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

讀後感1.38W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1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主角,能夠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能夠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好表露於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在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論美》篇。這是一篇關於“美”之作,語言簡潔,內涵土獨特,充滿哲理性。“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就應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因此,不好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爲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因此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纔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能夠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正因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2

“伴隨死亡而來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不錯的,死亡只是一瞬的交錯,而他所衍生的東西卻往往使人們痛苦萬分,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在死亡之際,都是過往雲煙,僅存的只是面對死亡的淡然那我們在顧慮什麼?這樣看來,死亡其實並不可怕,而真正令人恐懼的是死前的掙扎,在這段痛苦的時光中,時間只是過得緩慢,而驚恐無限瀰漫,日積月累,這便成了人們對死亡的一種錯誤的認知----死亡是可怕的!

從《培根隨筆》中,我們不難看出培根對死亡的曠達,正如他所說的“生命的終結乃是自然的一種恩惠”,對死亡抱有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人總是會死的,這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律,亦是無法逃避的----倒不如泰然的面對他,或許你就不會認爲死亡有多麼恐怖了。

看淡生死,不僅消除了自己的顧慮,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寬恕!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3

“知識就是力量”,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並不陌生吧!是的,這就是《培根隨筆》的作者,培根所提出來的。雖說他的一生中沒有什麼科學的新發明,但他的這句話對當時的科學發展影響很大。據說,培根就是因爲露天受風寒而逝世的。多麼偉大!多麼悲壯!爲此,我仔細的讀了《培根隨筆》,果真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中的內容十分廣泛,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談學問》和《談逆境》這兩章了。

先說說學問吧。想必大家也知道,我們現在每天辛苦地學習,是爲了什麼?當然是爲了獲得學問嘍!但雖說現在我們每位同學都在一個教室裏,聽同樣的老師講課,做同樣的作業,可爲什麼最後的成績不同呢?這就要看個人方面了。俗話說,“笨鳥先飛”,無論你天資怎樣,但只要努力了,終究還是會有回報的。可有的同學偏偏不這樣想,自恃聰明,懶得去努力。是的,可如果你不努力,就算有再好的天資又能怎樣?培根說到的一句話很有哲理:“天生的才能也需要學習才能完美,就像天然的植物一樣,需要陽光和雨露的滋潤。”這不禁使我回想起《傷仲永》這篇文章。文中的方仲永,本是個天資聰慧的孩子,可因未學習而導致才能泯滅,淪爲平民。這是否能對我們有所啓示呢?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已經沒有方仲永那樣的天資,如果再不付之於努力的話,那結果會怎樣?可能比平民都還不如吧!

再談談逆境。培根在書中對順境和逆境作了詳細的分析,其中有一句話說道:“一帆風順固然令人羨慕,但逆水行舟更令人欽佩。”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擁有永遠的一帆風順,逆境是難免的。可偏偏有的同學容易在逆境面前低頭。有一句話說得好:“海水不遇到礁石,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是的,沒有逆境,我們的人生將平淡無奇;沒有逆境,我們的生活將索然無味。只有勇敢的接受逆境,並堅持將其打敗,那纔是真正的人生!

正處於學生時代的我們,在接受學問的同時,難免會遇到逆境。但只要我們勇敢的去挑戰逆境,在成長的道路上奮勇前進,相信終有一日能看到雨過天晴後的美麗彩虹!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4

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但我卻不!我討厭這個站在貴族立場與男權視角的培根,我討厭這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我討厭這個擁有着功利主義思想、深諳於官場運作的培根!

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篇5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培根隨筆。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弗朗西斯培根。這是一部世界性的經典著作,它語言簡潔,直接犀利,文筆優美,格言警句迭出,大多是論述人生重大問題以及人與國家,社會的關係,思想深刻而精彩,見解獨到而精闢。這本書中講述的培根對人生的感悟,許多的處事方法和思想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絕對是青少年閱讀課外讀物的不二選擇。這本書中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有論死亡,論逆境,論友誼等。培根隨筆讀後感

讀到論死亡,我明白了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規律,是人生旅途的終點,也是人生旅途的另一起點。培根從人們害怕死亡,不敢直面死亡這一個逃避心理出發討論了有關死亡的話題,論述了自古以來的一些英雄人物都直面死亡,戰勝死亡,說明了死亡其實並不可怕,也沒有那麼痛苦。我認爲人們之所以對死亡的到來感到恐懼和害怕,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爲他們在生活中受到他人及社會的影響,根深蒂固的認爲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二是伴隨着死亡而來的東西將死亡襯托得極其可怕。其實只要我們坦然面對死亡,就會克服這種恐懼心理,就會發現死亡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而且,人類的有些精神是可以無視死亡的。愛國之心獻身死亡,勇敢之心蔑視死亡。

論逆境中的一句話使我受益匪淺,那就是塞內加的一句高論;順境的好處固然令人羨慕,但是逆境的好處則令人讚歎。培根在文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爲和順境相比,逆境更能鍛鍊人,塑造人,而人的一些美好品質和崇高精神往往都出自逆境。而我也是如此認爲的,不經歷風雨怎能遇見美麗的彩虹,不經歷逆境怎能更好的成長。

論友誼這篇文章告訴了我朋友的重要性和友誼的可貴,朋友在陽光來臨之時陪我們一起享受溫暖,在暴風雨來臨之時和我們一同面對。所以說,朋友既可以在我們鬱悶脆弱時給我們心靈的支持,也可以是我們變得更加理性。正因爲友誼如此可貴,我才更要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使我們的友誼在前行的路上更加深厚。

培根隨筆中的文章無一不是能夠對我們青少年的成長有着深刻教育的,每讀一篇文章,我都能從中找到值得我學習的東西。如;我明白了死亡並不可怕,也不值得恐懼,那只是我們人生的另一種開端。逆境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基石,我不再抗拒逆境,我開始坦然接受它,戰勝它,將它變成我成長道路的墊腳石。友誼可以慰籍心靈和加強理性,只有與朋友一起同行,互相學習纔會更好的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