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家》讀後感作文1000字精品多篇

讀後感1.7W

《家》讀後感作文1000字精品多篇

巴金的《家》讀後感900字 篇一

我從來都不喜歡描述封建時代關於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一樣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溫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說《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一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爲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着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裏說對方的閒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羣象徵着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羣象徵着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着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裏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其實爺爺跟你說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着,讓他一個人去說,等他話說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有很多人因爲黑暗而死,而那些留下的,那些在黑暗與矛盾中潛行着的人卻分明有着一股激流在推動着。這股激流因爲矛盾而真實,因爲矛盾而珍貴,因爲矛盾而深沉,因爲矛盾而被賦於真正的一切,我又一次被感動了,因爲就在那個年代,多少還有一個不小的羣體在這股激流中尋找着新的自我,彌補着情感與思維方式的不足。

在黑暗與矛盾中,那些被激流鼓舞着的人,有的勇敢地保護着自我青春的棱角不被抹去,有的即便被抹去了卻又最終找回;然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卻是這股激流在本質上教着一代又一代崇高而理性地探求着所有的事與物,追求着理想,追求着自我價值的一種嶄新的體現。因爲追求,因爲崇高,這股激流才永恆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

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佔據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爲自我慶幸,因爲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的幸運啊!

《家》1000字讀後感 篇二

現在的我們幾乎都是在家中父母的懷抱里長大的,因此,對於家,我們會覺得家是溫暖的。可是在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之一——《家》裏面的家卻更像是一個虎穴。

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的四川成都的一個封建大家庭裏,這是一個地主家庭高公館。其中,高老太爺是家族中的領導人,典型的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制的代表。主人公高覺新是家中的長孫,性格懦弱膽小,對長輩之言都是言聽計行。在畢業那天,覺新就因爲長輩的安排被迫放棄自己的出國深造的機會,還和深愛的錢家梅表妹分開而和另一位姑娘瑞珏結爲夫妻,而梅則嫁給了省城外的趙家。可好景不長,沒多久梅姑娘便守了寡,而瑞珏也因太太們以“血光之災”的理由送到城外待產,結果難產而死。覺慧是家中的老三,因參加了向總督__的隊伍曾被軟禁家中,所喜歡的丫頭鳴鳳也因高老太爺的逼迫跳湖而死。相比於覺新和覺慧,覺民則幸運許多。覺民心裏愛的是姑娘琴,並且爲反抗高老太爺而逃離高公館,高老太爺臨死前終於才答應不再逼迫他。最終,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在覺新的理解下離開了這個家。

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四代同堂的家:既有_的高老太爺,封建禮教的維護者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也有以死_的丫頭鳴鳳,善良卻不敢反抗的梅姑娘,用情專一的瑞鈺等;以及敢於“叛逆”的覺慧、覺民、琴等。這個家並不像是一個純粹的家,更像是當時的社會。它由兩大勢力組成:一是以高老太爺和馮樂山爲代表的封建勢力團體,二是以覺慧、覺民、琴等爲代表的新思想流派。而覺新、梅姑娘等就是封建勢力下的犧牲品。這些人物在當時社會都有,而巴金的《家》則將這些當時的各類人物集中在一起,可以說《家》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在《家》中,只有以覺慧、覺民、琴等爲代表的新思想流派取得了勝利,而以覺新、梅姑娘等爲代表的不抵抗流派則是被封建勢力團體所殘害。在這個家裏,封建團體註定會失敗,因爲它有着太多的污點;而也只有堅持、勇敢的“反叛者”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家》這個作品中,揭露高老太爺等的冷酷、無情、殘忍,批判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敗,表達了作者的憤怒;也體現覺新、覺民、覺慧等各自的愛情故事的美好純真,使得作品中瀰漫着一種清新的香味;更多更重要的是歌頌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那人性中的光輝,這是點亮黑暗的至爲重要的一點。

在那個革命的年代裏,敢於追求自由的年輕一代和封建的長輩一代展開了艱苦的戰鬥,勝利終究屬於年輕一代,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個年代裏,《家》中的敢於追求,敢於鬥爭,敢於開擴的精神仍然是必須的,就讓我們爲了理想而奮鬥吧!

巴金的《家》讀後感900字 篇三

巴金筆下的《家》描述了一個五四時期封建的大公館裏在這個大家庭裏,有個三兄弟,姓高,名叫覺新,覺民,覺慧高老太爺是這個家庭的權威三兄弟都有着創新的的精神

大哥覺新是一個忍受者,他雖然有着新思想他是這個大家庭的長孫,就是因爲這個緣故,他被剝奪了學業與愛情待父親去世之後,家裏的重擔子都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忍受着家庭裏任何命運的不公,忍受着自己心愛的梅表姐默默的守寡而不能陪伴在她的身邊,忍受着爺爺的任性妄爲……他只是一個忍受者,僅僅只是一個忍受者

和覺新比起來,覺民就比較開放多了他和弟弟覺新一起接受西方文化知識的薰陶,有着先進的思想、昂揚的鬥志,是新時代的新青年不久後,覺民愛上了張太太家的女兒,琴琴是高家親戚裏面最美麗、最活潑的姑娘,她也是一個有着理想、有着抱負的勇敢的新青年覺民白天忙着功課,晚上按時去琴那裏教書

覺慧是這三兄弟中最具批判與反抗意識的一個人,也是當時社會進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他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平等地對待各個階層的人

最後覺新終於領悟到了是舊的制度、禮教和迷信奪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和他的前途他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他又不能夠抵抗這一切,他只有絕望,只有痛苦,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覺民一起,助三弟覺慧終於逃離了這個家,使他們被束縛着的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學一面從事進步的革命工作

我認爲覺新,覺民和覺慧就是現在社會中三個不同的人羣覺新就相當於社會中剛剛畢業求職的大學生們,他們不停地去聘職,而他們只能聽公司老闆的命令對於這些,他們只能默默地承受,他們不敢對老闆傾訴,也不敢反抗,他們就像覺新,在這個大公館裏面,不敢說話,不敢反抗覺民覺民就像現實中的中年人,非常穩重,成熟而三弟覺慧就像衝動的青年,不顧後患地去追求這樣雖好,但是不顧後患未免表現得太沖動了

《家》是巴金的著作,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社會中舊制度的無情,它給我的印象很深

巴金說:“我不要單給我們的家庭寫一部特殊的歷史,我所要寫的應該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歷史,這裏面的主人公應該是我們在那些家庭裏常常見到的,我要寫這種家庭怎樣必然地走上崩潰的路,走到它自己親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寫包含在那裏面的傾軋、鬥爭和悲劇我要寫一些可愛的年輕的生命怎樣在那裏面受苦、掙扎、而終於不免滅亡……我寫《家》的動機也就在這裏”

家讀後感 篇四

當我滿懷欣喜的拿到《家》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感覺——溫馨,甜蜜。家是溫暖的殼;家是受傷的“創可貼”;家是父母投資兒女欠債的地方;家是握在手裏盈盈的一脈馨香??但是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巴金先生的筆下,塑造了衆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就《家》這本書而言:我看到了專橫衰老的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烈丫頭鳴鳳??這些無不展現着巴金先生那渾厚的功力。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覺新和梅,這兩個人原本是青梅竹馬的戀人,只因爲雙方母親在牌桌上有了摩擦,就兒戲般的拆散了這對情侶,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離開了人間,可見當時封建禮教是如此腐朽不堪,但是雖然在這種情況下,但還是因爲一個人的出現,使我冰冷的心靈世界得到了絲絲安慰那便是——覺慧,面對當時的世界她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的思想學生活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禮數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真正的敲響了封建大家庭的喪鐘。

讀完這本書書之後我的心如野馬般躁動不安,不僅是爲了書中那些人的命運感到惋惜,更是對當時社會的麻木腐朽感到痛心,更體會到了,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會有反抗,就像哪裏有光明哪裏就有黑暗一樣的真理,覺慧就是一個很好例子,這是不是對我們也有什麼警示呢?在《家》這本書中我認爲它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青春無限美好與美麗,作者在文中展示了青年人健康美好的人性,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他們構成了書中另外的一種歡快的調子,作者以抒情的筆調寫出了,很多日常生活的詩意,青春的蓬勃朝氣更是一種力量,一種不可抑制的力量。作爲十七八歲的我們,不也應該像他們一樣,一樣的充滿朝氣充滿着對美好明天的嚮往嗎?或許我們不在他們那個年代,無法體會到他們那時的感覺和處境,但是我相信,我們的心都是一樣的,我們應該把他們在封建勢力不退縮的英勇精神,用到我們的學習中來,我相信你會突飛猛進的,學好本領以後報效祖國,你還能說我們和他們不一樣嗎?

總之《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作品,通過覺慧爲代表的年輕人,爲了自己夢想與封建勢力進行了英勇的鬥爭,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揭示了其必然滅忘的歷史命運,給我們深刻的反思。其人物內心矛盾或壓抑的袒露卻拋棄了時代的鴻溝的表達是一道心靈的長廊,走不同的人相同的感受是一本值得回味的書。

家讀後感 篇五

幸福靠自己爭取

在巴金的衆多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很高,影響很大的一部鉅製。

家,在我心中永遠是最幸福最溫暖的地方。當我在書架上看見《家》這本書時,我家情不自禁的取下它,對它裏面的內容充滿着美好的幻想。當我讀的時候,才發現,它與我心中的“家”是完全不同的。

《家》裏講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正在走向崩潰的悲歡離合。在這封建的大家庭中,到處都是封建思想的維護者,到處都是腐敗的封建的思想。

封建大家庭的維護者,老一代高老太爺。他專制、冷酷、虛僞:對孫子包辦婚姻,把鳴鳳送給馮樂山,導致鳴鳳投水自盡

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對封建思想有着醒悟的頭腦。可是正當高覺新期待着朦朧愛情的時候,他父親給了他一個晴天霹靂:“你爺爺希望有一個重孫。”於是,他漸漸轉成了“作揖主義者”、“無反抗主義者”。接二連三地造成了梅、瑞鈺、他的第二個孩子云兒以及他第一個孩子海臣的死。

覺慧則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封建專制的叛逆者的典型。在“五四”的浪潮下,這個年輕少爺最早醒悟過來,他不願像他的大哥覺新那樣隱忍。又正如覺新所說:“我們家需要一個叛逆者”。他大膽蔑視封建等級制度和舊禮教,支持覺民逃婚,大膽向婢女鳴鳳表示純潔的愛意,他也不作文怕冒犯長輩,公然揭露他們愚蠢的“捉鬼”的醜劇。又毅然從“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墳墓”中逃離。

覺民是一個略具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不滿封建禮教的束縛。對於老一代爲他的包辦婚事時。他毅然選擇了逃婚。在“五四”浪潮的影響下,他意識到必須抗爭才能獲得幸福。在覺慧的支持和幫助下,覺民的堅決反抗終於挫傷了高老太爺的威風,使高老太爺不得不在臨終前放棄包辦婚姻,從而取得自由婚姻的勝利。

在《家》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見封建大家庭的腐敗。但時代在進步,人在進步,人類的思想也在進步。有問題就肯定可以克服的。在封建的的毒害下,我們也唯有反抗,用叛逆來改變強制的現狀。當你取得勝利後,後來者就將以你爲榜樣,以你爲傲,終有一天整個時代將會向你學習。

“我們要聽父母的話”這句話我認爲是對的。但也切不可像覺新那樣,做一個“作揖主義者”、“無反抗主義者”。對於自己的幸福,我們需要自己爭取。年輕人就是要拼,就是要闖。對於自己的幸福,自己不爭取,自己爭取來的在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無愧於自己以及他人。

我們要像覺民和覺慧那樣,在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爭取自己的幸福。我們都知道,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不要因爲自己年輕時沒努力,後悔自己沒有勇氣對某個人許下一個 承諾,別做一個不負責的人…。

《家》讀後感九年級作文900字 篇六

巴金,作爲現代著名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少傑出的作品,以愛情和婚姻糾葛爲主要線索的《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這位文學大師的代表作。

小說《家》真實地描寫了高公館這個“詩禮世家”“同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年輕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

小說覺慧,覺民,覺新三兄弟在愛情婚姻下的不同遭遇。主人公覺慧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叛逆者形象,以及其二哥覺民都是在五四思潮下的覺醒,體察到封建家庭的虛僞、黑暗和腐朽。他們追求先進的思想,關注時事,積極參加反封建活動,他們渴望自由的愛情,討厭封建的家庭婚姻,討厭連自己的婚姻都要被束縛,討厭將自己的感情葬送在封建禮教中,就像覺慧與丫頭鳴鳳,明知道身份地位懸殊,卻還是不顧世俗的眼光相互愛着,甚至當馮樂山要娶鳴鳳做姨太太時,她寧願投河自盡也要捍衛自己的愛情。

而覺民與琴都是典型的先進青年,在他們見證了覺新、覺慧慘痛的愛情經歷後決定奮力一搏,到最後終於贏得了他們的自由。而大哥覺新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甚至現在的話說,他有着人格分裂症,他不滿舊家庭的專制,然而作爲長子長孫的他,又加上受封建禮教較多的約束,他養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他不敢大膽反抗,義無反顧,以至於不能與自己喜歡的梅芬結婚,更是將溫柔賢惠,善解人意的妻子瑞珏推向了死亡地帶。

小說中還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接受封建禮教安排的婚姻,最終鬱鬱寡歡,絕望而死的梅芬;頑固封建,完全淪爲封建禮教奴隸的高老太爺;溫柔賢淑,通情達理,因高老太爺的死而搬到野外待產,最後因難產而喪命的瑞珏……這些都是在批評無情的封建禮教所帶給社會的黑暗。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看不見光明,看不見希望,人們每天過着行屍走肉的生活,唯有新思潮,新思想才能帶領人們走出這個可怕的牢籠,就像主人公覺慧一樣爲了掙脫這個牢籠,到最後捨棄從小長大的家,遠赴他鄉追求自己想要的光明,他的這份追求新思想,新事物,敢於探索,敢愛敢恨的熱情和毅力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家》之後,我不得不佩服巴金先生對現實生活的體會之透徹,更能將這種現實生活展現在他的小說中,那麼的清晰,真不愧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家》也不愧是中國文學的瑰寶。

巴金的《家》讀後感900字 篇七

昨晚《朗讀者》中,作家麥家給兒子的一封信被稱爲《朗讀者》開播來最重磅的一枚催淚彈。《朗讀者》現場,麥家更是幾次哽咽,聆聽者董卿也淚光閃爍,臺下的“90後”、“00後”直接哭了。這封被網友稱爲“最美家書”的信,頓時刷爆了朋友圈。

這封信:

是一封小說家整整準備了18年的信;

一封他悄悄塞進兒子遠行行囊的信;

一封麥家寫給兒子,又是向自己的父親“還債”的信……

據麥家講:兒子青春期可以說是特別的作、特別的叛逆。”麥家直言,青春期來了就是“鬼敲門”,高中開始,兒子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三年全部待在家裏,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打遊戲、上網、聊天、惡作劇。對於兒子,麥家無數次想放棄,因爲忍無可忍,但是最後又無可奈何。

“我們始終不放棄,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裏來,但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我,麥家,還是算了。”兒子氣走了家庭教師,麥家卻仍然不放棄尋求讓孩子可以繼續接受教育的途徑,甚至一度自己掏錢開了一家培訓機構,只是爲了讓兒子和同齡人在一起,然而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但麥家一直未停止對兒子的陪伴,他說:“年輕人,或者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爲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這樣一個階段。”

終於,麥家的兒子到了本該大學聯考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看到曾經的小夥伴們都開始努力讀書,紛紛準備出國讀大學,孩子突然意識到和朋友們的差距。“他本身英語基礎很好,人也聰明,努力了半年,靠着他的童子功過了英語關,通過了6所美國那邊大學的申請。”當有一天兒子告訴麥家,自己被一所大學錄取了,麥家一度完全不信,經過確認才喜出望外,“他申報了八所學校,陸陸續續過了六所,包括他現在正在讀的費城藝術大學,還給12000元(美金)的獎學金。”麥家提及兒子,似乎在慶幸自己當初選擇陪伴兒子,“現在他的情況也比我期待的要好,學業不錯,也交到了朋友。其實兒子雖然話不多,但是爲人大方,受人歡迎。當初我的選擇,就是用我的力量來保護他,陪着他承受青春期的痛。”

茅盾文學獎的作家麥家,他在作品中爲人物撰寫着出其不意的選擇,而在生活中面對青春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父愛的回眸,選擇不放棄,終於換回兒子的醒悟和成長。

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每一做父母的、做子女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