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世說新語讀後感 優選20篇

讀後感2.69W

【導語】

世說新語讀後感 優選20篇

世說新語讀後感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蟲仔太郎”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世說新語讀後感篇2:世說新語讀後感篇3:世說新語讀後感篇4:世說新語讀後感篇5:世說新語讀後感篇6:世說新語讀後感篇7:世說新語讀後感篇8:世說新語讀後感篇9:世說新語讀後感篇10:世說新語讀後感篇11:世說新語讀後感篇12:世說新語讀後感篇13:世說新語讀後感篇14:世說新語讀後感篇15:世說新語讀後感篇16:世說新語讀後感篇17:世說新語讀後感篇18:世說新語讀後感篇19:世說新語讀後感篇20:世說新語讀後感

【正文】

篇1:世說新語讀後感

《世說新語》講的是劉道真嘗爲徒,扶風王駿以五百匹贖之,既而用爲從事中郎。當時以爲美事。劉道真,姓劉名寶,字道真,性格豁達,通經史,精音律,善長下棋,並且智勇雙全,在扶風王司馬駿府內擔任從事中郎,後擔任侍中、安北大將軍,後來由於戎衛北境侑功,賜爵爲關內候。這裏“徒”字意指服勞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這篇文章的意思是:劉寶曾是服勞役的犯人,司馬駿花了五百匹布將祂贖了出來,不久後又任命祂爲從事中郎。當時人們將這件事傳爲美談。

我第一次讀這茖故事時,並沒什麼感受,但當我讀了5遍6遍乃至10遍時,就侑了深刻的感受。我十分佩服司馬駿的這種做法。首先,祂能夠不計劉寶以前犯過罪,任用劉寶,給劉寶用武之地,其次,司馬駿花重金將劉寶贖了出來,能夠說是對劉寶侑恩,讓劉寶死心塌地爲自我做事。即便將來劉寶勢力過分強大,也總會賣茖人情。這件事傳爲美談,又的民心。司馬駿做這件事心思慎密,一舉多得,我很佩服。祂的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用管仲。齊桓公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而司馬駿也在宗室中變得最爲俊望。

生活中,我們也切不可因爲祂人曾侑過什麼過錯或是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而一向對祂心存不滿。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發現祂人身尙的閃光點。同樣,做錯事的人也不能過分自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侑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不改。我們應侑的是進取向尙、改正錯誤的態度。

篇2:世說新語讀後感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展到必須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於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說新語》就能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資料和形式了。也能夠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述。綜觀全書,能夠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羣像,經過這些人物形象,能夠進而瞭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經過與華歆的比較,讚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並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爲中心,心境好時大家沒事,心境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歡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於自我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齊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我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可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黴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必須

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裏可把對自我有害的東西轉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爲不讓後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爲古人樂於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爲“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經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由於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隻言片語和某個細節來論定一個人的優劣,或據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衝之,“左右皆宕僕,而王不動,名價於是大重,鹹雲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聖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王衍很賞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爲椽。這就是着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生服藥,也成爲一種風尚。《世說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資料。“任誕”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良品質,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爲民除害、勇於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治階級的兇殘、醜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

篇3:世說新語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世說新語讀後感!

滕梓帆《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宋劉義慶等文人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裏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則,每一篇小故事都讓我受益匪淺。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或獲得財富,應當經過自我的誠實、努力。而華歆呢卻總想着不勞而獲,對於有着華麗車馬的貴人十分羨慕,而把自我應當做的,努力讀書提高自我的本事,實現人生目標忘到了腦後。這樣的人喜歡投機取巧,爲到達目的,什麼壞事都能做得出來。所以,管寧看不起他,選擇了和他斷交。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愛貪小便宜,愛慕虛榮,總想不勞而獲。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事要專注,不能三心二意。“一寸光陰一寸金”,作爲學生,我們上課時必須要提高效率,珍惜課堂的每一分鐘,認真聽講,及時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學習之餘,還能有時間做自我想做的事情,提升自我的綜合本事。而我們身邊有些人,卻不懂得之個道里,課堂上儘管一聲不吭,但始終處於遊離狀態,什麼也沒聽進去,還不得不靠課後很辛苦地花很多時間低效率地補課。

就拿“管寧割席”一文來說,這篇文章講述了兩件事,其一是,三國時期的管寧和華歆在一齊鋤地種菜。他們看見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把金子當作瓦片一般,視而不見,依舊揮鋤種地,而華歆卻想要拿起來,據爲己有。其二是,兩人在一張涼蓆上讀書,有華麗的馬車經過,管寧不予理睬繼續讀書,可是華歆卻丟下書本跑出門外湊熱鬧。管寧於是割席和他絕交。

“學弈”這篇文章也同樣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國最會下圍棋的人之一。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雖然看似在聽,心裏卻想着有天鵝飛來,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兩個在一齊學習,效果卻天差地別。其實這並不是他們的資質有差異,而是因爲做事的專心程度不一樣。

《世說新語》中儘管都是一個個小故事,可是都蘊含着很深的哲理,讓我們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書。

篇4:世說新語讀後感

《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爲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能夠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古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而《世說新語》則是這個寶庫中一顆燦爛美麗的明珠。《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時代文人風貌,體現時代特徵的筆記小說,是我國古代志人小說的帶表作品。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包括我也很喜歡。

能寫出這樣好的作品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劉義慶。

《世說新語》通行本爲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很多吧!

《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詞簡意明,頗能表達人物的個性特點。淡淡的幾筆,就能把人物描述的活靈活現,真是妙不可言啊!

《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樸素的散文,有的幾乎如口語一般。在晉宋人的文章也頗具特色,所以一來使人們喜歡閱讀,其中不少故事,了詩詞中的常用典故……

篇5:世說新語讀後感

支道林喜歡養鶴,住在剡縣的峁山上。有人送給他一對小鶴,不久小鶴的翅膀長成,想要飛走。支道林捨不得它們,把它們的羽毛剪短了。鶴高舉着雙翅卻不能飛翔,回頭看看翅膀,垂下了頭,心中彷彿有說不盡的懊惱。支道林說:“既然你們有直衝雲霄的心願,又怎肯給人做玩物呢”於是,餵養到羽翼長成,就讓它們飛走了。

這是《世說新語》中的一篇文章。讀完這文章,我發現它蘊含了兩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要我們愛護動物。連古人都能意識到不能以一己私意來限制小動物的自由、追求和志向。我們爲什麼做不到呢難道把小鳥關在籠子裏,給水給食,就能關住它們的心嗎我看做不到,僅有給他們自由,才能算真正愛他們。

第二重意思是告訴我們人要有直衝雲霄的志向。文中的一雙幼鶴正是因爲有了直衝雲霄的嚮往,而表現出對藍天的渴望。被支道林發現後,才圓了它們的藍天夢。鶴都有志向,何況於人呢人也要有直衝雲霄的志向,僅有有了這樣的志向,才能激勵你不斷的提高,不斷地向前。所以,人要有自我的志向。[由本站網友投稿]

一部《世說新語》告訴我們許多道理。我所讀得可是隻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但這一滴已經告訴我:我們要做一個志向遠大,並且愛護動物的人...

篇6:世說新語讀後感

夜幕再一次降臨了,在這樣一個夜晚,我似乎回到了千年以前……

那是一個黑夜,九歲的徐孺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中什麼都沒有,該會十分明亮吧!”徐孺子聽了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就好比人的眼睛裏有瞳仁吧,如果沒有瞳仁的話,眼睛就必須看不到東西呀。”這個故事是出自於《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時劉義慶編攥,記載了後漢至南朝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堪稱一部記錄當時社會、政治、文學的雜史,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全書依資料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經過人物的品評和玄遠的清談,生動的再現了魏晉時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談和奇特行事,也可謂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古典名著。中國禮貌歷史悠久而我這個深愛祖國的人卻只曉其中極少的一部分,可知我還要繼續努力學習和祖國一齊成長,去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國是分不開的,因爲我愛這個美麗的國度——中國。許多人都會覺得我愛得不夠深,可是這三個字是最簡單,也是最能表達出自我對某種事物熱愛之情。讓每個中國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記着、愛着這個國度——中國讓愛傳達千萬裏,一向永恆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

我愛你我的祖國。

篇7:世說新語讀後感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宋劉義慶等文人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裏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則,每一篇小故事都讓我受益匪淺。就拿“管寧割席”一文來說,這篇文章講述了兩件事,其一是,三國時期的管寧和華歆在一齊鋤地種菜。他們看見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把金子當作瓦片一般,視而不見,依舊揮鋤種地,而華歆卻想要拿起來,據爲己有。其二是,兩人在一張涼蓆上讀書,有華麗的馬車經過,管寧不予理睬繼續讀書,可是華歆卻丟下書本跑出門外湊熱鬧。管寧於是割席和他絕交。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或獲得財富,應當經過自我的誠實、努力。而華歆呢卻總想着不勞而獲,對於有着華麗車馬的貴人十分羨慕,而把自我應當做的,努力讀書提高自我的本事,實現人生目標忘到了腦後。這樣的人喜歡投機取巧,爲到達目的,什麼壞事都能做得出來。所以,管寧看不起他,選擇了和他斷交。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愛貪小便宜,愛慕虛榮,總想不勞而獲。“學弈”這篇文章也同樣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國最會下圍棋的人之一。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雖然看似在聽,心裏卻想着有天鵝飛來,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兩個在一齊學習,效果卻天差地別。其實這並不是他們的資質有差異,而是因爲做事的專心程度不一樣。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事要專注,不能三心二意。“一寸光陰一寸金”,作爲學生,我們上課時必須要提高效率,珍惜課堂的每一分鐘,認真聽講,及時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學習之餘,還能有時間做自我想做的事情,提升自我的綜合本事。

篇8:世說新語讀後感

《世說新語》是一部專門記敘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談舉止的小說集,向來被視爲魏晉“志人”小說的典範。在世說新語以前,也曾出現過不少軼事小說。今日所見的世說新語雖然已失去原先面目,但從其流傳來看,還是較爲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歷代普遍受到重視的價值。在魏晉南北朝的「志人」軼事小說中,世說新語因其廣泛豐富的資料涵量和純熟精美的語言藝術,被推爲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也確立了他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承先啓後,不可忽視的地位。

我對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舉例來說,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裏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動心,把黃金當作平常的瓦石一樣的揮鋤耕耘。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丟棄。之後有一次,兩人以往共同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而過,十分熱鬧。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心慕虛榮,擱下書本,跑到門外去觀看。於是管寧拿刀割斷草蓆,分開而坐,向他說:“你並不是我的朋友啊!”華歆爲了一時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並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

這本書將對我的爲人處世有必須的幫忙,我此刻雖然已經年過花甲,可是還是要學習這些道理的。

篇9:世說新語讀後感

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讀書筆記: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殷羨做到了前兩句,忽視了後一句。可是道家向來都是視名利如浮雲,視仁義如糞土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讀書筆記:這則故事,只要是讀過點書的中國人,幾乎都明白的。你如果做過這三件事情:冬日品過酒、深夜吟過詩、踏雪訪過友。那麼,你必須能夠對子猷的情致領悟一二了。我們所缺乏的可是是子猷的“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順從本心本性的生活情致罷了。我們做任何事情目的性都太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深不知沒有結果的結果有時候是最好的結果。至少能夠留個念想!

篇10:世說新語讀後感

標題有點拗口,其實就是十五歲讀到此刻三十好幾了,仍然覺得妙趣無窮,還會一向讀下去!

最早接觸《世說新語》是上高中的時候,同學間喜歡相互借書看,看完再做以交流。真是書非借不能讀啊……那時候讀書的效率真是驚人,或許是因爲年輕,博文強記,加上讀後切磋,如今對那些讀過的書還歷歷在目……進入社會後,買的起書,卻看不起書了……在書店蒐羅一堆,回家後往往束之高閣……讀書心境,已然不再。

《世說》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筆記散文集。通常都把《世說新語》定義爲魏晉人物小說,但其行文洗練,詞句清麗,風格幽雅,意境深邃,志趣高潔,通篇人物衆多,跨越300年時光,有交集,卻又並不盡連續,雖爲敘事,又多含議論,所以我認爲應當屬於散文筆記。

《世說新語》主要是描述魏晉文人士族的生活言行,從中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這一段歷史中的文化樂章,也能夠領略許多爲人處世的哲學。應當說魏晉時期是個性人文最爲突出的一個歷史時期。所產生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

而《世說新語》則是一本百讀不厭的好書,你能夠當它是小說,也能夠當它是散文,或者當做歷史,甚至詩歌……

篇11:世說新語讀後感

提起記載遺文軼事的筆記小說,你想到了什麼?提起志人小說的代表,你想到了什麼?提起中國最早歷史價值最高的小說,你又會想到什麼?告訴你,它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傳奇――《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的,樑代劉峻作注。分爲政治、德行、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全書共有一千多則記載了許許多多富有哲理、趣味十足的文言小故事。

讀《世說新語》,感覺就像聽古人講故事。寥寥數語便能將一個時期的思想風貌娓娓道來。怪不得魯迅先生稱它爲“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魂奇。”

不僅僅這些。《世說新語》還是“無數”成語的“發源地”呢!我們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覽無餘”、“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說新語》裏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們一齊領略吧!

我最喜歡的一則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講的是七歲的王戒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看見路旁李樹上結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樹枝壓斷了。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動不動。有人問他原因,他說:“長在路邊樹上還會有那麼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孩子嘗李子,果然苦。

這個故事暗藏玄機,不但誇獎了王戒小小年紀便有很強的推理本事和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還側面指出“路邊苦李,沒人青睞”。借苦李傳達出無用的事物活人就會被人所棄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從小就脫穎而出,終後爲竹林七賢之一,成爲西晉大臣。

讀完這本書,引發了我許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細於觀察,善於思考,並進行推理確定才能實現有價值的人生。

《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

篇12:世說新語讀後感

看到《世說新語》的書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甚至認爲這是一本現代書。但事實並非如此,據說《世說新語》編於南北朝時期,是一本收錄歷史故事的書。

最終拿到這本書,我翻了翻,卻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啊?這本書不是收錄故事嗎?怎樣全是文言文!我對文言文並不感興趣,覺得沒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頭看時,卻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先《世說新語》分爲三十六章,每個章節都記敘了一種思想或行爲,收錄了必須篇數的歷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頭,都標有註釋與譯文。這下我就能閱讀了。

那麼,《世說新語》都講了些什麼?它裏面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人軼事,比如管寧割席、廣陵散絕等,還有許多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故事。通讀下來,真是收穫多多。

讀了這本前無古人,也許會後無來者的好書,我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首先,這本書編得十分好,它把歷史濃縮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讓人讀起來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書,而不是單調的歷史記載。並且它把諸多故事進行了分類,分成三十六章,讓人查閱起來很方便,一目瞭然。

其次,它經過故事傳播着道理,看着一個個形象生動的人物,我們就會明白,哪些人是學習的典範,哪些人是“負面教材”。

最終,這本書讓我收穫了許多知識,不僅僅讓我認識了歷史,還讓我學到了古文。古文讀多了,就會慢慢發現其中有的規律,進而瞭解了古文的規格與韻律。明白了古文的字代表什麼意思。這樣一本好書,誰會不喜愛它呢?

《世說新語》讓我眼界大開,沒有想到歷史遇見古文竟然能碰出知識的火花。真心期望大家一齊來讀這本好書,感悟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禮貌歷史!

篇13:世說新語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遍《世說新語》,內心頗感世事滄桑變換之快。在這紛繁的世界上,堅持一顆平常心是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我十分欣賞那些在亂世中還本事挽狂瀾的人物。這些人物都有自我獨特的才能。我欣賞他們的個性。也許有的人會說這些人都太怪異了。是的,我也承認他們的行爲怪異。但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本事。

我欣賞他們的魄力。讀過這本書後,我感覺到了自我行爲的隨意性不強。當然,我是願意做一個真正的自我的。做我自我是我此刻要追求的,也是我將來乃至終生都要追求的人生境界。這本書中有許多經典的故事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回味的。我願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讀後感。我覺得這本書中的許多事情似乎在我們身邊發生過一般,閉上眼你就能想得清清楚楚。我們不會覺得這些事離我們太遙遠了。確實是這樣的,如果細細想想,還真的是這樣。

可是我在那裏要說的是我最近發此刻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世說新語中所述的事簡直是太正常了。這是我讀後所有所思的地方。這本書中的故事有許多啓人深思的地方。我本人是很喜歡讀這本書的。

比如書中的乘興而來,無興而返。這個故事就挺有意思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在我們在做某件事時,我們能夠根據我們自我的真實需要去決定我們是否必須要做或是暫時不做。我們完全有對所要做的事做出我們做與不做的決定。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權利。沒有人能夠干涉我們的決定。只要我們做的合乎我們自我的意願,沒有違背常理,我們的決定就值得去做。

篇14:世說新語讀後感

國中時聽說劉慶義的《世說新語》,直到大學才通讀了一遍,讀之不忍釋卷,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一樁樁小故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蔭道上奼紫嫣紅令人目不暇接。此刻又重新從市圖書館借了本來看,如同老友相見,分外親切。孔子說:述而不作,這述又何嘗不是作王夫之主張“六經注我”,也就是用自我的話語體系去闡釋六經,舊瓶裝新酒,經典著作就是一張皮,每個人都在上頭衍生出許多毛毛來,西方有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世說新語·文學篇》中所謂“文學”是指文章學術,辭學修養,也包括人生態、處事原則。這一時期文學雅士們以清談爲主要資料,以辯論爲主要方式,對佛、道、玄學進行了融合理解。這當中所體現的包容和學術研究精神,值得我們用心研究,用心學習。

閱讀《世說新語·文學篇》,更多的感觸是古人的那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學習氛圍。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一段記載是說鄭玄的故事。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爲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鄭玄家的傭人都喜歡讀書。有一次,鄭玄覺得他的奴婢幹事不稱心,準備用“家法”懲罰。這位婢女認爲自我冤枉,想加以解釋說明;但恰逢此時鄭玄盛怒,於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裏。這時,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來,見此而問:你爲什麼站在泥地裏她問話時引用了《詩經·邶風·式微》中的“胡爲乎泥中”一句。被斥責的這位回答時則引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來解釋說:我本來是要向他(鄭玄)說明清楚的,誰知正好趕在他生氣的火頭上。

那裏且不論鄭玄的不論是非的火爆脾氣,鄭玄家裏的學習氛圍更是讓人歎服,雖是“婢女”,卻能那麼嫺熟地引經據典,且詼諧雋永、恰如其分。說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緣故吧,可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蹟時,又不盡然,那裏讓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鄭玄爲學成就之高,連家裏的傭人也極富文化修養,鄭玄的學術修養更是讓人欽佩。這又不禁讓人想到此刻學生的學習狀態,中華禮貌源遠流長,作爲一名中國人,我們更應當繼承和弘揚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民族精神發揚光大,同時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根據《世說新語·文學篇》的記載,古人自身所營造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卻是真的讓後人爲之慚愧不已。文人爲了探討學術知識,競相辯論,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種胸襟和氣度也是後人鞭長莫及的,然而,這種涵養卻是我們此刻做研究和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僅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讓各自的研究做到飛躍性提升,也爲我國強國之路的發展,伏下強有力的一筆。

未及弱冠的王弼前往吏部尚書何晏所設宴請有名望的賓客宴會,何晏把客人談論最精彩的部分告訴他,並問道:“此理僕以爲極,可得復難不”(我認爲這個道理講的很對,還能夠提出質疑嗎)應對前輩,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王弼依然提出質疑,然而在座賓客無人能對答,王弼自問自答,反覆論辯多次。何晏並沒有因爲王弼的出色而大怒,王弼也博得了在座的欽佩和敬仰。能夠說王弼的行爲在此刻看來就是出盡風頭惹人嫉妒的情景,而何晏等老一輩的文人卻並沒有所以排斥王弼,而是忘記年齡,虛心學習,能夠說這種思想將有利於更好的促進學術的提高,也更有利於培養新的文化傳承者,這樣的胸襟和氣度,這樣讓人折服的學術氣息,讓人嚮往,更應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深思。

太尉王夷甫見阮宣子時問道:“老子、莊子與儒家的教化有什麼異同”回答說:“將無同”太尉很滿意,便任命他爲掾官,世人稱他爲“三語援”。而衛玠嘲笑他說:“一個字就能夠調用了,爲何用三字!”宣子說:“只要是衆望所歸,也能夠不說話而調用,一個字都是剩餘的。”於是兩個人成爲了朋友。宣子沒有因爲衛玠的嘲笑而惱怒,而是用巧妙地語言說服了衛玠,兩人在這一問題上進行學術性探討,並沒有個人恩怨的糾紛,也更加體現了文人的學術氛圍和寬容的學術胸懷,這一點是尤爲可貴的。

篇15:世說新語讀後感

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恆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有人詣見料視財務物,客至,屏當未盡,餘兩小麓,着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末知一生當着幾量屐!”神色閒暢。於是勝負始分。意思就是:祖少士貪財,阮遙集愛好木屐,都是經常自我籌劃管理。同樣是一種毛病,可是還不能由此分出兩人高下。有人到祖少士家裏去,看見他正在清點查看財務,客人到了,還沒收拾整理完畢,剩下兩隻小木箱,便放在背後,側着身子遮擋,心神無法平靜。又有到阮遙集家裏去的。看見他正在親自用口吹火給木屐塗蠟,因而嘆息到:“不知這一輩子會穿幾雙木屐!”神態安閒自在。於是兩人的高下才分出來。

讀完這一則我不禁爲祖少士的毛病而笑出來。錢乃是身外之物,人死了不能把錢帶走,人活着也不能把錢看的太重。錢雖然是人人都渴望的得到的東西可是不能把每一塊錢都看的十分重要

那樣的話將會先把自我的生活搞的一團糟再把別人搞亂。這就成了得不償失。不僅僅會搞亂生活並且還會有偷盜的心裏總覺的不滿足。這樣最終還會害了自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們喜歡錢能夠,但要光明正大的得到。我們要學會以一種視金錢如土的方式去看待金錢。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人把金錢當作一種工具去做壞事。收買人心。錢會使人走向犯罪的道路。錢畢竟不是萬能的。所以還是讓我們以一種正確的心態去正確的認識金錢不能夠被金錢所迷惑不能被金錢所利用。

我們僅有正確的看待金錢纔不會讓生活被金錢所搞亂。

篇16:世說新語讀後感

《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爲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能夠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古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而《世說新語》則是這個寶庫中一顆燦爛美麗的明珠。《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時代文人風貌,體現時代特徵的筆記小說,是我國古代志人小說的帶表作品。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包括我也很喜歡。

能寫出這樣好的作品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劉義慶。

《世說新語》通行本爲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很多吧!

《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詞簡意明,頗能表達人物的個性特點。淡淡的幾筆,就能把人物描述的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樸素的散文,有的幾乎如口語一般。在晉宋人的文章也頗具特色,所以一來使人們喜歡閱讀,其中不少故事,了詩詞中的常用典故……

篇17:世說新語讀後感

本學期學校爲了鼓勵大家讀書,統一發了一本劉墉的《世說新語2》之教育祕笈,我在閒暇之餘讀了一部分,讓我回味無窮。娓娓道來的教育祕笈就像與讀者對話,許多的困惑也隨之漸漸明朗。書中對“新新人類”的理解,我有同感:“他們可能動作不快,起牀也不快,但他們的觀念靈活、轉變得快、適應得快。”是的,就拿我外甥來說,看似動作較慢,可是對社會的提高事物說起來讓人用另一種眼光看他。

他小時候喜歡看課外書,異常是歷史和地理之類的,積累了好多知識,高中時學習再緊張,也要擠出時間(如週六晚)上上網瀏覽一下著名網站,上一下qq,關心一下國內外大事,就餐時,便侃侃道來;去了幾個地方,就會告訴你那裏人的生活方式,沒有一點點的不適應;有時還時不時地評論一下某些社會現象,有時模唱幾首流行歌曲還真是有點模樣,這就是“新新人類”。

讀了這本書,對我頗有啓發,我國的家長對孩子太多的企望、設想和規矩,於是束縛了孩子想象的空間和發展的平臺,使家長沒有辦法選擇,僅有聽之任之。想想此刻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網絡問題少年,做家長的真應當重新審視自我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十分需要我們家庭的幫忙和協調,是十分需要與學校教師經常的溝通。有的家長常把職責推給學校和教師,卻不問自我的職責盡到了沒有,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書中談到的“年輕人要有探索的權利”“子彈準備好”,我很讚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實際上就是累積的過程,爲自我儲存一種能量,爲自我積澱一些知識,爲自我儲備必須的本事,到機遇降臨時,你便會選擇適合自我的平臺大顯身手,而非有了適宜的機會,只能望此興嘆。我記得教育自我女兒時,她出生才八個月就教她自我學會吃飯,讀國小時要求她必須要遵守紀律,要多爲他人着想,回家要學會做家務……如今,走向社會了,較快地適應了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儘自我的本事爲社會做一點點事,就是儲備生命的價值。

掩書沉思,我們的家庭需要太多地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要爲他們創造一種寬鬆、和諧的環境,要鼓勵他們把知識變成技能,要讓他們體味與珍惜成長中的困難,明確自我的目標,堅持數年,必有好處!

提起記載遺文軼事的筆記小說,你想到了什麼提起志人小說的代表,你想到了什麼提起中國最早歷史價值最高的小說,你又會想到什麼告訴你,它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傳奇——《世說新語》。

最近閱讀了劉墉《世說新語2劉墉教育祕笈》,感觸頗多。劉墉先生以十分平實的語言,幽默的文筆,道出很多人生哲理,實在令人佩服。本文就以處罰的藝術爲題談談個人感想。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的,樑代劉峻作注。分爲政治、德行、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全書共有一千多則記載了許許多多富有哲理、趣味十足的文言小故事。

今日晚上,我又讀了《世說新語》識鑑門的幾篇文章,其中有一篇使人的品質得到了很大的體現。

原文是這樣的:王浚衝、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後,客問鍾曰:“向二童何如”鍾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爲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

譯成現代文是:王戎、裴楷二人兒時去拜訪鍾會,呆了一會兒就離開了,有客人問鍾會:“剛纔那兩個孩子怎樣樣”鍾會說:“裴楷清明通達,王戎簡約扼要。二十年後這兩位賢才將成爲吏部尚書,期望那時天下沒有被埋沒的人才。”

讀完這篇文章,讓我認識了一個善於發現人才,並且具有優秀品質的鐘會和一個清明通達的裴楷,一個簡約扼要的王戎。文章以鍾會和客人的對話爲主線,闡述了裴楷、王戎的品質,也寫出了鍾會的善於發現人才的本事。文章第一句中“須臾去後”,意思是呆了一會兒就離開了,寫出了王戎和裴楷在鍾會家中待的時間短,也必須襯托出了鍾會發現人才之迅速。鍾會話中的最終一句:“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爲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突出了鍾會善於發現人才,能從兒時的表現想到二十年後的作爲,坡有必須功底。也寫出了王戎、裴楷的一部分優良品質,兒時已有所體會。“當”字有必須的肯定意味,突出了鍾會的本事強。後一小句“冀爾時天下無滯才”這是鍾會的願望,也是爲國家興亡所想的,寫出了鍾會關心國家的未來和國家的下一代。

像看故事樣的讀着《世說新語》,不知不覺的就看到了後面,感慨頗多。試着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禮貌古國,歷來具有深厚的道德及傳統的美德。然後,如今看來,某些完美的東西已經成了歷史。今日的中國,人們的道德觀念金錢觀念傳統觀念似乎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一些報道和文章中我們能夠明白,中國的香港澳門臺灣人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方面要比大陸人好很多,在尊重老人,愛心事業等方面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當然,我說的是整體狀況,也並不是說我們就一無是處,我們身邊也不乏雷鋒式的人物。我只是想說,此刻下一代人的思想道德等方面也到了非重視不可的地步了,不然,中國幾千年的禮貌史將會無法傳承,就連國人的國際形象也大損。

前兩天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71歲農村婦女每月捐款1000元”。說的是濟南地區雙港鎮郭黃莊村鄭金玉大娘的故事。用她自我的話說是“我是家庭婦女,沒退休金,但幾個孩子都孝順,每個月都給錢,我一個老太太,能花什麼錢每個月拿出一點錢來捐助孤兒和困難羣體是能夠做到的。”多樸實的語言!就這樣她一堅持就是許多年,累計捐款已達10多萬元。

也在前兩天,電視上看到了一個報道:公交車上兩個年輕人爲了爭一個座位差點動起了手,一旁的一位老太太站起來,讓坐於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就真的坐下了。老太太說,“只要他們不打起來,我讓個座,算不了什麼”。又是一“愛幼”的典範!但尊老又去了哪裏

因爲迷戀網絡,中國小生弒父(母)的報道,屢見不鮮。

我們這個社會到底怎樣了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的思考嗎

“冀爾時天下無滯才”,願這完美的願望在今日成爲更完美的現實!

讀《世說新語》,感覺就像聽古人講故事。寥寥數語便能將一個時期的思想風貌娓娓道來。怪不得魯迅先生稱它爲“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魂奇。”不僅僅這些。《世說新語》還是“無數”成語的“發源地”呢!我們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覽無餘”、“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說新語》裏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們一齊領略吧!

我最喜歡的一則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講的是七歲的王戒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看見路旁李樹上結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樹枝壓斷了。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動不動。有人問他原因,他說:“長在路邊樹上還會有那麼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孩子嘗李子,果然苦。

這個故事暗藏玄機,不但誇獎了王戒小小年紀便有很強的推理本事和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還側面指出“路邊苦李,沒人青睞”。借苦李傳達出無用的事物活人就會被人所棄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從小就脫穎而出,終後爲竹林七賢之一,成爲西晉大臣。

許多父母在處罰孩子時,犯了兩個最大的錯誤,一是他們要罰,確捨不得,下不了手;二是他們會處罰,可是他們沒有自我必須的原則,好像隨他們心境好壞來執法,讓孩子摸不清。劉墉以自我教育孩子爲例,異常是提到他的母親,在劉墉想打兒子確又礙於母親而沒有真打的時候,提醒劉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點,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損了父親的威嚴,更關鍵是絲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劉墉以自我年邁的母親爲例,告誡我們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我的原則。

古人所謂明刑弼教,刑罰的目的是幫忙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險動作時受傷,於是在他不聽話的時候處罰他,目的是使他不受傷,你能把他打成一身傷,當然不能,所i以處罰絕對不能夠過分,否則就變成是你在傷害他了,常此以往,不僅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還會使孩子漸漸遠離你。同時處罰又得有自我的原則,什麼事情該罰,什麼事情不該罰,不能隨自我心境而定,有一套嚴格的標準,並且要經常讓孩子知曉什麼事情能夠做,什麼事情不能夠做。如此想到我們高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共性的。

對於高中生,首先制定班規,詳細完備,讓學生清楚我們的原則底線,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你犯什麼錯誤會相應得到什麼樣的處罰,而一旦學生犯錯,必須要處罰,當然這處罰要嚴格遵守事先的規定,不可過於隨意。高中生又不比小孩子,處於青春期叛逆期,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我們在處罰的時候必須要照顧到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夠到達好的教育效果。

讀完這本書,引發了我許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細於觀察,善於思考,並進行推理確定才能實現有價值的人生。

《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

篇18:世說新語讀後感

世說新語》講的是劉道真嘗爲徒,扶風王駿以五百匹贖之,既而用爲從事中郎。當時以爲美事。劉道真,姓劉名寶,字道真,性格豁達,通經史,精音律,善長下棋,並且智勇雙全,在扶風王司馬駿府內擔任從事中郎,後擔任侍中、安北大將軍,後來由於戎衛北境侑功,賜爵爲關內候。這裏“徒”字意指服勞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這篇文章的意思是:劉寶曾是服勞役的犯人,司馬駿花了五百匹布將祂贖了出來,不久後又任命祂爲從事中郎。當時人們將這件事傳爲美談。

我第一次讀這茖故事時,並沒什麼感受,但當我讀了5遍6遍乃至10遍時,就侑了深刻的感受。我十分佩服司馬駿的這種做法。首先,祂能夠不計劉寶以前犯過罪,任用劉寶,給劉寶用武之地,其次,司馬駿花重金將劉寶贖了出來,能夠說是對劉寶侑恩,讓劉寶死心塌地爲自我做事。即便將來劉寶勢力過分強大,也總會賣茖人情。這件事傳爲美談,又的民心。司馬駿做這件事心思慎密,一舉多得,我很佩服。祂的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用管仲。齊桓公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而司馬駿也在宗室中變得最爲俊望。

生活中,我們也切不可因爲祂人曾侑過什麼過錯或是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而一向對祂心存不滿。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發現祂人身尙的閃光點。同樣,做錯事的人也不能過分自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侑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不改。我們應侑的是進取向尙、改正錯誤的態度。

篇19:世說新語讀後感

近來,高三畢業班的工作逐步接近尾聲,我也最終靜下心來好好地學習了《世說新語2·劉墉教育祕笈》一書,頗有齒頰留香、餘味悠長之感,自覺受益匪淺。

《世說新語》在我國——韓國也有必須的認識,地位。學這門課前我只明白它的書名而已,可經過這門課我才學到它所提到的東西。對一名留學生來說讀一本中國的文學品是十分不容易的。《世說新語》這本書實在很難,但我個人認爲,作爲學漢語的,學中國文化和文學的十分值得讀一讀。《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關東漢到南朝劉宋人物軼事的雜史。

作者是宋的臨川王劉義慶(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樑朝的劉峻(字孝標)作注。在漢代時,劉向曾寫《世說》,但已散失。《世說新語》原名也是《世說》,所以爲和劉向的區別,又叫《世說新書》,宋代之後改爲此刻這個名字。編著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荊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職。《宋書宗室傳》說他“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著有《徐州先賢傳贊》九卷及《典敘》、志怪小說《幽明錄》等。劉義慶以前的志人(軼事)小說有晉裴啓的《語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世說新語》雖被保存了下來,但近代學者根據唐寫本殘卷考證,亦經後人刪改,與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劉墉,是一雙優秀兒女——劉軒和劉倚帆的成功父親,也是臺北青少年諮商中心的創辦人,對於當今時代受教育的主體“新新人類”確實是瞭解深入,並且有前衛的理論、豐富的經驗,更用進取的行動踐行。全書總計48篇,資料豐富,有日常溝通的技巧,有特殊事件的處理,有學習方法的提議,也有心理健康的指導,生動實用,深入淺出,簡便幽默如話家常,諄諄教導又似醍醐灌頂。對於受教育者“新新人類”來說,本書確能引領他們認清自我,規劃自我的人生,一步步走向成熟;對於教育者尤其是教師來說,確能指導我們更好地履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責,擔負起培養新一代社會接班人的重任。

全書首起尾合,渾然一體。第1篇主要交代了教育對象的兩個特質:第一,新新人類的平均壽命長得多;第二,新新人類要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第一個特質意味着新新人類必須堅定終生學習的理念;第二個特質決定新新人類的個人意志品質,觀念靈活,轉變得快,適應得快。熟悉了教育對象的特質,才能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因地施教,這是前提。第48篇則言簡意賅地總結了教育新新人類的終極目標和根本方法(原則),教育的終極目標時“更懂事、更成熟、更體諒、更寬容”“行善、助人”“活得更進取、更歡樂”,教育的根本方法(原則)是“教‘新新’人類做‘心心’人類,有愛心”。我以爲,生活的目的是進取、歡樂,教育的目的更該是進取、歡樂。哭着過是一天,笑着過也是一天,何如“微笑每一天”教育新新人類是用“心心”來完成的。

從《世說新語》的某些分篇中,能夠看出劉義慶編著此書時的傾向性。如《德行》、《政事》、《方正》、《雅量》等篇,作者對其中的人與事大抵採取肯定的態度;《任誕》、《簡傲》、《汰侈》、《尤悔》、《惑溺》等篇,則對所寫人與事多持否定態度。其他各篇,雖然從題目中看不出明顯的態度,但行文中仍有其傾向性。大體來說,劉義慶對漢末一些名士,都是歌頌或讚賞的;對魏晉的清談家則有所肯定,也有所否定。如他比較讚賞的晉代樂廣等人,尚清談而又不違背“名教”;至於象阮籍等蔑視“名教”的人,則被斥之爲“狂誕”。

第2篇至47篇,劉大師具體地談到了教育新新人類的案例及方法,不只是教孩子如何考高分,更是使孩子們歡樂、追求並體驗成功,在“德智體羣美”五育均衡發展,適應未來的時代。每一個案例都闡述了很多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理念和方法,下頭我試舉幾例。

什麼是成功這是教育的出發點。真正的成功不是所謂的考高分,而是“從生下來起就能歡樂、健康、進取地過好每一天”,“每一天都有收穫”,“每一刻都在尋找歡樂”。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教育才變得靈動深入了。當然,這實在是一種夢想狀態,真正實施起來恐怕是要飽受詬病的。惟其如此,我們的教育才更需要我們去努力地貼近本質。

教育是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間的對話。對話如何達成效果的最大化“擁抱是心靈的溝通”,看似肉麻,實則切實有效,大家都很熟悉,我校大學聯考文科考生進入考場之前,很多都和自我的科任教師、班主任握手甚至擁抱。其實,這哪裏是握手、擁抱呢這分明是一次心與心的碰撞,是一次心與心的無聲地交流啊!效果如何學校的大學聯考成績便是明證。多彎下腰來和孩子說話,多低下頭來和學生說話,這纔是交心、和諧的切實有效的方式啊。

“別爲孩子‘擦屁股’”!很多家長、教師,其實都有一種想法,怕孩子太小,閱歷不豐富,辦事沒經驗,所以,總是不敢放手,偶爾放手,還總是跟着身後,幫着擦未淨的屁股。一向這樣下去,孩子何時才能長大正是因爲孩子還小,所以需要加強磨練,豐富閱歷,增長經驗,逐步走向成熟。在磨練的過程中,犯錯誤在所難免,需要關注的是:錯誤犯了以後,誰該應對錯誤,如何應對錯誤勇敢地擔當,纔是我們應當教育孩子必須要樹立起來的意識。“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啊。

對有些歷史人物,他雖然並不贊成,但對他們某些行動,卻又持欣賞的態度。如對西晉末年“清談誤國”的王衍,有時也讚賞他不和人計較的“雅量”;對桓玄則稱其早慧。總的來說,他還是依據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標準來評價人物的。《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斷,但言簡意賅,頗能傳達人物的個性特點。如《雅量》篇寫祖約和阮孚兩人的優劣,只經過祖約料理財物和阮孚爲木屐上蠟的兩個細節,顯示出一個是吝嗇的守財奴,一個只是出於對木屐的癖好。淡淡幾筆,人物性格就躍然紙上。

《忿狷》篇寫王述性急,吃雞蛋時用筷子刺不破殼就發怒,以至用腳踩,還放口中嚼破後吐掉,寥寥數語,把他當時暴怒的狀況生動地表達出來。在《世說新語》中,記言論的篇幅比記事的更多些。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時口語,不加雕飾,所以有些話不很好懂。如《政事篇》記載王導對幾個“胡人”彈著指頭說“蘭闍蘭闍”,就是一句“胡語”;《排調篇》又記載他當著劉惔的面說“何乃渹”,“渹”是吳語冷的意思。此外象“阿堵”、“寧馨”等當時的俗語也屢次出現。它在記言方面的另一個特點,是常常能經過幾句話,表現人物的性格。如《簡傲篇》寫桓衝問王徽之做什麼官,他回答說:“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又問他有幾匹馬,死了多少,他都答不上來,卻用《論語》中的話來答對,活畫出世族士大夫們狂放而不切世情的特徵。

《尤悔篇》載桓溫自言自語地說:“作此寂寂,將爲文(晉文帝司馬昭)景(晉景帝司馬師)所笑。”接著又說:“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這幾句話,也活畫出一個野心勃勃的權臣的心理。後一句話是內心自白,很可能出於傳說和想象。書中還有一些反映人物心理的語言,也很生動傳神,如《忿狷》篇寫王恬對王胡之發火,王胡之握著他手臂說:“汝詎復足與老兄計耶”王恬撥開他的手說:“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言語間表現出一個很冷靜,一個在狂怒,都很形像。《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有時幾如口語,而意味雋永,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所以歷來爲人們所喜讀,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讀了一遍《世說新語》,內心頗感世事滄桑。

在這紛繁的世界上,堅持一顆平常心是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我十分欣賞那些在亂世中還本事挽狂瀾的人物。這些人物都有自我獨特的才能。我欣賞他們的個性。也許有的人會說這些人都太怪異了。是的,我也承認他們的行爲怪異。但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本事。我欣賞他們的魄力。讀過這本書我感覺到自我的行爲的不隨意。當然我願意做一個真正的自我。做我自我。這本書中有許多經典的故事值得大家去深思回味。我願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讀後感。我覺得這本書中的許多事情似乎在我們身邊發生過一般,只可是這些事離我們太遙遠罷了。可是我在那裏要說的是我最近發此刻我們的生活中幾乎還會發生世說新語中所述的事。這是我讀後所有所思的地方。這本書中的故事有啓人深思的地方。

篇20:世說新語讀後感

《世說新語》這本書中蘊含了許許多多的大大小小的道理也教會了我們不少的生活行爲。第一章的第四則。原文是: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爲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疑,正爲此耳既已納其子託,寧能夠急相棄邪!”逐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意思是:華歆,王朗一道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當即表示爲難。王朗說:“正好船還寬敞,有什麼不可呢?”之後強盜追上來了,王朗想拋棄攜帶的那個人。華歆說:“當初我猶豫不決,正是爲了這一點。既然已經答應理解了他的請求,怎樣能夠因情景危機而拋棄他呢?”於是和最七年級樣攜帶救助了那個人。社會上便根據這件事來評定華歆和王朗兩人的品質優劣。

讀完了這段我的心中只剩下了兩個字那就是誠信。中國的文學家魯迅說過:“誠信是爲人之本。”人如果沒有了誠信那麼即使他再富有再偉大那也是無濟於事的。無過的當初答應好了別人,就不應當再反悔不能言而無信不能不守信用。一個人如果想讓別人對自我講誠信那麼自我應當先想想自我是否對別人講誠信。如過連自我都不講誠信那爲什麼還要要求別人呢?所以說誠信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十分的重要不能隨隨便便就不受信用。誠信是一個人最關鍵的品質,如果連講誠信都做不到,那別的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講誠信。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做到的。

【小編簡評】

世說新語讀後感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世說新語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作者的見識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