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長恨歌》讀書筆記多篇

《長恨歌》讀書筆記多篇

《長恨歌》讀書筆記 篇一

縱觀王安憶筆下美麗智慧的王佩瑤,讓人不禁想起一句詩‘身世浮沉雨打萍’。

全書人物命運隨上海時代變遷而變化着,女主角王佩瑤是一個普通弄堂裏的姑娘貌美且頗有智慧,在繁華社會浮沉的故事。

王佩瑤美麗卻不妖媚,是一種給人以難以忘懷的美。這也是爲何她會吸引那個熱愛攝影程先生的親睞,也是她會成爲上海選美大賽‘三小姐’的原因。正是因爲美麗,所以給她帶來一種不甘平庸、安於現狀的的追求。

王佩瑤是虛榮的姑娘,正是美麗驅使她在繁華大上海造就了自己虛榮的一面。面對李主任這樣有權勢的人物,甘願奉獻自己。甚至以此爲榮,所謂對李主任的愛,不過是因爲因爲背後的利益與權勢。

李主任的死,結束了王佩瑤這段安逸無憂的‘金絲鳥’生活。於是,自己過起了自己的新生活。開小診所,認識了隔壁的嚴家師母。曾經混跡於上流社會的王佩瑤,表面平淡的生活,可心裏早已波濤洶涌。渴望和同階級接觸,處處和嚴家師母較量、比美,相鬥同時有彼此和諧相處。

王佩瑤時刻注意自己的美,對美處處考究。註定自己的不平凡,迅速吸引嚴家師母的表弟康明遜這個富家公子。而後懷孕,卻被揭開曾經當選爲‘上海三小姐’這一輝煌的歷史’。

這段感情看似轟轟烈烈,然而還是因爲階級的不同被迫告終。王佩瑤——還是淪爲了他人的‘玩物’。爲此,不惜把懷孕的事情嫁禍給薩沙。

也把自己的深情付諸於一段畸形戀情——老克臘。結果,又是一段被辜負的戀情。不過,是各自需要安慰時的一段荒謬的取暖過程。

女兒的朋友永紅更是當年翻版的她,只不過是另一個時代的她的縮影。美麗而智慧,善於在各色人等中周旋。美麗讓很多人爲之傾倒,對待愛情也是挑揀所謂最好的、最匹配的。

永紅的悲劇在於,最後最滿意的不過是一個招搖撞騙的騙子,甚至淪落爲最後覬覦王佩瑤財產不惜謀財害命的殺人犯。

王佩瑤一生中在經歷的男人各色人等,高管、知識分子、富家公子、外國人。一生被很多人愛,被辜負也辜負別人。

她的一生以被謀害而告終,這樣的結局讓人難以接受。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繁華大城市,做過高官的情人,倍受過矚目。隨着時間推移並未被生活沖淡心裏的對繁華的嚮往,從未丟掉過自己對‘美’的追求。怎至於落得如此結局,哪怕不完美至少也應該體面!

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薩沙、程先生這五個和她一生有過情感糾纏的的男人,見證了不同階段的王佩瑤。換而言之,是見證了一個女人的興衰……

愛的最深沉和無私的是程先生,文藝青年。自古才子配佳人的標配,卻在這裏沒有得到驗證。在李主任和程先生的選擇中,甚至於後來的幾個男人選擇中,王佩瑤自始至終都在辜負程先生。

程先生不管在何時何刻都在深愛着王佩瑤,對她施以援手——從始至終。可惜的是,程先生死在了另一個時代的變革中——文革。

社會和人物的命運密不可分,王佩瑤在時代中有很多的選擇,所以並非完全是時代造就了她這樣的悲劇。而程先生,纔是真正時代的悲劇。

王佩瑤是被一世繁華遮住雙眼的小女子。處處生活的精緻,對自己衣食住行的考究,只不過爲了讓自己向上流社會靠攏。追求所謂人生的價值,只不過是人生的一世浮華。

最終,她也要接受時光的流逝、容顏老去,被年輕的新一代取而代之,被時代變革所淘汰。一切繁華,轉眼過眼雲煙。

時代推動人向前走,並未能改變一個人的選擇。在上海那樣的大城市,想不迷失很難。

常會想:如果王佩瑤一開始就堅定的選擇了,真心愛她的程先生就好了。中產階級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一心愛慕欣賞她,人是個有才華文藝青年又靠譜。

可王佩瑤不是一個追求平凡的人,寧爲高官情人,不作平凡人妻。她並非爲物質,因爲家裏的生活衣食無憂,只是個對地位有慾望的女人。更是對自己的‘美’,自命不凡的女人!

在不同時代,誰有誰追求,所以註定了命運的迥然。或好或壞,對於王佩瑤命運我們不禁感慨:浮華人間,美人易逝……

《長恨歌》讀書筆記 篇二

偶然間讀到一部小說,是王安憶的《長恨歌》。一打開書,20世紀40年代那個繁華錦簇十里洋場的舊上海就鋪展開來,不知不覺有了情味。

夾竹桃生出的花朵,老虎窗外,氤氳着女人脂粉氣的天空,留聲機裏迴轉往復的“四季調”,有軌電車不休的“噹噹”,一切恍如隔世,卻真實可觸似的,從字裏行間浮上來,一點一點地清晰。

那個上海弄堂的女兒——王琦瑤,靜候着她的時代,也用美貌和聰慧醞釀着一場致命的悲劇和傳奇。她是那種有魔力讓男人一見傾心的女子。因這,她有了非凡的經歷,有了用來揮霍的資本和勇氣,也有了數着日影度日的寂寞無賴,有了乾涸的眼裏唯餘的一顆老淚。她被男人捧着,愛着,寵着。她穿着婚紗走上選美的舞臺,卻想着:“也許,穿上婚服就是一場空,婚服其實就是喪服!”

後來,她的預感應驗,她沒有真正地做過新娘。她如花似玉的年華被命運的流變無情地碾過,她在男人的世界裏一敗塗地,無限風光的“三小姐”,用驕傲和那害人害己的聰慧與美貌,斷送着一切幸福的可能。

她知道,像她這樣的女子是不能夠結婚的了。

那鏡中的美人,風韻不減,心卻冷如灰燼。最後的日子裏,她的所依靠慰藉的,竟是那一盒金條。她明白男人是靠不住的,卻還是取了那裝金條的木盒子,想把最後的籌碼押在男人身上。而一切,終成虛空。

大概誰也不會記得那間閣樓上曾經住着一個怎麼樣的女子。或許,有人偶然想起,也會自然而然地把她歸爲“那個女人”的行列。

舊上海,沉浮着多少如王琦瑤的女子!她們住在如愛麗絲公寓那樣令人無限遐想的房子裏,她們總是那種正經女人的不屑,總是街頭巷尾流言的主角。

而又有多少女孩,終是經不起那花花世界的誘惑,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了呢?百樂門的歌舞不休,這不夜的城市,充滿了紙醉金迷的氣息,由不得人清醒。甚至那些正經人,話裏話外也在羨慕着王琦瑤,不屑的口氣裏竟含着嫉妒。

住進愛麗絲公寓的,總是抱着女人中的佼佼者的姿態。她們大都有着一張光鮮可人的麪皮,有足夠多的光陰和年輕。而這些,或許已經完全能滿足一個女人的虛榮。

她們彷彿是被特別愛着,眷顧着的。又分明是被幽禁與棄置在了華麗的囚籠裏,一半是這空蕩的公寓,一半是那浮華過後的虛無幻滅。她們要永遠地保持着佼佼者的姿態,哪怕生活已滿目瘡痍。

我隱約讀到了女子的悲哀!幾千年都是一個模樣。就因爲那句紅顏薄命嗎?

美貌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擁有的人又往往因它圍困了一生。“壞女人”都是漂亮的,“那種女人”少有不是獨具風情的。有人說,紅顏的不幸是男權社會的罪孽。蕭紅說,她一生的不幸,都是因爲她是一個女人。

在那個舊上海,我看到女人是甘心被男性控制與評判的,並以此爲榮似的。好像王琦瑤的媽媽說過,她的賤是自己作的。而悲劇的始末又怎能歸結於一個弱女子的自輕自賤簡單了事?

王琦瑤只是那茫茫背景下,一個隨波逐流、無所依靠的浮影罷了!

燈紅酒綠的人間,何處纔是得以喘息的港灣呢?王琦瑤的心裏沒有答案,只是緊守那一日日削減的風韻,徒然地經過,又消失在搖晃的燈影裏。

人們讀王安憶的上海,就會想起張愛玲的筆下也有一個上海,花園洋房,紳士淑女……張愛玲的上海,透着細小微妙的精緻,有小姐呼吸裏吐露的香水氣。她講的愛情,總是那麼勉強與無奈,又帶着狐步似的優雅和輕佻。

而《長恨歌》裏的上海,總覺得小家碧玉一般的真切。那些姑娘家的細碎的心事,瀰漫在弄堂裏的姨娘們的不滿與閒話,一個衣冠楚楚的少年,一句無心的話卻引起傷心的調侃,那麼自然平常,又處處隱着悲劇的伏筆。

王安憶講的故事是人與人無端的相聚與失散,是愛與虛榮的悲愴和無情。她沒有一針見血,卻一點點撕開傷着的皮膚,露了血肉給你看。

這長恨歌的“恨”字不知究竟該哪一個解法才合適。是遺憾嗎?還是仇恨呢?

小說的最後一句“對面盆裏的夾竹桃開花,花草的又一季枯榮拉開了帷幕”是否在預示着什麼,那夾竹桃是否在等着另一場悲劇的開演,於這城的豔美和躁動中?

《長恨歌》讀書筆記 篇三

因爲白居易的《長恨歌》,更讓我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恨歌》感興趣,趁着暑假的空閒最終拿起了這本書。

“精緻”一詞是我讀着《長恨歌》一書時最深的感觸。

小說的語言是精緻的:對上海特色景物的描述運用的是極其細膩絢爛的筆觸,不是詩卻勝似詩,參差交錯的長短句,整齊劃一的排比句,生動形象的修辭,打造出了全書精緻的語言。作爲語文教師,深感受用,心中想着必須要推薦給學生看看,學習其中精緻的語言。

主人公王琦瑤是一個極其精緻的人兒:她的容貌是精緻的,她的梳妝打扮是精緻的,她所營造的小資生活是精緻的-----這樣一個精緻的人兒,命運卻是不濟的。因爲選美成爲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因爲選美使她的人生從此走上了不歸路。這與白居易詩中所寫的楊貴飛的遭遇是何其相似。不一樣的是楊貴飛是紅顏薄命把長恨留給了唐明皇,而王卻是壽命極長,經歷了三代世事變遷,終身被恨纏繞着,直至死也是含着恨。

王琦瑤對自我命運的選擇是身爲女人的我們所不可取的,但她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營造方法卻是值得我們一學的。俗話說:女人要上的廳堂,下的廚房,王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她經歷過大世面,無論走到哪,她都能夠得心應手,應付自如;她也能在自我家中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景下爲朋友們帶來諸多歡樂,諸多愜意,讓大家獲得了一種精緻的生活。

《長恨歌》讀書筆記 篇四

《長恨歌》是當代著名作家王安憶的長篇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平淡卻又不乏幽默的筆調,將瑣碎的生活小事娓娓道來的同時,還爲讀者展現了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

青灰色的弄堂,幾縷嫋嫋的炊煙,一簇攀出牆外的夾竹桃,和偶爾停在青瓦上的白鴿子……在王安憶筆下緩緩地鋪成一幅畫,這是上海四十年的風情,濃郁卻夾雜着小市民的辛酸,散發着樟腦丸的味道。可是她筆鋒一轉,是十里洋場的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紙醉金迷的生活。王琦瑤在這兒長大,度過她沉浮變幻的一生。

其實我是很憐憫王琦瑤的,四十年前的她還是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她的世界只有從弄堂頂上的天空這麼大,只能望見飛鳥飛過的痕跡。她總是習慣以高於同齡人的眼光打量這上海,決心過上另一種生活,其實她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女,對於這個世界而言。面對突如其來的名利,她只能故作純熟地應對自如。

周旋於名利場,她失去了與她無話不談的密友,失去了深愛她的男人。感情豐富的她一次次被傷害,最終死於非命。有時候我想,如果當初王琦瑤沒有參加那次電影的選角,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名利擾亂她原本安寧的生活,也許她的一生不需要像柳絮般隨風搖擺,會在弄堂裏洗衣,做飯,安度餘生。這是一個好的結局嗎?

可是四十年前的上海,處於變遷之際,日新月異的生活觸動着每一個人。有千千萬萬的王琦瑤,渴望一夜成名,嚮往奢華的名利場。王琦瑤本來是幸運的,卻也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