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3.01W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多篇)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篇一

在明朝這個龐大的帝國,本質上,禮儀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對於違法行爲的掩飾則被認爲是忠厚和識大體,封建王朝的社會制度本身就存在許多缺陷。 餘大猷和戚繼光都是十分優秀的將領,二人在領兵作戰方面都頗有謀略,他們也都知道戰場上先進的兵器十分重要,只是二人最後的官職地位差別很多,是因爲什麼呢?那便是二人期望採取的改進措施了,可以說,餘大猷沒有像戚繼光那樣對於形勢有着透徹的分析,他不明白在封建王朝落後的制度下,想要說服國家改變農業的基礎地位,從小農經濟的體制下走出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更別提用新的技術改變鬆散的社會體制了。

而相比之下,戚繼光就十分明智,他知道一己之力搬動舊制度是不可能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在現有制度下盡全力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做完善,或許這樣才更能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的'發展吧。

關於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篇二

1587年,在大明帝國的歷史上是稀鬆平常的一年。這一年沒有大事發生,一切都如帝國既定的設想一般,嚴絲合縫地運轉着。

然而也就是這一年,在世界史上,西班牙的艦隊已經全部出動徵英,一個新的時代正拉開帷幕。

何以明朝在這樣的洪流中停下了腳步,致使後來幾百年間中國的封建社會在風雨中色厲內荏,搖搖欲墜呢?黃仁宇寫了一些小事。

一位充滿創造力卻囿於高牆之內,心灰意冷轉而不問朝政的皇帝;一位位極人臣,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卻中道身故的首輔;一位剛正不阿受人敬仰,但最終調任閒職無法施展的官員;一位革新戰術大勝敵人,卻最終失勢淡出政治的大將;一位言行出格超脫時代,以自我犧牲結束生命的文人。

當我們還相信依靠個人天賦和努力能人定勝天的時候,這些人或身敗,或名裂,擊碎了有關這個朝代的幻夢。勵精圖治與耽於聲色,克己奉公與徇私舞弊,推陳出新與墨守成規,並沒有結局上的區別。這並非能夠怪罪到個體的身上,而是因爲這個時代已經在歌舞昇平中日薄西山,走到了它的盡頭。

一個疆域遼闊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管理模式。在政治上以低效率文官集團爲核心,在經濟上則以小農經濟爲尊,在思想上以改造後的儒家學說作爲指導,以道德作爲最高準則,對於法度則輕描淡寫,甚至依賴宗教和神祕的力量來維護社會機構的運作,集體無意識的陰影籠罩在這個王朝的上空。

在這樣的模式下,維護穩定是最重要的事。爲此,這個還沒有意識到世界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的帝國,秉持着慣有的習性,亦步亦趨地遵守禮儀,犧牲少數羣體的利益,驚懼新的技術和新的法則。

物質文明往前發展,而國家的法律和組織機構不能隨之而改進,勢必發生**。

四海昇平的萬曆十五年,暗流已經在潛層涌動。從九五之尊的天子到著書立說的異端,他們的生命走到這一年交織在一起打了一個結,往後再延續也受到這個結的影響,大歷史亦如是。

讀歷史,探求真相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能做到的只能是以史爲鑑。太陽底下無新事,怕只怕當局人眼前迷霧重重。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篇三

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在這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爲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書中着重寫了萬曆皇帝、改革家張居正、調和者申時行、清流海瑞、武將戚繼光、哲學家李贄等六人的事蹟和思想,從正面或側面描繪了該王朝的面貌,讓今人讀來,能夠感知那個年代,也對明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有一個較爲直觀的認識。

對明王朝道德的認識:

明王朝沒有西方一樣強大的宗教力量,他們只有以四書五經爲代表的儒家文化,規範着帝國的道德,儒家文化是明王朝的根本,成爲指導人們的唯一的道德標準,進而成爲治國標準。道德規定着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的行爲和思想。地方鄉紳自治用傳統道德爲標準;官員判案以“四書”爲準繩;皇帝欲廢長立幼也要受到倫常的制約。道德綱常爲國之根本,它不僅可以指導判案,甚至可以替代法律。用傳統的儒家道德文化治國,缺乏“公正性”。道德至高無上,它不僅可以指導行政,而且《本站·》可以替代行政。沒有了“公正”的法律,用“人治”的方式,社會的腐敗容易滋生,腐敗者本人,多數爲人治的執行者。

對明王朝政治的認識:

儘管明王朝的皇權在歷朝中已經非常強大,但是書中則反覆強調文官集團和皇權的博弈,文官集團擁有相當大的權力。萬曆皇帝坐姿不雅,他們會立馬批評,萬曆皇帝喜愛書法,他們會加以限制,萬曆皇帝欲立三皇子爲太子,他們則堅決反對。以至後來萬曆僅爲皇權的象徵,其權力的行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官的制約。萬曆本人可以免去或誅殺冒犯他的文官,但卻對整個文官集團無能爲力。萬曆皇帝和文官集團因缺乏調和者而導致萬曆長達二十年的消極怠工。

《萬曆十五年》給予我的啓示:

1、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

2、一個國家體制僵化,發展停滯,沒有活力,必須改革。成功則興旺發達,不徹底則江河日下,不改革或改革失敗則墜入深淵。

3、人有兩面性,陰面和陽面,人是自私的。明朝一直依靠儒家思想、四書五經的原則來管理人民是行不通的。

4、歷史自古就是強者的天堂,弱者的地獄,所謂勝者王侯敗者寇。

5、當皇帝也有當皇帝的無奈,萬曆皇帝雖然爲一國之君,但其實活的也很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