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大學生活着的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5.92K

大學生活着的讀後感多篇

餘華說:“活着在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的起伏,親人一個個地離去,獨自忍受着生命帶給他的痛苦和折磨。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活着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活着的讀後感1

一方豐收的棉花田,一棵茂盛的樹,一個慵懶的午後,一個垂暮的老人,一頭疲倦的老牛,和一個苦難的訴說……

合上《活着》的最後一頁,還來不及撫揉我酸澀的眼睛,突然很衝動地想要說些什麼,然而面對這樣一本書,我卻如同面對巨浪滔天的大海,滿心的別樣情懷要訴說,但無法發出足夠大的聲音來與濤聲和應。我把臉貼在粗糙的封皮上,彷彿與福貴粗糙磨難的一生血肉相連,聽他的迷醉,品他的苦淚。惋惜地注視他種下惡因,同情地看着他收穫惡果。

狂躁縱慾的生活,福貴享受着感官的高歌和精神的熱狂,萬貫家財一夜化爲烏有,預支了一生所有的幸福和快樂,餘生將是貧窮和苦難,來耕耘他的人生。他那被財富矇住的眼睛,今天由貧窮將其重新打開;被慾望挫鈍的良心,今天由苦難爲其重新打磨。福貴因爲財富失去了親人,因爲貧窮找回了親人,最終因爲苦難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以往他隨意丟棄的東西,今天在他將其視爲至寶的時候不聲不響地離去。艱難地等來的幸福,卻不久以後以心碎的方式由死亡拉下帷幕,生活就在不停地與福貴周旋,把當初福貴所享受的,全都以苦難再次加倍地奉還。享受讓他的年輕歲月更加璀璨,因此得來的苦難讓他的暮年愈發苦澀。

書名是《活着》,故事裏的人卻在一個個地死去。主人公叫“福貴”,卻怎麼也說不上“大福大貴”。命運的手不停地把不幸和苦難加在福貴的肩膀上,不停地撥弄他的喜怒哀樂,彷彿在悠悠地彈奏一曲跌宕起伏的樂章。死去的人考驗着活着的人,苦難和福貴成爲密不可分的朋友,相互仇恨,相互依賴,一起呼吸,一起滿目瘡痍。福貴依舊堅強地活着,堅毅的活着。

《活着》帶有一種悽紅質樸的美感,如同第一縷光線誕生於最黑暗處,希望總是在最絕望的時候升騰。福貴苦難不幸的一生,總有活下去的理由。每次一個箇舊的理由坍塌,新的理由建立,便昭示着囂囂紅塵,不是活着的藉口,只有“活着”纔是活着最冠冕堂皇的理由。當生命中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失去的時候,生命就成了惟一的守護,是啊,活着爲什麼要詢問理由呢,如餘華所說,“只爲活着而活着”。因爲這個理由,福貴選擇活着,苦難的大地用泥土爲福貴重塑因執迷半生而脆弱的身體,苦難的天空用多情的淚雨爲福貴洗去鉛華驕奢。

他變得粗糙而堅硬,堅忍而沉默。過去因爲忍耐而痛苦,今天因爲痛苦而忍耐。福貴最終悽然一身,只有一頭與他一樣名字的牛和他一起犁着古板、飽受浩劫的大地,但以一種充滿力量的姿態,叫“活着”。這是一種簡單卻能沉默靜對一切的姿態,一種獨立於絕望和希望的姿態,也是一種高貴驕傲的姿態。

活着的讀後感2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句話很難理解,但你讀過餘華的《活着》,你或許會明白。

這本書講述了普通農民福貴苦難而悲慘的一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從小地主落爲貧農,因此免遭砍頭,免遭批鬥,但是他一生中親眼看見身邊的人一個個的離世,他的心該有多堅強,又有多脆弱,中國過去七十多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誰能懂?白髮人送他的妻子離世,這種心傷,又有誰能體會。他親眼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又一個的死去,獨留他一人,但是他並沒有?廢絕望,他並沒有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是買了頭牛和自己相依爲命,堅強地活在這個世上。

二十世紀的中國無疑是慘淡的,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中國一步步落後,老百姓受壓迫,受凌辱,這一切的壞的影響都壓在這個普通的男人身上,雖然他因爲破產而逃過死刑和批鬥,但這一些都移到了他的親人身上,最後家破人亡,但是他沒有絕望,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活着,這使我很驚訝,驚訝之中夾雜了微微的震驚。這是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多麼大的勇氣才能勇敢的面對這一切。

再回到現在,看看我們自己,正處於初高中這個正需要拼搏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困難與挫折。但身處二十一世紀,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日子的我們,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磨礪。於是我們迷茫,於是我們失意,於是我們便放棄了,放棄了自己的未來,放棄了自己的前程。

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遇到一點挫折就以死相逼,或者是跳樓以博取大家的眼光,每當看到這種新聞,我都在想,這些人怎麼可以把生命當玩笑一樣開,怎麼的隨隨便便就放棄自己的生命,難道自己的生命就這麼低微,這麼不值錢嗎?身子二十一世紀的人或許真的不知道,但是經歷過戰爭,經歷過三年困難,經歷過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上個世紀人民明白,活着是多麼珍貴的事情,而生命,是多麼脆弱珍貴的東西。

《活着》中福貴,他的一生在我們看來無疑是苦難的,可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是幸福,正如賀拉斯所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權有人說他幸福。”幸福與否,主要看人們如何看待他們。有的人認爲能吃能喝就是幸福,這很膚淺;有的人認爲能學習,會學習纔是幸福,這很單一;很多人都覺的有錢就幸福,這很庸俗。“活着”纔是我們幸福的最基本,又或者說,只有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着》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極爲深刻,它講了福貴是有錢公子哥的時候,嫖賭一樣不落,最後把家底輸完後,他回家膽戰心驚的跟母親說後,雖然他的父母很生氣,但是並沒有要打福貴,而是變賣房子和土地,把欠下的債還回去後教導福貴以後放下驕傲,努力幹活養家餬口。我覺得,這是福貴轉變的重要因素,父母的理解與寬容,終使浪子回了頭。

結尾“我看到廣闊的土地上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簡潔有力,直抵人心,讓人身臨其境,彷彿看見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只留下孤寂的背影……

“活着”的力量來源於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是餘華用這細膩的筆觸,真實的語言,讓我明白“活着”纔是最好的幸福。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的讀後感3

從一個富家子弟到普通農民,我們可以說福貴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人們經常會認爲活着會需要什麼理由,但在餘華筆下,活着不需要什麼理由,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

理由是什麼?或許沒有人會對這個微小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別人提出問題,你會給出一個答案。可是當人們詢問你的理由是什麼時,大部分人會說:“我不知道。”在你看來,這個答案理所應當。或許你不知道這個答案如何產生,但你堅持自己的選擇。而我相信,信念正是活着的理由。

命運對於福貴來說是殘酷的。他在賭場上輸掉了自己祖上傳下的所有田產,妻子離他而去,雙親因其賭博悲憤離世。福貴甚至還被抓去充軍。一個之前家財萬貫的富家子弟哪裏做過這種苦差事?但上帝爲你關上了一扇門,他必定會爲你打開另一扇窗。在那個失望落迫的日子裏,命運對於福貴來說是幸運的。你有沒有想過,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在那些連飯都吃不上的日子裏,面對隨時都有可能的死亡,一個被迫充軍的人是什麼感受?無奈?悲傷?無助?還是感到生活無望?我不知道。但福貴沒有!想着他深愛的親人,他選擇活下來,拼盡全力也要活下來。沒有什麼理由,有的只是他內心中的那一絲信念。

不知道你是否體會過捱餓的滋味,我相信零零後是不可能體會到這些問題的。我們能體會到的只有被兩代人所精心照顧的幸福。中國七十年代的生活我們不得而知。換句話說,那個社會離我們太遠,那時的貧窮是我們無法想象的。福貴生活過的年代或許已經成爲歷史,但是給我留下的印象又是那麼深刻。福貴失去了唯一的兒子,這無疑給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又一次帶來巨大的打擊。“白髮人送黑髮人。”我相信作爲一位父親,他一定會對沒有照顧好兒子而感到愧疚,甚至還會痛恨自己的無能。那時的他可能會有輕生的念頭,但他放不下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就像在戰場上他時時刻刻期盼着回家一樣。有人總說:“已經晚了。”但對於福貴來說任何時刻都不會晚,因爲每時每刻都有他想要守護的東西。實際上,這正是他信念的體現啊。

讀過此書,我想到了身殘志堅的作家史鐵生。年輕時因一次意外,雙腿殘疾,之後便頻發重病,生活坎坷。然而他在《我與地壇》中寫道:“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了,而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他還說,“活着是自己的一種選擇,既然選擇了活着,爲什麼還要痛苦地活着?”是的,既然選擇了活着,那就應該爲自己的信念而活。或許我沒有福貴那樣的經歷,或許我還沒有明白活着的真正含義,但我希望自己可以用福貴的方式活下來,不再吊兒郎當,只爲信念而活。也許這樣的生活很痛苦,但終有一天你將會破蛹而出,成長的比他人還要美麗,有時候還會覺得有些灰心,但這確實是生命的一部分,做好現在能做的,然後一切都是好的。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以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需要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都要好好活着,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無需什麼理由,堅持自己的信念,活在當下就好!

活着的讀後感4

年少的福貴是真的荒誕不堪,吃喝嫖賭樣樣不落。私塾先生說他準是二流子,福貴他爹也說他是無可救藥,他娘說他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富貴的媳婦家珍懷着他七個月大的兒子,福貴也不忌諱用言語糟蹋她。逛完窯子還帶着妓女向他岳父請安。後來,福貴染上賭癮,他爹打他,他把他爹推到牆角,甚至拳腳相向。

許是他太過浪蕩,賭博賭紅了眼,賠光了家產。他爹一頭磕在了石頭上,丟了命。他媳婦也被他岳父八擡大轎接了回去。福貴除了他娘和四歲的女兒,變得一無所有。

一連串的打擊,沒有將這個昔日不學無術的富家公子打擊的一蹶不振。相反,他建了一間草屋,換上麻衣,下地種田,養活母親及女兒,等待着妻子。

半年過後,他妻子家珍帶着半歲的兒子回來了。家珍是小姐出生,細皮嫩肉,沒有做過粗活。但福貴淪落至此,她也甘願與他同甘共苦,一起撐起這個家。

在一次福貴母親生病時,福貴進城找大夫。被一個國民黨的連長強行抓去當壯丁,在共產黨要打到眼前時,連長逃走了,福貴等倖存者被帶回家。青年的福貴在槍林彈雨中解放歸家。他的母親病死,女兒聾啞,兒子完全不認識他。

回家沒多久,土地改革就把買了他家地的龍二給害死了。福貴嚇得心底發寒,暗自慶幸。也想明白了人各有命。

後來有慶長大了,爲了讓有慶上學,福貴和家珍把女兒鳳霞送了人。而鳳霞去了又逃回家,福貴卻是咬牙將女兒留在家中。兒女本就是父母的心頭肉況且他本就虧欠女兒良多,哪裏忍心再將女兒送走。

再後來,福貴又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大鍊鋼鐵,人民公社解散,又遇上了荒年。家珍又得了軟骨病,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眼看着日子熬了過來,家珍的病卻一天比一天。自古福不相依,禍不單行,有慶給產子大出血的女校長輸血被抽乾了血而死。福貴本打算找人拼命,可校長的丈夫是和他當年一起槍林彈雨的春生。春生當年參加了共產黨,解放後被任命爲縣長。他們之間同生共死的情誼讓他對春生的怨恨減輕了。

中年的福貴只剩下了鳳霞一個女兒。鳳霞和二喜結了婚也算了了福貴和家珍的心結。

日子還沒有安定下來,城裏就鬧起了----,春生風光了一陣,卻被紅衛兵逼得上吊而死。福貴唏噓的同時,也明白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反倒賠了自己的命。

鳳霞懷了孕,可幸福的日子向來短暫。鳳霞生產一腳踏進了鬼門關。家珍活了這麼些年,跟福貴受了這麼多苦,在女兒死後終於熬到了頭。

福貴和二喜一起撫養着女兒的兒子苦根。二喜爲了兒子拼命工作,卻在工地上丟了命。苦根就靠福貴一人拉扯到七歲,可苦根本就是個命苦的娃,福貴的一時倏忽讓苦根丟了命。

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由福貴親手埋葬,福貴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近代最動盪的時期,從福貴的一生可以反映出那個年代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在福貴的身上悲劇總是接憧而至,悲痛壓抑的令人無法喘息。在經歷大起大落後福貴的生活趨於平靜,在失去所有親人後,他的生活本應是孤獨的,可他並不寂寞。福貴的精神意志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活着的讀後感5

你應該學會自控,認清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題記

合上《活着》,我心裏五味雜陳,既有對福貴老年孤寂生活的同情也有對年輕時他的所作所爲的鄙視。

《活着》作者是餘華,書籍講述了地主家的兒子福貴沉迷賭博而敗光家產,從此富裕家庭不復存在,有的只是親人的一個個離開。最後福貴和一頭老黃牛孤獨相伴的故事。整個故事充滿悲情色彩,用書中的話說這個家的演變就是“牛變成羊再變成鵝最後變成雞”的沒落,但我在想如果他不沉迷於賭博他的家庭還會是這個下場嗎?

當時的福貴在賭場通宵玩樂,嚐到甜頭的他越玩越瘋,身懷六甲的家珍大老遠從家裏來到城裏讓他回家甚至下跪相求但換來的只是福貴的拳腳,這個女人完全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回了家。之前的她是老闆的女兒,嫁給福貴後承受了很多很多,第二天,福貴回到家的腳步都是虛的,賭博到後面他一直在輸但他不服氣以爲能贏回來,但愚蠢的他肯定沒想到對手會出老千,於是乎他輸光了所有,房子、錢財、土地都沒了。悲慘的事情都由此而生,如果當時的他能抵制住誘惑,控制住自己怎會落得這下場?就算最後地主土地被沒收那在這之前他也不用受那麼多苦。

生活中我們不正在忍受着許多誘惑?上學多學生忍受玩耍的誘惑,工作的人忍受放鬆的誘惑。這時我們要調整好心態,控制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因爲福貴沒能控制好自己的野心以至於讓自己越陷越深,一發不可收拾。

加拿大醫生白求恩放棄國外安定的環境,赴身中國戰場救死扶傷,難道他心裏就沒有收到過回家的誘惑嗎?當然有,但救死扶傷是醫生的本質工作所以他把思念家鄉的情緒拋到腦後很好的控制了自己的思緒,所以他成爲人人尊重的對象,到犧牲他都沒有回過國,他心裏一定特別遺憾但他也一定爲自己挽救了那麼多生命而感到高興。

再說說之前轟動一時的腐敗事件,“大老虎”周永康受賄上億元,別墅數十座,家裏的錢拉了一車又一車。新聞一出全國都沸騰了,這個敗類吃國家的、用國家的,領國家的錢還做出這種傷風敗俗的事簡直無法原諒!但值得深思的是究竟是什麼引他走向此路的呢?不正是他那虛無的自控力嗎?他控制不住自己讓誘惑扼住了咽喉,看到錢財寶物便蠢蠢欲動,所以慾望越來越大貪的越來越多。後來事情越滾越大,最終紙包不住火事情暴露在陽光下,遭到人民的唾棄。

如果他能控制好自己不被邪惡的誘惑迷了心智怎還會落到這步田地,他也許以爲自己計劃周全不會被發現,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這結果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我認爲做官就要清正廉潔,一心一意爲人民着想。在古代就有周敦頤遠離世俗,拒絕迂腐官場生活,不被利益、誘惑薰心,可謂“出淤泥而不染”;在現代,也有周恩來總理廉潔從政、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粒米、一片菜,掉在桌上的飯菜總是馬上拾起吃掉,這些行爲都是源於他良好的素養和強大的自控力,難道他從未想過享受生活?當然想過,但他明白自己是誰應該做什麼,他能夠控制自己,這讓他成爲全國人民都尊敬愛戴的對象。

自控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學會控制自己,讓慾望離少一些,讓慾望遠一些,定力強一些,控制自己不在任何誘惑前迷失方向,因控制不了自己而陷入誘惑的人終將自食惡果。控制自己不是讓你成爲無求無慾的行屍走肉,而是學會剋制情緒,不給罪惡萌芽的機會。

學會自控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行程,學會自控,讓短暫的生命在天空劃過一到最精彩的弧線,讓我們的人生綻放最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