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無聲告白讀後感1500字作文

讀後感7.59K

無聲告白讀後感1500字作文

《無聲告白》這本書回憶了一個混血女孩離開人世前一家人的生活,講述了她離開人世後一家人發生的事。下面是的小編爲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無聲告白》

完成了對《無聲告白》的閱讀。這本被稱爲“橫掃美國亞馬遜排行榜”的書,與其說是懸疑類小說,不如說是一本有關愛和教育的傑作。

小說開篇便告訴讀者,迪莉婭死了,就此埋下伏筆:她怎樣死的隨着作者謀篇佈局的深入,讀者漸漸自己撥開了真相的面紗:這女孩活的好痛苦,那些愛她的人,那些在她生前對其百般關注、死後痛不欲生的人,實際上是以愛之名,行謀殺之實。

書中提到,每一代人的言行往往都與上一代人有關。母親是一個不甘平庸、期望與衆不同的女人,最終卻還是嫁人生子,成爲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儘管中途她掙扎過,沒留下隻言片語離開這個家,期望繼續完成擱置的夢想,但卻因腹中孕育了第三個小生命——漢娜而再度放下。她短暫的離去卻在迪莉婭身上留下了童年的陰影。小姑娘陰錯陽差發現了母親保留的外婆的烹飪書,看着被淚水浸溼的紙張,誤以爲是母親的眼淚。她暗暗發誓,只要母親能回來,她會盡力去完成母親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期望。而母親回來了,錯誤開始了,她這短暫的一生,承載了母親不甘平凡的夢想,被壓得喘但是氣。父親是一箇中國人,在黃頭髮、藍眼睛的美國人中間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遭到歧視和嘲笑是再正常但是的。自己的卑微弱小在兒子內斯的身上顯露,“游泳事件”讓他以爲兒子也要重蹈覆轍。反而他卻覺得迪莉婭是受歡迎的姑娘,有着和身邊人一樣的藍眼睛,那麼漂亮可愛。因此,迪莉婭短暫的一生承載了父親“合羣”、“要受歡迎”的理念,用一生,去彌補父親小時候的陰影。

愛的重量把迪莉婭壓垮了。這是愛嗎愛她,請給她選取的權利,讓她能夠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在她生日的時候,母親送解剖書、父親送連衣裙,告訴她去實現長久以來她不喜歡的“夢想”,去融合長久以來她無法融合的“圈子”。

太多的愛給了迪莉婭,其他孩子呢內斯的事情,父母已不怎樣關注。漢娜有時會被totally遺忘。或許內斯小時候會有些憎恨這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妹妹吧,不然也不會做出推她入水的舉動。而當他把妹妹就上來,妹妹不撒開他的手時,讀者就應瞭解了,內斯是迪莉婭在這個家庭中唯一一個能夠依靠、求助的人了。內斯大了,也能體會到迪莉婭的不易,也會在飯桌上岔開話題,解救她於水火,但他畢竟還有自己的路要走,他要離開這個家,他要去哈佛。所以,當他要離開家的時候,迪莉婭是真的絕望了。當他承諾callback卻食言的時候,迪莉婭真的悲哀了。畢竟,內斯是一個心思沒那麼細膩的男孩子,他有自己的生活和夢,他不會一向關注妹妹的心理變化,畢竟他不是她,不能真正體會到她的痛苦。

一切的錯,迪莉婭想,來自恐懼。恐懼母親再次離開,恐懼自己不能讓他們滿意。需要糾正這個錯誤,從哪裏開始呢她一腳踏入了湖中心的水面。那個夜裏,迪莉婭死了。作者描述的很美,讀到那裏,有種relieve的感覺,她最後解脫了。

關於文中傑克對內斯的暗戀、父母最初的相遇結合、父親的出軌,不再贅述。迪莉婭這個從頭就死的人物牽動着每個人的心。她的死亡讓所有人陷入悲傷,甚至歇斯底里,但文章最後,結束的很“暖”。母親原諒父親的出軌,二人擁吻,內斯揍了傑克,但和妹妹爲他上藥療傷,隨着迪莉婭完全地消失在這個世界,每個人似乎都漸漸地從悲傷中甦醒,讓生活步入正軌,去理解事實。但每個人都不會忘記她,她給每個人都上了一課。

天下的父母,你們可知,孩子的許多告白是無聲的,需要你們用心去發掘,不然可能會鑄成大錯,輕則誤其終身,重則造成不可挽回的悔恨。一個人活在世上,有那麼多無法掌控的事情,如果連自己的人生都不能掌控,還有什麼意思呢也需一個人不怕寒言冷語,但溫柔的刀子怕是能讓你痛不欲生,等回過神來,已無力掙扎回天乏術。

我會想,如果迪莉婭早早地跟父母溝通呢早點告訴他們真實的想法,不就能夠避免杯具的發生了嗎不,她不會。有一種心理畸形叫童年陰影,有一種可怕的力量叫習慣,當你習慣去迎合別人的想法,那你就很容易被別人掌控了。迪莉婭是自己投降了,從小到大的習慣驅使着她硬着頭皮向前走,一旦路走不下去了,到了無法忍受、不得不解決、而又無人商討、無法可解的時候,只好選取死亡,一了百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入戲了。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雖然我沒慘到那個地步,也沒勇氣透過死亡來結束一切,但我很難過地看到自己與她身上的相似點,也再次敲打自己,如果一向以來在走別人的路,終有一天,我會手足無措,會走不下去的。也不要祈禱會有人拉你一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可能在你入水後會有人拉你一次、兩次,但無法救你於水深火熱,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學會游泳,讓自己變得剛強。總去袒露自己的傷疤,展示一副可憐的樣貌,時間久了,只會招來人的嘲笑和瞧不起。但必須要有1-2個個性體己的朋友,讓你的心事有個outlet,這樣,不至於抑鬱。

懂了很多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爲什麼因爲你不去按照道理去做,去行動。

去吧,去做正確的事,不要再爲自己找藉口,懶惰懈怠。

無聲告白讀後感

這本叫《無聲告白》的小說,出自一位美籍華裔女作家之筆,扉頁上的她很年輕,也很漂亮,很難想象如此深刻、如此刺痛靈魂的故事是這位優雅、溫婉的女士所作。小說探索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性別、家庭以及個人道路。寫的是成爲“異類”的那種負擔與壓力,這種負擔與壓力,通常會摧毀一個人,而不是塑造一個人。

先說說故事梗概:莉迪亞死了,她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髮。父母深信,莉迪亞必須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莉迪亞的屍體被發現後,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則一心報復。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脫不了關係,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

莉迪亞的妹妹看清了什麼呢

原先,李先生是一位出身窮困的華人移民後代,從小受到排擠、孤立,最大的夢想就是融入白人的世界。李太太由單身母親撫養長大,雖是地道的白人,卻不願屈從母親期望的女性傳統主角,她夢想擁有自己的事業,比男人更加卓爾不羣。倆人的結合有愛,也有很深的誤解和由誤解產生的期盼。等到孩子相繼出生,誤解越來越深,差點導致家庭的崩解。此後,莉迪亞就成了維繫家庭表面安穩的紐帶。她既要安撫父親對友誼的渴求,又要滿足母親對出人頭地的期盼。她被親情綁架,被父母的懦弱壓垮。

在小說中,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夢想,在現實中卻都舉步維艱。當成人的夢想遭到現實困境,當成人解決不了自己內心的痛苦,這種憤憤不滿,這種失魂落魄,就會轉嫁到幼小而柔弱的孩子身上。

痛苦像瘟疫一樣,不但互相傳染,還會感染給所有的家人。當內心的痛苦深藏成祕密,這些祕密就會讓家庭產生裂痕。我想,每個人都難免心意難酬,難免傷痕累累。但是,這些決不能成爲勒索他人的藉口,尤其不能轉化成催逼孩子的重壓。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有不可避免的困境,都有繞不開的心靈。“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盼,找到真正的自己。”封皮上的這行字像針一樣刺進你的心裏,告誡你:要有勇氣活出自己,否則,你不但成爲不了他人期盼的樣貌,還會因此自我毀滅,帶給他人更大的打擊。因爲,每個人的問題只能自己解決,在別人哪怕是最親近的人身上也得不到徹底的代償。

《無聲告白》

放假的時候最適合讀小說,《無聲告白》這本書一直放在書架上,想找一個大段的時間一口氣看完,所以這次旅行的途中,什麼書都沒有帶,只帶上了它,而它也沒有辜負我的期待,整本書的情節展開極爲機智,處處能夠撩動我的情緒。

整本書情節圍繞着莉迪亞的一家五口人展開。

詹姆斯-李,薩迪亞的爸爸,雖然土生土長在美國,但是他有着一張中國人的面孔。他的爸爸在1930年頂着別人的假名移民到了美國。在那個對中國人還不是特別接受的年代,他處處的感受到了白人對他的歧視。他極力的想融進這個大熔爐中,但是從小到大不論他用什麼樣的方法,都不能夠實現他的願望。所以他雖然一直生活在美國這個國家,卻一直有一種深深的孤獨感,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孤獨。

瑪麗琳,莉迪亞的媽媽,她是一個從小到大被當家政老師的媽媽教導着要做一個賢妻良母的人,但是天性期待與衆不同的她,從來不願意聽從母親這樣的安排。她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爲一個女醫生,所以從進大學的第一天起,她就努力的學着醫學院的知識。

當她在大學裏面第一次遇見了老師詹姆斯,這個有着東方人面孔的老師的時候,便深深的被他吸引。一個因爲自己的長相而心生自卑的人,當遇到一個白人女孩的追求的時候,便足以產生不可思議的愛情火花,他們也很快在一起。並且有了兩個小孩,因爲有了家庭的壓力,她慢慢的放棄了自己想當醫生的夢想,做了一個家庭主婦。

她的婚姻沒有得到她母親的祝福,所以在她結婚後,她和母親便徹底斷了來往。結婚八年後,她母親去世的時候,她才收到了通知,當她回去整理母親的遺物的時候,發現唯一能夠紀念她母親的東西,只有母親時常放在手邊的一本烹飪料理書。

隨着清理好母親的遺物,瑪麗琳突然發現她媽媽在這個世界上過得毫無意義,完全沒有追求過自己的夢想。所以她拋棄了自己的一切,搬到遠離家的一個小公寓裏,重新開始看書,以求實現自己的夢想。

內斯,莉迪亞的哥哥,他雖然是家中的長子,但是莉迪亞纔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不論他有什麼樣的需求,或者是他有什麼樣的想法表達出來時,爸爸媽媽都不會重視。所以他慢慢的習慣了,把自己的想法、願望、需求都埋藏在心裏,不告訴任何人,只是一個人堅持着去做自己的事情,聽從自己內心的需求。但是他也是家中唯一一個能夠真正理解莉迪亞內心想法的人,也是莉迪亞的情感唯一輸出口。

漢娜,莉迪亞的妹妹,她是一個意外的到來。因爲她的到來,她的媽媽不得不放棄了自己之前的夢想實現計劃,甚至埋藏了他的夢想,乖乖的回家,變成了一個家庭主婦,而她的爸爸有時也覺得她是一個多餘的存在。她的房間被安排在閣樓上以前存放雜物的地方,家裏的很多人甚至常常忘記了它的存在,而她也乖乖的把自己放在最渺小的位置,總是把自己藏在桌角下面,椅子背後,儘量的讓別人忽視他的存在,但是她也是整本書中唯一能夠看透所有人的人,她知道所有人發生了哪些的變化,她把一切都看在眼裏,卻不能夠說出來。

莉迪亞,家中的二女兒,她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也是她爸爸媽媽夢想實現的承擔者。因爲莉迪亞媽媽那次毫無徵兆的離家出走,她的心理遭受了極大的創傷,她暗暗的祈禱發誓,只要媽媽能夠回到家裏,她願意做任何的事情來讓媽媽開心,從而留在家裏。

當她媽媽發現自己的夢想實現不了的時候,她希望莉迪亞能夠幫自己實現夢想,成爲一個女醫生。而莉迪亞每次對媽媽的要求都是毫不猶豫的點頭說yes。因爲莉迪亞發現自己這樣一個簡單的做法,便讓媽媽變得非常開心,從而給自己的家庭帶來了極大的溫馨和諧。她便值得自己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只是她沒有意識到,這是她將來承受的無法承受的壓力之源。

當莉迪亞習慣於無條件的滿足媽媽的需求時,她便慢慢的變成了一個無條件滿足別人期待的人。當她的爸爸希望她能夠多多的出去交朋友時,即使內心不情願,她也鼓足了勇氣去嘗試。但是因爲它獨特的東方人的面孔,和她的父親一樣很難交到朋友,所以爲了讓她的爸爸不難過,她想到了假裝打電話這個方法,假裝坐在陽臺上給別的同學打電話,假裝告訴爸爸她的同學有哪些變化,讓家裏人知道自己是有聽他們的話的,她是有交到朋友的,她不是一個孤獨的人,只是她內心的孤獨,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

莉迪亞所有壓抑的情感只能和內斯一個人說,因爲他是被爸爸媽媽忽視的人,他知道孤獨的感覺。他能夠明白莉迪亞被爸爸媽媽完全關注,毫無自己的思想空間的那種窒息感。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內斯是莉迪亞的一根救命稻草,因爲有他的存在,莉迪亞才感覺到自己能夠承受爸爸媽媽這樣的期待壓力。但是這一切的平衡都被內斯收到的哈佛錄取通知書打破了,莉迪亞覺得自己的世界正在崩潰,但是她無能爲力。

與其說莉迪亞因爲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而努力完成他們的期待,倒不如說是因爲莉迪亞努力的在迎合父母的期待,而變成了他們喜歡的人,因爲他們覺得莉迪亞在他們的掌控範圍之內。但是當莉迪亞無法控制自己世界的平衡,無法承受他們期望的時候,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