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2022《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想

讀後感1.93W

2022《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想

《弟子規》,顧名思義,是孔子平時用來約束他的弟子們的一些規定,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22《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想,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2《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想1

平時讀書總覺得書上內容跟生活沒有太大關係,但自從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裏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

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想到這裏,我就回憶起那件事。

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麼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杆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杆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裏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杆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說:“小純,爸爸媽媽說過的話以後就要謹記在心了。”這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爲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這本書我現在還經常拿出來翻讀,它一直鞭策着我。

2022《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想2

我看了《弟子規》裏面的“護生愛物篇”裏面有一句話叫:“放生不殺生,愛護小生命。生態保平衡,美化好環境。”給我感觸很深。下面我就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真實的故事。

記得有一次,我去郊外的爺爺家做客,正在外邊玩的時候,我忽然看見有個爺爺在拉網,我跑過去問爺爺:“這是什麼啊?”那個爺爺得意地說:“不懂了吧,這是粘網,是專門粘小鳥用的,一天能逮十多隻呢!”這時,我看見粘網上已經有三隻小鳥了,他們在痛苦的掙扎着,卻一動也不能動。那幾只小鳥好像在無助的看着我,乞求我的幫助,我真想立刻就把它們放了,可這事還得經過爺爺的同意,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規》所講的“愛護生物篇”,便委婉的對爺爺說:“爺爺,您知道弟子規這本書嗎?這裏呀,都是你們這些老一輩對我們的教育和忠告,裏面有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有培養我們國小生優良品質的,還有一篇講:‘人若愛惜生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呢。’你看,讓我們也來做一回善事吧!”他聽完以後,半天沒有吱聲,他不情願的把小鳥一個一個的從網上摘了下來,放飛了。做完這些事後,他說:“我還有事,我先走了。”說完,他便急匆匆地離開了。

過了幾天,聽爺爺說,他的粘網已經被車撤走了,我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同學們,那個爺爺有實際行動改正了他的過錯,成了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我們是不是也有破壞環境和生態平衡的行爲呢?讓我們共同從自己做起,做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的小衛士吧!

2022《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想3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今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纔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裏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爲,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2022《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想4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纔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着自我的意願任意胡爲,那他不會被別人理解,他的人生不會愉悅。我也沒有理解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領悟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我有職責和義務在正確明白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期望咱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咱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忙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好處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刻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正因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那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性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個性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來這是作爲兒童啓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但是,咱們此刻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因此此刻領悟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個性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咱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領悟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領悟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咱們領悟《弟子規》,背誦下來就應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刻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領悟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領悟《弟子規》,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2022《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想5

當一縷陽光射進我的小屋,微風拉開窗簾,我捧起那本被我束之高閣已久的《弟子規》,心中感慨萬千。兒時,當我光着腳丫跑過書櫃時,就被這本《弟子規》可愛的封面吸引,曾伸出髒兮兮的手摸着可愛的封面問媽媽:“這是什麼書啊?”媽媽說:“這是《弟子規》,寶寶長大了也可以讀的。”這是我初遇《弟子規》。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對《弟子規》有了更多的瞭解,它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學者李毓秀所著,《弟子規》跨越時空的障礙,引導着不計其數的年輕人,讓我不得不歎服這學者的厲害。

《弟子規》以孝開篇“父母呼行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頗有感觸。

我家經常上演這一幕:母親做好了飯菜,連聲呼叫我的名字:“萌萌,吃飯了!可我還沉浸在我的動漫世界中,對母親的呼喚充耳不聞,直到母親怒不可遏,我才遵命。自從我讀了《弟子規》後,才知道自己的行爲多麼的不孝,就是在古代也是令人不恥的,此後,我改掉了自己這個壞毛病,媽媽再喊我吃飯,我會馬上關掉電視到餐廳,爸爸媽媽呼喚我時,我會第一時間應聲並跑到爸爸媽媽跟前,爸爸媽媽對我的這種改變也讚賞有加。我感謝《弟子規》爲我帶來的改變。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我默默地讀着。我覺得這是教我們有“禮”。禮貌是我們最基本的教養,沒有禮貌就更談不上孝道了,恭敬長輩也是孝道的一種。有一次,我剛剛被班主任批評了一頓,結果回家的路上就與班主任撞個正着,我尷尬地想要繞路,不想與老師打招呼,可忽然《弟子規》裏的句子在腦海閃現了出來,古人都懂得“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難道我還不如古人?文明在我這裏就退化了嗎?想了想,我大方地站好,給老師敬了個禮,恭恭敬敬地問了聲:老師好!老師和藹地摸摸我的頭,直誇我有禮貌,我心裏輕鬆了很多,也爲當時想繞路的想法羞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