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活着》大學生讀後感2022

讀後感2.47W

《活着》大學生讀後感2022

《活着》大學生讀後感1

花了兩晚時間讀完餘華的作品《活着》,一個字一個字讀下去,有些字攔在那裏,像一根又一根刺,不僅硬,而且尖。作者在第五次自序中寫到:“我在閱讀別人的作品時,有時候會影響自己的人生態度;而我自己寫下的作品,有時候也同樣會影響自己的人生態度。”

確實如此吧!我讀得很認真,捧起書就一直一直讀下去,中途兩耳不聞身外事,我不敢分神,怕自己一個轉身一次回頭就會丟了什麼,那感覺就像在吃一根長壽麪,必須一口吃下去才心滿意足,中途咬斷,心是不甘的,而且晦氣,最重要的是,再吃下去,便全然失去了之前的好味道。

讀到後半部分,我越發心急,讀得速度快起來,又時常把一大段文字反芻,這樣,我的眼睛就跟着一會兒一目十行,一會兒一行十目,然後,落下眼淚,一滴接着一滴,有些落在字上,有些流到嘴裏,還有些滑到了衣服上,溼了一片。

前後一共哭了五次,一次比一次更難過。

第一次,有慶死。那個還在母親肚子裏就被父親打,光着腳跑來跑去割草餵羊一天兩次跑五十多里路的小男孩,他勇敢地伸出胳膊去獻血,因爲他們學校的女校長生孩子出了很多血,五年級的學生沒一個對上校長的血,除了有慶。有慶以此爲榮,醫生抽了一點又一點,抽個不停,有慶臉都白了,嘴脣也白了,他說我頭暈,沒人理會,後來,他失去了心跳。

第二次,鳳霞死。從小伶牙俐齒的鳳霞在父親不在家的那段時間,發了一次高燒就再也不會說話了。她短暫的一生中,被送走過兩次,第一次,因爲家裏窮,要供有慶上學,被迫寄養給一戶人家做女兒,她過了些日子,哭着跑回了家;第二次,她風風光光嫁給了歪頭女婿二喜,二喜心眼好,實心實意愛鳳霞,鳳霞難產時,醫生問保大保小,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保大”,可惜,天不遂人意,留下了小的,大的產後出血不止,命沒保住。

第三次,家珍死。家珍家裏闊,自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嬌生慣養,上學路上被富貴看上,三媒六聘娶回了家,這個家也闊,更闊,剛過門時有一百畝地,此前有兩百畝,被富貴的爹敗了一百畝,又被富貴敗了一百畝,兩代敗家子,活活苦了兩個苦命的女人,家珍的婆婆好日子沒過過幾天,家珍,沒過過幾天好日子。她終日勞作,病了,也要出工,下不了炕,也要縫縫補補,雖整天臥在牀上,頭髮依舊梳得整整齊齊,她放心不下兩個孩子,滿希望自己苦一輩子,兩個孩子往後可以有好日子過,不想,卻一次又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油盡燈枯,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第四次,二喜死。那麼硬朗個漢子,好端端的,憨厚壯實能幹,一身的力氣。他心疼鳳霞,相親第二天,他就帶着兄弟來鳳霞家幹活,屋裏屋外收拾打掃修葺,還連夜給家珍做了個小桌子,他傾盡所有將心上人娶回家,婚後百依百順,小兩口手拉手過日子,甜甜蜜蜜,鳳霞難產死後,他又當爹又當媽,一個人帶個小娃當搬運工,揹着抱着領着,一刻都離不開這個越長越像鳳霞的小娃,當意外發生,他只留下頭和腳完好,其他部位血肉模糊,兩排水泥板夾過來,把二喜擠成個扁,最後,他只發出了一聲叫喊:“苦根!”苦根是小娃的名字;

最後一次,苦根死。苦根生來命就苦,沒了親媽,又沒了親爸,跟着外公富貴回到了鄉下,在鄉下和富貴一起下地幹活,做了個小鐮刀,愛不釋手,他聽話,他相信“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養大了又變成牛。我們啊,也就越來越有錢啦。”七歲時,他和富貴一起摘棉花,他頭暈,頭暈得厲害,苦根病了,病得很厲害,富貴老了,糊塗了,心疼苦根,給他熬了薑糖水,喂他喝下去,出工前,又用鹽煮了豆子留給苦根在家吃,結果,苦根豆子吃多了,嘴裏有兩顆豆子還沒嚼爛就歪在牀上,再也沒下牀,再也沒有去拿他的小鐮刀。

是的,我哭了五次,富貴也哭了五次,哭他的兒子有慶,哭他的女兒鳳霞,哭他的女人家珍,哭他的女婿二喜,哭他的心肝小外孫苦根,他把他們一個一個送走,葬在一處。富貴享過福,吃喝嫖賭,真正的大富貴,真正的孽子,他見過大風大浪,他經過槍林彈雨,他當過兵扛過炮,他煮過鋼鐵吃過大鍋飯,他賣過菜種過地。

他活着,活了下去,活了很久,他身邊還有個伴兒,是一頭老牛,名字叫“富貴”。活着挺好,窮了,也要活着,老了,也要活着,病了,也要活着……

《活着》大學生讀後感2

《活着》是餘華在1992年成書的,曾是牆裏開花牆外香,如今已名揚海內外,是餘華唯一一部兼有現實主義文學和先鋒特徵的作品。

我曾在幾年前看過由《活着》改編的一部電視劇。當時還小,只是看熱鬧並不能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在這個暑假,我有重現看了一遍《活着》這部小說,感觸很深。

故事主要是講述了一個關於名爲福貴的一個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說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爲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着;說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

他叫徐福貴,曾經是個闊少爺。他的祖父白手起家,從養雞開始,使雞變成了鵝,鵝變成了羊,羊變成了牛,於是家境變富裕了,擁有兩百畝地。但到了他爹這一代便開始衰敗,他爹揮霍奢侈掉了一半土地,到了孫子,也就是徐福貴成了徹底的敗家子。吃,喝,嫖,賭,無一不做,也只會如此。終於把其餘的土地也賭輸給別人了。從此,家庭地位一落千仗,全家都貧窮了起來。他爹也就被氣死了。從此,他和母親,妻子,女兒三人相依爲命,過着與往日大相徑庭的自力更生的農家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國民黨抓壯丁進了部隊,在那兩年的時間裏,他目睹了戰爭的殘酷,也體驗了身邊戰友離去時另人傷心的友情,但是,兩年後,他依然活了下來,他的命運還在繼續。

回到家後,他的母親已經死了。他開始與妻子兒女一起過安穩日子。但禍不單行,他兒子出意外夭折了。他是多麼傷心啊!他又一次受到打擊。但這就是他的命運,他還要活着!在好不容易把又聾又啞的女兒嫁到了一個好心的人家後,沒過多少幸福日子,女兒也因難產死了,僅僅把徐家的根留下了,一條苦命的根。他老伴不久也傷心地走了,接着,最不能讓人接受的是,他的孫子,最後一個親人,也意外地死了。命運是如此的捉弄福貴!他的命好悲苦!但是,他依舊活着,否則,作者又怎麼能聽他講述自己。

就是那段艱苦的日子,中國政局不穩,苦了老百姓的安穩生活。但是,人間的情義是每時每刻都存在着的。這種情不管是深是淺但確定的是一定是真情!偉大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交織在這個故事裏,文字敘述的突兀感一直壓迫着人的心靈,使人慾罷不能。文字間流露出的感情像小溪般,流淌在讀者的心田。沒有大喜大悲的跌宕,但當你看到福貴的兒子與孫子都是懂事且孝順時你總會發自內心的愉悅,看到鳳霞找到了一個厚道本分的丈夫二喜時,你總會爲之而喜;但同樣,當你看到那些可愛的子孫和孝順的女婿一一離去時,又會有種揪心的離別的痛楚。終於,當福貴唯一的孫子也有些死亡的徵兆時,你會在心底小心的呼喊:“不要,別再讓苦根死掉了!”但,接下來的文字已無法改變,唯一的苦根也死了。

但有些東西依舊活着,比如那頭即將被人宰殺死的老牛,爲人類辛勤勞苦一輩子,最終逃脫不了被貪婪的人吃掉的命運。但它遇到了福貴,他在衆人的嘲笑和不解下買下了它。也許它不會死了,至少不會死在人類殘忍的刀子下。它最後會在活着的狀態下死去,歸於塵土,像人類一樣。

當我讀完的時候,心裏也曾這樣想過,如果我像他一樣經歷這樣的事情,我會不會像他一樣堅強的活下來,即使放下自己曾經大少爺的身份、面子。幸好我們沒有經歷這些事情,而我們是作爲一個讀者,在閒暇的時間來品讀這些,來體會生活。這樣想來,我們都是幸運的生活,讀完它後,纔會覺得活着也並不容易,有太多的快樂憂傷淚水與歡笑,只是在看你是否能夠承受的來,或許當你真正處在這種處境的時候才能理解福貴當時的感受吧。

拿餘華在作品中的一句話送給你們:“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人的一生,漫長而艱難,你並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但是能活着就是好的,活着需要勇氣,是勇氣讓你面對所有的風雨,並且告訴自己,沒有放棄生命的權力。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若非死別,絕不生離。我們還年輕,我們有活力,我希望我們都能夠堅強地走過自己的一生。

《活着》大學生讀後感3

不去品嚐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着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着”。

《活着》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裏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裏的財產輸得一乾二淨。父親因爲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着痛苦的生活。

他曾被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爲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纔在懷孕時帶着個啞巴女兒回孃家。

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着孩子,並且期盼着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着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說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着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着的人還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嚐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爲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作爲編劇,導演,爲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爲資產階級。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爲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爲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啓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纔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活着》大學生讀後感4

我是在和朋友的聊天中聽到《活着》這本書的,聊天過程中,大家都訴說着自己喜歡的作家,看過哪些書籍。“你看過《活着》沒有?餘華寫的。”“沒有。”我不加思索的回答着,那一刻,我感到有些無知了,從他的語調中可以看出他的意思便是,“你竟然沒有看過《活着》,你怎麼可以沒看過《活着》。”“很好看,是真的很好看。”而朋友給我傳達的第一個《活着》的印象便是好看,至於爲什麼好看,好看在什麼地方,到底有多好看,我全然不知。

我相信緣分,也相信在你內心中所期待的東西它是默默地靠近你,向你走來的。

有一天下午放學,我走在學校的過道里回宿舍,過道旁邊有人擺了個長長地書攤,對於書攤,只要我遇到了,無論多忙,都會停下來看一下書攤裏書的內容,以前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會是這樣。我看到了幾天前讓我想要一睹芳容的《活着》靜靜地躺在那裏,黑色的封皮,就像是一個幽靈一樣,在衆多的書本當中透出一股詭異的黑色的光芒。我並沒有像大多數買書者一樣在買書前先翻閱一下,以確認書的內容是否是自己喜歡的,我毫不猶豫地給了錢,拿着書就走了。

回到宿舍馬上翻閱起來,我承認,這是我二十幾年來第一本一口氣讀完的書。不是出於任何的目的,不出於任何的義務,僅僅是被書裏面的情節給吸引着,餘華用他那樸實的文風征服了我,採用第三者的訴說,娓娓道來,讓我就像是在聽一位老者在講着他們那個年代的事情,訴說着那個年代的故事,我聽的入迷,看的入迷。後來我也在我的小圈子裏說着餘華的《活着》,我也像我的朋友那樣問着我的朋友,“你看過《活着》沒?那是真好看,只要你一看就會吸引着你看下去的。”

我不會用語言形容一本書的好壞,就像我不會形容一個美女一樣,我只會說,好看好看,真好看。我也有過沖動想仿寫餘華的《活着》,不過剛寫了個開頭就寫不下去了,因爲經典是不可複製的。從《活着》開始,到《兄弟》,我漸漸地喜歡上了餘華,喜歡上了他的文風,喜歡着他的作品。

我問一個朋友,問她有沒有喜歡的作家?她說有,我說爲什麼?她說因爲她的作品悲,對於我來說,越悲越好。我說你這是虐心,那你得看《活着》,她說不,我只喜歡這一個作家的作品,別的我不想看。我說好吧,既然你那麼專一。她莞而不語。我們結束了這次對話,別人不想看的,不需要強求的,因爲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在你心目中像珍寶一樣的東西,可能在別人的眼中就像是廢品。

看《活着》的時候,我的心裏是特別地沉重,在看的過程中,我的心裏一直重複着“活着真不容易”這句話,無論生活是如何地艱難,生活還是得繼續,人生下來了,就得想盡辦法活下去。開始的時候我會對吃喝嫖賭的主人公福貴產生憎惡感,因爲他已經結婚了,天天出去風流,趾高氣昂地走在大街上,目中無人,當他把家產輸光的那一刻,我在心裏竟有一股高興,心裏想着“活該”。而我對主人公的同情也從這一句“活該”開始,因爲他的悲慘生活也纔剛剛開始。

當我看到福貴被捉去當壯丁打仗的時候,我才發覺戰爭離我是那麼地近,那麼地殘酷,炮彈就在耳邊嗖嗖地飛過,吃飯喝水成次要問題,主要問題是忍受着生命隨時沒有的恐懼。“活着真不容易”我的心裏響起了這句話。

當我看到有慶爲春生輸血而死掉時,我心痛地不行,我恨那個抽血的護士,恨那個當官的春生,我不知道生命爲什麼這麼脆弱,這麼年輕的生命,沒有做任何反抗地就死在了醫院裏,我木然地讓眼淚打溼了眼眶,對一個隔了這麼遠的年代的讀者尚有如此打擊,對主人公福貴所造成的傷害更是不用多說了。“活着真不容易”我的心裏又響起了這句話。

當我看到苦根因爲吃豆子吃得撐死了時,我在那一頁上呆住了,一個小孩子餓地頭昏眼花,走路都沒有力氣,當好不容易地裏的豆子熟了,能填飽肚子了,可是吃的撐死了。世上有各種各樣的死法,不過苦根的死法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他的人生就和他的名字一樣,生下來就註定了要苦,也註定了要歸根。“活着真不容易”我的心裏再次響起這句話。

家珍的病死,鳳霞的難產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水泥塊砸死,每個人的死都深深刺痛着我,也讓我不斷地同情着主人公福貴,在親人都去世完,還能買個和自己一樣上了年紀的老牛一起活着,並且平淡地活着,這讓我同情的同時增加了許多的敬佩。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這是小說的最後一句。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對命運最有力的反抗,是對生命的召喚。不管是爲了崇高轟轟烈烈地死,還是不爲任何卑微堅韌地活着,都是一種生命的尊嚴。

《活着》大學生讀後感5

一羣淳樸而純實的人們,爲了活着而在奔波,爲了活着而在努力奮鬥。在夾縫“煉獄”中生存,本道生活太過不易,經歷太多生生死死,經歷太多喜悅苦痛,大喜大悲之下,最終縈繞在心頭的是看清一切的淡然。合上書,撫平自己心中微微泛起的叫做“苦鬱不平”的漣漪,認真思考起來。“活着”這個詞的本身其實就是對於《活着》這本書最好的詮釋吧。

活着,那到底什麼纔是活着呢?是一生璀璨輝煌,名利雙收,就此走向人生巔峯?還是吃喝不愁,放飛自我,肆意揮霍?還是窮苦一生,茫然無助,默然忍受坎坷一生?不,都不是!活着,是繁華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是以活着爲基本目的而產生對生命本身的一種要求。

福貴想活着,於是他就去做了,努力的活着!翻看《活着》一書的評論,是微微有點詫異的。我並不喜歡去反駁別人的想法,但我真的不太認同“富貴的後半生是一種麻木的苟活”的這一類的想法。福貴只是芸芸衆生的一員,他有着去補償他過去所犯下的錯誤的權利,同樣,他也可以有着過一個平凡的生活的權利。前半生,福貴欺民霸市,目無尊上;後半生,他戾氣全無,只想爲自己的後半生而打拼。福貴想活着,於是他在經歷了一次次傷心苦痛後選擇了堅強去忍受。曼德拉曾經說過:“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我欣賞這種有彈性的生命狀態,快樂地經歷風雨,笑對人生。”所以,像福貴這種有彈性的承受生活的所有苦難,能接受自己從高處跌落下來的落差,還不足以證明他的努力,他的奮起嗎?難道就因爲福貴在後半生並沒有活出我們期待中的樣子,就因爲他的沉默忍受,而把他的行爲看成是一種“麻木的苟活”嗎?不,他能度過生命中的所有不幸,這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一種始終不會出現“絕望”的態度。曼德拉不就這麼說的嗎?“你若不屈服,這世界又能把你怎樣”?

《活着》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而餘華,就像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殘酷的本質從一層層的假象裏剝離出來。記得餘華在他《活着》一書中寫到: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就是對感動深刻的理解。真正在苦難的拷打下刻畫出的輪廓是堅硬與無奈的,更是無聲的。因爲習慣苦難,習慣到自己都不覺得它是苦難。福貴經歷了太多的坎坷,習慣到最終把自己都當成了一位人生的看客。

福貴生活的時代背景可能就帶有點灰色低沉色彩。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鍊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雖小說有意淡化了社會政治背景,但是這樣反而更容易讓我們看清楚福貴想掙扎卻愈發掙脫不開的無力,看清苦難下一種最原始的生存狀態,也因此,讓我們更近一層地去感受福貴的忍耐之路的心酸歷程。也許,一個人前半生的罪過要拿他整個後半生來贖還,也許一個人不能選擇生活的因,一個人生活的果卻可以去選擇。所以活着的人本身就是偉大的,他戰勝了太多的存在和不存在、發生和沒有發生的意外。

活着又何必多言。餘華在自序中說道:“‘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當我們學着去忍受,當我們學着去用樂觀承受生命之重,當我們把活着當成一種責任,那麼苦難和悲痛也就不再有剛提起苦難和悲痛的那般苦澀,自然生活中也就不再存在絕望。“千鈞一髮”大概就是在說這樣一種對苦難的巨大承受力吧。活着,責任,樂觀,堅持,所有的詞彙合起來讓我有了一層新的領悟。

淡然!是晚年福貴給我最大的感觸。歲月的磨練讓心靈在塵埃中洗盡鉛華,潔白純淨。遊覽過萬千世界,經歷過生命的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卻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給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讓生命在落葉中安享靜美。恬靜的年華里,不再問花開幾許,只問是否淺笑安然。一人一牛,樂的安然自在。

整個故事已經讀完,人物的結局也已經瞭解,心中的澀然久久未平,但晚年福貴心中的淡然也算是給我們讀者的一絲絲欣慰了吧!

說到這裏,我開始感激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比起福貴的不容易,我實在幸福太多。就讓我載着樂觀的心態,且歌且徐行,去尋找活着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