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1200字

讀後感3.3W

第一篇:《寬容》讀後感1200字

名著讀後感1200字

從兒時起,我極愛寬容,因爲癡迷清麗的句子:“被踏碎的花兒,仍將芬芳沾上鞋履,這,就是寬容。”

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翰無比。這是一位哲人對“寬容”最生動直觀的詮釋。一日讀到“紀伯倫”的詩:“我永遠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中間。潮水會抹去我的腳印,風也會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卻會永遠存在……”心靈默默顫動。我想我能理解海洋的永恆,我銘記着海洋的寬容。霎那間我似乎肯定自己理解了寬容——用愛來回報他人的怨恨,便是寬容了。霎那間我似乎覺悟到寬容是一個單純的理想,她的存在僅僅需要一個高尚堅韌的靈魂。然而,當我讀了的《寬容》後,我才發現,房龍先生似乎對“寬容”別有一番見解。

《寬容》一書雖然主要論及西方宗教歷史上的不寬容及爲這種不寬容所進行的鬥爭,但今天看來,房龍這本書的意義已遠遠超出宗教領域,而成爲人類精神層面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範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爲爭取寬容而戰的歷史。房龍在書中要說的道理很簡單,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話來說明:“大凡爲寬容而戰的人,不論彼此有什麼不同,都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的信仰總是伴隨着懷疑;他們可以誠實地相信自己正確,卻又從不能使自己的懷疑轉化爲堅固絕對的信念。”房龍最反對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結合後施加給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體上的暴政。在他看來,任何絕對的信念,都包涵着潛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權力的門徑,它的暴虐本性就會顯露出來。房龍給出的解決是懷疑,對任何的觀念、理論、思維方式都要用懷疑來沖淡它繁殖、複製、獨裁的本性,就連自己都要懷疑。懷疑一切,用懷疑給一切以改善發展的餘地。在房龍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開端都是樸素的,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但一旦穩定發展起來,就會落入功利主義的魔爪而萬劫不復。痛恨功利的房龍卻用功利觀來解釋敘述歷史,勿寧說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爲那最初的純潔高尚很可能在本質上是虛假的,是違反人類天性的。政治上的浪漫主義會演變成流血的暴政,帶有浪漫情懷的君主往往都墮落爲暴君,前者有法國大革命爲證,後者在我們身邊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今天看來,“寬容”這個話題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宗教本身,而成爲人類精神層面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諸如出於懶惰的不寬容,出於無知的不寬容和出於自私自利的不寬容等等。在面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一個國家要想站穩腳跟,就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家內部的改革、對外的開放必不可少,一個個舊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一批新興工業正在迅速崛起,市場經濟來不得一絲一毫的寬容。將之擴大到生活和學習中,就是要樹立競爭的對象,對別人的前進總抱以不認輸、不甘落後的態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趕超別人,這也就是不予以寬容。值得指出的是,這裏的競爭是平等、公平的,這裏的不寬容不僅體現在對強者的不屈服,還表現爲對自己的不滿足,敢於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說來,發展就要有對人對已不寬容、不鬆懈的態度,要有敢於挑戰的勇氣。

房龍先生堅信“寬容一統天下的日子定會到來,它將成爲人類歷史上的進步”。思想的束縛、戰爭的暴虐、種族的歧視等等,都在呼喚寬容,我們渴望那和平安詳的日子,但我們同樣要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負責,必要的時候決不能“寬容”地得過且過,將寬容發展成爲漠不關心,那恐怕纔是最大的災難!用客觀的態度去看待人生,你會發現,生活中的寬容會讓你平和安詳,而發展中的不寬容會促進社會的進步,無論過去、現在、將來,二者都需要存在。

《寬容》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作爲一個人文主義者,房龍在書中致力於用理性和自由來對抗各種基於偏見和自詡正確的優越感的狹隘意識,倡導在同一個星球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寬容和理解。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人類文明發展到何種地步,只要地球上還存在哪怕兩個人,這樣的一種情懷,就是必須的。

第二篇:讀後感120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爲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憶起她,追念她,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複雜。

走過求學的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朋友。沿着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爲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起起起落落……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着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裏無疑不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了,家裏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老師的家的書房。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園裏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裏自由、快活。

通過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比較,讓我感覺到小時候的童年是那麼美好、愉快,現在,我是在接受教育的時候了,自然會有些不高興,但是,應該用美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纔會發現美。

魯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來幾乎沒有時間玩耍,束縛了學生愛玩的天性;而我們現在上的學校,每節課下課都會有時間玩,又玩了,又學了,也還算得上自由。跟三味書屋比起來,我們像在天堂。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裏,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我覺得,讓兒童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應該讓他們玩好。

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第三篇:紅樓夢1200字讀後感

豈有豪情似舊事,花開花落兩由之

——《紅樓夢》讀後感

蒼溪中學課改2014級8班 韓夢茹

女媧補天棄下了第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通靈頑石,這塊被棄的通靈頑石幻形入世,亂入紅塵。至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以此爲舞臺,縈繞着一羣明媚鮮妍,千姿百態的女兒們,開闢鴻蒙,爲誰情種。因此上,演出了這一場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寫了一大羣美人,他們住在大觀園裏,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女兒國,在短暫的幾年中,充滿了“花招繡帶,柳拂香風”之美,充滿了青春的笑與淚,愛和怨,酒和詩。享受到很有限,而又很難得的及其例外的自由。她們以及其現實的女兒之身,體現了非凡的審美理想。她們大都是十五六歲的姑娘,她們的一切都有一種青春純潔的氣息,即使是較有心計和事故的,例如薛寶釵,賈探春,任然是青春的純潔的範圍之內的心計和世故。

這個芳香美麗的小小女兒國,實際上是賈府的一部分。而整個賈府,則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外表之下充滿了污濁醜陋的貴族家庭,只有門前一對石獅子是乾淨的。大片的污濁醜惡之中,僅有一小塊芳香美麗。前者頑固的現實力量,始終統治着支配着決定着後者,其影響深入後者,不久便輕而易舉的毀滅了後者。

黛玉葬花時說過:“擱在水裏不好。你看這裏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依就把花遭塌了。”

有人的地方,什麼人倫悲劇沒有?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賈寶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糾葛。寶玉在黛釵間究竟愛誰,賈府究竟選誰做寶玉的妻子,這是一個大問題。悲劇產生於兩個選擇的不一致。寶玉越來越發現黛玉是唯一的知己,寶釵雖也可愛可敬,心靈上總有一層隔膜。賈府的當權者們則是越來越發現寶釵符合賢惠兒媳的標準,黛玉的性格氣質卻隱隱含有某種叛逆性,寶釵能把對寶玉的愛儘量剋制在禮法的範圍之內,黛玉卻往往作了執着的表露。悲劇產生於兩個選擇的權威性大相懸殊:愛不愛誰,寶玉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但是,娶誰做妻子,寶玉自己是一點權力也沒有的,一切決定於父母之命。於是,悲劇就成爲不可避免的結局。

環繞他們三人的還有一大羣少女少婦,都是“山川日月之精秀”,卻都是“薄命司”冊子上註定沒有好結局的人物。

全書的《紅樓夢曲子》,是對這羣女兒美好品質的直接頌唱,但書中她們的判詞,卻又飽含了對衆芳消亡的哀思。曹雪芹用她們的淚水釀成了芳醇甘冽的藝術之酒,這就叫“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

“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林黛玉最終是淚盡身亡;“山中高士晶瑩雪”的薛寶釵竟是孤寂終生,曲中歌頌湘雲:“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但“薄命司”中卻淡淡寫着“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歌頌妙玉:“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但“薄命司”中卻冷冷地記着:“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青春守寡的是湘雲,李紈;出嫁一年被折磨死的是迎春;遠嫁的是探春;悲觀絕望青春出家的是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釧兒;含冤而死的是可卿和鴛鴦,斥逐羞憤而死的是晴雯……看至最後,嘆到最後,腦中憶起了薄命司殿前那副對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爲誰妍?”

將《紅樓夢》從頭翻到尾,看着衆人各自離去,散開,再也聚不到一起。“爲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姓名。”如那啄盡食的鳥兒各自飛回林中,僅剩茫茫雪地上零星的殘跡證明還有鳥來過。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風席捲着雪一吹,卻已是回頭不見,舉目蒼茫,整個世界僅剩下潦草的印記。

烈火烹油之烈,鮮花着錦之盛,也不過轉眼連天衰草遮墳墓;美好的女兒,蹁躚的少年,市儈的老婦,污濁的祿蠡,也都是過了就如煙雲零散。無論美好還是醜惡,在時間這把大刷的涮洗下都歸於虛無。執着於喧囂世俗中的一切實在沒有意義。

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恆的時間之河駛去。在某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登船。既然這樣,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着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

正像《虛花悟》中吟唱那樣: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正是:豈有豪情似舊事,花開花落兩由之。

第四篇:讀後感1200字

讀後感1200字

《弗蘭肯斯坦》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小說,被認爲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讀後感1200字。190多年來,這部由僅19歲的少女創作的恐怖小說,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戲劇,並被譯成百餘種文字廣爲流傳。小說揭示了作者的哲學觀點。她認爲人具有雙重性格——善與惡。長期受人嫌惡、岐視和迫-害會使人變得邪-惡而幹出種種壞事,甚至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它還爲英語添加了一個新的單詞frankerstein,一個最終毀了它的創造者的東西。瑞士貴族弗蘭肯斯坦,曾留學德國,研究電化學和生命,發現了死亡的祕密,於是決定着手製造生命。他先從屍體中尋找材料,然後進行組裝,最後藉助電化學方法予以激活。但是,本來全都是由好材料製造的、高達8 英尺的怪物在被賦予了生命之後,卻變得奇醜無比,弗蘭肯斯坦被嚇得昏了過去,醒來之後發現怪物已經失蹤。

怪物剛剛誕生時還是十分熱愛這個世界的,他躲藏在山裏並學會了使用火,並遇到隱居在山中的一位盲爺爺和一對青年男女,由此受到感動,開始熱愛人類社會。怪物白天趁青年男女外出時偷偷幫助盲爺爺打柴,並偷出書來自學了阿拉伯語和法語等各種語言,閱讀了《少年維特之煩惱》等大量文學和哲學名著,於是開始渴望藝術和愛情。但他同時又十分感慨自己現在的情況,認爲“撒旦才代表我目前的處境”,強烈地希望能夠改變現狀。於是怪物潛入這一家中,發現只有盲爺爺在家,便與之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怪物說自己是一個被遺棄的可憐人,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讀後感《讀後感1200字》。 老人安慰怪物說,他們可以成爲怪物的朋友。怪物開心得哭了起來。這時青年男女突然歸來,小夥子氣憤地把他打出門去。儘管憑怪物的力氣,完全可以打-倒小夥子,但怪物並沒有還手,只是抱着頭,逃回了自己的住處。這嚴重地傷害了怪物的自尊心,他冷靜後想到,自己與其向別人求情,還不如去找締造者。但它剛一出現在大街上,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打罵,屢屢遭到大家的厭惡和恐懼。他看到一個小女孩落水,不顧性命的將小女孩救上來,女孩的父親卻誤以爲他要傷害女孩,就朝他開槍。怪物終於喪失了最後一絲善良,認爲這一切都來源於它的製造者。

從此陰影便開始籠罩在了弗蘭肯斯坦身上。怪物遇到了弗蘭肯斯坦的弟弟威廉,本來想趁他還小,不懂得恐懼時,和他交朋友。但威廉害怕怪物,拒絕與他交朋友。並告訴怪物自己的哥哥就是弗蘭肯斯坦。這激起了怪物的報復欲。他殺死了威廉。怪物走到一個屋子裏,發現弗蘭肯斯坦家的女僕賈斯汀正在睡覺。他憎恨賈斯汀的美麗,將威廉的項鍊放在了賈斯汀的身上。賈斯汀作爲殺害威廉的嫌犯被捕。弗蘭肯斯坦回來後,發現這些都是怪物所爲。他本來不擔心對賈斯汀的審判,但審判卻對賈斯汀非常不利。法官最終判處賈斯汀死刑。弗蘭肯斯坦找到法官,告訴他一切都是怪物所爲。但法官認爲這是弗蘭肯斯坦爲救賈斯汀編出來的故事。賈斯汀被執行死刑。弗蘭肯斯坦看到自己視爲親姐姐的賈斯汀臨刑前沒有一絲畏懼,痛悔自己造出了怪物,害了自己最親的兩個人。於是開始了對怪物的追逐,一直追到阿爾卑斯山上。在阿爾卑斯山,怪物向弗蘭肯斯坦傾訴自己的遭遇。他認爲自己沒有受到公平的待遇,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幸福“我要獲得一切”。他要求弗蘭肯斯坦再爲它造一個女人,然後兩人一同遠離人世。

弗蘭肯斯坦開始同意了。但他仍然是矛盾的,有時一連工作很多天,希望快點完工。有時又好多天不去實驗室。害怕這個工程完工。在造好通電的那一剎那,他突然產生了猶豫:如果它們真的戀愛繁衍,又會給人類帶來多麼大的麻煩?如果女怪物也是邪-惡的,那怎麼辦?於是他馬上毀掉了女怪物。怪物看到這一切後暴跳如雷,對人類社會和自己的前途徹底絕望。併發誓要讓弗蘭肯斯坦付出代價。他殺死了弗蘭肯斯坦的好友,又在婚禮上殺死了弗蘭肯斯坦摯愛的新娘——伊麗莎白。而這時弗蘭肯斯坦也憤怒了,兩人開始了互相追殺,一直追逐到北極。最終弗蘭肯斯坦凍累而死,而怪物也自殺了。怪物臨死前抱怨,自己想獲得朋友,卻總是被人們所誤會。尤其是弗蘭肯斯坦,拒絕爲自己製造一個妻子,但卻想通過結婚,從伊麗莎白那獲得幸福。這不公平。但自己爲自己做的邪-惡的事情後悔,並決定自殺結束一切罪惡。

這個悲傷的故事,讓人感慨良多。一切悲劇的根源,就是人們的歧視。人們的歧視,將原本善良的怪物,變得邪-惡,變成魔鬼。其實世間許多悲劇,都是歧視造成的。希特勒歧視猶太人,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巴以衝突的根源,也在於宗教衝突引發的文化歧視。美國對黑人的歧視,使黑人民權運動至今不歇。人類如果不學會愛,不拋棄歧視,不學會在這個星球上和平共處,那弗蘭肯斯坦的悲劇還會繼續上演。只有人們都以寬容、理性的態度對待世界,拋棄歧視的有色眼鏡,這個世界纔會更加美麗。

第五篇:《簡愛》讀後感1200字

《簡愛》讀後感1200字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爲夏洛蒂僅僅只爲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着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着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裏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裏;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爲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這本書塑造了一個體現新興階級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畫了工業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對簡愛,我有的是欣賞和讚美。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不幸卻熱愛生活,並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爲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並最終與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簡愛的一生,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卻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簡愛就像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愛心並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張揚的精靈。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美麗。

人,不因爲美麗而可愛,卻因爲可愛而美麗。喜歡《簡·愛》,最主要是喜歡書中對愛情描寫。沒有任何露骨、低俗、色情的刻畫,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種動人心絃、至高無上的愛。

她一直以爲自己姿色平平,地位低下,貧窮,微不足道,只配過一種平淡,清苦的生活,象野花野草那樣無人欣賞,無人攀摘,自生自滅。可沒想到她和主人之間燃起了烈焰般的愛情。一開始她把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在喝茶、吃午餐和傍晚的散步,她儘可能地若無其事,平靜處之,但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她打開記憶的閘門,他們相處的一幕幕清楚的再現,陶醉在深深的幸福之中。她多次試探羅切斯特先生和英格拉姆小姐的婚事,羅切斯特先生也佯裝與英格拉姆小姐親密。他們相互之間試探,相互審視着對方,其實他們早已在心靈上合爲一體了。

本該一帆風順走下去結婚生子,但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擱淺。羅切斯特先生髮瘋的前妻的出現,簡走了,爲了她的自尊,也爲了對愛情的忠貞。後來發瘋的妻子燒燬了所有一切,跳樓身亡;羅切斯特先生爲救瘋女人被倒塌的房樑砸瞎了雙眼。孤寂地隱居在森林間的小木屋……這時簡又來到了他的身邊,在彷彿經歷了幾個世紀之後的相見,沒有了語言,沒有了火一樣的激情,他們緊緊相擁,平靜走向小木屋……

這是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可在我看來,仍常讀常新。也正是被故事所深深打動,使我在對待生活,對待環境,待人處事和對待感情方面引爲自鑑。在這個什麼都和金錢相關聯,人情比紙薄,人稱之沒有愛情的年代裏。《簡·愛》的故事的確讓人感到一絲溫馥和慰藉,讓人明白愛的真諦。也特別適合從小生活在物資充裕,被愛包圍的獨生子女們來讀,來領略簡那自尊、自強、自立、平和寬容和充滿憐憫愛心的精神世界。

愛情、親情和憐愛之心是人類最豐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缺了它,等於白活一世。學會愛人,感恩很重要。

l fang

標籤:讀後感 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