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7W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多篇)

《長恨歌》讀後感 篇一

正因白居易的《長恨歌》,更讓我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恨歌》感興趣,趁着暑假的空閒最後拿起了這本書。

“精緻”一詞是我讀着《長恨歌》一書時最深的感觸。

小說的語言是精緻的:對上海特色景物的描述運用的是極其細膩絢爛的筆觸,不是詩卻勝似詩,參差交錯的長短句,整齊劃一的排比句,生動形象的修辭,打造出了全書精緻的語言。作爲語文老師,深感受用,心中想着必須要推薦給學生看看,學習其中精緻的語言。

主人公王琦瑤是一個極其精緻的人兒:她的容貌是精緻的,她的梳妝打扮是精緻的,她所營造的小資生活是精緻的,這樣一個精緻的人兒,命運卻是不濟的。正因選美成爲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正因選美使她的人生從此走上了不歸路。這與白居易詩中所寫的楊貴飛的遭遇是何其相似。不一樣的是楊貴飛是紅顏薄命把長恨留給了唐明皇,而王卻是壽命極長,經歷了三代世事變遷,終身被恨纏繞着,直至死也是含着恨。

王琦瑤對自己命運的選取是身爲女生的`我們所不可取的,但她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營造方法卻是值得我們一學的。俗話說:女生要上的廳堂,下的廚房,王就是這樣一個女生,她經歷過大世面,無論走到哪,她都能夠得心應手,應付自如;她也能在自己家中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狀況下爲朋友們帶來諸多歡樂,諸多愜意,讓大家獲得了一種精緻的生活。

精緻的語言,精緻的王琦瑤都來自作者精心的創作,想象着作者王安憶也就應是個精緻的女子。

《長恨歌》讀後感 篇二

《長恨歌》的第三部分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這是就文字表達和通篇氣韻而言。

所有的遮遮掩掩,所有的欲語還休,在這裏都呈現出一種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意思。以前都是小打小鬧,旁敲側擊,在這最後一部分,終於都雲開霧散,萬物歸宗,文字洗練,意向準確,每一句話都說出了王琦瑤和讀者的心聲。

用王安憶自己的話說:“原先它是多麼不規矩呀,角角落落都是風情的媚眼,你一進去就要上它的圈套。如今,又好像是故事到了收尾部分,再嬉皮笑臉的都須正色以待,再含糊不過去,終要水落石出了。”

讀者都期盼着一個風情萬種暗藏媚影的結局。

然而,幾十年前的風情還是敵不過時間的沖洗和嘲弄。

王琦瑤先是和自己女兒毫無意義的對抗,是的,她比她女兒美,她比她女兒更懂得美的真諦,但是這真諦是用來傳授和教導,用來滋養和施恩,如果用來一一對照,就顯得怪異,甚至於可憐。

此時的王琦瑤像一隻一直沉睡的蟬蛹,終於決定破蛹而出,但是早已經不是她當初的世界——她畢竟不做上海小姐已經很多年。

後來,女兒遠嫁美國,她依舊和女兒的舊友玩成一片,還是因爲無所寄託吧,還有那顆不服老的心。

王琦瑤作爲女人中的女人,她也許可以忍耐寂寞,但是她不能忍耐周圍熱鬧的風景裏,她不在其中。不是恨着,就是愛着,她不能被冷落在閣樓的角落裏。

她一輩子小心翼翼的藏着收着也守護着,自己的美貌和智慧,遺恨常有,來日無多。可惜的是,她正經愛過的男人都不可能給她一個一生一世的結局。

李主任自不必說,她本就是他特地買來的金絲雀;康明遜有點可惜,不是說沒有結果可惜,而是說,他的出現攪亂了本來也許可以和王琦瑤玉成的程先生——康明遜那個人自己倒是沒有什麼可惜的,可惜的是王琦瑤的一片真心。

最後出現的老克臘,明明就是康明遜隔了二十年的光陰再次還魂,除了曖昧,一無用處,得到之後,又疑心自己是不是還有更好的選擇。

王琦瑤自己顯然是看不到這一點的,在明明該山遠水闊的時候,被挑起的一顆凡心竟然無法回到從前的優雅姿勢。

她以爲這次是她自己選擇的不要結果,她以爲她這次甚至還有金錢打底,但是這與26歲的老克臘來說,這種交往是多麼的難堪和難爲情——好像他是特地來佔她便宜似的,不光爲了肉體還有利益。

這次王琦瑤的主動破壞了所有的遊戲規則,所有的戀愛的無法明示的朦朧和不動聲色的進退,一招一式中暗藏的美好,終於全部消失。

不是說主動或者進取有錯,只不過錯的是時間和這個人。聰明瞭一輩子的王琦瑤終於做了一回愚蠢的凡人,又或者她的閱盡千山的看破和無所保留,不是面前的這個人可以承受。

收藏了一輩子的七竅玲瓏玻璃心,交給一個凡心尤熾的人,摔碎了踢遠了,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只嘆人生長恨水長東。終是辜負。

《長恨歌》讀後感 篇三

第一次遇見《長恨歌》,是在爸爸的《唐詩三百首鑑賞辭典》裏,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長的古詩。爸爸告訴我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講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可惜是個悲劇。我最喜歡其中的這幾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第二次遇見《長恨歌》,是在9月的一個週末,我們一家三口專門去臨潼觀看《長恨歌》歌舞劇。歌舞劇的舞臺非常震撼,場地的中央有個水上表演臺,舞臺的後面就是驪山。這個歌舞劇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楊貴妃入宮、第二部分馬嵬坡兵變、第三部分唐玄宗思念楊貴妃。

第一部分開場,驪山上繁星點點,月光照在楊貴妃的身上,她在空中翩翩起舞。她撐着一隻小船,披着華麗的外衣,非常優雅。舞臺上水幕突然升起,楊貴妃享受華清池最美的溫泉,於是就有了那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部分開場,叛徒安祿山反動兵變。突然一聲響,整個舞臺變成了火紅色,展示了安祿山他們民族好鬥的個性。馬嵬坡下,將士們逼迫唐玄宗處死楊貴妃,說的就是那句“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第三部分開始,舞臺燈光又變得柔和,唐玄宗在思念他們倆從前的生活。喜鵲爲他們搭起了橋樑,使他們再次相聚。我想說的應該就是“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這就是我遇見的《長恨歌》,我很喜歡古詩詞,每首古詩各有各的特點,希望大家都一起來了解古詩詞。

長恨歌讀後感 篇四

人的一生有長有短,長則幾十年上百年,短則幾個月幾年。無論我們的人生是長還是短,都沒有誰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像《長恨歌》中的王琦瑤,當她還是一個懵懂少女的時候,她渴望被人關注,羨慕熒幕上的電影演員。然而,世事難料,當她朝這個夢想走去時,亂打誤撞的遇到了程先生、蔣麗麗還有後來的李主任,從而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總是在這樣的渴望和不期而遇中被改寫着,我們總是在計劃着自己的人生,規劃者我們該做什麼、要做什麼。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從小就在心中種下一顆當教師的種子,在此後的學習中不斷的爲這個夢想努力着,可是沒有誰預料到在他即將成功的時候,從家中傳來父親去世的消息。

面對這樣的打擊,他可能一蹶不振,從此過上了頹廢的生活,也有可能奮發圖強,當上了教育領導。他的人生可能因此發生大的逆轉,他的未來更是變化無常的。 然而,正是因爲這種變化,我們的生活才變得多姿多彩,活着才變得有意義。蘇秦之所以能成爲趙國的相國,是因爲他在秦國的外交失敗,使其父母、妻子改變對他的看法,對其不理不睬,迫使他在憤怒下熟讀姜太公的《陰符》,從而能遊說於趙國,使趙國國君採納他的意見,從而封他爲相。如果牛頓沒有偶然被落下的蘋果砸到頭,就不會引發一系列得聯想,從而提出萬有引力定論。

無論是蘇秦還是牛頓,面對各種變化,他們在此之前都沒有預料到自己的成就。就像王琦瑤從沒想過李主任會一去不返一樣。然而,當他真的再也不能回來了,她就只得一個人面對剩下的人生了。 每個人都不得不在變化無常的歲月中面對自己的人生,看見身邊的人走了又來,來了又走。 可是,並不是每一種人都適合這種變化無常的生活。當我們老了,只剩下女兒和回憶時,就沒有誰期望這種變化再繼續下去了。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經不起這種折騰了。王琦瑤就是在這種折騰中死去的。遠離女兒的她,晚年照常與各種人打交道,參加各種聚會,最終在這不斷的變化中不安穩的離去……

長恨歌讀後感1000字 篇五

作爲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謂是一個成功者。他的現實主義的筆,寫出了多少個淒冷的場面,敲響了一次又一次警鐘。他的《長恨歌》,可謂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詩以喜劇開頭而轉成悲劇,雖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懲尤物”,卻成了一首愛情的頌歌。這首敘事詩的最成功處就是抒情,相當複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細緻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裏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爲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並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後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製造者最後成爲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我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裏。那麼,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於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纔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後,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着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後,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後,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於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藉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於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不斷髮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迴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爲宛轉動人。

《長恨歌》的讀後感 篇六

這本書前面大部分是寫景的,不得不佩服作者描繪的真好,如果不喜歡閱讀的風景類的,就很容易棄書的,還好我堅持看完了,因爲不想看到四分之一就不看了。

王琦瑤一個美人,有追求者當然正常,第一個爲她照相的程先生,對她的愛是尊重的,也是我比較敬佩的角色,在女主懷孕無助時幫助她,直到生下孩子。但同時他也是不幸的,永遠都不能擁有王琦瑤的愛,選擇了終身未娶!

軍官李主任給了王琦瑤想要的的,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雖然是個見不得人的妾,但他們纔算的上是正真的夫妻了吧,但是因飛機失事遇難……

王琦瑤結識了沒落的舊式大戶人家的子弟康明遜,經過反覆的試探之後,兩人終於接納了彼此。但康明遜卻不能將王琦瑤所盼望的東西交付給她,他們同樣生活在沒有將來的絕望之中,但我覺得他也是最不負責任的一個男人,和王琦瑤有了孩子確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擔當而是選擇了逃避!

老克臘我一個不能理解的人,一個那麼年輕的人,會喜歡上長輩年紀的王琦瑤,想着和她在一起,得知王琦瑤的故事之後又沒有了勇氣,又變成了第二個康明遜!

女兒薇薇也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爲了自己的幸福離開自己的母親,同男友前往美國後再無音訊。就算和母親百般的不合也不應該如此。

張永紅薇薇的女友變成了王琦瑤的女友,可笑的是王琦瑤最後被她的男友殺害,是爲了自己的金條,真是交友不慎。從此上海的三小姐就此魂歸恨離天!

造成王琦瑤悲劇本身的我想不只是她自己本人,她的母親從小對她態度不好,父母對她像是可有可無的人,所以她寧願在朋友家。當然她的性格決定了她的命運,她渴望過上好日子,最終兜兜轉轉還是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我想一個人長的美不是她的錯,長的好看的人追求者多也是很正常的,但美人更應該自重自愛,讓自己活的有尊嚴,老的更體面!

《長恨歌》的讀後感 篇七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開頭一句很巧妙的引出了這段令人讚歎又令人遺憾的歷史。“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這句平淡的話引出了楊玉環這個看似普通大家閨秀的女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鮮明的表現出楊玉環脫俗的魅力,她的一舉一動是那樣的動人,使所有宮中的妃子都爲之黯然失色,同時也爲後面的隱患埋下了一個不可忽略的伏筆。

“春宵,不早朝,侍宴,春遊”,無一不表現出作者的痛惜,由於唐明皇過度的寵愛玉環,導致國政荒廢,宮裏宮外鶯歌燕舞,百官整日只知尋歡作樂,也爲唐朝的衰敗埋下了導火索。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出乎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終於發生了——安史之亂。各地烽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衰敗的唐朝,在這次戰爭中練練敗退,六軍被迫停留在馬嵬坡,面對唐明皇和楊貴妃,將士的激動之情是難以容忍的。在軍諫之下,唐明皇悲傷的望着那位曾經深愛的女子。“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看着玉環被軍士推出去的時候,他心中是如此的無奈卻又焦急。可看着軍士激動的情緒,自己沒有能力去撫慰。看着自己破碎的山河,自己卻沒有能力挽回。他只能仰望着天空,默許了軍士,然後獨自一人默默地流淚。

終於,安史之亂結束了,宮中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景色依然是不變的景色,可是賞景的人卻已離去,“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我們讀出了唐明皇心中那股難以言喻的心痛。

“雲髻,花冠,仙袂,霓裳”描繪出一種仙境的生活,在那裏,人不需要受到任何拘束,此時的“玉環”雖然依舊有着傾城的容貌,不過臉色卻較之以前已顯憔悴。內心思念着明皇,卻音容相隔在2個不同的世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睹物思人,這估計是十分悲傷的事吧。所有的思念,只能寄託於小小的物品上。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2句話不僅寫出了對國家衰敗的惋惜,也寫出了對唐明皇和楊玉環愛情的惋惜。雖然我痛恨唐明皇沉迷女色,荒廢江山,導致一代王朝從此湮沒。但我同時也爲唐明皇和楊玉環至死不渝,純真的愛情所有感動。

長恨歌,讓我讀出了一個別樣的恨,一首不會逝去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