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初刻拍案驚奇》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3.31W

《初刻拍案驚奇》讀後感精彩多篇

初刻拍案驚奇讀後感1000字 篇一

凌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

讀來比較輕鬆,雖無多大多深的感觸,不過讓人很能想見明朝社會的風土人情,其間的俚語俗諺,也頗有趣味處,有些話其實到今天也還用的。

這讓我感受到,原來老百姓說話,其實幾百年來並無多大變化。

不過原來的文言文把其精緻、精簡到極致而已。

這本書評書式的章回體小說,但都各自成篇,很適合分開來看。

每篇詩詞開篇之後,先要講一個,有時是兩個相關的。故事,然後再切入正題,講一個此篇所要表述的故事。

把這書拿去作說書的本子,我看也是可以的。

當然,這裏面也有很多是講因果報應,講些神仙狐魅的,但其初衷,無外乎要人積德行善,並沒多少不妥處。

總之,此書作爲成年人聊作消遣之書,可以一讀。

其中貪贓枉法,顛倒黑白的官報私仇的官吏,“二拍”多有揭露。

《硬勘案大儒爭閒氣甘受刑俠女著芳名》一篇,則是這類小說中的佼佼者。

小說敘寫南宋台州太守唐仲友同陳亮一起蔑視他的上司、身居監職的朱熹,朱熹銜恨尋釁,竟題參唐仲友,污衊歌妓嚴蕊與唐有情,將嚴蕊下獄,嚴刑拷問。

嚴蕊不肯無中生有,誓不招供,朱熹的陰謀終未得逞。

通過這個故事,凌瀠初暴露了這個“大賢”表面上道貌岸然,內裏卻是卑劣的陰恨之徒。

小說雖多有虛構成分,但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直接批判了假道學,把朱熹所代表之“道學”斥之爲“害了風痹病,不知疼癢的人”。

小說作者寫嚴蕊身爲藝妓,但“立心正直”,光明磊落。

儘管被朱熹一夥嚴刑拷打,但始終不爲淫刑所屈,一個字也不肯誣陷他人。

有人對她說,你即使按照朱熹的要求招供,你的罪名也大不了,何苦不招,讓自己受罪呢?嚴蕊回答是

但天下事,真則是真,假則是假,豈可自惜微軀,信口妄言,以污士大夫!今日寧可置我死地,要我誣人,斷然不成的!”這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言語,充分顯示了她的剛正、高潔,和道學大師的兇殘面目,恰成對比。

還有有一篇公案小說《進香客莽看金剛經》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社會的黑暗面和人心的殘忍,

裏面寫了貪婪卑劣的柳太守,爲脅取寺中收藏價值千金的白香山手書金剛經,竟囑盜誣攀某寺爲窩藏盜犯之所,對住持多方迫-害。

但最終陰差陽錯之下經書得以保還,主持也脫離牢獄之災,柳太守一無所獲。

這告訴我們,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斷獄,任情用刑,也要求個公平明允。

它形象地指出了人民之所以慘遭殺害,是由於官吏昏庸,濫用刑罰,草菅人命。

故事是用一連串巧合構成的,而巧合只能是造成事件的假象;而任何假象又是可以通過周密的調查研究去識破的。

但官府卻全憑主觀臆斷,便把複雜問題簡單地處理了。

這說明,被剝奪了生活權利的市井細民,完全可以不明不白地被處死。

小說發出了重視人命的呼聲,儘管還十分軟弱,但這畢竟是和視人命如草芥的封建專制思想根本對立的。

《初刻拍案驚奇》讀後感 篇二

1、簡介

本書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誕生於明代末期、它是我國最早的個人創作的短篇小說集,開創了文人擬話本專集的先河、

作者凌濛初生活在明末,年輕時熱衷功名卻命運不濟,導致他既感慨朝政黑暗又敵視農民起義、而此書恰創作於作者功名無望滯留南京之際,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書中的四大主題其實是作者對社會現象及自身境遇觀察思考的四個切入點:愛情與婦女問題,商賈與商業活動,官吏及官場現象,社會及其風氣現象、作者爲了闡明自己的觀點,全書40回的大多故事爲作者獨立創作,因此能夠較好地保持全書思想藝術風格的統一,也便於讀者對作者思想的理解、此外,作者爲了增加作品的可信性大量描寫了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這對我們理解舊時封建社會的環境有很大幫助、

2、評價與思考

這本書作爲作者觀察社會的思維結晶,不可謂不用心、然而對於近500年後的我們來說,許多思想已經過時、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在於對明末社會環境的理解及思考、明末的中國社會已經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人民思想出現前所未有的開放,這一點在書中的故事裏得到明顯的體現、文中出現了數名正面的盜賊,而黑暗的官員也可以被批判;女性貞節問題可以得到寬恕,對愛情的追逐開始超越禮法;人們開始主動追逐利益,商人地位較以往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金錢面前,原有的文化氛圍開始迅速的崩塌,官職,名聲,信譽甚至妻子都可以被金錢衡量、文中的《程朝奉單遇無頭婦》一篇中,富人慾與有夫之婦同宿,竟拿銀子與婦人的丈夫商量,而丈夫拿了銀子回家對自己的妻子說:“如今這混賬世界,你就是守着清白,也沒人給你造牌坊,倒不如同意了他,落得和同些、”這樣的事情,在之前的社會中是不可能出現的、我們很難用好或者不好概括這樣的社會,但是這樣的情況一定是當時社會瘋狂追逐財利的一個代表、在變革中的社會一路往前看,鮮有人關注自己失去了什麼、

這是不是我們當下的問題?中國自近代以來爲了追上世界學習外國的工業化商業化社會,可當我們驀然回首,卻發現一些有中國特色的美好習俗和思維認知,已經開始被遺忘、閱讀《初刻拍案驚奇》時,這種感覺更是明顯、那中秋的月餅,元宵的賞燈,那七夕的祈月,端午的風箏,歷經500年前的風雲流轉如今早已意興闌珊,除了現代的商業化,哪裏還剩下幾許熱情?倘若與再遠些的唐宋相比,是否更爲渺茫了?還記得今年直到正月初六夜空中才第一次聽到震天雷,“嘭”,“嘭”,“嘭”,隔着相同的時間間隔,單薄的炮聲不斷重複着自身、但這種工業化生產的“年”的代表物,畢竟也因城市的過度工業化而逐漸消逝、炮聲越來越淡,那種兒時的“年味”,又剩下了多少?

覽古而思今,是閱讀古書的目的、作者對文筆高超的'駕馭能力完美地表達了他的思想,也便於了我們讀者的理解思考、但是,這本書的價值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讓人拍案稱奇的文字上,對歷史的思考,才應該是我們閱讀這本傳世作品的中心、因此我推薦大家來閱讀這本小說集,在閱讀的過程中只要加以思考,相信你一定會收穫良多、

初刻拍案驚奇讀後感 篇三

讀《初刻拍案驚奇》似懂非懂,有時一篇文章要看兩三遍,才稍知其意。今以《錢多處白丁橫帶,運退時刺史當稍》一文,淺議心得。

話說唐僖宗朝江陵一人,名曰郭七郎。父親在時,做江湘大商,家資百萬,產業廣延。有鴉飛不過的田宅,賊打不動的金銀山,楚城富民之首。父親死後,給他留下了這筆財富,怎奈這郭七郎是個無才無德,不求上進,而又貪圖享受,買笑追歡,一心想當大官出人頭地之人。父親死後,一世的命運由此改變。

京城有外債,藉着索債之道,七郎與富家浪子押金如土,沉迷在溫柔之鄉,又納錢買得一個大官,盼得衣錦榮歸,怎奈趕上王仙芝作寇殘滅,回到自家時,人去屋塌。後尋得時,只尋剩老母與一兩個丫頭,家丁盡散,分文全無。此時的母親無盡。七郎卻說,做了官,怕少錢財?而今哪個做官的家裏不是千萬百萬,做官一年兩年,重撐門戶,有何難處?母親轉憂爲喜,盼着兒子能給他帶來榮華富貴。怎奈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只奔福輕人。七郎與母親乘船在江中,江水上遇上大風,船沉人逃。老母經受不住折騰打擊,嗚呼哀哉。家無家,業無業,七郎成了無根蒂之人,再加上好吃懶做,貪圖享受,一把力也不想出,終日想着一個“官”字在身上,盼着廣納錢財,怎知只吃不做,白白的供養,又有哪個人願意呢?七郎不願放下“官”字,高高在上,買來的一身告身,失在江裏,無憑無據,沒人認得他。忍飢挨餓,好不悲慘。最終聽着旁人一聲勸,放下“官”字,憑着自己的當稍拿舵,來往船隻,執稍度日,掙得些辛苦錢。多年之後,便也成了一個真正的篙工水手。

是啊,人生榮華富貴,眼前的多是空花,一時有了時勢,也並不是萬年有了不拔之基。轉眼之間,灰飛煙滅,泰山化作冰山,極是不難的事。“寧可無了有,不可有了無”。貧賤之人,得了富貴,苦盡甜來,滋味深長。富貴之人,一朝失勢,落魄起來,“樹倒猢猻散”。想那郭七郎不正是富貴之人,落魄了,便落得“樹倒猢猻散”,好在他有着當稍拿舵本事,日後用以餬口。

人生一世,富也好,貧也好,平安是最大的福。縱然有着千萬家產,縱然有着天大的官帽,沒有了親人的相伴,又何談得上大富大貴,幸福快樂了?

做官,對於我來說,沒有任何的吸引力,本也就沒有這個才,一介平民,卻也過得快樂悠然。每天,面對着可愛的學生,感到快樂;閒時,親人聚在一起天南海北暢談,感到愜意;累時,躺在木板牀上酣然入睡,感到幸福。

幸福的日子,不是一個“官”字所能解決的。有一技之長,乃生存之道。這七郎最終不也是當稍拿舵,執稍度日嗎?倘若他連執稍的本事也沒,又會落得怎樣的結局呢?

《初刻拍案驚奇》讀後感 篇四

可以說是不太輕鬆地看完了,因爲古本站和現在的語言有些出入,需要反覆想一下才能明白,哦,是這個意思,是這個意思。但這不能成爲我吐槽的地方,實在不理解一些短評裏面關於這方面的吐槽,既然看不下去,有人拿着棍子逼你看嗎?明明知道是古白話,明白地擺在眼前,從看第一頁甚至看封面就能知道這些,不喜歡就丟到一邊,何必自己折磨自己,呻吟出來給誰看呢?

還有就是關於其中封建思想的抨擊。確實關於鬼神、關於宿命,關於報應、男尊女卑等等,好像都與當代社會格格不入。不過看古代的東西,這點東西就讓你暴跳如雷嗎?想讓他們那麼文明、進步、科學……請你出門去看十萬個爲什麼。

從這些小說中,更多地是窺探古人生活,仕途、人生、情愛、社會思潮……等等,有選擇地略讀和細讀,有的故事也是頗有樂趣的。你若是純看故事情節,現在社會如此發達,還有沒見過的稀奇情節嗎?若是有,也早被改編翻拍千萬遍了。只有放入那個時代,連同風俗瞧一瞧,樂一樂,大可不必那麼認真地評論是非。

《初刻拍案驚奇》讀後感 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