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悟空傳》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04W

《悟空傳》讀後感(多篇)

《悟空傳》讀後感 篇一

虛假陰暗的現實,錯亂複雜的前生今世,反正讀完後我也回想不到一些精彩的片段,估計水平有限。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住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恩,這三行話很是霸氣,我也想像孫悟空一樣捅破天地,求一個自由自在快意瀟灑,估計少年都有這樣的夢:腳踏祥雲,飛來飛去,救這個打那個的,自以爲是世界的主角,然後下一秒被班主任一板子拍醒(總之我高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慘例)。

西天五人組被所謂神仙支配着,讓我想起了大冰的多元世界平行生活。在我這兒就是另一種意思了,生活裏各色的人,哪怕你再與衆不同也只限於生活與死亡這個結界,有的人在結界裏努力生活奮鬥,有的人在結界的底層苟延殘喘。

小時候想過天的上面是什麼,長大之後就想生活之外是什麼,是不是和《三體》所講的一樣存在着未知之事。有時候莫名覺得這是個很玄妙的話題,只是我們永遠不會有能力去捅破我們的天,看會不會像《悟空傳》裏一樣滿天大火,還是像《大魚海棠》裏一樣海水倒灌。

個人很喜歡今何在所描述的悟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現實的陰暗無奈,齊天大聖在瘋狂在吶喊在嘶吼在抵抗,儘管無濟於事,但我們仍是讀的淋漓盡致,最少他讓三界和讀者記住了這樣的孫悟空,無法無天。心中有江山的人豈能快意瀟灑。我一個小市燴心裏沒江山,只要讓我過的自在我也就快意瀟灑了。

編輯了三次,廢了不少時間。明天還要大忙,我也很無奈啊。書評四星是因爲現在的水平讀不出很大的東西,只能想到一些表面的現象,不過今何在很多句子真的很喜歡。

《悟空傳》讀後感 篇二

“如果不能繼續擁有,那麼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忘記它的好。”這句話,讓我久久不能忘記。雖說《西遊記》是古典中的經典,但在經典的軀殼上,又聳立起輝煌的靈魂,它永垂不朽。它是《悟空傳》。

剛起初,一切都平緩又和諧。還是他們師徒,還是那條共生死的天竺路,安靜又帶着嬉笑的氛圍,一個龐大的故事這樣展開。在開始的路上,他們打鬧着,輕鬆又開心。故事,總要有一道分水嶺,劃開劇情,劃開所有的喜悅。如同一顆果實,它的中心有條蟲子在吞噬內部,在果皮被咬破之前,一切還是光鮮飽滿的樣子。直到有一天,另一個悟空出現了,它將八戒殺死。那時起,所有的悲傷與殺戮正張開利爪,刺進心臟,不偏不倚,痛不欲生。

許多人評價這本書是再創經典。它可以經典到撕心裂肺,在衆神衆妖重重包圍之下,悟空沉默地高舉金箍棒,它吼道:“這一次,高舉劍柄,爲了我自己的名字!”它可以經典到霸氣震天,在瀕臨絕望時,悟空突然有了活力,它不屑地吟道:“……可誰知道,天也會雲間顫抖,大地也會在土中咆哮?!我要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要這地,再也沒不過我的心,要着諸神,都煙消雲散!”它的聲音久經迴響,餘音未散。它可以經典到平淡奇幻,悟空的口中微吐出幾個字:“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最終的最終,它將自己抹殺,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礙它。

《悟空傳》是經久不息傳唱的聖歌,眼前滿是那隻囂張又堅強的猴子。那個古典中的悟空,有空前的堅強。今何在用他平淡搞笑的筆譜寫了一部永不散的輓歌。忘不了,這是對悟空最後的讚歌。

畫面停在了一片光明中,看花開花落,看雲捲雲舒,榮辱不驚,悲喜不亂。

悟空傳讀後感 篇三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悟空傳》,一部十年之前的作品,一部不朽的網絡文學作品,在奇特的文字、精巧的構思之下,全篇營造了一種夢幻般動人的詩意,在那些貌似荒誕的文字背後,鬱結着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無以述說的蒼涼,不論是天蓬與月女神、小白龍與唐僧的純真愛情,還是沙僧的愚昧和奴婢性格的嘲弄鞭撻,均浸透着一種關於命運、關於宗教的哲性思考,夾雜着英雄對命運的不屈反抗,全篇瀰漫有濃郁的、成爲英雄宿命的悲劇感。

作爲一部西遊類的作品,其中就難免會有對於佛教的討論,而實際上,這本書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對佛教的直白的批判。

《悟空傳》中主要提到的佛有兩個個:如來和金蟬子。作爲中國文化中佛教的領軍人物,他給人的一向印象是慈悲、寬恕的化身。而在這本書中,他先是因爲金蟬子不敬三寶與自己對於佛法的理解不同而疏遠他,導致金蟬子最終在凡間轉世十世以求道。後又將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並使孫悟空忘了自己的前身,給悟空戴上了緊箍咒,使其善與惡一分爲二,使其變成了兩個悟空,讓他秩序的制約,聽從玉帝的欺騙,欲圖通過護唐僧、多殺妖、積功德來實現其理想。然而孫悟空不知道的是,當他完成玉帝交付的任務之日,就是自己被消滅之時。

金蟬子,如來的二弟子,因爲心中存惑,而如來的佛法又不能解釋自己的疑惑,與如來在靈山的頌經大會上爭論而被貶凡間。當金蟬子的十世轉世玄奘說出,“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的話時,遠在西方靈山的如來都感到了不安。在與迦葉的辯論中,他的“我爲真義!”、“你既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既爲你悟而笑,卻忘了那天下萬千笑不出之人!”的話語彰顯了真正的正義和勇氣,體現了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差別,也反襯了迦葉等人的僞善和自私。

爲了證明自己的道,那個白衣飄飄的金蟬子直視如來目光如電朗聲道:“我要與你賭勝負!”爲此,如來專門把孫悟空等人交給他,並告誡諸神不得幫他們,看他如何做。他必須老老實實地把幾個徒弟管好,將他們帶向目的地,才能使他們身上的詛咒得以解除。但是,他若這樣做了,就意味着他的失敗,意味着徒弟們的死亡;他要革命,要解放孫悟空等人,革命首先就會革到自己頭上。正如如來所說:“他寧願死,也不肯輸。”的確,唐僧最終用自己的死將悟空等人引上了自我覺醒的道路。

說來諷刺,如來如來,如實道來。可如實道來的金蟬子,他雖無懼,但他的十世轉世玄奘,他的幾個徒弟,甚至小白龍最終都因爲他而落得個悲慘下場。

對於佛教,我認識不多,所知也僅僅是從這本書和網上看到的點點。不論這些理解是否與佛教的教義相符,但我認爲這兩個人物對現實的影射是實實在在的。如來無疑是那些看似開明實則獨斷的領導者,而金蟬子則是理想的追尋者與抗爭着。這兩者的矛盾不論是在書中,抑或是現實中都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這也是很多人對於《西遊記》主題的解讀,從這點來看,《悟空傳》是對《西遊記》的追憶之作。

《悟空傳》讀後感 篇四

今天逛噹噹網的時候,看到推出了完美記念版的《悟空傳》,這本曾讓我淚流滿面的書,似乎也是唯一一本讓我每次看都會流淚的書。直到現在還是不能忘卻初遇這本書時所帶給我的震撼,黃色的封面是一個孤獨的背影在眺望着遠方,上面寫着: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衆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故事源自《西遊記》,卻講述了一個和西遊記全然不同的故事,一個悲劇英雄的故事,書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很美,很傷人。比如:我像一個優伶,時哭時笑着,久而久之,也不知這悲喜是自己的,還是一種表演,很多人在看着我,他們在叫好,但我很孤獨,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着我在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世界,那裏只有神與妖,沒有人,沒有人間的一切瑣碎,卻有一切你所想象不到的東西。但真正生活在那裏,我又孤獨,因爲我是一個人。比如:一切都會消逝,能留下的只有記憶。而記憶是實在還是虛幻?它摸不着看不到,但它卻又是那樣沉重的銘刻在心。

讓我感動的句子實在太多,這是一本讓我無法簡單的寫出讀後感的書,奇巧的文字,精巧的構思,夢幻般的詩意,貌似荒誕的文字背後,鬱結着淡淡的憂傷和一種無以言說的蒼涼。關於理想,關於希望,關於堅持,關於狂妄。

煙消雲散."

悟空傳讀後感 篇五

從小也算是個西遊迷,最先觸及的是電視劇,裏面的神話色彩開啓了兒時的各種天馬行空的幻想,至今都難忘;後來又試着讀原著,感嘆到它爲何能成爲四大名著的魅力。自然,那些關於《西遊記》的書籍、影視也沒放過。不過,這其中能觸到心裏那根弦的,就倆。一個是把劉鎮偉和星爺推向神壇的經典電影《大話西遊》,而另一個就是今何在的這本小說《悟空傳》。

《大話》之所以能成爲中國影史上的經典代表作,不是因爲他仰仗於《西遊記》文學地位的光環,也不是它改編得有那麼神乎其神。很簡單,也是最重要、最根本性的一點:這個故事的價值是什麼?它告訴了我們什麼?!

我想,看過的人都明白。正是它裏面所包含的人的命運、自由和愛情的主題。

至尊寶從一個稚氣無作爲的男人蛻變成了有擔當的大英雄孫悟空,但這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只是揹負着一個不得不去完成的使命。這是命運。

孫悟空想擺脫唐僧,放棄西天取經,永遠的摘下那個束縛着他的緊箍,過着無拘無束的生活、追求自己所求的夢想。這是自由。

南柯一夢,發現一切早已幻化成泡影。想着紫霞,望着紫霞,卻早已無能爲力。五百年的輪迴只爲了城頭上的一吻,那一吻承載了太多的重量,也永遠深深地定格在那裏。最終,也只是獨自暗藏着這份思念、這份情,轉身走向遠方。這,是愛情。

沒錯,“他好像一條狗”,他就是一條狗。一個男人,失去了這些,連選擇的餘地也沒有了。那他活着,不正如一條狗一樣,唯命是從嗎?

然而,《悟空傳》之所以成爲了大家所追捧、懷念的經典小說,也是因爲秉承這些主題:自由、愛情、命運。從中,可以隱隱約約看到一些《大話》的影子,一個似曾相識的片段,或一段似曾相識的對話,都那麼親切,甚至紫霞也出現了。但今何在又加入了一些新鮮的元素、新的思想在其中,搭配上他那風騷的文筆(在讀的過程中一度懷疑他在秀文采,哈哈,不過確實很犀利),又形成了另一種獨樹一幟的風格。

那是一種熟悉的感覺,又是一種新鮮的體驗。

因此,在我看來。《悟空傳》可以說是《大話西遊》的姊妹篇,但是,它又不同於大話。今何在說過:“《悟空傳》和《大話西遊》都有各自的靈魂”。這話,沒錯。

文筆風格和文體構造:

在《悟空傳》這本小說中,最初吸引我的並非是這些主題,我甚至沒想到今何在會包含這些主題。最初讓我拿起這本書就捨不得放下的,是今何在的文筆風格和文體構造。

衆所周知,早年在國內紅極一時的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它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古代人說現代話”,這種格格不入的步調卻又是它 最吸引人的地方。詼諧幽默接地氣。而這也是《悟空傳》最明顯的風格。此外,就是它那過去與現在、現實與虛幻交錯進行的文體結構,至少,對於我而言,這十分精彩。可能也還是我個人原因,我不太鍾情於那種一貫的線性敘事手法。

《悟空傳》讀後感 篇六

這本書的立意不錯,但語言就太尷尬、矯情了,中間幾欲想棄。尤其從第二捲開始,大段的說教、抒情很沒來由,看得都有點煩躁了。而且未免有些太過理想主義。比方說到了第二卷,孫悟空明明都已經把“自己”殺死了,但在與大鵬鳥的打鬥中,怎麼就突然站起來了,寫的好像是已經社會化的人物的覺醒,但又好像是還身在瓶中的唐僧的咒語,我是沒懂。

本來就是把一些浪漫主義元素、英雄主義人物相互拼湊、疊加並加以改造,但在這個華麗的外殼之下,我覺得只有金蟬子、孫悟空這兩個形象比較讓人耳目一新。這就要說到本書的可圈可點之處了。我比較喜歡孫悟空殺死“自己”和金蟬子與如來打賭那部分。

這個賭局,竟然就是孫悟空會殺掉哪一部分的自己,是釋放天性、桀驁抗爭,還是頭戴金箍、忘記從前,金蟬子輸了,死的是前者。難怪有人說那次死的其實是孫悟空,活下來的是六耳獼猴陪唐僧取經去了。

世間之人,就算強如孫悟空,也是有脆弱的,生活艱難,大部分人最終都會頭戴“金箍”,直至這成爲自己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大話西遊》裏紫霞的那一句:“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表達的即是此意。

在這部分,我看到了兩個人激烈的心理抗爭,這抗爭讓人印象深刻。每個人都有執念,比起金蟬子的執“道”,孫悟空的執“己”,其他人如紫霞、豬八戒、阿月、小白龍的執“情”,沙僧的執“物”,妖精們的執“命”,這些都比較常見,影視劇裏常有涉獵,所以覺得並無新鮮之感。

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這個執念,可能就是每個人活着的意義。你爲此步履不停,旅途之處,想要隱藏,卻欲蓋彌彰。

《悟空傳》讀後感 篇七

從前聽高中語文老師提到過,《西遊記》就是一篇陰謀論,真假美猴王一戰中,假猴取代了真猴,成爲一心一意爲西天取經的聖徒。當時我很震撼,受師父影響看了這本《悟空傳》,才真正覺得眼前一亮。

從書中看到很多的道理,也許不應該說是西遊,應該說是人生。因爲“不論如何去苦苦追求,總有一些你必須放棄,總有一些你只能懷念,還有一些永遠只在夢想中。”那些你想要成爲的人,那些你年少時的夢想,你遲早會放棄,你遲早會開始懷念。

所以如果不想人生有所遺憾,就奮力地遊向它吧!“因爲生命隨時都會終止,命運是大海,當你能夠暢遊時,你就要縱情遊向你的所愛,因爲你不知道狂流什麼時候會到來,捲走一切希望與夢想。”

世界那麼大,不是你想去看看就真的能看完的,“這個世界有你不能到達的地方,有你不應到達的地方,有你一輩子也不會到達的地方,你的世界並不如你想象的那麼大。界限也許就在你身邊,可你卻以爲你可以去任何地方。”

“你超出了一個邊界,就又得到了另一個邊界,你的空間越來越大,但你想要找的東西,你就越找不到。”

“生命是苦役,是憂愁,快樂永遠是短暫的,一瞬的快樂後你會陷入更長久的苦悶,因爲你無法讓美好駐留。因爲你目睹花兒只能開放一次。”

“縱然你可以留得住自己,你卻留不住你身邊的東西,看着身邊所有的東西都改變了,只剩下自己,那種無法承受的沉重是時間,沒有人能承受那種重量。”

好像一瞬間明白了一些道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明白,大概這就是人生給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