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四大名著讀後感3000字

讀後感2.89W

第一篇:四大名著讀後感800字

四大名著讀後感3000字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讀後感

在這個假期中,我細細品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其中,《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它的作者是羅貫中。書中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間,魏、蜀、吳三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

《三國演義》那多姿多彩、神奇的人物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爲他是一個熟知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足智多謀、呼風喚雨的人物。他一生還有許多驚人事蹟,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罵死王朗、空城計等,死了還以木偶退兵、錦囊殺魏延。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氣周瑜。諸葛亮不但剝奪了周瑜的東西,甚至把他的生命也了結了,周瑜臨死前感嘆說:既生瑜,何生亮?

我也很喜歡趙雲。趙雲,字子龍,蜀國五虎將之一。在《張飛大鬧長阪坡》和《趙雲截嫂奪阿斗》那兩回,趙雲都奮力保護劉備的兒子阿斗。特別是在《張飛大鬧長阪坡》的那一回。趙雲在和曹軍廝殺時,丟了甘夫人和阿斗。於是,趙雲一邊奮勇殺敵,一邊尋找夫人和阿斗。終於,他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當趙雲回去,把阿斗交給劉備時,劉備把阿斗扔在地上,說:爲了這個孩子,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將!趙雲慌忙抱起阿斗,說:我就是肝腦塗地,也報答不了主公的恩情啊!從趙雲的話中,我感受到趙雲的了忠心耿耿;在殺敵時,我又感受到了趙雲的英勇。我真佩服他。

《三國演義》中,我還喜歡重情義的關羽和老實的魯肅。我最討厭的,就是呂布了。因爲呂布見利忘義,收了董卓的禮就殺了自己的義父丁原,真是令人討厭!讀了這本書,我覺得一些人太喜歡爭權奪利,互相殘殺,真不應該!

《三國演義》不但用小說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的情景,還讓我親眼目睹了三國時期那些人物的英姿,讓我永生不忘。

四大名著之水滸讀後感

《水滸》是我國在長時期來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小說之一。但他並不是某一、二位作家的創作,而是許多人的集體勞動的成就。通常被作爲《水滸》作者的羅貫中、施耐庵,乃是對《水滸》進行最後加工的人物。

《水滸》所寫,是宋江及其結義兄弟——即所謂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故事。宋江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中都曾記及。

《水滸》由許多短篇的“說話”(在宋代有一種稱爲“說話”的民間技藝,至元代仍然流行,其內容主要是述說故事。)組合而成,也就是說《水滸》在說話中宋江及其將領的故事不斷髮展的基礎上形成的傑作。

《水滸》的原名爲《忠義水滸傳》,一百回,系“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署名,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後來所刻得《水滸》就改題“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有的乾脆只提“施耐庵編輯”,“羅貫中纂修”,把另外一個人除名。

《水滸》從嘉靖時期起,它就收到了熱烈的歡迎。

《水滸》爲忠義和勇敢的象徵,裏面的人個個重視友誼,甚至不惜爲此冒風險甚至犧牲自己。但其出發點並不是道德信念而是個人感情。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時,李逵曾單身去劫法場;幸虧當時梁山的救應已到,否則他自己也活不成,不過他事先卻並不知道冕蓋等人會及時趕到。那麼,他何以情願爲宋江送命呢?他與宋江認識不久,宋江知道他要用錢,便借他一綻大銀,李逵便“尋思道:難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兩銀子,果然仗義疏財,名不虛傳。”他把銀子拿去賭,輸光了,宋江毫無不滿之意,又請他喝酒。他“不耐煩小盞價吃”,要用大碗,宋江便喚酒保拿大碗。李逵笑道:“真個好個宋江哥哥,人不說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結拜得這位哥哥,也不枉了。”他們喝酒時本來吃的是魚,宋江看李逵餓了,又喚酒保拿肉上來,李逵又十分歡喜:“這宋大哥便知我的鳥意,吃肉不強似吃魚!”他認爲宋江真是自己的知己,所以他不惜生命的救他。當然,這是建立在勇敢的基礎上的。

最令人感動的是最後宋江和李逵一起喝毒酒,宋江是因爲害怕李逵爲自己報復朝廷因而犧牲了李逵的性命,而李逵卻一點都沒有埋怨松江,李逵只留着眼淚說了一句話“罷,罷,罷!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個小鬼!”並且李逵臨死的時候,吩咐從人“我死了,可千萬將我靈柩去楚州南門外寥兒窪和哥哥一處埋葬。”囑罷而死。從此就可看出李逵對哥哥宋江的深厚感情。

《水滸》是四大名著之一,理所當然,有許多吸引我們之處。所以,讀它勢必有好處的。

第二篇:名著讀後感3000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名著讀後感3000。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爲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爲婚”,更爲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 :看紅樓,含笑的悲劇

我總認爲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着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爲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爲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癡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臺,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於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爲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爲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爲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着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說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着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着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後,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後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後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後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紅樓夢讀後感 :反彈琵琶晴雯篇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爲下賤。風流靈巧惹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曹雪芹先生對晴雯的態度可以由這首詞看出來,曹雪芹先生認爲她是霽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難得,光明磊落,她會壽夭是因爲周圍環境的黑暗,可見曹雪芹對她的基本態度還是肯定的。

但是我卻要反過來說一說,因爲曹雪芹先生寫這部書時,常是照着本來的面貌還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這個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寫作中仍是寫出了她衆多的毛病,其中當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書裏爲了表揚這個擁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會把她描寫成一個先進的戰士,其實呢?她真的有大家說的那麼有思想嗎?錯,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寶玉一樣,一方面,她認識到這種看似舒適的生活其實就有着對她們這樣人的壓迫,但另一方面,她卻是離不開這種生活的,她只能依附於這種生活,離開這種生活回到貧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剛開的劍蘭送入豬窩一樣,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個奴才呢?當然不全是。雖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沒有父母被賣入賈府的,但是她卻被老太太收在身邊,而且還可以將自己的哥哥也介紹進府,後來跟了寶玉,也是房裏數一數二的大丫頭,在賈府的金字塔結構中,這種大丫頭其實就是僅次於主子的二主子。什麼是奴才呢? 在大觀園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媽子,即使就在一個怡紅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頭是聽她們差遣的。這種大丫頭有時權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頭,如果說主人欺負奴才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無奈的話,那奴才之間互相比大小,互相爭鬥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處罰偷東西的小丫頭墜兒時,先掐先打還拿簪子戳,最後就一句話把她趕出去,還讓別人無可辯駁,這中間,小丫頭有錯,但是晴雯也確實是有倚勢壓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態度,也很有鳳姐遺風。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愛寶玉呢?我個人意見,她是愛的。請看,她總是與襲人拌嘴,雖然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慣襲人,但是其中就沒有一點嫉妒嗎?襲人說了句“我們”,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諷刺。她還諷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兩件太太給的衣服就喜笑顏開,但是後幾回,她卻搶着送東西說也要去“顯個好”,寶玉給麝月梳頭時,她躲 在門口偷聽,她其實很多時候都在注意這寶玉,注意着和寶玉接近的丫頭,例如小紅和寶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斷。她曾笑着說“沒什麼我不知道的”就是因爲她時時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頭的奴才,她不願卑微的愛一個人,她總想要和寶玉站的平等一點,她不能象襲人那樣謙卑的愛一個人,她有她的特點,有點象野蠻女友,漂亮卻不溫柔,襲人曾笑寶玉“每天不挨她兩句硬話襯你,是再也過不去的”,可見,晴雯這種欲擒故縱,以退爲進的手段還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麼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強,她能知道反抗什麼嗎?她茫然的鬥爭着,其實都不知道鬥爭什麼,她期望得到的是什麼呢?平等?怎樣的平等?她一個從小生活在富貴鄉中的女孩,也算是嬌生慣養的了,她離開這個富貴錦繡地,她能做什麼?她的苦惱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該怨什麼該爭取什麼,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無法和寶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卻想能那樣,她的最高目標,也不過就是可以成爲小姐與寶玉談個平等的戀愛。她的悲劇就是因爲希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遠無法和襲人一樣隨遇而安,於是總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際關係,晴雯爲什麼會落得那個下場的,很大一部分是因爲她極度失敗的人際關係,她不能得到上級的垂親,這很正常,即使現在一般人也是不喜歡這種倔強人的;她也沒法得到下級的好感,她喜歡仗勢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佔先,所以一但事發,一羣人就將她告倒,最後落個被掃地出門的下場。這點在我看來真的不如襲人,襲人遠比她有交際的手段。

淺談幾句,覺得還是辭不能達意啊。

紅樓夢讀後感 :寶釵的悲劇

看了很多遍的紅樓,以前總是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麼的淒涼,總也不忍看後幾回中的黛玉焚稿,寶玉成親.覺得那麼殘忍的結局,知道就夠了,不想一遍遍去複習那種傷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紅樓續補,以前對於這種書,我總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麼粗劣的改續,無聊的緊.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尾幾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着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裏麼?

以前的我,是很討厭薛的.從蜂腰橋撲蝶到最後的成親,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讀後感《名著讀後感3000》。 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嘆惋.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爲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爲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爲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纔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爲世界本就如此.認爲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爲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着.

她的作爲,其實並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着認爲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雲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着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爲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爲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爲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癡癡傻傻的寶玉時,因爲母親告訴說她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後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爲的.王夫人說"看着寶釵雖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束,她的痛苦其實並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剋制着,這是她的"尊重"!

與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許更爲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裏埋"

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嘆惋的吧!

紅樓夢讀後感 :由湘雲說紅樓

以前就想寫一些關於紅樓湘雲的文字,一則因時間倉促,二則筆下無文,所以也就擱下了。近來又重讀紅樓,實感其中趣味,故寫此文,希與古典的朋友們共賞。

紅樓總衆女子中,我最喜湘雲,喜歡她的率真,她的灑脫,她的豁達。雪芹先生讓湘雲第一次出場乃在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一篇文字中,而在二十九回中,寶玉與釵黛三人鬥口之間便已帶出湘雲其人。太君因見金麒麟眼熟,故問。釵曰“史大妹妹有一個”黛則諷曰“寶姐姐別的事情上還有限,惟有在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留心”,讀至此,如不見後文,不知此文之妙,筆帶雙關,既活畫出釵黛二人形象,又爲後文打下伏筆,似此類之文,紅樓中甚多,由此可見一斑,可知雪芹先生之胸中丘壑。

書歸正文,呵呵,湘雲第一回出場,人並不感其突兀,概因前之已伏之筆吧。而後由賈母,王夫人眼中寫出湘雲之衣着打扮,再由寶釵口中說出湘雲舊事,至此,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了,絲毫不費筆墨,卻有如此傳神。

到寶湘在書中的初會便是有一番景象了。與寶黛初會比較看來,當真是妙極。如此文字,似犯而不犯,似重而不重,又有幾多。而這位雲妹妹當真是心直口快且俐齒伶牙,幾個絳紋石的戒指換出的那一番道理,想來讀者應記憶猶新吧。直到玉卿捱打,寶釵趕蠅,齡官劃薔,湘雲才結束了她的第一次小住。此間數個故事,紛亂頭緒,卻從未有缺何人,象憑空消失一般,必在紛亂中有幾筆點到,象寶玉捱打時,衆人來看,便點了湘雲一筆,寶釵趕蠅時,湘黛二人偶見,又是一筆。如此又生出多少故事,至齡官劃薔後,湘雲來辭,一切就順理成章,總在亂中添置幾筆,讓人看後覺得簡單而又有緒。

湘雲二次來訪,便是海棠結社後了。若上一次雪芹先生要突出刻畫湘雲的性格,此一次則刻畫湘雲的才情。兩首白海棠詩寫盡多少故事,而其中“卻喜詩人吟不倦,豈令寂寞度朝昏”,“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兩句我竊以爲便是其真實寫照,再看她的菊花詩“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數去更無君傲事,看來惟有我知音”,“隔座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倘若陶彭令再生,也比慨然菊有此詠者,不枉矣。再看紅樓最精妙的一副百笑圖中,也不乏湘雲的身影,雪芹先生在劉姥姥二進大觀園中寫到“湘雲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如此這般,紅樓中的人物性格便全部展露在讀者面前,如此文字,試問古今小說中非紅樓而誰有?好一副紅樓百笑圖,如見如聞。

待到湘雲第三,四次來,便應是整部紅樓夢中最熱鬧非凡的文字了“琉璃世界白雪紅梅”“怡紅院羣芳開夜宴”等,如果說從前那兩次只不過是湘雲的一個剪影,那麼此兩回中,湘雲便得到了一個昇華。在廬雪庵的聯詩中,湘雲的聯句是最多的,在我看來質量也是最高的。雪芹先生以如此筆墨將新到的寶琴,李紋,岫煙都給了讀者一個大致的交代,如此便不感陌生了。憨湘雲醉眠芍藥洇,在我看來是紅樓中畫湘雲最美的一副圖畫,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一般,湘雲則是眠花了。試想紅樓衆閨閣中,除卻湘雲,還有誰會如此酣眠,無拘束,無牽掛的醉臥於花陰之間。在湘雲的世界裏,沒有解不開的煩惱和憂慮,試問釵黛二人可有如此胸襟嗎?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湘雲便是這樣的真名士。“英豪闊大寬宏量,從不將兒女私情略繫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也許是勝極必衰的原因吧,此等繁榮文字的背後便隱藏了無限的悲哀,此後逐晴雯,死金釧,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觀園從此便籠罩上一層陰雲,再也沒有散開,湘雲此後再來,沒有了從前的那種笑聲了。紅樓便真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湘雲的結局到底如何,雪芹先生沒有寫完,“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就留下一個想象的空間吧。

注:一說,湘雲因麒麟由妙玉周全,最終與寶玉結爲連理

一說,湘雲夫婿衛若蘭死後,史府抄家,湘雲淪落風塵

紅樓夢讀後感 :只看八十回的《紅樓夢》

後四十回是堅決不看的,不然會有想揍人的衝動。

實際上當年雪芹寫到七十八回便已淚盡而逝(其歿於除夕萬家煙火辭舊迎新之時,一代奇才破屋殘舍中悄然西去,十年心血竟不得完稿,悲涼無奈之情,思之慾哭),後兩回是其家人爲了湊夠八十回的整數,而把手稿增改之後加上去的,雖細節處尚有破綻,但到底是雪芹親筆所寫,所以與前七十八回不無吻合之處。但高賊卻用心險毒,所續四十回前言不搭後語,把一部驚世之作改成了言情小說,把一部憤世之著改成了對皇帝感恩戴德的頌德書,可恨可惡之極也。

研究紅學之人都知道,原《石頭記》共計一百零八回,以五十四回爲分水嶺,前半寫盛,後半寫衰,其中更以十二回爲一小節,共九小節層層鋪述。第一回中瘌頭僧所吟的那首詩“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這不僅指甄士隱元宵後失女燒房之劫難,更是針對賈府大族的畿語,“寧國府元宵開夜宴”之後便“諸芳散盡”,賈府每況愈下,賈赦與鳳姐這兩個亂世梟雄,一在外以勢欺人、圖寶害命,爲奪幾把扇子不惜逼人家破人亡;一在內機關算盡、飛揚跋扈,爲圖斂財不惜收贓放貸,甚而逼死尤二姐,殺張華未遂。原《石頭記》中這些均是埋下的隱患,賈府被抄、族人流放十之七八都是這兩個種下的惡因。而另外的十之二三便是風行於康熙末雍正初的“黨爭之禍”了。

現在就算不了解清史的人看看電視也知道那段黨爭是怎麼回事,實在不曉得想想《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就都有了。而雪芹的家史我想喜歡《石頭記》的人都略知一二,祖上是順治時期的包衣奴才,入關後因功(如焦大之流)被封江寧織造。曹家向來與大阿哥走的甚近,允仍乳母之子便常向其索要零用,誰不知道這皆是奉了大阿哥命。雍正登基整風肅黨,以長期虧空之名將曹家抄沒,並勒令償補虧空之銀,是以曹家從此不振(見《清類碑鈔》)。雪芹出生時,已從十數年前的大劫中緩過勁來,家道雖不如當初大富,也是小康之家,他實未曾經歷這次大劫。但這次劫難對他的影響卻不小。書中賈政怒打寶玉,斥責他的那段“殺父弒君”的驚人之論便是作者不滿於康熙末的黨爭,以及忠順王府索要戲子等文字也是揭露了朝中黨爭無一日可息的事實。

賈赦一意孤行用義忠王壞了事的板子(一道存逆心就可參倒)、賈母珍藏了半輩子令人誕羨的“慧紋”(元妃省親點的“豪宴”一出,便是爲求“一捧雪”而害人的故事,此伏筆也)、元春於深宮中明爭暗鬥的嬪妃生涯(“乞巧”一出,爲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亦伏元春之死蹊巧之筆,以上見《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這種種在極盛時發生的隱患便是賈府敗落的根源,相較之下鳳姐賈赦面上看他們佔了十之八九的原因,其實不過是那十之一二的導火索罷了。

五十四回之後,賈府步步下坡路,雖然也有“壽怡紅夜宴羣芳”的綿繡文字也不過是衰敗前的回光反照,而這壽怡紅寶玉的生日便是四月二十六(見《紅樓夢新證》),也是雪芹自己的生日。夜宴羣芳名爲過壽,實爲羣芳餞行,這滿園春色終歸是要這位“絳洞花主”來餞行送別,自此後“羣芳散盡”。

《石頭記》的偉大不是在於書中安排了各種伏筆,也不在於對於賈黛的愛情故事描寫的如泣如訴,我認爲在於一部書集合了各種前所未聞的寫作手法(見拙作《大話石頭記與金庸小說》)以及情節安排的天衣無縫,原一百零八回《石頭記》最後公佈了第五回中玉兄夢中所見的正釵副釵又副釵的花名全冊,名曰“情榜”(見《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共計一百零八名女子,針對梁山一百零八好漢而來(見《紅樓夢新證》),最讓人欽佩的不在於一百零八人的描寫絕不落俗,在於結局時的乾坤大顛倒,主爲僕,僕爲主。尤二姐事敗後,鳳姐未休之前,被迫“執帚庭役”,乾的活兒和粗使丫頭一般,而平兒扶正,成了鳳姐的主子;劉姥姥爲報鳳姐兒之恩,千里尋女,找到已爲歌妓的巧姐兒,傾其所有把她贖回,配給板兒;惜春、五兒皆出家爲尼;香菱被金桂逼死,而金桂不知被什麼人逼死也死於非命;寶釵嫁於玉兄,家敗後發配寧古塔,半路上死於難產,被草草埋入雪中;襲人在未抄家前被迫離開賈府,嫁於蔣玉函,麝月頂替其位置成爲大丫頭;賈雨村因助赦行兇、行私枉法被革職發配,而拼命參倒他的正是被他發配的小沙彌;小紅被賣之時巧遇賈芸,嫁與其爲妻,夫婦二人遍訪賈家之後,終於在破廟裏找到被恩赦的寶玉,此時寶玉已淪爲更夫,“苫席蔽體,苦咽酸齏”,沒有衣服只有一張席子遮體,白天不能出去只能晚上打更,同來看望的還有劉姥姥;黛玉早在抄家之前便已投水而死,湘雲也投水自盡但被救起,身爲罪官家屬,當作女奴販賣至若圃家中(這若圃便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正主兒,他拾到了湘雲丟失的麒麟並還給她,大觀園那次玉兄丟湘雲拾,是假丟,這次纔是真丟),小紅夫婦訪得後,千方百計贖出,送到玉兄處讓二人成婚,經歷這一番生離死別、滄桑鉅變,兩個倖存者歸結了這篇石頭上的文字(見《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紅學研究期刊》諸文及《紅樓夢新證》)。

這部寫盡人間繁華、榮辱悲喜、滄海桑田的驚世奇文卻被高賊篡改的面目全非、一塌糊塗,由於他的胡編亂造,致使前八十回文字無着無落,需知雪芹筆下無一句閒文更無一字多餘,就連饅頭庵前那個在寶玉秦鐘面前紡紗的農家女以及寶玉去襲人家時遇見的那個紅衣女孩,在後文都有着落,數十萬字的鉅著呀,卻安排的如此緊湊有致、絲毫不爽,即便高賊篡改至此也難掩其日月之輝。後人模仿雪芹手筆者甚多,其中以《老殘遊記》最爲成功,雖只學得筆法之一二也名聲大噪;而金庸在小說中也運用了等等手筆,果然獨步武林……

後人只知《石頭記》馳名三百年,卻未必真正瞭解其偉大之處,雪芹生前辛苦,死後孤獨。

第三篇:四大名著讀後感

四大名著-〈紅樓夢〉讀後感

早在兩百多年前,此書一出就驚動了當時的社會高層。一邊是燒書,一邊是捧書,一邊是“傷風化”的淫書,一邊是“風情旖旎”的奇情書。

其實我倒認爲《紅樓夢》並不是一部愛情小說,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一敗塗地的悲劇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無論怎樣我們也都曾經爲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

當然在地主階級的兩個叛逆者企圖主宰自己的婚姻與命運,結局必然是悲劇性的。

先說說林黛玉的個性與思想。她“孤傲自許,目下無塵”,同周圍的環境表現出明顯的不合拍,“所以賈府裏除了寶玉這個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歡她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劍雙寒嚴相逼”,“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一首葬花詞就寫盡了周遭環境的污穢,逼迫的激憤和對茫茫前途的絕望與哀愁。她的尖酸刻薄和好哭的特點,也源於此。是一個具叛逆精神的貴族少女的典型。

而賈寶玉也是一個精神叛逆的典型,作爲大觀園裏的富貴閒人,賈寶玉自然有許多公子哥兒的習性,在他身上深深地打着貴族地主階級的烙印。但是,他同賈珍,賈璉,薛蟠之流相比,確實別具一樣的性情。他不走所謂讀書應舉,出仕做官,立身揚名,光宗耀主的正道,反而攻擊那些熱中於功名利祿,仕途經濟的人。罵薛寶釵等勸他留心仕途經濟的話是“混帳話”,更是做出翻案的文章:“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鍾與女子,男兒們不過是寫渣滓濁沫而已。”他甚至怨恨自己“爲什麼生在候門之家?綾錦紗羅,也不過裹了我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過填了我着糞窟泥溝:富貴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這些思想與行爲與封建正統的觀念相對而立,自然爲當時所不容。

所以寶黛他們的思想可以說是一脈相通的。她從來不認爲寶玉說的那是混帳話,認寶玉做知己,他們的愛情也是建立在這種共同的叛逆精神的基礎上。從中可以看到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貫穿於他們的思想性格中的對封建正統,特別是對程朱理學以及八股科舉的反逆思想;一是對自己,對自己的家族,也就上對本階級的前途的一種無可奈何的絕望的感覺。林黛玉也許是因她是個女子,又處於無權無勢,孤立無援的地位,所以生存的壓力更重,愁與恨也就鬱積欲多。一個是希望“一杯淨土掩風流”,一個則希望化成飛灰,化成輕煙,或者死後被“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託生爲人。”一方面是與周圍極不相符的叛逆精神,一方面有對這種階級產生的絕望感與沒落感。

這種叛逆的思想,在當時反映在愛情上是帶有相當強烈的病態,畸形,傷感的。也只能落個“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結局了。賈母與王夫人處心積慮策劃了一場~,硬是要把薛寶釵嫁給寶玉無非是爲了使聯絡有親的四大家族,親上加親,便於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一旦到了維護自己利益的關鍵上賈母即使將自己的命根子,心肝寶貝,置於死地也在所不惜。而寶黛他們卻把自己婚姻的希望一再寄託再賈母身上,希望得到賈母的支持與允諾,簡直是迂腐,軟弱之極。

想想他們用建築在蔑視封建“仕途經濟”的思想基礎上的“木石姻緣”,去對抗封建衛道者精心安排的“金玉良緣”,怎能不落個玉石俱焚的下場呢?

悲就悲在我們看盡了這種荒唐的階級觀念產生的愛情悲劇,還是無法避免在現實的社會中仍有被迫門當戶對的才能成婚的想法,讓婚姻遠離了愛情,直至枯萎,永遠不斷延續着悲劇

第四篇:四大名著《紅樓夢》讀後感

四大名著《紅樓夢》讀後感

銀川興慶區回民三小:李昀成《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着之一,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峯之作,我早就心嚮往之,尤其是耳畔響起“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雲剛出岫,嫺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佛柳”那悠揚的越劇時,我更是想一睹爲快。暑假裏,我終於有了一本屬於自己的《紅樓夢》。捧着《紅樓夢》,我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紅樓夢》講述的是因皇親而榮華富貴的賈府逐漸走向沒落,最後因家庭成員獲罪被抄家,終於繁華成空的悲劇故事。《紅樓夢》裏,有精明潑辣、圓滑狠毒的王熙鳳,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貪玩厭學的賈寶玉??我覺得最有趣的當數心地善良、老於世故的劉姥姥。劉姥姥二進賈府時,爲了取悅賈母,在宴席上故意出醜,鼓着腮幫子幽默地說:“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頭老母豬,不擡頭!”哄得衆人哈哈大笑,我也跟着捧腹大笑。

《紅樓夢》中最令人悲傷的情景莫過於黛玉葬花和焚稿。當讀到《葬花吟》中“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時,我似乎看見花一朵一朵地凋謝了,花瓣隨風滿天飛舞,花兒那曾經的清香,也沒有了。可是誰會來憐惜它們呢?只有孤單瘦弱的林黛玉!但是當林黛玉也香消玉殞時,還有誰會來憐惜花兒,有誰會來想念可憐的她呢?難怪她要發出“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慨!當林黛

精品教學資源

玉聽說寶玉和寶釵成親,她的病情惡化,奄奄一息,上氣不接下氣時,她把自己最心愛的詩稿、手絹和着自己的淚、自己的血都燒光時,真讓人潸然淚下!她燒的豈只是詩稿,而是她所有的寄託!她的靈魂!

《紅樓夢》最後的結局很悲慘!黛玉遺恨而亡,賈母歸天,熙鳳魂歸金陵,寶玉出家,一個風光顯赫的賈氏家族就這樣分崩離析了,真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李曄華

精品教學資源:

第五篇:四大名著讀後感

四大名著讀後感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一個泱泱大國,它不僅僅有着5000年的歷史,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所以,中國的歷史,是不能不瞭解的,就猶如作爲一箇中國人,中國四大名著是不能不讀的。

衆所周知,中國四大名著包括:《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其中以《紅樓夢》是我的最愛。

《西遊記》取材於民間流傳的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它運用輕鬆明快,幽默詼諧的語言,塑造出神通廣大,敢於反抗的孫悟空的形象,反映了人民羣衆要求掙脫人身束縛,追求自由的願望。

在這一部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沙和尚。

他與世無爭,任勞任怨,雖然在故事中他的情節不多,但是如果沒有他的話,這個故事就無法進行了,當孫悟空,豬八戒外出打怪的時候,就需要他來保護師傅;當孫悟空與豬八戒吵架的時候,就要他來出面調解。而且,像挑行李等活都是沙和尚來做,對於他的這種精神我很欽佩。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只缺少了這種精神嗎?

當今社會,像沙和尚一類的“老黃牛”實在太少了!誰誠實,誰善良,誰就容易被欺騙!想一想改革開放的時代吧!那時候,中國就因爲有了這種任勞任怨的人才會在改革開放的大路上邁開如此堅定而又穩重的步伐!也正因爲有了這樣的人才會在社會主義建設上打下堅固的地基!

不僅僅是《西遊記》那精彩的語言讓我們回味,那沙和尚的精神更應該讓我們深思!讓我們在深思之後依然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這樣,中國人才會昂起自豪的頭顱!!!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這部名著使我知道古代人是怎樣使用詭計。例如王教頭避難,駙馬爺正要給端王去獻禮,正趕上端王踢球,那時候球恰巧傳到高俅那裏,高俅就順勢把球接住,以一個漂亮的鴛鴦腳將球踢給了端王,以求端王的喜愛,然後高俅就當上了官。有一天,大家都來見高俅,因爲以前高俅還是一個街頭無賴,曾遭過王進父親的一頓棒打,高俅從此以後就很狠王進,正好這次有機會報復,可卻王教頭因爲生病而沒來高俅就派官把王教頭一頓棒打,大家都和皇上求情,所以就免了這頓棒打。

我還知道了很多很多,例如古代人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這部以北宋末年社會爲歷史背景的小說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書中的人物在這“替天行道”的旗幟下,好似作者也肯定和讚美了被壓迫的人民的反抗、復仇行爲。比如說:武松爲兄長伸冤,卻告狀無門,於是他拔刃血仇,最後被張都監陷害陷害後,血澗鴛鴦樓;林沖遇禍一再忍讓,被逼到絕境,終於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寶爲索回他們射沙的一隻老虎,被毛太公送入死牢,從而引發了顧大嫂衆人劫獄反出登州??可以說,人民的反抗和復仇權力,在《水滸傳》中得到了有力的伸張。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然而四大名著我最鍾情於《紅樓夢》。電視劇也看過好幾遍。我卻不能說把這本書看的很透,在這,我只能用我的笨拙的文筆粗淺的談談我的看法。我總認爲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 但是每當讀罷紅樓,心裏酸酸的。不知是爲了什麼。是爲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

對於這本著作,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讓人驚歎作者的才華。

而黛玉和寶玉的愛情故事又真真讓人心酸而無語。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癡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黛玉爲愛死的悲慘,寶釵爲寶玉落魄而終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其實愛情不正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嗎?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

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啓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遊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爲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爲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話 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