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鐵杵磨成針》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後感1.89W

第一篇:《鐵杵磨成針》讀後感

《鐵杵磨成針》讀後感(精選多篇)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鐵杵磨成針》。

講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是個不喜歡讀書、學習成績很差,愛逃學去玩的孩子。一天,李白又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走着走着,看見一位老奶奶坐在矮凳上,手裏拿着一根粗大的鐵杵在磨刀石上磨來磨去,李白忍不住好奇,就問道:“老奶奶,您在做什麼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老奶奶回答,她頭也沒擡,認真的磨着手裏的鐵杵。李白聽了心中暗笑,說:“老奶奶,針是非常細小的,而您磨得是一根粗大的鐵杵啊!”老奶奶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杵磨成細小的針。”李白驚奇地問:“什麼?這麼粗大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擡起頭來,慈祥的說:“是的,要把鐵杵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的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呀!”李白聽了老奶奶的話,心想:只要有恆心,什麼事都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只要用功讀,就會讀好。想到這,李白高興地說:“我懂了,老奶奶,謝謝您!”說完,李白跑回了家,拿起書本,認真的讀了起來。從此李白不再貪玩,他刻苦讀書,長大後成爲了一名大詩人。

這說明做任何事只要肯下苦功夫,有恆心,有毅力,堅持到底,就能成功。

三(5)班小螞蟻中隊朱明珠

第二篇:鐵杵磨成針

鐵杵磨成針

明德國小二年級一班林一諾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遛遛、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着走着,他看見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着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問:“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頭繼續磨。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爲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第三篇:鐵杵磨成針

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有一個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隻稀有的飛禽——天鵝,便派一位名叫緬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進貢。緬伯高抱着天鵝,走到潘陽湖邊時,忽然覺得應該停下來給天鵝洗個澡,就小心翼翼地將

天鵝放入水中。不料,天鵝卻振翅飛走了,只掉下—根鵝毛。緬伯高沒有辦法去捉,只好拿着這根鵝毛面見皇帝。他害怕皇帝處罰自己,就編了一首順口溜,大意是這樣的:“我來向您朝貢,經過了萬水千山,可到了潘陽湖時天鵝飛走了;我悲痛欲絕,今天上覆天子,請您饒了緬伯高。再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皇帝聽後,饒了緬伯高。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裏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裏,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裏,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爲了釣到魚,而是爲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裏。姬昌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

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纔對。於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着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爲他效力。

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 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赤壁

赤壁之戰時,爲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奮勇當先,於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輕視之意。於是周瑜下令將黃蓋斬首,諸將苦苦求情,周瑜將處罰改爲笞刑,將黃蓋打得臥牀不起。這正是做給詐降吳營的蔡瑁張允看的,於是闞澤爲黃蓋獻詐降書,蔡瑁張允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於後來的赤壁慘敗。

周瑜打黃蓋後來演變成一條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用以比喻兩方面都願意的事情。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柺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衆仙齊聲附合,並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柺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藉助寶物大顯神通,遊向東海。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生衝突,引起爭鬥。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住,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 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衆仙而來。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衆仙緊隨在後,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並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遊而去。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第四篇:“鐵杵磨成針”的主角

“鐵杵磨成針”的主角

剛看到一位老師的感慨,說現在的學生沒有生活,閱讀又少,理解淺顯,以至於做一些常識性的題目時,出現一些啼笑皆非的答案。比如,老師出題,鐵杵磨成針的主角是誰?學生答曰:鐵杵。 不可否認,題目出得很有意思。無厘頭只是膚淺的外衣,動機纔是精髓所在。不怕各位笑話,看到這裏,我第一反應是:學生有才。第二反應:爲什麼老師要說這個答案啼笑皆非?要想弄清楚,我的原則是:先查查題目的出處。

宋代祝穆著《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雲:“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我查了查《方輿勝覽》的部分資料,書中主要記載了南宋臨安府轄地的情況,特別是對於各地名勝古蹟及有關的詩賦序記,記載尤其詳細。因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方輿勝覽》“蓋爲登臨題詠而設,不爲考證而設,名爲地證,實則類書也” 。於是,我對這則故事的出現深表質疑。既然不爲考證而設,爲什麼老師們總喜歡用這樣的故事教育學生?真的有這個故事嗎?是不是有某種陷害的成分? 再看老師出的題:鐵杵磨成針的主角是誰?老師說,標準答案是:李白。先不論到底什麼是標準答案,先仔細看原文。全篇出現的人和物,李白、老媼、鐵杵、針。沒有李白,故事沒有影響力。沒有老媼,李白不會反應這麼大。我不解的是:這麼大一根鐵杵,招誰惹誰了?

我無意褒貶老媼的智商,只是覺得,爲一根針,浪費一根鐵杵,實在不值得。所以我說學生有才,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直抒鬱悶的胸臆:鐵杵無罪,真主角也!看似另類的答案,給了老師們一記無法承受的耳光:李白、老媼、鐵杵、針,全是無辜的,莫名地扛上了所謂教育意思的大旗,憑什麼還要無辜的學生們爲這些遠去的無辜去無奈地感動?

於是我想試圖找找動機。動機,在心理學上一般被認爲涉及行爲的發端、方向、強度和持續性。動機爲名詞,在作爲動詞時則多稱作“激勵”。在組織行爲學中,激勵主要是指激發人心理過程。通過激發和鼓勵,使人們產生一種內在驅動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過程。原來是這樣!這是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宗教?有沒有想過文本本身可能存在的蠱惑意義?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有的學生抱着根鐵杵去磨針,這是怎樣一副波瀾壯闊的圖景啊!只是可惜,學生們從此以爲針都是這樣做出來的,到最後,條件反射般看到長條硬物就想拿起來磨一磨。

你說我極端,我接受。可這不是我現在的主要性格特徵。我喜歡如今一句流行語:怎麼說是我的事,怎麼想是你的事。再回來故事中來。平心而論,你相信一代詩仙李白真是這則故事的主角嗎?真要這麼缺心眼兒,我可要懷疑那些偉大詩篇是不是跟少女殺手郭敬明一樣,靠的是拿來主義了!偏偏美麗的象耳山上潺潺小溪旁,出來一位可敬可愛的老奶奶!你說急人不急人?你說她這麼大年紀,磨針來幹嘛?補衣服?納鞋底?怕是等針真的磨出來,衣服鞋子早就灰飛煙滅

了。這鐵杵也出現得很是詭異啊!古時婦人家常見常用的針頭線腦,老媼沒有,卻有這麼一大根鐵杵!杵,古代用來舂米或捶衣的棒。按理說,這兩樣活兒,用木杵更合理些。那這鐵杵原本是用來幹嘛的?怎麼得來的?可就不好說了!追根溯源,沒準兒還得司法介入。老媼稍微食點人間煙火,也知道,拿着這根鐵杵下山,換個千兒八百根針,又是什麼難題了?也不致浪費了好好一根鐵杵。再說說最無厘頭的那根針。如果因爲這個荒唐的故事,學生們理所當然地以爲針都是這麼磨出來的,我看還有哪位老師膽敢啼笑皆非!總之,短短几十字的小品,竟出現瞭如此衆多詭異的角色,的確匪夷所思!

我想起了自己上高中時的真事。也是類似的故事,我跟語文老師提出了幾點我的看法,不過比我上述觀點已經正經太多了,畢竟是學生。沒想到,老師沉默良久,甩給我一句:你怎麼這麼吹毛求疵?自此,我失去了對這位靈魂工程師的信任。可喜的是,我沒有失去對語文的熱愛。高中三年,每次語文考試,我都是年級第一。我同情那位老師。他已經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對事業的執着,無功無過的庸碌生活成了他最大的目標。我不希望這樣的態度影響到那些仍然志存高遠的學生們。於是,我喜歡上了反彈琵琶,我喜歡這種自由的形式,喜歡追求真理過程中懷疑的態度。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教育專家用看似語重心長的套路,想當然以爲構築的是精鋼不壞的混凝土防線,實則給自己纏上了層層糾結的密網。魔幻現實主義名著《百年孤獨》,曾給了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諾貝

爾文學獎。在我看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毫不遜色,起碼夠得上候選資格。在我看來,學生的答案值得尊重,哪怕學生真的是無心的,作爲成年的我們,作爲曾經年輕的我們,起碼要學會放下身段,用心體會。

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真的都一定能成功嗎?摸摸滾燙的額頭,不妨捫心自問。

老師,你還能啼笑皆非嗎?

第五篇:新鐵杵磨成針

龍源期刊網

新鐵杵磨成針

作者:謝雪松

來源:《課外閱讀》2014年第04期

有個人不小心弄丟了針,實在找不到了,他突然看到家中放着的一根鐵棒,於是,拿了鐵棒到河邊,很起勁地磨了起來。

有一個路人從河邊經過,看到他正在磨那麼粗的一根鐵棒,便很奇怪地上前問他想做什麼,他擡起頭說:“我的針丟了,所以我要將這根鐵棒磨成針。”路人說:“這麼粗的鐵棒你這樣要磨到何年何月啊?”他卻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路人一下子震撼了,不由得被這個人的執著精神感動了。

路人回去後,便將這件事向其他人繪聲繪色地講了。人們都對這個人肅然起敬,一下子,這個人出名了,成了人們學習的榜樣。許多人還專程從很遠的地方跑到河邊看他,並不停地爲他打氣。這個人便更得意,磨得也更起勁了。許多家長藉此機會將孩子帶到河邊接受教育。有一天,這人磨鐵棒的事傳到了一個智者的耳朵裏,他沉思良久,決定親自去見見這個磨鐵棒的人。

智者來到河邊,蹲在這個人的對面說:“請問,你爲什麼要磨鐵棒呢?”

這個人不耐煩地回答:“因爲我的針丟了,所以我要將鐵棒磨成針。”

智者想了想,從身上拿出一根針來說:“其實,你的目的只是要一根針吧?這樣,我這裏就有一根針,我用它換你的鐵棒好嗎?”

這個人憤怒了,他站起身來吼道:“我憑啥要換給你?你一根小小的針,居然就想換我這根鐵棒,你不知道我正在磨針嗎?”

智者搖了搖頭道:“那我就不明白了,你跟大家說說,”智者指着周圍的人羣,“你無非是需要一根針,我用針和你換,省卻了你磨鐵棒的時間,你就可以去做更多別的事情了,你爲何不願意呢?”這個人的臉一下子紅了。“其實,”智者繼續說道,“你所做的,無非就是一件像針一樣小的事情,你卻有意無意地誇大了,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精力,也浪費了錢財。放着現成的針不用,非要去把一根好好的鐵棒浪費掉,這樣做,你認爲值得嗎?”這個人的臉更紅了。智者說:“記住,當你只是需要一根針時,千萬不要去磨鐵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