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3000字讀後感

讀後感2.16W

目錄

3000字讀後感
第一篇:3000字讀後感第二篇:《小王子》3000字讀後感第三篇:共產黨宣言3000字讀後感第四篇:老人與海3000字讀後感第五篇:《明朝那些事》3000字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3000字讀後感

這本書以人類史上信息傳播媒介的變遷和發展爲主線,重述每一種媒介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對人類認識論的影響。作者的觀點是讚揚15世紀繁榮起來的印刷機文化,抨擊19世紀後期開始萌芽並在隨後迅猛發展的信息文化,警醒世人不要在這個充滿信息垃圾的世界裏迷失,不要成爲娛樂的俘虜。波茲曼精準地剖析了娛樂的篡位過程。在印刷術統治世界的時代,報紙和圖書是人們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當時的人們通過閱讀報紙獲得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行動與信息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這一切隨着電報的發明而改變,電報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即時性,全球各地的新聞穿越時空距離被羅列到人們眼前,這迫使人們在無形中修正了信息的定義:它不再是對人們生活工作有着巨大影響的要素,而只是一大堆看上去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實際卻毫無意義的文字符碼;而接下來的這次“圖像革命”則是如精確制導炸彈般擊中了印刷術時代的七寸,隨着攝影技術的發明和大規模應用,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照片開始統治人們的眼睛,從這個時候起,工具不再是中性的,照片重塑了語法體系。與字詞句子不同,照片無法提供給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觀點和概念,除非我們自己把照片文字化,所以文字展現的世界是一個概念,照片展現的世界則是一個物體,它失去了被記錄內容在真實世界中的語境,任何一段文字或者另外一張照片與它配合都可以奇妙地衍生出一段新的信息姻緣,從這個意義上講,圖像革命之後的信息已經毫無誠信可言,它可以被製作者和闡釋者任意歪曲,信息接受者們不再需要如同對文字一樣通過自己的抽象思考來獲取知識、價值和觀念,在自由世界的商業社會裏,信息製作者們爲了取悅大衆獲得不菲利潤,一場盛大的娛樂盛宴必然開幕。而在鐵幕之背後,它就必然成爲獨裁者們心愛的玩具;電視的出現終於引爆了信息原子彈,電報和照片以動態的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娛樂不再遮遮掩掩,它名正言順地處死了嚴肅話題,大衆甚至津津樂道這次弒君行動,人類臣服於電視機前,心安理得地慢慢退化。

波茲曼的時代電腦還沒有像如今無可替代,但他也對可以預見的電腦時代提出警告,而今日的事實比他猜想的更悲觀。互聯網表面上集合了印刷術與電視機,爲兩者提供了貌似公平的決鬥,實際互聯網上的文字信息多是電報的升級版,只不過它努力做到“更快、更黃、更無趣”,網絡閱讀和電子書雖然延緩了人類智力的退化,但它們依然阻止不了娛樂對人類宣判的死刑,只不過是用凌遲代替了槍決,更加緩慢而痛苦,我的觀點與波茲曼一致---大學,只有大學這座人類最後的真理堡壘才能幫助不甘自毀的人們發起反攻。其實,當年的波茲曼完全沒有必要擔心西方文明會被娛樂輕而易舉地攻陷,讀過甘陽的《通三統》中對美國現代大學通識教育體制的介紹描述之後,我們會發現西方社會已經建成了一個牢不可催的文明傳承機制,在兩年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中,我的同齡人將接受高強度的學術訓練和文化薰陶,在第一流教授的指導下,他們回到古希臘古羅馬,細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希羅多德、吉本、索福克勒斯這些聖哲的經典作品,甘陽對經過這樣訓練的學生有過如下的描述“芝加哥大學大一的學生進來都傻傻的,水平完全不如我國優秀的大一本科生,而四年之後,則完全脫胎換骨,成了一個“enducated person”,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是精英”,一個每年都會培養出幾百萬熟讀《理想國》、《荷馬史詩》,有着深厚人文社科素養公民的社會,怎麼可能會輸給娛樂?思想建築起來的高牆任一萬個好萊塢、一萬個《美國偶像》也是擊不破的。不幸的是,在中國,這道防線已經全面失守。

由於中國漫長的歷史年代,決定了中國人民的娛樂方式幾經變化,從多樣性到特殊政治情勢下的單一性,再到開放後的多元化。中國的娛樂文化伴隨着社會的變革發生着質的變化。同美國的“樹墩演講”一樣,我們可以拿我們的傳統相聲作爲例子。這門產生於民間的藝術,誕生初期在市井生活中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就像聽演講的美國人民一樣,中國的老百姓在休閒之時,在天橋地場、甬道路旁,熱鬧的場面以及人們由衷的笑聲也許是今天的人們所不能想見的,與美國的“樹墩演講”不同的是,演講所表達的是普通人對社會問題的深刻見解,而相聲則是將人們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幽默化的諷刺。然而,二者的相同之處在於他們都是人類智慧的一種表現。然而,在人類進入信息爆炸時代之後,面對撲面而來的紛繁錯亂的信息,到底信息越來越多,還是我們學會了選擇?娛樂的形式慢慢成爲人們浮躁心理下的載體,娛樂發生的變化正是人們心態的變化。同樣從演講和相聲來說,現代的美國社會,演講多成爲政客們政治秀,人們通過電視畫面更多的是關心他們在演講時的形態,而不是聆聽他們的內容和思想,當視覺畫面強烈地衝擊着人們的感官神經時,人們的大腦和耳朵被忽視,公衆話語真正轉變到了一個新的時代。

《娛樂至死》這本書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任何媒介都有其特定的傾向性。古時智人在洞穴壁留下的圖案傾向於解釋他們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印刷機的發明傾向於以準確客觀的方式傳播文字信息,而電視和網絡的發明傾向於快速和多樣化地傳播各種信息。電視和網絡這種以時效性爲核心的傳播媒介,必定導致這樣的結果:信息發放的速度代替信息的內容成爲主導。信息以奇快的速度不斷更新,以至於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分析和洞察信息的實質。

娛樂成了電視時代人們的剛性需求,使波滋曼憂心忡忡的是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裏描繪的可怖圖景“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爲什麼笑以及爲什麼不再思考”。這場“娛樂起義”運動的弔詭之處就在於此,娛樂踏着印刷術時代的屍體藉助電視媒介這把充滿隱喻力量的利器,輕而易舉地刺破了人類脆弱的思考防線,兵不血刃地攻佔了人類苦苦經營幾個世紀的啓蒙聖殿,但娛樂的政變並沒有爲自己贏得合法性,它在消解嚴肅話語體系的同時,始終無法建構起一套新的有價值的認識論,因而,鶯歌燕舞中的芸芸衆生只是爲了娛樂而娛樂,而對於如何生成一套解釋和認知世界的理論,娛樂無能爲力,早已繳械的人們更是無所適從,

娛樂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之一,它會產生喜悅和愉快的情緒,並鼓舞人們生存的慾望,使人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更有活力。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娛樂的意義是寬泛的。波茲曼在“印刷機統治下的思想”一章節中,充滿懷念的筆調描述了在19世紀的美國人民是如此的熱衷於街頭或是任何一個地方的演講,儘管時間漫長,句法繁複。可是那時候即便是一個普通人,都可以自由地激情四溢地進行“樹墩演講”,絕對不用擔心沒有聽衆。這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必須承認的是,在印刷機的時代,人們的語言是古典而華麗的,相對應人們的理解力也是超凡和令人歎服的。因此波茲曼會發出“人們從理解信息到知道信息”的感嘆。

但是我要說的是,無論是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辯論,還是集市上的“樹墩演講”,這都是那個時代人們的一種娛樂方式。他們的心態是愉快和放鬆的。情不自禁的掌聲和喝彩,能夠給他們帶來情緒上的滿足和愉悅,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

這是娛樂的一個最重要特性。因此娛樂的出現或者說產生本身是無可非議的。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是什麼讓娛樂成了媚俗的代名詞,成了實實在在的“愚樂”呢?國內有不少學者都主張是市場經濟導致了文化娛樂化,但是,正如魏英傑在《中國青年報》上說過的:這些學者將文化娛樂化等同於文化媚俗化,他們既昧於對市場經濟文化型態的瞭解,更不懂娛樂爲何物,如此的反思只能留於膚淺。

信息時代,也許其實質應該是信息垃圾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天都在吃進大量的信息垃圾,於是習慣了麻木,沉溺和放縱,這就是科技發展的副作用。我們可以因爲看了一段離奇古怪而又毫無中心思想的視頻而笑翻天,卻再也沒辦法寫出一段優美婉轉的詩句。我們可以創造出類似“給力”“浮雲”“神馬”之類的違背語法結構和邏輯的荒誕詞彙,卻無法意識到自己所說的這些“網絡詞彙”實際上已經到了神經病的邊緣。但也難怪,當整個社會都熱捧這些現象時,誰又想成爲異類呢?也許大家都不知道爲什麼這些詞會變成熱門詞彙,只不過口口相傳罷了

當人們習慣了周星馳的搞笑,就註定已經無法理解幽默;當人們熱炒歷史戲說,就註定已經無法耐心閱讀正史;當易中天出現在不同的電視節目中,就註定他不再是一個專於學術的教授。在人們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娛樂已經變成了“愚樂”,一切媚俗的東西出現在各個領域,有政客的作秀,有遊戲的粗俗,有名人的炒作,有普通人的南柯一夢。當這種“愚樂”成爲娛樂併爲人們習慣接受時,我們就回歸到了尼爾的思想之下——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也許,在“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的外表下,真正的卻是“fooling ourselves to death”。赫胥黎說得很有道理:也許摧毀我們的不是我們憎恨的東西,恰恰相反,是我們熱愛的東西摧毀我們

第二篇:《小王子》3000字讀後感

《小王子》讀後感

《小王子》的故事簡單,文字素淡。當時我就被書中的許多東西所震撼,比如那個愛慕虛榮的玫瑰、蟒蛇消化大象的畫、還有就是那句“給我畫只綿羊吧”。現在來到了大學——一個和原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對這本書的感慨就更多了。 曾很多次在看的書裏面都有提到《小王子》。以爲是很深刻,很有內涵的,也許是很晦澀的,然而,當我捧起着本書的時候,心卻忽然放鬆了。也許看到簡單、留白多少回除去很多壓迫感,它會給人靜謐如幽谷的感覺。《小王子》的故事簡單,文字素淡。我很輕鬆地就讀了兩遍,沒有絲毫的倦意。童話也許就是對平淡生活的一種恩賜,他讓你輕鬆地閱讀,同時在輕鬆間也給予你一些東西,比如生活的純真與美好,比如簡單與清澈。

《小王子》——一個童話。但是也是一部寫給大人的童話;《小王子》――一個故事,但是也是一個世界上最傷心的故事;《小王子》――一個寓言,一個孩子可能還無法理解的寓言,告訴我們,關於愛與責任的寓言。

故事中的小王子對生活抱着認真的態度,他勤勉地疏通火山口,拔着猴麪包樹的幼苗。然而小王子是孤獨的,在他心情低落的時候,他會提着凳子追着太陽看日落。只有欣賞日落時那脈脈含情的餘暉,纔是他唯一的樂趣。他曾一天看了四十三次日落,因爲他心裏充滿了無盡的孤獨和憂傷。有幸的是一朵玫瑰進入了她的生活,玫瑰有着沉靜的柔情,她在謊言被揭穿後會反覆咳嗽,她是一朵美麗而且非常驕傲的花。她戀着憂傷的小王子,小王子也真誠地愛着玫瑰。然而一件小事最終卻使他們分開,敏感的小王子因爲玫瑰的一次惱怒而對愛生起懷疑,他離開了自己的星星,拋下了玫瑰,開始了自己孤單的旅行

小王子在旅行中接觸着新的人和物,比如追逐權威但不失明智的國王,比如爲了躲避醉酒恥辱而喝酒的酒鬼,比如佔有星星並自認爲嚴肅的商人,比如拒絕旅行的地理學家和忙碌的點燈人。但是小王子厭惡着他們的生活,他一路上只是感覺到大人的怪異和不可理喻。;

而直到他來到地球,他碰到了小狐狸,並且在小狐狸的

要求下馴養了她。她認爲,如果小王子馴養了她,她的生活一定會是歡快的。她知道小王子終究是要離開的,但是她是知足的,她爲擁有麥子的顏色而歡欣,因爲看到麥子,她會想到小王子金黃的頭髮,因爲她孤獨的心有了張望的方向。小王子在與小狐狸一起的日子裏懂得了玫瑰的獨一無二,並且他開始認爲玫瑰馴服了他,他必須對玫瑰承擔起責任。小王子在狐狸那裏學會了愛,認識到了他所要追求的東西,他要離開小狐狸去承擔他的責任,然而小王子卻不知道他馴養了小狐狸,同樣他對小狐狸也有必須擔負的責任。但是小狐狸還是送走了小王子,並且告訴他,實質性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小王子最後發現自己無法回去,他在降臨地球的地方反覆徘徊,並且深深想念着他的花兒。在不能回去的日子裏,小王子會望着自己的星星,他說:“如果你愛上了一朵生長在一顆星星上的花,那麼夜間,你看着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開着花。”憂傷脆弱的小王子無法忍受想念的痛苦,他要急切地回去,最後他選擇了以蛇的毒液結束自己的生命,儘管他害怕痛苦,但是他認爲這樣就能拋下自己笨重的身體回去。最後小王子就像一棵樹一樣輕輕倒了下去,柔軟的沙地,連一點聲音也沒有。

小王子是否回到了自己的家,是否過着快樂幸福的生活,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會在心底祝福,正如小狐狸說的,眼睛是什麼也看不到的,應該用心去尋找。在心中,我們能找到小王子和玫瑰的幸福。

在這個奇特的隱喻中,人們所有的衡量事物的尺度都走樣了:火山,我們覺得是很大的,可是在小王子的星球上,捅火山就象捅爐子,其中一座活火山還能用來做早點。如果在小王子的612號小行星上暫住,就會搞亂我們所有的時間觀念,小王子只要把椅子挪動挪動,每天就能看到四十四次晚霞。我們被弄得暈頭轉向,因爲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

《小王子》的故事是哀傷的,一個關於愛情的傷痛。愛得認真並且真誠,痛得切骨而且難以忍受。

小王子的愛情,純淨淡雅,誠懇認真。如果死能夠使他回到自己的星星上,如果死能夠讓他和所愛的人相會,他會義無返顧地選擇死去,因爲他深沉地愛着她,因爲他的心被

玫瑰所馴服。他也是這麼做的,他輕輕地倒下,正如他無人知曉地來到地球。

梭羅說,人在過着靜靜的絕望的生活,他是遠離人羣的,陽光下去找尋一切頹廢的根源,一無所獲,這是一個落滿灰塵的天堂。有幸的是我們的心中還有一個關於小王子的故事,憂傷但美好,小王子的憂傷是因單純的愛戀;美好,是因爲愛戀給人的感動和希望。

在這個世界裏,死亡意味着什麼呢?死亡僅僅意味着拋棄遺骸、拋棄外表,向着一顆星星,向着愛情,向着自己的使命升去。

所以,“我”通過對小王子祕密身世的一步步探尋, 知道了這個世界上隱藏的種種醜惡,也悟到了美好的追求真摯友誼、博大情懷的理想境界。

我們都知道《小王子》是一部童話。我認爲:其實不管年紀多大,我們都需要童話,它將伴我們一生,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像孩子般的純真。這一點,假如你讀了《小王子》就能感覺到。

是的,《小王子》是一部童話,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一本給成人看的兒童書籍”,“在他富有詩意的淡淡的哀愁中蘊含着一整套的哲學思想”。這本給成人看的兒童童話包含着象徵意義,這些象徵看上去既明確又隱晦,因此就格外的美。起初我還不知道這部閱讀率僅次於《聖經》的童話,它的魅力究竟在哪裏。於是,我的手中有了這本書。

《小王子》書中的象徵不像多數現代寓言中所看到的各種寓言結構;而是寓言和作者本身的生活經驗的結合,包括那些已在他先期作品中被現實主義地描述過的。所有擠進《小王子》的自然客體都是作者本人親身體驗:曾經感動過他,是實質,也是辛酸。如同呈現在面前一樣真實,就聖埃克蘇佩裏而言,他往往能帶着讀者不可思議地超越物質表層,發現精神的內在聯繫。發生在他或她的環境的客觀事物和主觀意識之間。它們並非是憑空想象,而是客觀現實,它們的含義被具有非凡想象力和語言天賦的人所領悟;他在一生中對本質、存在、和目的等問題作着反覆的思索。

是的,在生命旅途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我們會彼此“馴養”,建立某種聯繫,親情、愛情亦或友情,會共同走一段路,會

分離,會依依不捨。可是,如果我們也想“至少我還有麥田的顏色”也就沒有太多遺憾了。這“顏色”可能是小時侯睡覺前奶奶講的童話故事,可能是和心愛的人一起看過的星空,可能是和朋友一起談論過的香樟樹。那麼,帶着這些美好繼續前行也不會孤單,內心也會溫暖而堅定。

人類不斷進化,社會不斷髮展,技術不斷更新,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卻越來越少。聖埃克蘇佩裏所處的時代,是“每個人都要登記入冊、貼上黑白標籤、被迫採取立場的時代”,是一個思想混亂,動盪不安的時代,聖埃克蘇佩裏嚮往着天空的自由,窒息於當時的政治空氣,於是描畫了一個格外純真、充滿童趣的世界,創造出一個默認時羞答答臉紅,生氣時金頭髮在風中亂搖的小安東尼,以孩子氣的天真的語言,告訴人們:不顧精神價值,不顧人與人的交往,不顧環境保護,世界將會是“一顆孤星下兩條交叉的彎線”。

醉心於政治權力的國王,愛慕虛榮的自大狂,自相矛盾又自我麻醉的酒鬼,惟利是圖的商人,孜孜不倦但又因循守舊的點燈人,只知道埋首寫作卻不注重現實的地理學家,每一個都是可笑又可悲的。他們整天忙忙碌碌,沉溺於人世浮華,專注於利益法則,像一羣沒有靈魂的蒼蠅,喧鬧着,躁動着,聽不到靈魂深處真誠的低語。

只有孩子們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建立聯繫,這樣,“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當你有了一個新朋友時,你應該瞭解“他喜愛什麼樣的遊戲”,“他是否收集蝴蝶標本”,而不是“他父親掙多少錢”。這種孩子式的看待世界的態度多麼天真、幼稚,可又多麼純潔、真誠。

沒有人永遠童年,可是人應該永遠保持一份真純的童心。聖埃克蘇佩裏以着他的自由、純潔,爲我們創造了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兒童世界,讓人們在這個格外純真、充滿童趣的世界裏盪滌心靈,反璞歸真。

永遠的童話我們永遠去讀。這部充滿詩情畫意的小小作品憑着其童話美和哲思美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經久不衰。從九歲到九十歲,不限於年齡,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來體會到書中深遠的柔情和哲理。“像《小王子》這類的童話,出自依靠星星指引方向的飛行員之手,我們也就不用爲格林

兄弟遺憾了。

《小王子》教會了我人生的意義以及如何來對待我的人生,讓我明白了愛與責任的關係!會讓我受用一生。

第三篇:共產黨宣言3000字讀後感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1848年2月,英國倫敦瓦倫街19號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數不多卻震撼世界、影響人類的小冊子——《共產黨宣言》。!它的誕生立刻一起了巨大的轟動。《共產黨宣言》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 。《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爲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共產黨宣言》是科學共產主義的最偉大的綱領性文件。這本書雖然非常的簡短,但它的價值確是相當之高,是無產階級重要的指導性文獻。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一切社會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爲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考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論述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最終發展爲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闡明瞭無產階級作爲資本主義掘墓人和未來社會創造者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共產黨宣言》成爲工人階級鬥爭實踐的一個光輝起點。

《共產黨宣言》正文分爲四個部分:資產者和無產者、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共產黨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它明確指出迄今一切社會的歷史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詳細論述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形成和各自的特點,繼而以此爲基礎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勢,指出了無產階級的奮鬥目標。資產階級作爲一個當時的新興階級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起過重要的積極作用。宣言詳細的概括了資產階級的起源,發展,用辯證的觀點指出了資產階級起的積極作用,包括反對封建,追求自由,開拓世界市場,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同時也指出,資本主義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把財產重新聚集在少數人手中,它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突出,越來越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而無產階級作爲資產階級的對立階級,也日益顯示出其特有的先進性,他們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是和他們的存在同時開始的;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個人利益,因爲他們沒有生產資料;他們通過機器化大工業和歷次革命活動的到了鍛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爲了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最終解放全人類。

貫穿《宣言》全篇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唯物主義歷史觀,《宣言》的核心思想是關於“兩個必然性”的原理。即運用唯物史觀論證和闡明無產階級運動的性質.目的,扼要地闡明瞭無產階級的建黨理論和基本策略。尤其是關於工人階級偉大的歷史使命和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發揮的歷史作用,工人階級先

進政黨的先進性、預見性、戰鬥性、原則性、策略性等特徵,從而爲工人階級和人類的解放指引了正確的方向,堅定了必勝的信心。《共產黨宣言》科學地論證了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確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 明確指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進程和主要的歷史任務。

《共產黨宣言》指引着工人解決前景的方向,是工人階級解放的偉大旗幟。工人階級有着最強大的力量,也有着最強大的解放自己的願望,是推動歷史 前景和解放的動力。工人階級是解放舊社會和建立新社會中流砥柱的力量。這種力量的出現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奠基石。它產生以後,在向工人階級灌輸的過程中,掌握住了千百萬無產者的心靈,迅速地被覺悟的工人所接受,影響並形成了工人階級的世界觀,工人階級政黨也在不斷的進步和覺悟中產生了,也最終使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由自發鬥爭轉換爲自覺鬥爭。《宣言》闡明瞭無產階級解放的性質、條件與目的,以及在無產階級解放過程終工人階級發揮的歷史作用、承擔的歷史使命,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理論表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人民羣衆中傳播和接受後,就會具有一種神聖的不可戰勝的物質力量。

任何一種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都由其產生和存在的歷史背景,因此,在學習共產黨宣言的過程中,對其基本的原理,作爲實踐者應當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爲轉移,對基本原理的個別性和一般性都應該由清醒的定位與認識。應該嚴格區分基本原理和具體原理,但是必須嚴格遵守基本原理,在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實事求是的解決具體問題。違背基本原理就是走向馬克思主義的方面,是覺得不允許的。

馬克思主義發表不到一個半世紀後,社會主義的實踐經歷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巴黎公社的創立;第二次高潮是十月革命的勝利和蘇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第三次高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70年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在一系列國家特別是在中國取得勝利。

社會主義的實踐表明,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決不是什麼空想,而是已經或將要變成活生生的現實,這是經過革命政黨和人民持久奮鬥終將取得最後勝利的崇高理想。同時表明,實現社會主義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它要經過多次的成功與失敗、高潮與低潮,這樣迂迴曲折的歷程。

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是不斷進步的和動態的,是不斷創造性發展和用新的原理,完善和取代個別舊的原理的過程。但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原理,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因爲實踐是它進步和完善的源動力,不斷與時俱進。馬克是主義理論中個別理論可能會不能適應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但正是個別的原理的過時,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永具活力的保證。迄今爲止,還沒有一種理論和學說能象馬克思主義,爲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也沒有一種理論和學說像馬克思主義這樣強調理論聯繫實際,理論必須隨着時代的發展,必須具有創造性。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爲《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寫的序言中強調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爲轉移”。《共產黨宣言》發表後數十年間,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實踐檢驗自己的理論,在總結1848年革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闡明瞭不斷革命、工農聯盟、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根據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發展了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關於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從而使自己的理論不斷豐富發展,成爲嚴整的科學體系。。

在人類文明史上,傳世名著數不勝數,但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宣言》那樣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和能量,也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宣言》那樣激勵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赴湯蹈火改變世界。西方的列寧,東方的毛澤東、鄧小平,用他們的偉大理論和實踐,一次又一次驗證了《宣言》中顛撲不破的真理。

真理的力量是誰都無法抵擋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與時俱進,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從新的歷史條件和發展階段,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廣大人民羣衆根本利益,他和人民一道,銳意改革,勵精圖治,把一個逐步擺脫了貧困並開始走向全面小康的中國帶進了21世紀,從而產生了對整個世界的影響。

社會正義的希望是有價值的人類生活的唯一基礎。《宣言》所表達的思想和傳達的精神是符合人們價值去向和發展目標的。

開拓,纔有出路;創新,才能發展。時代條件的不斷變化,社會生活的日益變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站在世紀的起點,我們有理由相信,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一定會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機與活力,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向更高的生產力轉移和發展!

第四篇:老人與海3000字讀後感

《老人與海》與我的大學

曾經在國中時讀過《老人與海》這篇經典小說,當時或許是涉世未深,還不能真正的理解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而今故書重讀,終於又拾起其中精髓,“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讀完《老人與海》,感觸頗多,不禁感慨現在的大學生活。老人的身上,折射出了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所必須經歷的一些東西。而老人最終還是一個失敗的英雄,而現實中大多數的我們,確實一敗塗地的失敗者。

八十四天的時光,老人沒有任何收穫,有人說老人“倒了血黴”,但老人的內心是強大的,這點黴運還打不倒我們的聖地亞哥。從這個角度講,老人確實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因爲幾十年的捕魚經歷,再多的風風雨雨都歷歷在目,眼下捕不到魚算不了什麼,衆人的非議也奈何不了我,在整個世界都不再相信他時,他仍能夠看破放下,處之泰然,真正的生活中的你我,又有幾人能有老人這般心態?就從我們大學生的角度來講,六七歲同時進入了學校,面對同樣的知識,有些人就養成了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而有些人卻依然難以脫離父母的懷抱,差距也就在這時拉開。但學前教育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所有的學習時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勝者。這使我又想起了老人年輕的時候曾與一位黑人運動員比手勁比了整整一天一夜,但還是老人堅持到了最後。在船上,一個人孤獨落寞的時候想起這樣的美好時光,給自己勇氣,給自己安慰,我還不老,沒什麼能夠戰勝我的,這就是老人,一個永遠不服輸並能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理由。回過頭看看自己的大學生活,一個好兄弟曾經對我說“找不到快樂的理由”。是啊,我們沒有老人那般經歷,沒有老人那般心態,沒有老人的信仰,我們每天只是機械化的、碌碌無爲的被安排生活着,我們甚至找不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存在的理由和痕跡。爲什麼會這樣?因爲我們還不夠忙碌,不夠充實,我們還沒學會像老人一樣堅持,老人的毅力是無與倫比的,只要有一絲氣息,就一定要戰鬥到最後一刻,魚叉插死了鯊魚,鯊魚沉入海底,帶走了魚叉,沒有了魚叉,把刀綁在船槳上,當鯊魚再一次來襲,老人的內心不是恐懼,而是戰鬥,殊死一搏,就算刀也折斷,船槳也折斷,只要手中還剩下一隻木棒,就算鯊魚已經把大馬林魚吃的體無完膚,就算老人的手已經獻血直流,但只要內心想戰鬥,那麼什麼也阻止不了老人。和老人相比,我們的十四年寒窗苦讀,又算得了什麼呢?老人的每一次出海,每一次與魚兒的較量,都是勇敢者的遊戲,都是在用生命戰鬥,而我們經歷了十四年的寒窗歲月,只是爲了今朝在大學宿舍裏的安逸享樂,平庸無爲嗎?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大學生活實在缺少挑戰,而老人如果也呆在岸上,會有挑戰嗎?會有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嗎?所以生活是由自己主宰的,你可以決定過得很平庸,也可以充滿挑戰,平庸的生活正如風平浪靜的大海,不甘寂寞的人不喜歡這樣的節奏,甘於寂寞的人適應了這樣的平靜,所以他們的生命中也再無快樂與欣慰。而老人一樣的戰士們,總是尋找任何機會充實自己挑戰自己,老人是不可戰勝的,你一個年輕人又有什麼理由退縮?如果你不在年輕的時候豁出去找點挑戰做出點事情?那麼隨着年齡的增長、惰性的增加,將來的你又能做出些什麼?你有老人一樣的毅力你懂得老人的堅持嗎?大學是自由的,所以也就出現了兩極分化,有些人整天窩在寢室裏,叫外賣,要同學幫忙答到、交作業,整天各種網遊和虛擬;而有些同學不會從早晨睡到正午,因爲他知道,這樣睡去,時間就這樣過去,而如果早早起來看看書跑跑步,那麼自己的腦海和自己的身體都將在未來的某一天爲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爲他知道“生時何須久睡,死後必定長眠”。你可以選擇爭取優秀爭取卓越,因爲優秀是一種習慣,你可以每週讀完一本書,看一部經典的勵志電影,然後加入很多社團組織,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你可以在假期出去做兼職,你可以多出去走走,你有你的收穫,同樣在去年九月大家都以差不多的成績坐在了同一個教室裏,但四年後走向社會時,大家的工作可能就是有天壤之別,像老人一樣,堅持,

你纔會笑到最後。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天氣,但我們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十分佩服老人的心態,面對什麼事都處之泰然,超脫無比。生活本來沒有太多的道理,而有些人卻硬要編出來一些道理,而這些道理左右着你,壓制着你,讓你喘不過氣來,仔細想想,這又何必呢?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長着兩隻眼睛的高等生物,我們本來就沒有什麼不同,一切的一切都沒什麼好奇怪的,所以老人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就算整個世界都不再相信我了,至少還有我自己從未質疑過自己,而沒有捕到魚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是活在別人的評論中還是自己理想中?別人的評論和不解決定不了你什麼,我們爲自己而活,不是爲別人而活。有時候很多煩心的事纏身的時候,我會很不爽,但我依然會堅持去做,並在嘴角掛上一靨冷笑:“你的能耐呢?就這點本事?我還不夠忙,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我全部都可以接受,放馬過來吧!哥無所畏懼!我看你能把我整怎麼樣,你打不倒我,那就是我戰勝你!明天早上的太陽還會照常升起!這個冬天還會有新年的到來,春天還會有燕來花開!你奈何不了我的,我的身體是鋼鐵做的,你戰勝不了我的。”這就是所謂的精神勝利法吧,自我是強大的,就像老人釣大馬林魚時,和它在海上週旋時,老人總是自言自語,和自己的手說話,和魚兒說話,和鳥兒說話,有時他還會同情水中的大馬林魚,覺得它是自己的兄弟,老人好像沒有把這當成(來源說明好範 文網)一場狩獵,老人把這當成是他和自然的一種交流,老人是敬畏自然熱愛自然的,藍天,藍色的海洋,飛舞的鳥兒都能給老人的世界帶來一絲快樂,老人是孤獨的,英雄總是要學會孤獨的,在孤獨的時候,要學會如何排遣自己的時光,並不被孤獨打敗,老人一直在說話,或許這也是享受孤獨的最好的方法了,自己給自己的都是永不倒下的力量,隨心隨性,不喜不悲。

小男孩擁有老人這樣的朋友,他是幸運的;老人擁有小男孩這樣的朋友,他是幸福的。這就是友情,這就是朋友,朋友不是榮華尚存時的歌酒昇平,真正的朋友是當你落難時的一杯啤酒,一根香菸,或是一隻魚餌。老人和小男孩成爲了朋友,這種感情是最真摯的,不摻雜一點世俗的功利。反觀現在的社會,誰能說出幾個榮辱與共的朋友?我想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是悲哀的,是孤獨的,這種孤獨使他們視利,使他們處處爲自己的利益考慮,而忘記忽略了人性中最美好的那些東西。早些時候的一些偉大的哲人感慨友情在人生命中的分量,而現在的人們卻不再相信真正友情的存在。就拿大學校園而言,認識幾百甚至上千人,而真正能發自肺腑的,能和你共患難的的朋友又有幾個呢?在涉及許多利益和競爭時,平日裏的好兄弟反目成仇,暗地裏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突然間很是羨慕老人和小男孩,這一幕讓我覺得特別溫馨特別有愛,什麼時間我們的大學校園我們的社會也能夠這樣,多一份真誠無私的關照,少一絲猜忌和懷疑,人與人之間本來應該是互相包容理解的,但現在爲什麼這樣了呢?我在想,是不是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呢?而誰又能告訴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我在想,如果當初老人沒有割斷所有其他的釣鉤,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老人爲了這樣一條大馬林魚,放棄了其他的好些東西,而最終的結局卻是放棄的東西被放棄了,而追逐的東西卻沒能最終得到手。或許這就是人生吧,人生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戲,現在的某個決定或許就會決定未來的某個結果,或許不會,有時候我會想,我們腦海裏真實的東西都是過去存在的,也就是說都是定格了的。那麼定格的是不是就可以說是命中註定的呢?沒人可以給出答案,因爲現實或是未來只有成爲了過去纔可以被證實,而過去的某個決定或是一念之差是否會決定現實或是未來呢?而事實是高一入學時的一些選擇並沒有決定我高中畢業時的樣子,我所選擇的幻想的。大一的選擇也沒能決定現實,或許也不會決定未來。因爲或許這一切就真的是早已註定的,非常之努力和渾渾噩噩的生活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當把別人的現實和你的過去相比,你不需要羨慕,你不需要後悔,因爲過去的某個決定的改變並不意味着現實就一定能改變,而過去成爲了現實才會有後悔這種感覺,正如所說或

許一切早已註定,我們只能真實的感覺到自己的思想,而我們自己思想之外的一切或許都是不真實的。可是我們還是要有理性的選擇,因爲未來還是不確定的,你不知道這樣的選擇會意味着什麼。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因爲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沒有觀點,所以也難以定義正確與否。

最終在實質上老人還是輸了,儘管老人的內心從未被戰勝。但輸了也代表不了什麼,輸了就不可以繼續戰鬥了嗎?不過這次我們的老人真的是累了,累了就好好休息吧,等精力充沛了,好迎接下場戰鬥。是啊,人總是要失敗的,只有這樣纔可以成長進步,於我而言,大學裏失敗的次數太多了,不過每次,敗了,趴在牀上,安心睡一覺,等看見了第二天的陽光,那麼一切都已經過去了,我正微笑着迎接新的挑戰。

《齊物論》和人與自然

說實話,《齊物論》這篇文言文,短小精悍,蘊含着深刻的這裏。而我們的莊老前輩的某些理論,也更是神一樣的存在,不是我們這些無知的少年所能理解的。《齊物論》大概是講世間萬物各有自己的運轉規律,但最終其本質屬性又會迴歸到天、地、人,不會因人主管的感受而有所變化和不同。

莊老前輩的理念很難理解,以前聽說他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我還是沒有搞清楚這有什麼機緣,我也經常做夢,夢見自己不是被刺客追殺就是拯救世界,而醒來還是會發現自己依然在自己的牀上,我依然沒有被刺殺,世界依舊如此,今早的日出,我也好久未見了。或許老前輩的意思就是人各有志,而這意願卻不會影響到時間萬物的運轉,就像北冥的大魚,大鳥,其遊也罷飛也罷,都不影響枝頭的燕雀嘰嘰喳喳。

我覺得莊老前輩未曾料到,如今的人們,已經可以控制時間萬物的運轉規律了。春夏秋冬,本是自然輪迴,而今人類把地球都加熱了,全球變暖,人類的貪婪謀殺了這個星球上一個又一個生命,人類依然樂此不疲,不知反省。

現在的世界,還齊嗎?各種文化、行爲方式已經開始反倫理、反自然規律,當然也開始反人類自己了。人類是矛盾的,明知道這樣做不對,嘴上說環保、道德、文明,可在現實中依然是醜態畢露,其中確實不乏向莊老前輩這樣的先知,但畢竟是少數,也左右不了文明倒退的趨勢。

人類應該敬畏自然,人類本來就是自然的產物,就像母親養育兒女不是爲了將來有一天兒女長大了回來殺死母親的。人類也是,地球是我們的家,沒有責任心的人進不了天堂,活在人間也會遭盡唾棄。

第五篇:《明朝那些事》3000字讀後感

輕鬆歷史劇

讀《明朝那些事》

《明朝那些事》已經火了很多年,但是讀確是最近的事了。同學非常喜歡歷史強力推薦我讀,“迫於壓力”吧就接了他的書看。沒想到就只是一本書卻已將我吸引。

下面說說書的事情吧。歷史是一部熱鬧的連續劇,戰爭,官場,明爭暗鬥……每一幕都是懸念百出跌宕起伏。

《明朝那些事兒》共七部,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兒,全書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評價、人倫道德的演繹。明朝那些事兒1—洪武大帝》主要書寫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人生歷程。 《明朝那些事兒2—萬國來朝》內容自永樂奪位的“靖難之役”後開始,先敘述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事蹟——揮軍北上五徵蒙古,鄭和七下西洋,修著《永樂大典》,南下討平安南等等,後來永樂於北伐蒙古歸來途中病逝,明朝在經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後,開始進入動盪時期。《明朝那些事兒3—妖孽宮廷》接續上篇,從明英宗朱祁鎮成功復辟的“奪門之變”後寫起,敘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鎮聽信讒言,殺害曾救大明於危難之際的大功臣于謙,而這也成爲他繼“土木堡之變”後在歷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點。《明朝那些事兒4—粉飾太平》從嘉靖即位、議禮之爭開始。嘉靖皇帝借議禮之爭清除了一批前朝舊臣,總攬大權。此後他的生活日漸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國家大事拋諸腦後,奸相嚴嵩因此得以長期把持大權。《明朝那些事兒6—日落西山》主要講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發的黨爭,魏忠賢興起及袁崇煥之奮戰。自張居正去世後,便無人敢管萬曆,爲“爭國本”、“妖書案”、“梃擊案”,他與大臣展開拉

鋸戰,三十年不上朝。東林黨卻因此發展壯大,爲把持朝政,與齊、楚、浙三黨明爭暗鬥,借國本之爭,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權。《明朝那些事兒7—大結局》是對這樣一段歷史進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

當年明月只是武漢的一位普通的公務員,沒有歷史的專業訓練,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將歷史還原得清晰深刻、豐滿圓潤。 他的筆法充滿了活力和生氣,字字都欲躍然而出,在他筆下,人物不再是一個刻板的名字和符號,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讀來欲罷不能。權謀之術、戰爭之策、詭計之術大飽人胃口。

我是一個不喜歡歷史的人,總是覺得歷史上那麼多事,那麼多人你一個一個的看,過於枯燥和無聊。但我相信,我會喜歡《明朝那些事兒》有一個原因是我和當年明月都一樣年輕。我們生活在一個體制化程度逐漸降低並在很多地方向非體制化過渡的時代環境,所以幸運的是,我們沒有因爲習慣而被體制化了,所以我們有頭腦,有思維。當年明月的這種“年輕”在書中的體現便是文字白話,語言口語化,使之通俗易懂。風格幽默,人物鮮活化,使之吸引讀者。同時,史實正規,主線清晰化,使之具有相當的史料價值。既有學術性,又有趣味性,讓人很輕鬆的閱讀歷史,讓歷史很輕鬆的被人記住。

這部書的可貴之處還不僅限於此,除了學術性和趣味性的統一,在書中,作者還從歷史人物特定環境下的角度出發,描寫了大量令人折服的心理活動,正像作者自己說的,他不是寫歷史,而是寫人物,更是以心寫史、寫人。開創了心靈歷史的先河,達到了以心寫史的巔峯。正是由於作者自己用心深入到了歷史,深入到了歷史人物的內心,讀者才能理解一段歷史,理解一件史事,理解一位歷史人物,進而使思想得到昇華。

除了這些,本書的另一個閃光之處便是加入了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評價、人倫道德的演繹。在歷史上,不同的朝代,在針對着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會有着不同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制度,而隨着生產力的不斷髮展,即使在相同的社會轉型期階段,各個朝代的制

度也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對於此,作者做了全面的分析,客觀的評價,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將張居正改革與宋朝的王安石改革從起因、人物主觀因素、措施、改革理念、結果、意義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對比與分析。完全結合歷史事實,論據充足,論證有力,論述清晰。凸顯出其一定的學術價值。而在其對比分析過程中,作者以其特有的幽默風趣的筆法再次將嚴肅專業的制度知識轉化爲通俗易懂的語言,再次體現了學術性與趣味性的統一。而在人倫道德的演繹中,作者也以其善於深入人物內心的特點,不依據歷史定論的感情色彩先入爲主,而是先客觀的將其作爲一個普通人看待,從人物所做事件的背後出發,從人物的成長曆程中探索原因,而不是簡單的就事論事,這樣一來,就使得歷史事件的發生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現實意義。

在衆多人物中,印象最深得是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出生於戰亂年代,從小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二十一歲的時候被朱元璋分封到大都(今北京)燕王,由於太子的存在,朱棣年輕時代幾乎沒有什麼追求,他知道自己繼承不了皇位,於是他索性在自己的分封地和蒙古人打起了交道。 他率軍多次打敗了蒙古人的大規模入侵,在這一過程中朱棣不但積聚了豐富的軍事鬥爭經驗,而且贏得了父親朱元璋的賞識。但朱元璋還是在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這讓朱棣吃驚不已,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作爲皇子中的佼佼者居然沒有能夠繼承大統,朱棣從這一刻起,便開始磨刀霍霍,積聚力量準備爭奪皇位,最後他獲得了勝利。朱棣在位期間,非常勵精圖治,他努力發展生產,他平安南(今越南)、打蒙古爲國家贏得了長時間的和平時期,他還主持修纂了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他力排衆議把首都遷往北平。他爲人雷厲風行卻又“詭計多端”,他不是一個安分的臣子,他卻成爲了一代偉大的皇帝。就是永樂到宣德年間的“永樂盛世”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而這個盛世就是明成祖朱棣創立的。他有着很強烈的慾望,奪走了侄子的地位手上沾滿鮮血,但是他也勵精圖治,創造了一大盛世。他既有君主的政治頭腦,也有作爲普通人的私慾。這便是一個真實的朱棣,

真實而虛假。而這也是作爲政治家的一個常見的面貌。

當年明月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務員,但他卻能不安現實做出看起來和自己生活毫不沾邊的事,這種“能折騰“的精神真的是需要我們大學生三思的。

psz小編推薦訪問其他範文:

3000字《罪與罰》讀後感

基督教論文 3000字 聖經讀後感

狼圖騰讀後感3000字

《史記》讀後感3000字

讀後感3000字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