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科學家的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9.52K

科學家的讀後感(精彩多篇)

科學家的讀後感 篇一

《科學家的故事》。我可喜歡它了,天天包着它不放。它的內容十分有趣,讓我百讀不厭,直到現在我還是經常看它。

其中有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科學家,他生在400多年前的明代。李時珍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和無數心血,編寫了醫學著作——《本草綱目》。在世界上廣爲流傳,背稱爲“東方醫學巨典”。

李時珍出生在一個三代相傳的醫藥世家。他從小便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成長,對草藥情有獨鍾。李時珍從小多病,在父親的精心調理下身體才慢慢好了起來。因爲從小就體驗了生病的痛苦,他立志要當醫生。父親上山採藥他也跟隨,還幫忙加工藥材。但在封建社會裏醫生的地位很低。李時珍熱愛讀書,對行醫也有濃厚的興趣。在發現了許多

他閱讀有關草藥的詩經時發現了許多錯誤,使他心中一顫。便親自實踐,總結經驗,並經常試吃草藥,也因而有了一個外號——“饞嘴李時珍”,並用了三十多年寫出了《本草綱目》。還被推薦到太醫院任職。

讀了這些,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別人讀書是爲了科舉考試,得到一官半職,而他讀書是爲了鑽研醫學。還能發現前輩在醫學上的錯誤。而且經常親自採摘草藥,或食用。還有強大的責任心以及對病人生命負責的態度。我們應該學習李時珍的認真、負責,做事一絲不苟,右堅定不移的決心,還要讓我們中華民族這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永遠流傳下去。作爲新時代的小學生,他也讓我明白了: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美麗!

科學家的讀後感 篇二

上週,我讀了《科學家故事》,作者關於100名科學家的104個小故事。

對於這本書,我想從幾個方面講。從總體印象來講,這本書讓我看到了科學家們的勤奮,反對者的無情,作者的讚美,以及科學家的生活。

從人物來講,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愛迪生。我從他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的事感受到他惜時如金的品質;從他爲了發明而不顧身體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作者都爲之讚歎。

從章節來講,我感觸繁多。從道爾頓研究色盲、色弱,並發現自己是色盲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認真和細心;從人們把亞里士多德的科學著作捧爲信條,反對對信條不敬的人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人們的無知和無理。

當讀到布魯諾爲真理而被火刑燒死的時候,我的心沸騰了,有一種想把教會的人扔進火坑裏的衝動,同時也爲布魯諾的死感到可惜和無奈;當我讀到中國的楊振寧得到諾貝爾獎時,我不禁爲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

聯繫生活,生活中也有一些這樣無私奉獻的人。比如說我們的老師,爲了我們而燃燒自己。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科學家們的無私奉獻、惜時如金和勤奮刻苦的精神,我要學習這些精神,並帶動更多的人。

這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讓我受用無窮。

科學家的讀後感 篇三

這本書講了許多科學家的故事,如:哥倫布;哥白尼;李時珍;牛頓;哈雷……這些故事告訴你,科學家是多麼勤奮,手不釋卷;科學家是多麼勇敢,知難而進;科學家是多麼好學;孜孜不倦;科學家是多麼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是多麼堅定,捍衛真理;科學家是多麼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惜時如金……他們是優秀的人,他們的一切全部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

讀完這本書,正如愛迪生所說的一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啊,人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是一個神童,必須通過後天的努力,靠着那顆不斷進取的心和永不言敗的精神才能成功。科學家是勤奮的;好學的;堅定的;勇敢的;惜時如金的……。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將在書中健康快樂成長。

科學家的讀後感 篇四

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偉大的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重要的是及時地改正錯誤,丟棄錯誤。只有丟棄錯誤,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功大門的路。

據說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員問他需要什麼用具,他回答說:“我看,一張桌子或臺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鋼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管理人員奇怪地問:“爲什麼要大的?”愛因斯坦答道:“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這個世界從來都是這樣,每個平凡或偉大的人都會犯錯誤,只有像愛因斯坦那樣的人,不斷的丟棄錯誤,才能看到一條向上的路。

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也是一樣嘛!

當我們選擇用學習時間來看電視,玩電腦時,我們便犯下了一個錯誤。但是隻要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就還是好學生;當我們以生病爲藉口不出去上間操時,我們便又犯下了一個錯誤。但是隻要我們不再逃避做間操,我們就還會受到老師的好評;當我們在小測驗中遇到了難題便選擇抄襲時,我們又犯下了一個錯誤。但是隻要停止這個手段,用心去思考這道題,我們便還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樣,每天反省自己,及時地發現並丟棄錯誤,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一條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觀還沒有定位的我們,更需要及時地發現並改正錯誤,丟棄錯誤,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優秀!

科學家的讀後感 篇五

我在寒假裏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裏面講了畢昇在幾個月的時間內製造了幾千個“活字”;李時珍翻山越嶺尋訪各地才寫出《本草綱目》;祖沖之廢寢忘食地算:“圓周率”;達爾文走遍全國才發現“生物進化論”;牛頓發現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才發現“萬有引力”;愛迪生憑着心靈手巧平均每十五天就發明一樣東西;居里夫人用了很多礦石才煉出一克“鐳”。

在書中所講的科學家中,我最喜歡愛迪生。他從小家境貧寒,爲了生活他池了報童。有一次他在火車站賣報紙,看見一個小孩在火車軌道上玩,他叫了幾聲,來到那兒時,火車就要壓過來了,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帶着孩子跳出了軌道,這時在火車裏走出一個人,伸出一隻大手,把愛迪生的小手握了好半晌,原來他就是火車站站長耐肯基,耐肯基還是一位出色的電報報務員。爲了報答救子之恩,他答應將電報術傳給愛迪生。後來,愛迪生成了真正的電報報務員,並且在好多電報局工作過。在最後的一個電報局,他發明了第一樣東西(二重發報機),然後他又發明了第二樣東西(留聲機)。

看了這一個個故事,我才發現: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天才。科學家們都是在一遍遍地堅持刻苦鑽研、頑強克服困難、努力超越自我的過程中磨練出來的。這不正應了愛迪生的那句話嗎?“天才不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一直銘記在我心中,它將時刻激勵着我勇往直前,永攀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