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朱子家訓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3.16W

朱子家訓讀後感精品多篇

《朱子家訓》讀後感 篇一

每晚我和孩子一起聆聽、閱讀《朱子家訓》這一精神寶典,這段最有普衆意義的家訓如說家常,娓娓道來,內心感觸很深。《朱子家訓》是弘揚優秀家風的經驗。它是一部施行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傳統國學文化教育的優秀讀本。家訓內容包含上輩人對自己人生經驗的總結和對後人的期望,規範家人行爲、處理家庭事務,以此教育後人。

它教我們勤儉,倡導勤勞節儉的理念。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賜予與人類勞動的結晶,都有它獨特的價值,不可浪費;家訓開篇從日常生活行爲上入手,教育子女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人的日常作息時間要遵守自然規律,與自然的變化一致,做到事事從容不迫,有條不紊。在生活作風上,要珍惜糧食、愛惜衣物、開源節流,過節儉、質樸的生活。要知足常樂,不要一味追求奢華。

很多人都憧憬恬然自若的生活,其實很簡單,每天清晨早起,整理自己,整潔地迎接新的一天,當最後一束陽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進入夢鄉……保持寧靜的心態,認真地對待每一天。

它使我思考着生活中怎樣做人,怎樣持家,怎樣處世,怎樣正確處理家庭關係。當下現實生活中種種病象,社會今天面臨的主要危機究其原因是家風不嚴,道德缺失和信仰危機。在現實生活中,仍出現不少家庭暴力,家庭不和睦。家風不嚴的諸多教訓則警示我們,抓好家風建設,夯實家庭建設基礎是何等重要!好家教培養好孩子,要突出榜樣的作用,構建和諧的家庭,營造良好的家風。

啓蒙是家庭教育的重點,也是家庭教育的原則。父母改變1%,孩子就改變100%。嬰兒一落地只是一張白紙,而這張白紙首先是由家庭教育來定其底色,何況修身修心是每個人畢生的課業。人的品德首先是在家庭裏生根、發芽、成形。那麼,對我們每個人來講,家庭是自己人生的起點,是情感的苗圃,也是愛的歸宿,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鍊鋼爐”,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家庭教育,即“人之初”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榜樣,作爲孩子生命的引導者,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因此,家庭教育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

朱子家訓讀後感 篇二

《朱子家訓》是由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朱熹所著。全文雖僅有寥寥數百字,卻全面闡述了朱熹關於做人的準則:仁、義、禮、智、信。可謂是字字珠璣,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濃縮。

《朱子家訓》倡導家庭親睦、人際和諧、重德修身。對每個人來說,家庭是人生的起點,也是生活的港灣。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創造和睦的家庭生活,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都是人們追求的亙古不變的目標。而朱熹的《家訓》爲實現這樣的目標提供了一個理論上的指南。

“父之所貴者,慈也”。《家訓》要求父母對子女要“慈”“教”。所謂“慈”,即父母要疼愛子女。父母對子女的愛必須是至善的愛。但是父母對子女千萬不可溺愛,溺愛是害。如果子孫不肖,對其放縱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孫不可不教也”。特別是當代社會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被父母乃至爺爺奶奶視爲掌上明珠,一味遷就、百般疼愛,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講長幼之序,不懂禮貌。這種性格的養成,對孩子成長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因此,父母在對子女傾注慈愛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孩子的管教。使其懂得禮儀,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之所貴者,孝也。”《家訓》要求子女對父母要“孝”。所謂“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朱熹強調的“孝”是真心實意的孝,是子女爲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而心甘情願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將子女養大,在子女身上傾注了無數無私的愛,而作爲子女,一旦獨立就應當主動承擔贍養父母的任務,使其安度晚年,不僅在物質上關心父母,更應在精神上關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悅色,平常要多問寒問暖,問疾問安等。

朱熹在《家訓》中還強調兄弟之間要友愛。他指出“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這正是所謂的“兄友弟恭”。兄弟之間不能因爲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殘,大動干戈。所謂“友”,就是要友愛,互相幫助,患難與共。“恭”則是指尊敬、謙恭。“友”“恭”是兄弟姐妹之間團結的`根基,如果連自己的同胞手足都不友愛、不團結,談何友愛、團結其他人呢?

我覺得在這篇家訓中,還有一個十分有用的做人處事的道理。“慎勿談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長”。這就是說在與人交往中,不要隨便揭人的短處,背後說人家的壞話,傷害別人的感情,也不要因爲自己有所長或工作有了成績,就自我顯耀而瞧不起別人,爲人應當保持謙遜的本色,切不可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當與人發生衝突時,解決矛盾的方法則是“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誼來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誠心去回報,用平靜的心態、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報仇、以怨還怨,無論在什麼環境下和與人發生不愉快的事時,都要做到“隨遇而安之”,不能爲一點小事就記恨在心,爭個你高我低,甚至出口傷人,拳腳相見。在與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要學會理解和寬容,別人有小的過錯要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之,別人有大的錯誤,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錯誤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讀完《朱子家訓》,所思所想遠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頓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來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輩給了我們一點點安慰,也許這些與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會認爲它過時,它是鮮活的,也應當永遠是鮮活的。它幫我尋找到一片靈魂的淨土,教我如何在喧囂的塵世裏保留一點純真,一點真誠,一點文化的堅守。總之,受益匪淺!

《朱子家訓》讀後感 篇三

中國老古人留下很多智慧,其中“家訓”則是智者們爲後代留下的終生經驗和閱歷精華,是“學習教育”和“教育自己”的好材料,道理雖懂且看過一些家訓,可但凡一看到爲人處世,修身齊家的言論就本能的牴觸,大多入眼不入心,不到病入膏肓,看不到、也不願看到自己“該治的病”,一方面警醒自己,另一方面希望爲大家提供一些“避坑”的注意事項。

病症一:基本準則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這是朱子家訓的頭兩句,本來是規律作息,保持日常整潔的基本規則,一則對身體健康有益,二則爲入世的基本禮貌,三則對於關鎖門戶這種對人身安全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一定要重視,要親力親爲。

人生在世有人多看不慣的事情,比如與任何人見面一定要打招呼、上課就一定要端坐、聽講一定要認真等等,倒不是覺得這麼做不對,而是總叛逆的覺得,不是隻有這麼做才能得到某種結果,可能有的學生真的需要做一些小動作才能聽講,可能真關係不用打招呼維繫,抱着對世俗的異見,例外總是會有的。

所以我對待仔的學校生活,並沒有嚴格他的上課紀律,行爲規範,甚至還認爲紀律和規範可能會阻礙他的創新性能力,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因爲一年多的放任,他的課堂紀律極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以至於老師單獨批評他的時候都用到了“對你沒法子”的話語,見人不打招呼,沒禮貌也變成了標籤之一,交友自然也成了問題。

遵守基本的社會準則,是上學的第一課。無規矩不成方圓,正是因爲討厭外界的各種“他律”準則,才願意使用自律的方式對待生活。

病症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在一個人內心裏,對於生活在底層的人羣,應要多一份體恤之心,你看他們的日常已經掙扎在生存邊緣了,任何人多佔他一點便宜或者一分鄙夷的口舌,都有可能是對方生命不可承受之“輕”,甚至爲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存善心,既是爲人,也是爲己。

“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外,宜法屬辭嚴。”對於家族之內,安撫貧寡,纔能有利於家族的興旺,一個家庭應有家法規矩,長輩對晚輩言辭需莊重。推小及大時也有一份道理,比如“劫富濟貧”的所得稅制度,抑制企業的“壟斷”行爲,社會中的企業和個人都應遵紀守法。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人對外的態度完全來源於內心的修爲,遇到富貴就諂媚遇到貧窮就不可一世,只能說明一個人卑賤和貧瘠的內心。人不可能孤立於世間,用這點謹戒自己,並做識人之術。

內修與外治本是一對反義詞,修身看似是自己的事情,但世界上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社交也許並不難,可以純當觀察的素材就好。

病症三:人善被人欺。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在看吳軍的書中說,在國外研究生階段,他的導師教授了一個終身受用的事,具體來說,就是在研究生論文中,正式的給幫助過他的人署名。在最新的脫口秀大會第四季裏面,最後在周奇墨奪冠之時,也見他不停地在跟大家說他如今的這個成功都是大家的功勞,也會具體的提到別人的名字。

常言到“人善被人欺”,大家多少都應該爲此吃過虧,孤僻如我原因之一,主要是想通過逃避社交而不被人欺負,而吳軍提供的杜絕“人善被人欺”的好方法,是第一次與人爲善之後有可能吃虧,但絕不給對方第二次機會。

“善欲人 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人無完人,總是在善惡兩端之間徘徊,《朱子家訓》的這句話,可以當做行動指導,1、做了善事不要總想昭告天下。2、不要去做那些害怕讓人知道的事,用這兩點離惡近善,辨別“忠奸”。

病症四:心急易爭吵。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主持家道也要防止爭吵訟告,言多必失,長此以往總不會有好結果。

今天一上午心情都不大好,因爲跟仔吵架了,一起來就能有吵架事由還是挺厲害的,原因是線下的畫畫課復課了,而該課程換了一個比較嚴厲的老師教訓過仔,仔因此跟我提出退課的要求。

吵架總不是什麼好現象,這一上午我就沉浸於對仔“不爭氣”的詬病中,連帶着想起了他的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堂紀律差,性格孤僻等問題,這聯想一多起來,突然開始責怪自己,是不是把這娃“養廢了”,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待到中午,老師發來了一張仔主動給同學們發小饅頭的照片,讓我突然從這個想象中的焦慮漩渦中跳出來。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家人關係融洽,就算吃不上飯也會有開心的事,學習之後,即便兜裏沒錢,也能愉悅。以後發火的時候我就默唸這句。

家訓得多讀,我覺得讀的還是不夠。

《朱子家訓》讀後感 篇四

昨天,我讀了朱子家訓。很受啓發,從而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朱子家訓》是“經典誦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爲主的啓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2字,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侷限,我們是不能苛求於前人的。

其中的幾句是我印象深刻。

第一句就是:“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這句話告訴我們要節約。雖然石器簡樸而又粗糙,但是比金器好;雖然是果園裏的蔬菜,但是也勝於山珍海味。

第二句是:“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意思是不要貪圖不是自己的錢財,不要喝過度的酒。告訴我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

第三句是:“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意思是看見富貴的人就擺出一副討好的模樣是最可恥的;看見貧窮的人就標出一副驕傲的模樣,是最賤的。

最後一句就是:“施惠無念,受恩莫忘。”意思是對人施捨,不要牢記在心上;別人幫助了自己,一定要永記在心。

外國人也羨慕中國有朱子這麼偉大的人。

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學習朱子的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朱子家訓》讀後感 篇五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並不知道有多深,隨着我們的成長,對這潭水一點點的涉足,才發現,原來,深不可測。漸漸地,人們懂得怎樣運用智慧·權術在這潭水中暢遊,可是更多的我們失去了。

《朱子家訓》並不只是家訓,更應該是中國人乃至世界應該學習的訓則。它是中國文化的延續,它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歷史的沉澱。當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坦誠相見,不再認爲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訓》正引導着我們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靈的毒藥,妒忌會矇蔽了人智慧的雙眼,永遠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諦所在。記得《愛的教育》中所講的一個孩子,因爲嫉妒心過強,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終也沒有能超過所嫉妒的人。擁有一個廣闊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容納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這纔是真正的強者。禍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流傳在炎黃子孫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馬而幸災樂禍的人,因塞翁的兒子腿傷而嘆息的人,最後也明白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後的結局,事情總是變化並發展的。況且,在別人受難時,自己更應該幫助,這纔是做人該有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現實中總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經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顯擺自己,殊不知這樣只會讓人覺得沒有氣度,更有甚者,因爲自己施恩,總覺得別人歉自己的,讓他人回報,結果回報的遠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當然不能忘,由於家庭條件不好,上學收到社會大量的資助,有招一日,等我發達了,一定加倍的回報他們,畢竟,在這個時候,我得到的不僅是資金,還是希望,更是動力。我沒有韓信的能力可以一飯千金的回報老婦人,但至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這句話在現在這個只認文憑的社會可以說是基本上是沒有用的。但是在我看來“書”不是學業。此書指的是單純的書,可以擴充爲知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讀書可以增加人的涵養,擴充知識面,甚至可以改變人生,其實科第一開始的作用應該也是選拔一些有修養·愛讀書的人,可以從書中悟出許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過到後來,都變得功利了,成了爲科第而讀書,爲未來而讀書,啥時候能爲讀書而讀書,才掌握了讀書真正的樂趣。

古代真正的聖賢,有幾個是爲了科第而讀書,他們都從書中參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場失意,當沉浸在他們的文章,體會的將是別樣的滋味。

《朱子家訓》在此時就不僅僅是家訓了,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爲的箴言,以此訓律自己,規範自己,將塑造一個更嚴謹的醫學人士。

《朱子家訓》讀後感 篇六

這幾天我看了幾本書,其中我最有感觸的就是《朱子家訓》,作者朱柏廬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

這本書有《朱子家訓》的原文、解釋和一些小故事,從這裏面教育我們要做個節儉、寬容、善良、正直的人。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是指教育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熱愛勞動,增加責任心。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指每一粒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很不容易,我們不能浪費,吃飯時吃多少裝多少,而且要把碗裏的飯吃乾淨,不能剩。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是指別人開心的事,不能有妒忌心;別人有傷心的事,也不能有喜幸心,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是說做了好事希望別人看到,不是真正的善良,一定要是發自內心的幫助別人,而不是要得到別人的讚揚。

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自己和這本書相比還有很多缺點。所以,我下定決心從今天開始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爲,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對有需要的朋友多給予他們幫助和關愛。

總之,《朱子家訓》這本書就是教你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大家都來看看吧!

《朱子家訓》讀後感 篇七

在學習這篇《朱子家訓》之前,只是片面的知道是治家的格言,甚至可以說是陌生。通過學習,整篇文章言簡意賅,內容豐富,不僅僅是講訴了治家的方法,更是教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

自覺

文章的開頭就寫“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即昏邊息,關鎖門戶。”讓我感覺一種親切塌實的感覺,進而似乎看見一種田園般的悠然生活,與世無爭,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涼爽,持着掃帚將庭院打掃乾淨,要內外整潔;到晚上,便就着月色進入夢鄉,關好門窗,將一天的煩擾都關在門外。用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粥飯思不易,絲縷念維艱”。這是一種對勞動的尊重。勤儉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張着我們爲人正直,要以身作則。不貪意外之財,不飲過量之酒。對貧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對人刻薄,自己也總究會受到別人的反擊,不守倫理,很容易爲人所棄,在對貧富上,講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氣節,應該一視同仁。爲人不搬弄是非,不說三道四就是一種道德操守,當然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難免一些八卦新聞的產生,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精神意識,整個社會風氣將會越來越好。

回到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這種自覺主要是體現勤勞,凡事都要自己親自做,不要總是觀望別人,在這同時要自覺的關心家人、別人、同事,自覺擔當做事的責任。

自省

文中寫到“勿念口腹,而恣殺生禽”,這一句是指不能因爲自己的貪念而隨意地宰殺生禽,提倡我們應該持有環保意識。“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這句講的是交友,與那些爲人不良的惡少交往,長久必會被其所累,與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時候可以依靠,這也是孔子所說的交友之道。也是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瞭解評價一個人,只需看他身邊有些什麼人。其實,在處世爲人方面,書上給我啓發很更大。“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這是教人不要輕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許是別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謂“兼聽則明”,“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這句就是要人學會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財詩惠勿念,受恩莫忘”對人好不要想得到回報,施恩不求報纔是真善。但受到別人恩惠切不可忘記。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纔是君子所爲。“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學會寬容,學會給別人機會,“寬容”一直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一個寬容的人胸懷必定如大海一樣寬廣,這樣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纔會常有安寧。爲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的人永遠生活在妒忌的箭熬裏,這不僅會傷害別人,更會傷害自己,所以“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慶心”。工作生活中,在團隊裏盡職盡責,團結合作,無私奉獻是我們每個人積極遵循的職業素養。

我們都應該不斷檢點自己,不要嫉妒別人,取笑別人,不要愛財如命,不要算計別人……從自己做起,不拘小節,要做一個知書達理之人,做一個爲人處世的低調者,要有自己的信仰,有爲人風範。

自悟

在對待功名利祿的追求中,朱子倡導的是: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爲官心存君國,豈計家身。讀書是爲了求學問而不是爲了追名逐利,當官是爲了家國天下,而不是爲了自己個人的利益,這樣的追求現在已經很難實現了,現實總是無情改變人的初衷,再純潔高尚的初衷在現實面前也在無數次的碰壁後變的面目全非。所以堅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難的事,而這種艱難必須由堅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講千遍萬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貫徹下來,那是不容易的事。時時追念自己的初衷,監守內心的陣地是一種可觀有效的方法,所以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

我們應該在學習和做事中不斷總結和領悟,要有遠見卓識,不要因爲做事而做事,不要因爲學習而學習,而是要不斷提升自己。

讀完《朱子家訓》,所思所想遠非上文所述的,還有着很多頓悟、感慨和啓發。可還是圍繞着自覺、自省和自悟,這三個方面的來闡述。它不僅僅是家訓了,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爲的箴言,以此在工作生活中訓律自己,規範自己。

《朱子家訓》讀後感 篇八

前幾天,我得到《中華美德書》一本,欣喜之餘,美美品讀,《朱子家訓》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爲我們提供了人生處世的寶貴精神。

“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此句爲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卻難,看似是家務清潔之事,其實是教導人勤奮向上。現在不少人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不求上進,貪杯晚睡,吃喝玩樂,睡到太陽曬到屁股還不願起牀。其實我也一樣,有過幾次能“黎明即起”溫書讀課呢?不說早起聞雞,就是連件衣服,鞋襪也要母親洗曬。懶惰在我的身上越來越嚴重。一頓飯菜,沒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襪要講時髦。還學着別人穿戴首飾,飾發穿耳,哪裏有想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禮儀處世,以勤儉持家,以詩書爲高尚:“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教人不貪念:“莫貪意外之財”;教人正直從善:“勿恃勢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這些格言警句雖然離我們有一定遠的時間,重了一點家庭色彩,但讀起來並不過時,這就是中華美德,最能煉就人的意志,培養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讀後《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爲膚淺,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內在含義,我認爲不是一天、半天就能體會到的,對格言的教誨,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還須堅持不懈從格言中吸取營養精華。爲祖國的富強胸懷大志:爲官心存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