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流浪地球》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1.23W

《流浪地球》讀後感(精彩多篇)

觀《流浪地球》有感 篇一

說起科幻電影,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國外的“漫威”和“dc”。而如今,中國,也踏入了“科幻”這一領域,開啓了“中國科幻的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部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拯救地球的電影,由劉慈欣的作品改編而來。向太陽爭命,向木星爭命。兩個小時的電影,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地球在脫離太陽系的過程中,意外被木星捕獲,重啓發動機後,本以爲能順利脫險,卻又錯過了脫離時機。在絕望之時,人們又提出了點燃木星,推動地球的方案。一番努力後,有犧牲,有收穫,有揪心,有感人。最終,成功了,那一刻,身處影院的我,也已激動的熱淚盈眶,隔着銀幕,都能感覺到那種瀰漫在人心底的興奮,很奇妙。

觀影過程中,有些細節,觸動了我。

首先一個,便是“希望”。影片開頭,在韓朵朵的學校,我們聽見了這樣一句話:“希望,在這個年條代,是比鑽石還珍貴的頭西。”起初,我和女主,一樣對這句話充滿了不屑,這爲認爲這不過是個說辭。隨着電影情節的發展,這種看法,變了。當地球被木星所捕獲時,地球,被聯合國所拋棄,正是因爲希望,纔有了點燃木星的方案;正是因爲希望,纔有了聯合國的授權,正是因爲希望,才鼓舞了全人類,攜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話,我永遠忘不掉“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第二個,是全世界的救援隊到來之時。劉啓他們本已陷入絕境,正是救援隊的支援,才讓他們看到了最後的希望,幫助他們完成了點燃木星的準備。細心一些,我發現影片裏最後各國救援隊的到達順序是08年汶川救援的順序,也許,這是想說:“災難面前無國籍,衆志連城定勝天”吧。

最後一個,是劉培強的那句:“三、二、一擡頭”。這句話,在全片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劉啓小時候,另一次是面對地球存亡的時候。本是句哄話,但在地球存亡之時,卻顯得無比豪壯。在木星被點燃的那一刻,劉培強犧牲的那一刻,我哭了,也許,只有小家的犧牲,纔有大家的周全吧。

看完電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與《戰狼》相比,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體現中國的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類的存亡爲中心進行闡述,也許這就是“中國式科幻浪漫”的魅力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二

在寒假的一個星期一的下午姐姐帶我去看電影,名叫《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主[]題是地球逃離太陽系。

宇宙中的太陽因衰竭而膨脹,爲了避免撞擊拯救人類,各國人民都掏出許多經費,用所有的科研技術建造一萬座推動器,給地球提供能量,來把地球推離太陽系,以尋找新的家園。但在一次關鍵的轉向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地球離木星過近了,即便推動器完全工作,地球也會因木星引力的影響而撞上木星,這讓空間站的科學家們無計可施。在這關鍵時刻有位地球上的技術員提議“木星表面大約90%是氫氣,我們可以引爆木星表面的大氣層,以產生推力,可以讓地球脫離危險”。許多人覺得不可能,已經放棄,但宇航員劉培強和他的朋友們準備放手一博,他們來到地球最大推動器旁,就在準備引燃木星表面大氣層時發現推動器高度遠遠到不了木星,正當宇航員們心灰意冷覺得地球沒救時,在空間站的劉培強奮不顧身朝着木星飛去……地球得救了!直到三年後人們依然記得劉培強這個名字,因爲他是拯救地球的大英雄!

看完這個片子,我心潮彭拜,熱血沸騰,從劉培強那學到了堅持不懈和奮不顧身的精神。如果我們都有劉培強那樣的意志品質還有什麼事做不成呢?我以後要好好學習,做好手頭上每一件事情,將來爲國家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三

今年寒假,我大半時間都在老家。剛從老家回來的時候,爸爸笑看對我們說:“我們一起去看電影《流浪地球》吧!這一部是吳京演的,肯定特別好看。”我們高興地連聲說好。

《流浪地球》開始了。只見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必需抓緊時間離開地球,去另外尋找生存的空間,於是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但這推進器需在兩千五百年後纔可以抵達新的家園。

在此期間,人類建立了地下城,抽中籤的人們才能住進去。聯合囯在太空成立了空間站,將此計劃命名爲“流浪地球”計劃。兩位主人公偷偷溜出去過年,可在途中遇到了一場災難,許多城市的發動機停止運轉了,在三十多個小時後地球將撞上木星,導致地球自行瓦解。他們的車被臨時徵用爲救援隊,和CN7—11救援隊展開了一系列的救援,當人們把全部發動機重啓後,聯合囯和空間站宣佈放棄人類,並插報:在七天之內,可和家人團圓,並進行最後的告別,空間站將會開始火種“計劃,即帶看三億精子卵尋找新的家園。

所有的人類都準備回家團圓了,但是兩位主人公和CN7—11隊想到了一個拯救世界的方法,用”火柴"點燃木星,木星上的波動會將地球推離軌道,其中一位主人公韓朵朵向世界動員,叫靠近他們的救援隊儘快趕來幫忙,這麼多人的努力以及劉培強所在空間站的犧牲,地球被推離了木星,地球終於得救了。

看這部電影我的心一直和主人公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擔心看主人公的擔心,萬一地球真的被毀了,我們怎麼辦?當事情得以解決,地球得救了,我的懸看的心才放下來,才覺得回到現實中來。

雖然這部電影並不是真的,但是讓我知道了要對未來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要愛護地球,做只有善沒有惡的人類,就算是真的被放棄了,但是我們只要出一點點力,說不定就成功了,一定要堅持不懈。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四

有這麼一個說法特別有意思——劉慈欣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提升至世界水平。而今天所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流浪地球》,則可以說是這七千電影人將中國科幻電影提升至世界水平。

從行星發動機的重元素聚變到推進地球至脫離太陽的逃逸速度;從木星的引力牽引到潮汐力的洛希極限;毋庸置疑這部國產科幻電影從頭到尾都充斥着“硬氣息”。作爲一部好的科幻電影,尤其又是硬科幻電影,它不僅能引出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更能對於科學產生一定的指向意義。在想象力爆炸的同時,其視覺衝擊力也是令人歎爲觀止。但相比較這些,我個人最爲觸動的則是其中的文化內涵。

《流浪地球》不同於傳統西方的科幻作品,其最爲特殊的就是中國文化的哲學內核。好萊塢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看到劇本時,他們最感興趣的不是視效問題,而是爲什麼地球出現危機時,我們逃跑都要帶着家人?在好萊塢電影的傳統套路中,地球遭遇滅頂之災時通常有兩種解決途徑:超級英雄解救全人類,或者建造“諾亞方舟”帶人類逃出地球。而我們之所以會選擇流浪地球,大概是因爲相比海洋文明,在東方文化裏,對故土和家園的感情更深,同時,地球在中國人心中象徵着人類全部的生活、文化和歷史。如果把地球變成宇宙飛船,就有了更深的含義——我們不是在流浪,依然和古老的文化在一起。這種反套路還表現在好萊塢大片裏的超級英雄一定會活下來,但《流浪地球》中的劉培強在最後卻選擇用生命去點燃木星,化爲星辰;在劉啓團隊點燃橙色光柱發射的一剎那,旁邊同時也燃起兩束橙色光束——還有其他人和他們一樣在努力。

這種家國關係的認知,這種生命的認知,這種英雄史觀大於個人英雄主義的認知——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價值觀。我們的文化不是功夫,不是麻將,不是舞龍,這些膚淺的表皮並不能完整的代表我們的文化。團結,進取,永不言棄,這些纔是我們文化真正的內核。

不論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進步與反思,還是意識形態的孰是孰非,它承載的意義也早已遠超電影本身。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五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發佈的科幻特輯,太讓人激動了,概設圖,發動機,空間站每一處都想放大細節研究。

預告更是懸念重重,身穿宇航服的吳京和俄羅斯同伴一起走向空間站艙門,兩個人的對話和鏡頭切換,竟然帶出一起幽默感。隨着俄羅斯航員驚慌失措的語氣,吳京一臉堅決地按下了開啓艙門的操作杆

最後電影結束了,也給我留下了無盡的思念。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六

時至今日,《流浪地球》已經斬獲了44億票房,被翻譯成28種語言,面向全球190個國家播放。它被貼上了很多標籤,有人說它開創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亦有人與好萊塢大片進行對比,成爲了好萊塢大片的“手下敗將”。但無論誰是誰非,我在被《流浪地球》持續霸屏的同時也走進了電影院。《流浪地球》要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爲了自救,人類制訂了名爲“流浪地球”的偉大計劃,即傾盡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用2500年的時間飛向另外一個棲息之地。經過128分鐘後,當電影院的燈亮起,我的思緒並沒有過多留戀於這部電影的本身,而是對於中國文化內涵注入了科幻而感到幸福。

電影中,無不充滿着中國式的情感和價值觀。對於家的深厚情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在電影中展現的淋漓盡致。2500年的流浪時間,100代人類的負重前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是在絕望中迸發出的希望。《流浪地球》中的極度嚴寒,卻也抵不過感情溫暖。電影中的劉培強,劉啓父子。一個揹負着全人類的希望於茫茫星空,一個在破碎的地球家園上書寫最後的希望。十七年的分別,沒想到竟是永別。短短的幾句天地對話,卻呈現出了沉默的父愛,隱忍的偉大。劉培強最後用空間站點燃木星,是大義也好,私心也罷,都是一種無比偉大的情感。當收到一個來自國中生質樸純真的末日演講時,當數以百計的車輛同時調轉車頭時,當人們團結起來共赴風雨時,絕望的人們心中的火種被再一次點亮,相信每一個影迷此時眼中都飽含淚光。這一切的一切都體現出在絕望中,那想要守護的東西,總是能帶來無盡的力量,總是能帶來希望!

一個特殊的帶着地球去流浪的概念,一種人類最溫暖入骨的情感,混合到一起便成就了《流浪地球》。很多的西方人不理解:在物理角度上,推動地球根本毫無意義,中國人爲什麼還要流浪呢?歷史的長河中,中國一直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民族,總是在守護,而西方人卻是“面朝大海,仰望星空”的民族,總是在征服。千年的積澱,便造就了中國人血液中那割捨不掉的鄉愁。將這種情感無限放大,便得出了這個瘋狂而浪漫的想法。

在《流浪地球》之前,科幻電影一直都是西方國家的專屬,而無論這些電影如何讓人熱血沸騰,如何讓人失聲大笑,如何讓人潸然淚下,都有着一種距離感,總是感覺笑不由衷,淚不由心,血不相融。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難道就穿不透科幻的盔甲,難道只能在我們的靈魂深處對於西方文化的侵略而抵抗?這次終於在科幻電影中注入了中國的血液,這不禁讓中國的影迷倍感親切,感慨萬千,更是驚豔了世界。這部電影展現了中國文化中的堅毅,團結,重情,犧牲。在這部中式科幻中,沒有冷冰冰的制度規則,只有無盡的人間溫情。《流浪地球》並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科幻片,而更是中國科幻歷史上的里程碑,是劃時代的中國科幻作品,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第一步,它站在未來的維度向全世界詮釋中國的文化內涵!我們終於有信心更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像稱呼好萊塢大片一樣,將一類電影稱之爲中國大片。

祖國正在不斷的振興發展,而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更是這個時代必然的結果,是中國復興的縮影和標誌。《流浪地球》邁出了第一步,雖然它可能不盡完美,但是卻永遠值得回味。華夏五千年積澱的對於家的深厚情感,終於融合於浩瀚無垠的星空中,這是無邊無際的虛無與黑暗中,永耀的一抹光芒。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七

2019年2月8日,我和父母一起觀看了由劉慈欣同名小說拍攝成的電影——《流浪地球》。

電影中,因爲太陽的急速老化,嚴重威脅人類的安全,世界各國組成了聯合政府,啓動了“流浪地球”計劃。

影片一開始,是計劃啓動前的地球,(這裏所謂“計劃啓動前”是指行星發動機啓動前)地面上還像天堂般美好,但計劃啓動後(行星發動機分爲兩種,一種是位於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發動機”,另一種是“推進發動機”),嚴寒籠罩地球,人類都生活在發動機下距地面5500米的地下城中,在經過木星時,由於引力激增,導致發動機出現故障,地球失去了機動能力,逐漸向木星靠近,政府組織了救援隊,全球展開飽和式救援,不惜一切代價,重啓“行星發動機”電影中出現了紅色貨箱的大型運載車,車上是代號“火石”的行星發動機啓動裝置,但還是有地下城被熔岩毀滅,我記得最深的就是“杭州一號”地下城,它最先被岩漿燒熔,行星發動機也毀了。

後來,有人利用電腦程序控制轉向發動機所有的噴射力都轉移到一個噴口上(發動機噴口共有7個),想用發動機火焰點燃木星,引發速度超過1000馬赫(1000倍音速)的巨大沖擊波推開地球,滿分作文網但撞針推不動,一個名叫韓朵朵的少女進行了全球廣播,她說的話使原本心灰意冷的人們重新燃起了希望,火焰距離木星大氣還有5000公里,這時,原本在距離地球十萬公里處伴飛的“領航者”號空間站在分離了休眠模塊後,由劉培強中校(吳京飾演)駕駛着,朝木星撞了上去,爆炸點燃木星,推開了地球,人類得救了。

看這部電影時,地面上僅存的建築和冰川給了我強大的壓迫感,行星發動機使我感受到了人類的偉大。當地球靠近木星,即將撞上去時,我不禁冷汗直流:“難道繁衍了幾百萬年的人類文明就這樣毀滅了嗎?”後來,各國的救援隊一起推動撞針時,我心中和電影裏的人們一樣,燃燒着強烈的希望之火。劉培強犧牲自己,保全同伴後操縱空間站朝着木星撞了上去,我看着這一場面,心中有一種莊嚴的感覺,畢竟他是爲了人類的生存,我不禁想向他致敬。

地球被推開,計劃重新回到正軌,我長舒一口氣,有種置死地而後生的舒暢。

這部影片證明,人類只要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困難,沒有什麼事是完成不了的。在這裏,我勸人們放下自私的心理,一起維護世界的和平。既爲人類,也爲自己。杭州江南實驗學校613班邵煒康指導老師陳小民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八

這是一個希望與犧牲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後,太陽將不斷老化,即將吞噬地球,甚至毀滅銀河系,我們採用“流浪地球”計劃,將地球推開太陽系。沒想到,移動偏了9。3度,結果地球受到木星影響,無數人員傷亡。最後,一部分人採用了偉大的方法——犧牲……後面,就是一段感人的、令人心酸掉淚的故事。

裏面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回家的方向”。沒錯,地球就是我們的家,是千千萬萬,數以億計的家。如果不好好保護地球,面臨我們的就是一場災難。有多少人相信希望?很多很多。希望,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存有的,它激勵着我們前進。

最感人的那一段是劉叔叔爲地球而犧牲的那段。他爲了地球而犧牲。世上總有人很偉大地犧牲,他就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好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我聽過一句很棒的話:“生命之美大於責任,生命之美在於奉獻。”

還有一段也讓我很感動。就是老何救援隊員犧牲時,露出了他們媽媽的留言:兒子,天冷了,記得穿秋褲,它讓我感受到了愛。

我想對人們說一句話:“不要爲了小事丟失重要的生命,活下去。”

有浪地球小說部就想象能力豐富,讓地球連同地球人一同逃離的創意蕩氣迴腸,驚豔無比。

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很合時還圓了,小說中‘‘雅典衛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寫地球啓航產生的違紀清晰可見,宛如一艘巨型飛船搖搖宇宙之間;北京、上海被冰雪覆蓋,氣勢磅礴地木交界會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試問有電影能看到這一幕?

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看到這樣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動,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腳,畢竟國內早就拍過很多軟科幻,但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硬科幻電影裏的一座里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元年,這是任何人都無可反駁的,它的工業化程度在國內。絕對是前所未有,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電影。

其實中國觀衆對於這類型的硬科幻並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致,也可能是因爲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信念,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並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整救世界。

直到今天終於有導演做了這樣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棒,給中國的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杆,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裏有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後表揚一下片尾的流量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的改動,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判斷,希望能在續集看她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服。在流浪,因爲我們終於有了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九

今天,我在作文班看了一部電影——《流浪地球》。

影片主要介紹了,科學家發現,太陽一天天的老化、膨脹,要吞沒整個太陽系,我們居住的地球也遭到了災難。因此,全球的人們聯合起來造了一萬臺推行發動機,推動地球偏離軌道,尋找新的家園。可是在行駛的過程中,又差一點和木星撞到了一起,爲了脫離木星,主人公劉啓開着爺爺的車輸送燃料,可是點燃發射後,還差五千公里沒有發射到木星。

後來,劉啓的爸爸劉培強用太空站剩下的燃料燃爆了木星,就這樣地球終於離開了木星。但劉培強卻壯烈犧牲了!好感動啊!他這種舍小家、爲大家的精神令人讚歎!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加油!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十

最近,由屈楚蕭、吳京和李光潔等主演的科幻災難電影《流浪地球》正在熱映,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小說改編,主要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來開啓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網友們是如何評價這部電影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當毛筆楷書的標題“流浪地球”出現在大熒幕上,我整個人熱血沸騰。中國低迷數年的科幻片市場,就像流浪地球一樣,兜兜轉轉,終於回到了正軌。多少年來,我們看着西方科幻電影中飛船起飛,人體傳送,蟲洞穿越。而地球作爲人類美麗,唯一的母星,一次次看着人類遠遠離去。但是這一次不同。在安土重遷的中國藝術幻想中,人們決定帶着地球上路。家園與故土,是古老東方文明難以割捨的情懷。在無盡的星海中,多了一份牽掛羈絆和重裝前行的壯烈。帶着母星上路是浪漫的,然而也是沉重的。

重裝上陣,人是會死的,但希望會因此延續,“子子孫孫無窮盡,而山不再高。”於是我們看到了卡車運輸員爲了不連累“火石”選擇分離車頭墜崖;看到了救援小隊隊員付出生命拯救老韓,只是爲了讓他多活幾分鐘;看到了劉啓千鈞一髮修復了卡住的發動機;看到了何工程師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連接上傳硬件。生命付出了,但如果是爲了更多生命充滿希望的活,我想那是值得的。

與地球上充滿人情對應的是空間站裏Moss的冷酷和理性。Moss在木星引力變化後的0.42秒就已經計算出來人類的命運,於是操控領航員轉向,打算犧牲地球,用空間站物資完成火種計劃。正是這些衝突,人工智能絕對理性和人類感性之間的衝突,一個人或者一代人的死亡與作爲物種的人類的希望的衝突,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衝突,讓“流浪地球”最爲一部電影,變得更有框架感。

與之相反的是地球上人們正在對熄滅的發動機實施“飽和式救援”,5000臺發動機共運送76000個火石,派出了402600人的救援隊。雖然電影中只展示了一個小隊的事蹟,但背後是全人類爲了希望的掙扎, 希望,從不是無中生有,不是靠着一兩個人的主角光環帶來的。當個各國救援隊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趕來增援,全人類站在一起完成最後的任務拯救地球時,我的眼淚無聲的落來,隨着而來的是對希望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