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高一的離騷的讀後感

讀後感1.51W

高一的離騷的讀後感

這一切,仰仗於我超人的記憶力。在我未曾瘋狂的迷戀上麻醉劑之前,我會暢快淋漓的背出所有我所學過的古文。僅限古文。在我的大腦漸漸轉向消沉的時候,我遇到了屈原他老人家以及他的《離騷》。而我如今,對他所有的記憶,僅剩下一個字“兮”。下面爲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高一離騷的讀後感,請您閱讀。

高一的離騷的讀後感1

很久很久以前,聽說他很著名。沒有相片,但卻名揚四海。有一天,他到了一條江邊,過了一會兒,就永遠消失在江中。後來,就有了端午。一切順其而至。歷史長河中太多的人,他真的算是不精明瞭。

自古昏君無數,可臣子因爲昏君而自盡的,屈指可數。除了屈原,掰着指頭也可以數出來。我想屈指可數並不是爲他造的,但也不乏有聯繫。

他永遠是那麼浪漫,死也死得欲仙,引起了巨大反響。人們說他是忠臣,然僅靠聽說,哪怕記載也並不一定真實。但他卻不可小看。屈原會永遠在人們心中,只要還有端午,大人們總會講屈原的故事,代代相傳,他的地位甚至如一個天神。

他的離開也許是對的,自己解脫了,留下美名傳萬世,其實很值得。若他不跳江,就沒有了端午,沒有了糉子,沒有了賽龍舟,人們生活會更無聊。現在的人過端午,大都不再想起屈原,只是習慣而已,但這個人的魅力永存。

屈原的作品我只看過《離騷》,也只是課本上的,我並不深知屈原究竟怎樣一個人。但我能確定的是他的離開留下的是美麗。美麗的神話,美麗的詩,無論何時提起,也不會有傷感。

兩千多年前,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兩千多年後,他依舊不認識我,可我卻認識了他。雖然他已不在,雖然歷史有假,但我仍願相信他是個忠臣,才貌雙全。死了的人也許無悔,活着的人更不能後悔。讀《離騷》已沒有當年的豪氣,但卻能讀一個人的心。

如果上N輩子我認識你,我也會贊同你的離去,不過一死而已,總好過昏迷不醒。我會送你離開,先生遇昏君,不可預料,不佐此人也罷,留得清白在人間!

屈原,請你在天堂一定要幸福,纔不枉費你一世辛苦,再冤也不叫苦,錯不用抱歉來彌補,至少能成全你的追逐。才值得你對自己殘酷,看你好模糊,若有來生,願你遇明主,走好人生路!

高一的離騷的讀後感2

每每讀屈原《離騷》,我都有一種窒息的感覺,屈原對美政的描繪,對明君的追求,以及那種求而不得的絕望,令我感同身受地明瞭屈原曠世的孤獨,生生的執念。楚江邊那遺世獨立,悲愴怨憤的幽魂,勾起了我幾多的感慨!

自傲不是錯,自傲本無罪。可當你有高貴的出身,有驚世的才華,同時又有白蓮般的品質的話。自傲就成了別人喉中刺,眼中釘,肉中瘤了。屈原屈原出身貴族,嫺於辭令又明於治亂。本就令人眼紅,可偏偏屈原還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這樣高貴出身自喜,以“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才華自傲,以“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的品質自得。又怎能避免陷入“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的境地呢?於是屈原失去了楚懷王的寵信,同時失去了屈原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令楚國成爲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的理想的機會。屈原的國泰民安,豪情壯志,雄才偉略,愛國熱情終於再無用武之地了,他的治國宏圖立馬變爲泡影,一切抱負沉入海底。屈原從天上重重的摔入深淵,他心中充滿了憤懣與綿長的愁苦。屈原不捨,不甘,不屈。他執著地撲向他的理想,從此讓自己走上了不歸路。

執著帶給他的是更深的迫害,更透骨的孤獨,更徹底的絕望。屈原的遺世獨立註定只能是一個人的翩躚。他的才華,抱負,美德再無人在乎,君王不但視而不見,甚至厭煩不耐,朝廷中找不到一個志趣相投之人,就連自己最貼心的女伴也勸自己明哲保身“ 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 。屈原明白此時應該“及行迷之未遠”,“退將修復吾初服”,但作爲一個有抱負,有理想,有責任的君子,他無法做到獨善其身。 那麼自傲睨視的人,爲了理想他上奔下尋,他次次進言,屢表忠心,可他卻連楚懷王的面都見不了。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望後,屈原也開始抱怨君王的不智,“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但無論屈原表忠心還是表怨憤,再無法得到君王的側目了。他躑躅前行,悲愴的背影,揉碎了多少士子文人、鄉野孺婦的心啊。

屈原反省自己的遭遇而“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開始想要收斂自己的一切才華,拋棄那個耀眼的理想,“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忍辱而活,他轉而化解自己“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哪裏沒有芳草,何必執著於一處呢?但他明白失去了那個理想,那個刻入靈魂深處的執念,便連自己也丟失了,他可以丟失生命,卻不能丟失理想。於是他縱身一跳,跳入了滾滾楚江,用自己的生命祭祀自己的理想。許多人說屈原的死是一種懦弱,其實屈原的死並無關勇敢懦弱與否的問題,而是在於生命的空無與充實的問題,這種對理想執拗地追求、壯烈的宣告、徹底的守望,正如西楚霸王項羽的烏江自刎是對自己判斷失誤最氣吞山河的擔當一樣,他舉動本身就是一種驚天撼地的勇氣,足於睨視天地萬物。

對屈原而言,不管我們理解與否,都不重要了,他在楚江邊生生守候着自己的理想,反舔着自己的孤寂靈魂。屈原連同他的理想,因爲他的執著,他的守候將與日月同輝。

高一的離騷的讀後感3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漫漫長路,讓人望而卻路,你卻堅持不懈。有人說你固執,有人說你愚蠢,只有你知道,你愛你的國家,連同它的缺點,你的信念,便是你對祖國的愛,便是隱藏內心的深深倔強,那便是你,中國史上最偉大的愛國詩人。

出身顯赫,才華絕世,彷彿上天都妒嫉人般,使你政治坎坷使你顛沛流離,目睹國家的衰敗,哪怕犧牲自己,卻也無法挽救,便選擇同祖國共死。這需要的不反是勇氣魄力,更是你對祖國的熱愛,你對祖國的執著,不容任何人侵犯,那便是你,吟唱出絕美淒涼的壯歌。你的夢想便是傾盡所有投身祖國建設,使國家繁榮富強,你也知道你的夢想不能實現,卻義無反我愛我的祖國,連同你的缺點(拜倫)——題記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漫漫長路,讓人望而卻路,你卻堅持不懈。有人說你固執,有人說你愚蠢,只有你知道,你愛你的國家,連同它的缺點,你的信念,便是你對祖國的愛,便是隱藏內心的深深倔強,那便是你,中國史上最偉大的愛國詩人。

出身顯赫,才華絕世,彷彿上天都妒嫉人般,使你政治坎坷使你顛沛流離,目睹國家的衰敗,哪怕犧牲自己,卻也無法挽救,便選擇同祖國共死。這需要的不反是勇氣魄力,更是你對祖國的熱愛,你對祖國的執著,不容任何人侵犯,那便是你,吟唱出絕美淒涼的壯歌。你的夢想便是傾盡所有投身祖國建設,使國家繁榮富強,你也知道你的夢想不能實現,卻義無反我愛我的祖國,連同你的缺點(拜倫)——題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漫漫長路,讓人望而卻路,你卻堅持不懈。有人說你固執,有人說你愚蠢,只有你知道,你愛你的國家,連同它的缺點,你的信念,便是你對祖國的愛,便是隱藏內心的深深倔強,那便是你,中國史上最偉大的愛國詩人。

高一的離騷的讀後感4

空氣開始凝固,風欲呼不能。

你最終還是來到了汨羅江岸,顏色憔悴,面容枯槁。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平的議論,不同的人生價值觀,你最終選擇了與日月爭輝,和天地共存。

用盡力氣,抹不去你悲傷的回憶。你—屈原,楚懷王的左膀,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想當年,你是多麼的精明強幹。你是多麼的能言善辯,你又是多麼的明子制亂。現在你卻安靜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以小人之語旁君子之爲,他們以小人之語妒君子之才,於是你,被疏遠了。

在寂寞的風中,你在行走,伴隨着夜的精魂。你賦《離騷》,寫下了內心的困苦和悲憤;亦餘心之所善兮,謠琢謂餘以善淫。是的,沒想到當年大名鼎鼎的楚國大夫,卻一敗塗地。

風,還是很寂寞,在雲中翻過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直前行,你竭盡忠智!但你終日被誹,你心裏怎能無怨無悔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終選擇了與汨羅江爲伴。這一天你站在汨羅江口,顏色憔悴,面容枯槁。就連漁夫也能看出你心中的那股不平之氣。當他問你爲何出現在此時,你終於道出了心中的不快:舉世渾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你寧願“赴長流而莽於江魚腹中”,也不願以皓皓白雲,而蒙世之溫。

這就是你,今大地爲之自豪的脊樑。

你,就在這一年,縱身一躍,以轉瞬即逝的生命表達你對朝廷的怨恨,既然匆匆地來,爲何不匆匆地去?

沉淪的光明中爍爍生輝的只有這汨羅江中一顆不屈的心,一首不朽的詩

在寂寞的風中,你在行走,伴隨着夜的精魂。你賦《離騷》,寫下了內心的困苦和悲憤;亦餘心之所善兮,謠琢謂餘以善淫。是的,沒想到當年大名鼎鼎的楚國大夫,卻一敗塗地。

風,還是很寂寞,在雲中翻過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直前行,你竭盡忠智!但你終日被誹,你心裏怎能無怨無悔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終選擇了與汨羅江爲伴。這一天你站在汨羅江口,顏色憔悴,面容枯槁。就連漁夫也能看出你心中的那股不平之氣。當他問你爲何出現在此時,你終於道出了心中的不快:舉世渾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你寧願“赴長流而莽於江魚腹中”,也不願以皓皓白雲,而蒙世之溫。

這就是你,今大地爲之自豪的脊樑。

你,就在這一年,縱身一躍,以轉瞬即逝的生命表達你對朝廷的怨恨,既然匆匆地來,爲何不匆匆地去?

高一的離騷的讀後感5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詩人,所作;離騷;是現存第一篇宏偉壯麗的抒情長詩。詩人思想的燦爛光芒閃耀在全詩的字裏行間。

屈原在二十六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爲楚國建立了法度,辦理外交,使楚國勢趨富強,並一度成爲六國聯合抗秦的領導。經過這一系列的政治實踐,認清了楚國的發展前途,在於富強與獨立,這就是他所謂的美政。他希望楚國能夠沿着這條理想的道路走下去,達到最終的強大。

屈原具有強烈的參政意識,但現實世界的黑暗使他只得把自己不能實現的;存君興國;的美政理想寄詠於詩。美政理想的崇高目標是實現大一統,詩中所描述的上下求索,四方神遊的所在,幾乎包括神話傳說中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土和廣大空間,這正是作者嚮往一統天下的形象表現。

同時他又爲祖國積極培養人才;餘既滋蘭於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他設想一個聖君賢陳相結合的政治局面;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可是楚國的貴族政治已日趨沒落,楚懷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國張儀以重金收買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懷王的寵妃鄭袖,造成了一個全面的政治攻勢。

他對混沌的政治局面加以斥責,不顧遭到更嚴峻的迫害。;亦與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而轉念一想,,又何必死呢。不如;及行迷之未遠;,;退將修復吾初服;。但屈原畢竟是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無法面對混濁不堪的局勢退而獨善其身。朝廷中沒有同道之人,就連自己最貼心的女伴也勸自己明哲保身。現實中他是如此孤獨,無處申訴內心的憂愁和痛苦,無奈之下,;就重華而陳詞;。他的心緒仍不見平靜,他仍舊一再抽泣,;沾餘襟之浪浪;。這淚是一個充滿理想抱負的男人在理想破滅之時,在失意、悲痛、被世界遺棄之時流下的淚水。;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屈原回首再回首,拭淚又拭淚,最後終於抱起岸邊的一塊記錄了楚國建國、輝煌、中落的歷史的江石投入了奔騰怒吼的滔滔江水。

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嗚咽。

歷史並不爲一個悲憤文人的死而有所改變,但屈原在滿懷絕望投江的剎那,心中是否有一絲解脫,是否閃現過一絲希望的火光呢?

高一離騷的讀後感6

《離騷》是屈原的文化作品,長約2400字,這首具有濃濃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是屈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思想性、藝術性的佳作。其所以用離騷爲詩名,司馬遷說,離騷即離憂。東漢大詩人王逸說,它含有離別憂愁的意思,因此後人常用騷賦代指屈原的作品。

《離騷》大約可分十二章,依次從追求家世、姓名由來,歷數上古君主爲政得失,申述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鬥爭中遭受到的迫害,以及對社會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對幻想中美政理念的闡述等等。此文寫於何時,司馬遷用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八個字加以說明,即屈原放逐到江北時,他是在內心充滿着愛國,,,,和憂國憂民情況下寫成的。

從整個詩體上看,又可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詩人對往事的回顧,主要述寫了家世出身、政治抱負、忠而被疏後的痛苦和堅持理想的執着追求;第二部分,以女嬃之勸和遠行爲契機,寫下了自己先後經歷過的重華之證,帝閽之拒,求女之敗,描繪了個人一生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艱辛及理想破滅後的殘酷現實;第三部分,抒寫了詩人在艱苦的環境中沒有放棄的精神,他曾問卜求巫,並聽二者建議,決計遠行時對故國鄉土的強烈眷戀,不忍離開的矛盾心理,以對比或對物述說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政治改新的要求和追求美政的執着。通過哀君主之昏庸,怒黨人之卑劣,而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堅持正義不與奸邪同流合污的堅定立場和九死未誨的鬥爭精神,故後人評曰:可與日月爭光也。

一首《離騷》爲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滲透力,讀了此文,我深有感觸的是:

一是它的浪漫主義的色彩。此詩把神話的傳說、歷史人物、自然現象揉合於一體,特別是那些詩人南訪重華,飲馬咸池,上叩帝閽,下求佚女,馳天空遊仙境的描述,爲讀者勾勒出一部神祕、奇妙、狂放、孤憤的另一世界,使人讀後意想深深,耳目一新。

二是詩中運用香草、美人的象徵對比方法,表現了他異與渾濁世俗的高潔,以追求才貌兼備的女子,表達他對理想君主的渴望;以剷除惡草,表述對奸邪小人的痛恨,形成了獨特的詩文創作新體,在古詩體列上獨樹一幟。

三是開拓了詩體的新體。屈原以前的舊體多整齊劃一,四言五言一直沿續着。楚賦則不同,語句字數參差不一,自由多變,突破了傳統模式,以六言爲主,間以五六七八字不等,偶而也有三字,且句中句尾多用兮、之、乎等虛字,讀之大有高上低下錯落之美和一唱三嘆的韻味。

四是抒情和敘事的結合,幻想與現實的交織。詩中還大量引用楚地方言,大有雙章疊韻的特徵,使作品帶着楚國人氣豪放、豪氣和不拘禮法的楚風。

兩千多年來中國詩詞的不斷變化,與屈原詩體與楚賦有着密切的關係,漢代後七言詩的發展與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繼承屈原文化發展而成。

屈原不僅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家,他又是我國第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不僅爲我國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新紀元,他又是楚辭的代表者,奠基人,受到了中外文化界的關注。1953年,屈原以詩人身份同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文學家拉伯雷,古巴作家何塞馬蒂一道,成爲世界和平理事會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