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活着有感(共10篇)

讀後感9.74K

讀活着有感共含10篇,由本站的會員“antioon2006”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讀活着有感(共10篇)

第1篇:讀活着有感

這篇讀活着有感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原對你有參考作用。

有人說,福貴是悲慘的;但我認爲福貴是堅強樂觀的。

望着天空,如果是漫天的星辰,我會想明天一定是晴天;如果烏雲密佈,我會想雨會在半夜襲來,將烏雲帶走,明天依然是陽光燦爛。福貴也是這樣樂觀的人。

在將家當全部輸光後,福貴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拿起皮影闖南走北,養家餬口。在當大兵的時候,即使自己很害怕,依然堅強的活了下來,並且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回家。即使經歷父親,母親的離世,兒子有慶的突然離開,女兒的難產過世,妻子的生離死別,女婿的意外死亡,就連最後孫子也離開了,他依然活着。

有人說,這樣的活着,不如去死。但是又是否有想過,生命是父母賦予的,每個人的生命都寄託着父母親最美好的祝願。福貴必須活着,他是徐家唯一的生命了,也是父母親最後的願望。

福貴他必須活着。家珍的希望就是福貴好好地活着。也是孩子們的希望。龍二因爲地主的頭銜被槍斃,福貴看着嚇到尿褲子了,他感嘆到,那五槍原本應該打在自己身上的。上天的庇護,福貴更應該好好地活着。

活着,相信明天會更好,變得樂觀的活着。是我最大的感觸。假如一個人每天只能在埋怨與淚水中度過,那麼這樣的一天又有什麼意義呢?

哭着,是一天;怨着,也是一天;笑着,也是一天。爲什麼不選擇開心的過好每一天呢?我想起一位同學,每天抱怨着現在學校的不好,懷念過去的校園生活。耷拉着臉,一把鼻涕一把淚,怎麼也停不下來。同學們的安慰,她一律屏蔽,只專注於哭泣與懷舊。最後,發現當自己希望停止悲傷時,卻發現身邊可以安慰自己的人已經所剩無幾了。

無論生活給我們多大的困難,都要咬緊牙關向前衝!悲傷時時有,生活得繼續。

第2篇:讀活着有感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讀活着有感範文。

第一次讀餘華先生的《活着》這本書還是高二的事,也可以說是它打開了我的讀書啓蒙的大門,當時由它給我的震撼現在還能感受得到,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一本書竟有這麼大的威力,讓我當時幼小的心靈第一次觸及生活本質,久久不能忘懷。每每別人問我對你最有影響的一本書時,我都會不叫思索的說是《活着》。

它語言很平實,可以說是有些詞句會比較"粗俗",但就是這份"粗俗"讓我不用刻意去理解字面上的意思,書的思想會平緩的向你娓娓道來。它主要講訴了地主少爺福貴崎嶇的一生,從衣食無憂的大少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敗光了家產,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妻子、兒女、孫子相繼離他而去,最後和他相依爲命的是一頭老黃牛,艱難孤單的活在世上。

書中催人淚下的劇情很多,當福貴敗光了家業,他的妻子家珍帶着兒子有慶回來時,他是那麼的不敢相信,那麼好的妻子可他在以前確實厭惡至極,他後悔啊;還有當家珍病重,在牀上對福貴說"我不想死,我想天天能看到你們",多麼樸實的詞句,但就是這句話讓我淚流不止,我想當時的福貴肯定也是內心在煎熬,他多麼不想要他的妻子離他而去,他是多麼的恨自己,恨自己以前沒有好好的珍惜。隨着劇情的不斷髮展,發生在福貴身上的崎嶇人生好像是自己在親生經歷一樣,太大的衝擊,多大的磨難,最後感受到生命其實沒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活着,在這世上安靜的活着。

這次通過"書香中交"的活動,讓我重溫了這本書,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人爲什麼活着?",胡適曾說:"生命本身沒有什麼意義,你要能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作點有意義的事。"餘華在《活着》的前言中說:"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生本身就是尋找活着的意義的過程,痛苦和幸福都只是活着的一段感受,絕大部分都只是平淡的。

小時候總是喜歡聽父母說他們年輕時候的事,我父母家裏都是農村進城市的一代,家庭條件都不好,當時他們結婚還是向親戚朋友借了100多元辦的婚禮,結完婚外債累累,當時也沒有新房,還住在我外婆家,我媽媽看着一貧如洗的家坐在牀上哭,我爸爸則坐在門口抽着煙,"有我在,不會讓你們吃苦的",這是當時我爸爸對媽媽和我這個未出世的兒子說的話。當時的條件是艱苦的,但從他們的回憶中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滿足,他們當時對生活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可能能吃到包子,我爸爸能抽上廉價煙就已經很滿足,更重要的是能和愛的人在一起,相依相偎的過日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都提高了,物資條件也不可同日而語,但伴隨着生活質量的提高,幸福感有增加嗎?我覺得沒有,相反會覺得沒有以前開心。手機微信、電腦網絡基本覆蓋了人的生活,"自閉症"人越來越多,大家都不想走出去,都想呆在自己的空間獨自對着冰冷的高科技,就算朋友難得聚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手機,毫無以前大家談天說地的暢快感覺。

大家現在想吃什麼基本都可以滿足,全球各地的風味都可以購買得到,讓人真正喜歡的卻很少,我現在覺得我小時候家門口的那家粉店的米粉讓人留戀,還有娃娃頭冰淇淋能在回憶中勾起我的味蕾。那是爲什麼呢?我覺得還是人自身的問題,富足的物資條件雖然提高了,但也會將幸福的需求度提高,也就是會膨脹人的慾望,幸福感總在上方,無法觸及。

人生有苦難,纔有了去感受幸福的體驗。人的幸福從對比中得到,學會感恩的生活,珍惜身邊的人,感受生命的美好,用需找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體驗真正的幸福。人生不會一路平坦,可就是暫時的苦難也會是你尋找幸福的過河石。活在當下,活的自信坦然,就可以追求幸福美好的明天!

第3篇:讀活着有感

猜你正在找讀活着有感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一個充盈着陽光的下午,我坐在圖書館,翻開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活着》,我有很多的朋友推薦我去看一看這本書,說是非常值得一讀。但卻拖了好久纔看這本書。看這本書時,我哭了好幾次,久久不能平復,我的心情變得十分複雜。

這本書首先說的是一個青年在鄉下一次偶然的機遇讓他聽一位放牛耕田的老人說他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叫做福貴。年輕的時候投生於地主家庭。家庭富裕的他生活過得愜意瀟灑,麋亂不羈。可是他卻把家裏的財產全部賭輸了。他的生活變得一貧如洗。他後悔莫及,他痛徹心扉。當他改過自新,準備好好生活的時候,可是因爲時代的不停變革,家人一一離去。他送走了父母的離開,送走了妻子的離開。甚至白髮人送黑髮人,送走了妻子,兒子,孫子的離開。只剩下他和他的一頭老牛。他已經老了,這頭牛也老的不成樣子。他們都還堅強樂觀的活着。

看這本書的時候,無數次我的腦海裏出現了這個念頭,那就是,他,福貴,他的生活已經如此的艱難,他的處境已經如此的不堪。我甚至可以說他的生活就像是生活在一個房子裏,沒有一點點光線投進,沒有一點點的陽光而言。他爲什麼還要活着,爲什麼要這麼辛苦的活着,究竟又有什麼意義。這就回到了小說的開始,作者說的那句話,“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即使你的生活滿目瘡痍,即使你的生活千瘡百孔,即使你的生活沒有什麼值得留念的,即使你的生活就是你一個人的獨角戲,最後只剩下你一個人,你也要努力的活着,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得活着,費勁心機的活着。只有活着。努力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種意義。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活着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因爲活着,我們可以迎接今天的陽光,因爲活着,我們可以感受明天的雨水,因爲活着,我們可以看見生命在土壤裏不斷的開花結果,散發出更加美妙的芬芳。但是,活着的本身也就是一場修行,過程中,我們會遭受各種各樣的委屈,面臨各種各樣的心酸,你會有覺得撐不住的時候,你會有痛徹心扉的感覺,你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與藉口想要和這個世界告別,但是,你得活着,你只有把人生的這場修行努力學好,才能迸發出更大的意義與精彩。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來,最後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也是因爲我們不得不走。”讀到書中的這句話的時候,我感覺非常的無力。對啊,我們來的時候是身不由己,我們走的時候也是身不由己。一切的一切,在時間的面前竟然是這麼的倉皇,這麼的無力。我感覺自己真的很渺小,很不堪。我們無力承受生活中更大的打擊,我們只是遊離在這個世界上的一顆小小的蜉蝣。對啊,生命竟然是這麼的無力,這麼的無奈。我們活着,只是爲了活着,爲了證明,我們曾經來過。我們的生活是有意義的。我們要努力活着,去證明我們,我們這個小小的個體,也能夠成爲最璀璨的光芒。

生命是每個人的,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想說,我們活着真的不應該因爲任何事物,任何事物與我們活着的本身並沒有本身的關聯。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種意義。這本《活着》,讓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讓我看見了生命的韌性,讓我看到了活着本身的偉大意義。這是一本非常值得膜拜和咂摸的書,令人回味無窮。當你讀過這本書的時候,再回過頭回顧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活着,真好!

第4篇:讀活着有感

希望這篇讀活着有感範文能對你的學習與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這天讀了一篇文章叫《好好活着就是愛母親》,感覺與這標題一樣,於是也把它當題目來發表感想了。

年輕的詩人在自己25歲生日的那天在火車底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當時,他的母親正在炊煙熬了一鍋紅米粥,正爲遠在北京的他祝福着。他是査海生。一個國家,可以失去一個詩人。而一個母親,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是的,畢竟是自己懷了十個月,經過艱苦的過程才換希望的誕生,哪個母親不把畢生精力都灌注在孩子身上?說不愛孩子,那只是個藉口,然而他就這樣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就是對母親的不孝,是對母親一種心靈上的精神上的折磨!

天下間的母親都好簡單,只要孩子好好活着,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回報。現在的年輕人老是說要賺好多錢讓母親過上好生活,要給母親買這個買那個,讓她過後現代的生活,也許母親真的不需要天天有人接送,吃高檔菜,住高檔房子,她可能甚至會覺得你這樣會把她與要好的朋友鄰居隔絕,她甚至覺得這樣一幢大房子反而困住了她。她可能希望你可以賺好多錢,但不一定都花在自己身上。也許她就這樣靜靜看着你,就夠了。

密集的,輕盈的雨水與雨絲表達了對大地深沉的愛意和溫柔呢喃,那麼一個孩子對母親,如何表達最深的愛呢?不是輕輕一吻,不是一件合身的衣服,不是精緻的胸針,而是好好活着。因爲“再也沒有一個健康美好的生命,讓孕育了生命的母親更幸福了”因爲你的好好活着,才能給母親一個吻,才能給她買一件合身的衣服,才能親手給她別上精緻的胸針,我媽媽常說:“有身體纔有一切。”漸漸我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了,愛母親,就要好好活着。

第5篇:讀活着有感

讀活着有感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張海迪女士5歲患了脊髓病,無法上學。可她仍然在家裏自學完中學課程,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這種永遠不放棄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面對殘酷的命運,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住嚴峻的考驗。”讀到這裏,我的眼睛一下子紅了。張海迪真勇敢,患了脊髓病,還那麼勤學好問,我爲她的學習精神而感到高興。

“多年來,張海迪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的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溫暖,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爲殘疾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讀到這裏,讓我想起了與張海迪女士同樣命運的奧斯特洛夫斯。他不僅全身癱瘓,而且雙目失明。可是,他沒有放棄生命,因爲他知道活着就是一種希望,更知道人應該怎樣活着纔有意義。後來他以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戰勝了病殘,終於成功地寫出了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美國有一位盲聾女作家海倫,她在一歲半時就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可他卻沒有向命運屈服,24歲的時候,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哈佛大學。

我要向張海迪學習,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張海迪身殘志堅、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給大家。

生命的價值是由自己選擇的。讓我們都來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價值吧!

第6篇:讀活着有感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讀活着有感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合上書,四周一片寧靜,只剩窗外細雨飄落時發出的輕響。

我甚至對自己的這種平靜感到詫異,若是一小時前,我還在爲小說中主人公的遭遇感傷。

我低頭不語,重新打量手中的書。淡淡的藍色封面,上面只剛毅的書寫了“活着”二字。便只是這兩個字,卻有着何種令人敬畏的力量?這股力量,是作者多少辛酸的沉澱,是多少悲劇的縮影。這沉重的幾乎令人無法喘息的力量,卻只靜附於這薄薄的書本之中。

閉上眼,細細回憶書中的情節。這便也是我看書的樂趣之一,在看完之後回過頭來慢慢咀嚼,卻也能嚐出不同的味道。

福貴,這就是小說主人公的名字。不難看出,他降生在多麼榮華富裕的家庭。在那個戰火紛飛之年,能在這溫柔鄉中生活,是當時多少人畢生所盼。

好景不長,在福貴的揮霍之下,幾代人的積蓄很快就一乾二淨。無奈之下,原本的闊少爺只好告別地主生活,住進茅屋,從此成爲了貧農。

但是,悲劇並沒有就此停止。生活越來越難過,饑荒不斷來襲,戰火開始漫來。更令人痛苦的是,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離去——父母,妻兒,朋友……福貴的人生,早已陷入了深淵。

看到這時,我不得不停止了閱讀。拿過一張紙巾,鋪在臉上,然後仰起頭,靜靜地靠在牆角。很快,紙巾已經溼透,一絲冰涼從脖子上劃過……

不知多久過後,心情已趨於平靜,便再次翻開那本薄薄的書。再往後讀,卻已沒有了剛纔的心酸,只感到一種莫名的平靜。

我想,福貴的心裏和我應該是一樣的。在經歷瞭如此的生命洗禮之後,還有什麼能顫動他的心?忽然想起當妻子家珍死去時,福貴與以往不同,顯得那麼的平靜。或許有人說他已被生命摧殘得麻木了,我卻不這麼想。他只是已對死亡無所畏懼,對痛苦熟視無睹。他並不再覺得這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他的那種堅強,正是他對命運無聲的抗拒。

到了末尾,只寫道一個白髮瘦骨的老人,與一頭年邁的老牛在田間耕作。回想起開頭,老人喊牛爲福貴,又向着四周喊了家珍,鳳霞,有慶…短短的幾個名字,卻包含了老人多少情感。當老人用平淡的語氣講述了自己在旁人看來悲痛欲絕的一生時,當老人搖頭苦笑用平淡的眼神看向與他相伴的老牛時…我不禁對老人肅然起敬。命運不公又如何,老人用自己堅挺的背影向我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命運給予你的有價值的東西,只有活着。

第7篇:讀活着有感

下面這篇由網友爲大家蒐集整理讀活着有感的寫法格式,希望大家喜歡!

"人爲什麼活着?""人活着爲了什麼?"說實在,我活了40年,卻從來沒好好考慮過這個問題,活着需要一種態度--《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

有的人死了,我們還活着,這是一種幸福。活着的人都會說出這樣漂亮的話:人不能苟且偷生,更不能虛度光陰。人究竟爲什麼活着?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給了我們正確的答案,他在《人爲什麼活着》一書裏深透探析經營哲學中一個又一個的鮮明案例,猶如一個哲學大師娓娓道來。其實,書中滲透了很多人生哲學,這是我們需要用心感悟的。

稻盛和夫的一生不得不說是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他一生創造了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我想如果僅僅擁有技術、資金、人才是無法實現的,而在於他懂得生活的真諦,他在經營企業中融合如何經營生命的完美組合,才使他的人生有如此的輝煌。就說1997年6月,稻盛和夫曾做過一次身體檢查,醫生告訴他患上了胃癌。他聽話之後,很鎮定,就像沒事一樣,只是淡淡的迴應了一聲:"是癌症嗎?"然後,他馬上去本州島西側的岡山縣進行演講。而在12年後的他,仍然健康的到中國做過一次訪問。

從這個事實中,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其實,人就像一臺機器,要不停地運轉,才能永遠轉動着,一旦機器停止轉動,就會生鏽,甚至變成廢鐵一堆。哪有機器不出毛病的,只要把它修理好了,就是一臺好機器;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會生病,只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樂觀的面對生活,哪怕是癌症,你照樣能創造出新的奇蹟。

我的老丈人就是這樣一個從死神手裏活過來的人,醫院幾次下達回家等死的通知書,讀後感《活着需要一種態度--《人爲什麼活着》讀後感》。但就是他的樂觀心態和對生活的不放棄,他從死神的邊緣挺過來了。如今,他很快樂地活着,而且活得很有質量。爲什麼呢?

看了《人爲什麼活着》這本書,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人活着需要一種態度。也許你的人生態度是消極的,那就是渾渾噩噩地過完這輩子,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也許你的人生態度是積極向上的,那你將在人生舞臺的每個階段會創造無數的精彩,這是人生的一大幸福。面對這兩種人生,你該如何選擇?又是怎樣經歷過來的呢?

面對很多事,面對自己的人生,你的態度很重要。當自己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後,態度決定了最終的結果。人的一生也許有很多的不如意,有很多不經意的坎坷,我們選擇的不應該是放棄或是逃避,而是尋找問題的癥結,不管結果如何,你都應該正視,你都應該迎面直對。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就是人爲什麼活着最起碼的一種態度。

當我們每天走進辦公室,你是否想過"爲什麼"嗎?不就是爲了賺錢,爲了養家餬口嗎?其實,你錯了,你太單純了。這是你的一份工作,是你人生中奮鬥拼搏的一份事業,只要你以這樣的一種態度面對新一天的開始,那你的活着就是有意義的,是有價值的,至少比別人活得更有質量。即使你的工資少了點,你的職位低了點,你依然活得夠精彩。

活着就是活着,像一朵花靜靜地開,像一滴雨悄悄地落,花開和雨落就是一個很完美的過程,就是一個轟轟烈烈的美麗瞬間,也許什麼人都感覺不到,但這就是你人生意義的真實寫照!

面對自己的人生,我們要多聽聽花開的聲音,多看看雨落的舞姿。

第8篇:讀活着有感

本文系列之一讀活着有感範文,你可能需要。

一本好書像是擁有魔法的仙女,她輕輕揮動仙棒,就能讓你心中充滿了激情,久久迴盪,而後留下一種深深的感動,或喜或悲。一本好書他能賦予你力量,或影響人生路,或改變價值觀……而《活着》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這幾天我讀了餘華的《活着》,真是受益匪淺啊。

《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的故事。他是一個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卻因爲、上妓院,而輸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畝地,把祖祖輩輩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他的父親因爲兒子的不爭氣,氣得病重,最後因爲從村口的糞缸上掉下來而摔死。自此,他從一個富貴人家的少爺變成了一個要從別人手中租田的佃戶;他開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實實地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家人。

讀了《活着》我明白了: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開的人,而是忍受親人離世的生者。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再難,我們都要活着,只有活着纔有希望。每次晨會上一聽校長說XX學校的一名學生因游泳溺水身亡,XX學校的一名學生髮生車禍……我心情都無比地沉重。每年死於溺水和車禍的學生都很多很多,他們只爲一時我涼快,不顧父母的擔憂,最終溺死在水裏,而留給家人的是巨大的悲痛。不管我們是優生還是後進生,在父母的眼裏我們都是上天賜給他們的無價之寶,只要我們過得好,過得開心,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我的生命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更是父母的,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在公司忍氣吞聲,在客戶面前更是點頭哈腰……只爲能給我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所以爲了我的家人,我的同學,我的朋友,我一定會好好珍惜我的生命,遠離那些危險的地方,危險的人,危險的遊戲,危險的……

同學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都要珍惜,請遠離游泳,遵守交通。

第9篇:讀活着有感

網友原創投稿分享讀活着有感範文,希望你能喜歡!

易中天先生在《文化與人》中曾說:"我們總是習慣於把王朝的興衰、事業的成敗、歷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對錯都歸結爲個人的原因,歸結爲某個領袖人物或主導人物個人品質的優劣好壞。與此同時,歷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種簡單的'善惡二元論,而無一例外的臉譜化了,中國歷史則變成了一個大戲臺。"於是在這種英雄史觀的誘導下,人們往往會選擇性地忽視那些真正用汗水、血淚和泥土爲我們構築歷史的人們。

福貴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生活與我們相隔了半個多世紀,卻在平凡和瑣碎間閃爍倒映出我們的影子。就像作者餘華所說:”人的體驗和慾望還有想象和理解,會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讓一個人在他人的經歷裏感受到自己的命運。”這不僅是文學的神奇,更是活着的魅力。正是在這種神奇的洗禮下,我面對着腳上沾滿了泥土、名叫福貴的這位老人,胸腔裏涌動起心虛和感激兩種情緒。

在這個充斥着社交媒體的聒噪時代,人們總是在不經意間見證一個人的一生,太多的生老病死,澆灌出一顆顆不屑生命的心靈;太多的苦難或輝煌,湮沒了對生活的敬畏。人人如同不識愁滋味的少年,一則故事,隻言片語,便像登上了一座高樓,妄自尊大地指點起來。幸福,艱苦,平凡,偉大……這些簡單的詞語真的能夠狂妄的被用來概括一個人的一生嗎?當然不能!我們不曾經歷他人的磨難,不曾感受他人的痛苦,我們只是在他人的懺悔中領悟,在他人的救贖中信服,卻不能任意評定他人的幸福。

任何人都沒有資格隨意界定一個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棵在風雨洗禮中成長的參天大樹,他在成長中經歷的風霜雨雪和烈日豔陽,他在軀體上勾勒出的的一圈又一圈的年輪,他撐起的一片天空,還有他腳下生生不息的泥土,任何一顆微粒或塵埃,都有着他們自己的厚重的生活。

《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貴見證了他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女兒、外孫的死亡,他或許是不幸的。但就如作者所說,福貴是在主觀的生活而不是旁人眼中的倖存。作者同時也用賀拉斯的話提醒我們:"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福貴生活在歷史中,他被歷史的大潮一次次無情的撞擊,被動地向前走。他不曾引領歷史,他不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但他在平凡中堅強地活着,如同那個時代千千萬萬的農民百姓,爲了活着而生活,他和命運“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他就這樣無聲的、盡情地講述着他的故事,讓人透過他的話語,回到那個年代,感動於無數個生命在泥土中、農田裏、山坡旁頑強到令人敬畏的活着。

到這時我才明白我的心虛和感激從何而來,在這個春雨淅淅瀝瀝的午後,這位名叫福貴的老人,彷彿正站在我的面前,腳上沾滿了象徵生命的泥土。他和他沙啞的歌聲漸漸遠去,我看着他搖晃的背影,鼻子一酸,有點感動。

感動於這位名叫福貴的老人,更感動於自己的活着。

第10篇:讀活着有感

小編猜你可以喜歡這篇讀活着有感範文。

“有慶再也不會從這條路上跑來了。”每當我看見這句話時,就會想起那本字裏行間都充滿了悲傷的書——《活着》。

這本書以旁觀者的身份寫了富貴“精彩”的一生,而他的“精彩”莫過於年少不懂事,嗜毒如命,敗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母親生病,他在求藥的過程中被抓去當了壯丁。回來時,母親已染病而死,後來,妻子和女兒也死了。

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有慶的死了。在這裏生死就像玩笑一般,富人的命值錢,而窮人的命便如糞土一般,在舊社會的背景下,權力地位顯得格外重要,而生命的去留卻是格外的草率,有慶的悲哀不是死亡,而是他懷着對生活的美好念想和對社會的善意去對待着生活中所有的人或物,而現實回報給他的卻是殘酷的死亡。是人性的自私,是生命的草率。那些人,配不上他的善良。

對於富貴而“精彩”的一生,我只有着感嘆,沒有可憐與同情,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每個人的生命質量都一樣,只是你怎樣體現,怎樣發揮,他自己選擇了好吃懶做,選擇了吃喝嫖賭,才使他的人生走向了悲劇,並不是命運捉弄了他,而是他摧殘了生命的質量,並不值得可憐。

富貴能接受前半生的豔福,自然也接受得了後半生的苦難。他前半生活着是爲了物質的索取,後半生則是爲了單純地活着。書中也提到了,活着就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這不免有些消極,我不這麼認爲,我認爲人活着是爲了提升生命的價值,是爲了世界的進步而活着。

年少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不要讓自己最後只爲活着而活着。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10篇讀活着有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讀活着有感範文。

標籤:有感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