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拜倫讀後感多篇600字

讀後感2.47W

拜倫讀後感多篇600字

《唐璜》讀後感高中時,我們學歷史文學史時,就學到,拜倫和雪萊是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拜倫的《唐璜》和《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更是受到廣泛的讚譽。不過,這本書,讓人讀起來會有一點吃力,畢竟,不是一般人可以欣賞的嘛!反正我是看的馬馬虎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拜倫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拜倫讀後感1

《唐璜》是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代表作,是一部長篇詩體小說,通過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臘、土耳其、俄國和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生活經歷展現了19世紀初歐洲的現實生活,諷刺批判了“神聖同盟”和歐洲反動勢力,是拜倫的代表長詩之一,詩中表現了唐璜的善良和正義,通過他的種種浪漫奇遇,描寫了歐洲社會的人物百態,山水名城和社會風情,畫面廣闊,內容豐富,堪稱一座藝術寶庫。

那樣一個作惡多端的人物本來是不會名留青史的,奈何他卻啓發了後代許多詩人、作家、音樂家的藝術創作靈感。例如,英國大詩人拜倫寫了一首題名爲唐璜的長詩;奧國音樂家莫扎特以唐璜爲題材創作了一部有名的歌劇;英國的戲劇家蕭伯納也借用唐璜的故事寫了一部諷刺式的舞臺戲劇。隨着光陰的流轉,歷史的唐璜演變成傳奇的唐璜。傳奇的唐璜是一個見到女人便要把她引誘上牀的男人;傳說他每天晚上跟一個不同的女人發生性關係。現代唐璜的定義是一個好色徒,他要佔有最大多數的女人的肉體來滿足他的男性虛榮感。所以,唐璜式的性是完全沒有愛的性。

唐璜所追求的只是女人的肉體;他跟女人發生性關係向來不把感情放進去;他也從來不用金錢去買性;他要本着他的男性魅力來引誘女人跟他上牀。當他得到了一個女人的肉體,他便立刻轉移目標,尋找新的征服對象;因爲他要不斷地征服女人,他的男性虛榮感才能保持它的充滿狀態。下面舉兩個實例來作示範。兩個實例裏面的男人都是典型的大唐璜。馬丁是一個丹麥的工業發明家,他的發明品並沒有成爲舉世聞名的暢銷品,但他扮演唐璜倒是成績輝煌。

他的相貌和身材都長得異常的英俊,風度翩翩,紳士禮貌十足,衣着講究。他一生結婚三次:頭一個太太是芭蕾舞星;第二個太太是電影明星;第三個太太是時裝模特兒。三次婚姻都以離婚終結,就是因爲他結了婚也不能壓制他那見到新的女人便非要追到手不可的唐璜心理。

拜倫讀後感2

他內心的矛盾,他雖兇狠的殺死了不少土耳其人,但又從兇殘的沙俄士兵屠刀下救了一個10歲的土耳其女孩。看至此,我不經在思考一個問題,拜倫究竟想通過唐璜向我們展示一個什麼樣的19世紀?唐璜受沙皇女王的要求,帶着土耳其少女前往英國進行談判。唐璜原本對英國十分仇恨,說英國“曾經把自由奉獻給全人類,現在卻要他們戴上鐐銬,甚至禁錮人們的心靈”,並且侵略到北美、印度等處。英國同西班牙爲了爭奪海上霸權和西歐地區的統治權,曾經在三四年間多次進行大戰,最後西班牙大敗,失去了在南、北美洲的殖民地,成爲小國。作爲西班牙貴族的唐璜,自然仇恨英國。他決心到了英國後,把英國的反動真相告訴英國民衆。但是,當他登上英國國土後,見到的情況卻改變了他的看法。一切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覺得這兒簡直是自由樂土。正當他打心眼裏讚歎英國社會時,突然一夥攔路搶劫的匪徒擋住了他,強迫他留下買路錢。他從衣袋裏拔出手槍,打死了1個匪徒,另4個夾起尾巴逃走了。此後,他改變了看法,覺得在倫敦的街道上根本找不着一個老實人,最富麗堂皇的賓館也只不過是外交界騙子的安樂窩。

被引見英國國王后,他發現大臣們完全是“沒有絲毫人氣味的畜生”,議會是一個專搞捐稅的機構,財閥們纔是英國和歐洲各國的真正主子,而大不列顛王國不過是“一所超等動物園”。唐璜被英國上流社會接納,天天進出貴族、富豪居住的倫敦西區。他說這區域是英國最罪惡的地方,這兒的人“把愛情一半當榮耀,一半當買賣”。他的行爲又恰恰同他的認識相違背,他在這兒同不少的貴族婦女勾勾搭搭,打得火熱。看到這些,我想我找到答案了。所有的敘事都是爲了拜倫諷刺英國和歐洲貴族社會、貴族政治而做鋪墊的。詩歌中一個場景接着一個場景呈現在我眼前。情節雖發生在18世紀末,但是,描繪的卻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洲社會的現實生活。

拜倫讀後感3

拜倫1788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父母皆出自沒落貴族家庭。學生時代即深受啓蒙思想影響。1809-1811年遊歷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國,受各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鬥爭鼓舞。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爲理想戰鬥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併成爲領導人之一。1811-1816年,拜倫一直在生活在不斷的感情旋渦中。在他到處受歡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場作戲的愛情俯拾即是,一個年青的貴族詩人的風流韻事自然更爲人津津樂道。拜倫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爾班克小姐求婚,於1815年1月和她結了婚。這是拜倫一生中所鑄的最大的錯誤。拜倫夫人是一個見解褊狹的、深爲其階級的僞善所囿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倫的事業和觀點。婚後一年,便帶着初生一個多月的女兒回到自己家中,拒絕與拜倫同居,從而使流言紛起。以此爲契機,英國統治階級對它的叛逆者拜倫進行了最瘋狂的報復,以圖毀滅這個膽敢在政治上與它爲敵的詩人。

後來,拜倫在他的詩歌裏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們孤傲、狂熱、浪漫,卻充滿了反抗精神。他們內心充滿了孤獨與苦悶,卻又蔑視羣小。恰爾德·哈羅德是拜倫詩歌中第一個“拜倫式英雄”。拜倫詩中最具有代表性、戰鬥性,也是最輝煌的作品是他的長詩《唐璜》,詩中描繪了西班牙貴族子弟唐璜的遊歷、戀愛及冒險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會中黑暗、醜惡、虛僞的一面,奏響了爲自由、幸福和解放而鬥爭的戰歌。或許,唐璜身上多少有點拜倫的影子,不管是他對女人的態度,還是對英國貴族的諷刺,拜倫通過唐璜及一系列他的拜倫式英雄,給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歐洲社會貫入一泓使世人認清事實的清泉。

拜倫讀後感4

《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傳說中的人物,多次成爲文學作品的題材。傳統的唐璜形象是個玩弄女性,沒有道德觀念的花花公子。但在拜倫筆下,這個人物在多數情況下卻以被勾引的角色出現。他的被迫出走,就是因爲他或多或少地是那個有夫之婦的犧牲品。唐璜不同於拜倫其他詩歌中的英雄人物,作者無意將他塑造成“拜倫式的英雄”,其中卻不乏詩人自傳的成分。唐璜熱情、勇敢、拒絕虛僞的道德信條。在面臨餓死的危險時,他拒絕吃被打死的人,其中不乏象徵的意義。在士兵中間,只有他表現出對一個土耳其小姑娘的命運真正的關心。他沒有憂鬱絕望的天性,但也沒有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他的愛情故事大多是對上流社會虛僞道德的諷刺,而他和海盜女兒海黛的經歷,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充滿詩意的理想。

如果說因諷刺的需要,主人公唐璜顯得行動多於思想,那麼詩歌的敘事者則承擔起了思考和評論的重任。故事之中或故事之外不斷出現的議論、感慨、回憶、憧憬,拉近了作品與讀者的距離。敘事者大量的富有抒情性議論,充滿哲理和深刻的思想,以及淋漓盡致的嘲諷,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作品不僅揭露現實真實深刻,而且想像豐富奇特。它描寫的風暴、沉舟、戰火的場景等,十分精彩。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抒情描寫非常出色。拜倫善於用各種詩體創作,語言幽默洗練,在英語口語入詩方面無人可與之匹敵。

拜倫的詩歌在當時和後世都有很大影響。在中國,魯迅稱拜倫是浪漫主義的“宗主”,盛讚其人其詩“如狂濤如厲風,舉一切僞飾陋習,悉與盪滌”。

拜倫讀後感5

《唐璜》是一首擬史詩性質的長篇敘事詩,敘述的是主人公唐璜的少年時代和冒險經歷。簡單的概括來說,唐璜,是出生在西班牙的一個貴族世家,他的父親是一個十分輕浮的人,做事草率,爲人放縱,經常和妻子吵架。而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唐璜,也變成了一個小無賴,到處闖禍。後來,他的父親死了,母親便對孩子的事親力親爲,誓要把唐璜教成一個品學兼優、德才出衆的好孩子。當然,唐璜也並沒有讓家人失望。但是堂皇卻被母親的好朋友朱麗亞拉下水,偷吃了禁果,鬧得滿城風雨後,母親便安排他出門避避。後面,便寫了唐璜的幾次遊歷生活,也一共寫了唐璜的四次豔遇,加上之前的一次,一共五次。分別是,在東方海島上,與少女海黛的兩情相悅;在土耳其蘇丹王宮與蘇丹王妃的奇遇;受沙俄女皇的寵幸;出使英國時,與英國貴婦的邂逅。這幾次豔遇中,在我看來,只有一次是唐璜的真實情感。那便是與少女海黛的故事,兩個人兩情相悅,是在海黛的海盜父親的殘忍分離下,兩個人才被迫分開的,而海黛也絕食死去。這一段纏綿哀婉的感情,就這樣被扼殺了。

其實,看過英國史的人都知道,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正值多事之秋,大革命,名族、民主解放運動蓬勃開展。而作爲英國上議院議員的拜倫,也曾多次抨擊政府,可惜的是,沒有什麼效果,所以,拜倫便將這種鬱結,抒發到寫作中,從唐璜的形象塑造上來說,不難看出,裏面加入了作者太多的主觀想法。太有深度的理解,我就不知道了,這只是我水平之內能瞭解的。其實《唐璜》還不愧是浪漫主義文學,裏面的很多句子真的很浪漫。連與愛情爲敵的無情的"時間",想到要擘開這樣溫柔的兩顆心,也不免憂傷與懷。他們的容顏不是爲皺紋而生的,他們那蓬勃的心和純潔的血液,不容凝滯,頭上也不容白髮爲災。上帝愛的人早死。不知什麼原因,當他們凝視着晚霞的那一刻,彷彿在他們心間,隨着歡笑,突然襲來一陣顫慄,好似冷風拂過了火焰或琴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