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讀後感(推薦54篇)

讀後感9.06K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4篇《當下的力量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當下的力量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當下的力量讀後感(推薦54篇)

篇1: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活在當下, 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稱之爲“臨在”(presence)(第五章)。臨在指的是有覺察力的安住於當下。所謂覺察力,就是觀察自己腦袋裏面思維的能力,作爲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觀察者。臨在的力量一來,你的喋喋不休就會停止。還有一個培養臨在、進入當下的方法就是去觀注我們的內在身體(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的內在身體的能量場上。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你可以試着把眼睛閉上,然後去感覺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麼你怎麼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覺得到它嗎?有沒有感覺到氣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書中有很詳盡的冥想方法,教你與你的內在身體做更多的連結,這樣就可以培養更多的覺察力。

作者一直強調“ 無意識”(unconsiousness)和“意識”(consiousness)的差別(第四章)。他認爲,所有人類的瘋狂行爲,都是出自於無意識,受到我們從小被制約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說,你對一件事情的反應、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軌跡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歡或贊同它們。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都是一個被編好了程序的計算機。所以使用書中的一些教誨,練習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夠增加我們有意識的部分,奪回一些自主權。

有一個“未顯化狀態”(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於作者本身很喜歡《老子》一書,所以未顯化狀態可以比爲“道”,就是在天地萬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狀態,是萬物生命的源頭,但是它從未誕生,也未曾消失過,而且無所不在(聽起來很像存在、本體)。在它之中,沒有二元對立的好壞、對錯、是非、黑白。是一個“一”的境界。相較於“外顯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們眼見的物質世界,未顯化狀態體現在“ 空”、“空間”以及“靜默”之中。看起來很神祕,但是,如果我們越多地接觸它,我們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顯世界”中過得更好。書中詳述了接觸未顯化狀態的一些方法, 請讀者好好去體會、實踐。 本書第十章,談到了“臣服”這個概念,可能很多人剛開始無法接受。其實臣服就是老子說的無爲,蘊涵着強大的行動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個人最喜歡讀第十章,因爲不但把臣服這個觀念講得淋漓盡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節的總結和回顧。

這本書,就像我先頭說的,不能用大腦來讀。在讀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從你的靈魂深處去感受那個似曾相似的感覺,去體會那個“看到真理就頓悟”的內在智慧,在字裏行間去感受那個震撼你心靈深處的能量。它在國外剛出版的時候,曾經長期蟬聯《紐約時報》心靈類暢銷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軸精神所撰寫的靈性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在臺灣上市不到三個月就有十幾刷、兩萬多本的銷售成績。可見得真理是可以被認得出來的。

篇2: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在這個充滿焦慮,痛苦,壓抑的社會中,我拼命的掙扎,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將我解救出這黑暗的生活。

你能想到會有這樣一本書,它能帶你走出混沌,重見溫暖嗎?就是這本萌姐讀書會推薦的書《當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託尼。他是身心靈大師,畢業於倫敦大學,29歲那年,一次意外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其實這就是我想得到的世界,現在我的世界實在是太痛苦了,每天生活在焦慮,自責,壓抑中,甚至嚴重時,想過自殺。但是讀了這本書後,我漸漸地情緒緩和。接下來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本書在我身上產生的力量吧。

這本書開頭就講,你不等於你的大腦,這就奇怪了,我們的行爲不都是由大腦控制的嗎?那我是誰呢?作者講你是你自己(本體),大腦只是思維的工具,它通過無意識得思維來批判你。它通過分析過去的經歷,思考未來的走向,使我們活在痛苦的過去,焦慮的未來,但偏偏忽略當下的時刻。當下這個時刻纔是我們能控制掌握的。他告訴我要做爲觀察者來觀望我的情緒,我的痛苦,我的恐懼,當你抽離出一種狀態來靜靜地觀察它時,這些情緒便無處安放。

我閉上眼睛,用心聽我的大腦此刻在跟我說什麼。它說,你是無能的人,什麼事都做不好,每天做事手忙腳亂。沒學識,沒主見,沒遠見,也沒技能,所以你就是沒有用的人……當時我就眼眶溼潤了。同時,也感受到了我的內心在說,我不是這樣的人!但是聲音太小,而且我的無意識是認同大腦這樣給我貼標籤。所以才漸漸明白,原來當有人否定,不認同,不贊同我的意見,我的想法時,自己會產生非常憤怒的情緒。要麼發脾氣,要麼冷眼相待……

你不覺得這很奇妙嗎?突然覺得有個卡點被打通了,原來自己的焦慮,恐懼,痛苦,都來自大腦對我(本體)的無意識批判。而我本身並沒有痛苦,是大腦這個無意識思維給我投射了一個痛苦之身。它只是一個幻像。

這給我帶來了一絲平和的感覺。而這種讓人豁然開朗的力量,來自作者講的要找回我們的本體,感受“臨在”的狀態,感受“心流”的觸動。集中精力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將大腦無意識的思維批判,看作是痛苦之身,並接受它,觀察它,最後讓它變成一道光,融合在溫暖的陽中。成爲本體之光的一部分。

在看了這本書以後,我立即實踐了當下的力量。這一天,我開車回家,這次說也奇怪,選擇了走國道,旅途比較遠,有很多岔路口,又是下班高峯期,屋漏偏逢連夜雨,我居然又把路走錯了。當時這火大了,憤怒,自責,責怪……一連串的情緒就出來了。這時我意識到要作爲觀察者抽離出來看這一切,我的手已拽緊,非常的緊張,因爲情緒很不穩定,並有抓扯自己褲子的抓狂舉動。於是我深深的吸一口氣,慢慢緩和情緒,意識到現在我的大腦在批判我走錯方向的行爲,它在否定我,在指責我,又勾起了小時候經常被種種外界的否定和批判的痛苦回憶,使這個痛苦之身,更加的痛苦。觀察到這一點,我便接受了我的痛苦之身,同時意識到當下走錯路後,現在最重要的是做什麼呢?當然是專心開車,專注路況,跟着重新規劃正確的路線開車回家,這樣才能安全的回到家。而這時,痛苦之身的責怪,憤怒,已蕩然無存。它在這個時候也是沒有用的,自然就消失了,它並不能給我指明方向。

晚上,剛好我親愛的姐姐給我打電話,也很巧,今天都是來度化我的,哈哈。姐問我最近起來那麼早都幹嘛呀。當然我姐是關心我的,怕我又犯“心臟病”。我說起來看書呀。她說,那你看的啥,給我說說。我脫口而出,不講。很簡單的詞。我大腦說的。你看,這是我常有的無意識思維方式,爲什麼我要說不講呢,看我一步一步來分析自己。

我姐一聽到我說這個,她當姐當老師的範兒就來了。她說,你看了書,不講,你就看不懂嘛,記不住,白看了。那還不如不看。你看這話我聽的是不是覺得姐在否定我,放以前,我就直接掛電話不講了,因爲我自己是看懂了的,不是不講,是有原因的,但是我不說。因爲大腦對我的評判給我又貼標籤,它說,你表達能力不好,你重來沒有講過,肯定講不好,你姐會否定你看的內容,會瞧不起你。這認定讓我產生了恐懼心理,自卑,不自信的心裏也出來了。

萬萬沒想到,今天我有意識的觀察了自己大腦所有批判,並意識到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什麼?難道是讓這些沒有出現的問題,帶給我不良情緒?不,當下我意識到我應該表達出我的想法。於是我說,姐,不是我不講,是我不敢講,其實我感悟挺深的,但是我覺得自己很自卑,怕講不好,你笑話我,自尊心會受到重創。我說了大腦對我的批判,也表達了此時此刻的想法。這一說不得了,大腦沒有再批判我,而是任由我的內心徜徉。

接着我姐說,沒關係,她原來也是講的語無倫次。於是,我第一次用獨有的自我意識克服了恐懼情緒,開口對親近的人講自己讀過的書,自己的內心恐懼。一切都很好,並沒有嘲笑,指責,換來的是自己身心的愉悅,和姐姐的肯定。

於是痛苦之身的小我,便化作自我意識的燃料,助我完成分享。

通過自己的實踐,慢慢地開始找到自己的本體一光,慢慢地有意識的思考,慢慢地感覺到當下集中精力的力量,本體的純淨平和,感受到當下臨在的狀態,痛苦在減輕,焦慮在消散。

篇3: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問自己過得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爲什麼有那麼多的憂傷和痛苦?我們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我現在不幸福也不快樂,但等我擁有了足夠的金錢,等我擁有了完美的愛情,等我擁有了充足的時間,我就幸福了,總是等我有了……等我有了……

於是你總是活在你的未來和你的過去,你會變得焦慮、憂傷、壓抑、痛苦,唯獨沒有正視當下,體會當下,安於當下,活在當下。殊不知,無數的未來正是由無數點滴的當下組成,無數點滴的當下又會成爲無數的過去,如果你連當下都把握不好,那麼你將又會失去今天、明天和昨天,最終幸福和快樂都將離你遠去,一無所有。

看完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一書,我才更深一步的思考:我們到底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在沒有擁有和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時,依然感覺幸福和快樂呢?

放下這本書,恰好看到我的兒子在專注地玩着他的玩具,我忽然發現,孩子儘管有些事情不懂,但是卻擁有完整的自我,他是真正活在當下的人,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上一時刻還在不停地哭鬧着沒有遊戲成功,下一刻卻又開心地撲到我的懷裏大笑。他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集中在當下,所以笑的時候笑的那麼開心,哭的時候又哭的那麼傷心。

我們也有着活在當下的童年時光,但隨着年齡漸漸長大,我們的內心慢慢豐富起來,我們的思維和經驗卻慢慢左右了我們的行爲方式,我們身體和內心會慢慢地積累負面的能量。我們漸漸地被思想奴役了,失去了自我的意識,所有負面的能量隨之而來。從表面看,當下僅是生命中的片刻,生命中似乎有無數個片刻組成,然而當下,是唯一永遠無法逃離的現實,無論生活發生多少改變,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你總是處於當下。

我們擁有最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生命是由無數個片刻所組成的,當下僅是衆多片刻中的一個,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當下。當下,是我們無法逃離的現實。我們總處於當下,既然如此,爲何不順其自然,與其友善相處呢?

有多少人的一生是這樣度過的:盼望着上大學,盼望着大學畢業找到好的工作,接着又開始盼望着結婚生子,然後盼望着小孩去上學自己回去上班。之後盼望着退休,退休之後回憶自己的一生,到最後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忽然明白,自己一直忘了真正地去生活。

勞碌了一生,時時刻刻想的是未來,每天活在對過去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憂慮之中,卻忘了自己是活在當下的。“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現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每一天,失去了每一個真實,精彩的瞬間,失去了生活本身的樂趣。

書中用比較哲學的語言和邏輯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思維和無意識讓我們偏離當下,我們一直活在思維的慣性和尋求自我價值的圓滿中,當我們不能正視現實或不能認同自我的時候,焦慮的情感就左右了我們,使我們不得平靜和愉悅,更談何幸福和快樂呢!

其實,現實中的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要在當下發生,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作者在書中寫到,時間一點兒也不珍貴,因爲它僅僅是一種幻象。你越關注時間――過去和未來,你就會越多地錯過當下。當下纔是最爲珍貴的東西。因爲它是唯一真正存在的東西,生命就是此刻,你的生命從來不會不在此刻,未來也不會。

只有通過向當下的臣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臣服是一種順隨生命流動,而不逆流而上的簡單而又深刻的智慧。在那裏,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所以,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顯然與物質並不相關,而且也不成比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幸福和快樂。順其自然,知足常樂,平靜地面對生活中出現的痛苦,當你坦然面對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事情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在順境中學會珍惜與感恩,在逆境中也學會欣然接受,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內心都要完整,讓我們把握當下的每時每刻,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達到天人合一,自然就會創造出生命的奇蹟。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只有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活在當下,才能用心去感受,去欣賞這沿途的風景,也才能心無雜念,拋開所有煩惱與不快,享受人生的樂趣。

《當下的力量》是一本偏哲理的書。它不太適合一口氣讀完,而且我感覺也讀不下去。它的每一章每一段都很短,但要用心去體悟。初次讀這本書,領悟到的東西還不是很多,但如果能放在手邊,經常去讀,每次只讀一小段,細細地去品味,認真地去思考,並用內在覺知來吸納其中的精髓,定能淨化心靈,拂去疲憊,即使在喧囂的都市中也能感受到內心的寧靜、溫馨與美好,達到內在的平靜與和諧。

最後用我曾經收到的一張好友寄來的賀卡中的詞語,作爲結束。

篇4: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偶然的機會,看見同事在學校班車上看埃克哈特.託利的《當下的力量》一書,她極力向我推薦此書並將該書的英文版全文,作者的《與神的對話》音頻等素材一�湛獎錘�我。我整整用了幾周時間把英文版內容看完,接着又下載了中文版仔細品讀,覺得的確是一本好書,可謂是心靈的雞湯和與自己靈魂的對話,�詹皇鋇叵蜓�生們推薦此書,毫不吝嗇地奉上中英版素材及音頻等素材,偶爾會與學生們探討讀書心得,頗有收穫,現與大家交流分享我的體會,說說我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當下的力量》就是以託利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告訴人們當下(即現在)的重要性。告訴人們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該書前半部分告訴我們:應該學會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類似,只有當杯子是空的時候,才能往杯子裏倒入更多的水。人們也一樣,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時才能聽到或者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學習到曾經沒有意識到的知識。 其次,在清空我們自己的思想的同時,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最淡定的人是最無敵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爲的),因爲他沒有把破綻暴露出來。正如今年的澳網, 李娜苦戰3盤,艱難淘汰大威。李娜所顯示的是她的淡定,關鍵時刻不急、不躁,最後一舉將大威拿下進入澳網四強。 接着談到,無欲則剛,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淡定,努力做事、認真學習。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看到朝陽的美麗。

該書在後半部分,託利告訴我們:首先,學會專注當下,對曾經和未來不必計較太多,我們對曾經和未來要明白幾點:一要總結曾經的經驗,二要堅定的對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我現在的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穫。其次,專注你的身體,學會聆聽你的身體,從而學會聆聽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聯想,要以事實說話。愛護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從而營造一個身心健康的身體,學會包容,有良好心態。

作者在字裏行間讓讀者感到要關注當下,關注此時此望,控制自己的思維。思維只是意識的一小部分,沒有思維不會影響到意識,沒有意識思維將不復存在,所以別擔心,當你關注當下時,你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滿足感,不會有不安,不會有煩惱,你的每時每刻都是充滿了喜悅與安全感的。

要做你思維的見證者,你不等於你的大腦,你的痛苦情緒,都是你大腦的思維製造出來的,而實際上,你的意識根本沒有創造這些思維(痛苦),是思維爲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製造出來的,它利用了時間,而如果你去觀察這些思維,做爲一個見證者,看他們是怎麼想的,不做任何批判,不加以分析,只是靜靜的看着思維在變化,一股強大的力量將會吞噬你的思維(痛苦),慢慢的思維(痛苦)將會消失。如果你的身體裏面有兩個人,那是兩種思維,你要去觀察他們,當他們製造出來一種情緒時,你不要認同他,你越認同他,那你就會被兩種中的任何一種思維控制。

1.德國作家埃克哈特・託利著作《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2.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3.寫一篇讀後感是百年追夢全面小康的600字

4.讀後感大全1000字

5.科普讀物《水知道答案》讀後感

6.開啓人生正能量讀後感

7.金磚之國觀後感1000字

篇5: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這本書用十分哲學的語言講一件十分需要悟性的事情。這本書讓人思考的東西也較多。“當下”在何處?對於生活和世界我們到底看到了、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我的思維完全控制。於是忘記了“當下”,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個通往“當下”的途徑和方法。比方說,能夠經過自我的身體。能夠與自我的身體“聯結”就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而“呼吸”是最好的聯繫自我的身體的方式。除了呼吸之外還有其他的通往“當下”的途徑,比如說自我周圍的事物,認真觀察自我周圍的事物,自我的環境,也是通往當下的途徑之一。

看完此書我認爲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的存在意識和對身體以及內心的完全支配。當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於是我們需要了解一種能夠擺脫思維控制,且讓生活更完美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注意力關注於當下,活在當下。由於思維控制對外在的認同和關注,我們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過去就是在想未來的過程中,而很少享受和關注當下。

什麼是當下?“當下”在何處?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經過閱讀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力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能夠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我們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從出生到孩童期,我們是淳樸、自然的,思維和真我也是一致的。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學會觀察社會和理解教育,我們的思維便逐漸控制和屏蔽了我們自然意義上的真實意識,使我們的自我感覺,不再取決於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思維在外在的世界裏無止境地尋找如財產、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係等自我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失去了我們就會覺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尋找自我認同時,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此刻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當下我們就無法贏取生活的樂趣。如何獲得當下的力量呢?我們必須學會當事情來的時候抓住當事情走時放手。我們該做的不是看着遠在天邊的東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時還要懂得放棄,僅有懂得放棄的人才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實現當下的力量,還需要理解當下時刻,實事求是地對待當下,摒棄我們思維對當下時刻的逃避和抗拒,讓內心真正從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不受外在干擾,將注意力集中於感受、解決和做好當下的事情,體會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過程,享受真實、簡單帶給我們的歡樂。

篇6: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是臺灣身心靈導師胡因夢作序推薦,美國著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傾力推廣。這是一本2005年在美國出版的作品,但在去年年底,被美國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奧普拉(Oprah)無意問讀到,她驚爲天書,發心要大力推廣,與更多人分享。奧普拉說,這是她二十多年來讀到的各種心靈書籍當中,最棒的一本,能夠幫忙人類整體意識得到提升和轉化,她讀後有“開悟”之感。當我們的自我認知能夠容納世間萬物時,內心會找到一種與世界共舞的寧靜。

自遠古以來,花朵、水晶、寶石和鳥類對人類心靈就一向有着重要好處。它們對人類之所以會有如此特殊的重要好處,,以及人類之所以會對它們如此着迷並感覺親切,就是因爲它們具有超凡空靈的特質。人類的認知當中,一旦有了必須程度的臨在、定靜和警覺,就能夠感受到神聖生命的本質。然而除非上述這種情形能夠發生,否則在部分的人類,只能看到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無法覺察到它們內在的本質,就像人類只會認同於自我肉體和心理上的形相,而無法覺察到自我的本質一樣。

對虛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認同,再加上小我“總是需要更多”的本質,構成了人類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際關係的衝突,也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在這本書中,作者經由自我的親身經歷,描繪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類,而我們又如何能夠藉助於臨在之光,也就是意識的覺醒從痛苦之身中破繭而出。作者向我們保證:那份對痛苦之身的知曉,就足以開始轉化的過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接納——允許自我在痛苦之身爆發的時刻完全地去感受當下的感覺。而隨着全人類覺醒的到來,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將會出現一個新世界——人類不再認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夠獲得真正的內在自由。

篇7: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一向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者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經過向“當下”的感悟,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德國人。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能夠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禪宗的傳統裏還有一個類似的問題:“若非當下,何時”要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當下——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爲中心,把心境調整好,把每件事情做好,能夠憧憬和期待未來,但不能依靠未來。能夠總結和反思過去,但不能沉浸在過去。——一切者在當下發生,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

當下——感悟過程,體驗生命。有句經典的語言——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境。

當下——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悅、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勇氣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一樣。

從今日起,當一個幸福的人。

篇8: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爲什麼你還那麼憂傷爲什麼你過得不幸福

我們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等我擁有了足夠的金錢,等我擁有了完美的感情,如果我沒經歷那段刻骨銘心的失敗和痛楚……我想我有了我想要的自然就幸福了……

於是你活在你的未來和過去,你焦慮、憂傷、浮躁、壓抑、痛苦,惶惶不可終日,唯獨沒有正視當下,體會當下,安於當下。殊不知,無數的未來正是由無數點滴的當下組成,無數點滴的當下又會成爲無數的過去,如果你連當下都把握不好,那麼你將又失去今日、明天和昨日,最終幸福將離你遠去,一無所有。

直到前天我看完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我才深一步的思考:我們怎樣才能擁有當下,在沒有到達和擁有你想要的東西時,依然幸福和歡樂呢

書中用比較哲學的語言和邏輯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思維和無意識讓我們偏離當下,我們一向活在思維的慣性和尋求自我價值的圓滿中,當我們不能正視現實或不能認同自我時,焦慮的情感就攫住了我們,使我們不得平靜和愉悅,更談何幸福和歡樂呢!

其實,現實中的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要在當下發生,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時間只是一個幻想“。僅有經過向當下的臣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裏,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它還告訴我們怎樣經過臨在狀態到達徹底的愉悅、平和和寧靜,從而積聚更多的能量,在每一個當下得以釋放;怎樣經過痛苦之身體悟當下,尋求解放;怎樣經過當下連接本然的自我。他告訴我們什麼纔是真愛,什麼是真正圓滿的感情關係。總之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我,正視生命的本然,“不扭曲,不變形”,安於當下,懂得臣服,不抱怨不焦躁,“以無爲而有爲”。

在閱讀中,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耶穌說,看那野地的百合,它們不耕不織卻長在地上。

這句話雖平常,可是卻讓我們懂得,應當怎樣去順應自然,到達天人合一。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前因和後果,何不去把握當下的每時每刻,積儲能量,等待爆發,那麼,您自然就會創造生命的奇蹟!

同時我也懂得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如果他能夠知足常樂、平靜地應對生活中的磕磕絆絆波盪起伏、坦然應對周圍的小麻煩,享受自我的小歡樂;富人若能夠取之有道、心安理得地取得財富,造福社會,名利雙收,他也一樣能夠嚐到幸福之味道。而那些“坐在寶馬裏哭”的人並不必須幸福!

篇9: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讀《當下的力量》有感

當人們活在當下,與內在的寂靜有所連結,便可超越複雜的心智與情緒,發覺潛藏於內心深處恆在的平靜,滿足與力量。

——埃克哈特·託力

我們擁有着最最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

我們的生活由萬千片刻組成,而當下只是那滄海一粟,可即便如此,我們也僅僅是活在當下,不是嗎?

我們總在不自覺的悔恨着過去,憂慮着未來:任憑過去佔據着自我的注意力,任憑自我的思維過程創造愧疚、驕傲、怨恨、憤怒、遺憾或者是自憐?任憑目標占據着自我的大部分注意力,任憑它奪走你當下所做本該帶給你的歡樂。這些思維的偏離讓我們喪失了那份寧靜與清澈、喪失了那些瞬間的精彩片刻。

很喜歡一句話:”人生就像一場旅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境。”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未可知,僅有當下由我們的掌控。讓我們放下對未來的迷茫,放下對過去的糾結,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刻,你會發現生命中的喜悅俯首皆是。

篇10: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我的思維操控着我合上德國着名作家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時,我深刻的感受到:活在歡樂的此刻,千萬不要讓思維把你激怒。

作者指出,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我們大腦的思維。他舉過一個這樣的例子:今日你被某人激怒,晚上,引你發怒的人早已安然入睡,但你卻被氣得睡不着。那件事已經過去了,是你的思維不放過你。許多人都明白ABC理論,A是引發你情緒波動的人或者事,B是你的信念,C是你的負面情緒,通常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會去找A的製造者,可我們不明白,B是我們唯一能夠改變的,並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

在書中,作者還提出了一個我們受苦的原因——“痛苦之身”。劇作者描述,痛苦之身好像一個寄生蟲。在它沉睡時,一切都安然無恙。可是,一旦外在的人、事、物啓動了它,它就會甦醒。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文質彬彬的人,會忽然間變了一個人,出現語言或肢體上的暴力行爲,或是有時候自我都不明白自我爲什麼會爲了一件小事而激怒。

也許,很多人認爲自我已經認識自我,瞭解自我。但從你的內心來講,你並不瞭解自我,如果瞭解,就能夠歡樂的享受生命。

篇11: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有朋友推薦,這幾天讀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的據說被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200多萬冊有埃克哈特.託力所著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真的受益匪淺。

開篇埃克哈特說:“你生存的這個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聖得以實現,你看,你是多麼重要!

歡樂是一種寬容,一種涵養,一種氣質,一種風度。歡樂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精神的外在表現。解讀歡樂,就是在解讀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與歡樂一齊出發!

這是一本很靜的書,書中談到了關於自我,關於生命,關於痛苦,關於專注,關於實現的可能,讀讀想想。蠻開心蠻實用的一本書。這是一本完善自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路標,他能夠使你的生活更加提高一個層次,發現小我,戰勝自我,當下的力量,“做”比“想”更加重要(l86.),應對生活我們多了份自強和信心,平和和安靜,它是一本心靈的雞湯,給你送來清新的一幕,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

閱讀此書對我來說是一本發現之旅,在作者這位心靈導師的引領下,你會發現我們一向處在大腦的和思維的控制之中,不能放開自我,生活在焦慮的生活中,我們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能很好地從過去走出來,懷念不切實際的事情,擔心未來的危險前程等等,僅有活在當下,我們的生活才充滿歡樂,以前也看過印度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那本書,只是自我很多方面沒有理解,今日讀了這本書,纔是我恍然大悟,克里希那穆提也是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必須要用自我的光來照亮自我,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忙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的境界,他們兩個的理論和見解是一致的。

篇12: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是臺灣身心靈導師胡因夢作序推薦,美國著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傾力推廣。這是一本2005年在美國出版的作品,但在去年年底,被美國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奧普拉(Oprah)無意問讀到,她驚爲天書,發心要大力推廣,與更多人分享。奧普拉說,這是她二十多年來讀到的各種心靈書籍當中,最棒的一本,能夠幫忙人類整體意識得到提升和轉化,她讀後有“開悟”之感。

當我們的自我認知能夠容納世間萬物時,內心會找到一種與世界共舞的寧靜。

自遠古以來,花朵、水晶、寶石和鳥類對人類心靈就一向有着重要意義。它們對人類之所以會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義,,以及人類之所以會對它們如此着迷並感覺親切,就是因爲它們具有超凡空靈的特質。人類的認知當中,一旦有了必須程度的臨在、定靜和警覺,就能夠感受到神聖生命的本質。然而除非上述這種情形能夠發生,否則在部分的人類,只能看到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無法覺察到它們內在的本質,就像人類只會認同於自我肉體和心理上的形相,而無法覺察到自我的本質一樣。

對虛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認同,再加上小我“總是需要更多”的本質,構成了人類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際關係的衝突,也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在這本書中,作者經由自我的親身經歷,描繪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類,而我們又如何能夠藉助於臨在之光,也就是意識的覺醒從痛苦之身中破繭而出。作者向我們保證:那份對痛苦之身的知曉,就足以開始轉化的過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接納——允許自我在痛苦之身爆發的時刻完全地去感受當下的感覺。而隨着全人類覺醒的到來,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將會出現一個新世界——人類不再認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夠獲得真正的內在自由。

篇13: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如臺灣作家張德芬女士所說“這是一本不能用大腦讀的書,這也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我一生都將讀它,因爲它就是我自我。這是一首用生命譜寫的曲調,永遠動聽!

我們總是回望從前,仰望未來,卻極少關注當下。當作者(埃克哈特·托裏)提到“過去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當下時刻,未來也不會發生任何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會發生在當下”。我愣住了。難道不是這樣嗎?過去的一切難道不真實了嗎?我們不是藉以過去的印跡走到今日,並藉以此刻引向未來嗎?

以前和未來都不是真相。真相就在此時此刻。

過去的事情,那些記憶的碎片有時看起來比當下更真實,卻也是你用當下的時間去回放,重演。回放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你與當下的聯繫就斷絕得越徹底。於是出現對回憶的焦慮,恐懼,難過等情緒。你給自我製造了一個個早已不存在的幻象,不斷地滋潤製造幻象的“小我”,而失去對本體的認知,失去真正的自我。

那麼未來呢?我們不應當對未來充滿完美嗎?不應當憧憬嗎?作者問我,過去未來,有哪一刻不是發生在當下?是的!你的幻想、回憶、憧憬、感悟任何的思維形式與客觀存在的事物之間的聯繫,沒有哪件事情能脫離當下發生。

我想你開始明白了。

當你明白這些,一種活在此時此刻的感受便由內心散發出來。作者把那種狀態稱作“臨在”。“臨在”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你與本體之間的緊密聯繫,而不受那個虛幻,喜歡用痛苦去滿足自我感的“小我”控制。“臨在”意味着對時間的否定,對永恆的解答。

什麼是永恆?你回答不出。因爲時間限制了我們對永恆的理解和對生命本質的扭曲。

作者舉例,若這個星球僅有花草樹木和鳥兒,你問它們什麼是時間,它們肯定一臉茫然。“時間是什麼東西?時間不是此刻嗎?如果不是此刻,還能是什麼?”你懂了嗎?

永恆便是“無時間”,永恆就在此時此刻!生命的本質,亦在此。而不是在過去和將來。

你會想,沒時間?可能嗎?我們工作,生活作息,哪一樣不需要時間?

花兒草兒鳥兒它們爲什麼沒有時間這概念?因爲沒思維嗎?不是的。因爲它們沒有心智。“時間”是我們的心智對外在事物不斷變化的思維映射。作者認爲,我們生活處事所用的“時間”,是鐘錶時間。它讓我們總結經驗,處理生活日常事務。它不能主宰生命本身。起決定作用的,仍是此時此刻。

目前我的領悟,也只深入到這個層面。作者所體驗到的,與整個宇宙融爲一體,“合一”狀態。我只是大腦理解,卻不能內心感悟。我不斷的做冥想練習,不斷警惕自我,告誡自我,活在當下。練習得越多,臨在越多,本體的真實感就越強烈,與世間萬物的聯繫就更緊密。

我感覺到自我靈性的覺醒。

期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也能好好去讀一讀它。用心去感悟,你將得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篇14: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緊趕慢趕的最終把《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讀完了。能夠說只是通讀了一遍,就是粗粗翻了一遍,並沒有去太深的理解。可是,讀完後,心中充滿激動,覺得真是字字珠璣。所以,和大家淺談一下自我的感受。

這本書由乞丐這個故事開始直到臣服,可謂是纏纏綿綿如同曖昧的情人,不由讓我想到老子的《道德經》裏開頭第一句,就是概括了世間所有事物的意義:道可道十分道。其實這本書是一個發現之旅。發現自我一向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經過向當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裏,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我覺得,《當下的力量》確實是一本比較深奧的書,讀的時候很容易迷失,或者還不能夠信服“當下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是否如書中所說一樣?又或者即便能有些理解,可對於如何應用於生活,如何活在當下該怎樣做還是有些困惑。

由於我們總是習慣於理性思考、喜歡用腦子,也沉溺於過去的經驗構成的小我的自我認同,還有在現實社會的壓力下我們對未來的期許,所以活在當下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東西能夠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麼他們還有什麼能夠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條件能夠給你歡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狀態,不是努力才能獲得的。”我感覺此刻的人總是在等待,等待願望實現的那一天,以爲那樣自我就會幸福了,可實際上覺得那樣是在拒絕當下。

對啊,我們總是推遲了自我歡樂的時間!我以往想過,當我得到某個工作我必須是最最開心的人了,那時我必須會每一天很滿足;我以往想過,當我得到某個人的愛的時候,我必須要好好珍惜,那時我必須會很幸福;我以往想過,如果我此刻有了什麼東西,我會多開心啊,我必須會是最知足的人了……可是此刻呢,因爲我沒有得到那個工作、沒有得到那個人、沒有得到那個東西,所以我此刻怎樣也歡樂不起來,或者說我有什麼理由歡樂呢,那麼多的願望都沒法實現。之後,我得到了這個工作、得到了這個人、得到了這樣東西,可是我一點也沒有想象中的歡樂和幸福,煩惱依然存在,我仍然不開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此刻不歡樂是因爲我還沒有得到其它的東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東西,那麼我那時候纔會幸福。真的是這樣嗎?我發現我一向以來就是這個樣貌拒絕當下的,生活在等待中,感激書讓我明白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我理解的當下就是理解此刻的自我。我明白做到這點很難,可是我會努力去做的。

就如書的前半部分告訴我們:應當學會清空自我。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夢想類似,僅有當杯子是空的時候,才能往杯子裏倒入更多的水。我們也一樣,僅有在清空自我的思想時才能聽到或者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僅有清空自我的思想才能學習到以往沒有意識到的知識。其次,在清空我們自我的思想的同時,應當學會控制自我的情緒。最淡定的人是最無敵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爲的),因爲他沒有把破綻暴露出來。最終,無欲則剛,此刻的我們應當學會淡定,努力做事、認真學習。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就會看到朝陽的美麗。

後半部分則告訴我們:首先,學會專注當下,對以往和未來不必計較太多,我們所對以往和未來所要的明白的幾點是:1)、總結以往的經驗,2)、堅定的對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我此刻的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必須回有所收穫。

其次,專注你的身體,學會聆聽你的身體,從而學會聆聽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我的聯想,要以事實說話。愛護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從而營造一個健康的身體。學會包容,良好心態。

以往,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能夠給你。”然後他問:“你坐着的是什麼?”乞丐回答說:“什麼也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向坐在它上頭。”陌生人問:“你以往打開過箱子嗎?”“沒有。”乞丐說:“有什麼用?裏面什麼都沒有。”陌生人堅持:“打開箱子看一看。”乞丐這才試着打開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裏裝滿了金子。

有時,人們不停地四處尋找成就、安全感或感情所殘餘的歡樂或滿足,可是他們不明白自我不僅僅已經擁有了所有的這些東西,並且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爲珍貴的東西――自我的內在。一個人的真正財富並不是他擁有了多少物質財富,而是他真正擁有着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齊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

有時我會想究竟什麼纔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於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個生命”。存在作爲無形的、不滅的本質,它不僅僅超越並且還深深地植根於每一個形體之內。也就是說,作爲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能夠在每個當下接觸到它,別試着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着去理解它。僅有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纔會領會它的真正含義。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就會感覺到存在,可是從心智上我們永遠無法領會它的真正含義。

我會經常對自我說:要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偉大和神聖。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視夜空,驚歎於它絕對的寂靜和不可思議的浩瀚?你是否傾聽過,真正地傾聽,森林中山泉的聲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傾聽過寂靜的夏夜鳥兒的歌唱聲?當你的思維寧靜時,你纔會關注到這些。你必須暫時卸下你個人問題的包袱、過去的和未來的包袱,以及你知識的包袱。否則,你將會視而不見、聽如未聞。你需要完全地進入當下時刻才行。

如果以後有時間的話會再次拿起這本書,詳細的去閱讀,理解其真正的意義,再來和大家一齊分享。

篇15: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儘管什麼都不懂,可是擁有完整的自我。我們擁有自我完整的身體,並有絕對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當下。所以當我們笑時,笑得那樣開心;當我們哭時,哭得那樣悲痛。我們的喜怒哀樂會感染每一個人。孩童的時候我們就像一個完整而完美的藝術品,沒有瑕疵。我們的身體和內心不會累積任何的負面能量。

我們的身體漸漸成長,我們的內心漸漸豐滿。思維作爲人類一種認識並改造世界的工具,顯示了它的力量。思維讓我們具備了適應社會的本事,思維讓我們獲得了方方面面的提升。可是我們把思維最本質的屬性忘記了。它只是一種工具——並不是我們的全部。工具是被我們所利用的,可是我們漸漸地被思維所奴役了,漸漸地失去了自我的意識,而我們所有的負面能量都所以而來。也許你會否認這點。可是你應當注意到,如果它是工具的話,當你用不着的時候是能夠放在一旁的,可是身邊又有多少人能夠停止思維?你是否感覺到你的大腦在永不停息地運轉,即使在你有意識想獲得內心的寧靜時,可它仍然在耗費你的能量!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不再專注,內心有擔心、有後悔、有疑慮、有嫉妒、有恐懼、有憤怒、有悲痛、有興奮。並不是說這些情緒沒有它的價值,它們其實是一種對現實的提醒。可是我們大多數人無視這種價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這種情緒所產生的負面能量場中。這種情景下,思維無法體現它對於現實提醒的價值,反而產生了極大的負面能量,阻礙着我們進入當下,使我們生活在對過去的怨恨與後悔當中,使我們生活在對未來的幻想與恐懼當中。這樣,我們的時間每時每刻在浪費,我們的生命不知不覺在流逝。這種負面的能量

充斥在我們的身體與內心中,便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與心理疾病。而如果不嚴重的話,又往往被我們所忽視,視爲理所當然。

當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時,我們其實就失去了自我。當我們自以爲成熟時,我們卻發現小的時候我們做到的事,此刻再也做不到了。我們再也做不到單純的哭與笑。我們每每忽略或忽視自我的內心,我們變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遲鈍。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寧靜與喜悅。我們的自我感,不再取決於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並且我們在這個外在的世界裏無止境地尋找自我認同,如財產、工作、社會地位、名望、知識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係、個人和家族歷史、宗教信仰、種族等其他團體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而我們失去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來尋找自我認同的話,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感情對於很多人的意義也是這樣。

當我們越來越長大時,我們潛意識地感覺到了自我的不完整,而我們又在從外界尋求自我認同中倍感疲憊。就在那裏,當你突然碰到一段感情時,你突然會感覺到你的整個世界變得完整了,因爲你發現你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碎片,你發現因爲“愛”——你和這個世界有了最親密的聯繫,你發現了自我的意義。這種感情的感覺短時間內真得讓你覺得有一種拯救的意味,可是當有一天,它突然離開的時候,所有讓你感覺到幸福與歡樂的事物與記憶,反而成了痛苦與悲痛的佐證。對於有的人來說,它甚至會變成恨。當它變成恨的時候,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是愛嗎?

只要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我們的自我感就是源於外在。我們從那些與我們的自我感絲毫沒有任何關係的事情——你的社會主角、財產、外表、成功與失敗、信仰等(包括感情)——尋找我們的自我感覺。而當我們沉浸在感情當中,彼此深深地需要與依靠,就像是藥物一樣讓對方上癮。當我們擁有這種藥物時,我們會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而當對方要離開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嫉妒,企圖經過要脅、責備或指控來操縱一切,這源自於我們對失去的恐懼。如果對方真的離開了我們,這可能會導致我們最爲強烈的敵意或最爲深刻的痛苦和絕望。這時,愛又在哪裏?愛會在瞬間就轉向它的對立面嗎?當初的那些是愛,還是上了癮的控制和依靠呢?

正因爲我們失去了自我,這種不完整感使我們在外在的世界當中無窮無盡地尋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傷害。而我們無法意識到思維已將我們奴役。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存在感的意識,恢復對於思維這個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復自我對身體與內心完全的支配。這樣,當我們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裏,就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悅、寧靜。這時,我們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而當我們需要思維爲我們服務時,我們的意識就會指導我們的行動。思維在那裏恢復了它工具屬性的本質。這樣,當我們遇到一段感情的時候,我們便會明白真愛沒有對立面。它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你真正擁有自我時,散發出來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我們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實就是內心的完整。每個人所選的路不一樣,但殊途同歸,幸福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地。當我們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即內心的平和、寧靜與喜悅時,整個世界都將變得光彩!

而回歸到愛的世界裏,迴歸到我們本真的最初,則需要利用當下的力量。

篇16: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今年暑假準備多讀幾本書,在朋友處借到一本《當下的力量》,興奮不已,因爲我在華僑大學聆聽過趙冰潔教授講授的完形療法,就是強調要活在當下,理解現實的一切,珍惜眼下擁有的一切,之後又學習了“格式塔療法”,覺得當下的力量的強大與重要性.

本書的作者叫埃克哈特託利,是一位心靈導師,他不僅僅對西方心理學有很深的體會,對東方的“道”也有相當的造詣。

書中以這樣一個故事開篇的:

以往,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

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

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能夠給你。”

然後他問:“你坐着的是什麼”

乞丐回答說:“什麼都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向坐在它上頭。”陌生人問:“你以往打開過箱子嗎”

“沒有。”乞丐說:“有什麼用裏面什麼都沒有。”

陌生人堅持:“打開箱子看一看。”

乞丐這才試着打開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裏裝滿了金子。

埃克哈特託利想用這本書引導我們去開悟,先是覺醒,再是超越,最終是臣服.這是一個自我發現的旅程,因爲我們很多時候都被我們大腦的思維所控制,爲時間而焦慮,爲過去而後悔,爲未來而擔心。我們忘不掉過去,想從過去的經歷中尋找認同感,更擔心未來,想從未來的虛幻中尋找滿足感,其實,很多的過去都是痛苦的,而未來又是不現實的,只能增添我們的苦惱與不歡樂.

生活中有很多沒有找到真正財富------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齊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個乞丐,即便已經擁有很多財富,可是他們依然在四處找尋。他們不明白,自我不僅僅已經擁有了所有這些,還擁有了更爲珍貴的東西,那就是-----當下的力量。

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我們也只擁有當下,接納自我的一切,百分百的活好每一個當下,我們的力量就會變得十分強大,也就會體驗到作者所描述的存在(活在當下)的狀態,找到通往心靈平和寧靜的入口。

剛開始讀,覺得理解這本書也許會有一點點困難,但只要你願意去實踐、去修煉,當有一天出現了那種臣服於當下(活在當下)的狀態時,哪怕是僅僅十秒鐘時,你都感受到由衷的喜悅!

《當下的力量》的確說得簡單、直接、透徹,尤其他對思維、情緒、身體與意識的關係的闡述十分得體和清晰。你看,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很好!

“你的大腦在利用你了.你無意識的認同了它,所以你甚至不明白自我是它的奴隸.這幾乎就像你在毫不知情的情景下被它所俘虜,所以你認爲思考問題的這個實體就是你自我.從思維中解放出來的開始就是認識到你不是一個思考問題的實體——思考者.認識到這一點能使你很好的觀察這個思考者.”不要做強迫性思維的思考者,而要做一個思維的觀察者,跳出自我看自我,你會更強大!

如果你活在思維中出不來,能夠直接覺察思維本身。陷入思維,一向在繞圈子,源於對思維本身不瞭解。是的,只要觀察那個思想,所謂的思想其實只是一個流動的過程,不論思想的資料爲何,只要你觀察它,你就會開始意識到那個思想的本質:無常.如果明白了思想的無常本質,你就會開始進行意識的超越歷程.

這就是你的覺醒!

是的,不論是埃克哈特·託利的指引,或是佛陀的指引,他們的言語都只是指出一個方向,而我們自我,必須需要在其指引下進行親身體驗.如不斷的練習,冥想的方法,愛的語言,超越自我的觀察方法等,親身體驗十分重要,而這些人物的指引,在我們進行親身體驗的活動時,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必須需要在他們的指引下,要進行實際地觀察,僅有那樣,我們才能瞭解心的本質,到達完全地自在.活出真我來!

篇17: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最近幾天也不明白咋了,總是處於一種和事佬的境界,今日這位朋友要離婚,咱們談談心理學,明天那位朋友家裏出現了問題,再找我去談談心理學。其實對於心理學來說,我真的只是一個門外漢,我僅僅是因爲喜歡而參加了教管中心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併成爲了主修教師。的確是聆聽了部分專家的講座,但真正懂了多少,我還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所以每每抱着筆記本給人家說了若干小時以後,總是變得很困擾,或許當事人早已煙消雲散,但我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自我調節,感慨着人性的變化。

有幸成爲翟教師組織的“成長小組”成員,是我的意外之喜,想想我連一個心理諮詢三級證書都沒有,翟教師能吸納我,理解我,帶着我經歷心理歷程的成長,實在是幸甚之極。小組承諾的第一條就是“活在當下,關注當下的感覺”。陸教師提議大家回去看《當下的力量》,北京的湯豐林院長也向我們推薦過這本書。張德芬稱這是一本改變你一生命運的書。

什麼是當下?“當下”在何處?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經過閱讀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力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能夠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作者認爲,我們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從出生到孩童期,我們是淳樸、自然的,思維和真我也是一致的,我們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掩飾什麼,也不用擔憂什麼。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學會觀察社會和理解教育,我們的思維便逐漸控制和屏蔽了我們自然意義上的真實意識,使我們的自我感覺,不再取決於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思維在外在的世界裏無止境地尋找如財產、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係等自我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失去了我們就會覺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尋找自我認同時,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的存在意識和對身體以及內心的完全支配。當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於是我們需要了解一種能夠擺脫思維控制,且讓生活更完美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注意力關注於當下,活在當下。由於思維控制對外在的認同和關注,我們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過去就是在想未來的過程中,而很少享受和關注當下。就像我的朋友們一樣,之所以痛苦難過,也可是是受因爲夫妻之間一點點的不愉快,而無限的放大,在幸福的時候不會出現的往日的委屈一股腦的用上心頭,於是便想象着世界對自我是相當的不公,自我的付出換來了無盡的辛酸,以後我還會受到什麼不公平的待遇?而事實上是當下是當下,過去是過去,將來還需要兩個人共同的付出,悶着頭,一根筋的時候,總是不能使自我的心態平靜地放在當下。

“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此刻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當下,我們就無法贏取生活的樂趣。如何獲得當下的力量呢?我們必須學會當事情來的時候抓住,當事情走時放手。我們的身體是唯一時刻生活在當下的物體,能夠與自我的身體“聯結”就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我們該做的不是看着遠在天邊的東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時還要懂得放棄,僅有懂得放棄的人才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實現當下的力量,還需要理解當下時刻,實事求是地對待當下,摒棄我們思維對當下時刻的逃避和抗拒,讓內心真正從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不受外在干擾,將注意力集中於感受、解決和做好當下的事情,體會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過程,享受真實、簡單帶給我們的歡樂。

這是一本能夠觸動心靈的書,一本能有所收穫的書。我已推薦給我的朋友們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舒服的姿勢,不急着去實踐,只期望能接納、吸收、消化、改變,不急不躁的慢慢享受當下的閱讀幸福。拋開過去和未來,不要否定自我,也不要替別人做決定,活在當下生活就會充滿更多的陽光。

篇18: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以往,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能夠給你。”然後他問:“你坐着的是什麼?”乞丐回答說:“什麼也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向坐在它上頭。”陌生人問:“你以往打開過箱子嗎?”“沒有。”乞丐說:“有什麼用?裏面什麼都沒有。”陌生人堅持:“打開箱子看一看。”乞丐這才試着打開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裏裝滿了金子。

有時,人們不停地四處尋找成就、安全感或感情所殘餘的歡樂或滿足,可是他們不明白自我不僅僅已經擁有了所有的這些東西,並且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爲珍貴的東西?自我的內在。一個人的真正財富並不是他擁有了多少物質財富,而是他真正擁有着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齊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

哲學家笛卡爾在寫下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時,他自認爲他已經找到了真理。實際上,他表達了一個最基本的錯誤:將思考視爲存在並且認同于思考。那麼,究竟什麼纔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於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個生命”。存在作爲無形的、不滅的本質,它不僅僅超越並且還深深地植根於每一個形體之內。也就是說,作爲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能夠在每個當下接觸到它,別試着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着去理解它。僅有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纔會領會它的真正含義。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就會感覺到存在,可是從心智上我們永遠無法領會它的真正含義。

是的,讓你的思維處於靜止並試着超越你的思維,思維對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來說並不是最爲關鍵的。事實上,人們80%-90%的思維不僅僅是重複的,並且還是無用的,並且由於思維的運作障礙和消極的本質,大部分思維都是有害的。然而我們卻對思維上癮,因爲我們認同思維,從思考的資料和活動中獲得自我的感覺。因爲我們認爲,如果我們停止思維活動,我們將不復存在。思維在本質上是一種求生的機器。攻擊、防範其他的思維,收集、儲藏和分析信息——-這是它所擅長的,可是這些不具有創造性。所有真正的藝術家,不管他們是否明白,都是在無思維的、內在寧靜的狀態下進行創作。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都聲稱他們的創造性突破來自於無思維狀態。對美國最著名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調查令人吃驚,調查結果顯示,“在那個短暫的、決定性的創造本身的過程中,思維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們能夠說,絕大部分人不具有創造性的簡單原因,不是因爲他們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維,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維。身體或生命的奇蹟不是經過思維來創造和得以維持的。很明顯,有一種比思維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

禪宗大師用頓悟來描述短暫的開悟或短暫的無思維、完全臨在的狀態。要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偉大和神聖,你需要臨在意識。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視夜空,驚歎於它絕對的寂靜和不可思議的浩瀚?你是否傾聽過,真正地傾聽,森林中山泉的聲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傾聽過寂靜的夏夜鳥兒的歌唱聲?當你的思維寧靜時,你纔會關注到這些。你必須暫時卸下你個人問題的包袱、過去的和未來的包袱,以及你知識的包袱。否則,你將會視而不見、聽如未聞。你需要完全地進入當下時刻才行。

當你體驗到了這些臨在時刻,你可能不會意識到你是短暫地處於無思維的狀態。這是因爲這種狀態與思維之間的間隔太窄。在思維開始活躍起來之前,你的頓悟可能只會持續幾秒鐘,可是它確實發生過了;否則,你就不會體驗到這種完美。對於美的感知和創造,思維無能爲力。僅有完全處於臨在狀態裏,那種美或神聖纔會產生。

然而,你會驚訝地發現,自我一向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經過向當下的臣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人們只認同生理和心理的形式(form),而無意識於本質的存在。又由於每一個形式(form)都是變動不定的。他們就活在恐懼裏。這種恐懼造成了他們對自我、對其他人類很深的誤解,也扭曲了他們對世界的知見。

宇宙如果發生震動,而導致世界末日的話,隱含生命仍會如如不動,不受絲毫的影響。《奇蹟課程》裏犀利地揭露了這個真理:“凡真實的必不受威脅。凡不真實的必無法存在。神的平安自在其中。”

如果你有意識地與隱含生命維持着連繫,你就會珍重、會愛、會衷心地尊重外顯世界,和生存於其中,以超越形式的至一生命而展現於世的每一個衆生。你也會明白每一個形相終將化滅。究竟來說,世間的一切不再那麼重要了。誠如耶穌說的,你已經“征服了世界。”,或者像佛陀說的“到達了彼岸。”

篇19: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一向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者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好處的時間概念。透過向“當下”的感悟,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德國人。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能夠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禪宗的傳統裏還有一個類似的問題:“若非當下,何時?”要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當下――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爲中心,把心境調整好,把每件事情做好,能夠憧憬和期盼未來,但不能依靠未來。能夠總結和反思過去,但不能沉浸在過去。――一切者在當下發生,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好處的時間概念。

當下――感悟過程,體驗生命。有句經典的語言――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情緒。

當下――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悅、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勇氣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一樣。

從這天起,當一個幸福的人。

篇20: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今年暑假準備多讀幾本書,在朋友處借到一本《當下的力量》,興奮不已,因爲我在華僑大學聆聽過趙冰潔教授講授的完形療法,就是強調要活在當下,理解現實的一切,珍惜眼下擁有的一切,之後又學習了“格式塔療法”,覺得當下的力量的強大與重要性。

本書的作者叫埃克哈特?託利,是一位心靈導師,他不僅僅對西方心理學有很深的體會,對東方的“道”也有相當的造詣。

書中以這樣一個故事開篇的:以前,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

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能夠給你。”然後他問:“你坐着的是什麼?”乞丐回答說:“什麼都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向坐在它上面。”陌生人問:“你以前打開過箱子嗎?”

“沒有。”乞丐說:“有什麼用?裏面什麼都沒有。”陌生人堅持:“打開箱子看一看。”乞丐這才試着打開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裏裝滿了金子。

埃克哈特・託利想用這本書引導我們去開悟,先是覺醒,再是超越,最後是臣服。這是一個自我發現的旅程,因爲我們很多時候都被我們大腦的思維所控制,爲時間而焦慮,爲過去而後悔,爲未來而擔心。我們忘不掉過去,想從過去的經歷中尋找認同感,更擔心未來,想從未來的虛幻中尋找滿足感,其實,很多的過去都是痛苦的,而未來又是不現實的,只能增添我們的苦惱與不快樂。

生活中有很多沒有找到真正財富――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齊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個乞丐,即便已經擁有很多財富,但是他們依然在四處找尋。他們不明白,自我不僅僅已經擁有了所有這些,還擁有了更爲珍貴的東西,那就是――當下的力量。

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我們也只擁有當下,接納自我的一切,百分百的活好每一個當下,我們的力量就會變得十分強大,也就會體驗到作者所描述的存在(活在當下)的狀態,找到通往心靈平和寧靜的入口。

剛開始讀,覺得理解這本書也許會有一點點困難,但只要你願意去實踐、去修煉,當有一天出現了那種臣服於當下(活在當下)的狀態時,哪怕是僅僅十秒鐘時,你都感受到由衷的喜悅!

《當下的力量》的確說得簡單、直接、透徹,尤其他對思維、情緒、身體與意識的關係的闡述十分得體和清晰。你看,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很好!

“你的大腦在利用你了。你無意識的認同了它,所以你甚至不明白自我是它的奴隸。這幾乎就像你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它所俘虜,所以你認爲思考問題的這個實體就是你自我。從思維中解放出來的開始就是認識到你不是一個思考問題的實體――思考者。認識到這一點能使你很好的觀察這個思考者。”不要做強迫性思維的思考者,而要做一個思維的觀察者,跳出自我看自我,你會更強大!

如果你活在思維中出不來,能夠直接覺察思維本身。陷入思維,一向在繞圈子,源於對思維本身不瞭解。是的,只要觀察那個思想,所謂的思想其實只是一個流動的過程,不論思想的資料爲何,只要你觀察它,你就會開始意識到那個思想的本質:無常。如果明白了思想的無常本質,你就會開始進行意識的超越歷程。

這就是你的覺醒!

是的,不論是埃克哈特・託利的指引,或是佛陀的指引,他們的言語都只是指出一個方向,而我們自我,必須需要在其指引下進行親身體驗。如不斷的練習,冥想的方法,愛的語言,超越自我的觀察方法等,親身體驗十分重要,而這些人物的指引,在我們進行親身體驗的活動時,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必須需要在他們的指引下,要進行實際地觀察,只有那樣,我們才能瞭解心的本質,到達完全地自在。活出真我來!

篇21: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爲什麼你還那麼憂傷?爲什麼你過得不幸福?

我們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等我擁有了足夠的金錢,等我擁有了完美的感情,如果我沒經歷那段刻骨銘心的失敗和痛楚……我想我有了我想要的自然就幸福了……

於是你活在你的未來和過去,你焦慮、憂傷、浮躁、壓抑、痛苦,惶惶不可終日,唯獨沒有正視當下,體會當下,安於當下。殊不知,無數的未來正是由無數點滴的當下組成,無數點滴的當下又會成爲無數的過去,如果你連當下都把握不好,那麼你將又失去這天、明天和昨日,最終幸福將離你遠去,一無所有。

直到前天我看完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我才深一步的思考:我們怎樣才能擁有當下,在沒有到達和擁有你想要的東西時,依然幸福和快樂呢?

書中用比較哲學的語言和邏輯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思維和無意識讓我們偏離當下,我們一向活在思維的慣性和尋求自我價值的圓滿中,當我們不能正視現實或不能認同自我時,焦慮的情感就攫住了我們,使我們不得平靜和愉悅,更談何幸福和快樂呢!

其實,現實中的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要在當下發生,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好處的時間概念。”時間只是一個幻想“。只有透過向當下的臣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裏,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它還告訴我們怎樣透過臨在狀態到達徹底的愉悅、平和和寧靜,從而積聚更多的能量,在每一個當下得以釋放;怎樣透過痛苦之身體悟當下,尋求解放;怎樣透過當下連接本然的自我。他告訴我們什麼纔是真愛,什麼是真正圓滿的感情關係。總之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我,正視生命的本然,“不扭曲,不變形”,安於當下,懂得臣服,不抱怨不焦躁,“以無爲而有爲”。

在閱讀中,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耶穌說,看那野地的百合,它們不耕不織卻長在地上。

這句話雖平常,但是卻讓我們懂得,就應怎樣去順應自然,到達天人合一。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前因和後果,何不去把握當下的每時每刻,積儲能量,等待爆發,那麼,您自然就會創造生命的奇蹟!

同時我也懂得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如果他能夠知足常樂、平靜地應對生活中的磕磕絆絆波盪起伏、坦然應對周圍的小麻煩,享受自我的小快樂;富人若能夠取之有道、心安理得地取得財富,造福社會,名利雙收,他也一樣能夠嚐到幸福之味道。而那些“坐在寶馬裏哭”的人並不必須幸福!

篇22: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我的思維操控着我合上德國著名作家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時,我深刻的感受到:活在快樂的此刻,千萬不要讓思維把你激怒。

作者指出,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我們大腦的思維。他舉過一個這樣的例子:這天你被某人激怒,晚上,引你發怒的人早已安然入睡,但你卻被氣得睡不着。那件事已經過去了,是你的思維不放過你。許多人都明白ABC理論,A是引發你情緒波動的人或者事,B是你的信念,C是你的負面情緒,通常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會去找A的製造者,可我們不明白,B是我們唯一能夠改變的,而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

在書中,作者還提出了一個我們受苦的原因――“痛苦之身”。劇作者描述,痛苦之身好像一個寄生蟲。在它沉睡時,一切都安然無恙。但是,一旦外在的人、事、物啓動了它,它就會甦醒。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文質彬彬的人,會忽然間變了一個人,出現語言或肢體上的暴力行爲,或是有時候自我都不明白自我爲什麼會爲了一件小事而激怒。

也許,很多人認爲自我已經認識自我,瞭解自我。但從你的內心來講,你並不瞭解自我,如果瞭解,就能夠快樂的享受生命。

篇23: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我讀完的感覺就是,這是一本要靜下心來,用心體會的書。他的每一句話都需要我們細細的品味,才能得到我們自我的體會,然後我們纔會由這本書得到關於我們如何對待過去、此刻和未來的一些想法。同時這本書,也不是很容易理解,許多語句都是比較晦澀,比較需要我們深入理解的,但是一旦我們理解這些有點深奧的語句,對於我們的內心都是深刻的震撼。

由於我們總是習慣於理性思考、喜歡用腦子,也沉溺於過去的經驗構成的小我的自我認同,還有在現實社會的壓力下我們對未來的期許,所以活在當下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東西能夠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麼他們還有什麼能夠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條件能夠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狀態,不是努力才能獲得的。”

最打動我的是第84頁的資料,上面提到,此刻的人總是在等待,他們等待願望實現的那一天,以爲那樣自我就會幸福了,實際上他們是在拒絕當下。

對啊,我們總是推遲了自我快樂的時間!我以前想過,當我得到某個工作我必須是最最開心的人了,那時我必須會每一天很滿足;我以前想過,當我得到某個人的愛的時候,我必須要好好珍惜,那時我必須會很幸福;我以前想過,如果我此刻有了什麼東西,我會多開心啊,我必須會是最知足的人,但是此刻呢,因爲我沒有得到那個工作、沒有得到那個人、沒有得到那個東西,所以我此刻怎樣也快樂不起來,或者說我有什麼理由快樂呢,那麼多的願望都沒法實現。

之後,我得到了這個工作、得到了這個人、得到了這樣東西,但是我一點也沒有想象中的快樂和幸福,煩惱依然存在,我仍然不開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此刻不快樂是因爲我還沒有得到其它的東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東西,那麼我那時候纔會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這個樣貌拒絕當下的,生活在等待中,讀完這本書,我的體驗是:人變得沉穩,不再那麼焦躁了,不再因爲後悔過去沒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費情感,也不再爲不可預知的未來產生焦慮、不安、害怕。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活在當下的重要,讓我明白下一秒的重要。我理解的當下就是理解此刻的自我。我明白做到這點很難,但是我會努力去做的。

篇24: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是德國心靈導師EckhartTOlle所著。從一個焦慮到想自殺的人,到成爲現在的心靈導師,他是如何擺脫內心的痛苦,找到心靈的平靜呢?答案就在《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裏。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還蘊含着活生生的能量。這種能量已經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命軌跡。

一、痛苦的創造者――思維

我們爲什麼會痛苦?作者指出,人類受苦的根源來自於我們大腦中的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反而一直處在“思維”的控制下。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大腦,淪爲“強迫性思維”的奴隸。可能有人會對作者的觀點有疑問,認爲“大腦是我的,當然是我在控制大腦呀!”如果是我們在利用大腦來處理問題,那問題解決後它的任務就應該結束了,可是,你能找到讓大腦停止思考的方法嗎?你注意過你腦中那個一刻不停息的聲音嗎?

我發現,我根本就沒有能控制過我的大腦。我的煩惱都是源於大腦的思維。白天某個人惹惱了我,到了晚上躺在牀上,我還在翻來覆去氣得睡不着。記得之前學生上課跟我頂嘴,朝我發脾氣,我失眠了一個星期,每天躺在牀上就想到這個學生的行爲,心煩意亂。現在我發現,真正讓我心煩的不是那件事和那個人,因爲那件事已經過去了。是我的思維在反覆的重現,把我帶到那件事情裏去,當我不想那件事的時候,我是不煩的。我明白了痛苦都是“想”出來的。

我們以爲是自己在思考,並在無意識中認同了大腦中的聲音。這個聲音總是不停地在批判、比較、抱怨、指責、懊悔,它讓你不斷地回憶起過去的經歷,陷在痛苦的泥沼裏不能自拔;也經常想象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好的事,使你被恐懼籠罩:它喋喋不休,使我們的心裏難有片刻的安寧。

二、怎麼擺脫思維的控制――進入當下

問題是思維創造的,思維只能存活在過去或未來中。思維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通過向當下臣服,我們才能找到力量的源泉,發現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裏,我們便放下焦慮和壓力,獲得內在的智慧和真正的喜悅。作者還指出,實際上,我們所能擁有的一切,只有當下。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幻象。我感覺這句話像一把利劍直擊我的心靈深處。我明白了幸福的生活是過好每一個當下。

當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當下時,我的生活有了兩個明顯的改變。第一個是我的拖延症大大的緩解了。以前,面對幾項事情要做的時候,比如要備課,要做迎檢的資料,要安排課表,我就感覺頭皮發漲,心裏很煩。知道自己有這麼多事要做,但就是沒有心力去做。一邊玩手機,一邊焦慮着。等到實在拖不下去的那一刻,纔不得不匆忙去做。我也知道拖延不好,但就是沒有力量去做。因爲我大腦中揹負着很多件在未來將會或必須做的事情的重擔,卻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我現在就能做的事情上。我最煩惱的時候,是在我想到要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而當我專注於做一件事的時候,我是感受不到煩惱的。於是當我再想到做一件事情有壓力的時候,我就會去做。因爲專注當下做的時候,我不煩,做完就更加不煩了。第二個改變是我更容易入睡了。以前,儘管勞累了一整天,可是一躺在牀上,腦子裏的想法就特別活躍,一會想到明天的工作怎麼做,一會又想到怎麼策劃一個方案。在牀上躺一個小時,都睡不着。現在,我會意識到,我又在被思維利用了,我現在並不需要思維。然後我會通過關注呼吸的方式臨在當下。當我停止思維的時候,很快就睡着了。

因爲我們被思維利用慣了,進入當下是需要練習的。作者在書中有很詳盡的冥想方法,教我們進入當下,培養更多的覺察力。我認爲最簡單又有效的方式是關注呼吸。觀察我們呼吸的節奏,感覺空氣的流入流出。每次當我的思維又喋喋不休時,我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內心就會平靜下來。

三、爲什麼進入當下會有力量?

爲什麼把注意力放在當下會有解決煩惱的力量?我想給大家分享這本書開篇的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乞丐坐在路邊乞討了三十年。一天一個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依舊向他乞討,陌生人沒有施捨任何東西,而是問起乞丐坐着的是什麼。乞丐說只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的舊箱子。陌生人繼續追問,“你打開過箱子嗎?”乞丐說沒有。然後陌生人堅持讓乞丐打開箱子,奇蹟發生了,箱子裏竟然裝滿了金子。

作者說,那些沒找到他們真正財富,也就是本體的喜悅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們有很多物質上的財富。他們四處尋找成就,安全感,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的這些東西,而且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爲珍貴的東西。

我發現原來自己和乞丐一樣,看不見自己已擁有的價值,而在拼命向外尋求認同感。比如我特別在乎別人的評價,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我努力變得優秀,更多時候不是我享受做這件事,而是我覺得我做了,會得到一個好的評價。

作者通過乞丐的故事,向我們展示存在於我們體內的道路、真理和光明。我們內在本身就是平和,喜悅,有價值的,我們不用向外尋求真理,我們只要走進我們內在已經擁有的東西。我們不用向外尋找力量,關注當下能讓我們停止向外的追求,讓生命本身的力量流露出來。

篇25: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被靈性世界吸引,讀靈脩書籍的人!

凡被靈性世界吸引,讀靈脩書籍的人,多半是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痛苦或損失,我亦不例外。

在我29歲以前我一直生活在焦慮不安之中,在我29時父母雙雙得了重疾。有那麼一陣子覺得世界如此充滿敵意,如此沒有意義,讓我如此厭惡這個世界,最令人厭惡的是我自己。

然而,經歷了這些事情,忽然發現或許我所一直焦慮的成功對我來說空洞且毫無意義。宇宙的循環本質與萬事萬物的無常性緊密相連。佛陀將此作爲其教誨的主要部分。所有的情況都是高度不穩定的,都處於不斷的流動狀態。或許無常即我所經歷的這些事情的特點。我開始更多的思考生命的目的及意義,暫且得到的答案是活着本就沒有任何目的以及意義,俗世歌頌的成功,在萬物的無常,也無法給予我們持久的滿足。若非說目的也許就是感受自己的本體,活在當下,以保持內在的寧靜。

這也不是消極,只是簡單承認萬物的本質,從而餘生中不再追求“未來”這個幻象。未來是過去的複製品、表面的變化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是真正的變化卻很少發生。所以未來即是你當下時刻的意識質量,那麼決定你意識質量的又是什麼呢?是臨在的程度。真正能夠發生變化以及瓦解過去的唯一地方,就是當下。

最近讀的暢銷心理學書籍,多半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講自己的的一些感悟,而《當下的力量》全篇200多頁基本都在講述意識,抽象玄乎。邏輯上自相矛盾,翻譯用詞不精確。然,至少失眠時思緒繁雜,我默唸着“當下、當下、當下”很快就能入睡了。所以某些所謂“開悟”的狀態我好像又感知到了,似乎確實又是有這樣一個狀態。

篇26: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最近讀了埃克哈特・託利的《當下的力量》。這是一本很難讀懂的書,但如果踏下心來真正用心體會其中的文字,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的專注度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專注於當下,是專注於當下的時間和空間,是專注於當下的事情。現在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可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快樂?我們想想是否身邊的人常常會說:這件事本不該發生……如果……早知道……,等等,甚至有人一直生活在過去的悔恨當中,影響了現在的生活。

著名網球運動員德約科維奇曾說:“我想多活在當下,少活在過去和未來。”網球這項運動不僅僅需要良好的體力,更需要平靜堅定的內心力量來支持。而德約科維奇就可以做到專注於當下,發好每一個球,找好每一個球的擊球點。不爲上一局的輸球而沮喪,也不爲未知的結果而感到壓力,只要做好當下,就贏了全局。

這讓我想到了大學期間,在大一結尾的那段時間裏,我報名參加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但同時又有英語四級考試、大一各學科期末考試和文藝匯演的彩排。當時各種事情加在一起讓我焦頭爛額。當我複習英語的時候腦子想着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該怎樣着手,可做職業生涯規劃PPT的時候又去想文藝匯演的彩排。過了幾天後,我發現哪件事情都沒有進展。於是我調整心態,專注當下,當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去想別的事,一件事一件事地有條不紊地進行。慢慢地,我發現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工作中亦是如此,當我入路之後,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麻煩”,比如想學好業務,參加背規比賽,又想每天鍛鍊,讀書充實自己,於是我給自己列了一個計劃表,每一個時段專注於一件事情,慢慢地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很多事情便迎刃而解。

其實,我們看書就是爲了更好地指導生活,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讓我感受到專注當下的重要性。張德芬曾說過:我們所能擁有的,就是當下這一刻,未來就算一定會來臨,它也一定是以“當下”的方式出現的,不是嗎?

所以,不爲過去的事情感到悔恨、自責、愧疚,也不爲將來的事情感到憂慮、惶恐、壓力。專注當下,創造更好的未來!

首先,學會專注當下,對曾經和未來不必計較太多,我們對曾經和未來要明白幾點:一要總結曾經的經驗,二要堅定的對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我現在的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會有所收穫。其次,學會聆聽這個世界,不能妄加自己的聯想,要以事實說話。學會包容,有一個良好心態。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必須立足當下,給自己一個目標,專注的做好一件事情,其實成功離我們並不遙遠。

篇27: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一直以來,我們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通過對“當下”的感悟,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德國人。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禪宗的傳統裏還有一個類似的問題:“若非當下,何時?”要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當下――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爲中心,把心境調整好,把每件事情做好,可以憧憬和期待未來,但不能依靠未來。可以總結和反思過去,但不能沉浸在過去。一切都在當下發生,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

當下――感悟過程,體驗生命。有句經典的語言――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當下――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悅、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從今天起,當一個幸福的人。

篇28: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這周看了《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最初是我在微博上看見有人寫的關於這部作品的讀後感,看了之後,懷着好奇的心態開始閱讀這部作品。甚至在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我還沒有把這本書完全看完,但心裏或多或少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書中目前給我最大的啓迪就是活在當下與做真實的自己。活在當下,說的就是我們在平時的工作與學習中,常常陷入到自己的自我情緒當中,被自己的思維所控制,而忘記了當下。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差不多都集中在當下,想哭的時候就哭,想笑的時候就笑,想睡的時候就睡。但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與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內心開始變得豐富起來,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和孩童時的我們一對比,就發現小時候我們能做到的事情,長大了之後,似乎變得不太可能做到了。我們的自我感,不再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了,而是來自於外在,並且渴望通過外在的力量來得到認同,比如學歷、人際關係、工作、財產等力量。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而當我們失去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痛苦。我們在寫學習總結或者工作總結的時候,總是會回顧過去以及展望未來,是的,回顧過去沒錯,因爲我們要通過過去的失敗以及教訓,來進一步的加強與改進,從而使得未來能夠得到成功。這部作品的作者在書中曾經這樣說過“過去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當下時刻,未來也不會發生任何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會發生在當下”。

而做真實的自己,其實對於現如今的我們來說,這或許已經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了。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是誰。每個人在社會中扮演着許多角色,但在這些角色中,你要自己清楚哪一個纔是真正的自己。就拿現階段的我們來說,你結婚了沒有很重要,你成功了沒有很重要,你富裕了沒有很重要,這些是很重要,但這些卻不是完全重要的。因爲這些只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的一些外部因素,馬雲在我們看來已經很成功了,可在他自己看來是這樣的嗎,答案或許他自己才知道吧。是的在別人看來你已經結婚了,但是又有誰知道是因爲到了年齡該結婚了而結婚,還是因爲遇到了對的人才打算結婚的呢。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要在意外界的眼光,重要的是你自己,你自己願不願意,想不想要去做。學習也是如此,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結果,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因爲有的人想要通過學習得到一些知識,想要通過這些知識來使自己得到提升,所以他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很積極的,而有的人天生就不愛學習,儘管你在他耳邊說了上千次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要奮鬥,可到了聽者的耳裏,他就覺得這是一項差事,只有在別人的督促下,纔可以完成的一項差事。

活在當下,把握住現在的每分每秒。做真實的自己,聽從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篇29: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最感動我的是第八四頁的內容提到,如今的人總是在等候,他們等候願望實現的那一天,以爲那樣本身就會幸福了,實際上他們是在拒絕當下。

由於我們總是風俗於感性思索、喜歡用腦子,也迷戀於過去的履歷形成的個人的自我認同,還有在實際社會的壓力下我們對未來的期許,所以活在當下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沒有工具可以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麼他們還有什麼可以去拼搏呢?”“事物和生存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形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的天然形態,不是努力才能獲得的。”

《當下的力量》的確是一本比較深奧的書,讀着讀着很容易迷失,大概還不克不及夠信服“當下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能否如書中所說一樣?又大概即使能有些明白,可對付怎樣使用於生存,怎樣活在當下該怎麼做照舊有些困惑。

最感動我的是第八四頁的內容,上面提到,如今的人總是在等候,他們等候願望實現的那一天,以爲那樣本身就會幸福了,實際上他們是在拒絕當下。

對啊,我們總是推遲了本身快樂的時間!我曾經想過,當我失掉某個工作我一定是最最開心的人了,那時我一定會每天很饜足;我曾經想過,當我失掉某個人私家的愛的時間,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時我一定會很幸福;我曾經想過,如果我如今有了什麼工具,我會多開心啊,我一定會是最知足的人了……可是如今呢,由於我沒有失掉那個工作、沒有失掉那個人私家、沒有失掉那個工具,所以我如今怎麼也快樂不起來,大概說我有什麼來由快樂呢,那麼多的願望都沒法實現。

它用非常哲學的語言講一件非常必要悟性的事變。說真話,讓人看着有點累,但思索的工具也較多。“當下”在那邊?對付生存和天下我們到底看到了、領會到了什麼? 我們平常在生存和工作中每每被本身的頭腦完全控制。於是遺忘了“當下”,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個通往“當下”的途徑和要領。比方說,可以經過本身的身體。我們的身體是獨一時候生存在當下的物體,可以或許與本身的身體“團結”便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

篇30: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如果沒有團隊帶領精讀開了頭,我只會草草翻看就放下,感謝夥伴們的領讀,昨天我終於看完。沉靜下來,它作爲實踐指導書分章節做刻意練習還可以;對於習慣快速閱讀的我,這本書仍是不小的挑戰。文中記憶最深刻的有二個詞:

臨在:讓人沉靜下來,類似於冥想調息讓自己在一呼一吸之間達到平和,不指責不抗爭不糾結。

多年前剛接觸艾揚格時,每次瑜伽前的內觀調息都讓我非常痛苦,能感覺到體內氣息不穩無法下沉、猶如籠中困獸,真實地面對並接受自己在那個當下的心態,無法堅持的我逃離半年之久才終於可以重返艾揚格的習練課程。真實地面對並接納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找到和自己情緒對話的引流方式,但不設限刻意強調自己在某個時限內必須怎樣,咖啡雖苦亦有人愛。或許因爲沒有壓力下可怕的反彈作用,臨在就不期然地降臨。

臣服:之前一直以爲這個詞含有被迫的、微貶的含義,但文中的臣服一詞通篇傳遞的只是悅納並積極改善的涵義,悅納他人、他物和自己,不將意志將加於別人也不勉強自己,欣欣然地將跟隨自己的心意做最自然的嘗試,居然會迎來喜出望外的結果。

篇31: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體會到該如何“覺察”是在張羽的鼓勵諮詢課上,通過對一件事連續一週的記錄書寫,我學會了如何覺察當時的情景、自己的情緒。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用書上的話來說就是察覺讓我脫離了一般無意識。但隨後我就又被一個“急於尋求解決方法”的小我所支配了,僅僅只是覺察並不能幫我解決實際問題,我會很快的回到老路上。這困惑了我很久,每當張羽提醒我讓我察覺並深挖一下背後的東西時,我往往不知從哪兒着手去挖,除非她陪我一直聊下去。

如果沒人聊該怎麼辦呢?書上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角度,單單看到下面的詞句就能獲得啓發、思路,去挖掘覺察到的情緒背後的邏輯、信念,或者發現那個小我。

比如:觀察思考者以及觀察者的臨在;痛苦之身;小我;一般無意識;痛苦之身被激活並且你被它所控制的深層無意識;臣服;你是一個習慣等待的人嗎?進入當下,臨在……

僅僅這些詞句就能引領我更深入的覺察,這本書的內容很多,僅僅這些就足夠我修煉上許久了。

篇32: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人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去,要麼精彩的活着,當下的力量讀後感。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很是期待,原以爲是會像《遇見未來的自己》那一類型的書籍,有生活,有舉例,讓人能夠聯想產生出美好的畫面,並能結合到過往的經驗來學習,結果一看,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整個這本書的內容太理論化了,自己也嘗試着按照它書中講的去實踐,發現自己很容易就會精神分裂了,不過沒辦法,還是要硬着頭皮往下看,哪怕看不明白。

整個書中不斷強調當下的力量,何爲當下,就是不看過去,不想未來,關注現在的每時每刻,因爲時間是虛幻的,你的大腦也是虛幻的,如何讓你的意識從你的思想中剝離出來,這是一門學問,書中強調了很多的思想哲學的東西,講究開悟,又類似於禪宗、瑜伽之類的。但真的是要從一開始的關注當下開始,那是一個艱難的開始。按照書中的說法就是要找到臨界的狀態,他舉了個例子,說這種臨界的狀態只有經歷過死亡的人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恐怖、驚悚。我只是在夢中死去過,但意識還是不斷的告訴我,我也只是在做夢罷了,沒有什麼其他的感覺,好吧,我決定認真的思考他所說的臨界的狀態,努力不去想過去發生的事情,也不去幻想未來我要做些什麼事情,只是自己靜靜的關注現在,從他說的哪怕只有一秒鐘做起,我慢慢的拋棄我的意識,讓自己的精神和肉體分離,好像我自己浮在半空中一樣,然後我在空中俯看着自己,真的搞不懂哪個是真的我,我到底在做什麼,天哪,我抽離了。好景不長,發現自己還是躺在被窩裏拿着當下的力量的我,還是要努力看完這本書,然後想着要寫完讀書筆記的我,還是要完成每個月讀書任務的我,心裏還在琢磨,當下的力量強調我們的是拋棄痛苦的,專注於現在做的事情,然後強調如果你從現在所做的事情中找不到快樂就是你的方法不對,要好好的享受現在的一切,關注過程結果自然產生,吼吼,我在看書的時候也是關注當下,也是關注書中的內容,但我真的還沒修煉到書中講的,汲取當下的力量,恩,努力,讀後感《當下的力量讀後感》。加油。別人行,我也行。相信修煉的過程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在時間中沒有救贖,你無法在未來被釋放,當下時刻纔是你獲取自由的關鍵,所以你只有在當下才能解脫,我們都是在被一種叫做時間的東西束縛着,每個人都是,只有關注當下的那一刻,你自己纔是自由的,但當你關注當下的那一刻的時候時間也已經把你剛剛關注那一刻的事情變成了回憶,所以你要努力再關注過去的那一刻之後的那一刻,只有這樣你才能明白什麼是解脫,你纔不會去想過去和未來,但這個時間真的是很短,短的連一秒鐘都不能夠,不過只要你不斷的努力鍛鍊,集中精神,讓自己抽離,找到臨界的那個感覺,你就會慢慢找到當下的力量,然後吸收,汲取當下的力量,關注當下的過程,拋卻所有的煩惱,你就會找到愉悅的感覺,從此不再會有煩惱。然後你要努力每時每刻都關注在當下,你就成了仙,哦不對,仙也有煩惱。那是什麼呢?不知道,隨便是個什麼東西吧,當下的力量,能量的源泉,不是一般人馬上就能感悟的。開悟、臨界、抽離、專注、找到當下的力量。拋棄煩惱,感受快樂,精神分裂,直至成爲精神病,呵呵。對了,想到精神病不就是不關注未來,不回想過去嗎?難道?不會吧,如果是那樣的話真是太愚人了,聽到有位同學還要收藏這本當下的力量,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頭講話了,人家是知難而上,我是爲難而下,不行,我要等他收藏後和他交流一下心得,看看他是不是會達到精神病的狀態。

說歸說,有些道理還是從書中汲取到了,只是需要時間來好好的消化和實踐。讓自己活在當下,做符合現在環境需要的事情,讓自己變得快樂,也讓周圍的人感覺到快樂。但快樂歸快樂,絕不能把自己變成精神病。

篇33: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我讀完的感覺就是,這是一本要靜下心來,用心體會的書。他的每一句話都需要我們細細的品味,才能得到我們自己的體會,然後我們纔會由這本書得到關於我們如何對待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些想法。同時這本書,也不是很容易理解,許多語句都是比較晦澀,比較需要我們深入理解的,但是一旦我們理解這些有點深奧的語句,對於我們的內心都是深刻的震撼。

由於我們總是習慣於理性思考、喜歡用腦子,也沉溺於過去的經驗形成的小我的自我認同,還有在現實社會的壓力下我們對未來的期許,所以活在當下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東西可以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麼他們還有什麼可以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狀態,不是努力才能獲得的。”最打動我的是第84頁的內容,上面提到,現在的人總是在等待,他們等待願望實現的那一天,以爲那樣自己就會幸福了,實際上他們是在拒絕當下。

對啊,我們總是推遲了自己快樂的時間!我曾經想過,當我得到某個工作我一定是最最開心的人了,那時我一定會每天很滿足;我曾經想過,當我得到某個人的愛的時候,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時我一定會很幸福;我曾經想過,如果我現在有了什麼東西,我會多開心啊,我一定會是最知足的人,可是現在呢,因爲我沒有得到那個工作、沒有得到那個人、沒有得到那個東西,所以我現在怎麼也快樂不起來,或者說我有什麼理由快樂呢,那麼多的願望都沒法實現。

後來,我得到了這個工作、得到了這個人、得到了這樣東西,可是我一點也沒有想象中的快樂和幸福,煩惱依然存在,我仍然不開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現在不快樂是因爲我還沒有得到其它的東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東西,那麼我那時候纔會幸福。

篇34: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人的一生其實都由習慣組成,我們每天都在進行着大量的習慣行爲,這本書從個人到公司到社會,向我們展示了習慣在各個方面的巨大力量。我每天坐地鐵上班,在相同的車門上車,就算我後來發現這個車門到站時離出口更遠,我還是沒有任何改變。很多女孩子最後都會找一個和自己父親很相像的男人,父親的行爲模式已經伴隨着她經歷了幾十年了。我們還會看到很多公司領導在和領導不在,僱員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因爲企業沒有培養企業文化,沒有形成核心價值觀,大家沒有習慣去按照價值觀去做事,這就是爲什麼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搞核心價值觀,想要形成習慣。

這本書告訴我們,任何習慣都可以被改變,只要你掌握了習慣的黃金法則,是不是聽上去挺不科學的,體驗是最佳的學習方式,我準備拿自己做個實驗。黃金法則告訴我們習慣由暗示—慣常行爲—獎賞組成。找準暗示和獎賞,替換其中的慣常行爲,你可以變成任何你想要的自己。比如我玩遊戲,玩遊戲是慣常行爲,獲得勝利是獎賞,那什麼是暗示呢,找準自己的暗示是最困難的,因爲我們現在有太多的信息圍繞着我們,從中找出暗示無異於大海撈針,但書中提了一個科學的'辦法,所有的暗示都可以歸爲五大類中的一類:地點、時間、情緒狀態、其他人

篇35: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是一朋友推薦我看的……她是一個資深“書蟲”,還記得她推薦給我時的那股興奮……她說“沒想到人的思維可以如此奇妙……”。正是她的推薦,從上週日我纔開始拿起這本《當下的力量》,過去的一週工作上事情很多,也是斷斷續續看了好久才終於看完…… 簡單說來,這是一本關於靈脩,關於人們如何通過努力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沒有痛苦、沒有焦慮的狀態中的。這個努力就是“當下”,既不是沉湎於過去,也不是寄望於未來。 靈脩!?是不是聽起來很佛系……其實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也實在很難努力看下去……也許此類偏雞湯類的書,對於我來講很難提起興趣……

看完後我大致感悟:我們的大腦,正如書裏所說,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小我,來讓自己有“真實感”。而正是以爲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實,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尋求認同,追求外界的滿足來壯大聲勢。可惜我們越聽從小我,就越感到空虛,揮之不去的隔離感也油然而生,因爲我們遠離了真實的自己,也就是遠離了作者所說的“本性”或“存在”。我們之所以成爲一個痛苦創造者,是因爲我們的大腦!它在思考我們的過去,擔憂我們的未來。我們在犯了最大的錯誤的時候,認同我們的大腦,並認爲大腦就是我們,而實際上我們遠遠比我們的大腦更偉大……(呃……寫不下去了也許是時間原因,也許興趣使然,自己在閱讀這本書時感覺有點走馬觀花……沒能全身心進入書中,在今早和那位朋友交流感悟時還被一臉嫌棄因爲我在交流時狀態,一會恍然大悟,一會若有所思……大部分時間都是“書蟲”朋友在瘋狂輸出……

篇36: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儘管什麼都不懂,但是擁有完整的自我。我們擁有自己完整的身體,並有絕對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當下。所以當我們笑時,笑得那樣開心;當我們哭時,哭得那樣傷心。我們的喜怒哀樂會感染每一個人。孩童的時候我們就像一個完整而完美的藝術品,沒有瑕疵。我們的身體和內心不會累積任何的負面能量。

我們的身體漸漸成長,我們的內心漸漸豐滿。思維作爲人類一種認識並改造世界的工具,顯示了它的力量。思維讓我們具備了適應社會的能力,思維讓我們獲得了方方面面的提升。可是我們把思維最本質的屬性忘記了。它只是一種工具——並不是我們的全部。工具是被我們所利用的,但是我們漸漸地被思維所奴役了,漸漸地失去了自我的意識,而我們所有的負面能量都因此而來。也許你會否認這點。但是你應該注意到,如果它是工具的話,當你用不着的時候是可以放在一旁的,可是身邊又有多少人能夠停止思維?你是否感覺到你的大腦在永不停息地運轉,即使在你有意識想獲得內心的寧靜時,可它仍然在耗費你的能量!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不再專注,內心有擔心、有後悔、有疑慮、有嫉妒、有恐懼、有憤怒、有傷心、有興奮。並不是說這些情緒沒有它的價值,它們其實是一種對現實的提醒。但是我們大多數人無視這種價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這種情緒所產生的負面能量場中。這種情況下,思維無法體現它對於現實提醒的價值,反而產生了極大的負面能量,阻礙着我們進入當下,使我們生活在對過去的怨恨與後悔當中,使我們生活在對未來的幻想與恐懼當中。這樣,我們的時間每時每刻在浪費,我們的生命不知不覺在流逝。這種負面的能量充斥在我們的身體與內心中,便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與心理疾病。而如果不嚴重的話,又往往被我們所忽視,視爲理所當然。

篇37: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我就是我,一個生命能量體一個純粹的生命。它是沒有準確的定義的,它是沒有任何思維框架的。

就像剛出生的嬰兒,沒有任何的思維框架來制約他,任何事情的發生,對他來說就只是一個事情發生了,他就是他一個單獨的個體。這個世界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美好的,因爲他對待萬物不存在任何批判和分析。可以說“我就是我”,我們不在爲別人以及任何思維約束而活(生存),餓了就吃,渴了就喝,以及哭和笑來表達情緒等等,都是下意識的行爲,我稱之爲生命的本能。而意識才是最純潔的行爲,纔是我們真正活在當下需要的而不是思維,思維只是我們學習本領生存下去的一種工具,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一樣,我們纔是我們,不是工具,我們要分清主次,不能被思維代替真的自我。我們可以同時存在,但是他們不是主導我們的人生的。就像情緒來說,沒有真正的正負一說,它是我們本體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要接受它,它是我們身體組成的一部分,就像我們的雙手雙腳。我們不能去排斥它,我們要認同他,接納他,和諧共生。我們不再會像以前一樣去恐懼它,就像接受快樂一樣,去接受它。那我們就不會因爲這些情緒去恐懼和焦慮,我們也就會迴歸當下,當身心合一時,就是意識主導我們時,我們就不會活在過去與未來。

本體生命之光帶給我們的就只有我們所認知道美好的平靜的生活,我們發自內心的平和與喜悅,才能真正的被我們所感知。我們也就真正的活出自我。

篇38: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本想讀完第三章一起分享,左思右定後,決定當下分享。

有時候全然臨在的分享才能寫出不一樣的東西。

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指引的力量,看到第二章我很驚奇,他講的就是我這兩年以來練習的《精通情緒》,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一個體系,但是處理擺脫痛苦的途徑在本章中是一樣的。

與痛苦共舞而不是要使勁的擺脫痛苦,每個人的體內都有痛苦的基因,但是,他們一直在沉睡狀態的,當我們自己不斷的讓自己壓抑痛苦的時候就會喚醒痛苦的因子從而導致悲劇故事一個又一個的發生。

當痛苦的時候,我們把光照射過來,我們帶着覺着行走,看到我們大腦製造的痛苦,慢慢的他就會消散,很神奇吧,當然更多靈魂的開啓需要你親自來讀這本書。

書中對我有個很好的開啓,我們一直追逐時間,尤其我總是擔心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書中說到:想象一下,地球上沒有人類,只有動物和植物,這時,仍然會有過去和未來的存在嗎?這時我們仍然以任何一種有意義的方式來談論時間嗎?現在幾點?今天幾號?問這種問題將會是毫無意義的,橡樹或鷹可能會被問傻了!他們可能會說,現在幾點,現在就是現在啊!除此之外還會有什麼呢?

看完這個我恍然大悟,是啊,時間不也是人們制定出來的嗎?

人類制定了那麼多的規則,卻束縛住了自己。

大腦思維的小我行爲,擾亂了我們本自具足的智慧,控制了我們的本體,還好現在的遇到,讓我們進一步召回我們的本自具足。

篇39: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我是懷着期待的心情翻開這本書的。剛開始就覺得這是很清很靜的一本書,褪去了世俗的繁雜和焦躁,彷彿進入了一個空靈平靜的世界。所有的慾望和不安都飛走了。

這個社會的節奏日益加快,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壓力,似乎每一個人都在急匆匆地趕路,生怕被這個社會遺棄掉,我也一直是這個心態,從剛入學起就是這樣,爲了成績和排名,老師和家長總是提醒我們說:你不努力就會被別人擠下去,你就會落榜。其實真的是這樣,競爭讓我們緊張不安,生活中的暗礁時常奪走我們天真的笑。開始相信:煩惱是隨着年齡增長的。

煩躁,恐懼,焦慮,不安,如果你被這些纏住了,那麼你的世界就失去了它的真實色彩,你不會有心情去傾聽花開的聲音,也不會有心情去聽燕子的呢喃,這個美好而又意蘊深厚的大自然對你來說不再有任何意義。如果活着沒有樂趣和嚮往,那還有什麼意思?所以有人選擇了自殺。

我想告訴所有頭腦裏有消極思想的朋友,用心去讀這本書,你將會對你的生命有全新的認識,你會變得熱愛這個世界。

這本書告訴你,要活在當下。你所關注的只應是當下的事情,關注你的每一個呼吸,每一個動作,關注與當下有關的聲音和情境。不去擔憂那些沒有發生的事情。

深深地紮根於你的身體,確保身體的放鬆,當你能將內在身體作爲清晰的單一的能量場來關注它時,如果可能,請丟掉任何的想象,並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的感受上。與能量場融爲一體,這樣就不會有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二元性。

篇40:《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陸老師提議大家回去看《當下的力量》,北京的湯豐林院長也向我們推薦過這本書。張德芬稱這是一本改變你一生命運的書。

什麼是當下?“當下”在何處?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通過閱讀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力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作者認爲,我們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從出生到孩童期,我們是淳樸、自然的,思維和真我也是一致的,我們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掩飾什麼,也不用擔憂什麼。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學會觀察社會和接受教育,我們的思維便逐漸控制和屏蔽了我們自然意義上的真實意識,使我們的自我感覺,不再取決於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思維在外在的世界裏無止境地尋找如財產、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係等自我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失去了我們就會覺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尋找自我認同時,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的存在意識和對身體以及內心的完全支配。當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於是我們需要了解一種能夠擺脫思維控制,且讓生活更美好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注意力關注於當下,活在當下。由於思維控制對外在的認同和關注,我們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過去就是在想未來的過程中,而很少享受和關注當下。就像我的朋友們一樣,之所以痛苦難過,也不過是受因爲夫妻之間一點點的不愉快,而無限的放大,在幸福的時候不會出現的往日的委屈一股腦的用上心頭,於是便想象着世界對自己是相當的不公,自己的付出換來了無盡的辛酸,以後我還會受到什麼不公平的待遇?而事實上是當下是當下,過去是過去,將來還需要兩個人共同的付出,悶着頭,一根筋的時候,總是不能使自己的心態平靜地放在當下。

“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現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當下,我們就無法贏取生活的樂趣。如何獲得當下的力量呢?我們必須學會當事情來的時候抓住,當事情走時放手。我們的身體是唯一時刻生活在當下的物體,能夠與自己的身體“聯結”就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我們該做的不是看着遠在天邊的東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時還要懂得放棄,只有懂得放棄的人才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實現當下的力量,還需要接受當下時刻,實事求是地對待當下,摒棄我們思維對當下時刻的逃避和抗拒,讓內心真正從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不受外在干擾,將注意力集中於感受、解決和做好當下的事情,體會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過程,享受真實、簡單帶給我們的快樂。

篇41:《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爲什麼你還那麼憂傷?爲什麼你過得不幸福?

我們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等我擁有了足夠的金錢,等我擁有了完美的愛情,如果我沒經歷那段刻骨銘心的失敗和痛楚……我想我有了我想要的自然就幸福了……

於是你活在你的未來和過去,你焦慮、憂傷、浮躁、壓抑、痛苦,惶惶不可終日,唯獨沒有正視當下,體會當下,安於當下。殊不知,無數的未來正是由無數點滴的當下組成,無數點滴的當下又會成爲無數的過去,如果你連當下都把握不好,那麼你將又失去今天、明天和昨天,最終幸福將離你遠去,一無所有。

直到前天我看完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我才深一步的思考:我們怎樣才能擁有當下,在沒有達到和擁有你想要的東西時,依然幸福和快樂呢?

書中用比較哲學的語言和邏輯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思維和無意識讓我們偏離當下,我們一直活在思維的慣性和尋求自我價值的圓滿中,當我們不能正視現實或不能認同自我時,焦慮的情感就攫住了我們,使我們不得平靜和愉悅,更談何幸福和快樂呢!

其實,現實中的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要在當下發生,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時間只是一個幻想“。只有通過向當下的臣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裏,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它還告訴我們怎麼通過臨在狀態達到徹底的愉悅、平和和寧靜,從而積聚更多的能量,在每一個當下得以釋放;怎麼通過痛苦之身體悟當下,尋求解放;怎樣通過當下連接本然的自己。他告訴我們什麼纔是真愛,什麼是真正圓滿的愛情關係。總之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己,正視生命的本然,“不扭曲,不變形”,安於當下,懂得臣服,不抱怨不焦躁,“以無爲而有爲”。

在閱讀中,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耶穌說,看那野地的百合,它們不耕不織卻長在地上。

這句話雖平常,但是卻讓我們懂得,應該怎麼去順應自然,達到天人合一。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前因和後果,何不去把握當下的每時每刻,積儲能量,等待爆發,那麼,您自然就會創造生命的奇蹟!

同時我也懂得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如果他能夠知足常樂、平靜地面對生活中的磕磕絆絆波盪起伏、坦然面對周圍的小麻煩,享受自己的小快樂;富人若能夠取之有道、心安理得地取得財富,造福社會,名利雙收,他也一樣能夠嚐到幸福之味道。而那些“坐在寶馬裏哭”的人並不一定幸福!

[《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篇42:《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緊趕慢趕的終於把《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讀完了。可以說只是通讀了一遍,就是粗粗翻了一遍,並沒有去太深的理解。不過,讀完後,心中充滿激動,覺得真是字字珠璣。所以,和大家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這本書由乞丐這個故事開始直到臣服,可謂是纏纏綿綿如同曖昧的情人,不由讓我想到老子的《道德經》裏開頭第一句,就是概括了世間所有事物的意義:道可道非常道。其實這本書是一個發現之旅。發現自己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裏,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我覺得,《當下的力量》確實是一本比較深奧的書,讀的時候很容易迷失,或者還不能夠信服“當下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是否如書中所說一樣?又或者即便能有些理解,可對於如何應用於生活,如何活在當下該怎麼做還是有些困惑。

由於我們總是習慣於理性思考、喜歡用腦子,也沉溺於過去的經驗形成的小我的自我認同,還有在現實社會的壓力下我們對未來的期許,所以活在當下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東西可以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麼他們還有什麼可以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狀態,不是努力才能獲得的。”我感覺現在的人總是在等待,等待願望實現的那一天,以爲那樣自己就會幸福了,可實際上覺得那樣是在拒絕當下。

對啊,我們總是推遲了自己快樂的時間!我曾經想過,當我得到某個工作我一定是最最開心的人了,那時我一定會每天很滿足;我曾經想過,當我得到某個人的愛的時候,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時我一定會很幸福;我曾經想過,如果我現在有了什麼東西,我會多開心啊,我一定會是最知足的人了……可是現在呢,因爲我沒有得到那個工作、沒有得到那個人、沒有得到那個東西,所以我現在怎麼也快樂不起來,或者說我有什麼理由快樂呢,那麼多的願望都沒法實現。後來,我得到了這個工作、得到了這個人、得到了這樣東西,可是我一點也沒有想象中的快樂和幸福,煩惱依然存在,我仍然不開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現在不快樂是因爲我還沒有得到其它的東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東西,那麼我那時候纔會幸福。真的是這樣嗎?我發現我一直以來就是這個樣子拒絕當下的,生活在等待中,感謝書讓我明白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我理解的當下就是接受現在的自己。我知道做到這點很難,但是我會努力去做的。

就如書的前半部分告訴我們:應該學會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想類似,只有當杯子是空的時候,才能往杯子裏倒入更多的水。我們也一樣,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時才能聽到或者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學習到曾經沒有意識到的知識。其次,在清空我們自己的思想的同時,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最淡定的人是最無敵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爲的),因爲他沒有把破綻暴露出來。最後,無欲則剛,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淡定,努力做事、認真學習。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就會看到朝陽的美麗。

後半部分則告訴我們:首先,學會專注當下,對曾經和未來不必計較太多,我們所對曾經和未來所要的知道的幾點是:1)、總結曾經的經驗,2)、堅定的對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我現在的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穫。

其次,專注你的身體,學會聆聽你的身體,從而學會聆聽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聯想,要以事實說話。愛護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從而營造一個健康的身體。學會包容,良好心態。

曾經,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然後他問:“你坐着的是什麼?”乞丐回答說:“什麼也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問:“你曾經打開過箱子嗎?”“沒有。”乞丐說:“有什麼用?裏面什麼都沒有。”陌生人堅持:“打開箱子看一看。”乞丐這才試着打開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裏裝滿了金子。

有時,人們不停地四處尋找成就、安全感或愛情所殘餘的歡樂或滿足,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的這些東西,而且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爲珍貴的東西�D�D自己的內在。一個人的真正財富並不是他擁有了多少物質財富,而是他真正擁有着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

有時我會想究竟什麼纔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於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個生命”。存在作爲無形的、不滅的本質,它不僅超越而且還深深地植根於每一個形體之內。也就是說,作爲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可以在每個當下接觸到它,別試着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着去理解它。只有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纔會領會它的真正含義。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就會感覺到存在,但是從心智上我們永遠無法領會它的真正含義。

我會經常對自己說:要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偉大和神聖。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視夜空,驚歎於它絕對的寂靜和不可思議的浩瀚?你是否傾聽過,真正地傾聽,森林中山泉的聲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傾聽過寂靜的夏夜鳥兒的歌唱聲?當你的思維寧靜時,你纔會關注到這些。你必須暫時卸下你個人問題的包袱、過去的和未來的包袱,以及你知識的包袱。否則,你將會視而不見、聽如未聞。你需要完全地進入當下時刻才行。

如果以後有時間的話會再次拿起這本書,詳細的去閱讀,理解其真正的意義,再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43:《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在我們年幼的時候,儘管什麼都不懂,但卻擁有完整的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當下,所以當我們哭或笑時,表現的都是那麼的淋漓盡致。孩童時的我們就像一件完整且完美的藝術品,沒有瑕疵。

隨着我們的身心的日趨成熟,思維在我們認識並改造世界時顯示了它的力量,思它讓我們具備了適應社會的能力,讓我們獲得了各方面的提升。可我們卻忘了思維最本質的屬性――它只是一種工具,並不是我們的全部。工具是被我們所利用的,但是我們漸漸地被思維所奴役了,漸漸失去了意識的自由性,而這就是我們負面影響的來源。也許你會說不,你是否感覺到你的大腦在永不停息地運轉,即使在你刻意的想獲得內心的寧靜時,它仍在耗費你的能量。我們在做事時不再專注,會產生與此相關的諸多情緒,比如擔心、後悔、疑慮和嫉妒等,並不是說這些情緒沒有它的價值,它們其實是一種對現實的提醒,但我們大多數人無視這種價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這種情緒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中。這種情況下,思維無法體現它對於現實提醒的價值,反而產生了極大的負面作用,阻礙着我們進入當下,使我們陷入對過去的後悔與對未來的疑惑當中。這樣,我們的時間浪費在已經發生和還未發生的事情上,無法更好的專注於當下的現實之中。這種負面的能量充斥在我們的身體與內心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與心理疾病。

當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時,就已經失去了自我。當我們自以爲成熟時,卻發現小時候能做到的事,現在做不到了,我們再也做不到單純的哭與笑。我們每每忽略或忽視自己的內心,變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遲鈍。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寧靜與喜悅。我們的自我成就感,不再取決於自身的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的環境,並且我們在這個外在的世界裏無止境地尋找自我認同,比如財產、工作、社會地位、名望等。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而我們失去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來尋找自我認同的話,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無邊的恐懼與痛苦當中。

愛情對於很多人的意義也是這樣。

當我們日趨成熟時,我們潛意識地感覺到了自我的不完整,而我們又在從外界尋求自我認同中倍感疲憊。就在這時,當你突然碰到一段愛情時,你突然會感覺到你的整個世界變得完整了,因爲你發現你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碎片,你發現因爲“愛”,你和這個世界有了最親密的聯繫,你發現自己存在的意義。這種愛情的感覺短時間內真得讓你覺得有一種被拯救的意味,可是當有一天,它突然離開的時候,所有讓你感覺到幸福與快樂的事物與記憶,反而成了痛苦與傷心的佐證。對於有的人來說,它甚至會變成恨。當它變成恨的時候,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是愛嗎?

只要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我們的自我感就是源於外在。我們從那些與我們的自我感沒有任何關係的事情――社會角色、財產、外表、成功與失敗、信仰等尋找自我感。而當我們沉浸在愛情當中,彼此深深地需要與依賴,就像是藥物一樣讓對方上癮。當我們擁有這種藥物時,我們會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而當對方要離開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嫉妒,企圖通過要脅、責備或指控來操縱一切,這源自於我們對失去的恐懼。如果對方真的離開了我們,這可能會導致我們最爲強烈的敵意或最爲深刻的痛苦和絕望。這時,愛又在哪裏?愛會在瞬間就轉向它的對立面嗎?當初的那些是愛,還是上了癮的控制和依賴呢?

正因爲我們失去了自我,這種不完整感使我們在外在的世界當中無窮無盡地尋找而一次又一次地被傷害,並且無法意識到思維已將我們奴役,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存在感的意識,恢復自我對身心的完全支配。這樣,當我們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裏,就會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悅、寧靜。這時,我們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而當我們需要思維爲我們服務時,我們的意識就會指導我們的行動。思維在這裏恢復了它工具屬性的本質。這樣,當我們遇到一段愛情的時候,我們便會明白真愛沒有對立面,它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你真正擁有自我時,散發出來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我們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實就是內心的完整。每個人所選的路不同,但幸福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地。當我們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內心的平和、寧靜與喜悅時,整個世界都將爲之絢爛,而回歸到愛的世界裏,迴歸到我們最初的本真,則需要利用當下的力量。

篇44:《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是當代靈魂成長大師埃克哈特・託利的經典之作。這本書,用現代化的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求道者的核心思想。這不是一本心靈雞湯,這是一本手術指南,指導我們如何對自己的頭腦做手術。

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前的石柱上,鐫刻着一句神諭:人啊,要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這個神交給我們的任務,應置於人生所有事件的首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人類今日能夠探索宇宙,靠的不是銳利的爪牙,強壯的'四肢,而是擁有遠遠優越於其它動物的大腦。在人類誕生的早期,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都比較惡劣,大腦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人類的存活能力,它是上天賜予人類最美的禮物。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在享受着大腦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人類還必須承受大腦帶來的弊端。因爲,大腦並不完美,它同時具有很多侷限性。在度過了史前的漫漫黑夜,人類逐漸建立起發達的文明社會之後,大腦的缺點越來越多的顯露出來。

有一個比喻貼切的展示了這個問題。小時候,有人送給我一把刀子。這把刀很鋒利,我非常喜歡。我拿着這把刀,用它來切身邊的很多東西。切蛋糕,切泥巴,切蔬菜,切蚯蚓……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樣保養這把刀,我從來沒有擦拭過它,也從來沒有用水沖洗過它。過了幾天,這把刀上已經沾滿了各種殘渣和碎屑。一天,我用這把刀削蘋果。在吃蘋果的時候,我分明又嚐到了蛋糕,泥巴,洋蔥,昆蟲等等的味道。

這就是我們的大腦遇到的困境之一。

初生的時候,世界對於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鮮活的,我們可以如實的看到世界。隨着大腦裏儲存信息的不斷增多,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越來越經驗化,公式化。每個人都發展出了自己的公式,我們稱之爲性格。性格固定以後,我們所看,所說,所想,都是舊模式在這一刻的再次重複。我們已經看不到真實的世界,我們看到的,只是自己頭腦裏的幻象。

更可怕的是,大腦藉助於自己對個體的巨大貢獻,已經不滿足於從屬的地位。一個本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已經宣稱自己是靈魂的主人。它一刻也不停的喋喋不休,懷念過去,擔憂未來。強迫性思維是現代人的通病,我們無法停止思考,各種念頭在頭腦中接連閃現,我們不停的做着各種“白日夢”。我們已經不能活在當下,這就是佛家說的無明。

如何找到真實的自我,如何突破頭腦的侷限,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的智者,運用不同的方法,達到了相同的目的。今天的人是幸運的,可以從網絡上快速獲取大量的知識,可以瞭解到不同門派的不同法門。已有聰明的人敏銳的發現,萬法歸一,所有的方法,只有一個核心:觀照。

古老的語言對現代的人不太適合,容易有歧義,造成誤解。過去的智者,受限於時代,有些描述也不太準確。與佛家經典相比,《當下的力量》所講述的內容是相通的,但這本書的語言更加通俗易懂,講述更加科學,所介紹的方法也更加易於操作。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在求道的路上快速入門。

願更多的人能與此書結緣,願所有的人都能享受當下!

篇45:《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感受當下的力量關鍵在於對認知的刷新,人生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在社會壓力和人生痛苦面前,你離絕望只有一步,離開悟也只有一步,伴隨你的可能是抑鬱、厭世,也可能是寧靜的美好、生命的活力。

活在當下,纔可能屏蔽掉腦袋裏的噪音,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恐懼、痛苦、浮躁都會不復存在,因爲大多數懊悔來自過去,焦慮來自未來。現在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忙忙碌碌,糾結着過去,擔憂着未來,讓當下的自己籠罩在不同時空虛構的痛苦之中。我們真正擁有的只有今天,珍惜我們擁有的,纔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享受當下的前提是認清現實,接受當下(如果存在不滿,要麼直接接受,要麼立即離開或採取行動,間接接受當下),生活既有正的一面,相應的也存在對立的一面,只有認識到並接受“無常是萬事萬物的本質,也是你生活中將會遇到的所有情況的一個特點”,莊子也告訴我們要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舞,才能安然於當下,感受當下的美好。傾向於追求穩定是人類最大的惰性,也正是這些讓人無法正面現實而陷入痛苦的無限循環當中。

生活正是因爲酸甜苦辣交織才精彩,正如在空曠的道路上馳車一樣,如果一直保持同樣的速度,人是無法感知速度的存在的,正是時而低速時而高速才讓我們感受到了速度的激情。如果說人一生是個體驗,感受的過程,那麼美好的事情優於糟糕的事情,糟糕的事情比平庸的事情要有體驗感,而沒有糟糕,美好也只會給人平庸的感受。

篇46:《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就是以託利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告訴人們當下的重要性。告訴人們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應該學會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類似,只有當杯子是空的時候,才能往杯子裏倒入更多的水。人們也一樣,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時才能聽到或者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學習到曾經沒有意識到的知識。其次,在清空我們自己的思想的同時,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最淡定的人是最無敵的,因爲他沒有把破綻暴露出來。接着談到,無欲則剛,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淡定,努力做事、認真學習。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看到朝陽的美麗。

學會專注當下,對曾經和未來不必計較太多,我們對曾經和未來要明白幾點:一要總結曾經的經驗,二要堅定的對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我現在的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穫。其次,專注你的身體,學會聆聽你的身體,從而學會聆聽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聯想,要以事實說話。愛護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從而營造一個身心健康的身體,學會包容,有良好心態。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儘管什麼都不懂,但是擁有完整的自我。我們擁有自己完整的身體,並有絕對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當下。所以當我們笑時,笑得那樣開心;當我們哭時,哭得那樣傷心。我們的喜怒哀樂會感染每一個人。孩童的時候我們就像一個完整而完美的藝術品,沒有瑕疵。我們的身體和內心不會累積任何的負面能量。

我們的身體漸漸成長,我們的內心漸漸豐滿。正因爲我們失去了自我,這種不完整感使我們在外在的世界當中無窮無盡地尋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傷害。而我們無法意識到思維已將我們奴役。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存在感的意識,恢復對於思維這個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復自我對身體與內心完全的支配。這樣,當我們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裏,就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悅、寧靜。這時,我們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而當我們需要思維爲我們服務時,我們的意識就會指導我們的行動。思維在這裏恢復了它工具屬性的本質。這樣,當我們遇到一段愛情的時候,我們便會明白真愛沒有對立面。它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你真正擁有自我時,散發出來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我們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實就是內心的完整。每個人所選的路不同,但殊途同歸,幸福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地。當我們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即內心的平和、寧靜與喜悅時,整個世界都將變得光彩!

而回歸到愛的世界裏,迴歸到我們本真的最初,則需要利用當下的力量。

篇47:《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作者是德國埃克哈特託利,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你可以利用一個簡單的標準來判斷自已是否活在當下,問自已: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當中有喜悅,自在和輕鬆嗎?

一、思維

書中提到,我們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於我們大腦的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因而成爲思維的奴隸,成爲自已“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講中曾經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現在是半夜三點,你在溫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着。引發你的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地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多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完的!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制止不住的大腦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

當下所產生的痛苦都是對現狀的抗拒,從思維的層面來說,這種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從情緒層面來說,它以負面情緒的形式顯現。之所以思維抗拒當下,是因爲在沒有時間(過去和未來)的情況下,它無法發揮自已的作用並對你進行控制,所以它視永恆的當下時刻爲威脅。永遠對當下說“是的”,有什麼比對已經存在的東西進行內在的抗拒更徒勞,更瘋狂的嗎?向“是“臣服,對生活說”是的“,去看看生活是如何爲你服務而不是與你爲敵的。

二、情緒

所有的消極心態都是積累了心理時間以及對當下時刻的拒絕所引起的。你之所以痛苦,愧疚,悲傷,怨恨,是因爲過於關注過去,之所以恐懼,煩腦,壓力,不安,緊張,焦慮,是因爲過於關注未來,過去發生的一些事情沒按照你的意願來發生而感到痛苦,未來的不確定和不可控因素而感到恐懼。原來,時間是造成痛苦和問題的原因。時間是一種幻象,過去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但是有多少人還是活在過去之中不肯放下?未來還沒有來臨,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擁有的,只有當下。

三、我是誰?

我是誰?某某單位,某某經理,擁有地位和財富――以上都是一種身份認同而已罷了。

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小我,來讓自已有“真實感”。正因小我的不真實,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尋求認同,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來壯大聲勢。可惜我們越聽從小我,就越感到空虛和孤立。揮之不去的遠離感也油然而生,因爲我們遠離,失落了真實的自已。

四、如何活在當下

覺察:有意識地觀察“大腦在想什麼”,情緒是怎樣的,身體是怎樣的?只是觀察,不批判,不分析,只是看看會發生什麼

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呼吸時感受腹部輕微的擴張和收縮。

寂靜:是否有過在晴朗的夜晚凝視夜空,驚歎於它絕對寂靜?是否傾聽過寂靜樹林間的鳥兒歌唱?當你的思維是寂靜的,你纔會關注到當下。

空間:房子的本質是什麼?傢俱,地板,圖畫等,但它們不是這個房間,而是空間(房間的範圍),離開了空間就不會有房子,所以說那裏沒有的東西比那裏有的東西更爲重要。請去意識那些圍繞你的空間,別去思考它,感覺它就可以了。空間裏的物體好比“思維”,空間好比使你思維“物體”存在的意識,就象空間使得萬物存在一樣。如果你能將注意力從思維移開,就會意識到無思維的空間。發現思維只是空間的一小部分,感嘆空間的廣闊和寂靜。

臣服:臣服並不意味着失敗,放棄,退縮等,而是一種順隨生命流動,而非逆流而上的智慧。是一種對事實的內心的接受,此刻我們談論的是你的生命,而不是談論你的生活條件或生活環境。接受現實,或只是允許現實的存在,不批判,不分析,全然經歷着。

用大腦去生活,限制自已也限制了別人,用心去生活,善待自已也善待了別人。當下從來都是寂靜的,用心感受!

五、佳作分享:

我們喜歡心想事成,結果常常不隨心願,試問一下自已,你是否經常使用這樣的語句,”是的――但是――“如:我是很想成爲百萬富翁,我努力着,但是我父母沒地位,老闆不給機會,運氣不好,有人跟我競爭等等。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不能成爲百萬富翁的理由上,又怎能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現在就能做的事情上。又怎能心想事成!

當你在抱怨時,你就使自已變成了一個受害者。當你大聲說出自已的感受,你就是在行使你的力量。所以如果有必要或者有可能的話,你可以通過採取行動或大聲說出你的想法來改變這種情況;你要麼就離開這種情境,要麼就接納它,其他一切的行爲都是瘋狂的。當你選擇離開或是改變它時,請先放下消極心態,這樣採取的行動才更爲有效。

”某天,我會成功的“,你的目標是否佔據了你的大部分注意力而讓你把當下當成達到未來目的一種手段?它是否奪走了你所做的事情本應帶給你的快樂?你是否在等待開始新的生活?如果你有這種思維模式,不管你取得什麼成就,你的當下時刻永遠不夠好,你的未來似乎永遠會更好。這樣就會讓你永遠得不到滿足。這裏的”等待“,意味着你需要未來,而你不要現在。

如果你一直把當下視爲達到本來目標的一種手段的話,你也會把你碰到或與你相關的人當成達到你目標的一個工具。那麼你們的關係,那個人,對你而言就是次要的或根本不重了的了。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從與這個人的關係中得到什麼纔是最重要的。也許是物質的收穫,權力感,或是其他形式的小我的滿足。

篇48:當下的力量讀後感800字

本月我看了這本《當下的力量》,書中用最清晰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活在當下的真理,雖然我沒有完全讀完這本書,但我能感悟到這是一個真正能幫助我們移除障礙的心靈導師。它會提醒你:你是誰,爲你指明前方的路。人需要用當下的力量,迴歸到愛的世界裏,它利用古老印度記載靈性教誨_的再現,通過閱讀以下兩條給我的印象最深:

1.活在當下。我們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思維所控制,於是忘記了“當下”,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儘管什麼都不懂,但是擁有完整的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睡就睡,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集中在當下,所以笑時笑的那麼開心,哭時哭的那麼傷心,小時候的喜怒哀樂會感染每個人,兒童時代的我們就像完美無缺的藝術品,沒有瑕疵,我們身體和內心不會積累負面的能量。隨着年齡思維漸漸長大,我們的內心慢慢豐富起來,思維和經驗慢慢左右了我們的行爲方式,我們漸漸地被思想奴役了,失去了自我的意識,所有負面的能量隨之而來。從表面看,當下僅是生命中的片刻,生命中似乎有無數個片刻組成,然而當下,是永遠無法逃離的現實,無論生活發生多少改變,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你總是處於當下。

2.真實的你。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很多,但絕對重要的只有一件----“你究竟是誰”。在世俗的眼光中,成功與否很重要,健康與否很重要,富裕與否很重要,這些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些事項確實重要,但不是絕對重要,生活中有一件比上述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你究竟是誰”,尋找內心的平和,靠梳理你的生活是做不到的,可行方法就是深刻的理解你是誰,地球上所有的苦難,皆源於“我”或“我們”這樣的人意識,不知道自己是誰,就像水一樣,時常有固態、液態、氣態。

總之,我們要將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消極減到最少,事實就是用“當下”的心態去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減少過去和未來非現實的東西,對我們生命中的影響,懂得了當下的力量,或多或少能幫助我們體會到心靈的寧靜,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和壓力,使我們集中精力活在當下,做的自己。不活在當下,就無法體會生活的樂趣,當下有我們想要的東西,當下也是我們擁有的東西,與當下成了朋友,無論身處何方,都會感覺到自在,念頭、情緒、生活、工作以及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構成了生命的全部,活在當下、順其自然,就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悅、寧靜,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內心都要完整,真正的幸福就是內心的完整,幸福使我們共同的目的,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學會活在當下!

篇49:當下的力量的讀後感600字

當下的力量的讀後感600字

有朋友推薦,這幾天讀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的據說被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200多萬冊有埃克哈特.託力所著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真的受益匪淺。

開篇埃克哈特說:“你生存的這個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聖得以實現,你看,你是多麼重要!

快樂是一種寬容,一種涵養,一種氣質,一種風度。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精神的外在表現。解讀快樂,就是在解讀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與快樂一起出發!

這是一本很靜的書,書中談到了關於自我,關於生命,關於痛苦,關於專注,關於實現的可能,讀讀想想。蠻開心蠻實用的一本書。這是一本完善自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路標,他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加提高一個層次,發現小我,戰勝自我,當下的力量,“做”比“想”更加重要。。。。他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加自由,快樂,開心,面對生活我們多了份自強和信心,平和和安靜,它是一本心靈的雞湯,給你送來清新的一幕,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

閱讀此書對我來說是一本發現之旅,在作者這位心靈導師的引領下,你會發現我們一直處在大腦的和思維的控制之中,不能放開自我,生活在焦慮的`生活中,我們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能很好地從過去走出來,懷念不切實際的事情,擔心未來的危險前程等等,只有活在當下,我們的生活才充滿快樂,以前也看過印度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那本書,只是自己很多方面沒有理解,今天讀了這本書,纔是我恍然大悟,克里希那穆提也是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的境界,他們兩個的理論和見解是一致的。

篇50:當下的力量讀後感600字

《當下的力量》中告訴了人們如何對待過去、現在、未來。罈子裏有不少評論貼了,我也來寫寫這本書對我的影響。

書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點是如何看待過去、現在、將來。過去是最容易讓人產生悔恨的地方,當你能瞭解最重要的是如果度過當下這一秒的時候,你就不會再爲了後悔過去沒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費情感。未來則是容易產生焦慮、不安、害怕的地方,當知道當下這一秒最重要之後,我也不應再爲未來的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不安,還是好好度過當下時刻吧。

只要能夠讓心靈處於平和、沉靜的狀態,完成一件緊急的工作,與看娛樂節目、發呆、做其他無意義的事情並無區別。當下這一秒要做什麼,不要跟隨理性、不要跟隨情緒,要跟隨你的心靈。如果今天必須提交一份重要、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投入的工作,即使想通過娛樂來逃避行動的話,心靈也會通過焦慮情緒告訴你,你並未正確度過當下。所以要跟隨心靈,剩下的就很簡單了,觀察到你真正需要的,對我而言通過情緒就能知道,我是否在做當下應該做的事情。

以前也研究過GTD,最後的發現對我來說,問題不在於任務如何分類,而在於如何推動自己去做事情。問題的關鍵在於選擇什麼是值得在當下做的事情,而不是用緊急、重要四個象限來機械的決定要做之事。可以大段時間的浪費生命,如果這同樣能讓我的心靈處於平靜,什麼也不做,什麼成果也沒有也是一種積極的行爲,這是以前從未想過的,所以《當下的力量》對我是更有幫助的一本書。

《六祖壇經》中有一個小故事,大意是一個和尚問一個得道高僧說如何開悟,高僧回答吃飯、唸經、睡覺。和尚說這些我也做啊,高僧則回覆:我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唸經的時候唸經,該睡覺的時候睡覺。用《當下的力量》來解釋,就是高僧所作的在每一刻都是心靈中認爲的最重要的事情,因而能夠心無旁繆的行動。而我則在工作的時候想着玩,玩的時候想着工作,爲過去而悔恨,爲未來而焦慮,經常處於不安的狀態。這些焦慮不安非但沒有任何用處,還消耗了大量身體能量。

當代人喜歡抱怨,抱怨好工作崗位都被佔了,沒錢的抱怨房價太高,抱怨沒有社會醫療保險不足,抱怨CPI漲的太厲害;有錢的抱怨社會腐敗,抱怨有了錢卻沒有安全感要移民;移民的抱怨在國外沒有歸屬感,不能融入主流社會。這些抱怨真的是想通話語來改變不平等不合理嗎?我看未必,絕大多數人只是一種情感宣泄。世界上真的有能不讓人不抱怨的地方嗎?我想確實有,就是在人的心靈深處。跟着心靈指引,過好當下這一秒,絕大多數的抱怨都會消失,變成新生產的東西,或是對路邊小草的欣賞。即使仍然有抱怨,這時的抱怨也是爲了推動問題的解決,抱怨不參雜太多的情緒,人們能在抱怨之後平靜的投入下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篇51:當下的力量讀後感600字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我讀完的感覺就是,這是一本要靜下心來,用心體會的書。他的每一句話都需要我們細細的品味,才能得到我們自己的體會,然後我們纔會由這本書得到關於我們如何對待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些想法。

同時這本書,也不是很容易理解,許多語句都是比較晦澀,比較需要我們深入理解的,但是一旦我們理解這些有點深奧的語句,對於我們的內心都是深刻的震撼。

由於我們總是習慣於理性思考、喜歡用腦子,也沉溺於過去的經驗形成的小我的自我認同,還有在現實社會的壓力下我們對未來的期許,所以活在當下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東西可以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麼他們還有什麼可以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狀態,不是努力才能獲得的。”

最打動我的是第84頁的內容,上面提到,現在的人總是在等待,他們等待願望實現的那一天,以爲那樣自己就會幸福了,實際上他們是在拒絕當下。

對啊,我們總是推遲了自己快樂的時間!我曾經想過,當我得到某個工作我一定是最最開心的人了,那時我一定會每天很滿足;我曾經想過,當我得到某個人的愛的時候,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時我一定會很幸福;我曾經想過,如果我現在有了什麼東西,我會多開心啊,我一定會是最知足的人,可是現在呢,因爲我沒有得到那個工作、沒有得到那個人、沒有得到那個東西,所以我現在怎麼也快樂不起來,或者說我有什麼理由快樂呢,那麼多的願望都沒法實現。

篇52:當下的力量讀後感600字

本月我看了這本《當下的力量》,書中用最清晰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活在當下的真理,雖然我沒有完全讀完這本書,但我能感悟到這是一個真正能幫忙我們移除障礙的心靈導師。它會提醒你:你是誰,爲你指明前方的路。人需要用當下的力量,迴歸到愛的世界裏,它利用古老印度記載靈性教誨經文的再現,透過閱讀以下兩條給我的印象最深:

1。活在當下。我們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我的思維所控制,於是忘記了“當下”,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儘管什麼都不懂,但是擁有完整的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睡就睡,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集中在當下,所以笑時笑的那麼開心,哭時哭的那麼悲哀,小時候的喜怒哀樂會感染每個人,兒童時代的我們就像完美無缺的藝術品,沒有瑕疵,我們身體和內心不會積累負面的能量。隨着年齡思維漸漸長大,我們的內心慢慢豐富起來,思維和經驗慢慢左右了我們的行爲方式,我們漸漸地被思想奴役了,失去了自我的意識,所有負面的能量隨之而來。從表面看,當下僅是生命中的片刻,生命中似乎有無數個片刻組成,然而當下,是唯一永遠無法逃離的現實,無論生活發生多少改變,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你總是處於當下。

2。真實的你。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很多,但絕對重要的只有一件----“你究竟是誰”。在世俗的眼光中,成功與否很重要,健康與否很重要,富裕與否很重要,這些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些事項確實重要,但不是絕對重要,生活中有一件比上述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你究竟是誰”,尋找內心的平和,靠梳理你的生活是做不到的,唯一可行方法就是深刻的理解你是誰,地球上所有的苦難,皆源於“我”或“我們”這樣的人意識,不明白自我是誰,就像水一樣,時常有固態、液態、氣態。

篇53:當下的力量讀後感600字

當人們活在當下,與內在的寂靜有所連結,便可超越複雜的心智與情緒,發覺潛藏於內心深處恆在的平靜,滿足與力量。——埃克哈特·託力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生命是由無數個片刻所組成的,當下僅是衆多片刻中的一個,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當下。當下,使我們無法逃離的現實。我們總處於當下,既然如此,爲何不順其自然,與其友善相處呢?有多少人的一生是這樣度過的:盼望着上大學,盼望着大學畢業好工作,接着又開始盼望着結婚生子,然後小孩去上學自己回去上班。之後盼望着退休,退休之後回憶自己的一生,到最後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忽然明白,自己一直忘了真正去活。勞碌了一生,時時刻刻想的是未來,每天活在對過去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憂慮之中,卻忘了自己是活在當下的。“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現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每一天,每一個真實,精彩的剎那,失去了生活本身的樂趣。

活在當下——放下對過去的糾結,放下對未來的迷茫,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當下,人生的意義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悅俯拾皆是。

篇54:當下的力量讀後感600字

人生的變數很多,沒有人能承諾我們的一生都是晴天;沒有人能預知森林中是否有毒蛇野獸;沒有人能掌握所有未知的命運;所以我們不可能去依靠外界的“施捨”和“給予”,只有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因爲,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而這力量的源頭就是我們—真正的信念!

—贈與我和我的同學們曇花經過多少個日夜,終於在一個寂靜的夜晚,悄然綻放。蝴蝶經過漫長的冬日,終於在一個初春的早晨,衝出絲繭化身爲蝶。它們憑着自己的信念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生命是屬於自己的畫板,要由自己去着色。

“天行健,君子自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激勵着多少後人!民間藝術家阿炳,譜出的二泉映月,演奏出了阿炳先生的苦難經歷;演奏出了“幾家歡樂幾家愁”;演奏出了阿炳先生對人生的感悟;演奏出了阿炳先生堅強不屈的信念。當小澤征爾指揮完之後,他激動地跪下了。“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阿炳先生,你的眼睛雖然失明瞭,可是你的心中卻有一盞信念之燈指引你前進。只有在荊棘中磨練自己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失敗是成功之母。”經歷了失敗就會留心於成功,也就離成功更近一步,而失敗與成功之間還有一種永存的精神—信念。愛迪生用了13年的時間,最終研製成了電燈。可是誰知道?愛迪生爲了尋找燈泡的燈絲材料,先後研究了1600多種礦物和金屬材料。他的一生忙碌於各種各樣的發明之間,懷着永不放棄的信念,成爲了名留史冊的大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