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餘華《活着》800字多篇精品觀後感

讀後感2.29W

讀餘華《活着》800字多篇精品觀後感由本站會員“tang520”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讀餘華《活着》800字多篇精品觀後感

《活着》是一本讓人很難再拿起第二次閱讀的書,實在是令人感到深深的無力感。小編爲大家帶來幾篇《活着》讀後感供大家閱讀。

《活着》讀後感一

這兩天翻閱了曾經看過的書《活着》。這次的讀後感較幾年前有了很大的區別。幾年前更多的是爲“福貴”接踵而至的苦難心生憐憫,現如今更多的是爲時代的鉅變而心生感慨。

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時勢鉅變,此一時彼一時。但沒有過不了的坎,也沒有永恆的不變。任何人,過去現在將來,只有順應時事的發展,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就可以成就屬於自己的不隨波逐流的一生。

佩服作者餘華,他作品的舒服之處在於語言的順暢和段落之間巧妙的銜接;他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有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但樸實簡潔並不代表不鏗鏘有力,相反,閱讀中很多時候痛快淋漓、直抵人心。難怪他被國外媒體譽爲中國的巴爾扎克和狄更斯。

他深入淺出,通過一個地主家少爺的大富大貴到一貧如洗的人生歷程,將舊社會的意識矇蔽和錯誤的政治導向抒發得栩栩如生,充分影射了當時社會複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他是將自己真正置身與舊社會中的一員,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他在序中感言,當今許多作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作品與現實分裂的虛僞和做作,好的作品肯定來源與生活體驗與生活,我深有體會。平時偶爾寫點隨筆,我心隨我筆,那些個因感而發的觸景生情的,根本不需要費勁斟酌便可順理成章;相反,有時候刻意去創作的文字,精雕細琢後猶如畫蛇添足,花裏胡哨的樣子耐不得細看。

他說的一句話對我影響很大。他說:只有不停的記錄生活才能使自己置身於發現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可以照亮黑暗,靈感可以不請自來。

藝術是有高度的,餘華的《活着》在國際上獲得了衆多的獎項。許多書翻了不想再翻,許多書看了還想再看,並且每次看都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活着》就是後一種。

據說他創作這篇著作前是聽了美國的民歌《老黑奴》,下載來聽,原以爲曲調會沉重悲傷,沒想到竟然輕鬆悠揚,就像餘華筆下年邁樂觀的福貴,就像每一個經歷萬千、耄耋之年的老人,在正午的陽光下,在城市的公園,在田間的地頭,悠然自得地娓娓道來——

“快樂童年,如今一去不復返,親愛朋友,都已離開家園,離開塵世到那天上的樂園,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爲何哭泣,如今我不應憂傷,爲何嘆息,朋友不能重相見?爲何悲痛,親人去世已多年。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幸福伴侶,如今東飄西散,懷中愛兒,早已離我去遠方,他們已到我所渴望的樂園。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活着》讀後感二

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通常都不會比小說出色。於是,我循着好電影追根溯源,直達原著。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葛優繪聲繪色的演技,無不表達着生活壓迫下的弱者形象,從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到一落千丈的普通百姓,從父母雙全、妻小同在到父母故去、一雙兒女橫死,都是對福貴沉重的精神打擊,可福貴呢,總算承受下來了,而且電影結尾也預示着美好的生活。如此悲慘的經歷緊緊揪住了觀衆的心,我覺得要找來原著讀一讀。

放下書,我發現張藝謀太仁慈了,他剝奪了福貴慘痛的經歷,呈獻給觀者一個不錯的結局,殊不知如此“圓滿的”大結局作者看到後做何感想。餘華用樸實的筆調給我們描繪出福貴乃至芸芸衆生的生活本意,平白的話語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彷彿揹着一塊大石頭趕路,回頭才發現地上漸行漸遠的腳印已深深烙印在心裏,難以釋懷。一樁樁、一件件的喪子、喪妻……直至最後與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爲命,主人公福貴仍在忍受着生活給予的“饋贈”,仍在不屈地活着,他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其他而活着,這種感受在他埋葬完最後一層親情後所表達出的對生活,對活着更多了一份釋然。正如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唐玄奘要比經歷八十難的他更能體會佛的深意。從福貴的遭遇可以瞥見你人生中偶爾的苦難,我驚訝於餘華擁有怎樣一支生花妙筆如此的讓讀者心塞,更爲難得的是福貴一次次不服輸的站起來,默默地卻又無可奈何地繼續活着,或許,我們活着就是爲了一次又一次接受生活的打擊,而後變得從容不迫。

記得一部電影中一句臺詞,小女孩問男主人公: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隻有童年苦,男主人公答,總是這麼苦。好一個總是這麼苦,簡潔明瞭卻道出生活真諦。餘華筆下的福貴早已超脫活着本身,在命運接二連三的安排下,他依次告別一個個親近的人,最後只能跟一頭牛相依爲命,他送走了所有親人,最終爲生活、爲活着而活着,在我們旁觀者看來,他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令人感到命運的不公,然而在福貴眼中呢,他抱怨過發生在他身上的種種悲慘嗎,他沒有,在他眼中,他有好妻子,好兒女,好女婿,好外孫,他是那麼豁達以至於他晚年與名叫福貴的牛耕種時臉上總洋溢着幸福、快樂。借用作者的一句話,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活着》讀後感三

合上書本的那一剎那,似乎福貴就在我眼前,他坐在田埂上,佝僂着背,瘦骨嶙峋的身子比田邊的殘葉還要更單薄一些,滿是泥土的褲腳被捲了起來,一長一短,兩隻腳踩在地上。老牛福貴回過頭來“咩咩”地叫了一聲,眼睛裏閃露着悲涼的亮光。

人越是活得艱苦,就越是艱苦的活着。用“悲慘”二字來簡單概括福貴的一生也算貼切,他一如既往地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用稀鬆平常的語氣講述着他鮮爲人知的一生。人活着不就是希望風光時有人羨慕,成功時有人有人分享,落魄時有人扶持,失敗時有人安慰嗎?每個人活着都有或大或小、或遠或近的目標,有奮不顧身甚至傾盡所有想要追求的理想,若只是單純的餵飽自己,在這個世上安安靜靜地活着,別說日新月異的社會不會允許,就是自己也會因受不住太多的誘惑而去拼搏、去努力、去得到、去充實地活着。

世界變化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光年來計算的光速了,身在動盪的四、五十年代是福貴無法選擇的時代背景,解放戰爭、人民公社還有包產到戶,細數大大小小的各種革命,富貴總是歸在“受害人”的那一類,或許正是這數不清的苦難,讓他仍能用知足常樂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一生和細心感受在夾縫中生存的幸福。

《活着》最觸動我的並不是福貴崎嶇不平的生命軌跡,而是福貴本身,他是《活着》的靈魂,他已經成爲一種意志,一種信念,讓我覺得自己所認爲的苦難的悲慘的經歷,原來都是芝麻綠豆大的事,讓我發現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軟弱的皮囊。熟不知生命常有缺憾,成長總有遺憾,福貴像一劑清醒劑,注射在血管裏,融化在血液裏,級或者每一根毛細血管,讓我學會用另一種心態去看待生活。

世人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是我想真正常足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苦事憾事的人是極少的。世上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都在於周圍的世界接觸周旋,明爭暗鬥,都有自己的掙扎,當你開始抱怨社會越來越不近人情,世界越來越冷漠之時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是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差了呢?你貪於安逸,貪慾享樂,纔會在受到一點傷害時覺得世界不公,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活得離主流越來越遠。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容易。

《活着》讀後感四

衆所周知,《活着》是一本記錄中國人所經歷的苦難,歌頌中國人頑強不屈精神的小說,今天就爲大家介紹一下這本經典書籍。

餘華創作《活着》的靈感來自美國民歌“老黑奴”,這首歌曲記錄了老黑奴所經歷的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但他仍然頑強樂觀的對待這個世界,餘華因爲這首歌而寫下了《活着》,即使歌曲裏所屬的時代、國家和文化和《活着》裏的完全不同,但這樣也無法抵擋,他們作爲一個人的共通之處。

大家不會想到,在這名爲《活着》的小說中,人們卻一個接着一個的死去。在餘華冷靜而稍帶殘酷的筆調下,講述了一個悲劇的故事,並在這一個故事中,帶我們探尋了人類的終極問題:我們,究竟爲什麼活着?

主人公福貴,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生活極其墮落囂張,長年混跡於賭場。之後的一場變故,讓他的生活發生了大反轉,因爲被賭場下套,他們家的家產全被賭場騙取,福貴的親爹也被他活活氣死。這場變故如一瓢冷水將福貴澆醒,他穿上粗布麻衣,想要好好生活,但之後的生活並沒有按照常理出牌。沒過多久,福貴的母親病了,福貴拿着家裏僅有的兩個銀元去城裏請醫生,卻被軍隊抓去當壯丁,這一去就是兩年,最後死裏逃生回到家鄉,此時母親已經去世,女兒也因生病變成啞巴。他們經歷了那個時代所能經歷的所有苦難。兒子因爲獻血而亡,女兒難產而死,妻子也在不久後因病去世,女婿也因意外而死,就連外孫也因爲吃豆子被撐死了……最後只有福貴和家裏的一頭老黃牛相依爲命。

讀過《活着》的人,都無不感慨福貴這一生,實在是太慘了,但是福貴卻在這一次次苦難中頑強地活了下來,他在每一次可以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選擇了活下來。

人爲什麼活着呢?人就爲活着本身而活着!在面對無常的命運時,我們接納它、感受它、理解它。我們在生活中一次次被壓垮,在谷底中一次次咬牙站起來,活着本身就是一個壯舉,我們本就應該因爲生命本身而活着,在我們的生命裏成爲自己的英雄。

最後分享一首汪國真的《熱愛生命》給大家: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活着》讀後感五

其實,很早就聽說過《活着》這本書,自己卻遲遲沒有刻意的接觸。某天一個下午,隨手一翻,便深深的陷入主人公曲折的命運之中。三個小時,我一直攥着手繃緊了神經,直到書一頁一頁的被翻完。晚上,又把同名電影翻了出來,相比之下,電影顯得太溫柔,張藝謀顯的太溫柔。

死去,其實才是活着的真正名字。

由於賭博,本來錦衣玉食的福貴少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從此福貴就像被命運拋棄在某個暗無天日的角落,喘息着痛苦着。有時候,我們彷佛看到了希望。鳳霞結婚懷了孩子、年少就懂事的有慶是長跑第一名,儘管簡陋但是也有歡快,絲絲的暖意時時衝上心頭。但是命運的利劍還是無情的揮向了福貴。福貴無奈的看着自己深愛的人一個一個的死去,我們的心也被一次一次的戳痛。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也是我記憶最深刻的。

我腦海裏的有慶是這樣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短短的頭髮、笑起來有酒窩、總是向着陽光的方向奔跑。看到他彷彿就看到了希望。在他看來,生活艱辛沒什麼!他熱愛生活就像熱愛他的兩隻小羊一樣,單純且美好。終於,有一天,有慶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彷佛有一道曙光射進了福貴家,一切都在變好。

突然有慶死了,冤枉而且荒謬。由於有慶血型和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抽血過多而死!

噩夢在延續,讀者看到所有的絲絲的溫情和點點的希望,都被一個個悲劇扼殺在了搖籃裏。

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冰冷和麻木,只剩福貴平淡的敘說。

我們爲什麼要活着?

餘華用它的筆桿直戳人性的弱點。福貴爲什麼不去自殺?我們有時候會想。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悲劇,無奈的看着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相繼離去。他不應該絕望嗎?他不應該對生活失去信心了嗎?他不應該很孤單嗎?我想,福貴是絕望、痛苦和孤單。餘華偏偏讓福貴活着,這活着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釋然。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福貴忍受着,訴說着。我們儼然不能從他平淡的語言裏,感受到過去的絕望和痛苦。

最終我們都會明白,不管是你拿到大學通知書時的喜悅,還是失戀時的傷心,只要活着,時間的力量最終會把他們變成蒼白的結果。時間總會讓你忘記一些東西,承受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