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精選19篇)

讀後感7.72K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9篇《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精選19篇)

篇1: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我讀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和出則弟,我知道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爲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牀,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爲,就有損於爲人子女的本分,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揹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裏一定十分難過。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纔算得是難能可貴。一般人總認爲,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後,子女纔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着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當父母親有了疾病,熬好的湯藥,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嚐嘗,是否太涼或太熱。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應該侍奉在父母身邊,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在父母重病時,最需要有人照顧,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在父母臨終病重之際,爲人子女的我們,豈能因爲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這種機會呢?

當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因爲思念父母就常常悲傷哭泣起來,自己住的地方也改爲簡樸,並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不可草率馬虎,祭祀時要盡到誠意。對待已經去逝的父母親,要像對待父母生前一樣的恭敬。

篇2: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今年,我們按學校的要求親子一起學習《弟子規》。《弟子規》的確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時也是開啓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它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我們的家庭,規範着日常行爲,成爲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爲了使學習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我們逐字逐句誦讀、理解、背誦。將《弟子規》的行爲規範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切實從行爲習慣上抓好孩子的基本道德品質的培養,努力使傳統道德精華滲透到孩子的心田,讓潤育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經典文化和啓蒙讀物提升孩子的生命質量,薰陶氣質,從而學會爲人處世,懂得尊敬師長。

〈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我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爲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的飯菜已經涼了。於是媽媽急匆匆的又爲我去熱飯菜……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弟子規讀後感400字弟子規讀後感500字弟子規讀後感300字

篇3: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幸福是什麼,幸福很簡單,微笑,我的努力被女兒視爲榜樣,我是一個好媽媽,我很自豪。雖然生活很辛苦,但我內心有了希望,微笑着迎接黎明的曙光,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女兒對我說,這是她聽到的最暖心的話,孩子們都誇她有一個好媽媽,她自豪的說,媽媽那麼棒,桐桐也要努力啊,幸福就是如此的簡單,用行動來實踐自己的諾言,父母是孩子的導師!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教人應該怎樣待人處世。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篇4: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百善孝爲先“,《弟子規·入則孝》細緻而全面的闡述了孝道的各個方面,以今天的視角來看,仍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它告訴我們要有孝心、懂孝儀、守孝道。

對於父母,相信每個人都有一份難以言說的情感,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並將我們養育成人,寸草心難報三春暉啊!我們該做什麼來報答父母的恩情呢?

在我內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讓他們得到安慰。但總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時常給父母臉色,幹活回來還得爲我們燒飯……他們是我最親近的人啊,爲什麼要這樣?我不禁自問。在今天的社會,諸此種種,或許習以爲常,但這不應得到發揚。與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確實大爲衰弱,還有人叫囂着人人平等、全盤西化,殊不知東西方文化有別,西化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陰謀。

學習了《入則孝》,孝的觀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如今,求學於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內心多有不忍,但這非我所能改變,我最應該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將自己照顧好,以免父母擔憂,記得多和家人聯繫,體諒父母。

對於孝的行爲,應由內及外,真正從心裏感恩父母,並將行動落實到點滴之中,如和父母說話柔和一點,父母的願望多滿足一點,對自己的身體多愛護一點……如此才能避免出現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

篇5: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我的散文雨荷發表了,女兒很高興的把我的文章曬到了微博上,引得孩子們圍觀,女兒的心暖暖的,我的文章沒有任何報酬,有時候幸福真的與金錢無關,女兒想寫小說,我希望的就是這樣,教會孩子自信的生活,教給她本領,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是我最想得到的讚譽。

幸福是什麼,幸福很簡單,微笑,我的努力被女兒視爲榜樣,我是一個好媽媽,我很自豪。雖然生活很辛苦,但我內心有了希望,微笑着迎接黎明的曙光,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女兒對我說,這是她聽到的最暖心的話,孩子們都誇她有一個好媽媽,她自豪的說,媽媽那麼棒,桐桐也要努力啊,幸福就是如此的簡單,用行動來實踐自己的諾言,父母是孩子的導師!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教人應該怎樣待人處世。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篇6: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百善孝爲先“,《弟子規*入則孝》細緻而全面的闡述了孝道的各個方面,以今天的視角來看,仍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它告訴我們要有孝心、懂孝儀、守孝道。

對於父母,相信每個人都有一份難以言說的情感,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並將我們養育成人,寸草心難報三春暉啊!我們該做什麼來報答父母的恩情呢?

在我內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讓他們得到安慰。但總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時常給父母臉色,幹活回來還得爲我們燒飯……他們是我最親近的人啊,爲什麼要這樣?我不禁自問。在今天的社會,諸此種種,或許習以爲常,但這不應得到發揚。與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確實大爲衰弱,還有人叫囂着人人平等、全盤西化,殊不知東西方文化有別,西化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陰謀。

學習了《入則孝》,孝的觀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如今,求學於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內心多有不忍,但這非我所能改變,我最應該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將自己照顧好,以免父母擔憂,記得多和家人聯繫,體諒父母。

對於孝的行爲,應由內及外,真正從心裏感恩父母,並將行動落實到點滴之中,如和父母說話柔和一點,父母的願望多滿足一點,對自己的身體多愛護一點……如此才能避免出現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

參加了讀書會,感覺蠻好的。

篇7: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今年,我們按學校的要求親子一起學習《弟子規》。《弟子規》的確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時也是開啓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它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我們的家庭,規範着日常行爲,成爲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爲了使學習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我們逐字逐句誦讀、理解、背誦。將《弟子規》的行爲規範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切實從行爲習慣上抓好孩子的基本道德品質的培養,努力使傳統道德精華滲透到孩子的心田,讓潤育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經典文化和啓蒙讀物提升孩子的生命質量,薰陶氣質,從而學會爲人處世,懂得尊敬師長。

〈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我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爲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的飯菜已經涼了。於是媽媽急匆匆的又爲我去熱飯菜……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篇8: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在以前的生活學習中經常接觸《弟子規》這本書,但也只是對於書的一些內容和句意的簡單理解。近期在部門組織學習中,再次認真學習了《弟子規》,感受頗深,使人從內心深處覺醒。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弟子規》裏面一些內容雖然已經不適用於當今社會,但是它所提倡的“孝、悌、仁、愛”等思想卻是讓我們終身受益。

現如今,孝的缺失已經成爲一個社會問題。“入則孝”這部分主要講的就是作爲子女一定要無條件的孝順父母的道理,要多傾聽父母的需求,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多抽出時間陪陪父母,爲父母創造一個好的生活條件等等。在這些方面,相信很多人做的還可以,但是在很多細節上還有待提高。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人說,等我有時間了回家看看父母,等我有錢了帶父母去旅遊,等我……,孝順真的能等嗎?等待就是一種遺憾,遺憾是無法挽回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心,這大概是世間最殘酷的悔恨。孝順父母,必須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真正的孝順其實不需要多少貴重物品,更不需要多少金錢,只需要我們在工作之餘儘可能多的抽出點時間常回家看看,放下手裏的手機多陪父母說說話,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收穫,多關心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情況等,就是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情。

我們知道,古往今來,“孝”字在所有人的思想意識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中華兒女,孝順父母是我們爲人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父母一天一天的在變老,生命也有保鮮期,我們更應該趁現在一切還來得及時去孝順父母,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空留下許多的遺憾!

篇9:弟子規入則孝的讀後感

《弟字規》中入則孝的原文是: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爲 苟擅爲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爲具 親所惡 謹爲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ta無怨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讀完《入則孝》我體會到了,父母辛苦把我們養大,就是爲了我們長大成人,不能對父母不孝。是父母給了我們新生命,給了我們前途。我們身上的肉是母親的,身上血是父親的。所以我們要無微不至的孝敬父母,父母平常在責罵我們的時候,要仔細反思自己的過錯,不要老師吧錯推向別人。

父母生病時,我們要照顧父母,吃藥時還要用熱水吃藥。總之父母是你一生見過最偉大的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父母說我們兩句沒有錯,父母不就是希望我們長大成人時來回報祖國嗎?不要老說父母囉嗦,這樣會使我們跟父母的距離變的疏遠,也會給父母產生壓力。使得我們沒有辦法與父母溝通談心。這就是我的經驗之談。

所以說孝順父母是應該的。

篇10:弟子規入則孝的讀後感

關於《弟子規·入則孝》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爲爲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爲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爲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着…。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爲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爲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弟子規》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說要孝敬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裏教育了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父母爲了我們,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就連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我就有親身體會。

不久前,我的手在一次意外中骨折。媽媽得知這消息後,急促趕來學校,把我火速送到醫院。首先,我們都還抱着僥倖心理,以爲我只是扭傷,可當x光片下來後,醫生皺眉頭,鄭重對我媽說:“骨折。”時。我還挺不在意,媽媽已聲淚俱下。打石膏時需要對骨頭進行矯正。爲了不讓母親看到我痛苦的樣子,家人也讓她在外等候,我也忍住疼痛,儘量不發出聲音,回了家,晚上睡覺時,媽媽都要把我弄得妥妥當當才肯睡,只要夜裏我有一點動靜,媽媽都會醒來,起身呵護,照顧我。有一天深夜,我痛得實在受不了,媽媽在一旁安慰我。開電視給我看,轉移我的注意力,陪我談心。父母對我們如此之關心,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去孝敬父母,關愛父母。

家人之間要互相關愛,愛是流淌在人與人心中的暖流。擁有它,才能感到生命的美好。

篇11:《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學習《弟子規》。我想着想着,突然想起入則孝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我們,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的事情,要勤快認真,不可以懶惰懈怠。但我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好。有時爸爸媽媽喊我,不太在意,叫好幾聲才答應。我以後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要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愛戴幼小的人。

篇12:《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爲喘氣而活,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裏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讀了“入則孝”,就想起我們這些在家中無所事事的“小皇帝”們。我們在家裏基本上是什麼事情也沒有做,一天到晚就只是學習。回到家,書包一甩,香氣騰騰的飯菜就擺在面前了;做完作業,檢查後就可以美美的睡覺了;要買什麼東西,父母會精心爲自己準備好。現在想起可真是慚魁啊。

一個人首先要孝順父母,烏鴉知反哺,作爲人更應該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加以報答。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己的家人,長大以後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結合我的生活,我發覺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夠,當媽媽爸爸批評我的時候,有時我明知道不對也要反駁;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時我會對他們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通過了解此句的真正含義,我明白這是對父母的不尊不敬。

不過,是《弟子規》的“入則孝”教會了我怎樣去做父母的一個令他們驕傲的兒女。我應該爲父母做些事情:在家,應該爲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當父母回到家,應該爲他們倒一杯水,遞一條毛巾;在外面的時候,應該乖乖的,不要亂跑,以免父母擔心。

篇13:《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這段《入則孝》告訴我們:事情即使再小,我們也不能擅自主張,應該徵求父母的意見。如果凡事都任性妄爲,就有損爲人子女的品德。

東西不管多麼小,我們都不能私自據爲己有。如果私自據爲己有,這種偷竊行爲會讓我們的父母感到羞恥和傷心。

這段《入則孝》,使我懂得了: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內心也要存善,絕對不可以隨心所欲。對自己要能有所節制,同時也要懂得尊重別人;只有尊重別人,別人纔會尊重你。凡是沒有經過別人同意的事情,不可以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凡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首先要徵得別人的同意,之後纔可以拿。如果沒有經過同意,就私自把東西藏起來,就等同於是偷盜行爲,這是有損自己品德的,千萬不可做。

篇14:《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弟子規》開篇第一章就講到孝,可見孝的重要性,了《入則孝》,孝的觀念更深入我心。

“大孝尊親,其次不辱”。我知道了從現在開始熱愛生活的涵義,最愛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後纔是自己,而這種愛才應該是理性而又深穩的愛,與其說父母賦予了這樣高潔的讚美,不如說是肉體與生智的延續,我想體會在心,付之行動,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的最根本是從一個孝字開始的,懂得了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纔會知道回饋和報答。也會對所有付出的人,對這個社會有所感知,有所理解,進而我們也會有所付出,纔會之恩圖報。

結合自已的家庭情況,合理處理和父母之間的問題。供養父母是基本,與父母多溝通交流,更能體現孝的真諦。知恩圖報、滿懷的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心態,有了這個心,我們纔會知道感恩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感恩社會。

篇15:《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我們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弟子規》就是其中一朵綻放的奇花,正因爲人們認真學習《弟子規》我們中華民族纔會被譽爲禮儀之邦。

“入則孝”是《弟子規》中的第一篇內容,雖然只有168個字,但是告訴我們人應該擁有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孝順父母。中國有句古語是“百善孝爲先”,如果一個人不孝順父母,那麼很難想象他會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和熱愛祖國的人。

學習之後發現其實我做的並不好。平時在生活中我看書總忘了時間,總是在媽媽再三催促下才睡覺,媽媽讓我多練會兒琴時我總不情願,想偷會懶。唉!看來我是沒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爸媽批評教育我時我總是不服氣的插話,“入則孝”中教育我們要“父母教,須敬聽”。看來我要改掉的壞毛病還是很多呀!

現在我每天讀誦《弟子規》,深深地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入則孝”告訴我們的道理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如果我們認真去做,就可以給父母帶來欣慰和歡樂,也能培養自己好的言行和品德。即使做到它還有很多困難,但我會盡力去實行,這樣才能使父母更加高興,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篇16:《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談到珍愛生命的時候,我們總不會忘記強調,是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可貴的生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總是忘了賦予我們生命,無私哺育我們成長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愛與關心,是因爲他們的悉心照顧,我們才能夠在一個優異的環境下茁壯長大。

這些天不知怎麼的我把書房裏的《弟子規》拿來翻了翻。當我看到“入則孝”的時候,我心裏涌起了陣陣好奇與疑惑。“入則孝”說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順父母嗎?我好奇地查了查資料,果然就是這個意思。在孔夫子那個年代就開始講究孝道,對於受到父母的愛越來越濃的我們怎麼能夠不去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了。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說。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意思就是冬天要讓父母親穿的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涼爽。早上要問安,晚上要向父母親請安 。出門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事業不隨便改變。同學們你做到了嗎?

《弟子規》使我懂得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其次,還要在日常生活中語言要文明,不亂罵人,做事要講信用,說到做到。和別人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這些事都是每日不可不做的。

篇17:《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裏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麼能去愛別人呢?

一個人要孝順父母,烏鴉尚知反哺,作爲人更應該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加以報答。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己的家人,長大以後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結合我的生活,我發覺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夠,當媽媽爸爸批評我的時候,有時我明知道不對也要反駁;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時我會對他們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通過了解此句的真正含義,我明白這是對父母的'不尊不敬。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麼他的孩子都會看在眼裏,有一天他的孩子還會去學習,自己的行爲不光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記得有一則小笑話是說,有個老人年紀大了,雙手經常哆嗦,他的兒子兒媳嫌棄他,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人打破了一個碗,老人的兒子兒媳非常生氣,對着老人發了一頓火,從此之後,讓老人用木碗吃飯。有一天,這對夫婦發現自己的兒子在玩木頭,就問兒子在幹什麼,兒子說在給他們做碗呢,等到他們老的時候給他們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篇18:《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爲人處事……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希望我們每位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篇19:《弟子規入則孝讀後感》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想必這段文字大家早已耳熟能詳,我們會讀,會寫,會背,可是我們真的有用心去體會過這些話的意思嗎?“孝”是我們作爲學生主修的第一門課,“入則孝”的意思是在家裏要善事父母。

“入則孝”這一部分都是規範我們在家裏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對父母的態度不能專橫無禮;說話時要和顏悅色;冬夏季節要讓父母舒適,在飲食起居上照顧好父母;即使父母對我們的態度不好,也應孝順父母。

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在心裏想着父母。因爲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欠父母的太多的恩情,我們只能以此爲報。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纔是做人的根本,這纔是學習“入則孝”的意圖。

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永世難忘。所以我們要儘自己最大所能去回報父母。父母在世時我們把最好的東西留給父母;父母去世後我們要守孝三年,三年裏,應杜絕酒肉,居處住所要固定。“出必告,反必面”父母是最關心我們的人,如果他們不知道我們幹嘛去了,就會擔我們,讓父母擔心,也是不孝的。反過來,如果我們讓父母知道自己在哪,在幹什麼,父母就能把我們把好處想,會替我們加油,這很利於我們事業的成功。這句話讓我改變了許多。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經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歷史上還有二十四孝作爲我們的典範。所以,我們要把“孝”發揚光大。雖然我們現在做不了什麼,但是孝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表達:我們可以在學校認真聽講;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父母看見我們那一張張認真聽講的臉,一張張成績優異的卷子,也會十分高興。這也算我們對父母的小小的回報。

孝,其實是一種有效的互動,是長輩和小輩之間愛的交流。它的範圍非常廣,然而,究其本質,孝,就是要做到不讓父母擔心,讓父母事事順心,爲父母慮,替父母憂。人都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而父母爲我們付出的又怎能是滴水?我們對父母的付出只是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