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800字

讀後感7.84K

第一篇:挪威的森林讀後感800字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800字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用了連天的時間讀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記下的感受,又擔心記下的東西過於膚淺,然而怕又沒有耐心,更多是怕沒有時間繼續讀完第二遍,所以索性還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種種感受寫落紙上。可能是習慣使然吧。

這是一本很封閉的書,沒有過多的去敘寫那個時代的背景,而且,我對於日本的文化和歷史又知之甚少,這就是我擔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個原因。我所說的封閉只是一個外界環境的封閉,而決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閉,相反,對人物的刻畫上,它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震撼力,因爲曾有人對我描述說這本書很黃,我感覺這失之偏頗,它更多的給我了心理上的震撼。這震撼很強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強烈。

愛情、友情和性交織在一起,融洽、衝突、此起彼伏。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充斥着憂鬱、痛苦的掙扎和無所畏懼的解脫,畸形的性接觸和近於病態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個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進死亡,又把死亡拖進活的部分,終於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在文章開始處的伏筆更有意思,直子講的那草皮掩過的讓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會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爲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潛意識的怕,所以終於掉進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愛,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變成相互的傷害。這些與性無關。玲子擁有的僅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脫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從愛中解脫出來,坦然面對美好的生活,這區別於一般,顯得很不容易。

談及作品中悲劇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雖然通往悲劇的路途,一個激騰一個平坦,但其根蒂都在於對性和愛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又不可能,終於導致悲劇。而綠子則很幸運的擁有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更加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給她帶來了看似較完美的結局。有更多的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總的看來,這是一本區別於以往的更模糊,其實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書。現在是一定不能完全體會作者思想的,因爲年輕,或許,再經過十幾年的生活煉勵,重讀到這本書,我會有更澎湃的感受。

第二篇:《挪威的森林》讀後感800字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800字

新城中學八年級(9)班 周芸

挪威的森林貫穿全書的就是作者多次提到了的,“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全書的結構也如作者所說,並不以死爲終結,這裏有作者的無奈即每個人都會死,也有作者面對生活的勇氣即有死纔有生。作品中最主要是兩次死,很相似的兩次死。一次是木月的死,木月死後直子和渡邊的關係便開始了,另一次便是直子的死了,按玲子的話說就是“你選擇了綠子,而直子選擇了死”兩次都是由死而引出了新生。另一個相似之處是,木月在死前見的最後一個人不是他最愛的直子而是渡邊,這似乎應該是木月把直子託賦給了渡邊,直子在死前見的最後一個人也不是渡邊而是玲子,同理應理解爲直子把渡邊暫時託賦給了玲子。

渡邊本書的男主角,一個實在是很普通的人物,普通得讓人難以留下印象。他對學校這個小社會內部虛假、骯髒也是很厭惡的,但他卻也沒有去改變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點逆來順受的意思,因爲他很清楚這是無法改變的,這就是渡邊的無奈了。不過他最強捍的也就是這種逆來順受了,似乎任何人都不能影響他的生活軌跡,雖然他也並不知道自己想去哪裏或將要去哪裏。不過渡邊的心理也不太成熟,他在尋找一種既不傷害直子,又不傷害綠子的方式,但這種方式是不存在的,“如果每個人正義都大行其道,每個人都得到自己的幸福的話,必然導致混亂”,在直子死後渡邊想通過旅行來找回自己但卻失敗了。直到渡邊見到玲子,玲子說“你選擇了綠子,而直子選擇了死”,此時應該說渡邊解到了相對於已經失去的更應該珍惜眼前存在的,應該停止對生者的傷害。

通篇看完,小說呈現出一種淡淡的哀傷,夾雜在青春年華中,淡得尤爲深刻。書中經常出現富含哲理的對白,特別是那個考公務員的男生,經常出語驚人,“不要同情自己”,可惜和綠子的對白沒什麼特色,而綠子的話最多,所以在我看來綠子對作者而言並不是最佳選擇。作者的比喻常令我歎爲觀止,描寫兩種不同的沉默,“好像小石子落進了無底的深井”,“好像全世界所有的細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很妙。

第三篇:讀《挪威的森林》有感800字

讀《挪威的森林》有感

小夥,我知道我已不在你的好友列表中,但是今天我還是想跟你說說,電影欺騙了你的眼睛,無論你看多少次你都不會明白的,我當初解釋的都是我自以爲是的結論,因爲當時的我也不知道爲何。現在我想告訴你的是"直子她患有精神病,嚴重的精神病,你想不明白的事情就是因爲她是個老練的同性戀者,這是你的雙眼無法看到的真相。我也驚呆了,起碼我明白,知道了真相。我帶着明知道結局的心去閱讀,我想,給直子寫信過程中,渡邊的文筆得到了很大單位提升,也使他開始留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我不得不說,儘管我是不是入魔也好,被欺騙也好,我現在遇見了一個跟渡邊類似的男人,他的觀察力讓我害怕,越是害怕越是想要靠近,奮進又自棄的感覺每天都在掙扎。我問過朋友a我是不是有憂鬱症,她說"有憂鬱症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有此症狀的。"我鬆了口氣,我問朋友b我是不是有精神病,他說"可能還不至於那麼嚴重,稍微注意一下,不用進行治療的。"(他是很認真的對我說的)總而言之,我現在開始認識自己了,所謂的認識自己就是不僅僅知道自己的年齡、性別、名字而已。

小夥,你也看看吧。真相和答案都是自己找尋的。

木月的死,讓渡邊把“死不是生的全部,而是潛伏在我們之中”作爲他的座右銘,現實中的我們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種種無奈,我常常冒出腦海就是這個字,前幾天的一個念頭讓我不再想,也不敢想,甚至是無意之間閃過,自己也會害怕,所以不管怎樣,生活我們還是要過,生命還是會延續。我們活着,同時在孕育死亡,這是我們必須學習和一直不變的真理。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的人做的事情”,這是永澤說的話。一想到這句話,我好難過,垂頭喪氣的呼天喊地,使得我患有嚴重的勁椎病,心裏仰不起頭來。心裏打敗了一個惡魔,另一個惡魔有又拔地而起,它們成長的速度太快了,我無力是從,只能隨波逐流

第四篇:《挪威的森林》讀後感2000字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2000字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2000字

《挪威的森林》讀完很久以後,才決定寫下點東西。記得當時僅僅覺得這是一部名家寫的,關於死亡、愛情與性的,文字優美而又略帶抑鬱的一本被某同學成爲h書的日本小說。雖然能知道故事的梗概瞭解到人物的性格,但是對於其中的很多情節卻是難以理解,人物思想更是難以捉摸。

然而奇怪的是,隨着時間的流逝,那些人物,那些事情彷彿是在腦海中生根發芽,自動生長,逐漸變得清晰起來,渡邊、直子、木月、綠子、玲子、永澤、初美還有那總是作爲渡邊口中笑話素材的“突擊隊”,彷彿真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一般,在我極目遠眺能夠看得見的一個不知名的地方,上演了他們的故事。 自己感覺與他們的距離慢慢接近了,於是想寫下點東西,談談我的感受。 文章的一開頭變爲本書奠定了一種安靜的略帶憂傷的基調。時隔多年的“我”來到漢堡機場,“擡起頭,我仰望飄浮在北海上空的烏雲,一邊思索着過去的大半輩子裏,自己曾經失落了的。思索那些失落了的歲月,死去或離開了的人們,以及煙消雲散了的思念。“十八年後的今天,那片草原風光也仍舊曆歷在目。綿延數日的霏霏細雨沖走了山間光禿禿的地表上堆積的塵土,漾出一股深邃的湛藍,而十月的風則撩得芒草左右搖曳,窄窄長長的雲又凍僵了似的緊偎着蔚藍的天空......”這樣的風景,讓“我”想到了過去的很多,本想早點爲直子寫點東西,但一直動不了筆,因爲“原來我想只有這些不完整的記憶、不完整的思念,才能裝進小說這個不完整的容器裏。”

作者就這樣把我們帶進了他的故事裏,亦如之前那純的美風描寫般,走進了他那純美憂傷的回憶中。

木月是“我”——渡邊的好友,直子的青梅竹馬,木月的突然離去,隔斷了“我”與直子的聯繫,直到一年之後的某一天,“我”與直子在東京街頭的偶然相遇,倆人之後便進行着不定期的見面,直到直子20歲的生日,兩人發生了關係。之後直子進入了一家精神療養院接受治療,“我”與直子保持着書信來往,在看望直子的時候,認識了與直子同間宿舍的玲子。在此過程中,“我”又認識了活潑充滿生命氣息的綠子,兩人漸漸產生感情,“我”遊走在直子與綠子的感情糾葛當中,直到某一天直子的突然離去,在“我”獨自孤苦充滿悲痛的一個月的旅行後,在玲子的幫助下,決定和綠子在一起。

故事大概如此,在這個看似有些無聊並且略帶狗血的故事中,死亡與性來的都是那麼自然,讓剛開始看完書的我覺得相當的不可思議。然而這麼久之後我才慢慢發現,作者想要描述的也許就是這樣一個生與死,死忘與永恆以及人性之間的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東西吧。

死在文章中發生的是那麼的自然,彷彿順理成章。“我”的好友木月的死,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7歲,“我”的好友永澤女朋友初美的自殺,意料之內,情

理之中,綠子父親的死,讓我們看到了生命是那麼的脆弱與渺小,“突擊隊”的消失作者未說明什麼,也許是死在了那樣一個看似荒唐的社會中吧。其中直子突然的離去,最讓我無法接受,本來幻想着是已經基本痊癒可以與“我”過上美好的日子,卻就那樣悄無聲息的走了。就像文章中“我"的感慨吧“不管擁有怎樣的真理,失去所愛的人的悲哀是無法治癒的。無論什麼真理、誠實、堅強、溫柔都好,無法治癒那種悲哀。我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地軟弱無力。”死是可怕的,然而卻也是不可怕的,就像是木月墓碑上的座右銘,“死不是生的對等,而是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也像前面“我”所想到的,“我將死看成是一種和生完全迥異的東西。死,就是“總有一天,死會緊緊的箍住我們。但是反過來說,在死箍住我們之前,我們是不會被死箍住的”。我一直覺得這是最合乎邏輯的思考方式。生在這頭,死在那頭。而我是在這頭,不是那頭。然而自從木月自殺的那個晚上開始,我無法再把死(還有生)看得那麼單純了。死已不再是生的對立。死早已存在於我的體內,任你一再努力,你還是無法忘掉的。因爲在五月的那個夜裏箍住木月的死,也同時箍住了我。”

其實後來細細想來,直子的死也在情理之中。文中也許早就埋下了伏筆。就像是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木月死後,直子其實已經掉入了自己所幻想的那口井中,也像是走入了挪威的森林,迷茫無助不知所措,以爲緊緊跟着渡邊便會沒事,不過她也知道,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沒有誰能夠永遠保護另一個人呀!”同時直子也覺得自己對不起渡邊,傷害了渡邊。因爲她知道知道渡邊是喜歡自己的,然而自己真的愛着的卻依舊是木月。渡邊終究不能和直子在一起,也許在直子20歲生日那天,文章就已經說明了,“許久許久,螢火蟲才又飛了起來。好似想起什麼一般,它忽地振翅飛起,只一瞬間它已經越過扶杆飛進黑暗中了。它似乎想把失去了的時光統統要回來一樣,在水塔邊飛快地畫了個弧,又在那兒逗留一會兒,眼見那道光化入風中,這才向東飛去。螢火蟲消失之後,那道光的軌跡依舊在我心中滯留不去。閉上眼睛。那抹淡淡的光彷彿無處可歸的遊魂似的,在濃暗中不停地徘徊。黑暗中,我幾次伸出手去。但卻什麼也碰不到。那抹小小的光線在我指尖就快碰着的地方。”直子也許就是那隻螢火蟲也說不定。

“性”也是文章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場面,來的自然,彷彿家常便飯般那麼自然!這是最初讓我最不能理解的。直子愛的一直是木月,這“我”也知道,就像文章開頭所說,多年之後回憶起來依舊十分難過,木月死後的直子就彷彿失去了靈魂,連話都不怎麼會講了,對於直子來說,“我”就是木月留下來的唯一“遺產”,一種自己對於木月的精神寄託。生日的那天晚上,和渡邊發生了她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似荒唐之中,也許只是一個脆弱顫抖的心靈僅僅是想滿足自己難以完成的那個願望......渡邊的好友永澤總是帶着“我”去夜店找女孩睡覺,“這很難解釋。你知道的,杜思妥也夫斯基不是寫過有關賭博的書嗎?就和那個一樣嘛!也就是說,當週遭充斥着可能性時,你很難就這麼視若無睹地讓它過去。懂嗎?”“好像有一點。”我說。“一到黃昏,女孩會到街上來放蕩呀,喝酒什麼的。她們要求某種東西,我也正好可以給她們那種東西。做起來很簡單嘛!就像扭開水龍頭喝水一樣簡單。在一瞬間你讓它掉落,她們也正等着接呀!這就是所謂的可能性嘛!當這種可能性就在你眼前轉

來轉去時,你能眼睜睜地讓它過去嗎?當你有這份能力,又有讓你發揮的場所,你會靜靜地走開嗎?”“我從沒有這種感覺,不太能體會。搞不清楚那是什麼玩意兒。”我笑道。“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那是一種幸福呀!”永澤說道。看似荒唐的事情總是被永澤說的頭頭是道彷彿真是那麼回事。於是我也就信服了。這就是永澤的生活信條,沒有理想,有的只是行動規範。他確實對這樣的行爲已經劃定爲自己的行動規範,不存在道德上的問題,只是想沒有羈絆的活着不斷追求自己的目標,也許也是因爲這個所謂正常人的世界實在太過冷漠,隔着

遙遠的溝壑,自己的內心太寒冷太寂寞太空虛了,需要的只是那一點溫度罷了。 以上的事情我還可以接受可以體諒,但是渡邊與玲子的行爲,卻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玲子是直子的室友,同住在一起的病人,渡邊是在探望直子的過程認識了玲子。直子死後,玲子也出了院第一個來找的就是“我”,與帶着痛苦旅行回來的“我”見了面。在房東家的晚上,“我”與玲子發生了關係。剛剛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只想說一句我去!在這樣的時刻面對這樣的人“我”竟然也能與玲子發生關係!?難道性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就只是像吃飯那樣隨意嗎?渡邊你到底愛不愛直子啊!?也許我沒有注意,那天玲子梳着直子的髮型,穿着直子留給她的衣服,“我”恍惚之中彷彿看到了直子又來到了眼前吧!不禁想到了作者的構思巧妙,木月的死聯繫到了“我”和直子,“我”成爲了直子對於木月的精神寄託,直子的死又聯繫到了“我”和玲子,玲子成爲了“我”對於直子的精神寄託吧!不僅如此,其實我覺得文章中的“我”也不是一個濫情的人,“我”其實就只是一個渴望能被人理解,一個純情的人罷了。就像永澤對於我的評價,“我和渡邊有相似之處。”永澤說。“渡邊和我一樣,基本上只對自己的事感興趣。至於傲不傲慢,分別在此。我們只對自己的所思、所感以及如何行動感興趣。因而能夠把自己和別人分開來考慮事情。我欣賞渡邊的就是這點。但他本身對這點還不能完全識別,所以還會覺得彷徨和受傷。”“我”愛直子,徹頭徹尾的愛着,也喜歡玲子,喜歡她的皺紋,愛着綠子,在那個溫暖的下午一同看着火景的時候情不自禁的親了她一口,她的活潑與直白彷彿給“我”的生命注入了無限的活力。“我”只是這樣單純的愛着,愛着那些渴望瞭解我,理解我的人,甚至只是單純的喜歡着玲子的皺紋!看似荒唐!一個男人怎麼能同時喜歡這麼多女人,其實,“我”也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只是想追求自己喜歡的事喜歡的人有着最簡單最純情的愛的人,最原始的愛本來就是這樣,純情而又簡單不需要道德規範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只是喜歡上了而已。就像玲子對我的來信上寫着,“這並非任何罪過,只不過是大千世界上司空見慣之事。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裏盪舟美麗的湖面,我們會既覺得藍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嬌——二者同一道理。不必那麼苦惱。縱令聽其自然,世事的長河也還是要流往其應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盡人力,該受傷害的人也無由倖免。所謂人生便是如此。這樣說未免大言不慚——你也到了差不多該學習對待人生方式的年齡。有時候你太急於將人生納入自己的軌道。假如你不想進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達地委身於生活的河流。就連我這樣最弱而不健全的女人,有時都覺得人生是多麼美好。真的!所以,你也務必加倍追求幸福,爲追求幸福而努力。”

最後想說一下對於這篇小說有關人性的一些看法。

直子住的療養病院,其實也許就是作者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我們所謂的不正常的人所居住的世界,正如文章所說,“我們到這裏來不是矯正扭曲的,而是要來學習適應那種扭曲的。他又說我們的問題之一,就是無法承認並接受那種扭曲。就像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走路方式一樣,感覺、思考和看法也都有不同的地方,即使想改正也不是一蹴可及的,如果勉強修正,恐怕別的地方又會變得很奇怪。當然這是很單純的說明,而且只不過是我們問題中的一小部分,但我還是瞭解他所想要說的。或許我們是真的無法適應自己的扭曲吧!所以就沒有辦法把這種扭曲所引起的真實痛苦好好地加以定位,因此只好遠離它,進到這裏來。在這裏我們不會去折磨別人,別人也不會折磨我們,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是‘扭曲’的。這就是這裏與外面世界完全不同的地方,外界有很多人都不曉得自己是扭曲的。但是在我們這個小小的世界裏,扭曲正是一個前提條件。我們就像印地安人那樣在頭上插着代表本族的羽毛,承認自己的扭曲。所以能夠不傷害彼此地安靜渡日。”但其實作者所要宣揚的讚美的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界吧。能夠正確的看待自己以及他人的缺點與毛病並一起攙扶着、努力着相互改正,在這個世界裏沒有歧視,因爲我們都知道自己不是最完美的,自己都有着很多很多的缺點,我們沒有彼此嘲笑而是手挽着手共同努力共同改變!相反我們所謂正常的世界,人與人變得冷漠無情,嘲笑與嫉妒時有發生,每個人的心都是緊閉着的,不對外敞開的、冷漠的!我們的心需要理解,需要溫暖!就像學校的革命分子要發動什麼所謂的大學改革,誠如“我”所說,“又重新開課時,最先出席上課的竟是帶動罷課的那夥人。就像不曾發生過什麼事似的,他們到教室來上課、作筆記、點名時也應聲。這可就奇了。因爲罷課決議仍屬有效,根本還沒有人宣佈終止罷課。雖說學校請來機動隊衝破防柵,但原則上罷課仍在持續當中。而且在罷課決議時他們還曾經大放厥詞,把反對(或是表示懷疑)罷課的學生罵得狗血淋頭,或是羣起圍剿。爲此我去找過他們,問他們何以不繼續罷課,反倒上起課來了,他們也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們當然答不出來,因爲他們其實是害怕缺課太多的話會被當掉。這班人居然也來高呼大學解體,簡直太滑稽了。這班下流的傢伙本就是依風向來決定音量大小的。我在心中對木月說,喂!這世界真是太可怕了。這班人拿了大學學位之後,便到社會上去拼命地製造更下流的社會。”也像綠子說的,“當時我就想,這些全是僞善冒騙的人。他們適當地賈弄堂皇的言詞而自鳴得意。讓新來的女生大表欽佩,其賞心裏只想着把手塞進女生裙內那回事。等到升上大四了,趕緊把頭髮剪短,準備畢業後進三菱公司、tbs電視臺、ibm電腦或富士銀行做事,娶個從未讀過馬克斯的漂亮太太、替孩子接個文雅又講究的名字。什麼叫粉碎產學協同聯盟?我笑得眼淚都流出來啦。其他新生也很過分。大家其實聽不懂,卻都裝着很懂的表情無緣無故地傻笑。事後就對我說,你真傻,即便不懂,只要拚命點頭稱是就行了嘛。”這就是所謂的我們正常的世界?作者想要抨擊的也許是此吧!像是那“突擊隊”,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在“我”的眼中,他僅僅只是一個笑話的素材而已,即使“我”本來不覺得那麼好笑,但是講出去總是會變成令人發笑的話題,作者對於他的突然消失,想要表達的也許是這樣吧,像“突擊隊”這樣有着小小的夢想單純而又可憐的人,終將會在這樣黑暗無情的社會洪流中被淹沒。而像渡邊這種性情極致的到能讓你感動死的同時又讓能你能覺得冷漠到無法忍受的人,不會爲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所羈絆,所迷茫所彷徨並且嘲笑政府人才垃圾無能的人,反而卻輕輕鬆鬆進入了國家政府機構,他進入不是爲了追求權力而已,僅

僅是爲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難道不是對國家機構冷漠無情而又無能的一種徹頭徹尾的嘲諷嗎?綠子,是我在這部小說裏最喜歡的人物了,相信大多數人也跟我一樣,記得跟臭傻b傳人兄講到綠子自己編的那首“什麼都沒有”的歌時,我徹底笑翻了。喜歡綠子的那種純真坦率,喜歡她直白無露的表達自己的感情,雖然有時說了點那麼下流的話語但是顯現出的只有一個單純可愛直白的形象而已,像這樣一個形如人名如春風多面能給人帶來無限生機的綠子,要是渡邊能不喜歡他我也只能說渡邊有搞基傾向了!所以對於渡邊對綠子那種簡單純真的愛我還是十分以非常的能夠理解的!

其實像渡邊這種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最終選擇額與永澤不再有任何來往是正確的,確實,“我”只想過着屬於我的普通生活而已,就這麼平平安安倖幸福福的生活下去。雖然生活中有很多無奈,就像作者所描述的這樣的社會,“突擊隊”的消失,其實也就四宣告着這個社會的冷漠無情,而直子的死、玲子的離開,也就是宣告着這樣的一個理想國度終究不會存在吧!

我只想過普通人的生活而已,簡單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太多的事情也許我們考慮的再多也沒有什麼用處,“我”在哪裏,送走玲子後的“我”也許終於走出了那挪威的森林吧!一遍又一遍的呼喚着綠子的名字,只想着能夠抓住屬於自己的幸福......

寫了這麼多,留下自己的小小想法。無論你的生活多麼的接近與幸福,但如果你不努力的追取,也終將與之失之交臂。人生的道路上,自己,到底在哪裏,自己,一定要清楚的明白。

第五篇:《挪威的森林》讀後感300字

《挪威的森林》已經看了很多遍,每次都會讓自己有種淡淡的感傷,《挪威的森林》讀後感300字。我很喜歡村上春樹的文字裏透露的那種淡淡地感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

我看到了,“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即有死纔有者生,這裏並不以死爲終結。雖然我們無奈的是每個人都會死,但我們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我以路人的眼光來看渡邊,,所以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渡邊。因爲年輕,所以憂愁。他對學校這個小社會內部虛假、骯髒也是很厭惡的,但他卻也沒有去改變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點逆來順受的意思,因爲他很清楚這是無法改變的,這就是渡邊的無奈了。他一直在尋找,對於他自己,對於直子或者綠子,讀後感《《挪威的森林》讀後感300字》。 他的苦悶與孤獨,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社會的低迷狀態自然使得人頹廢,所以我能理解渡邊那時的行爲。直到最後,渡邊才知道了相對於已經失去的,更應該珍惜眼前存在的,應該停止對生者的傷害,珍惜眼前人。

其實書到最後,對於渡邊君愛不愛直子這一問題我還是搞不明白。也許那樣愛過。那麼對於綠子,渡邊是愛了?應該是了吧,因爲他對綠子說過他的世界不能沒有她。也許那只是一個輕輕的承諾,但對渡邊那樣一個沉默型的男人來講應該還是發自內心的。兩份愛,一份對那已經消失去了另一顆行星與木月相戀的直子;一份對現實生活中活脫脫的綠子。最後,玲子走了,直子死了,只剩下綠子了。那麼渡邊是會和綠子在一起的。

我以爲這本書是可以拍成電影的,我的腦海中閃過無數個由文字堆砌而成的畫面,象流雲一般從頭頂緩緩而過,勾我敘述這個瀰漫着略微的悲傷的故事。然後,我慢慢的地閉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