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多篇

讀後感1.44W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多篇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1

“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着”正是隨着這樣細膩的描寫,我走進了《平凡的世界》。縱觀全書,都是這樣樸實的`語言,沒有一絲的浮華造作。卻有一種直入人心的力量,溫暖的將我包圍。

在貧瘠的黃土高原上,有一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普通而又平凡。但這些平凡的人,卻有着不平凡的閃閃發光的靈魂。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孫少平對生活他對苦難有着深刻的認識,有着透徹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高度的追求。他有錚錚鐵骨,有巨大的勇氣,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奮鬥人生,然而在痛苦與磨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和崇高感,他稱之爲“關於苦難的學說”。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所以他選擇了平凡。

就如薩迦格言所說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可以爲之要而奮鬥,用平凡的生命煥發出不平凡的光彩。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2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界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麼認爲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分量最重的的一部長篇。全景式的描述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爲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的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着眼,作者刻畫中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啓迪。

《平凡的世界》給我的影響也許我此時還無法預測,有一點是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他們的命運告訴我,生活沒有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美地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我們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3

第三次讀完《平凡的世界》,依然讀得廢寢忘食,讀得心潮澎湃,讀得熱淚盈眶……這部偉大的鉅著,爲我們詳盡的解說了何爲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是什麼?而它帶給我的也絕不僅僅是思考,我想更多的應該是一種力量,一份勇氣,一個信念吧!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一切本該如此!世界這麼美好,幸福無處不在,作爲一個平凡人亦會有平凡人的人生幸福之所在!一部文學作品能夠一次又一次將人們心底那種最原始,最簡單,最樸實的幸福感喚醒,在這個幸福感漸漸缺失的時代,所有的人都有必要來讀上一讀!

“世界沒有一天是平靜的,每個人的生活就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爲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裏,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偉大的生命,不論以何種形式,將會在宇宙間永存。我們這個小小星球上的人類,也將繼續繁衍和發展,直至遙遠的未來。可是,生命對於我們來說又多麼短暫,不論是誰,總有一天,都將會走向自己的終點。死亡,這是偉人和凡人共有的最後歸宿。熱情的詩人高唱生命的戀歌,而冷靜的哲學家卻說:死亡是自然法則的勝利……”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4

我也來一點感嘆,嘻我太瞭解自己了。這不是人云亦云,這是真實的,就像平凡世界裏的故事情節一樣,何不是這樣呢?我們不都是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嗎?不只是書上纔有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去做!

我培服書中所有的正面人物,特別是孫少平,他的無私,他的吃苦精神,他的勤勞,他的上進,以及他的愛心。在這之前我也懷疑過電影中的完美結局!我也困惑過,真善美有用嗎?有愛心有用嗎?能爲自己帶來什麼嗎?讀過書之後我消除了所有的疑慮,其實一切都是爲了自己,不用回報,只是換得內心良安。

我也不同情書中所有人物,我認爲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沒有是非,沒有對錯。換個角度,換個思路就可以看清,(只是換來了良心安否)平常心。不必苦惱,是你的想甩也甩不掉,不是你的想得不到也不要苦惱。

生命需要太多像這樣的感動,多多打動我們的良心,雖然我做得沒有孫少平這樣好,我只追求一份真,一份平凡,即使有一日我是個有錢人,我還是在平凡世界裏的一員,一個平凡的人!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5

每個人一定都喜歡的書,有的喜歡《三國演義》,有的喜歡《水滸傳》,但是我卻喜歡一本知名度不怎麼高的書,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以一羣平凡而可愛的農民在1975年—1985年這十年間的生活,展現了人們在生活中的自尊、自信和自強,現時出展現了人生的奮鬥、挫折與痛苦。也許,正是因爲小說描寫了平凡的生活,才讓它變得真實吸引人,但我們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這平凡中正有一股不平凡的力量從他們的心底噴出。

說到這,我想到了已經癱瘓的爺爺,我的爺爺本來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民,有一天早上,我和爺爺雲田裏種地,到了中午,我和爺爺回來時,因爲我在路上玩我的玩具,沒有看路,突然有一輛汽車飛馳而來,爺爺馬上向我撲來,把我推到在一邊,汽車無情的碾過了他的腿,我們一家趕快把爺爺送到了醫院,醫生說爺爺下半身癱瘓了。雖然我的爺爺在村裏人口中很平凡,但是在我們家人的心裏面,爺爺是一個不平凡的英雄。

儘管在有些人覺得爺爺的生活平凡,但我仍固執的認爲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實的,豐富的,這種精神世界的充實終將會帶給他幸福,這也許就是他的平凡而偉大之處!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6

編者按:“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淋淋的飄灑着……”讀過《平凡的世界》的人,對開頭這幾句話的印象一定是深刻的;隨着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熱播,這幾句話也扎進了觀衆的心底……是誰寫下的這不凡的語句,是誰寫出了這不朽的著作?本期《讀名家》,讓我們走近路遙。

1990年初春,作家王安憶有過一次陝北之行,行程是路遙安排的;1993年,路遙去世一年後,王安憶寫下了紀念文章《黃土的兒子》。

王安憶在文中寫道:“我想他其實從來不是在稿紙的格子裏寫字,而是在黃土上,用他的心血。我想用文學這兩個字去命名他的勞動是太過輕佻了,那其實是如同‘人生’一樣艱辛的跋涉。”

這世界原是由荒瘠的黃土凝成,綠地只是表面的裝飾。這個世界上裝飾是越來越多,將真相深深掩蓋。其實,破開綠地,底下是黃土;風颳起黃土,底下還是黃土。王安憶說:“路遙,我們都是黃土的孩子。”

黃土地的孩子

熟知路遙的人介紹,路遙有着苦難的童年,他的類似司湯達小說《紅與黑》中於連·索黑爾式的性格,他的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中那種小人物不安於卑微和貧賤,渴望飛得更高的主題,或都與苦難的童年有關。

六歲或者七歲那年,他被父親帶着,從清澗老家討飯吃走了五十里,順秀延河走到伯父家。父親要走了,哄他說,“你先在這待着,等秋莊稼收下後,我來接你。”路遙那時候已經明白,他被過繼給伯父了,但是沒有把這說穿。

路遙送父親,送了很遠。夕陽淒涼地照耀着這一塊飢餓的高原。後來,路遙說,他一直看着父親佝僂的身影,消失在山路的彎腰處,被連綿的山頭擋住了,才號啕大哭起來,抹着淚往回走。

路遙是黃土地的孩子,他腳踩黃土地,小米飯和西北風鍛造了他樸實堅毅的性格;悽苦的童年,兒時因家裏困難被過繼給伯父,艱辛的中年生活,連赴京受獎都沒有路費。

苦難是一種經歷,是一筆財富。這一切成了他寫作的源泉,他面對父老鄉親,用陳舊的寫法,恪守現實主義的最樸素的文學精神,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創作中,他用自己的生命打造自己的文學,捍衛了文學事業的神聖。

這樣的作品源於黃土——樸實無華,起於底層——貼近大衆,心血凝結——情真意切,已然穿越高坡,激盪在華夏沃土上!路遙的時代是平凡的,猶如他的《平凡的世界》一樣;而路遙之後的世界以及《平凡的世界》又是不平凡的。

自虐式的寫作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嘔心瀝血,是和自己的生命賽跑的過程中寫就的。在這部作品開筆前,路遙曾到黃帝陵廟裏,雙膝跪倒,上了一炷香說:老天爺憐憫我,讓我把長篇寫完,再倒下!在艱難的創作過程中,他的一個同學去看望他,見路遙整個人面色浮腫,虛脫得不成樣子了。

路遙的同事張豔茜在撰寫的《平凡世界裏的路遙》中談到:1982年,路遙開始創作《平凡的世界》的準備工作。他給自己列了100多部的書單。那時沒有網絡,他爲了收集資料,翻閱了10年間的《人民日報》等報刊。

他深入生活,把自己作爲書中的角色,1983年,他到陝北延河邊的工地上打短工。後來,他爲了寫好孫少平的“礦工生活”,又先後去陝西省的銅川鴨口煤礦、陳家山煤礦體驗生活,和礦工同吃同住。一遍一遍的下井,而且要下到很幽深、很潮溼的地方去體驗生活,有時他會堵住幾個剛剛升井的礦工,爲他們遞上煙,點燃火,一起坐在陽光下閒聊,他必須熟悉煤礦井下井上的情況,礦工生活的習慣,以及礦工經常用的一些語言。他寫的人物,百分之九十都是有原型的。

正是因爲這樣不平凡的積澱,這樣像老黃牛一樣的精耕細作,這樣瘋狂自虐式的寫作,造就了直抵人心靈的鉅著。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

路遙在作品中詮釋了社會底層特別是青年應該始終奮鬥而前,揭示青春就是要執着努力,要與命運抗爭。他信守:“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我纔會活得更充實。”“如果他是個足球運動員的話,即便腿被踢斷了,那麼連球帶腿一塊往門裏踢。”這就是類似貝多芬扼住生命的咽喉,始終不屈的奮鬥精神,愈挫彌堅,鍥而不捨。

小說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爲中心,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爲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爲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裏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心潮起伏,澎湃萬千。

學者周國平講:一個人的青春是在停止追求時結束的。書中孫家兄弟不懈追求,使得他們青春永駐,奮鬥是奮鬥者的通行證,也正是這一點激起了人們強烈的情感共鳴,催人奮進!

一直在想,這篇並不深刻的小文該如何結尾呢?思來想去,結尾還是回到《平凡的世界》,回到第一章,回到開篇吧:“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淋淋的飄灑着……”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7

書的開頭,孫少平是一個連“丙”菜都吃不起的窮困農村學生;書的結尾孫少平是個身有殘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礦工人。從頭到尾孫少平都沒有脫離所謂的“底層社會”。可是時至今日每每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孫少平這個平凡的人,這個人物身上的自尊都令我汗顏。

在讀者上面看到了《早晨從中午開始》。概括了父親那一代人的人生軌跡。我卻被這文章中記錄的作者路遙所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的各種工作準備所吸引。頭一次知道,原來寫一本長篇小說,要在一個荒郊野外獨居數年;要通讀近十年的報紙,記錄各種事件,翻閱報紙到手指被磨得露出毛細血管。這些聽起來艱苦以至於荒謬的事情,對於我卻有着巨大的感染力。直到今天,我仍然對這種被王小波描述爲“反熵過程”的,人對於某一事物不合常理的執着,喲這莫名奇妙的好感。

坦率的說,這本書有我很多不喜歡的地方;作者強加在人物身上的褒貶之辭;書中沒有一段善始善終的感情;孫少平和田曉霞好的莫名奇妙;田曉霞的死和孫少平的尿失禁等等。甚至每一個人物身上,都能找到我不喜歡的性格。

可是這本書卻最終吸引着我,也改變了我。因爲他有引人入勝的開頭;更重要的是,它教我認識了一個平凡人的自尊。

孫少平在物質生活上是窘迫的,在精神上是寂寞的——但我從來沒有在生活上見到任何一個人,能夠像他這樣認真對待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心中的孫少平,是個“講究”人,在平凡的人生境遇中對自己的精神世界仍一絲不苟。和他相比,那些盛氣凌人的“成功人士”們大多活得卻像個動物。

這樣的態度比任何話語都有力量,這樣一個高貴的普通人比任何社會角色都更令人誠服。社會上流行着用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判斷他的質量;我身邊也不乏動輒對他人的“成就”或“品味”作褒貶之辭的朋友。我總覺得我無法與他們爲伍,無法接受這樣的價值,因爲我見識了孫少平這樣的人,我更願意相信這樣的人的存在。人可以獨立於成敗,獨立於世俗的價值評判,獨立於他人的褒貶臧否,而自己尊重自己,做個高貴的人。

我對自己的種種一直都不甚滿意。但《平凡的世界》教給我的,是爲數不多讓我爲自己感到驕傲的地方。《平凡的世界》是一本我願意讓我以後的孩子讀的書。不是爲了讓我的孩子更像他爸爸,而是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爲一個讓我由衷欽佩的人。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8

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所描述的年代和我們當下生活可謂差別巨大,吃不上飯的舊事在如今的上海更是無法想象。人們的煩惱,已經由最基本的關於生存和溫飽的煩惱,轉變爲買大房子買豪車送孩子讀貴族學校的煩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斷問自己,時代的進步在物質方面一日千里,但精神世界呢?

故事的開頭,孫少平是個連飯也吃不飽的窮困的農村學生;故事的結尾,孫少平是個身有殘疾的煤礦工人。可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他身上的自尊卻足以令衣食富足的我們汗顏。誠然,孫少平在物質生活上是窘迫的,在精神上也是寂寞的,但他如此認真地對待自己的精神世界,即使在最寡淡無奇甚至艱苦難熬的人生境遇中, 對自己的精神世界始終一絲不苟。這一點,是如今很多所謂“成功人士”也遠遠達不到的境界。

也許是因爲考試的原因,《平凡的世界》我沒有認真去看,好的作品總髮着金光,期末考試完後,我就打開這本厚厚的書開始閱讀。

這本高大於1。5釐米的書總給人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給人一種讀也讀不完的感覺,可是讀了一頁,這情節就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這講的是中國城市,鄉村生活,孫少安、孫少平等人間發生的事,矛盾、挫折、愛情、歡樂,每個人的日常中的選擇……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選擇都有所不同,高調、嚴謹、平凡,在這本書中,主人公孫少平選擇了平凡。

這位主人公的出生十分平凡——農民,貧窮使他羞澀靦腆,但沒有使他變得消極,經過一些磨練,他由一個羞澀的貧困少年變成了一個男子漢,在這之間,他也經歷了許多波折,離鄉打工,遠離親友去挖煤,田曉霞與他悽美的愛情,挖煤時的意外,這困難比我們所遇到的強幾百倍,是我們無法挺住的,但他勝我們一籌,他挺柱了。最後他童年時的玩伴,金波的妹妹向他表白,但他又拒絕了,他需要他自己的平凡生活。

一本本名著,帶來我們需要的知識,讓我們好好理解每一句話。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9

假期裏又一次翻閱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書,書籍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不同時刻看同樣的書,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體會。

讀書的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停下來,不斷地問自己,究竟什麼是平凡?什麼是偉大?什麼是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戲臺上的人生是濃縮的,纔會有那麼緊湊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但生活畢竟是生活,那種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刻骨銘心的愛恨情仇,是電視劇中才有的。當然,現實生活中也有,但普通人遇到的機率又有多大呢現實中,縱然是強者,也難免在痛苦中掙扎,難免會有失意的時候。

人生難免會有許多的苦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堅強的鬥爭,有的人屈服於命運,有的人在鬥爭與屈服中搖擺不定。孫家兄弟就屬於第一類的人,面對苦難,積極面對,與命運作鬥爭。

《平凡的世界》讓我明白了腳踏實地的可貴,一切空想和憧幻都是不切實際的,讓我知道了平凡的偉大。當代年輕人,遇到任何挫折,都應向少平那樣,奮發向上,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奮鬥的真正含義不僅要能吃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執着,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勇氣,是不懈的堅持。

平凡的世界個人讀後感心得啓示10

處在社會底層的是貧困的勞動人民?不,我不這樣認爲。在我看來他們是最偉大的,也是在這個社會上最可愛的人。因爲一次偶然間看到父親在看《平凡的世界》電視劇,本沒什麼興趣,但因爲幾句有趣的陝西方言吸引了我,有一句沒一句的聽着演員說出的臺詞,久而久之發現自己並不是因爲那幾句會令我發笑的臺詞欣賞這部電視劇,而是我已經被其內容所吸引。後來又聽說同學家中有這本書,便借來拜讀,使我更詳細的瞭解了這本路遙所著的長篇小說。

看過兩遍電視劇,書讀了一遍,但每一次對它的接觸都能夠令我感動。本書中重要講述了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在生活中不屈不撓努力進步的一系列事情。當我瞭解完他家的背景後,不禁想到季羨林在《我的童年》這篇文章中的一個小標題“最窮的村中最窮的家”。真的是這樣,儘管他們的父親孫玉厚一直樸實勤奮但也只能讓少平和妹妹蘭香去讀書。大哥少安很年輕就當了生產隊隊長,但與潤葉的感情也因爲家中貧困,父母的不同意而告終。與外鄉人秀蓮結婚後,又因攢了些錢而辦了個磚廠,樸實的他卻又被燒磚師傅給騙了,他有悔恨,卻不曾想着放棄。妹妹蘭香在貧困的情況下,由於哥哥們對他的影響,她對知識的渴望,想要擺脫貧困的願望,考上了大學。

還有一個少年,他因爲家中的貧寒被同學嘲笑,他也有想過放棄的時候,但因爲大哥的教導而又在求學的路上堅持下來。遇到了善良美麗的田曉霞。兩人因爲長在一起讀書,討論思想而產生了情愫。這個人就是孫少平,我最喜歡、最崇拜的人物。他在包攬活中吃苦忍勞,最終投身於煤炭事業並取得了輝煌成就。在他的一生中,我覺得能讓他真正快樂的人只有小霞,因爲他們是彼此的知己。曉霞的犧牲不僅令我潸然淚下。曉霞走了,少平的快樂也消逝了。

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籍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

而不會玩世不恭;

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這一段話讓我想到了書中的少平,和他的姐夫罐子村著名的二流子王滿銀。在當時的社會中,少平有目標的努力着,勤勞本分的努力着,最終換來了好的結果。可王滿銀不安現狀,四處奔波,沒有盡到一個丈夫、父親的責任,最好雖然改邪歸正但依舊對他不滿討厭。在劇中他被警察查證而弄的戰戰兢兢。隨後他看着鏡子中的自己,或是想到了被自己辜負了的蘭花和孩子,或是感悟到了自己不能再浪下去,最好回村顧家。

現實很殘酷,現下想要改變命運就要改變自我。要改掉懶散拖拉的壞毛病,歸根結底我最大的對手是我自己。學在苦中求,儘管學習困難也要永不言棄,要讓自己最後所得到的結果對得起自己經受的苦難。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爲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