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餘華《活着》學生讀後感

讀後感2.34W

餘華《活着》學生讀後感

相信大家都應該讀過《活着》,這是一本充滿哲理的書,值得我們看看。那麼關於餘華《活着》學生讀後感內容要怎麼寫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準備了餘華《活着》學生讀後感範文,歡迎參閱。

餘華《活着》學生讀後感一

《活着》這本書,餘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面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裏並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不過的生命。

少年去遊蕩。老人叫福貴,年輕時嫖賭敗家,仗着幾代家業,不聽長輩教誨,辜負對他百般忍讓,如故跟着他的妻子,最終賭光了幾代人的積蓄,所有的風光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於嫖賭中的少爺劈醒,纔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中年想掘藏。命運似乎因爲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後接連着喪父,爲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爲聾啞人。後來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而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於採血事故,爲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於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後,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爲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老年做和尚。福貴親手埋葬了所有至親至愛的人,老來卻是無牽無掛,和一頭老牛相依爲命。他似乎看透了一切,也不去抱怨,也不去哀悔。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不管是對是錯。他說:“這就是命。”他唱響了“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用一句自嘲歸結了自己的一生。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遊蕩在社會這個海洋裏,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只有受着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隻有隨着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己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後爲他感嘆。是他強忍着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過於乏味,讀九年級的時候,日日夜夜想着盼着畢業,以爲過了會考這一關就可以鬆一口氣了,只要熬過九年級,接下來就是輕鬆愉悅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着國中畢業了,可這卻是高中的起點,還來不及暢快的舒口氣,又得咬緊牙,開始高中的馬拉松了。我曾問自己,這麼苦是爲了什麼?卻總也找不到結果。福貴的一生似乎讓我有些明白。這就是生活。

耕牛活着,就得拖起耕犁,忍受風吹日曬,一步一步往前邁;駱駝活着,就得踏上沙漠的征途,忍受風沙和飢渴,一步一步向前走;人活着,就得忍受現實,現實不盡人意,你若無力改變,就必須得受着。福貴被拉去當壯丁時,想着遠方的那個家,死裏逃生活着回來了,我們在不盡人意的生活中也要牢記着心中的信念,爲着信念忍着,看淡物喜幾悲,忍住現實的坎坷,活着,好好活着。

身爲一個剛步入高中的學生,我經歷的磨難是少之又少,與大人比,與福貴比,與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麼呢?國中堅韌是爲了會考,那麼高中堅韌便是爲了大學聯考。我們應該少抱怨,腳踏實地的前進纔是正道。

餘華《活着》學生讀後感二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題記

“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召喚着黑夜的來臨。”合上書,腦海中仍是書中結尾的畫面,老人和牛漸漸遠去,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如晚風般飄揚,向每個人,講述着那苦難又真實的故事,傳誦着生命的重量與活着的意義。

故事的主人公富貴在年輕時揮霍光了家產,當他決定和家人重頭開始努力時,又被國民黨抓去打仗。他在軍營目睹着生命的脆弱與易逝,經歷着土地改革,人民公社,_等動盪的歷史,又親手無奈的埋葬一個個離他而去的親人,直到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隻同樣蒼老的牛繼續在歲月未知的洪流中前行,去揭示活着的意義。

剛拿到這本書時,便不由得爲“活着”這個詞語的沉重與力量所唏噓,甚至以爲這是一本被深奧難懂的語言所充斥的哲理書。但真正讀進去,才發現恰恰相反。作者的筆觸樸素粗糲,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平緩語調,沒有議論,沒有抒情,僅僅是貌似冷漠的人物描寫,就簡單的織就了一個簡單的故事。這個故事裏,有動盪的歷史,有無奈的生離,心酸的死別,更有單純的快樂,與平淡的幸福。在這樣一個坎坷而真實的命運面前,其實根本無需煽情,字裏行間便自有感動的力量。也許是將小鳳霞送人時留下的兩行淚水,也許是有慶爲了剩鞋在雪地上光着的雙腳,也許是矮矮的墳墓旁被月光照亮的蓬蒿,無不刺痛內心深處最柔弱的地方,讓人也隨着富貴的起起落落而或喜或悲。又或許,正是這樣沒有抒情的單純描寫,才使讀者自己去窺探那些生活與我們如此不同的小人物的心靈,去主動問問自己:“何爲活着?”

活着,可以是以雲捲雲舒的慢節奏做着自己喜歡的事,也可以是以充實忙碌的步伐向自己的目標邁進,但它絕不碌碌無爲,芸芸衆生;活着,也許是一夜醒來便可以看見陽光飛濺的滿足,也許是勞累一天嘴邊可口的飯菜,它可以不驚天動地,但它足夠美好幸福;活着,也許是昂揚前行去實現遠方的夢,也許歷盡風雨起落但未來依舊迷茫,它可以無奈,不滿,悲傷,但它絕對有一個在等你滿身風塵前來認取的夢想。活着,可以不偉大,但一定要有意義。渾渾噩噩不是活着,行屍走肉更不是活着,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喜歡的生活,餘華也說過:“生活是屬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生活正需要我們爲自己而活,去享受內心的悲喜,感受那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歡樂與痛苦,活出自己的的意義。

《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閱讀,每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我們活着在幸福快樂的同時,也要學會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坎坷,也許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困難與逆境,才讓我們的生命在磨礪中變得更有意義。在《活着》這本書中,有着時間的漫長與短暫,生命的動盪與寧靜。在短暫的一生中,我們也曾在黑暗的角落用淚水浸溼一個人的夜晚,我們也曾被一抔黃土與那佈滿皺紋但卻溫暖的手掌隔絕,我們也曾在困難的荊棘叢中畏懼退縮,但是,我們是否也能堅持下去,像富貴一樣,有着無法被剝奪的活着的意志與戰勝困難的勇氣?

合上書,手心早已沉甸甸的,那是活着的意志,是生命的重量。其實,“活着”並不是只有哲學家才能去解釋的詞彙,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公,而我們的故事,不都是對“活着”的詮釋?看,時間正翻着書頁,請我們着筆。讓我們將故事續寫出屬於自己的意義吧!

餘華《活着》學生讀後感三

週日晚上,我花了3個多小時,一口氣讀了一本爸爸的小說——《活着》。

合上書以後,我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想哭卻哭不出,說他們可憐但好像又不可憐。

餘華是在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稱敘述其看似悲慘的一生。地主家兒子福貴好嫖、賭,花光了家裏所有的錢,在還債路上又被抓去當兵,誤當成了國民黨。幾年戰爭後,死裏逃生,逃出來回到家,發現父親已經死了。接下來女兒因發燒耽誤醫治也變成啞巴了,原本好好的一個家變得支離破碎。隨着時間的推移,女兒風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還有外孫苦根也相繼遭遇不幸,這一大家子最後就剩福貴一個人了,最終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數人的想法看來,他最後的命運一定不是瘋就是自殺。可福貴依然樂觀地活着,因爲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也是全書的亮點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是餘華,本應是餘華在講述福貴的故事,應該使用第三人稱,可作者採用第一人稱,讓人覺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書中的我,在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之後的坦然。

家人一個接一個相繼去世,富貴被一次次的打擊,這裏面,不僅有活着的真正道理,還有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他沒有抱怨、仇恨,而是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抱着樂觀的態度活着,這纔是“活着”的真理。

活着本身就很艱難,延讀生命就得艱難地活着,正因爲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了。

活着,就夠了。

餘華《活着》學生讀後感四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終。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最終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終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

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終,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地活着——已成爲一個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的肯定與頌讚。

餘華《活着》學生讀後感五

無論發生什麼事,活着,因爲總有愛你的人,總有你牽掛的事。

主人公福貴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在閱讀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並不是因爲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多麼煽情,事實上,這部小說從頭到尾都一直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進行冷靜的敘述。然而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語言,卻能帶給人們一種極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說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是爲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爲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只是怕死後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樸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

在我們這個年紀,現在擔憂的無非是現在生活中的瑣事罷了,不過是戀人朋友矛盾爭吵離開分手,學習成績工作不理想,別誇張了一點挫折,我們有吃有穿有錢花,沒病沒痛沒災禍,我們正是青春奮鬥的年頭,我們憑什麼不快樂,我們憑什麼整天怨天尤人,我們憑什麼說別人幸運我們沒他們好彩。其實活着很簡單,特別是我們現在這個時候,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永遠無條件支持我們,有那麼幾個閨蜜好友來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我們正可以全心全意奮鬥的時候,所以,別總是放大那些瑣碎的小事,讓他們佔據了你生活中心,更應該把自己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值得的事情上。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爲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雖然不用總把自己的不幸自己的苦難跟別人比較,也沒這個必要,可當你意志消沉,覺得活着真辛苦現在的日子不理想的時候,請別放棄,一旦放棄了,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意義了什麼都不可能。勇敢活下去,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挺過來,已經是一種很勇敢的活着了。加油,正在掙扎正在糾結的人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