笑,而不是譁衆取寵。

文字是亙古不變的東西,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過氣;錢老先生的文章就是如此。時過七十年,其中的幽默,其中的深意一點不減,適用在了每一個時代的每一個階層。

閉上眼,我看到錢鍾書這一本大書,滿滿的一生和各色的批註,這只是他人生這本大書邊上的一瞥,卻足見這一生是怎樣的一生。

【小編簡評】

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寫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吸收了不少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