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苔絲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5W

苔絲讀後感多篇

苔絲讀後感 篇一

閒居無事,重溫了一些經典名著,以後會試着寫寫書評,談談讀後的感受。今天先來說說《德伯家的苔絲》。

《苔絲》描繪了一個純潔女人的悲劇性毀滅,寫的是社會如何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美麗的姑娘逼得走投無路,終於殺人的故事。它是哈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劇作品。

苔絲出生於黑原谷一個貧苦的小販家庭,醉鬼父親懶散無能、虛榮愚昧,母親淺薄庸俗、不諳世事,六個弟弟妹妹,最大的不過十二歲半,最小的則剛滿一週歲。他們的一切:歡樂、健康、必需品、甚至生命都完全取決於兩個成年的德伯的判斷能力。遺憾的是,兩個家長選擇的卻是一條通往苦難、災禍、飢餓、屈辱和死亡的人生之路。

自尊的苔絲,爲了拯救陷在生活泥淖中的父母,在母親的安排下,扮了一回可憐的窮親戚,到獵苑的德伯家做了養雞女工,踏上了她短促一生的災難之旅。在那兒,她受到了冒牌本家Alec的玷污,失去了所謂貞節。可她一旦明白自己的處境後就毅然離開,沒有按母親希望的那樣屈從社會壓力,和有錢的Alec結婚,順理成章地做一個有錢人家的夫人。

美麗的黑原谷卻給不了這個美麗的黑原谷女孩想要的平靜和安寧。爲了生活,也爲了忘記過去,苔絲第二次離開了家,到較遠的英侖谷的奶牛場當了一名擠奶工人。上帝並不總是嚴厲的,在這裏,苔絲邂逅了帥氣而體貼的拉着豎琴的Angle,開始了她一生中最初也是最後的一次甜蜜戀情,度過了幾個月的美好時光。

只可惜最燦爛的花未必會結出最豐碩的果。短暫的歡樂之後,純樸的苔絲一心想要坦白,以爲Angle會和自己原諒Angle的年少輕狂一樣原諒自己的過往。可是一意摒俗的Angle,卻理性地用他曾經厭棄的社會道德來重估這個無辜的女孩,新婚之夜決裂後遠走巴西,沓然而去,留下苔絲這個孤苦無助的女子,飽嘗俗世的因果。

命運沒有逆轉,卻用無情的現實把苔絲推進了更加痛苦的深淵。Angle音訊全無,苔絲最終在無望的等待中絕望了。上帝繼續和這個可憐的女人開着玩笑,苔絲的母親病了,天天做着復興夢的父親卻在醉夢中先去見了祖先,農場主藉此收回了房屋和土地,一大家子人失去了最後的憑依。拒絕了Alec求婚的善良的苔絲爲了一家人的生存,只有接受來自視若仇敵的Alec的幫助,做了Alec的情人。

我倒希望故事在這裏打住,雖然濫俗,單就苔絲而言,好歹也可算是個歸宿。畢竟她還只是一個剛剛二十出頭的女子,有權享受一些世俗的歡樂。可是托馬斯·哈代這位批判現實主義的大師,卻用更尖銳的筆觸,讓Angle從巴西回來,重溫昔日鴛夢。在精神上已經死去的苔絲在現實中又活了回來,在極度的憤怒中殺死了Alec,和Angle在逃亡途中被警察抓住,判了絞刑,走上生命的祭壇。

隔了一百多年的距離回視,悲慘的苔絲理應幸福。無論如何,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子強大到足以抗拒世間所有的邪惡,也不可能不像苔絲那樣去追求一份“把激情本身當作戀愛的目的”的純潔愛情,更何況還有意中人Angle的主動癡情!我倒覺得Alec雖然風流,但還是給了苔絲家人許多實質性的幫助,罪不至死。倒是苔絲苦戀着的Angle,除了給過她幾個月短暫的愛情,更多的是無望的等待和迫人的痛苦,極少負過身爲男人和丈夫的責任,最後還成了苔絲殺人的直接誘因,導致對他迷戀至深的苔絲殺身成仁。

被迫在自稱撒旦的Alec和號稱天使的Angle中周旋的苔絲,註定追求不到她想要的不含絲毫雜質的愛情。僞善的Alec一直就不是苔絲喜歡的人,可苔絲苦戀的Angle也只是一個失敗了的資產階級的反叛者,始終沒有跳出他所反抗的舊的道德藩籬和擺脫他所鄙視的階級偏見的束縛。苔絲看重的比自己生命還要重要的愛情,只不過是無望世界裏的一抹五彩幻影。在現實的世界裏,出身於不受歡迎的家庭裏的苔絲要想嫁得好需要成熟的機謀和心智,可是苔絲的愛情夢太過高貴,成不了溺水之人的救命稻草,而只能譜就苔絲灰暗世界中一首悽楚的輓歌。只是苔絲對愛情的堅貞和執着,留給後世人一份永遠的感動。

其實,對苔絲這樣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來說,“人生便是一場受人欺凌的含辛茹苦的過程,全然沒有道理可言。”一生追求真和善的苔絲,無時不遭到僞和惡的打擊。短短二十多個春秋的生命,無時不是用歡樂包圍着痛苦,用痛苦緊裹着歡樂。美麗灼人的苔絲,只爲着一份樸實的愛情,卻被虛僞的道德,窒人的習俗扼殺了年輕的生命。或許哈代就是希望通過美的被毀滅,在世人對苔絲的同情和憐憫中,爲苔絲們做一方眠牀,讓她們安睡!

花兒一樣的苔絲,莫奈何瑟縮在風前,一任狂風和暴雨吹打,蹉跎完季節的榮華,寂寞地凋零了。唯願後世的苔絲們,能恆久綻放最純美的笑靨。

苔絲讀後感 篇二

不久前看完了這部英國作家哈代的作品,印象深刻,感人至深,並不曲折的情節、唯美的景物描寫、生動細膩的人物神態及心理刻畫爲讀者勾勒出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種震撼人心的深情、一片百折不撓的純潔、一種在艱難困苦中頑強堅持愛情理想的壯美,苔絲,作爲愛情的化身,給讀者以強烈深遠的震撼。

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的英國農村,貧苦德伯一家被告知他們是當地古老顯赫家族的後裔,貪戀財勢的德伯夫婦便安排單純善良的大女兒苔絲前去冒牌的祖先後裔攀富貴親戚、找工作。不幸的是,那個本爲暴發戶發家而後僞裝成顯赫家族後裔的富貴親戚家成了苔絲的夢魘,這個“親戚”家的公子哥亞力克是一個貪淫無恥、虛僞險惡的人,將苔絲引誘後玷污,苔絲因此承受了名譽上的損毀和流產的傷痛,背井離鄉去到一個牛奶廠做擠奶工,在這裏她邂逅了善良仁愛、睿智淵博的牧師家庭出身的安琪兒,彼此相愛並墜入愛河,苔絲因爲自身狹隘觀念中的“自慚形穢”而一再遠離安琪兒,但是安琪兒的一再堅持使得兩人立下婚約,但是,誠實善良的苔絲在婚禮前一晚將自己波折的過去告知了安琪兒,可是安琪兒頭腦中對於世俗貞潔理想的執拗導致他開始懷疑苔絲的純潔和愛情,並開始蔑視並離開她遠到巴西去創業。苔絲忍受着被心愛之人拋棄的巨大傷痛和親朋的異樣眼光艱難地生活着,去到一個農場從事着異常艱辛的體力勞動維持生計,忍飢挨餓、受凍挨寒,還要承受着農場主嚴厲的斥責和刁難,在無數次的淚水與異常苦痛的堅持中,她對安琪兒的愛情更加深沉堅強了,只是,面對一位不可知的愛人,她只有寫着一封有一封飽含深情與呼喚的信來慰藉自己。然而,曾經的夢魘亞力克又出現了,在牧師的感召下,他一度緩解了自己的貪淫墮落,並開始四處講道,然而亞力克虛弱的醒悟和孱弱的宗教信念沒法避免他再次陷入黑暗,對苔絲進行再一次引誘和逼迫,利用安琪兒的遠走他鄉挖苦苔絲一廂情願的感情,利用苔絲家庭的變故逼迫苔絲屈服於他自己的財勢,甚至利用安琪兒教給苔絲的無神論的道德哲學來爲自己拋棄宗教信念找藉口,陰險的亞力克盡力撲滅苔絲的愛情信念,哄騙苔絲安琪兒不會回來了,在這種種明暗兼具的壓力和引誘作用下,苔絲陷入了亞力克的黑暗中,成爲亞力克的情婦。當安琪兒幡然悔悟並回國尋找苔絲時,悲痛麻木難當,然而懷有堅定愛情理想的苔絲卻給了安琪兒絕決而震撼的迴應,她殺死了亞力克並追隨安琪兒,他們在一起享受了愛情的至美甜蜜與燦爛,幾天後,苔絲被捕被處以絞刑。

這部名著是悲劇,悲劇往往毀滅美來教會人們珍視美,進而創造美、愛護美。苔絲在這一悲劇中正是一種震撼人心的美,她是作者對於真摯愛情、純潔人格、堅強信念的寄託,她是作者的愛情理想的化身。這個愛情理想帶給人的震撼來自於苔絲人格的力量,她爲了安琪兒的聲譽而幾番拒絕求婚,但又感動於安琪兒的熱忱;她忍受着愛人離棄的傷痛和迫於生計而必須從事的繁重勞動、艱苦環境卻依然頑強地堅持着自己的愛情夢想;她爲了證實自己的清白和對於安琪兒感情的真摯毅然將自己逼上絕路,和現實種種壓迫與引誘決裂,殺死了殘害她的亞力克;我們從這種種行爲中看到了她對於愛情的堅定深沉甚至驚世駭俗的超脫信念。是的,愛情往往是讓人捉摸不透難以看到的,愛情的甜言蜜語和山盟海誓在這些切實的行爲堅持中顯得蒼白虛假,苔絲,她的一封封滿含深情和淚水的信、她艱辛勞作時流淌的一滴滴鹹澀汗水、她留下的一個個徜徉在山間地頭間守望愛人尋覓愛人的孤寂身影、她最後爲愛情而表現出來的絕決、勇敢與無畏,都是她心靈的訴說,都是她愛情的言語。

苔絲的悲劇來自於三個方面:自身觀念的相對狹隘、愛人安琪兒的昏聵的捨棄、亞力克以及社會昏暗世俗的壓迫。苔絲從衆地將亞力克的罪惡、父母的貪婪惡果強加到自己的身上,自覺地罪過難當,也因此對安琪兒的感情的退縮表現出自責和慚愧,然而這是不必要的。安琪兒雖然觀念先進、思想革新,但是在思想深處,他對於人性純潔、深刻愛情的理解不夠透徹,礙於人的過去、人的歷史、世俗觀念,而忽視了人的現在、人的行爲、更深刻的人本價值,這導致了他遺棄苔絲,背叛感情;亞力克的脅迫引誘、鄉鄰對苔絲的鄙視貶低、農場主的心胸狹窄、安琪兒牧師哥哥的養尊處優狹隘冷漠等都是苔絲悲劇的客觀現實因素。

苔絲讀後感 篇三

《苔絲》是英國詩人、小說家托馬斯·哈代1891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初次接觸到《苔絲》是在“英語聽書”app裏面聽到的,一下子被女主的聲音吸引,膽怯、自卑但是很有自己的主見。後來又觀看了電影版的《苔絲》,近三個小時的片子,內容比較沉悶,沒有一次性看完,分兩次看完。小說與影片略有不同,難分伯仲。

小說開頭講述的是身爲貧困家庭中長姐的苔絲既要照顧家中的弟妹,還要操心自己無能的父母,事事爲家庭考慮。由於牧師告知父親自己家族原爲衰敗的德伯貴族,於是,父母要求年輕的苔絲以此作爲機會攀附一位有錢的親戚,並通過姻親關係改善整個家庭的現狀。

起初苔絲並不願意,但是考慮到家中窘狀,苔絲收拾得乾乾淨淨,到村另外一頭的貴族德伯太太家去攀親戚,接待她的是德伯太太的兒子亞力克,一個輕浮的貴族男人。待苔絲回家以後,亞力克馬上寫信給苔絲父母,表示可以爲其提供一份養雞的工作,苔絲母親欣然答應。於是她整理行裝到德伯太太家打工,在德伯太太家工作的這期間,年輕的苔絲工作認真,在一次聚會後返家途中捲入了一場爭吵中,她想擺脫,正好亞力克騎馬經過,於是亞力克帶着年輕的苔絲離開了,亞力克帶着苔絲來到了英格蘭最古老的森林,森林中都是迷霧,他們在森林中迷路了,就是那晚,亞力克玷污了苔絲,從此苔絲的命運發生了轉變。

可憐的苔絲未婚先孕,並未接受亞力克成爲他情婦的建議,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德伯太太家,回家後她被村裏人非議,被父母責罵,孩子出生後不久就夭折了。面對這些,她開始變得沉默,喜歡黑夜,喜歡獨處。

就這樣過了兩三年,她慢慢地走出來了,她決定重新上路。這次,她朝村子的另外一頭走去,走到了一個牧場,在那裏她得到了一份擠牛奶的工作,也是在那裏她遇到了她的摯愛安吉爾,一個牧師的兒子,他們年級相仿,互相被對方吸引,慢慢地他們陷入了熱戀,雙方都以爲對方是最純潔的,最美好的,最可愛的人,那時的他們擁有天底下最感人、最真摯的愛情。苔絲太愛安吉爾了,太害怕失去他,以至於始終無法將自己的過往完完整整地告訴安吉爾,儘管她已經在心裏已經告訴了他上千遍,可是就是無法向他開口。安吉爾愛的真誠,終於他向苔絲求婚了,苔絲內心充滿了喜悅,但是又無法完全真實的面對安吉爾,她興奮、猶豫但是還是選擇了拒絕,直到幸福超越理智,她接受了他的求婚,在去教堂的路上她還做着劇烈的思想鬥爭,要將自己的過往告知安吉爾,安吉爾卻說婚後再說。新婚之夜,他們互相向對方坦白自己的過往,她原諒了安吉爾的過往,但是安吉爾知曉她的過去以後卻憤怒了,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覺得苔絲不是他心目中完美的愛人了,頃刻之前他對她充滿了厭惡。爲此,安吉爾遠赴巴西,任苔絲自身自滅。

被拋棄後的苔絲不不得再次回到家鄉,在農場做着各種苦力,冬天挖藕,秋天收麥子,每天工作很長時間,工作佔據了一切,唯一的心裏安慰就是給安吉爾寫信,她滿懷希望地給安吉爾寫了無數封信,希望得到他的諒解,但是安吉爾都沒有回覆。就在這時,父親去世,家裏的房租到期,家人無地可去,苔絲母親這時選擇尋求亞力克的幫助,亞力克給與苔絲家幫助的前提是讓苔絲做他的情婦,年輕的苔絲被生活逼的沒有辦法,最終做了亞力克的情婦,母親及弟妹得到了居住地,她犧牲了自己的幸福。

這個時候,安吉爾從巴西回來,他看到苔絲給他寫的信,意識到自己的無情,決定重新找回苔絲,他去到苔絲的家鄉,找到了苔絲的母親,苔絲的母親將苔絲現居住地告訴了安吉爾,安吉爾趕赴苔絲所在地,得到的卻是她已經屬於別人了,他帶着失望離開,卻讓她傷心不已。

最後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苔絲殺死亞力克,穿戴整齊前往車站尋找心愛的安吉爾,見到安吉爾,她向他訴說對他的思念及愛,知道自己即將接受法律的制裁,這個時候的安吉爾卻淡然了,他帶着苔絲去逃亡,他們一起在野外留宿,偷溜進富人家去過夜,他們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最後在黎明到來之前,警察來了,帶走了苔絲和安吉爾,最終苔絲被處以絞刑,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部長篇小說寫於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小說的女主人公苔絲就是生活在那個時期,她敢於個走出去參加勞作,自力更生,雖然年齡小,受到了一些引誘,但是她善於反思,發現自己不愛亞力克,她勇敢地選擇離開,自己獨自承受旁人的白眼,分娩的痛苦,貧困的拷打;當她遇到所愛,她奮不顧身,不惜殺害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雖然那個人曾經帶給自己那麼多的痛苦,但是在危難之際,只有他給予她幫助。她選擇乾淨地活着,她的愛情裏面沒有其他人,只有她和心愛的安吉爾。

縱觀苔絲短暫的一生,她是一位可憐的、悲苦的女性,但是就是這樣一名女性,她始終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她渴望活的有尊嚴。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來看苔絲,讀苔絲,還是有借鑑意義,作爲一名女性,在一個思想更加開放、包容的今天,我們應該要活的更加自我,要遵從本心,生活中除了有家庭、工作,還應該有自我、有尊嚴地活着,不做別人的依附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儘管生活會很苦很累,但是做自己才最精彩。

苔絲讀後感 篇四

苔絲,這個會讓人心口發疼的名字已經深深刻在文學的里程碑上,她美麗、善良、純樸、勤勞、容忍,但是在這出命運的悲劇裏,她的堅強和自尊最爲奪目。在男權中心的社會裏,她是弱者;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她是底層;在不可控制的命運中,她成了玩偶。

爲了窮困的家庭,苔絲放下自尊,去富有的"本家"德伯家幫工,卻沒料到這正是她厄運的開端,那位自以爲是的花花公子亞雷毀了她的一生。在那個分外注重道德的時代,失貞的女子揹負的壓力是現代人所不能理解的,跨不過自己心裏的坎,還得忍受旁人的指點和唾棄。亞雷是苔絲命運悲劇的直接導火線,美麗的弱女子淪爲富家少爺的附屬品,這反映了當時社會可悲的現實,等級和財富的差異卻讓這扭曲的現實成了理所當然。作爲底層的勞動者,她必須要忍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這不僅僅是苔絲個人的悲劇,更是當時社會的整個農民階級的悲劇,在繁華的維多利亞時代,資本主義侵襲到農村並毒化了社會氣氛。之後孩子的夭折又給苔絲多添了一筆傷痛,如花的年紀,就嘗過了如此的苦澀和難堪,這種悲慘的境況,是命運的無端捉弄,還是這個社會的逼迫?

經歷了那麼多坎坷,遠離家園來到牧場,找到新工作的苔絲以爲生活開始慢慢眷顧她了,這裏有着唱歌跳舞的少女,白色的長裙,五顏六色的鮮花,沒有了"拿含着惡意的眼光看她"的人,一切都是嶄新的,牧師的兒子——安璣與她相戀了,甚至決定與她結婚,她是那麼快樂,對未來也有了期待,她的希望和日光一樣耀眼,驅散了往常的陰霾。但是未知的命運就是擅長捉弄人,它熱衷於把人捧上天堂,然後再給予重重的一擊。

安璣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男子,他是知識分子,受過現代哲學思想的教育,把求知的自由看得比物質重要,有着先進獨立的思想,同時也是一名宗教的反叛者,蔑視社會的習俗禮法,他對苔絲又是如此深情。但是剝去面紗,他卻成爲苔絲悲劇人生的重要原因,因爲他雖然有着新思想但是卻無法諒解心愛的人的過去,想要衝破舊秩序舊觀念,卻把自己陷在僞道德的泥潭裏。當苔絲這個善良的女子,坦白自己的過往和不堪時,他沒有選擇包容而是開始叱罵和逃避,在他不斷地徘徊走動的時候,他的軟弱和虛僞就徹底暴露了,不留情面地斥責苔絲是一個不懂事的鄉下女人,可見安璣骨子裏還是習俗成見的奴隸。在惡棍面前,苔絲可以直接反抗,但是面對僞善的君子,她卻盲目地敞開了心扉,最後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被深深刺傷,鮮血淋漓,最終也無法復原。

毫無疑問,苔絲又一次成了命運的犧牲品。拋下她遠走的安璣讓她的生活陷入了絕境,希望徹底破滅。無奈的她回到改惡從善的亞雷身邊,成了籠裏的金絲鳥。如果一切如此發展下去,她的一生或許也不算最糟糕,但是命運的爪子又開始發癢,又想要捉弄人了。安璣在歷經人事變遷之後,諒解了苔絲的苦衷,看清了自己的感情,於是他回來了。但是正如《半生緣》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所說:"一切都回不去了"。苔絲冷漠地拒絕自己所愛的人之後,她的內心煎熬到了極點,命運的嘲弄徹底讓她崩潰了。終於,她親手殺了那個讓她的人生走上悲劇軌道並一路黑暗下去的罪魁禍首——亞雷。這是她最爲動人的時刻,也是最讓人心疼的時刻。一個弱者,歷經那麼多年,吃盡生活的苦,一次次陷入絕望,現在她終於爲自己的不公平奮起了,總算爲自己討了個公道。但是讓人心疼的是,命運把她逼到了絕境,報復成功的同時也徹底毀滅了自己。

苔絲和安璣的逃亡並沒能持續多久,悲劇的人生總要有個盡頭的,或近或遠。在荒原之上,初醒的苔絲總算解脫了,她不用再承受命運無情的玩弄,或許那短短的一覺是她這輩子最安逸的時光,沒有心理負擔,沒有道德的束縛,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鮮活的人。苔絲的美麗在她拼盡所有之後戛然而止,她的堅強和自尊是她活下去的支撐,揮霍完畢,也就無所眷戀了。

《苔絲》是一部偉大的命運悲劇,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苔絲的真和善在僞和惡的打擊中轟然倒塌。這是命運的必然走向,同時也是這個社會壓迫的結果。哈代通過傑出的景物描寫、心理描寫和結構安排,使這部小說充分體現了他悲觀的宿命論,全篇是一場美好人生步步破碎的悲壯景觀。

苔絲就仿似純潔無暇的曇花,乾淨透明,而命運醞釀了最濃的黑夜,她就在此中毅然綻放,無可挽回地凋謝。惋惜哀嘆終究留不住那種美好,苔絲這個動人豐滿的女子就這樣深深地烙印在了心底,每每品味,就會有刺痛以及欽佩。

苔絲讀後感 篇五

你願意爲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一切麼?或許你會毫不遲疑的說:“會”。那麼你願意包容你所愛的人的過去麼?也許你會憂鬱,那麼先不要急着回答,建議先看看《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被稱爲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托馬斯。哈代。

《苔絲》寫的就是社會如何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逼得走投無路,終於殺人的故事。她以不同的藝術形象成就了一個悲劇,老長老長的故事也因爲這個悲劇的成功成爲了很老很老的人們心中的疼痛。它的情節用現在的觀點看似乎有點老套,但卻深刻反映了古老的宗法制農村在資本主義勢力侵蝕下瓦解的悲劇。苔絲的失貞主要是亞雷。德伯的責任,她第二次落入亞雷。德伯之手是她的父母、安機。克萊和亞雷。德伯共同的責任,而她終於殺死亞雷。德伯則是一位受盡欺凌的弱者的最後反抗。在苔絲身上,我們自始至終看到的是她純潔本性對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掙扎。

如果說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一定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作爲女人,她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臉蛋,和恰到好處的身材。哈代給這個美人加了點色,那就是着重去寫了她的脣,她脣上的曲線。說那是任何男人都會爲之神魂顛倒。紅麗嬌豔,如花沾露的脣,本身就是情種,再加之細緻分明,乖巧柔美的線條,在顧盼流轉間,不動人也難。

苔絲是堅強的,樂觀的,她的命運卻不可逆轉。即使再多給苔絲幾次選擇,我相信她最終仍然會走老路,除非安璣克萊沒有拋棄她遠走他鄉。關於社會的悲劇,家庭的悲劇,人性的悲劇已有很多定論,令我感到嘆息的只有苔絲和克萊的愛情悲劇。兩個人吃盡了苦頭,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只是物是人非,苔絲選擇了死亡來成全他們美好的愛情。終究到底是一場空。對於苔絲來說,她承受的苦難遠大於克萊,她內心的彷徨無助克萊永遠體會不到,如若不是苔絲的善良癡心,不計一切的去愛克萊,他們早已成爲陌路人了。受盡苦難的苔絲實際什麼都沒有得到,受盡了侮辱,卻只想到要成全克萊的高尚純潔,最後只能把克萊拜託給自己的妹妹。在這場愛情當中,克萊是完全的操控着,最後的大贏家,苔絲是完全的犧牲者,純粹的奉獻自我至死方休。克萊表現出來的雖然看上去是維護心中那份對愛情的信念,實際暴露出來的是那份冷酷與自私!他愛的僅僅是自己虛構的一個形象,並非活生生的苔絲。如果不是在異國他鄉遭受病痛的折磨事業的失敗我相信他不會還記得有個苔絲在泥沼裏苦等着他前去營救。

愛情的發生,誰能說清楚孰真孰假?天時地利人和都要到位,一點點細小的差錯就能導致去安排的否定。即使最終結爲伉儷,也無從分辨愛情是否真的發生過。她那麼愛安琪兒,不僅是他的容貌,不僅是他的琴聲,不僅是他能給她帶來的一切,甚至包括失去的,甚至爲他所受的痛苦,她都能承受。她記得他說的每一句話,她學唱他喜歡的歌,連他的那些理論,那些她自己還似懂非懂的理論,她都牢記着,奉若神明。

他成了她的呼吸,她的生命。當安機問伊茲,那個曾經愛他的姑娘,能否像苔絲那樣愛他時,伊茲幾乎脫口而出,她不能,因爲苔絲的愛是無法比的,她可以爲他而死的。在別人眼裏,都能看出苔絲,如此厚重的愛。可見這愛的程度了。

安機正是因爲苔絲獨具特色的純淨才愛上她並向她求婚。可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克萊爾猶豫了,對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她最終選擇了離開。苔絲心碎了,當她幫她的傷口小心翼翼的展現在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諒。可是愛人卻狠心的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苔絲的愛,不僅表現在歡愉時,全身心的投入。更在於,當她明知道,安琪兒拋棄她,在她痛苦萬分,而安琪兒夢遊時,抱着她走時,她本可以叫醒他,喚回他的愛心,取得召他回頭的可能時,她也在爲他醒來着想,怕他醒來懊悔,而放棄。

雖然後來克萊爾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和狹隘,他的心彷彿看見天上有一顆名叫“苔絲”的星星對他說:“親愛的,現在你原諒我了麼?”

很美的感覺。但是,這終究是一個悲劇,彷彿許多的愛情都是如此。爲什麼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虛僞的道德!離別,等待,彷徨,後悔……雖然苔絲和克萊爾最後度過了五天美好的時光,可是,爲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

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如果你深愛一個人,就應該接受她的過去,因爲過去也是她的一部分,是她心靈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接受她的過去,就永遠無法走進她的內心,她那顆深愛你的心。情到深處是理解,愛到深處是包容,因爲愛,可以讓我們的心像藍天大海一樣寬廣,一樣無私。因爲愛的溫度能溶化一切。因爲,愛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理由。

《苔絲》讀後感 篇六

《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絲是勇敢的,在男權時代,敢於談論自尊,但面對現實,她無法逃脫命運的道德枷鎖,這是一個純潔女人的悲劇。以下內容是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供各位參考。

《德伯家的苔絲》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說,它的作者是英國的著名作家哈代。看過之後,這部作品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對父親沉浸與過去的輝煌家族中,面對兄弟姐妹期盼的目光,面對家中唯一的老馬死在自己手中的場景,苔絲違背自己不想嫁給富人的原則,開始了她不願意過的生活,走上了一條足以毀滅她人生的道路。。

純潔的苔絲像一個無助的小鹿,受到了邪惡的亞雷的侵害,她得到的是人們的冷嘲熱諷,承受着別人的鄙視和侮辱。但是,她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着愛情,所以,在安其爾的愛情攻勢下,苔絲總是不敢承認自己的過去,這意味着,她在一點一點地靠近她的悲劇。

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一個充滿變化和動盪的時期。苔絲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作爲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者,雖然她美麗、善良、聰明,但是在生活的壓力下,她看起來還是那麼的渺小。

“思想開明”的克萊爾與苔絲之間的感情脆弱不堪,他用根深蒂固的傳統貞操觀念來看待一個女人是否貞潔,不把苔絲的無辜放在眼裏,親手將她推入了絕望的境地。當時社會的道德偏見,讓苔絲再一次成爲資產階級倫理道德的犧牲品。

從一開始,苔絲的美就不是張揚的,她有一雙清澈泛天真的眼睛,卻總是流露出堅定、淡漠的神情。苔絲是勇敢的,在男權時代,敢於談論自尊,在行刑場上的最後一刻,她的冷靜嚇退了所有的人,但面對現實,她無法逃脫命運的道德枷鎖,這是一個純潔女人的悲劇。

苔絲讀後感 篇七

你願意爲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一切麼?或許你會毫不遲疑的說:“會”。那麼你願意包容你所愛的人的過去麼?也許你會憂鬱,那麼先不要急着回答,推薦先看看《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被稱爲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托馬斯。哈代。

《苔絲》寫的就是社會如何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逼得走投無路,最後殺人的故事。她以不同的藝術形象成就了一個杯具,老長老長的故事也因爲這個杯具的成功成爲了很老很老的人們心中的疼痛。它的情節用此刻的觀點看似乎有點老套,但卻深刻反映了古老的宗法制農村在資本主義勢力侵蝕下瓦解的杯具。苔絲的失貞主要是亞雷。德伯的職責,她第二次落入亞雷。德伯之手是她的父母、安機。克萊和亞雷。德伯共同的職責,而她最後殺死亞雷。德伯則是一位受盡欺凌的弱者的最後反抗。在苔絲身上,我們自始至終看到的是她純潔本性對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掙扎。

如果說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必須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但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作爲女人,她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臉蛋,和恰到好處的身材。哈代給這個美人加了點色,那就是着重去寫了她的脣,她脣上的曲線。說那是任何男人都會爲之神魂顛倒。紅麗嬌豔,如花沾露的脣,本身就是情種,再加之細緻分明,乖巧柔美的線條,在顧盼流轉間,不動人也難。

苔絲是堅強的,樂觀的,她的命運卻不可逆轉。即使再多給苔絲幾次選取,我相信她最終仍然會走老路,除非安璣克萊沒有拋棄她遠走他鄉。關於社會的杯具,家庭的杯具,人性的杯具已有很多定論,令我感到嘆息的只有苔絲和克萊的感情杯具。兩個人吃盡了苦頭,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只是物是人非,苔絲選取了死亡來成全他們完美的感情。終究到底是一場空。對於苔絲來說,她承受的苦難遠大於克萊,她內心的彷徨無助克萊永遠體會不到,如若不是苔絲的善良癡心,不計一切的去愛克萊,他們早已成爲陌路人了。受盡苦難的苔絲實際什麼都沒有得到,受盡了侮辱,卻只想到要成全克萊的高尚純潔,最後只能把克萊拜託給自己的妹妹。在這場感情當中,克萊是完全的操控着,最後的大贏家,苔絲是完全的犧牲者,純粹的奉獻自我至死方休。克萊表現出來的雖然看上去是維護心中那份對感情的信念,實際暴露出來的是那份冷酷與自私!他愛的僅僅是自己虛構的一個形象,並非活生生的苔絲。如果不是在異國他鄉遭受病痛的折磨事業的失敗我相信他不會還記得有個苔絲在泥沼裏苦等着他前去營救。

感情的發生,誰能說清楚孰真孰假?天時地利人和都要到位,一點點細小的差錯就能導致去安排的否定。即使最終結爲伉儷,也無從分辨感情是否真的發生過。她那麼愛安琪兒,不僅僅是他的容貌,不僅僅是他的琴聲,不僅僅是他能給她帶來的一切,甚至包括失去的,甚至爲他所受的痛苦,她都能承受。她記得他說的每一句話,她學唱他喜歡的歌,連他的那些理論,那些她自己還似懂非懂的理論,她都牢記着,奉若神明。

他成了她的呼吸,她的生命。當安機問伊茲,那個以前愛他的姑娘,能否像苔絲那樣愛他時,伊茲幾乎脫口而出,她不能,因爲苔絲的愛是無法比的,她能夠爲他而死的。在別人眼裏,都能看出苔絲,如此厚重的愛。可見這愛的程度了。

安機正是因爲苔絲獨具特色的純淨才愛上她並向她求婚。但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克萊爾猶豫了,對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她最終選取了離開。苔絲心碎了,當她幫她的傷口留意翼翼的展此刻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期望的是理解,是原諒。但是愛人卻狠心的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苔絲的愛,不僅僅表此刻歡愉時,全身心的投入。更在於,當她明明白,安琪兒拋棄她,在她痛苦萬分,而安琪兒夢遊時,抱着她走時,她本能夠叫醒他,喚回他的愛心,取得召他回頭的可能時,她也在爲他醒來着想,怕他醒來懊悔,而放下。

雖然之後克萊爾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和狹隘,他的心彷彿看見天上有一顆名叫“苔絲”的星星對他說:“親愛的,此刻你原諒我了麼?”

很美的感覺。但是,這終究是一個杯具,彷彿許多的感情都是如此。爲什麼不能夠抗拒,抗拒那虛僞的道德!離別,等待,彷徨,後悔……雖然苔絲和克萊爾最後度過了五天完美的時光,但是,爲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

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如果你深愛一個人,就就應理解她的過去,因爲過去也是她的一部分,是她心靈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理解她的過去,就永遠無法走進她的內心,她那顆深愛你的心。情到深處是理解,愛到深處是包容,因爲愛,能夠讓我們的心像藍天大海一樣寬廣,一樣無私。因爲愛的溫度能溶化一切。因爲,愛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理由。