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昆蟲記的蜣螂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1.92W

昆蟲記的蜣螂讀後感【精彩多篇】

昆蟲記蜣螂讀後感 篇一

蜣螂也叫糞金龜,也是我們俗稱的屎殼郎。

通過我的閱讀我才知道,在古埃及農民經常看到蜣螂,它們每天都要滾一天的圓球,古埃及人以爲蜣螂每天在滾圓球,以爲蜣螂知道很多天文道理,他們叫他“神聖的甲蟲”。

有大多的蜣螂把動物的糞便當走食物,所以又有了“自然結清道夫”的稱號。

蜣螂前面有六個牙齒像一個釘耙,是用來挖糞便!他的前腿很有力,像一把小弓一樣上面有些鋸齒可以清掃障礙;,他後腿細長,用來收集身下糞便。

我還知道它們中間也有不勞而獲的糞球蜣螂,因爲他知道滾糞球是辛苦的事,也有很“聰明”的蜣螂,它想偷糞球時就假裝去給滾糞球的同伴幫忙。同伴把糞球滾好後,他開始假裝睡覺,等同伴把糞球埋好走開後,它再把糞球偷走。

如果蜣螂沒有遇到小偷,蜣螂就在一個小洞裏做一個梨形的袋子就開始產卵梨是蜣螂用心做的,它既是小蜣螂們的家蜣螂是用其他動物糞便做成的,然後再圓球上走一道環。它不斷得往下壓圓環。小蜣螂十天後就變成蠐螬,還沒有力氣找東西吃,就吃“梨”了。四個星期後蛻一層皮,現在他們身上顏色是紅白色的。然後還要蛻幾次皮,才能變成黑色的。

每年八月的時候,下雨後泥土鬆軟是小蜣螂出來的好時機。就像他們的爸爸媽媽們那樣滾糞球了。

我們愛你,人類好朋友清道夫

昆蟲記蜣螂讀後感 篇二

這個寒假,我看了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是一本講小昆蟲的書,這本書令l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也有這麼多的奧祕呀!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他出身寒舍,一生勤奮刻苦,終於自學成才。在獲得碩士,雙學士,博士學位以後,就任中學教師,業餘時間觀察昆蟲,他筆下的小蟲子,讓人看了之後覺得可愛,這一切,都歸功於他的毅力。如果沒有他沒日沒夜的觀察,人們哪裏知道那麼多昆蟲的祕密呢?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小昆蟲們”,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爲“小蟲子們”寫出十卷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小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就是這樣一個奇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這些小蟲子在內,也是地球的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小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而關照小蟲子,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爲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昆蟲記》的語言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而“小甲蟲”則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這本書寫的很好,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昆蟲們描寫的很生動!

昆蟲記蜣螂讀後感 篇三

蜣螂,這個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實這只是一個學名,說白了,這是一種叫屎殼郎的昆蟲的學名。

屎殼郎,這下大家不陌生了吧。大概大家都覺得這種昆蟲天天和污穢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麼好蟲子,自然不及螢火蟲那般可愛。但是不要忘了,它爲什麼叫屎殼郎?就是因爲它無時無刻不在爲人們消耗着那些無盡的廢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農民還有辛苦的,但是蜣螂卻比農民還要任勞任怨。蜣螂在田地裏工作,拖拉機播種機推土機等等都會影響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鋤頭橫在它面前也會阻擋它的去路。那麼蜣螂會去把廢物堆到那些拖拉機上嗎?答案是不會。它們會繞過那些轟鳴作響的機器另闢新路,哪怕是千辛萬苦堆積而成的成果被毀,它們也不會在那裏發着無盡的牢騷,而是節省下那些發牢騷的時間來儘快開始新的工作,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

現在你還覺得它們是那麼的骯髒和噁心嗎?

如果你依舊這麼認爲。那麼,你也許也應該節省下那些鄙視蜣螂的時間,儘快趕上自己漏下的學業,去迎接期末考試吧!

一個人,或許還比不上一隻昆蟲,這並不奇怪。有的昆蟲在這世界上生活的時間比人長得多,不要因爲一隻蟲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蟲記》,你會發現它們是那麼的可愛,那麼的值得你學習。

昆蟲記的蜣螂讀後感 篇四

自從我讀了《昆蟲記》中“蟬和螞蟻”這個故事後,我才知道了真正的勤勞者。

拉封丹的這個寓言家喻戶曉:整整一夏天,蟬不做一點事,只終日站在樹梢上歌唱,而螞蟻則忙於儲藏食物。冬天來了,當螞蟻把儲備的受潮食物放在太陽下曬時,一隻飢餓的蟬前來乞討,結果他遭遇了難堪的待遇。

螞蟻驕傲地問:“你夏天爲何不收集一點兒食物呢?”蟬回答:“夏天我要歌唱,太忙了。”

“哈哈,你夏天唱歌嗎?”螞蟻毫不客氣地回答,“好啊,那你冬天可以跳舞了!”

最終,這隻可憐的蟬餓死了。

可是,在這本書的作者——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看來,這一切都是造謠。其實,蟬纔是真正的生產者。本來我也不信,可看了以後,便對螞蟻有了一種看法。因爲這是法布爾親身觀察的經歷。

蟬的嘴如同微型鑽孔器,一面歌唱,一面貪婪吮吸着樹裏的汗液。就這樣,它蚊絲不動,聚精會神,沉浸在歌唱和瓊漿之中。

可是,不一會兒,螞蟻就會和其它昆蟲前來搶奪漿汗,蟬被不罷休的螞蟻趕走,昆蟲們趁機痛飲。可是失去了水泵,便很快乾了,它們又去折磨第二隻,第三隻蟬……螞蟻真是一個強盜!

蟬卻是個失聰者。只要避開它的六隻眼睛,哪怕在它旁邊放幾十枝爆竹,它也無動於衷。有句俗語用它身上較合適:“像失聰者那樣大喊大叫。”

書是可以治癒笨的。你看,不看書,哪知螞蟻是強盜,哪知蟬是生產者,是失聰者?這故事使我知道:螞蟻是強盜,表現勤勞的人不一定是一個真正的勤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